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施肥理论及技术

烟草施肥理论及技术
烟草施肥理论及技术

烟草施肥技术

1、每生产1000千克烤烟叶,需氮22千克,需磷11.6千克,钾48千克,氮磷钾比例约为1:0.5:2(云南1 : 0.5~1 : 2~3);

2、团棵期:从烟苗移栽到心叶不断出现、长大,50%的烟株高达30厘米左右时,约为30天;

旺长期:从团棵结束至75%烟株现蕾,约23~30天;

烟叶成熟期:从现蕾至叶片工艺成熟,约50~60天;

大量需肥时间为移栽后45天到75天,吸收高峰在团棵期、现蕾期,这一时期吸收氮为烟草总吸氮量的44.1%,磷为50.7%,钾为59.2%,此后各种养分吸收量逐渐下降,打顶后由于发生次生根,对养分的吸收又有所回升,为吸收总量的14.5%,但此时土壤含氮素过多,容易造成徒长,形成黑暴烟,不易烘烤;3、用硝态氮作氮肥,烟草能充分吸收而且正常发育,以铵态氮做氮肥,烟草吸收受阻,生长不良。这是因为硝态氮能促进烟草对钾离子的吸收,抑制对氯离子的吸收,因此,硝态氮对烟草有促进生长,提高品质的作用。

4、氯离子虽然对烟草品质有影响,但少量的氯离子能促进烟草生长,提高抗旱能力。氯离子在植株内过多,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烟叶厚而脆,淀粉积累过多,叶缘卷起,燃烧性差,色味不佳,储藏期易吸水发霉,土壤盐离子浓度低于0.035%,氯离子含量小于0.003%。

5、Ph值在5.5~6.5为宜;

6、烟草前插以谷茬最好,玉米次之,前茬不能为大豆,前茬作物要吸收氮,少吸收钾的作物,烟草后期易脱肥,成熟好;

7、苗床基肥:猪粪最好,磷钾含量高,碳氮比小,容易形成硝酸盐,养分易分解。磷肥做基肥十分重要,每平方米用有机肥80公斤,过磷酸钙0.3公斤为好。

8、大田施肥:

提苗肥:28-0-5

专用肥:12-6-24、15-15-15;10-10-20、10-10-10;

常规肥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磷酸二氢钾;

中微量元素:镁、硼、钼、锌

有机肥:厩肥、堆肥

案例:K326

配方施肥推荐量

9.大田施肥的时期及方法

烟草少时富、老来贫、烟株长成肥退劲的需肥特点,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把握时机根外追肥。

(1)底肥(每亩)

基肥:全部农家肥、普钙或钙镁磷肥,2/3烟草专用肥(40~5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拌均匀后施用;

口肥:烟草专用肥(15~25公斤)+饼肥(20~30公斤)拌均匀后施用。(2)提苗肥:移栽后7天,用28-0-5的提苗肥3公斤/亩浇施,早生快发;(3)二次追肥:移栽30天内,1/3的烟草专用肥(15~20公斤)+硫酸钾适量环施或打穴施,离烟株10~15厘米。

(4)叶面肥:旺长期到采收前30天,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7~10天一次。

烟草科学研究

烟草科学研究法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烟草根中烟碱含量和烟碱合成酶活性变化 的生理效应 刘华山,韩锦峰,等植物生理学通讯第41卷第3期,2005年6月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1 研究目的:实验从烟草中合成烟碱的酶活性、烟碱含量与叶面喷施外源生长调节物质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抑制或减少烟叶中烟碱的积累,提高烟叶品质和可用性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实验材料为烟草品种K326,烟苗长至60d时打顶,并进行如下处理:不打顶不加生长调节物质,打顶不加生长调节物质,打顶喷施20mg/L IA A、5 mg/LA B A、5 mg/L6-BA 和30 mg/LGA 3。于处理后1、10、20、30d时测定根系内3种酶(ODC、PMT、MPO)活性及烟碱含量,取烟株自下而上第12片叶测定烟碱含量。 3 主要结果:打顶能显著提高根中与烟碱合成有关的3种关键酶的活性,打顶的比不打顶的烟草根中鸟氨酸脱羧酶(ODC)、腐胺-N-甲基转移酶(PMT)和N-甲基腐胺氧化酶(MPO)活性升高,烟叶中烟碱含量剧增;打顶喷施ABA和6-BA烟叶中烟碱含量升高,喷施IAA和GA的下降,IAA的效果更明显。 4 评价:本试验设计对比鲜明,数据很具体详细,让读者很容易看出和比较出不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但喷施的生长调节物质没有设置其他的浓度梯度,试验中所设计的浓度梯度太少。并且酶的活性易受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若换成测定三种酶的基因表达量结果会更准确。 茉莉酸处理烤烟打顶诱导烟碱合成调控相关蛋白质的筛选 王茂,刘卫群等烟草科技 2007,28(1):21-24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研究目的:为研究特异蛋白质对烟碱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探索打顶促进烟株体内烟碱合成的调控机制以及茉莉酸(JA)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用JA处理模拟烟草打顶,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烤烟根尖组织细胞蛋白质组进行分析鉴定了一些差异蛋白质点。 2 研究方法:烟草品种为K326,移栽后60 d时打顶及茉莉酸处理,不打顶作为对照。处理24 h后于根尖组织 3 cm提取蛋白质,3次重复。用双向凝胶电泳定量定性分析根尖组织蛋白质样品,包括斑点检测、斑点匹配、数据分析和输出。分别筛选明显差异、3次重复稳定的蛋白质斑点进行2-DE/MS肽指纹图谱分析,2-DE/MS肽指纹图谱使用Mascot软件搜索NCBInr数据库的Green Plants。 3 主要结果:2-DE图谱经ImageMaster 2DPlatinum软件识别结果显示,约有500个蛋白质点被清楚分离。通过比较发现,打顶和JA处理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分别有13和26个,其中有3个共同蛋白质点;表达下调的分别有5和6个,其中有3个共同蛋白质点;特异表达点分别有8和5个,其中有4个共同蛋白质点。将其中8个差异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鉴定。其中4个蛋白质点在JA处理和打顶处理中的变化是相同的,表明这些蛋白质点可能受到茉莉酸信号途径的调控,同时又是刺激烟碱合成的重要因子。 4 评价:差异蛋白质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生物科学技术,而烟碱的生物合成调

湖南省桂阳县烤烟施肥资料

桂阳县烤烟施肥参考资料 烤烟部分: 烤烟施肥的目的不但要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和提高。烟叶产质量是土壤、气候环境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一体系中,施肥是最大的可变因素。烤烟营养不良时,即使充分成熟并烘烤得很好,烟叶的香吃味也会大打折扣;而营养过剩时,即使成熟采烤,烟叶也会因过大过厚,刺激性和劲头过大而使可用性大大降低。施肥是制约烤烟品质提高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一、烤烟生长发育的营养要求 烤烟正常生长发育需要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需要量较大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需要量甚微的元素有铁、锰、硼、锌、铜、钼、氯。这些大量和微量元素对烤烟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些元素可以从空气、土壤、水分中吸收。氮、磷、钾需要量大,必须通过施肥加以补充。 二、烤烟需肥特点 烤烟在移栽初期,烟株对NPK各种养分的吸收都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速率逐渐加大,在移栽后1个月开始急剧增加,并在移栽后约55天左右达到最大,然后又快速下降,其中又以氮素下降最快,钾素次之,磷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相对都较平稳。所以,要特别注意这段时期的养分的充分供应,以满足烤烟的需求,并在栽后30-75天保证充足的水分,以水调肥,促进养分的吸收,促进叶片的充分展

开,以便叶片正常落黄与成熟,最终得到厚薄适中的烟叶。否则,如果养分充足,使得叶片细胞分化较多,但由于水分不足使得细胞不能充分展开,最后导致叶片过厚,成熟缓慢,烤后烟叶品质下降。根据桂阳烟区30个“3415”田间试验结果,每生产100公斤烟叶需吸收N素2.7公斤,P2O5 2.5公斤,K2O 7.3公斤。 三、测土推荐施肥技术 (一)氮肥推荐 一般而言,基础产量(不施任何肥料获得的产量)可以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肥力高的土壤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产量,对应的最佳施N量较少;反之,肥力低的土壤可以获得的目标产量较低,相对应的最佳施N量较高。根据田间试验结果,我们经过多年多点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分析,制作成烤烟推荐施N量检索表(表1)。烟农可根据对应的肥力状况,查表确定合理的施氮量。 (二)磷、钾肥推荐 我们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肥效试验,建立了桂阳县植烟土壤的养分丰缺指标体系,获得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推荐施肥量的上、下限,制作成如下所示的磷、钾肥推荐用量表,烟农可以去县农业局土肥站或打农技110电话查询所属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状况,然后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查找表2和表3所属范围,进行科学磷、钾肥施用。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施肥器原理与使用方法

施肥器原理与使用方法 这里介绍的施肥器,是指输送液体或水溶液肥料的施肥器。固体颗粒型施肥器不在其中,所以简称液体施肥器。施肥器的作用就是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适量的追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一般来讲,施肥器分吸肥和注肥两种。吸肥,是用特定的装置,在灌溉管道的某一处产生负压,把肥料溶液吸入管道,和灌溉水混合,送到作物根区。注肥,是通过外加动力,把肥料溶液注进压力管道,和灌溉水混合,到达作物根区,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主要是根据实际种植情况来选择。 灌溉施肥技术是一项应用性比较强的综合技术,它跟施肥浓度关系密切,跟灌溉水压力、系统配套息息相关,只有实际操作,才能全面掌握施肥的技术要领,真正做到适量施肥。近几年,我们对温州的蔬菜,果树等开展了灌溉施肥技术的 研究和示范工作,有旁通式施肥和文丘里施肥技术等。2010年在马下村,开展文 丘里灌溉施肥技术在茄果类蔬菜上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深受用户的欢迎。使我们切身感受到种植户对这技术的迫切需求。现在的情况是,给作物施肥人人都会,但是,在施肥的方法和施肥效果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有一套适用于本地区的施肥器和配套使用技术。 ①泵吸肥法 泵吸肥法主要是用于有泵加压的灌溉系统,主要用于有统一管理的种植区。水泵一边吸水,同时一边吸肥,可以用潜水泵和离心泵两种,两者相比较,离心 泵施肥适用于大面积施肥,一次可施肥3-20亩,潜水泵施肥则适用于较小面积3-5亩。主要是利用离心泵吸水管内形成的负压将肥料溶液吸入管网系统,通过 滴灌管输到作物根区。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外加动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调配肥料浓度,可以用敞口容器装肥料溶液,也可以用肥料池等。施肥时首先开机运行灌水,打开滴灌阀门,当运行正常时,打开施肥管阀门,肥液在水泵负压状态下被吸进水泵进水管,和进水管中的水混合,通过出水口进入管网系统。通过调节肥液管上阀门,可以控制施肥速度,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自行均匀混合,不需人工配制浓度。施肥时要有人照看,当肥液快完时立即关闭吸肥管上的阀门,否则会吸入空气,影响泵的运行。 用自吸泵吸肥时,要根据水泵大小合理配置吸肥管,这里以1寸自吸泵为例 子,介绍吸肥方法。 自吸泵有一根吸水管,常用的有钢丝复合管,可以就地取材,在水泵入口处打一个小孔,取自行车旧内胎的气嘴头,连轮胎皮一起剪下,安装在打孔处,外接一根细毛管,大小跟气嘴头匹配就行,长度够放到肥料桶底部为宜,毛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吸水过滤盘。 肥料桶中加入饱和浓度的肥料溶液,如果是复合肥,最好要去渣,防止堵塞。

烟草施肥理论及技术

烟草施肥技术 1、每生产1000千克烤烟叶,需氮22千克,需磷11.6千克,钾48千克,氮磷钾比例约为1:0.5:2(云南1 : 0.5~1 : 2~3); 2、团棵期:从烟苗移栽到心叶不断出现、长大,50%的烟株高达30厘米左右时,约为30天; 旺长期:从团棵结束至75%烟株现蕾,约23~30天; 烟叶成熟期:从现蕾至叶片工艺成熟,约50~60天; 大量需肥时间为移栽后45天到75天,吸收高峰在团棵期、现蕾期,这一时期吸收氮为烟草总吸氮量的44.1%,磷为50.7%,钾为59.2%,此后各种养分吸收量逐渐下降,打顶后由于发生次生根,对养分的吸收又有所回升,为吸收总量的14.5%,但此时土壤含氮素过多,容易造成徒长,形成黑暴烟,不易烘烤;3、用硝态氮作氮肥,烟草能充分吸收而且正常发育,以铵态氮做氮肥,烟草吸收受阻,生长不良。这是因为硝态氮能促进烟草对钾离子的吸收,抑制对氯离子的吸收,因此,硝态氮对烟草有促进生长,提高品质的作用。 4、氯离子虽然对烟草品质有影响,但少量的氯离子能促进烟草生长,提高抗旱能力。氯离子在植株内过多,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烟叶厚而脆,淀粉积累过多,叶缘卷起,燃烧性差,色味不佳,储藏期易吸水发霉,土壤盐离子浓度低于0.035%,氯离子含量小于0.003%。 5、Ph值在5.5~6.5为宜; 6、烟草前插以谷茬最好,玉米次之,前茬不能为大豆,前茬作物要吸收氮,少吸收钾的作物,烟草后期易脱肥,成熟好; 7、苗床基肥:猪粪最好,磷钾含量高,碳氮比小,容易形成硝酸盐,养分易分解。磷肥做基肥十分重要,每平方米用有机肥80公斤,过磷酸钙0.3公斤为好。 8、大田施肥: 提苗肥:28-0-5 专用肥:12-6-24、15-15-15;10-10-20、10-10-10; 常规肥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磷酸二氢钾; 中微量元素:镁、硼、钼、锌 有机肥:厩肥、堆肥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 一、概念 1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 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念 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二、1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 2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3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1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现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2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N肥过去占统治地位(NH3)2SO4被NH3 NO3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Ca 、Mg、S、很少随化学肥料施入土壤。○3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4化学N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用胺态N,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Ca、Mg受到溶解和淋失。(保护地严重)。○5农药组成的改变。○6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 4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 5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1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不能过深。○2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3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4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

作物施肥学2014复习思考题答案

作物施肥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作物施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2. 中国作物施肥的主要发展阶段与特点。 3. 国外作物施肥的主要特点。 4. 国内外作物施肥的发展趋势。 5.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意义。 6. 为什么重点研究氮、磷、钾、铁元素营养高效基因型植物? 7. 基本概念:肥料;施肥;矫正施肥;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调控施肥。 第二章作物施肥的基本理论 1. 施肥定量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 施肥基本原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作物施肥的指导意义。 3. 化学肥料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和条件。 4. 试以“归还学说”为基础分析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必要性。 5. 为什么只有综合效应才是高产效应? 6. 肥料和土壤水分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7. 作物营养与作物形态结构、化学组分及抗病力有何关系? 8. 施肥对作物病害的影响和防止对策。 9. 有机肥减轻作物病害有哪些主要作用? 10.合理施肥对控制作物虫害有哪些作用? 11.能提高作物抗非生物逆境的肥料种类有哪些? 12.酸性土壤适宜施用哪些肥料?为什么? 13.施肥降低重金属毒害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4.基本概念:肥效递减律;边际产量;碳氮同(异)步效应;超高产;养分移动率;养分运转率;养分分期效应;养分利用效率;养分农业利用效率;养分生理效率;控释(效)肥料;同位施肥法。 第3章 1. 肥料效应函数基本表达式及其特点? 2. “S”型肥料效应曲线有哪三个重要转折点? 3. 如何求算一元和二元肥料的最高产量和经济合理施肥量?

4. 如何确定二元肥料的经济最佳配比? 5. 测土施肥中选择最佳土壤测试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6. M-3和ASI法各有何特点? 7. 养分平衡计量施肥法的基本内容及参数的确定依据。 8. 作物营养诊断的原理和依据。 9. 作物营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10. 综合诊断施肥法(DRIS法)理论依据、方法步骤及特点。 11. 综合施肥法有哪些主要方法? 12. 测土配方施肥法的基本内容。 13. 水稻“氮调”法的建立基础和方法特点。 14.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测定施肥法的基本步骤。 15. 基本概念:肥料效应函数;肥料效应曲面;等产线;边际代替率;等斜线;脊线;边际利润(R);边际成本;测土施肥法;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疑似症;重叠缺乏;营养诊断标准值;氮调。 第4章 1. 试述作物常规施肥方式及其主要作用。 2. 作物常规施肥技术主要有哪些内容? 3. 作物常规施肥方法有哪些? 4. 作物种肥有哪些主要施用方法? 5. 作物根外营养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 作物根外追肥的条件。 第5 ~ 8章 1. 水稻施肥主要考虑的营养元素。 2. 稻田适宜施用何种化学钾肥?稻草还田对水稻营养有何特殊意义? 3. 小麦施肥主要考虑的营养元素。 4. 小麦施用钼肥的条件。 5. 玉米施肥主要考虑的营养元素。 6. 玉米主要追肥时期及其目的。 7. 棉花施肥主要考虑的营养元素;地膜棉施肥技术要点。 8. 油菜需肥特性和施肥主要考虑的营养元素。 9.烟草施肥重点考虑的营养元素。 10. 茶树营养的基本特性。 11. 果树营养年周期和生育周期特点。

2020年(烟草行业)烟草施肥技术

(烟草行业)烟草施肥技术

第六部分烟草施肥技术 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和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刘卫群 “平衡施肥技术试验和推广”项目开展3年来,按照项目的总体方案,从四个方面:(1)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普查和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的制作。(2)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和优化。(3)烟草专用肥配方的筛选和肥效验证。(4)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采取理论研究引导项目深入进行的模式,不断加深领导的认识,提高技术人员对项目总体思路的理解,获得了壹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从2000~2001年,我们注重把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水平的工作重点由以前对钾素的研究转移到氮素水平、形态和用量及有机肥使用种类数量和方法的研究上,用科学研究的结果对各烟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显示不合理氮素形态、用量和配比对优质烟草生产的限制,同时对有机肥的使用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研究且加以限定,分别确定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主要植烟土壤合理的氮素用量和形态及氮磷钾配比。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烟碱、蛋白质和醚提物中氮素来源,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烟草生长后期氮素供应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物矿化。不同的肥料施用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营养释放是不同的,尤其是饼肥的用量和施用时期的问题。因此,2002年我们项目组分别又在云南、贵州、福建和湖北布置了大田生产模式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优质烟生产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烟草专用肥的研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地纷纷开展植烟土壤养分普查,且且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筛选出专用肥配方。有些省市按照2002年总体方案的要求,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下验证配方的可用性,进行调整、优化了配方的组合,为优质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且已见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国秀丽一、基本概念: 1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报酬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2肥料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3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N、P、K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4土壤肥力指标法:基于农作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原理,用相关分析选择最佳浸提剂,测定土壤有效养分,以生物相对指标校验土壤有效养分肥力指标,确定相应的分级范围值,用以指导肥料的施用。 5营养诊断施肥法: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试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正常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 6肥料生产系数: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 7植株临界浓度:指当植株体内养分低于某浓度,作物的产量显著下降或出现缺乏症状时的浓度。 8边际利润:增减单位肥料成本所引起的施肥利润的增减额 二、知识点 1、施肥的基本效应有哪些? 良好效应:a增产;b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c改善农产品质量; d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e有效减轻农业灾害 不良效应:a 造成土壤质量下降b引起大气污染 c 引起地表水体富营养化 d引起地下水污染 e 引起食品污染 2、施肥的基础理论有哪些(基本原理)?其基本内容?施肥的理论基础对合理施肥有什么指导意义? a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b最小养分率: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 c报酬递减率: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报酬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d因子综合作用率: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 3、计量施肥有哪些方法? a养分平衡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包括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

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烟草产质的影响

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烟草产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就烤烟中微量元素缺素的症状表现、中微量元素在烤烟中被吸收和利用的特点、中微量元素与烤烟产质的关系、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烟草中微量元素肥料方面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烤烟中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吸收利用产量质量施用技术 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肥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但人们在生产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氮磷钾的施用,忽略了微量元素的作用。随着土壤中微量 元素的不断消耗,并且没有及时补充,使得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益严重,土壤的养分 也越来越不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烤烟产质的提高。 烟叶中所含有的中微量元素对烟叶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具有重要意义[1],是烤烟生长 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每种营养元素都有其独特、专一、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些中微量元 素的丰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烤烟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 烟草中的中微量元素主要有钙、镁、硫、硼、锌、铜、铁、锰、钼等[2]。 1烤烟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吸收与利用 1.1烤烟中微量元素缺乏症状的表现 1.1.1镁 镁是组成叶绿素分子唯一的矿质元素。缺镁时,植物叶片叶绿素合成受阻,表现为失 绿现象。缺镁症多先出现于下部老叶,底部叶片先失绿。缺镁首先在叶尖、叶缘的脉间失绿,叶肉由淡绿转为黄绿或白色,但叶脉仍呈绿色,失绿部分逐渐扩展到整叶,使叶片形 成清晰的网状脉纹。在光照较强时,叶片上的失绿、坏死等缺镁症状更易出现[3]。 1.1.2硼 由于烤烟属于双子叶植物,因此,它比一些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植物对硼的需求大得多,且上部叶最敏感。不同烤烟品种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烤烟缺硼时,其症状首 先在顶芽和最幼嫩的叶片上出现,叶片伸展前卷曲,叶片增厚发脆,烟茎的输导组织发育 不良,节间缩短,顶芽坏死。缺硼较轻时,烤烟早期外观症状不明显,叶面发皱,容易出 现萎蔫状,烟株生长发育所受影响不大,直到现蕾顶心才开始坏死。但缺硼严重时,烟株 顶心很早就坏死,侧芽萌生,形成丛枝状[4]。 1.1.3硫

烟草种植技术要点

一烟草漂浮育苗技术 培育壮苗是生产优质烟叶的第一步。理想的烟苗应该是不带病害,根系发达,整齐度高,抗逆性强,移栽返苗快,成活率高。漂浮育苗可使烟苗生产效率提高4~5倍,烟苗根系发达,均匀一致,干净卫生,同时烟苗可以长距离运输,移栽方便。实践表明,漂浮育苗能有效防止早花,较常规烟苗单株叶数增加1~2片。同时由于促进了根系发育,可增大叶片宽度,扩展叶面积,增加中部叶比例。漂浮育苗便于卫生管理,可有效减少大田期病害的发生。 一、壮苗特征 漂浮育苗对壮苗的要求与常规育苗基本一致。单株叶数7~9片,单株叶面积150小左右,叶色绿或浓绿,叶片稍厚,抗旱性好。烟苗根系发达,单株根系达300条以上,单株根干重在0.05g以上。茎长8~15mm,柔韧性好,叶片在茎秆上分布均匀,长度以深栽后地上部分在3cm以下为宜。苗床期约60~70天。 烟苗基本没有螺旋根,根系在苗穴中分布均匀。叶片长椭圆形或宽椭圆形,不出现叶片狭窄或叶基过长现象。茎长小于6cm的苗不利深栽。超过15cm茎秆易老化,甚至在茎基部出现约6cm光滑茎秆的现象,这是高脚铁杆苗的明显特征。 二、苗床位置选择 选地势平坦的开阔地带,东、南、西三面无高大树木、建筑物遮荫,西、北方向有防风屏障,与家畜隔离。禁止在茄科及蔬菜地建棚,以防传染病害。分散育苗的烟农可把育苗棚建在烟田地边,以方便移栽。统一连片育苗时可选择有电源和洁净水源、便于管理和运输烟苗的地方。 1.苗床 苗床多为长方形,以集中育苗为宜。用红砖、空心砖或木板作成临时苗床,在土壤质地粘重的地方,也可下挖做池,以便烟苗移栽后拆除。小棚育苗的苗床宽度根据各地浮盘的规格而定,以大于120cm为宜。如用200穴的苗盘(68cm×34cm),4块盘并列放置或2块盘对头放置时,苗床宽度可作成138cm。苗床长度依种烟面积而定,一般以10m为宜。用100m2以上的大棚育苗,则应尽可能扩大苗床面积,可在大棚中间做一条50cm宽的走道,两侧做成沿大棚走向的大池,以提高烟苗生产效率。大棚两侧墙最好有100cm的垂直高度,以利于苗床管理和通风。苗床底部整平后拍实,用除草剂和杀虫剂喷洒池底。用黑色尼龙塑料薄膜或较厚的黑色薄膜铺底,薄膜的边缘要盖在苗床上。最好能同时做一标尺,这样便于掌握灌水高度和施肥浓度。苗床做好后,于播种前一周灌水,盖上薄膜以提高水温,并检查是否有漏水发生,如发现渗漏应及时更换薄膜或彻底补好漏洞。

烤烟的需肥特点与高效施肥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58945902.html, 烤烟的需肥特点与高效施肥技术 作者:闫宏生等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05期 烤烟属于叶用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受施肥的影响很大。了解和掌握其需肥规律,采取合理的施肥技术,为烤烟的生长创造最适宜的营养环境,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以下将烤烟的需肥情况以及高效施肥技术进行介绍。 一、烤烟的需肥特点 1. 部位不同吸收量不同烤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三要素在烟 株体内的分配以叶最多、茎次之、根最少;茎内以磷、钾含量多,氮较少。一般每生产100千克干烟叶,约吸收氮素3千克、五氧化二磷1.5千克、氧化钾5.5千克,三者比例约为 1∶0.5∶1.7。 2. 生育期不同吸收量不同苗床期吸收的氮、磷、钾很少;大田阶段吸收量大大增加,大 量吸肥时期在移栽后的45~75天,吸收高峰是在团棵、现蕾期,这一时期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为烟株吸收氮总量的44%~50%、吸收五氧化二磷总量的50%~70%、吸收氧化钾总量的50%~60%;以后各种养分吸收量逐渐下降,但收获前半个月,磷、钾的吸收有增多现象。 3. 施肥期不同作用不同烤烟苗床期至生育前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虽然少,但作用 很大,如这一时期养分供应充足,即使后期稍有缺乏,也没有大的影响;但如果前期缺肥,即使中后期补给,也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4. 氮肥的氮源不同吸收量不同用硝态氮做氮肥时,烤烟植株能充分吸收,生长发育健 壮;而以铵态氮做氮肥时,植株吸收受阻,生长发育不良。究其原因是硝态氮肥能促进烤烟植株对钾离子的吸收,抑制对氯离子的吸收:因此可以说,硝态氮肥对烤烟植株有促进生长和提高品质的作用。 5. 忌氯烤烟是忌氯作物,含氯肥料对其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氯离子在烤烟植株内 积累过多,会使烟叶厚而脆,叶缘卷起,并使燃烧性变差,烘烤后色味不佳,而且在储藏期间易吸收水分,引起霉烂。 6. 需要中微量元素除了需要大量元素氮、磷、钾外,烤烟生长还需要中量元素钙、镁、 硫以及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等,这些元素在烟株内含量虽少,但作用独特,缺一不可。 二、缺肥症状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绪论 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 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 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施肥科学研究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 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 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②最 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 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 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 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①为了营养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②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2.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①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Ⅰ、有机肥在 培肥地力中的作用。Ⅱ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3.有机肥的作用: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②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 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③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 4.协调营养平衡原则:①施肥是调控作物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②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基本手段。 5.元素类型:大量:C、N、O、H、P、K 中量:Ca、Mg、S 微量:Fe、Mn、Zn、Cu、B、Mo、Cl 有益:Co、Ni、Se、Na、Si 6.施肥与作物产量:把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production index,PI) 7.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②随着施肥量的增 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出现。 8.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也称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coefficient)或肥料回收率(recovery rate)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种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9.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 污染;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 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1.养分平衡施肥法(nutrition balance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 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2.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际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 3.几个参数的确定:①基础产量;②目标产量;③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④肥料利用率;⑤肥料中有 效养分含量。

不同施肥水平对烟草叶片生长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不同施肥水平对烟草叶片生长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摘要:研究不同施肥量下豫烟10号的生长发育,以确 定合理的施肥量,建立叶片生长的动态模拟模型,掌握豫烟10号的动态生长发育情况。选用3种施肥水平,每个处理定株3株烟叶,实时测量各部位烟叶动态生长发育,以烟叶施肥水平、叶位为因变量,叶龄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模型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适合3个施肥水平不同叶位的烟叶片生长与叶龄关系的模型为Richards模型,其方程为y=a/(1+eb-cx)1/d;在同一叶位,不同施肥水平 方程参数的a值(终极生长量参数)与生长速率参数(c值)变异较小;b值(初值生长量参数)与d值(形状参数)变 异较大,表明施肥水平主要通过调控参数b值、d值对整个 方程进行动态调控;3个施肥量处理不同部位叶片长、宽的 模拟值与对应长、宽的实测值接近,模拟的准确度(以k表示)在0.846 9~1.137 2之间,模拟的精确度(以r2表示)均在0.950 0以上,达到显著水平。由结果可知:3组施肥量处理下,在同一叶位,叶长、叶宽最终的积累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增长速率先降后增,快速增长时期先增后降,施肥量对烟叶叶长的增长有临界性,达到一定的施肥量有显著增长,高肥量对于烟叶的促生长主要通过促进烟叶长度的增长来促进烟叶整体增长,各叶位基本一致;上部叶中

肥和高肥组增长量低于同时期其余叶位的增长,最终增长量的提高来自后期缓慢增长阶段增长量的显著提高,肥料施用优先满足下部叶、中部叶的增长,后期缓慢增长期在达不到快速增长水平时,起补充、过渡增长作用,导致后期叶片生长延缓。 关键词:烟草;施肥量;叶片生长;模型;参数 中图分类号:S57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158-05 作物生长模拟方程可以解释作物的生长曲线形状,烟叶作为烟草产量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对烟叶形态生长发育的了解无疑十分重要。建立生长时间与叶片生长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对于确定群体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1]。掌握植物生长规律,科学估计产量至关重要,关于河南省以及其他区域产量水平,前人研究较多,对于具体合理施肥范围以及合理的产量水平有大致的范围 [2-4]。不过,随着烟叶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成熟,烟叶产量的提高也不可避免,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到烟叶的质量,优质适产的范围也会有新的变化[5]。因此,研究不同施肥量下烟叶的生长发育,对于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并采取适当的农艺措施、提高烟叶产质量有着实际的生产应用意义。本试验选择3个施肥量,研究不同施肥量、叶位对叶片生长动态特征的影响,以叶龄为自变量,建立叶片生长的动态模拟模型,

烟草施肥技术简介

第六部分烟草施肥技术 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 刘卫群 “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项目开展3年来,按照项目的总体方案,从四个方面:(1)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普查与推举施肥专家系统的制作。(2)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与优化。(3)烟草专用肥配方的筛选和肥效验证。(4)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采取理论研究引导项目深入进行的模式,不断加深领导的认识,提高技术人员对项目总体思路的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时期性成果。 从2000~2001年,我们注重把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水平的工作重点由往常对钾素的研究转移到氮素水平、形态和用量及有机肥使用种类数量和方法的研究上,用科学研究的结果对各烟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显示不合理氮素形态、用量和配比对优质烟草生产的限制,同时对有机肥的使用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加以限定,分不确定了不同生态条件下要紧植烟土壤合理的氮素用量和形态及氮磷钾配比。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烟碱、蛋白质和

醚提物中氮素来源,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烟草生长后期氮素供应要紧来源于土壤有机物矿化。不同的肥料施用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营养释放是不同的,尤其是饼肥的用量和施用时期的问题。因此,2002年我们项目组分不又在云南、贵州、福建和湖北布置了大田生产模式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优质烟生产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烟草专用肥的研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地纷纷开展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同时依照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筛选出专用肥配方。有些省市按照2002年总体方案的要求,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下验证配方的可用性,进行调整、优化了配方的组合,为优质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已见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随着项目的开展,各省植烟区领导对平衡施肥技术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这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离开了肥料营养、土壤营养和生态条件三者的协调一致,单纯地从任何一个方面去谈提高烟叶质量问题差不多上空谈。因此,各地配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了项目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方案,理清思路,抓着问题的关键。从平衡施肥的内涵考虑到轮作中前茬作物对烟草生产的阻碍,制定有利于烟草生产的轮作方案;从测土结果考虑到不适宜种植区的调整

我国烤烟施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烤烟施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宋国菡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济南 250100) 杨献营 (山东省烟草公司) 潘吉焕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烤烟施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施肥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明确了改进烤烟施肥技术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优质烟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研制开发新型烟草专用肥等综合性技术措施。 关键词 烤烟 施肥 问题 对策 烤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卷烟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我国烤烟种植范围广,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加之烤烟生长有其自身的营养规律和特殊的品质要求,形成了烤烟特有的施肥技术和施肥特点。80年代以来,我国烟草工作者重视烤烟施肥技术的研究,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烤烟施肥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满足卷烟工业要求,必须进一步研究改进烤烟施肥技术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 我国烤烟施肥的发展及现状 50年代,我国烤烟施肥以农家肥和饼肥为主,每公顷烟叶产量1500kg左右。由于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齐全,烟叶质量较好。50年代末期,由于全国性原料缺乏,烟叶生产上以增加产量为主,烟叶质量受到一定影响。60至70年代,单位面积产量出现盲目增高趋势,烟叶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这一阶段烟草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品种上,主要是采用了多叶型品种,高密度、多留叶;在施肥上,以施用氮素化肥为主,轻施磷钾肥,土壤养分不全,以至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这一时期我国烟叶质量较差,上中等烟比例减少,低次烟增加。由于烟叶质量变劣,直接导致出口量锐减。在烟叶生产质量处于低谷的形势下,我国烟叶生产者普遍存在“恐氮心理”,只采取降低氮肥措施,未从均衡营养、全面协调营养供给等方面入手,结果造成烟叶营养不良,发育不全,烟叶质量难以达到卷烟工业的要求。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广泛开展了提高烟草品质的技术研究。 第一,提出推行烟草“种植区域化、栽培规范化和品种优良化”。 宋国菡,硕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和烟草营养及抗旱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1998—09—01 品种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D em ando lx D,D avoust J.M ultico lour analysis and local i m age co rrelati on in confocal m icro scopy.J M icro s,1997,185:21~362 Juskaitis R,W ilson T,N ellM AA,et al.Efficient real2ti m e confo2 cal m icro scopy w ith w h ite ligh t sources.N ature,1996,383:804~805 3 A tassiM Z等主编1郑昌学,吴安然,等译1分子免役学1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87~91 D etection of auto-f luorescen t i n ten sity of tobacco pollen by Laser Scann i ng Confocal M icroscope H e Chuan sheng L u X iup ing (Yunnan P rovincial Tobacco Science In stitu te Yux i653100) Abstract A u to2fluo rescen t in ten sity of six differen t typ es of tobacco po llen w as detected by L aser Scann ing ConfocalM icro scop e(L SC M).D istinct differences w ere ob served fo r au to2fluo rescen t in ten sity am ong six typ es of tobacco po llen.D etecti on of au to2fluo rescen t in ten sity of tobacco po llen by L SC M is a po ten tial m ethod fo r variety iden tificati on. Key words:L aser Scann ing ConfocalM icro scop e;Tobacco;F luo rescen t in ten sity (责任编辑 徐秀红) 中国烟草科学 1998,(4):3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