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硅酸乙酯水解

合集下载

正 硅 酸 四 乙 酯水解

正 硅 酸 四 乙 酯水解

正硅酸四乙酯水解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正硅酸四乙酯水解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的基本概念1.1 正硅酸四乙酯的结构和性质正硅酸四乙酯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下:(CH3CH2O)3SiOSi(OC2H5)3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常用作有机硅单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1.2 水解反应的基本原理正硅酸四乙酯水解是指在水的存在下,正硅酸四乙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乙酯和乙醇。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3SiOSi(OC2H5)3 + 4H2O → 3Si(OH)4 + 3C2H5OH在该水解反应中,正硅酸四乙酯分子中的硅-氧键被水分子打破,生成多个硅醇基团和乙醇。

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3 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的影响因素正硅酸四乙酯水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的浓度、温度、酸碱性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控制水解反应的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二、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的应用领域及意义2.1 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正硅酸四乙酯水解可以提供硅醇基团,用于有机合成中的硅氧化合物合成。

通过控制水解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可以实现对硅醇基团的选择性引入,为有机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2.2 无机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正硅酸四乙酯水解产生的硅醇基团可用于无机材料制备,如硅氧烷聚合反应、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凝胶等。

这些材料在光学、催化、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3 表面修饰和涂料加工领域的应用通过控制正硅酸四乙酯水解反应,可以获得具有不同硅醇基团官能化程度的产物,用于表面修饰和涂料加工。

这在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对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的个人理解与观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正硅酸四乙酯水解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化学反应。

正硅酸乙酯的

正硅酸乙酯的

正硅酸乙酯的
正硅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化学式为Si(OC2H5)4。

它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挥发性。

正硅酸乙酯可以作为溶剂、催化剂和硅材料的前体。

正硅酸乙酯在化学合成中广泛应用,例如用于制备硅酸酯、硅烷和有机硅化合物等。

它还可以作为涂料、塑料、粘合剂和防水剂等材料的成分。

正硅酸乙酯的稳定性较差,易水解。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干燥和密封。

此外,正硅酸乙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应谨慎操作并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总之,正硅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 -。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

一.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甲组分的制备正硅酸乙酯水解可以酸或碱作为触媒;以酸为触媒反应较慢;生产时易控制..同时;主剂内带有酸性条件下可稳定活性大的硅烷醇基团;从而提高贮存稳定性..以碱为触媒反应快;常导致胶结..当正硅酸乙酯是以酸作为触媒来进行水解;所制成的主剂其贮存期通常为9-12个月..但主剂不能与锌粉放在一罐内..因为其中酸性稳定剂与锌粉会起反应产生氢气;此外锌还要与游离的硅烷醇基团反应..下面以酸为触媒为例说明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工艺..将水、盐酸、冰乙酸、丁醇、乙酸丁酯、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等加入到反应器中;开动搅拌;升温到60℃±2℃;把正硅酸乙酯于1.5-2小时内滴加到反应器中..然后升温到70℃±2℃;保温1.5小时后;用吗啉测定终点;合格后;降温到40℃;出料;备用..用吗啉测定反应终点的方法是在有刻度的10mL容量的试管中加入4.5mL的水解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0.5mL吗啉;将试管正反摇动;测定其胶结时间;在25℃时一般控制在150-350秒之间..二.正硅酸乙酯水解工艺中几个参数的确定:1. pH值的选择正硅酸乙酯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反应较难控制..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时;应当对pH值进行控制..pH值越大;水解液越不稳定;例如当pH值为6时;水解液大约经过1分钟就可能胶化;pH 值越小;水解液越稳定..综合考虑水解液的贮存稳定性;以及水解液中的酸对锌粉和基体钢材产生反应有利于硅酸锌铁的形成;增强防腐性能;选定pH值为1.5-2.0..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可以选择冰乙酸作为水解正硅酸乙酯的辅助催化剂;作为主催化剂盐酸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对pH值起缓冲作用.. 2.水解温度正硅酸乙酯在水解过程中会缓慢地放热;因而选择合适的水解温度能够保证正硅酸乙酯的水解能较快而平稳地进行..一般地说;在60℃±2℃下滴加正硅酸乙酯;在70℃±2℃下保温;正硅酸乙酯能够有效地水解;且反应平稳..水解温度一旦超过80℃;易形成暴沸;且水解反应生成的乙醇会大量外逸;很不安全..3.水解度的确定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度大于50%时;其贮存稳定性差;易凝胶化..水解度小于20%时虽然贮存稳定性好;但水解液活性低;涂膜完全固化的时间较长;且涂膜的耐水性、耐盐水性等性能受到影响..一般地说;水解度以20%-40%为宜..正硅酸乙酯水解到x分数的实验式为SiO2x OC2H541-x 可以用作推导多硅酸乙酯的当量与水解的程度;并计算达到主剂所需水解度百分比时;所需水的数量..从上述实验式;可求得化合量..化合量= SiO2x OC2H541-x=208-148x=208-1.48H式中H为水解度%..在多硅酸乙酯内S02浓度为SiO2=SiO2相对分子质量×100/多硅酸乙酯化合量=60×100/208-1.48H1mol多硅酸乙酯主剂达到所需水解度x所需水的量为2xmol..在水解液内达到所需浓度时溶剂的加入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溶剂的加入量=6000/所需SiO2%.。

四乙氧基硅烷 teos 正硅酸乙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四乙氧基硅烷 teos 正硅酸乙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四乙氧基硅烷teos 正硅酸乙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四乙氧基硅烷(TEOS)和正硅酸乙酯是在化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化合物。

TEOS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四个乙氧基团与一个硅原子相连。

正硅酸乙酯是TEOS加水后生成的产物。

这两种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电子工业和医药领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TEOS和正硅酸乙酯的性质、应用以及它们在这些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将对TEOS进行介绍,包括其结构、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将对正硅酸乙酯进行探讨,重点关注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与TEOS之间的关联。

同时,也将深入挖掘TEOS 和正硅酸乙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例如在制备透明导电薄膜、涂料、光纤和电子元件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结合前述内容对TEOS和正硅酸乙酯的应用进行总结,并给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全面了解TEOS和正硅酸乙酯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

同时,也将对这两种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促进这两种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可以说明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介绍,正文则是对四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进行详细阐述,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和应用进行总结。

其次,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概述。

简要介绍每个部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引言部分应该描述四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则应该分别介绍四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的相关性质和特点,结论部分则总结四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观点。

最后,说明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说明引言部分提出的问题和目的是为了引出正文部分的讨论和分析,正文部分的内容是为了支撑和论证结论部分的结论。

[整理]正硅酸乙酯水解

[整理]正硅酸乙酯水解

利用凝胶色谱技术(GPC)系统研究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物聚合过程动力学,测定动态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范围; 首次发现不论是否加HCl,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物聚合反应类型都是缩聚反应, 缩聚机理和弱酸性水溶液硅酸相似,缩聚后期重均分子量对数log(Mw)和反应时间成线性关系,并且H2O/Si(OEt)4≥6时缩聚后期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出现2个聚合物分布峰; HCl抑制缩聚反应,而H2O 促进缩聚反应。

用CC-9A气相色谱仪测定并计算了正硅酸乙酯水解与缩合形成溶胶-凝胶的转化过程中的ROH、H_2O、Si-OR、Si-OH的浓度变化.研究了温度、pH对水解与缩合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水解与缩合反应机理与速率常数.发现酸性体系对水解有利而对缩合不利;且缩合反应主要是在硅醇之间进行.碱性体系对缩合有利而对水解不利;且缩合反应主要是在硅醇与硅酯之间进行.【正题名】: 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粉体的研究【作者】: 迟广俊【出版年】: 2000【总页数】: 65【授予学位】: 硕【授予学位单位】: 鞍山钢铁学院【导师姓名】: 赵国鹏周英彦【馆藏号】: Y338825【分类号】: O69【关键词】: 液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双滴加【正文语种】: CHI【文摘语种】: CHI【文摘】:该文采用乙醇为溶剂、以TEOS为原料首次研究了在该体系下通过水解法制备SiO<,2>纳米粉体的工艺及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对其成核、长大及团聚机理进行探讨。

主要结果如下:1、在低TEOS 浓度和高TEOS浓度下,对TEOS浓度、NH<,3>浓度、H<,2>O浓度对最终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在低TEOS浓度下,溶液内沉淀含固量较低,所制备的粒子单分散性较好,粒径偏大(主要在80nm-173-nm之间);随着TEOS浓度、NH<,3>浓度、H<,2>O浓度的增加,粒子直径相应变大;随着H<,2>O 浓度的增加,粒径变化不显著。

正硅酸乙酯酸碱

正硅酸乙酯酸碱

正硅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化学式为Si(OEt)4,其中Et代表乙基基团(C2H5)。

它是由硅原子和四个乙酰基(乙酯)基团组成的分子。

对于酸碱性的描述,可以从溶液中的离子行为来考虑。

正硅酸乙酯在纯净水中不会发生直接的酸碱反应,因为它不会产生游离的H+或OH-离子。

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共价化合物,其中的硅-氧键是非极性的,并且在水中不会解离。

然而,当与强碱(如氢氧化钠NaOH)反应时,它可能会发生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会在此过程中使其发生酸碱反应,并生成硅酸盐(碱性产物)和乙醇。

例如:
Si(OEt)4 + 4NaOH → Na4SiO4 + 4EtOH
在该反应中,氢氧化钠(NaOH)的存在使得水产生了氢氧根离子(OH-),与正硅酸乙酯发生酸碱反应,产生了硅酸盐(Na4SiO4)和乙醇(EtOH)。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正硅酸乙酯的反应性和反应产物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实验或反应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注意和调整。

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的工艺参数研究及纳米sio2的合成

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的工艺参数研究及纳米sio2的合成

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的工艺参数研究及纳米
sio2的合成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对纳米SiO2的影响,以控制其粒度和均匀程度。

首先,将正硅酸乙酯(TEOS)和水混合在搅拌器中,然后配制出
符合要求的初始混合液。

接下来,把混合液加入反应釜中,并调节反
应釜的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加料比例作为工艺参数,并在合适的
釜破碎机条件下经过分散和反应过程。

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以及洗
涤步骤精制纳米SiO2。

利用此工艺流程可以合成具有不同粒度和均匀程度的纳米SiO2,尤其是当正硅酸乙酯、水质量比、温度、pH和反应时间调整的合理时,更能得到优质的纳米SiO2。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聚反应及其应用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聚反应及其应用

解掉两个乙氧基,这样有利于预期 2~3 单体缩合
的预聚物生成, 另外此类预聚物能比较好地用于
后续树脂改性。
水 解 的 同 时 也 伴 随 着 缩 合 [6],研 究 表 明 缩 合
机理大体有如下两种。
1. 酸催化缩合
反应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催化剂的质子联
结到硅羟基的氧原子上,如式(3)。
H
-
-
≡Si-OH+H+→≡Si-O-H +
(3)
这一步很迅速, 接下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
步,如式(4)。
H
≡Si-OH+H+≡Si-O-H →≡Si-O-Si≡+H2O+H+ +
(4)
式 (4) 可 看 作 是 一 个 硅 羟 基 上 的 氧 对 带 有 质
子的硅羟基分子中的硅原子进行亲核进攻。 当硅
原子上含有吸电子基团时, 会降低硅羟基氧原子
聚氨酯树脂等)的改性。 例如, 将正硅酸乙酯预聚物与合适的环氧树
脂进行共聚合成,得到环氧硅酸酯。反应参考配方 见表 4。
表 4 环氧硅酸酯的合成
反应原料 正硅酸乙酯预聚物(固含 20%) E44 环氧树脂 二甲苯 正丁醇 丁酮
投料量 / Kg 160.0 38.4 100.0 20.0 20.0
此类树脂结合了硅树脂优良的耐候性、 耐化 学溶剂性以及环氧树脂优异的柔韧性。 本公司利 用合成的环氧硅酸酯制成的涂料, 通过双组分的 配比, 有效降低了固化温度。 在常温下, 或者在 50℃下烘烤一定时间, 就可达到固化要求。 实验 中,此类树脂单组份在经过高温烘烤后,形成自交 联的坚硬漆膜,硬度可以达到 5 H。 2.3 用于改性丙烯酸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凝胶色谱技术(GPC)系统研究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物聚合过程动力学,测定动态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范围; 首次发现不论是否加HCl,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物聚合反应类型都是缩聚反应, 缩聚机理和弱酸性水溶液硅酸相似,缩聚后期重均分子量对数log(Mw)和反应时间成线性关系,并且H2O/Si(OEt)4≥6时缩聚后期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出现2个聚合物分布峰; HCl抑制缩聚反应,而H2O 促进缩聚反应。

用CC-9A气相色谱仪测定并计算了正硅酸乙酯水解与缩合形成溶胶-凝胶的转化过程中的ROH、H_2O、Si-OR、Si-OH的浓度变化.研究了温度、pH对水解与缩合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水解与缩合反应机理与速率常数.发现酸性体系对水解有利而对缩合不利;且缩合反应主要是在硅醇之间进行.碱性体系对缩合有利而对水解不利;且缩合反应主要是在硅醇与硅酯之间进行.【正题名】: 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粉体的研究【作者】: 迟广俊【出版年】: 2000【总页数】: 65【授予学位】: 硕【授予学位单位】: 鞍山钢铁学院【导师姓名】: 赵国鹏周英彦【馆藏号】: Y338825【分类号】: O69【关键词】: 液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双滴加【正文语种】: CHI【文摘语种】: CHI【文摘】:该文采用乙醇为溶剂、以TEOS为原料首次研究了在该体系下通过水解法制备SiO<,2>纳米粉体的工艺及其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对其成核、长大及团聚机理进行探讨。

主要结果如下:1、在低TEOS 浓度和高TEOS浓度下,对TEOS浓度、NH<,3>浓度、H<,2>O浓度对最终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在低TEOS浓度下,溶液内沉淀含固量较低,所制备的粒子单分散性较好,粒径偏大(主要在80nm-173-nm之间);随着TEOS浓度、NH<,3>浓度、H<,2>O浓度的增加,粒子直径相应变大;随着H<,2>O 浓度的增加,粒径变化不显著。

在高TEOS浓度下,溶液内沉淀含固量较高,随着TEOS浓度、NH<,3>浓度、H<,2>O浓度的增加,所制备的粒子直径相应变小,粒径均小于100nm,属于纳米级粉体。

2、在高TEOS浓度下对温度、电解质、物料混合方式等因素对最终粒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3、为了防止粒子在反应溶液中的聚集,在高TEOS浓度下,该文首次在实验中通过改变溶液的粘度、采用超声波等方法,获得了粒径小且均匀的纳米粉体;实验还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够防止粒子聚集。

4、在低TEOS浓度下,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透光率变化进行跟踪跟踪测定。

5、为了防止粒子在干燥过程中的聚集,进行了用正丁醇对沉淀进行共沸蒸馏处理和不用正丁醇处理的对比实验。

6、运用胶体化学基本原理、爆发性成核理论及多核兼并理论对粒子的成核、长大机理进行了探讨。

【正题名】:纳米SiO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者】:李茂琼项金钟【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云南昆明650091【刊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V ol.24【出版年】:2002【ISSN】:0258-7971【期号】:No.6【页码】:p.445-448【总页数】:4【馆藏号】:VIP-CJ(电子版)【分类号】:TB【关键词】:制备溶胶-凝胶法纳米SiO2【正文语种】:CHI【文摘语种】:CHI【文摘】: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iO2,考察了溶胶的浓度和pH值对凝胶时间的影响,并用FT-IR,XRD和TEM研究了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相及显微结构。

结果表明:溶胶浓度和溶胶pH值对凝胶时间影响较大。

在温度为600℃时,经过烧结晶化,可制得纳米二氧化硅,其平均粒径20nm,外观形状呈球形,且热稳定性良好。

【正题名】: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初步研究【作者】:唐电王永康李永胜文仕学陈仕仁【刊名】:氯碱工业【年卷期】:No.5,1997【出版年】:1998【页码】:P.25-27【分类号】:TQ127.2【关键词】:氧化硅:制备:超细粉\非晶态二氧化硅:制备:溶胶/凝胶\超细粉【正文语种】:chi【文摘】:采用溶胶凝胶技术探索制备SiO┏2┓纳米材料,并用分析实验手段分析了所制备的SiO┏2┓的结构和形貌特征。

表明SiO┏2┓属非晶态,其粒子在常规温度下呈球形,粒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00℃烧结的样品中平均粒径仅为14nm。

<文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稀土和二氧化硅的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及其制法。

掺杂稀土可改变纳米半导体的物理性质从而可大幅度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

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就可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而不象SiO↓[2]那样会影响TiO↓[2]的有效面积。

由于光催化活性与亲水性密切相关,为使二者达到最优配合,发明人设计了TiO↓[2]/SiO↓[2]/稀土复合薄膜,将SiO↓[2]减少到10~20%,同时添加微量稀土元素,使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同步增加,同时使亲水持续时间在暗中能保持更长时间。

<文摘>用硅溶胶制备纳米白碳黑的方法,涉及纳米白碳黑的制备技术。

其特点是首先选取市售的pH为2.0~12,密度为1.140~1.300g·cm↑[-3],SiO↓[2]含量20%~40%,Na↓[2]O的含量≤0.5~0.05%,SiO↓[2]胶粒的粒径集中在8~35nm之间的硅溶胶为原料。

接着按比例加入醇和水,搅拌,将pH值调节到6.5~7.5,获得二氧化硅凝胶状沉淀。

然后将二氧化硅凝胶状沉淀用醇的水溶液进行溶剂交换,并采用正硅酸乙酯的醇溶液浸泡上述经溶剂交换所得的凝胶状沉淀。

最后分级干燥:60℃恒温干燥12-48h,70℃恒温干燥4-12h,100℃恒温干燥2h,即可得到本发明的纳米白碳黑。

本发明工艺简便、成本低廉、设备要求低。

克服了纳米白炭黑存在着粒子纳米化和团聚的两大难题。

而且所得纳米白碳黑的粒径分布十分均匀。

<权利要求>用硅溶胶制备纳米白碳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首先进行硅溶胶原料的选取:选取pH为2.0~12,密度为1.140~1.300g·cm↑[-3],SiO↓[2]含量20%~40%,Na↓[2]O的含量≤0.5~0.05%,SiO↓[2]胶粒的粒径集中在8~35nm之间的硅溶胶为原料;(2)用硅溶胶制备二氧化硅胶状沉淀:将硅<文摘>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球形和微孔的氧化锌与二氧化硅的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①.将二氧化硅颗粒分散到乙醇-水混合溶剂中;②.配制金属锌盐的水溶液;③.配制醇胺化合物的水溶液;④.取步骤②和③配制的溶液,同时双注加入到步骤①配制的二氧化硅的醇-水溶液中,混合液中二氧化硅∶醇胺化合物∶金属锌盐的摩尔比为11∶30∶1~11∶400∶1。

⑤.将步骤④混合液陈化;⑥.将步骤⑤的混合液离心分离,得到具有球形和微孔的氧化锌与二氧化硅的复合颗粒,颗粒的比表面积为20~300平方米/克,颗粒的粒径为15<颗粒的粒径<1100纳米,该复合颗粒用于光子晶体组装,电流变材料,高档涂料。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球形和微孔的氧化锌与二氧化硅的复合颗粒,其特征是:结构为ZnO-SiO↓[2]的氧化锌复合颗粒是以纳米或亚微米球形二氧化硅颗粒作为内核,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上包覆一层纳米氧化锌,所得具有球形和微孔的氧化锌与二氧化硅的复合颗粒的比表面积为20~300平方米/克,颗粒的粒径为15<颗粒的粒径<1100纳米。

<文摘>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

以重量比计,取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硅氧烷类化合物为5∶1-50∶1的混合液;加入占混合液总重量为0.1%-1%的偶氮类或过氧化物类引发剂,灌入所需形状的模具内,加热聚合,制成高分子材料成型体;将制备出的高分子材料成型体浸入氨水和醇的混合液内,进行溶胀,在高分子材料中进行反应生成SiO↓[2]纳米颗粒;从混合液中取出高分子材料,使醇和氨水彻底挥发。

最终得到性能优异、稳定性良好的高分子/SiO↓[2]纳米复合材料。

<权利要求>一种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1)将硅氧烷类化合物混合在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中,加入引发剂,加热聚合,制成高分子材料成型体;(2)将制备出的高分子材料成型体浸入氨水和醇的混合液内,其中的醇将逐步溶胀高分子材料,同时,在氨水条件下水和硅氧烷类化合物反应,反应至完全;形成SiO↓[2]纳米颗粒;(3)从混合液中取出高分子材料,使醇和氨水彻底挥发。

文摘>一种包括用于容纳光源(2)的光发射灯管(1)的电灯。

所述灯管(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光吸收涂层(3)。

根据本发明,光吸收涂层(3)包括一个可以通过溶胶-凝胶工艺过程的一个有机修饰的硅烷的转换获得的网状物。

所述的有机修饰的硅烷由下列结构式的复合物形成的组合中选择:R↑[Ⅰ]Si(OR↑[Ⅱ])↓[3],其中R↑[Ⅰ]包括一个烃基或一个芳基,和其中R↑[Ⅱ]包括一个烃基。

优选地,该RⅠ基是CH↓[3]或C↓[6]H↓[5]而该RⅡ基是CH↓[3]或C↓[2]H↓[5]。

具有直径d<=50nm的纳米尺寸的二氧化硅粒子被包含在网状物中。

染料由包括以下物质的组中选取:氧化铁,掺杂有磷的氧化铁,氧化铁锌,铝酸钴,氧化钕,钒酸铋,硅酸锆镨或它们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电灯的光吸收涂层(3)是光学透明,基本上没有散射并在直至350℃的温度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