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0-2021学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双基训练金卷(二)-学生版

【原创】2020-2021学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双基训练金卷(二)-学生版
【原创】2020-2021学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双基训练金卷(二)-学生版

2020-2021学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双基训练金卷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本校学习好的学生 B .在数轴上与原点非常近的点 C .很小的实数

D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

2.已知集合{|π}A x x =≤,23a =+,则a 与集合A 的关系是( )

A .a A ∈

B .a A ?

C .a A =

D .{}a A ∈

3.已知集合2

{,0},A a a =,{1,2}B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

4.集合{(,)|0,,}x y xy x y ≤∈∈R R 是指( ) A .第二象限内的所有点

B .第四象限内的所有点

C .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内的所有点

D .不在第一?第三象限内的所有点

5.设集合{1,0}A =-,集合{0,1,2}B =,则A B 的子集个数是( )

A .4

B .8

C .16

D .32

6.设A 是奇数集,B 是偶数集,则命题“x A ?∈,2x B ?”的否定是( )

A .x A ?∈,2x

B ∈ B .x A ??,2x B ∈

C .x A ??,2x B ?

D .x A ??,2x B ∈

7.设集合2{}1,M =,2{}N a =,则“1a =-”是“N M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8.对于非空集合P ,Q ,定义集合间的一种运算“★”;|{P Q x x P Q

=∈★且}x P Q ?.如果|111}{P x x =-≤-≤,{|1}Q x y x ==-,则P Q =

★( ) A .{|12}x x ≤≤

B .{|01x x ≤≤或π}2≥

C .{|01x x ≤<或2}x >

D .{|01x x ≤≤或2}x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设全集{1,3,5,7,9}U =,{1,|5|,9}A a =-,{5.7}U

A =,则a 的值是( )

A .2

B .8

C .2-

D .8-

10.已知A B ?,A C ?,{2,0,1,8}B =,{1,9,3,8}C =,则A 可以是( ) A .{1,8}

B .{2,3}

C .{1}

D .{2}

11.对任意实数,,a b c ,给出下列命题: ①“a b =”是“ac bc =”的充要条件;

②“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 ③“4a <”是“ 3a <”的必要条件;

④“a b >”是“2

2

a b >”的充分条件,其中真命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不密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2.设集合22

{|,,}M a a x y x y ==-∈Z ,则对任意的整数n ,形如

4,41,42,43n n n n +++的数中,是集合M 中的元素的有( )

A .4n

B .41n +

C .42n +

D .43n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已知集合*6

{|,}5A x x x

=∈∈-N Z ,用列举法表示为 .

14.设集合{32}|A x x =-≤≤,{211|2}B x k x k =-≤≤+,且A B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15.从“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一个合适填空.

(1)“2

10x -=”是“|1|0x -=”的 ; (2)“5x <”是“3x <”的 . 16.将集合{1,2,

,12}M =的元素分成互不相交的三个子集:M A B C =,

其中1224

{,,,}A a a a a =,224{,,,}B b b b b =,1234{,,},C c c c c =,且k k k a b c +=,1,2,3,4k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C 有 个.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2

{ 9}|A x x ==; (2)|{12}B x x =∈≤≤N ; (3)2{320}|C x x x =-+=.

18.(12分)设全集为R ,{37}|A x x =≤<,{21}|0B x x =<<. (1)求A B ;

(2)求)(A B R

19.(12分)用符号“?”与“?”表示下列含有量词的命题,并判断真假: (1)任意实数的平方大于或等于0;

(2)对任意实数a ,二次函数 2

y x a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存在整数,x y ,使得243x y +=; (4)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立方是有理数.

20.(12分)设:127()m x m m α+≤≤+∈R ,:13x β≤≤,若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1.(12分)已知集合{|1}A x x =≥,集合{|}33,B x a x a a =-≤≤+∈R . (1)当4a =时,求A

B ;

(2)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2.(12分)已知集合2

2

{|,}A x x m n m n ==-∈Z 、. (1)判断8,9,10是否属于集合A ;

(2)已知集合{|21,}B x x k k ==+∈Z ,证明:“x A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x B ∈”;

(3)写出所有满足集合A 的偶数.

2020-2021学年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双基训练金卷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二)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D

【解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对于A ,B ,C ,

学习好?非常近?很小都是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标准,不符合确定性; 对于D ,符合集合的定义,D 正确,故选D . 2.【答案】B

1414≈

1.732≈

3.146≈

π>,

a A ?,

故选B . 3.【答案】A 【解析】因为{1}A

B =,所以1A ∈,

又2

a a ≠,所以0a ≠且1a ≠,所以2

1a =, 所以1a =-(1a =已舍),此时满足{1}A B =,故选A .

4.【答案】D

【解析】因为0xy ≤,故00x y ≤??

≥?或0

x y ≥??≤?,

故集合{(,)|0,,}x y xy x y ≤∈∈R R 是指第二?四象限中的点, 以及在,x y 轴上的点,不在第一?第三象限内的所有点,故选D . 5.【答案】C 【解析】∵{1,0,1,2}A B =-,∴A B 的子集个数是4216=.

6.【答案】A

【解析】“x A ?∈,2x B ?”即“所有x A ∈,都有2x B ?”, 它的否定应该是“存在x A ∈,使2x B ∈”,所以正确选项为A .

7.【答案】A

【解析】当1a =-时,{1}N =,满足N M ?,故充分性成立;

当N M ?时,{1}N =或{2}N =,所以a 不一定满足1a =-,故必要性不成立. 8.【答案】C

【解析】由题意{|02}P x x =≤≤,{|10}{|1}Q x x x x =-≥=≥, 则{|0}P

Q x x =≥,{|12}P Q x x =≤≤,∴|{01P Q x x =≤<★或2}x >,

故选C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答案】AB 【解析】∵(

)U

A

A U =,∴{1,3,9}A =,∴|5|3a -=,解得2a =或8.

10.【答案】AC

【解析】∵A B ?,A C ?,∴()A B B

C ?,

∵{2,0,1,8}B =,{1,9,3,8}C =,∴8{}1,A ?,

∴结合选项可知A ,C 均满足题意. 11.【答案】BC

【解析】①由“a b =”可得ac bc =,但当ac bc =时,不能得到a b =,

故“a b =”是“ac bc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①错; ②因为5是有理数,所以当5a +是无理数时,a 必为无理数,

反之也成立,故②正确;

③当4a <时,不能推出3a <;当3a <时,有4a <成立,

故“4a <”是“ 3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③正确; ④取1a =,2b =-,此时22

a b <,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BC . 12.【答案】ABD

【解析】∵2

2

4(1(1))n n n =+--,∴4n M ∈. ∵2

241212()()n n n +=+-,∴41n M +∈. ∵2

2

4322(()1)n n n +=+-+,∴43n M +∈.

若42n M +∈,则存在,x y ∈Z ,使得2

2

42x y n -=+, 则42))((n x y x y +=+-,x y +和x y -的奇偶性相同.

若x y +和x y -都是奇数,则(())x y x y +-为奇数,而42n +是偶数,不成立; 若x y +和x y -都是偶数,则(())x y x y +-能被4整除, 而42n +不能被4整除,不成立,∴42n M +?, 故选ABD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答案】1,2,{}3,4-

【解析】由

*6

,5x x

∈∈-N Z ,得51,2,3,6x -=,∴4,3,2,1x =-,1,2,{,4}3A =-.

14.【答案】1

{|1}2

k k -≤≤

【解析】依题意可得1

3211

11

21222

k k k k k ≥-?-≤-????-≤≤??+≤≤???. 15.【答案】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析】(1)设2

{|10}{1,1}A x x =-==-,{|||10}{1,1}B x x =-==-, 所以A B =,即“2

10x -=”是“|1|0x -=”的充要条件.

(2)因为由“5x <”不能推出“3x <”;由“3x <”能推出“5x <”, 所以“5x <”是“3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16.【答案】3 【解析】∵1231278+++

+=,k k k a b c +=,所以123439c c c c +++=,

令1234c c c c <<<,根据合理安排性,集合{1,2,,12}M =的最大一个元素,

必定为:412c =,则123391227c c c ++=-=,

又∵1233333327912c c c c c c ++

2179

8c c c =?=?>?

?; ②当311c =时,同理可得22121697c c c =?=?>??或21

10

6c c ==???,

综上,一共有3种,故答案为3.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答案】(1){3,3}A =-;(2){1,2}B =;(3){1,2}C =. 【解析】(1)由2

9x =,得3x =±,因此2

{9}{3,3}|A x x ===-.

(2)由x ∈N ,且12x ≤≤,得1,2x =,因此|{12}{1,2}B x x =∈≤≤=N . (3)由2

320x x -+=,得1,2x =,因此2

{320}{1,2}|C x x x =-+==. 18.【答案】(1)7}|{3x x ≤<;(2){2|x x ≤或0}1x ≥. 【解析】(1)由题意|{37}A

B x x =≤<.

(2)由题意{2|10}A B x x =<<,∴

{2()|A B x x =≤R

或0}1x ≥.

19.【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4)见解析. 【解析】(1)x ?∈R ,2

0x ≥,是真命题.

(2)a ?∈R ,二次函数2

y x a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真命题.

(3)x ?∈Z ,y ∈Z ,243x y +=,是假命题,因为2422()x y x y +=+必为偶数. (4)x Q ?∈

R

,3x Q ∈

,真命题,例如x =3

2x Q =∈.

20.【答案】20m -≤≤.

【解析】设α对应的集合是A ,β对应的集合是B , 若α是β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B

A ,

则2716

273

2110m m m m m m m +≥+≥-????

+≥?≥-????+≤≤??

,得20m -≤≤. 21.【答案】(1)[1)-+∞;(2)(2],-∞. 【解析】(1)当4a =时,,7[]1B =-, 又∵,)[1A =+∞,则1)[A

B =-+∞.

(2)因为{|1}A x x =≥,

∵B A ?,当B =?时,33a a ->+,解得0a <;

当B ≠?时,3331a a a -≤+??-≥?

,解得02a ≤≤,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

22.【答案】(1)8A ∈,9A ∈,10A ?;(2)证明见解析;(3)4,k k ∈Z . 【解析】(1)∵2

831=-,2

2

954=-,∴8A ∈,9A ∈, 假设22

10m n =-,m 、n ∈Z ,

则||||)||||(()10m n m n +-=,且||||||||0m n m n +>->,

∵1011025=?=?,∴||||10||||1m n m n +=??

-=?或||||5

||||2m n m n +=??-=?

,显然均无整数解,

∴10M ?,∴8A ∈,9A ∈,10A ?.

(2)∵集合{|21,}B x x k k ==+∈Z ,则恒有2

2

211()k k k +=+-,

∴21k A +∈,∴即一切奇数都属于A ,

又∵8A ∈,∴“x A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x B ∈”.

(3)集合2

2

{|A x x m n ==-,m 、}n ∈Z ,2

2

)( )(m n m n m n -=+-成立, ①当,m n 同奇或同偶时,m n +,m n -均为偶数,(())m n m n +-为4的倍数;

②当,m n 一奇,一偶时,m n +,m n -均为奇数,(())m n m n +-为奇数, 综上所有满足集合A 的偶数为4,k k ∈Z .

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

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 王新民1,王富英2,王亚雄3 (1,3.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川内江641112;2.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成都610100)摘要: 数学活动是人类对待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进行数学抽象与数学应用的实践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形式或过程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是“演绎活动”与“归纳活动”。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活动图式”,主要由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构成.在众多的数学活动经验中,最为基本的是归纳活动经验和演绎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双基”和“数学基本思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关键词: 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中国数学的双基教学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教学理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双基教学的理念又不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在2006-2007年数学高研班澳门、宁波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1].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双基”和“数学思想方法”已成为共识,但对“基本活动经验”意义的界定和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基本活动经验”的含义以及与数学“双基”和“基本思想”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1数学活动 1.1 活动 “活动”一词的英文为“activity”,它源于拉丁文“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即“做”.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活动”这一概念.它把活动划分为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实践活动.此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均对活动进行了论述,但他们都是从主观方面来抽象的理解“活动”的.马克思把他们的活动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扬弃,提出了科学的活动观.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2]马克思把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能动的社会实践.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而人的活动表现为多种多样,按人对外部世界作用的方式可分为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抽象、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再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活动的最初形式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感知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理性的认识活动(经验概括活动). 1.2 数学活动 数学本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经验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教育科学科研重点项目(CJF013) 作者简介:王新民(1962—),男,汉族,甘肃敦煌人,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研究.

双基掌握情况

双基掌握情况: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 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智育目标: 期评及格率达到优秀率达到。 (3)双基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 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 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2012)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 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 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一章机械运动

3.2角(巩固提升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含答案) 【同步专练B】3.2角(巩固提升篇) 一、单选题(共10题) 1.—个角是60°,画在1:3的图上,应画() A. 20° B. 60° C. 180° D. 无法确定 2.角的两条边都是( )。 A. 线段 B. 射线 C. 直线 D. 曲线 3.下图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个角。 A. 3 B. 4 C. 5 D. 6 4.下图中一共有()个角。 A. 3 B. 4 C. 5 D. 6 5.下图中有()个角。 A. 5 B. 6 C. 7 D.9 6.如图中共有()个角. A. 10 B. 3 C. 6 D. 5 7.图中有()个角。

A. 3 B. 4 C. 5 D. 6 8.这面锦旗有()个角。 A. 3 B. 8 C. 13 D.14 9.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观察15度的角,这个角是()。 A. 15度 B. 20度 C. 50度 D. 75度 10.下图中共有( )个角。 A. 8 B. 7 C. 6 D. 5 二、判断题(共10题) 11.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一定构成一个角。() 1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3.一个点和两条线就一定能组成一个角。() 14.只要有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15.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16.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17.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的角大。() 18.用放大镜看一个角,发现角的两条边变长了,所以这个角的度数也变大了。() 19.角的边越长,角就越长.() 20.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 30°的角,结果看到 300°的角。() 三、填空题(共10题) 21.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双基数学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谈我国双基数学教学的成功与不足 【摘要】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应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简单谈一下双基数学教育目前获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它的成功与不足。 【关键词】双基教学;成功;不足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向注重双基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由于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测试”中成绩优良,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佳绩,双基数学教育引起世人重视。 我国在双基教学上有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过剩”、“缺乏创造”的不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发展双基教学,在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之间合理的博弈中尽可能的做到平衡。 我们对双基教学理论,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独特的认识: 1.运算速度。“算”是中国传统数学的特征之一。中国数学教学,继承关于运算的传统,特别是强调运算的速度。 2.知识的记忆。我国的数学教学,强调必要的记忆,认为记忆是理解的基础。记忆某种对象的必要特征,才能理解它。理解是逐步达到的,不能先理解,后操作。应该是理解的要操练,一时不完全理解的也要操练,在操练中加深理解。

3.适度形式化的逻辑要求。中等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全盘形式化,而应该进行一定的非形式化。当然,过度形式化,也是需要反对的。 4.重复训练。我国的数学教学强调反复训练,注意进行一定的重复以形成技能。但是,这种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具有“变式”训练的特征。在重复中加深记忆与理解,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国数学双基教学,以重视逻辑演绎为主要特征。包括概念的辨析;不重不漏的分类;主要公式的记忆;知识点之间逻辑的链接;数学解题的程式的掌握;数学解题套路的熟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既注意逻辑训练,又能用创新的思想驾驭逻辑方法,这成了发展双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数学教学不能过犹不及。 我国数学双基教学,注重教学效率。任何学习的开始都是模仿,双基数学需要记忆学习内容,同时也要在课堂基础教学之上进行创新活动。所以在数学教育的天平上既要注重基础教育,又要让学生开发创新,这是数学教育的两只手,都要抓,但要平衡。 双基数学教学,已经有成套的教学策略,即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问题引入环节。这类似于情景创设。数学情景往往是一个问题。当然,对问题的理解要宽泛一点。尽管数学相比较其他自然科学稍有些枯燥,但是教师要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有趣的例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重要知识点

集合与简易逻辑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集合 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整数}(√)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 S=N ;A=N , 则C s A={0}) 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C A B =C S (C A B )=D (注:C A B =). 3.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1323 y x y x 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例:A={(x ,y )|y =x +1}B={y |y =x 2+1}则A ∩B =) 4.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 解:逆否:a =2且b =3,则a+b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x . 解:逆否:x+y =3x=1或y =2. 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 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例:若255x x x 或,. 4.集合运算:交、并、补. 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包含关系:,,,, ,;,;,. 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I I U U C (2)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 B U I U U C (3)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分配律:.)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0-1律:,,,A A A U A A U A U I U I U 等幂律:. ,A A A A A A 求补律:A ∩C U A =φA ∪C U A=U?C U U =φ?C U φ=U 反演律:C U (A ∩B)=(C U A)∪(C U B)C U (A ∪B)=(C U A )∩(C U B) 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 定义:有限集A 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 的基数,记为card(A)规定card(φ)=0. 基本公式: (3)card (?U A )=card(U)-card(A)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 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 (为了统一方便)

3.4分与合-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含答案)【同步专练B】3.4 分与合(巩固提升篇) 一、选择题(共8题) 1.()合起来是9. A.6和2 B.5和4 C.6和4 D.2和4 2.把5根火柴分成两份(每份至少有1根火柴),有□种分法.□应填()A.2 B.3 C.4 D.5 3.在中,□里应该填( ). A.1 B.2 C.3 D.4 4.4只进2个洞,每个洞( )进同样多的. A.不能 B.能 C.无法确定 D.是 5.把5枝花插在两个花盆里,有()种插法. A.1 B.2 C.3 6.和10相邻的数是(). A.9和20 B.11和12 C.9和11 D.11和20 7.从下面开始数,戴帽子的是第()只. A.1 B.2 C.3 D.4 8.比8小的数是(). A.10 B.9 C.7 D.8

二、填空题(共8题) 9.填空。 10.猜猜我是谁。 (1)3+=3 =________ (2)5-=0 =________ 11.填一填。 12.开火车。 13.猜一猜。 14.括号里可以填几。 (______)>3 (______)<5 4>(______) 2<(______) 1=(______)(______)=4 15.两个盘子里共有几个水果。

16.想一想,里填几合适呢? 三、判断题(共8题) 17. 。(______)18.判断下图是否正确(_____) 19. (_____)20.(_______) 21.

4-1=3 (_____)22. 2+2=4 (______)23.(_____)24.(_____) 四、计算题(共4题)25.填一填. 26. 27.看图列式计算. 4-________=________ 28.看图列算式。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题[1]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 答:(1)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 (4)应该把算数、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 答: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到了1970年代后期,对个别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更加盛行。1980年代后,受皮亚杰和V ygotsky 等心理学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二、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高峰期? 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 (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 (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 (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 答:(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 答:(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4)从看重教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三、8、佛赖登塔尔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佛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得院士和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主要代表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其中《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个总体的叙述,另外两本是更加具体的分析。 9、波利亚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波利亚是法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1887年出生在匈牙利,青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 合 一、基础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A B ?????? A ? B ,A ≠B .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 属于A . (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 两集合相等:A =B ?? ???? A ? B , A ?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 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0??,0?{?},0∈{0},??{0}.

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且x ∈B }.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或x ∈B }.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即?U A ={x |x ∈U ,且x ?A }. 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集合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 中取出集合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 . 二、常用结论 (1)子集的性质:A ?A ,??A ,A ∩B ?A ,A ∩B ?B . (2)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 (3)并集的性质:A ∪B =B ∪A ,A ∪B ?A ,A ∪B ?B ,A ∪A =A ,A ∪?=?∪A =A . (4)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A A =?,?A ?=A . (5)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6)等价关系:A ∩B =A ?A ?B ;A ∪B =A ?A ?B .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 (1)(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2)已知a ,b ∈R ,若? ?? ? ??a ,b a ,1={a 2,a +b,0},则a 2 019+b 2 019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 [解析] (1)因为A 表示圆x 2+y 2=1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 =x 与圆x 2+y 2=1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 (2)由已知得a ≠0,则b a =0,所以 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 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9+b 2 019=(-1)2 019+02 019=-1. [答案] (1)B (2)C [提醒]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3.7《0》(基础应用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人教版(含答案) 【同步专练A】3.7 《0》(基础应用篇) 一、选择题(共10题) 1.任何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是() A.0 B.这个数 C.不能确定 D.8 2.0+4 □4+0,□里应填() A.> B.< C.= D.7 3.5+0○5-0,○里应填() A.> B.< C.= 4.已知□+0=◎,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 0=□ B.◎ - 0=□ C.0 - ◎=□ 5.0加上一个数,得() A.0 B.原数 C.1 6.任何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是() A.0 B.这个数 C.不能确定 7.任何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是()。 A.0 B.这个数 C.不能确定 8.0+4 □4+0,□里应填() A.> B.< C.= 9.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0与任何数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B.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还得原数C.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还是0 10.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3>4 B.1+4<5 C.2+0=2 D.5-5>5 二、填空题(共10题) 1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________表示,0也是________.自然数都是________. 12.在方框里写出得数是5的算式。

13.看图写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 和1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数一数,写一写.有几个鸡蛋?你发现了什么? (1)(_____)(2)(_____)(3)(_____)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把尺子上开始的数字是(______),盘子里一个东西也没有用(______)来表示.17.小鱼会在哪片荷叶下休息? 18.填空 (___) 1 2 3 (___)(___) 5 (___) 3 2 (___)(___)19.看图片,照样子,画准点,写好数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学习心得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学习心得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一直奋战在初三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很喜欢张奠宙先生主编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封面上的两句话:继承传统,认识自己,才能面向未来。越是民族的,往往越是世界的。 当我还是一名高中生时,对数学学习接受的就是双基教学有了感性的认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成为当时许多数学老师的口头禅。在大学里又学习了许多教育教学理论,但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教学仍然为许多教授所称道。大学毕业后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一直担任初中毕业班的数学教学,自己也开始进行双基教学。在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在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自己对双基教学不仅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开始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期间,又参加了卢湾区教育学院举办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的学习,在导师周齐多年担任中考数学命题组长的指导下,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贯彻和落实双基教学有更深刻的体会。今天又系统的学习了张奠宙教授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一书,感受颇深,现整理如下。 数学双基自产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上了教学的烙印,并且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可以说,数学双基是教学的产物。数学双基其大体内涵可以认定为:相对于数学的探究、创造和应用来

说,双基更加重视基本知识的记忆,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表现在数式计算、逻辑推理、综合解题三个维度。 数学双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双基指记忆和掌握基本数学公式和程式以及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基本运算技能;广义上则泛指和创新相对的那一部分,常被称为双基平台。在双基50余年的成长过程中,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相关的教学策略,对此,张奠宙先生在书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在双基理论研究上的四个维度: 速度与效率: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率; 记忆与理解: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严谨与直观:在直观确认的基础上保持严谨; 重复与变式:通过变式的重复获得技能;速度、记忆、严谨与重复是双基的核心,可以通过效率、理解、直观、变式等发展它们。 可以说,我国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观主要是由双基激发的,并且是在双基的教学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对双基训练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体验。

强化训练 夯实双基

强化训练夯实双基 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丁时辉朱瑛 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教师最大的冲击就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领会。于是,一些课堂常常听见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等等。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有的甚至是在远离:文本“对话”中结束了40分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收获了什么? 也难怪,;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专家对类似于这样的所谓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进行质疑,甚至提出比较严厉的批评。因为这样的课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实,老师们心里也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学生的语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赖以自豪和骄傲的经验——强凋“双基”的落实,尽管这一点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了误区。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双基”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后,“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很多研究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观摩课,早已把字词教学的落实、文章结构的把握、表达方法的揣摩等抛之脑后。这些东西究竟需不需要?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回答。文盲不识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依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与你“对话”。我们能根

据他的“对话”能力说他“语文素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他没有—‘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他不会阅渎,不能书面表达,更不用说后续学习或进入相关学科领域。 要注意的是,新课程下的“双基”与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有所区别。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强调语法、文体知识、修辞手法、词语解释、段意归纳、中心概括等。然而,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新课程所强调的“双基”应该是“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需的新知识” (崔峦浯),以及各种浯文能力等。在落实“双基”的方法上,过去一个时期,语文教学依赖于“训练”,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致使训练变成了填充、灌输,它是以丧失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冷漠人文关怀为代价的。那么,新课程下的“双基”又该怎样落实呢?我们说,依然是"训练”。 一谈到“训练”,一些教师可能比较反感。因为“训练”,语文教学曾经倍受世人指责。其实,传统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与“训练”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大家对学生进行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现代汉语词典》对"训练”作了这样的解释: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如军事训练等。从词典的解释看,要使学生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也就是说,训练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循序渐进;须有一定的厚度,一定的强度;须有明确的目的和科学的方法。 对于“双基”,究竟该如何训练呢?这里仅通过大家所熟知的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解读三个主要的原则性问题。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一、知识清单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常用的集合表示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数轴或图像表示法;④venn 图法 2.集合的特性 3.常用的集合 特 性 理 解 应 用 确定性 要么属于该集合,要么不属于,二者必居其一; 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 合 互异性 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1.判断集合表示是否正确; 2.求集合中的元素 无序性 集合的不同与元素的排列无关; 通常用该性质判断两个集合 的关系 集合 (){}0|=x f x (){}0|>x f x (){}x f y x =| (){}x f y y =| ()(){}x f y y x =|, (){}x f y =

常见数集的记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有限集合中子集的个数

【提醒】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5.集合的运算 集),写作C S A。

二、高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 2.集合问题常见题型 (1)元素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2)集合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有限集(数集)间集合的运算; ②无限集间集合的运算:数轴(坐标系)画图、定域、求解; ③用德·摩根公式法求解集合间的运算。 【针对训练】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 ∈A ,y ∈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例2.设集合{} {}R x x x P R x x x y y M ∈≤≤-=∈--==,42|,,12|2 ,则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式为( )

【同步专练B】3.3有多少点子(巩固提升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

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北师大版(含答案)【同步专练B】3.3 有多少点子(巩固提升篇) 一、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 1.5个6相加等于30,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也可以写成________。 2.5×2=________,读作:________,乘法口诀________。 3.在算式7×6=42中,等号前面的两个数称作________,等号后面的数称作________。 4.在6+6+6=18中,相同加数是________,相同加数的个数是________,写成乘法算式是 ________。 5.6×8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也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 6.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________法表示。 7.2×6=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也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用到的口诀是________。 8.每盘有________个苹果,有________盘,一共有________个苹果。 加法算式:________(个) 乘法算式:________(个) 9.丁丁做一道乘法算式题时,把其中一个乘数3看成了5,得出积是45,那么正确的积是 ________。 10.填上“+”“-”或“×”。 2×6=18________6 18________2=5×4 5________1=3×2 3×4=6________2 27________9=6×3 4× 6=20________4 二、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1.136×4表示()。

A. 4个136连加的和 B. 4个136相乘 C. 136个4连乘 12.一道两个数的乘法试题,丁丁把其中一个因数3看成了5,结果得到的积是35,那么正确的积是() A. 15 B. 21 C. 24 D. 27 13.把19×3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 A. 19+3 B. 3+3+3 C. 19+19+19 14.用口诀“三六十八”计算的算式是( )。 A. 3+6 B. 18-6 C. 6+6+6 D. 6×6×6 15.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 7+7+7+7+7 B. 7+5 C. 5×7 16.5个8相加的可以列式为()。 A. 8+5 B. 8×5 C. 5+5+5+5+5 17.可以用4×2表示的算式是() A. 4+2 B. 2+2+2+2 C. 4+4+4+4 18.不可以用算式3×8表示的是()。 A. 3个8相加 B. 8个3相加 C. 3个8相乘 19.1千克桃子3元钱,买6千克桃子应付多少钱?用()计算比较简便。 A. 加法 B. 乘法 C. 减法 20.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再减去3,是()。 A. 12 8 B. 12 9 C. 18 15 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 21.8×5和5×8表示的意思一样。() 22.2+2可以写成2×2,3+3+3可以写成3×3。() 23.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12。() 24.5×1和5+1的结果相同。() 25.a+b =a×b () 26.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10。() 27.几个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8.3+4和3×4的结果相同。()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作者张奠宙先生。 原文见苏州大学《中学数学月刊》2012年第1期, 现摘录部分精彩语句。 (1)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即缺乏数学教育的民族自信。 (2)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既具有悠久的数学教育文化积淀,又能全方位地从包括前苏联和美国在内的国外数学教育中吸取营养。 (3)兼容并包,把国际上的各种优秀教育理念,综合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乃是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的指导思想。 (4)加强基础,培育能力,发展智力。 (5)在加强基础的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 (6)研究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可以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以下5个特征。 ①数学新知的“导入”艺术丰富了情境创造的教学内涵。 ②“尝试教学”体现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教学特点。 ③“师班互动”体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合作交流。 ④“变式教学”化解了重复操作的弊端。 ⑤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7)扬长避短、锐意改革是未来中国数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8)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必须以建设自己独立的学生话语体系为目标,拥有自己的核心概念,重新回答数学教育面临的永恒的本质性问题。 原文: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那就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其内涵就是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的“数学发展”是指:提高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则是贯彻辩证唯物主神,进行“启发式”教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本质,倡导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运用“变式”进行练习,加强解题规律的研究。这样的特色,也可以用“数学双基教学”的习惯性说法加以表述。“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双基教学”不等于“双基”本身。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双基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强调打基础,还包括在打好基础之上的发展。以为“双基教学”不要发展,那是一种误解。中国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与世界主流研究不同的特色。有一个时期,这些特色或者被当作批判扬弃的对象,或者被认为是雕虫小技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则停留在朴素的层面,缺乏理论加工。相对于大肆追捧国外的一些光怪陆离却并无实践效果的“概念”和理论,我们未免有点“妄自菲薄”,太瞧不起自己了。以下我们分别简述中国数学教育的六个特征,并和国外的有关提法相对照,借以显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所在。 1. 注重“导入”环节。 涂荣豹指出,中国数学教学长于由“旧知”导出“新知”,“引入新课”往往是数学教师最为精心设计的部分①。注重“导入”环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数学导入”上,已经发展为一门艺术。国外引进的、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设置”,只是“导入”的一种。事实上,就数学课堂而言,能够设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只能是少数。大多数的数学课,尤其是大量的“数与式”的运算规则的程序性数学内容,多半没有现实情境可言。例如,因式分解、合并同类项、幂和指数运算等,很难设置现实情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基训练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双基训练提高教学成绩 P1 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伴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站在的新学期的起点。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新学期课堂教学要怎么教,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是老师们都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就这个话题,结合假期里我们组老师们备课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体会。 P2 高效课堂、快乐课堂一直是我们的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困难。 减负,是教育部于2013年8月21日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我们的必须要做的事情。 反思我们自身,很多时候布置作业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布置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很多家长也表达了家庭作业多的看法。 对此老师们也压力很大,心里也有疑问“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 那么,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呢?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该思考、探索与实践的。 P3 是不是少留点作业,就是减负,多讲点内容就是高效了呢?其实不然。 “减负增效”不只是作业布置的时间和设计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整体入手,从课堂教学的这个根出发,只有把握住了课堂教学的这个根,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抓住了,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减负。 “减负”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减负第一点是实现课堂高效。 此外,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新课标的精神把握不准确,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双基”训练,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人说抓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练习测试题.doc

精心整理 第一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强化题型考点对对练 1.(集合的基本运算)已知集合{|1A x x =≤-或1}x ≥,集合{|01}B x x =<<,则() A.{}1A B ?= B.A B R ?= C.()(]0,1R C A B ?= D.()R A C B A ?= 【答案】D 2.(集合的基本运算)若集合{}02A x x =<<,且A B B =I ,则集合B 可能是() A.{}0 2, B.{}0 1, C.{}0 1 2,, D.{}1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因为,所以选B. 3.(集合的基本运算)设集合{}|2M x x =<,{}1,1N =-,则集合M C N 中整数的个数为() A.3 B.2 C.1 D.0 【答案】C 【解析】{}(){}|22,2,1,1M x x N =<=-=-Q ,()()()2,11,11,2,M N ∴=--?-?∴e集合M N e中整数只有0,故个数为1,故选C. 4.(集合间的关系)已知集合 ,若,则() A.0或1 B.0或2 C.1或2 D.0或1或2 【答案】C 【解析】或.故选C. 5.(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设x R ∈,i 是虚数单位, 则“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虚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由3x =-,得()()2 22332330x x +-=-+?--=,1314x -=--=-. 而由2230{ 10 x x x +-=-≠,得3x =-.所以“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数”的充要条件.故选C.

4.1小树有多少棵(基础应用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双基双练测北师大版(含答案)【同步专练A】4.1 小树有多少棵(基础应用篇)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一根绳子,每3米剪成一段,剪成250小段,这根绳子()米长. A.650 B.550 C.750 D850 2.21个400是() A.840 B.8400 C.4800 D.480 3.两个数相乘的积,与它们的和相比,()。 A.积大 B.积小 C.无法确定 D.8 4.学校绘画小组有24人,合唱小组的人数比绘画小组的3倍多,比绘画小组的4倍少,合唱小组最多有()人. A.73 B.96 C.95 5.某个县城有250栋楼房,每栋平均有12户人家,共有()户人家。 A.2700 B.2512 C.3000 6.将83+83+83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83×3 B.83×83×83 C.83×83 7.831×6的积是()位数,134×2的积是()位数。() A.四、四 B.四、三 C.三、四 D.三、三 8.一根绳子,连续剪去两段,每段长60米,还剩下100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列式正确的是( )。 A.60×2+100 B.60+100 C.60×2-100 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 9.计算80×3,想:8个(______)乘3等于(______)个十,也就是(______),所以80×3=(______)。 10.3个50是(_____);从96里面连续减3,减(_____)次后结果是0。 11.小强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8页,20天看完,这本故事书有________页。 1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开向 480 千米以外的码头,2 小时后距离码头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