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
食品添加剂论文

食品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作业班级:姓名:学号:课题建议:欲研发一烫面条,恳请设计一保鲜改良剂或者保鲜措施。
保鲜改良剂:有机酸任援道液(比如乳酸与柠檬酸的任援道液)背景介绍:面食做为中国人的传统主食之一,尤其对于北方人而言,具备之分后关键的地位。
以面条为基准,,因为烫面条含水量低,水分活度小,微生物极易生长产卵,引致鲜湿面保质期长,极容易腐败变质,产品难于拓展市。
所以人们通常挑选烤火面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的风味、口味明确提出越来越低的建议,更多的人更愿挑选湿面,近几年市场上也陆续发生了多种多样的湿面,对于如何保鲜烫面条,人们也在搞着各种各样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比如以荞麦、绿豆等多种杂粮为主料,研制开发出来一种新型杂粮的湿面;也有价值西红柿山药湿面的尝试等等。
保鲜手段方面,提出的举措有很多,比如单独添加国家规定标准用量的富马酸二甲酯、nisin、纳他霉素对鲜湿面都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复合保鲜剂应用于鲜湿面加工中制品,能抑制导致鲜湿面品质变化的微生物的生长活动,从而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还有通过把中药复配形成保鲜剂的研究,但由于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方法还很不成熟;另外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就是复配酸液保鲜技术。
现在公共比较普遍认可的就是用有机酸的任援道液去为湿面保鲜,通过查询资料和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个人的一些分析,指出可以用longlife面的酸泡保鲜去表述:ll面是以小麦粉为主原料,经真空和面、压延熟成、面线切出、(煎)煎、水洗(酸泡)、全然密封外包装、高温蒸汽杀菌、冷风加热、存放,并添加调味料,再经简单调制,即成保鲜、保湿方便食品。
其中,水洗、酸浸部分是利用可使用有机酸或酸性物质调节ph到4.5以下,创造一个不利于细菌增殖环境,为杀菌进行提供良好条件确保产品在不添加防腐剂情况下,可保存3个月。
选择原理:(以荞麦绿豆等杂粮湿面为例)1、试验材料面粉:苦荞面粉、绿豆粉、高筋小麦面粉;增筋剂:谷朊粉、沙蒿籽胶、瓜尔豆胶;磷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略偏磷酸钠;其他添加剂:乳酸、柠檬酸、丙酸钙、食用色拉油2、湿面要做到长期保存,一个最重要手段就是使面条ph值呈酸性,一般控制在4.5以下。
食品添加剂论文

《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如何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食品添加剂问题学生姓名:赵雪娇学号:11041020139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2011级1班指导教师:李东四川理工学院2014年11月27日摘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给广大民众带来危害的同时,也给食品添加剂带来了负面影响。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然而,一提起食品安全,一说到食品安全事件许多人会认为都是食品添加剂惹的祸,甚至个别媒体也不加区分地把历次食品安全事件均表述为食品添加剂事件。
这实在是一个误区,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能为我们剖析这一种现们应当正视食品添加剂,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还食品添加剂一个清象,因为只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探索食品安全问题,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每一个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动,运用正确的方法,长期保证食品安全就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可能变为现实。
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能为我们剖析这一种现象,因为只要我们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探索食品安全问题,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每一个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动,运用正确的方法,长期保证食品安全就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可能变为现实。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唯物主义,辩证法第一章食品添加剂的现状作为价值选择,食品添加剂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种历史的意蕴,不仅存在于作为客观存在的食品添加剂自身,而且也存在于作为科学技术概念的食品添加剂之中。
更有甚于此,这种历史意蕴还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历史之中。
经过数千年的成长发育,如今食品添加剂早已成为参天大树,成为统领食品工业、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看,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今天的人类社会。
可见,食品添加剂的现实表现已是卓越不凡,传统的食品添加剂,无一例外都是天然的动植物成分或矿物质的富集物。
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范文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进或者增加食品的某些特种状况所加入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有些人认为食品添加剂是比较有害的,其中有些可能会增加致癌物质的几率或者引起慢性疾病的风险。
但是,本文会阐述食品添加剂的好处和不可避免性,同时会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监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确保公众的健康。
当我们去超市购买食物时,我们会看到可以在超市购买的许多精细加工的食品上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名称,而这些名称恰恰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些风险或者威胁,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添加剂,食品很可能会容易腐败而无法食用,导致人们缺乏必要的能量和营养元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食品添加剂帮助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食品选择,并为人们提供了保障,防止因过早腐败而导致的各种感染和疾病。
食品添加剂还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味道。
在食品里添加一些调味剂和色素,往往可以使食品显得更美味可口,用来烹饪或创造新食谱的人需要使用它们来尝试新口味。
在食品制造商的眼中,食品添加剂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效果,来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这是食品添加剂取得了成功和广泛使用的原因。
在讨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些风险和威胁。
食品添加剂中的某些物质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甜味剂苯甲酸(benzoic acid,E-210)和3,4-二氧六烷二酸(adipic acid,E-355)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导致肝脏或者肾脏等器官遭受破坏或损伤。
在某些情况下,食品添加剂还可能包含一些致癌或畸变物质,这些物质在加工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可能会增加患癌症和其它疾病的风险。
如何更好地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呢?为了确保大众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和食品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食品检测设施,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定期监测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行业人士和制造商应该遵守政策和规定,同时开展必要的研究,探索替代添加剂或改良已有添加剂的配方。
有关食物添加剂论文饲料添加剂论文

有关食品添加剂论文饲料添加剂论文论食品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问题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强,在注重食品的口感、色泽、香味和新鲜度的同时,客观上也就带动了食品添加剂的迅猛发展,所以食品添加剂就成为了食品工业的灵魂。
现代食品工业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添加剂的要求有些过于依赖,也造成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的生产工业。
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在定量方面,表现出无国标没有行业标准,也就造成了没有质量标准,没有食品安全的标准。
消费者在食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作用;问题一、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工业中的作用所谓食品添加剂就是加入在食品当中,为增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加入在食品当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些天然物质。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制作、处理、包装、运输等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其本身或者是副产品成为食品的一部分或是影响食品的特性但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
食品添加剂还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感观性质,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据统计,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约有14000种,常用品种约1000种。
美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3000种,日本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2000种,欧洲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2000种。
中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近2000种,目前,我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
(一)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分类按功能不同,我们把食品添加剂分类22类主要包括:1.酸度调节剂,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主要用于需要调节酸度的食品。
2.消泡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需要消除泡沫的食品。
3.抗结剂,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主要用于容易结块的物质。
4.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摘要:食品添加剂是我国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国内外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故而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使用规范发展正文:第一部分:概述1.1食品添加剂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作用: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食品容易褪色、变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气也散失了。
此外,同一个加工过程难以解决产品的软、硬、脆、韧等口感的要求。
因此,适当地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
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
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各种生鲜食品和各种高蛋白质食品如不采取防腐保鲜措施,出厂后将很快腐败变质。
为了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质量和品质,必须使用防腐剂、抗氧剂和保鲜剂。
4、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
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
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
公选课论文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与体会伴随着在大学期间最后一门课的结束,通过老师认真的授课我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改变了我一直对于某些食品添加剂的偏见。
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硫磺熏制“毒生姜”、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苏丹红鸭蛋,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添加剂滥用也成了热议的焦点,毕竟是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我们的饮食健康和身体健康。
对食品添加剂,大家都深恶痛绝,甚至觉得如果国家从开始就禁止使用的话,估计就不会现在这么多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了。
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对食品添加剂避之不及,其实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
所以了解食品添加剂是何物以及它与我们的生活的密切程度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按其来源、功能和安全性可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分类。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添加剂,按功能分为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等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是装点食品的重要添加剂。
在天然的着色剂中,胭脂红和胭脂虫红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着色剂,还了解到了胭脂虫红和栀子黄的提取过程,从天然的动物或植物身上提取出来。
这些着色剂可以使用在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的染色中。
鲜味剂也称呈味剂或风味增加剂。
主要是增强食品风味,使之呈现鲜味感的一些物质。
味精是人们最常用的鲜味剂。
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并且还通过课堂播放的视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在味精和鸡精的选择中,从健康饮食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尽可能的选择味精,因为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以及一些其他的食品添加剂。
而这些多余的添加对人体的健康并没有什么益处。
食品添加剂论文

食品添加剂论文第一篇:食品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摘要:食品是指各种可以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或原料,以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仅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介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应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问题对策趋势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国际上使用的种类达16 000 余种,直接使用的约4 000 种,常用的约1 000 多种,我国目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达2 000种左右【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
一、食品添加剂(一)⒈ 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
【2】⒉分类: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
一般说来除了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以归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主要来自植物,动物,酶法生产和微生物菌体生产。
世界各地至今没有统一的食品添加剂分类标准,我国是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的。
可以分为21大类:酸度调节剂,着色剂,乳化剂,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
【3,4】⒊ 特点:品种繁多,销量大,变化迅速,日新月异。
(二)主要品种介绍⒈ 防腐剂(Preservatives)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使食品在生产,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减少因腐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添加剂。
在我国允许使用的主要有山梨酸钾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脂,丙酸及其盐类。
⒉ 乳化剂食品乳化剂是食品加工中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加油和水)形成稳定乳浊液的添加剂。
在食品添加剂中乳化剂用量约占1/2,是食品工业中用量最大的添加剂。
常用的是大豆磷脂和脂肪酸多元醇脂及其衍生物。
食品添加剂论文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茶多酚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茶多酚的保健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抑制心血管疾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预防和抗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美容护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食品防腐剂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考查学期姓名学号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成绩年月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1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2)1.1化学类食品防腐剂 (2)1.1.1酸性防腐剂及其特点 (2)1.1.2酯型防腐剂及其特点 (2)1.1.3无机盐防腐剂及其特点 (2)1.2天然食品防腐剂 (2)1.2.1动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 (2)1.2.2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 (3)1.2.3微生物源防腐剂及其特点 (3)2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 (3)2.1苯甲酸钠 (3)2.2山梨酸钾 (3)2.3亚硝酸盐 (4)2.4丙酸钙 (4)2.5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类 (4)2.6双乙酸钠 (4)2.7纳他霉素 (5)2.8乳酸链球菌素 (5)3食品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5)3.1由毒性较高向毒性更低、更安全方向发展 (5)3.2由单项防腐向广谱防腐方向发展 (5)3.3由苛刻的使用环境向方便使用方向发展 (6)3.4高价格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向低价格方向发展 (6)3.5由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向天然食品防腐剂方向发展 (6)结论 (6)参考文献 (7)摘要:食品防腐剂主要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分析了我国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介绍了国内常用的防腐剂的种类及性能,以及现阶段我国对防腐剂的使用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防腐剂的发展方向和天然防腐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食品防腐剂使用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营养物质。
在物理、化学、酶及微生物等的作用下,会发生腐烂变质,其中微生物作用最为严重。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人们用了许多方法来保藏食品,如传统的干燥法、盐渍法、糖渍法、烟薰法、酒泡法,以及现代工艺的罐藏法、脱水法、冷藏冷冻法、真空包装法、酶保鲜法、添加食品防腐剂等保鲜保质方法。
以上方法共同效果就是灭菌或抑菌,以达到阻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
食品防腐剂应食品防腐的需要而生,伴随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而长。
防腐剂是用于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货架期、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
和其他方法相比,添加防腐剂是使用方便、非常有效的食品防腐方法。
因此防腐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之一,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首先要确定对受试动物不显示任何中毒作用的最大剂量,称为最大无作用剂量(MNL)。
然后将此量缩小100倍,定为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L),最后再参照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定出某种食品防腐剂可以添加到哪些食品中和允许添加的最大剂量,制定出的标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要重新评价,有关标准就要依照新的标准进行修订,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每一种防腐剂必须安全、有效。
这些防腐剂必须符合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不影响消化道菌群、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等要求。
1食品防腐剂的分类食品防腐剂按来源主要分为化学类防腐剂和天然类防腐剂。
1.1化学类食品防腐剂化学类食品防腐剂可分为3大类,分别是酸性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盐防腐剂。
1.1.1酸性防腐剂及其特点酸性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以及它们的盐类。
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体系酸性越大,其防腐效果越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效。
1.1.2酯型防腐剂及其特点酯型防腐剂主要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没食子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
这类防腐剂的特点就是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有效,毒性也比较低。
1.1.3无机盐防腐剂及其特点无机盐防腐剂主要包括含硫的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
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一方面对食品起到防腐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与食物组分反应而起到呈色呈味的作用。
1.2天然食品防腐剂天然食品防腐剂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的具有防腐作用的一类物质,也称作生物防腐剂。
根据来源可分为3种类型: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和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
1.2.1动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是指从动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防腐剂。
常用的主要包括:蜂胶、鱼精蛋白、壳聚糖等。
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本身就是含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纯天然,无毒,资源较为稀缺,价格高。
1.2.2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抑菌成分,如茶多酚、丁香油、大蒜素等,其抑菌面窄以及影响产品色泽、味道的局限还有待科技人员对其更深的研究和开发,但由于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的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开拓食品防腐剂新领域的研发热点。
1.2.3微生物源防腐剂及其特点微生物源防腐剂是指由微生物产生而分离提取的抑菌物质,具有安全、高效、无毒的特点。
目前应用产品主要有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等。
2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我国目前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防腐剂,市场应用的大多为化学防腐剂。
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类、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
以下主要介绍国内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产品性能及使用范围。
2.1苯甲酸钠由于其有效成分是未解离的苯甲酸分子,所以在酸性食品中使用效果好,对酵母、霉菌都有效。
虽各国都允许使用,但因有叠加中毒现象的报道,故在使用上有争议,应用范围越来越窄。
在我国,因其价格低廉,仍广泛使用于汽水、果汁类、酱类、罐头和酒类的防腐。
2.2山梨酸钾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或鳞片状,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
山梨酸钾除了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的应用范围之外,还用于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食品的防腐。
山梨酸在人体内可按脂肪酸氧化途径吸收利用,为公认的比较安全的防腐剂。
2.3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长,防止肉类中毒,且能保持肉类颜色,主要作为护色剂使用。
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能与腌肉中的其他物质起反应,产生硝胺这种可能会令人类致癌的物质。
食物中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很少,不会令人中毒,但人体肠道的细菌可把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
2.4丙酸钙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或略带轻微丙酸气味,对光和热稳定,易溶于水是一种安全性很好的防腐剂。
丙酸钙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抑菌效果,对各种霉菌、需氧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有作用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能引起食品发粘的枯草杆菌效果尤为显著,对防止黄曲霉素的产生有特效。
应用于生湿面制品( 切面、馄饨皮) 面包、豆制品、食醋、酱油、糕点等食品。
2.5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类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防腐效果最好,应用鲜果蔬、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
林日高等实验报道,对羟基苯甲酸酯比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抑菌效果更强,动物毒理试验结果表明,其毒性低于苯甲酸,是较为安全的防腐剂。
2.6双乙酸钠是一种常用于酱菜类食品的防腐剂,安全、无毒,防腐效果较好,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2.7纳他霉素又名匹马霉素,是由纳他链霉素发酵产生的多烯烃大环内酯化合物,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高级醇、醚、酯,微溶于冰醋酸和二甲基亚砜。
它是一种天然、广谱、高效、安全的酵母菌及霉菌等丝状真菌抑制剂,不仅能够抑制真菌,还能防止真菌毒素的产生。
应用于奶酪、肉制品、葡萄酒、果汁饮料、茶饮料等食品。
2.8乳酸链球菌素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的一种防腐剂,能有效地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和繁殖,尤其对产生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有特效,可用于肉制品、乳制品、植物蛋白食品、罐装食品的防腐保鲜。
由于乳酸链球菌具有卓越的抑菌防腐功能,以及它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因而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3食品防腐剂的发展趋势3.1由毒性较高向毒性更低、更安全方向发展人类进步的核心是健康和谐。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的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均在快速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国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也通过,绿色壁垒,保护本国食品工业,减少国外食品对本国食品业的冲击。
例如,日本早已全面禁止高毒的苯甲酸钠的使用,添加苯甲酸钠的食品是不可能进入日本市场的。
我国也在逐步缩小苯甲酸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3.2由单项防腐向广谱防腐方向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无论是化学合成的,还是天然的,它们的抑菌范围相对都比较狭小。
有的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无效;有的仅对少数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所以,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添加多种防腐剂以达到防腐目的。
人们渴望单一使用既能杀菌又能抑菌的广泛意义上的食品防腐剂。
3.3由苛刻的使用环境向方便使用方向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对食品生产环境都有较苛刻的要求,如对食品的pH值、加热温度等敏感。
有的水溶性差,有的异味太重,有的导致食品退色等等。
发展趋势应该是对食品生产环境没有苛刻要求的食品防腐剂。
3.4高价格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向低价格方向发展天然食品防腐剂无毒无害,是发展方向,但目前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价格高昂,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难以承受,如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那他霉素、鱼精蛋白等等。
大幅度降低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成本是大范围推广应用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先决条件。
3.5由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向天然食品防腐剂方向发展鉴于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和其它缺陷,人类正在探索更安全、更方便使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如微生物源的乳酸链球菌素、那他霉素、红曲米素等;动物源的溶菌酶、壳聚糖、鱼精蛋白、蜂胶等;植物源的琼脂低聚糖、杜仲素、香辛料、丁香、乌梅提取物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复合源的R-多糖等。
结论由于我国动植物和微生物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天然提取物用于制备防腐剂,与欧美国家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并且随着大多数化学防腐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我国的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源防腐剂产品将会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但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天然防腐剂多为粗制品,其详细组成成分、抑菌或抗菌机理还不是很清楚,这还有待于广大食品科学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总之,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寄予更高的期望值,对食品的安全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食品防腐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之一,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安全标准也将越来越高。
我国理想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的诞生与大规模的应用,必将为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使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禁止化学合成防腐剂的使用,为提高人类食品的安全水平,树立我国形象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1]林科.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9,131(10):9.[2]赵电波,陈必春,张小利,等.新型食品防腐剂[J].食品与药品,2007,9(3A):70.[3]左勇,江鹏,刘利平等.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探讨[J].中国调味品2013(12):103.[4]姜南,张欣,贺国铭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应用化学出版中心,2003.[5]牟冠文,李光浩.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安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3):528-530.[6]王飞生,叶荣飞,陈则华.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60-62.[7]陆正清,王艳.曲酸的发酵法生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8(1):65-71.[8]路红星.发酵法制曲酸的研究应用[J].四川省食品与发酵,2001,3(3):17-22.[9]于雪骊,刘长江,杨玉红,等.天然食品防腐剂ε-多聚赖氨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食品工业科技,2007(4):226-227.[10]慕卫平,孙隆富.食品防腐剂及其在食品生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52-53.[11]党卫红.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工程,2008(3):22-25.[12]陈晓伟,韦缓缓.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利用现状及前景[J].科技资讯,2007(32):208.[13]李江阔,张鹏,岳喜庆,等.乳酸链球菌素研究现状及在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贮藏与加工,2008,8(1):5-8.[14]李科德,韩木兰,柏建玲.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和应用[J].微生物学报,2002(4):102-104.[15]秦品章.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卫生标准的若干建议[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150-151.[16]叶蔺霜.浅谈硝酸盐在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中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2008(8):57-59.[17]陈毅鸿.简论食品漂白剂—亚硫酸及其盐[J].山西食品工业,2005(2):1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