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如何品味“树栖鸦”这三个字?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个三个字, 简洁、凝练、朴实,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 暗写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既写了鸦鹊栖树 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品读诗意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 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鸦栖树”的倒装
用作动词,体现桂花的晶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 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品读诗意
“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 给人以澄澈素洁、清冷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 静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说一说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 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 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理解词语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织机的梭子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眼泪。 形容清澈。
想一想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个三个字, 简洁、凝练、朴实,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 暗写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既写了鸦鹊栖树 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品读诗意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 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鸦栖树”的倒装
用作动词,体现桂花的晶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 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品读诗意
“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 给人以澄澈素洁、清冷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 静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说一说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 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 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理解词语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织机的梭子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眼泪。 形容清澈。
想一想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授课课件

初读诗句,了解诗意
初读课文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
朗读视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思考:结合刚才的背景知识补充,你认为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寒食节本该家家禁火,但是皇帝还是会给 “五侯家”传赐新火,这里暗含了作者对特权 阶级的不满和讽刺。
学习《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从这些景物里 你能想象到什
么画面?
你从这句诗里面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好像看到了庭院的地面上 被月光照射成了银白色,树上的 桂花沾满了秋霜,隐约中还看到 一只乌鸦栖息在树上。
4.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 迢. 迢. 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春. 城. 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 纤纤擢. 素手(伸出。) C. 中庭地. 白. 树栖鸦(白色的地面。) D. 皎. 皎. 河汉女(明亮的样子。)
脉. 脉. 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泣涕零. 如雨(落下。) 札. 札. 弄机杼(织布机。)
作者简介
1.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 十才子”之一。韩翃在“大历十才子”中颇有盛名。
2. 王建(约 767-831 年),字仲初,颍川(进河南许昌) 人,唐代诗人。王建出身寒微,贫困潦倒,因而有机会接 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 的乐府诗和张籍的乐府诗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韵律美、 节奏美、 音乐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端正,“ ”不要 多写一横。
3.观察本课会写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络络 锤锤 凿凿 焚焚
活动一:结合学法,理解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__吟__诵__, “石灰吟”就是__吟__诵__石__灰____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钩
广阔、荒芜
形似月牙的古代兵器
结合图片与注释,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怎样 的感觉。
塞外茫茫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月 牙儿就像弯钩一样高悬在燕山上。我感到了清冷与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马和秋天?
从“金络脑”一词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匹 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的马,名贵、矫健、被 人器重。
jìnɡ 坚强有力
竹石
jìn 跟力量有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 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 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
雅称
其他
—— 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为官 清正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明代大臣、 军事家。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 姓。他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

有人说“花”会“开”会“落”,但 不会“飞”,第一句的“飞花”不符合实 际,应该改成“开花”或者“落花”,你 怎么看?
“飞花”动态强烈, 更能表现春天的 勃勃生机, 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 的暮春。“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 蕴意 深远, 耀人眼目。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 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 富于 美感。处处“飞花”, 准确地表现出寒食 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 皇城里的柳树在 东风中摇曳, 春意醉人。“无处不”用双 重否定表示肯定, 表达效果更强烈。
正确、流畅,声音洪亮。
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 从不同
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练习朗读, 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第2课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 请大家试 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 词句概括。
自由读第1小节。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初读诗歌
听朗读, 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多读几遍, 疏通字词。
tiáo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zhuó
zhá
zhù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mò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诗文解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里寒食节时, 处处花 絮纷飞, 风光迷人, 东风吹过, 皇城里的柳树 随风摇曳, 春意醉人。在“不准百姓点灯”的 寒食节, 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 飘入了权贵豪 门的家中。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 皇帝却开恩赐 火给权贵豪门, 对这个细节的描述, 流露 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飞花”动态强烈, 更能表现春天的 勃勃生机, 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 的暮春。“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 蕴意 深远, 耀人眼目。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 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 富于 美感。处处“飞花”, 准确地表现出寒食 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 皇城里的柳树在 东风中摇曳, 春意醉人。“无处不”用双 重否定表示肯定, 表达效果更强烈。
正确、流畅,声音洪亮。
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 从不同
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练习朗读, 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第2课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 请大家试 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 词句概括。
自由读第1小节。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初读诗歌
听朗读, 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多读几遍, 疏通字词。
tiáo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zhuó
zhá
zhù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mò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诗文解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里寒食节时, 处处花 絮纷飞, 风光迷人, 东风吹过, 皇城里的柳树 随风摇曳, 春意醉人。在“不准百姓点灯”的 寒食节, 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 飘入了权贵豪 门的家中。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 皇帝却开恩赐 火给权贵豪门, 对这个细节的描述, 流露 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87张PPT)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 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

比较阅读,交流写法,体悟情感。
写法
情感
《寒食》
写景叙事
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节日习俗彰显气象
《迢迢牵牛星》
构思精巧, 想象丰富, 情景交融
表现了分离的悲 苦,因感情受挫而忧伤的 心情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c_h_ù_( 到处 )
_c_h_u_á_n_( 传递 )
走马传烛图 汉宫传蜡烛 (日暮时分) 散入五侯家
《寒食》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 食节的景象。诗人以汉喻唐,流露出对 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日暮
皇宫、五侯家
传蜡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明写 ——花、柳 暗写 ——东风
折柳插门 (取新火)榆柳之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散”二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暮色中,烛光点点,光影流动,轻烟
袅袅,氤氲迷离,一派承平气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情趣盎然,情真意切。 (情感美)
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第三~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 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 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抒发了诗人 的忧思。
点明时间:中秋夜
十五夜望月
选做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PPT课件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yān
什么时候。
解诗题
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 勇敢、成功的象征。李贺的 《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 组诗,共有23首,这首诗是 其中的一首。
什么时候。
明诗意
大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 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 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持身清白 坚贞不屈
主题概括
《石灰吟》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 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 都 视若等闲 ,由此来证明自己 持身清白 、
坚贞不屈 的心性。
竹石
郑燮(1693-1765),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只画兰、 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著有《板桥全集》。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看图猜诗名
《咏鹅》
《咏柳》
《梅花》
想一想: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
像这种描写大自然中事物的诗被称为——咏物诗。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咏物诗。
马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 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结构梳理
写景
沙如雪
马
月似钩
诗
抒情
何当
快走
渴望 建功 立业
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诗人 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 家 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 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 古诗三首(课件)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对偶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战场的景 色。用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显示了战场的清冷悲凉,含蓄地 表达出诗人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 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主人重视, 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 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 的雄心壮志。
写出了竹子扎根的艰难和顽强,挺立 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人面前
赞美之情顿出 突出表现了经历磨难后的岩竹身姿挺拔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写出了竹姿态之豪迈, “尔”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竹子
破岩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突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天我们来学习这组诗中的第五首。
万( )奔腾 快( )加鞭
讲授新知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与“诗圣”杜 甫、 “诗仙”李白、 “诗佛” 王维齐名的唐代著 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太 守行》等。
字词识读
yān
sì
luò
燕山 似 金络脑
初读古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设问
这两句借马抒情,边塞是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 机会一展雄姿,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表现了诗人渴望被人赏识、 重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金络脑 马
托物言志
诗人
施展抱负
纵横大漠,快走踏清秋
突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主
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 “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 有表现力?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 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 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 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 上休息”。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 “源自露”的“冷”是后鼻音; “尽”是前鼻音。
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①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 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③ 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 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的柳枝随风飘 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 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 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 对现实的不满。
板书设计
白昼——自然风光 寒
食 夜晚——宫廷生活
特春 权意 腐盎 败然
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诗经》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 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 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 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 劳作却“不成章”。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 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指 春天的京城。
寒食
【韩翃】
御柳: 皇帝御花园
春城无处不飞花, 里的柳树。
寒食东风御柳斜。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 宫来指唐朝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 传蜡烛:寒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食节禁火,但朝 廷传赐蜡烛给公
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 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 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遥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今天“迢迢”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 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
“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 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 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 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 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 有其他的发现?
——《江南》汉乐府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 读通、读顺。
易读错的字:
xiān
mò
迢纤泣涕盈脉
朗读诗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五侯:这里指天
侯之家,受赐的
子宠幸之臣。
可以点火。
解释诗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
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 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 之家。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 com/
3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
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
《寒食》
[唐]韩翃
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了解寒食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 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
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 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 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 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 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一层白霜。
解释诗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 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 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 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 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 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 却正忙着传蜡烛。
不满
轻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诗歌小结
因为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 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 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 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 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 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 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 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 选自《王司马集》。
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 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 正腔圆。
指导朗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qī
栖: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 乌鸦在树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 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 却不能说话。
再读诗歌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 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 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知识积累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 叠被称为双叠。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 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 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 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 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 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 是哪句呢?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
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 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 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 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意蕴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 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 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 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 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迢迢
纤纤
盈盈
皎皎
札札
脉脉
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 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 设出缠绵的意境。
板书设计
迢 迢 牵
相隔之远 叙
相思之情
牛
星 议——离别之苦
写神话故事 喻现实生活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圆中月秋,佳是节中即秋将的来象临征,。在中这秋个的传月统亮佳,总 是节带里着,些我平们日会里做没些有什的么味呢道?,引得古往今来 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想象联想
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观赏图片,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
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海上生明月
明月照山川
月下的城市
明月映桥头
板书设计
所见——明月、栖鸦、
十 五
冷露、桂花
夜
望 所感——对月怀人,
月
思深情长
想思 念念 亲家 人乡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 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 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 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 了哪些景物?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 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 景色。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 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 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 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深挚的思乡之情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 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 围,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 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 “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 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 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 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 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 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 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 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