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22北方的民族汇聚课件北师大版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1.原因: (1)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_北__方__和__西__北__方__边疆地区少数民族 的力量。 (2)中原王朝需要补充兵源和劳动力。 2.措施:对周边民族进行_招__抚__,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徙。 3.民族:匈奴、_鲜__卑__、羯、_氐__、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 4.影响:各族人民在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呈现出_逐__渐__ _认__同__的趋势。
【读一读】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 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解读】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原文大意:皇帝说:“如果 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 习惯,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 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者,就要降职或罢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鲜卑姓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贺 刘 楼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此之外,请再写 出一项其改革的措施。 提示: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任写一项) (3)请你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提示: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或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内迁的边疆少数民族? 提示:内迁少数民族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是构成中华民族的 成员,不能称他们为“异族”或“外族”,他们对祖国北方的生 产发展作出了贡献,且十分显著。
【读一读】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 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解读】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原文大意:皇帝说:“如果 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 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 习惯,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 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者,就要降职或罢官。”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汉姓 元 穆 陆
鲜卑姓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贺 刘 楼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除此之外,请再写 出一项其改革的措施。 提示: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任写一项) (3)请你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提示: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或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内迁的边疆少数民族? 提示:内迁少数民族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都是构成中华民族的 成员,不能称他们为“异族”或“外族”,他们对祖国北方的生 产发展作出了贡献,且十分显著。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维护了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有助于增强各民族的 团结和凝聚力,为维护国家统
一提供了有力支持。
03
历史人物
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 军事手段,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建立了曹魏政权。
经济交流与文化交融
随着各地区间经济交流的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相互交融, 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人口迁徙与杂居
历史上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人口迁徙和杂居,加速了不 同民族间的融合。
民族融合的过程
01
02
03
民族间的通婚
不同民族间的通婚是民族 融合的重要途径,促进了 民族间的基因交流和文化 交融。
文化交流与传播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 传播,使得不同民族的文 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政治手段推动
历史上一些朝代通过政治 手段,如推行民族政策、 设置羁縻州县等,促进了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的影响
丰富了中华文化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
的内涵。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随着民族融合的推进,各民族 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形成了对 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课件
• 政权分立 • 民族融合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 历史意义
01
政权分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
曹魏、蜀汉、东吴
南朝、北朝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鼎立, 互相攻伐,形成了政权分立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各自有多个 政权并立,如宋、齐、梁、陈与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PPT课件

(xié)
政治:(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 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
2. 手工 纺织业:技术进步
业的
冶铸业:_发__明__灌_钢__法 制瓷业:青__瓷___ 烧制技术高
发展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3. 战乱较少,社会较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安定。_淝__水__之__战东晋 经济的 城__市__ 繁荣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发展 安定。
人__口__ 众多
观察右图, 结合课本内 容完成下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北方民族汇聚
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隋
北齐 北周 东魏 西魏
北魏 十六国
西晋 魏蜀
东汉
北朝
宋 东晋
吴
政治:政权分立
齐 梁陈
南朝
三国鼎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归纳总结三国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经济:南方经济发展
原因——《宋书》
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 大量人__口__南__迁__(劳 1. 农业 开辟__耕作技术
工具、先进经验技
兴修 _水__利__
政治:(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 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 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
2. 手工 纺织业:技术进步
业的
冶铸业:_发__明__灌_钢__法 制瓷业:青__瓷___ 烧制技术高
发展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
3. 战乱较少,社会较 3. 商品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安定。_淝__水__之__战东晋 经济的 城__市__ 繁荣
胜利,保证了南方的 发展 安定。
人__口__ 众多
观察右图, 结合课本内 容完成下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北方民族汇聚
领先世界、异彩纷呈
隋
北齐 北周 东魏 西魏
北魏 十六国
西晋 魏蜀
东汉
北朝
宋 东晋
吴
政治:政权分立
齐 梁陈
南朝
三国鼎立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归纳总结三国建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经济:南方经济发展
原因——《宋书》
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 大量人__口__南__迁__(劳 1. 农业 开辟__耕作技术
工具、先进经验技
兴修 _水__利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期末复习课件(46张ppt)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 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 施。 (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 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 就。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政 战争不止 国 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 民族汇聚 晋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南 北 南方经济发展 朝 经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济 时 原因 期 文 数学.农学.地理学. 化 书法.绘画.雕塑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 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 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 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 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 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 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 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 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 朝
220年 266年
魏
263年 蜀
316年 十 439年 西 北 六 晋 魏 国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 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 施。 (4)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 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 就。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政权分立 (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三 政 战争不止 国 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 民族汇聚 晋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评价) 南 北 南方经济发展 朝 经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济 时 原因 期 文 数学.农学.地理学. 化 书法.绘画.雕塑
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 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 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 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淝水之战,打败苻坚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 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 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 是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发现 曹操陵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 所为的有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 方奠定基础 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三国、两晋、南北朝
北 朝
220年 266年
魏
263年 蜀
316年 十 439年 西 北 六 晋 魏 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人教新课标版PPT课件

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B.北方民族渐趋融合
C.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D.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5
1、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
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 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改革措施及影响: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 族的礼法。 影响: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7
1、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是老天的安排
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件ppt

文化上
民族关系上
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同的文化流派和思想,如 魏晋玄学、蜀汉的儒家思想和东吴的道家思 想等。
三国时期是民族汇聚的重要时期,汉族和其 他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加强, 为后来的民族融
曹氏家族掌权
曹操建立曹魏政权,家族势力强大,权力高度集 中。
战争的过程
在三国鼎立时期,战争的过程往往复杂而激烈。例如,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 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曹操采用了奇袭策略,成功地打败了袁绍。而在赤壁之战 中,孙权和刘备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成功地阻止了曹操的南下。
和平的实现和影响
和平的实现
三国时期,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和平的实现 。例如,孙权和刘备曾在赤壁之战后签订 了和平协议,共同抵抗曹操的侵略。此外 ,在三国鼎立时期,还有一些其他的和平 协议和外交谈判,以缓解紧张局势和解决 争端。
魏、蜀、吴三国的 崛起
黄巾起义和东汉的 分裂
政权分立的原因
政治体制的崩溃与腐败 地方豪强的崛起与割据
战争和动荡导致的分裂
民族汇聚的过程
汉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 各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北方民族的南下与融合 三国之间的民族融合与交流
02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的背景
1
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势力,成为北 方最强的割据政权。
士族势力受到压制
曹氏家族依靠军队和亲信,对士族势力进行打压 和控制。
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在曹魏政权下,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崛起,与中央 政权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抗。
蜀国的政治形势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依靠诸葛亮等谋士和关羽、张飞等武将的支持,建立了蜀汉政权 。
士族势力的兴起
蜀汉政权中,士族势力逐渐兴起,与皇权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PPT课件

4、这一时期,战争频繁人们将思想寄托于佛教受佛教影响的石窟艺术有哪 两例?
中考资源网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中考资源网
单元重点
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 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措施和意义;魏晋时期的文 化成就
中考资源网
小组研讨 重点归纳
1、填写朝代更迭示意图
2、总结在这一时期,北方出现过那几次统 一?曾在洛阳、南京定都的有哪几个政权? 3、归纳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 几次战役。 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孝文帝
北 著《水经注》 地理学 郦道元 魏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中考资源网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项目 人 物 书法
王羲之
绘画 顾恺之
石窟
雕 塑 艺术
朝代
代表作品
东 晋 《兰 亭 序》
东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南 北 朝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中考资源网
课堂训练
1、些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四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D
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 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
中考资源网
① 439 年,鲜卑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背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北 魏 孝 文 帝 改革措施 改 革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
中考资源网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中考资源网
单元重点
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和 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措施和意义;魏晋时期的文 化成就
中考资源网
小组研讨 重点归纳
1、填写朝代更迭示意图
2、总结在这一时期,北方出现过那几次统 一?曾在洛阳、南京定都的有哪几个政权? 3、归纳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 几次战役。 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孝文帝
北 著《水经注》 地理学 郦道元 魏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
中考资源网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项目 人 物 书法
王羲之
绘画 顾恺之
石窟
雕 塑 艺术
朝代
代表作品
东 晋 《兰 亭 序》
东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南 北 朝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中考资源网
课堂训练
1、些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四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D
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 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
中考资源网
① 439 年,鲜卑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背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北 魏 孝 文 帝 改革措施 改 革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二、民族融合
知识巩固: 知识巩固:
• 1、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 • 魏 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 “挟天子以令诸侯” • 蜀 三顾茅庐隆中对” 孙权 “三顾茅庐隆中对” • 吴 经营江东” 曹操 “经营江东” • 2、北魏政权是由( B )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政权是由(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 、 、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政府调整统治政策 生产技术的提高 富足的劳动力 安定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自然条件 有多个政权建立于此,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有多个政权建立于此,
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的技术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江南 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地区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服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江南 地区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服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想一想: 想一想:北方人民的南迁对
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鲜卑族
你知道这一民族的有关情况吗? 你知道这一民族的有关情况吗?
北魏孝文帝改革
实行汉化政策: 实行汉化政策:
“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 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 ”“白骨蔽平原
赤壁之战 刘 刘
曹
208年 曹操 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赤壁 之战 刘联军 孙、
孙
角色体验
• 若你是当时的军事家 你能对交战双 若你是当时的军事家,你能对交战双 方的前途命运作一个预测吗?请说出 方的前途命运作一个预测吗 请说出 你的判断依据? 你的判断依据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军退回北方。 军退回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要进步,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吸收先进成果;改革需要勇 气和胆识;
中考经典回放
2012(山东)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汇聚的 是 (C )
A、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B、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新题快递
西晋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南迁的 浪潮?今天的“打工潮”出现的原因是 什么?有什么意义?
西晋后期人口南浪潮迁躲避北方战乱; 今天的“打工潮” 为了谋生; 富裕了自己,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东汉末年
北方人口南迁图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
五胡内迁是指?
匈奴 鲜卑
羯
氐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虽然也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羌 但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
①迁都洛阳
3、措施:
②汉化措施
3.一次著名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1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 ————《魏书》材料 材料 2 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①两材料中“魏主”指谁?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北魏孝文帝 鲜卑语 汉话
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河流域统治
③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 战国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秦国(或者管仲改革)
④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写出所处的时代及国。 ⑤他们的改革带给后人什么启示?
三次 以少胜多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江南经济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 民族汇聚
两次民族迁移
(北人南迁、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
政权分立
科技领先世界, 文艺纷呈
一次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歌 曲 《 五 十 六 个 民 族 五 十 六 枝 花 》
穿汉服 说汉话 姓汉姓 通汉婚
4、作用: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丰富了中原文化。
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科学技 术世界领先,文学艺术异彩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空 前发展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 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经验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没有战乱 D、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
整体感知
政权分立
三次战役
战役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及影响
曹操胜,为曹 操统一北方奠 定基础
特 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 袁绍
以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曹操败,为三 国鼎立的出现 奠定基础
少 胜 多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东晋 前秦
东晋胜, 使南方经济 继续发展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pī)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南北朝
政权名称
民族 鲜卑
统治范围
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出现是历史的进 步吗?为什么?
民族汇聚
北人南迁
1._______,北方社会 动荡不安,南方比 较稳定,北方人为 了躲避战乱开始南 迁。______形成了 西晋后期 南迁高潮。 2.北方移民南下后, 主要分布在______ 长江中下游 地区,部分移民到 达______一带。 __岭南__ 3.意义:为南方带去 大量_________. 劳动力 _________,使江南 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生产工具和经验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农业
麦稻兼作、双季稻
手工业
纺织业 冶铸业 制瓷业 造船业
蜀锦 灌钢法 青瓷 (吴国)技术发达,远航
商业
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
风流人物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王羲之
顾恺之
中考热点
1.本单元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2.本单元五次北方统一的政权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