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
抗干扰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线性度优化设计

第39卷第4期2017年8月压电与声光PIEZOELECTRICS & 八COUSTOOPTICSVol. 39 No.4Aug.2017文章编号:1004-2474(2017)04-0577-05抗干扰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线性度优化设计汤先鹏,李柏渝,陈华明,欧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针对干扰条件下无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在给定A/D采样芯 片和混频器的条件下,根据抗干扰需求,提出了线性度指标的优化设计方法,得出了各级电路的增益、1d B压缩点、三阶交调截点和噪声系数的求解方法,以此指导器件选型。
根据此优化设计方法,设计了某卫星导航系统的一种 接收机射频前端,达到预期抗干扰效果,证明此方法有效可行。
关键词:抗干扰;导航接收机;射频前端;线性度;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 N911.4 文献标识码:八Linearity Optimization Design of RF Front-end forAnti-jamming GNSS ReceiversTANG Xianpeng,LI Baiyu,CHEN Huaming,OU Gang(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3 »China)Abstract:For the design of the RF front-end w ithout AGC circuit of GNSS receivers w ith the existence of jamm ing, w hen the A/D sam pling chip and m ixer are fixed,an optim al design method of the linearity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a method to com pute the gain, power 1 dB com pression p oin t, third-order intercept and noise figure of each class of circuits is proposed for the requirem ent of anti-jam m ing, which can be guidance for com ponents selection. Based on this optim al design m ethod,a R F front-end of a GNSS receiver is designed, which achieves the expected effect and dem 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Key words:anti-jam m ing;GNSS receivers;RF front-ends;linearity;optim al designo引百射频前端的线性度在射频接收机的整体性能中 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接收机动态范围的决定 因素之一[1]。
一种用于软件无线电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设计与实现

一种用于软件无线电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设计与实现作者:邓艾, 葛利嘉, 徐自玲, 朱林, 双涛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第15期摘要:设计了一种用于软件无线电的射频前端电路,该电路可工作于短波、超短波频段(3~89 MHz)。
电路将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前端滤波、AGC、放大处理后,将输出信号稳定到2 V,直接送给下级进行A/D采样及基带处理。
设计的核心是宽带AGC电路,采用了一种级联VGA的形式,较大地提高了AGC电路的动态范围和线性范围。
经过硬件实测,该接收电路灵敏度能够达到-90 dBm,动态范围为70 dB,并且具有线性度高、噪声系数小等特点。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 射频前端; 自动增益控制; 可变增益放大器中图分类号:TN911; 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5-0037-04Research and Design of Receiver RF Front-end Circuit for Software RadioDENG Ai1, GE Li-jia1, XU Zi-ling2, ZHU Lin1, SHUANG Tao1(1.Chongqing Communication College, Chongqing 400035, China; 2.The Second Artill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5,China)Abstract: A RF front-end circuit for software radio was designed, which can operate on short wave and ultra-short wave frequency band(3~89 MHz). The received signal from antenna turns the input signal to 2 V and then transforms to the next class-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circuit through front-end filtering, AGC and amplification processing. AGC is the core of the circuit, which takes a form of cascade VGAS and improves the dynamic range and linear range. Taking hardware practical test, the maximum sensitive is -90 dBm, the largest dynamic range is 70 dB, the system has good linearity and low noise figure.Keywords: software radio; RF front-end; AGC; variable gain amplifier收稿日期:2010-03-18软件无线电要求通信系统的“全数字化”,也即宽带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和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向射频(RF)端靠近,同时要求开放的、可扩展的、模块化的软硬件平台体系结构,实现多频段、多模式、多业务、多个性[1]。
WLAN系统中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WLAN系统中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中,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的网络通信中。
射频前端是WLAN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实现对WLAN信号的高效、稳定、高质量的接收。
三、研究内容1. 对WLAN系统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包括接收机的结构、功率控制、频率选择等原理。
2. 对现有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其优缺点。
3. 设计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包括射频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局部振荡器等模块的设计。
4. 对设计的射频前端进行测试和验证,分析其性能参数如增益、噪声系数、损耗、线性度等,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对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基本原理和现有设计方案进行文献调研和分析,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2. 理论计算法: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对设计的各个模块进行计算和分析,为后续的射频前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3. 仿真验证法:利用专业仿真软件进行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和仿真,分析其性能参数,并进行性能优化。
4. 实验验证法:采用实验室测试设备,对设计完成的射频前端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设计出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能够实现对WLAN信号的高效、稳定、高质量的接收,为WLAN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

实际应用
2、宽频带:能够适应多种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实际应用
3、抑制杂散信号:能够有效抑制杂散信号的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际应用
不足:会受到天线的影响:天线的选择与安装对整体性能有很大影响;需要 精确的相位和频率控制:对于某些应用场景需要更精确的控制技术。
总结
总结
本次演示介绍了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合理的电路 设计、高效的软件编程和恰当的天线选择,我们可以提高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评估接收机的灵敏度、杂散抑制和抗干扰能力等关键指 标。在实际应用中,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高价值潜力。 然而,仍然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 求。
实现方法
实现方法
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和天线选择。
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
射频模块的电路设计是整个接收机设计的核心。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我们 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路设计
1、选择具有低噪声和高增益的元器件,例如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滤波器 等;
电路设计
2、设计合理的电路拓扑结构,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具有可编程性,可以根据不 同的通信协议进行软件编程。
3、具有可编程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软件编程。
接口模块主要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操作。接口模块应具有以 下特点:
1、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以 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2、具有多种接口形式,以适应 不同的应用场景;
3、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可以通 过网络或串口进行控制。
天线选择
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无线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无线通信中,抗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通信环境中存在噪声、多径干扰、频道偏移时,接收机可能无法正确地解码和恢复原始信号,从而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在无线通信中,设计一种高效的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论文以研究实现一种抗干扰的接收机射频前端为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干扰原理研究介绍干扰的常见类型,分析干扰源对接收机的影响,并研究各种抗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 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针对目标干扰源和统计特性进行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布局设计,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及其参数选取、电路连接和调节等。
3. 抗干扰前端功率测试在实际干扰环境中,对设计好的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功率测试和性能评估,并与传统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对比,验证其抗干扰能力和通信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理论研究法对抗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综述,对常见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本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 数学建模法使用数学模型描述干扰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参数和设计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
3. 实验验证法在实际的干扰环境中,对设计好的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功率测试和性能评估,并与传统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对比,验证其抗干扰能力和通信效果。
四、预期目标通过本次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抗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2. 设计出一种在现实干扰环境中具有高抗干扰能力的接收机射频前端;3. 对设计好的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功率测试评估,验证其抗干扰能力和通信效果,为后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进度安排1. 前期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预计时间:1个月。
2. 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确定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案和电路参数。
射频接收机前端及其关键模块设计

参数 和 结构 ,并 分析 了低噪 声放 大 器和 混频 器等 射 频接 收机 前 端 的 两个 关键 模 块 ,从 而帮助 设 计 套 射 频接 收机 前 端 系统 ,确保
一
整 个 接 收 机 的 性 能 和 接 收 信 号 的 质 量。
收器 的第一 级 ,当射频信号进入 到接 收机时往 往先要通 过低噪声放大器模块 。它 的噪声、线 益 ,要仔细选择跨 阻放大器上 的反馈 电容 和反 性度 以及增 益等对整个接受机 的性能都具有 一 馈 电阻的数值。一般这类射频器 的热 噪声主要 定 的影响。所 以对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时 , 要 使 来 源于输入跨导管 、开关管的 的沟道 热噪声 以
中 简 要 介 绍 了射 频 接 收 机 的 主 要
重要特征和整个接 收机 系统的性能 ,因此要对 混频器 和电压模 式的混频器 。电流模 式的无源 射频接收机前端 的核心部 件进 行设计 ,它主要 混频器控 制交流电流流过的开关 ,同时开 关两 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两大 关键模块 。 端不会 出现 较大 的信号 电压幅度 ,跨导级是它 的第一级 , 将输入的 电压信号转换为 电流信号 , 2 . 1低 噪 声 放 大 器 ( L N A) 然后 电流信号进入开 关级 ,由开关级开关调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具备尽 可能低的功耗 、足够大 的增益 、尽 可 及 跨 阻放 大 器 的 热 噪声 。 电压 模 式 的无源 混频 器 具有 较 好 的线性 能克服 混频器 的噪声干扰 、特定 的输入 阻抗 和
接收机中的射频前端设计

接收机中的射频前端设计接收机中的射频前端设计摘要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射频前端在接收机中的重要性,之后详述了射频前端可能采用的几种结构,并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射频前端混频器乱真响应互调截获点一、前言现代民用及军用设施使用电子设备繁多,电磁环境复杂,相互干扰严重。
一般地,车、船和飞机上的通信设备收发机都集成在一起。
以短波通信设备为例,发射机的残余信号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的电平达120dBμV(即13dBm)或更高。
而接收机所需接收的微弱信号电平可能仅-6~0dBμV(即-117~-113dBm)。
因此,要求接收机处理的信号动态范围高达120~126dB。
另外,高电平干扰信号与所接收信号频率仅相距数十千赫,所以,高电平干扰信号和它们在接收机中产生的互调产物会严重影响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
为了降低这种影响,就要求接收机具有以下性质:·高选择性,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尽可能要大;·高线性,在信道滤波之前,降低带外高电平干扰信号在信道滤波器通带内产生的互调产物;·极低的本振相位噪声,以免邻近的干扰信号将本振噪声转换到接收机信道带宽内。
作为接收机重要组成部分的接收机射频前端是接收机动态性能的关键部件,它工作于中频放大器之前。
诸如动态范围、互调失真、-1dB压缩点和三阶互调截获点等,都与接收机前端的性能有直接关系。
本文以下将介绍接收机中的射频前端设计技术。
二、射频前端的几种结构1、最简单的射频前端结构接收机前端电路有几种不同的结构。
图1示出了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这种结构无射频放大器,在带通滤波器之后,只有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
带通滤波器的输入来自天线,其输出经过混频器到达中频放大器进行后续处理。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实现中所需成本比其它结构少;第二,避免由于处理无用的能量而消耗混频器的动态范围。
带通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前向性能(在通频带范围内)和良好的反向隔离性能。
这样可以防止本振信号能量辐射到天线,进而避免天线辐射这些信号能量。
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GPS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GPS信号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同时也增加了GPS信号的干扰。
GPS信号的干扰源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包括电离层扰动、多径效应等;人为干扰包括短波电台、雷达等。
因此,针对GPS信号的干扰问题,需要进行GPS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当前GPS抗干扰技术主要分为硬件干扰抑制和软件干扰抵消两种。
硬件干扰抑制主要是通过改进GPS接收机的硬件结构和射频前端来实现。
而软件干扰抵消则主要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来实现。
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展开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GPS信号特点分析:对GPS信号的调制方式、频率、功率等特征进行分析,为接下来的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提供基础。
2. GPS干扰特点分析:对GPS信号受到的各种干扰进行分析,包括频率、幅度及时域特征等,为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研制提供参考。
3.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结构设计:根据GPS信号特点和干扰特点设计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硬件结构,包括射频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部分的设计。
4.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信号仿真:使用MATLAB等工具对GP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的信号进行仿真,评估抗干扰性能及其适应性。
5. 抗干扰性能测试:对GPS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抗干扰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对多种干扰源下GPS信号接收质量的影响评估等。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GPS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提高GPS信号的可靠性和精度,并为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2. 为GPS研究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完善GPS技术,推动GPS技术与广泛应用的深度结合。
3. 该技术在民用和军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提高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