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概述

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最初的二十年里,德国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直到1848年革命后,德国革命才开始蓬勃开展起来。到七十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终于宣告完成。德国工业革命虽然开始较晚,但进展快,进程短,英、法两国所望尘莫及,从工业革命的时间看,英国用了七八十年,法国花去六七十年,而德国仅用了四五十年,并且在接近尾声时工业总产值超过法国。

背景:

众所周知,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母国的英国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紧随英国之后于是18世纪末相继展开了工业革命。相比之下,由于深受分裂割据的困扰,德国却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迟缓地开始了它的工业革命步伐(注:也有观点认为,德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建立德意志邦联,由德意志的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松弛邦联,各邦享有独立的主权。既没有中央政府又没有武装力量,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各自为政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其中的两个大国,其他小邦都依附于他们。1

19世纪初,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创造条件的时期。首先,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的洗涤,封建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各邦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的统治,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旧的封建制度逐步瓦解,以至德国著名史学家托马斯·尼佩代称这一德国历史上的“大改革时期”,“创造了德意志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基础”[1](p22-23)。因此,进入19世纪以后,德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较之以往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其次,以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为特点的农奴制改革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容克地主们通过收敛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而交付的赎金,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许多农民则在人身获得自由的同时,成了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德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资金,而且准备了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

一. 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在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

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60年之后才修了地一条铁路,法国也过了几十年即1831年才修了第一条铁路,况且发展速度均比法国缓慢。)《浅谈德国工业革命》刘德华四川外语学院院报1989年一期(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45年全国约20条铁路,全长约2143公里,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1839年已超过法国,50—60年代超过英国。)《德国通史简编》丁建弘陆士澄主编,270页。铁路建设给德国其他工业行业以直接而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铁路建设对钢铁、机车等的需求,从而大大地刺激了德国钢铁、煤炭以及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口

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国家政策对铁路的发展更为有利,1849年之后国家向铁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我们探求这个时期铁路投资增长的原因,最佳的答案就是“利益”。

铁路是资本密集型企业,从一开始的建设到之后的运作、雇佣员工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

了经济。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意志就被贫困和低就业困扰。经济学家们就主张投资铁

路是一个可以长期解决贫困和创造就业的模式。铁路投资是经济发展的推手,几乎所有的

经济指标都随着铁路的发展而发展。1851-1854年,铁路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

重为11.9%,而到了1875-1879年,铁路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了25.8%。

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普鲁士已经变为铁轨的净出口国。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因

为服务于国内的铁路建设,普鲁士的钢铁制造业步入了欧洲最先进的行业。铁路线之间的

竞争使铁路的使用者的使用成本降低。第一家提供铁路服务的公司把运费定的很高,它认

为市场对铁路的需求是充足且是刚性的。当竞争迫使运费下降之后,铁路公司的收入却大

幅增加了,这是因为下降的价格使许多观望的商家加入到铁路运输中去。

二.德国工业革命的重心较早的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从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迅速转

向以铁路建设为重点的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

工业转向重工业。铁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重工业的迅速发展,铁路对煤和铁的巨大需求促

进了煤铁产业的发展。(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普鲁士铁路的年增长率为20%,而铁和煤的

增长率分别只有4%和4.5%。巨大的需求和利益使资本流向钢铁制造和铁轨制造。到

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情况完全的转变了,铁路的年增长率为10%,但钢铁行业的年增

长率为30%)《论十九世纪德国工业革命进程的历史阶段》丁超滁州(chu)学院院报

这与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和军国主义传统也有密切关系。普鲁士正大力推行“铁血政策”,政府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

在19世纪以前,德国的煤炭资源很少得到利用,其冶铁业一直采用木炭熔矿和手工

操作的古老方式经营着。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焦煤取代木炭成为冶金业的燃料。到1847年,在普鲁士的227 个熔铁炉中已有32个使用煤炭进行冶铁。因此,1815年以后,作为

莱因工业区核心的鲁尔煤田开始得到有效开采。到40年代,德国的一些矿井已开始运用

机械采煤。对煤炭的需求使煤产量扶摇直上。1820年,德国的煤产量仅120 万吨,1830

年仅140万吨,而1840年则猛增至260万吨,1850 年更增至670万吨。1850—1870年间,德国的煤炭年产量从670万吨猛增至3400万吨,生铁产量由21 万吨增加到了139万吨[3](p163-164),大大超过了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

摘自刑来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略述》

由于较早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

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地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这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3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为了尽快摆脱落后局面,德国各邦政府

都积极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其主要措施有:

①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