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进展艾滋病,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与控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成为当前科学界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目前抗击艾滋病新药的相关情况进行阐述。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抑制HIV扩散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直接干预感染者体内的HIV基因组,以达到控制或治愈艾滋病的目标。

通过设计特定的RNA片段,科学家可以将这些RNA导入到感染者体内,并指导CRISPR-Cas9识别和剪切感染者HIV基因组上特定位置上的DNA序列。

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使HIV失去复制和传播能力,为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靶向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的药物开发在抗击艾滋病的新药研发中,逆转录酶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目前已有多种针对逆转录酶的抑制剂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抑制HIV复制的效果。

其中包括核苷类似物和非核苷类似物两种类型,分别通过干扰逆转录酶所需的协同活动和直接结合逆转录酶降低其催化活动。

这些药物的研发与使用使得感染者可以长期控制病情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广谱中和抗体在阻断HIV入侵中的应用广谱中和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并结合多种HIV血清学亚型、有较强保护力、具有持久作用的免疫蛋白。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该类抗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实验室中生产这些高效抗体并将其应用于治疗中,可以有效地阻断HIV的入侵。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抗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可能性,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四、HIV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尚未有能够预防或彻底治愈艾滋病的疫苗问世,但科学家们对于HIV 疫苗的研发仍然持续努力。

近年来,针对HIV不同蛋白质抗原的多价结合亲和力递交疫苗展示出了潜在的保护作用。

艾滋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发展和进展

艾滋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发展和进展

艾滋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发展和进展艾滋病毒(HIV)感染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疾病,它会损害免疫系统并最终导致艾滋病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HIV感染。

这些药物的发展和进展使得HIV感染者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并且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艾滋病毒是通过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 T细胞而发生作用的。

当HIV进入人体后,它将进入T细胞,并利用该细胞的机制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

这最终导致T细胞的死亡。

目前,抗病毒药物的目标是减缓HIV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对免疫系统的破坏。

最早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例如阿司匹林(AZT)。

NRTIs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来阻止HIV在T细胞中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

虽然早期的药物在降低病毒复制和推迟疾病进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它们的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发展出了更多种类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延缓HIV的复制和降低病毒载量。

NNRTIs作用于逆转录酶,并阻碍病毒完成复制过程。

蛋白酶抑制剂阻止病毒的成熟,从而防止新的病毒颗粒形成。

整合酶抑制剂则阻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这些不同的药物类别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除了不同药物类别之外,科学家们还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抑制病毒复制。

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被称为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通常包括多种不同的抗病毒药物。

HAART的主要目标是将病毒载量降至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免疫系统负担、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科学家们还在研究HIV疫苗来预防HIV感染。

虽然目前还没有疫苗能够完全预防HIV感染,但研究人员的努力依然在进行中。

如果能够开发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阻断HIV传播的链条。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染。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艾滋病中医药理论认为,艾滋病是由湿毒侵袭人体而引起的。

湿毒在中医药理论中是一种病邪,可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采用中药煎剂、针灸、艾灸等疗法。

中药煎剂通过药材的炮制和搭配,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中医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对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例如,绿藜芦檗、板蓝根等中药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此外,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中医药中的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增强核苷类药物的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三、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力与细胞免疫力,从而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临床研究显示,中药麦芽可以增强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艾滋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状况,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中药大黄可以改善患者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女贞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和睡眠质量。

五、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

中药杨梅可以抑制HIV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湿毒,提高个体抵抗HIV病毒的能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现有药物及新型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望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且可负担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展概述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ificial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ART)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第一代抗逆转录病毒药物(NRTI)的广泛应用以来,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预期寿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长。

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分为三大类: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环节,进而阻止病毒感染造成的细胞损伤。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最早应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代表药物如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这类药物通过模拟天然核苷酸结构,竞争性结合到逆转录酶上,阻止病毒DNA链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NRTI类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耐药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为了克服NRTI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型的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包括依匹尼韦(Efavirenz,EFV)和奈韦拉匹(Nevirapine,NVP)。

NNRTI类药物通过结合到逆转录酶上的特定突变位点,阻止病毒催化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相较于NRTI类药物,NNRTI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产生率,但依然能够有效地抑制大多数耐药病毒株。

抗HIV药物的进展

抗HIV药物的进展

抗HIV药物的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抗HIV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药物的出现为HIV感染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抗HIV药物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别的药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抗HIV药物的发展历程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治疗HIV感染的方法。

最早的抗HIV药物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如阿扎韦酮和拉米夫定。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的过程,从而减少病毒在体内的数量。

然而,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和耐药性的产生,单一药物治疗很快失效。

随后,科学家们发现了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等新的抗HIV药物。

NNRTIs通过与逆转录酶结合,阻断病毒复制的过程。

PIs则通过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阻断病毒的后续复制过程。

这些药物的出现使得联合用药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二、不同类别的抗HIV药物1.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最早被应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与逆转录酶结合,阻断病毒复制的过程。

常见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阿扎韦酮、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常与其他类别的抗HIV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与逆转录酶结合,阻断病毒复制的过程。

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不同的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不需要被磷酸化,直接与逆转录酶结合即可发挥作用。

常见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尼拉韦林、依非韦伦和培沙他韦等。

3. 蛋白酶抑制剂(PIs)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阻断病毒的后续复制过程。

常见的蛋白酶抑制剂包括洛匹那韦、阿扎那韦和达芦那韦等。

蛋白酶抑制剂通常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艾滋病病的治疗进展与挑战

艾滋病病的治疗进展与挑战

艾滋病病的治疗进展与挑战艾滋病治疗的进展与挑战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初该病病例被报道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一些治疗进展,但挑战仍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治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一、病毒抑制治疗的进展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进展,病毒抑制治疗成为管理艾滋病的关键策略。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已被广泛使用。

HAART是通过联合使用三种或更多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在2019年,全球超过2400万人接受了HAART治疗,这使他们的免疫系统恢复,并有效地抑制了病毒复制的进程。

该治疗方案被证明可以显著延缓艾滋病的进展,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近年来已经发现了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抗病毒治疗的挑战然而,尽管有不可忽视的进展,抗病毒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

首先,药物的可获得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经济和资源限制,大部分患者无法获得到最新的治疗方案。

这导致了在这些国家中,艾滋病的传播依然很广泛且难以控制。

其次,病毒耐药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虽然HAART方案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表现出色,但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

这使得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案失去了效力,艾滋病患者需要转换为更有效的药物组合。

然而,目前的药物研发仍无法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因此耐药性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另外,社会偏见和歧视也是艾滋病患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很多人对感染者持有歧视态度,这导致许多患者不敢接受治疗和寻求支持。

这进一步加剧了艾滋病的传播,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进展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进展自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以来,全球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抗病毒治疗成为了艾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亲历者,我见证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它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抗病毒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轻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最初,抗病毒治疗主要采用叠氮胸苷(AZT)等药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抗病毒治疗的策略逐渐从单一药物转向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HAART)的诞生,标志着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重大突破。

HAART通过同时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多个环节,从而降低病毒载量,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经过多年的实践,HAART已经成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

我清晰地记得,在HAART应用于临床之初,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生存期也得到了延长。

然而,抗病毒治疗并非一帆风顺。

在治疗过程中,病毒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医生们不断研发新药,优化治疗方案。

例如,整合酶抑制剂(INIs)的出现,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降低了耐药风险。

还有一些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PIs)和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也在抗病毒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目前,HAART治疗可以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一些地区,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需要定时服药,这对患者的依从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抗病毒治疗药物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脂质代谢异常等,需要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尽管如此,抗病毒治疗仍是我们与艾滋病斗争的重要武器。

抗HIV药物的进展

抗HIV药物的进展

抗HIV药物的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面临着艾滋病病毒(HIV)的巨大挑战。

HIV感染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病人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抗HIV药物的重大突破,这些进展为控制和治疗HIV感染带来了新的希望。

病毒生命周期的阻断抗HIV药物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这些药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和整合酶抑制剂(INIs)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减缓HIV感染的进展。

单剂治疗的突破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更有效、更方便的抗HIV药物。

一项重要的突破是单剂治疗,即将多种药物合并到一种药物中,使患者只需每天服用一种药物。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也减轻了治疗的负担。

单剂治疗还减少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预防和治疗的结合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将HIV的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实现更全面的控制。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等,但最有效的措施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前期治疗,降低病毒的数量和传播风险。

这种方法被称为“预防性暴露后的使用”(PEP)和“预先曝露预防”(PrEP)。

通过结合预防和治疗,我们能够更好地防止HIV的传播,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新疗法的开发除了现有的抗HIV药物外,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疗法和治疗方法。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改人体细胞的基因,使其抵抗HIV感染。

疫苗的研发也是一个关键领域,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疫苗来预防HIV感染或提高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能力。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未来的抗HIV疗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HIV药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从阻断病毒生命周期到单剂治疗的突破,从预防和治疗的结合到新疗法的开发,我们正朝着控制和治愈HIV的目标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 6 Boehring Roxane 1997. 4 Pharmacia 1998. 9 Bristol Meyers Squibb/Dupont 1995. 12 1996. 3 1996. 3 1997. 7 1993. 3 1999. 4 2000. 9 Roche Merck Abbott Roche Rfizer, Roche Glaxo Smith Kline Abbot
4. 整合(Integration):双链病毒 整合( ) 双链病毒DNA在整合酶 在整合酶 作用下进入细胞核内。 作用下进入细胞核内。 5. 转录(Transcription):病毒 转录( ) 病毒DNA借助细胞核 借助细胞核 转录大量病毒RNA。 转录大量病毒 。 6. 转译(Translation):病毒 转译( 合成长链蛋白。 ) 病毒RNA合成长链蛋白。 合成长链蛋白 7. 组合并溢出 (Assembly & Budding):病毒 :病毒RNA、 、 酶、结构蛋白在细胞内组合成大量新病毒,溢 结构蛋白在细胞内组合成大量新病毒, 出细胞,进攻其他细胞。 出细胞,进攻其他细胞。
HIV 体外不能繁殖,借助人体细胞复制 体外不能繁殖, 再生。 再生。 HIV 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小于 ,但进入 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小于6h, 病毒颗粒, 细胞内每天产生约 1010 病毒颗粒,每年 大约可繁殖 140 代。
HIV复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 复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 复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 1. 病毒进攻细胞(Binding):病毒表面糖蛋白 病毒进攻细胞( ) gp120、gp41与CD4受体结合 、 与 2. 融合(Fusing):病毒表面糖蛋白构象变化 融合( ) 后与细胞膜进行融合。 后与细胞膜进行融合。 3.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进入细胞 逆转录( ) 的单链病毒RNA在HIV-RT作用下合成双链 在 的单链病毒 作用下合成双链 病毒DNA。 。 病毒
临床治疗AIDS的药物 临床治疗AIDS的药物
名 称 批准日期 1987. 3 1992. 6 1994. 6 1995. 11 1997. 9 2000. 11 公 司 Glaxo Smith Kline Roche Bristol Myers Squibb Glaxo Smith Kline Glaxo Smith Kline Glaxo Smith Kline NRTIS 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 齐多夫定 去羟肌苷(Didanosine, ddI) 去羟肌苷 扎西他宾(Zaicitabine, ddC) 扎西他宾 司他夫定(Stavudine, d4T) 司他夫定 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 拉米夫定 双汰芝(AZT + 3TC) 双汰芝 阿巴卡伟(Abacavir, ABC) 阿巴卡伟 三协维(AZT + 3TC+ ABC) 三协维 替诺福韦(Tenofovir) 替诺福韦 1991. 10 Bristol Myers Squibb
d4T
3TC
ABC
Tenofovir
NNRTIS结构 NNRTIS结构
H3 C H N N O MeSO2HN N H N O NH N N
N
N
Nevirapine
Cl F3C O N H O
Delavirdine
Efavirenz
PIS 结构
O N N H CONH2 OH H N N O CONHCH(CH3)3 N N O N N C(CH3)3 H O OH H N OH
Saquinarvir
H N CH3 O
Indinavir
OH N S CONHC(CH3)3
O N S N N H CH3 O
H N
O N OH H O S N
HO
Ritonvir
Neifinavir
O
O O
H HO N
NH2 N O S N O
O N O
H N
O N OH H O
Amprenavir
第二代NRTIS 第二代NRTIS
Tenofovir(替诺福韦)为单磷酸核苷类药物, (替诺福韦)为单磷酸核苷类药物, 体内活化最困难步骤)。 越过了体内单磷酸化 (体内活化最困难步骤 。 体内活化最困难步骤 前药形式:将磷酸核苷做成某种前药形式, 前药形式:将磷酸核苷做成某种前药形式,以 提高体内的吸收, 提高体内的吸收,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一 种有效形式。 种有效形式。
Lopinavir
Combination Therapy
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抗药性 鸡尾酒疗法) 三种药物 三种药物, 组合疗法 (鸡尾酒疗法 —三种药物,占总处方的 鸡尾酒疗法 76.8%。 。 1 PI + 2 NRTI + 0 NNRTI 0 PI + 2 NRTI + 1 NNRTI 0 PI + 3 NRTI + 0 NNRTI 2 PI + 2 NRTI + 0 NNRTI 0 PI + 2 NRTI + 0 NNRTI 其他 37% 32.4% 7.4% 6.8% 3.3% 13.3%
1998. 12 Glaxo Smith Kline 2001. 10 Glaxo Smith Kline
NNRTIS 奈韦拉平(Nevirapine) 奈韦拉平 地拉韦啶(Delavirdine) 地拉韦啶 依非韦伦(Efavirenz) 依非韦伦 PIS 沙奎那韦(硬胶囊 硬胶囊) 沙奎那韦 硬胶囊 茚地那韦(Indinavir) 茚地那韦 利托那韦(Ritonavir) 利托那韦 沙奎那韦(软胶囊 软胶囊) 沙奎那韦 软胶囊 奈非那韦(Nelfinavir) 奈非那韦 安普那韦(Amprenavir) 安普那韦 洛匹那韦 FIS T20
2003. 3 Trimeris
NRTIS结构 NRTIS结构
O HN HO O O N HO CH3 O N O N NH2 HN HO N O N O N HO HN O O N O CH3
N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ZT
NH2 N O N HO S O
ddC
NH2 N H 2N N HO N N
ddI
NH2 N HO HO O P N O N N
HIV病毒的结构和复制 HIV病毒的结构和复制
1983 年 Dr. Luc Montagnier 等人首先发现 AIDS 的病因 的病因—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1984 年Dr. Robert Gallo研究小组证实了的 研究小组证实了的Dr. Montagnier 研究小组证实了的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HIV 是 RNA 病毒,分为 病毒,分为HIV-1,HIV-2 两种。 两种。 , 2个单链 RNA 个单链 表面为双脂膜 糖蛋白gp120,gp41 , 糖蛋白 酶(RT,pH,Ig) , , ) 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p24,p17,p7) , , )
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nti-AIDS Drugs) )
刘 俊 义
北京大学药学院
AIDS的蔓延 AIDS的蔓延
1981 年报道首例 年报道首例AIDS 以来,全世界累积 HIV 以来, 万人, 感染者 7000 万人,2000 多万人死于 AIDS。 。 2002 年 WHO统计,全世界 HIV携带者和患者 统计, 统计 携带者和患者 的总人数为4200万。 万 的总人数为 2003 年新感染 HIV 的人数 500 万,95% 来自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死于 AIDS 的人数为 330 万。 每年新感染人数呈指数上升趋势。 每年新感染人数呈指数上升趋势。
AIDS的治疗 AIDS的治疗
1995 年中国 AIDS 病人,每人每年的平衡药费约为 万元。 病人,每人每年的平衡药费约为8万元 万元。 2002 年国内病人,每人每年的平均药费约3万元。 年国内病人,每人每年的平均药费约 万元。 万元 2002 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仿制生产 种国外抗 HIV 药物,即 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仿制生产4 药物, 齐多夫定( )、去羟肌苷 )、司他 齐多夫定(Zidovudine)、去羟肌苷(Didanosine)、司他 )、去羟肌苷( )、 夫定( 夫定(Stavudine)和奈韦拉平(Nevirapine)。 )和奈韦拉平( )。 国产化药物可使病人用药费用降至每年约 3000~5000 元。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是一个十分迫切和重要的课题。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是一个十分迫切和重要的课题。
组合疗法的优缺点
优点: 优点:★ 疗效明显优于单方药 ★ 延缓药物抗药性的产生 缺点:★ 剂量大,品种多,药物自身及之间的毒副 缺点: 剂量大,品种多, 作用使病人难以忍受 服药次数频繁, ★ 服药次数频繁,病人难以坚持 药品价格昂贵, ★ 药品价格昂贵,病人难以承受
抗AIDS药物研究进展 AIDS药物研究进展
(B) Adefovir dispivoxyl
抗AIDS药物 药物
基于HIV复制过程,药物化学家采用不同策略阻断 基于 复制过程, 复制过程 病毒复制。 病毒复制。 已有17种抗 种剂型) 批准。 已有 种抗HIV的化学药 (20种剂型 被FDA批准。 种抗 的化学药 种剂型 批准 按作用机制分为四类: 按作用机制分为四类:
A: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B: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C:蛋白水解抑制剂(PIS) :蛋白水解抑制剂( ) D:融合抑制剂(FIS) :融合抑制剂( )
较成功例子: 较成功例子:
NH2 O iprOCOCH2O O N O P O iprOCOCH2O N N N O ipr COCH2O ipr COCH2O O N ON P O NH2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