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南漳县200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

南漳县200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

2008年南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1 总论1.1 提要1.1.1 工程名称2008年南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1.1.2 工程批复、主管、建设单位及工程负责人批复单位: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单位:南漳县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及工程负责人:南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鹏飞南漳县林业局局长王立志南漳县水务局局长刘耀中南漳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黄光国南漳县农业局局长尤明军1.1.3 工程性质新建。

1.1.4 工程区范围南漳县薛坪镇三景庄村、冥阳洞村。

1.1.5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008年南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封山育林1172.8公顷,其中三景庄村705.3公顷,冥阳洞村467.5公顷;人工造林57.3公顷,其中三景庄村41公顷,冥阳洞村16.3公顷;草地治理103.9公顷,其中草地改良73.3公顷,人工种草30.6公顷,棚圈建设800平方米,青贮800立方米;坡改梯7公顷;水利水保在三景庄村修建挡土墙2处,长500米,在冥阳洞改造排水沟80米。

总投资620万元,封山育林投资307.86万元,人工造林投资61.22万元,草地改良投资21.99万元,人工种草投资9.18万元,棚圈建设投资24万元,青贮窖建设投资16万元,购置割草机投资3万元,坡改梯工程投资31万元,水利水保工程投资92.73万元,科技支撑投资6万元,其它费用投资29.02万元,基本预备费18万元。

总投资620万元中,中央投资434万元,省级配套98万元,县级配套88万元。

1.1.6 工程建设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

1.2 设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2 《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3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5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建设标准》;6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7 《林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定》;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0《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1《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12国家、省发改委有关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和精神;13 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0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14《南漳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5《南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规划》;16《南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08-2010年)》。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摘要:1.引言2.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概述3.变更原因及内容4.变更对工程的影响5.结论正文:【引言】尊敬的领导: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被列为重点项目。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工程,我们在原有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更。

特此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概述】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旨在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初步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范围:涉及岩溶地区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约为XX 平方公里。

2.治理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

3.工程期限:预计工程总期限为XX 年。

【变更原因及内容】1.变更原因:(1) 根据实际调查,原有治理范围内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有较大变动,需要对治理范围进行调整。

(2) 近年来,我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新的技术成果,为提高治理效果,需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 考虑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等,需要对工程期限进行调整。

2.变更内容:(1) 治理范围:将治理范围调整为XX 平方公里。

(2) 治理措施:优化原有植被恢复方案,提高水源涵养效果,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3) 工程期限:将工程期限调整为XX 年。

【变更对工程的影响】本次设计变更主要是为了提高治理效果,减少治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进行变更是必要的。

请领导审批。

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巫溪县2016 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水利部分)组织设计巫溪县金晟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七年二月目录1 行业技术标准 (1)2 工程综合说明 (1)3 对本工程重点、难点及特点的分析 (3)4 施工总体布置 (4)5 现场施工管理 (7)6 施工总进度计划 (10)7 施工工艺和方法 (11)8 土石方开挖 (12)9 砌石、砖工程 (12)10 砼工程 (13)11 水泥砂浆勾缝及抹面工程 (14)12 施工劳动力计划、施工设备的投入 (14)13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14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15 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9)16 施工设备及工期保证措施 (21)1 行业技术标准(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T5109--1999(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2(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10)《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1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 引用标准说明:在合同履行期间,上述标准及规范如有新颁布和修改的,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认为必要时可以向我方发出变更通知予以调整。

2 工程综合说明2.1 项目背景巫溪县2016 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根据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重庆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6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渝发投〔2016〕503 号)和巫溪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下达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6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巫溪发改委〔2016〕413 号)文件精神,由巫溪县林业局和水务局协同实施2016 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其中水务局负责水利部分的建设。

推荐-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精品

推荐-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精品

云南省XX县20XX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项目主持单位:XX县人民政府项目组织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编制单位:XX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前言XX县属典型的岩溶山区贫困县,集“老、少、边、穷”为一体,岩溶面积624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1.43%,石漠化面积432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69.23%,喀斯特地貌比较突出,地形复杂,人多耕地少、土地承载压力大,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全县石漠化程度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到了必须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的关键时刻。

XX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石漠化是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盼望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帮助治理石漠化来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XX县在石漠化治理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为下步石漠化治理奠定一定基础。

本次实施初步设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于编制初步设计时间紧、任务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目录附件:1、XX县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2、封山育林单位投资预算表3、人工造林单位投资预算表4、坡改梯工程单位预算表5、小水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6、沟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7、拦砂坝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8、田间便道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附表:附表1:XX县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计划表附表2:封山育林小班设计表附表3:人工造林小班设计表附图:附图1:水利水保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附图2:磨合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林业建设(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小班设计图附图4:沟渠设计图附图5:拦砂坝设计图附图6:小水池设计图附图7:坡改梯设计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云南省XX县20XX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1.2项目主持单位XX县人民政府1.1.3项目组织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1.1.4项目实施单位XX县林业局、水务局、农科局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区范围及建设内容XX县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为1个流域,即磨合小流域,范围涉及2个乡(镇)5个村民委员会。

石漠化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石漠化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施工组织机构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技术标准及规范 (1)1.4项目基本情况 (2)1.5编制原则 (2)1.6 编制内容 (3)1.7 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表 (3)第二章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7)2.1 技术准备(具体有如下内容) (7)2.2 物资准备 (7)2.3 劳动组织准备 (8)2.4 施工现场准备 (8)2.5 施工场外准备 (8)2.6 生产准备 (8)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与重要临时设施 (10)3.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0)3.2施工场地选择 (10)3.3拟建临建项目 (10)3.4施工交通 (11)3.5供水、供电及通讯系统布置 (12)3.6混凝土供应 (13)3.7临时设施、办公、生活福利系统 (14)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15)4.1编制的原则 (15)4.2施工总进度说明 (15)4.3主要分项工程计划安排 (15)4.4前期准备工作 (15)4.5工期按时完工保证措施方案 (17)第五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1)5.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5.2 灌溉沟工程 (21)5.3蓄水池及沉砂池工程 (28)5.4、混凝土生产变道施工 (36)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43)6.1、质量目标 (43)6.2、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43)6.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44)6.4、工程重要部位质量控制措施 (47)第七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56)7.1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 (56)7.2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56)7.3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措施 (57)7.4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 (57)7.5安全管理技术保证措施 (59)7.6 文明施工措施 (61)7.7 经审批的安全、应急预案 (63)第八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78)8.1、环境保护的目标 (78)8.2、环境保护的具体技术措施 (78)8.3、水土保持措施 (83)第九章资源配备计划 (84)9.1工程主要材料供应 (84)9.2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86)9.3成品保护措施 (87)9.4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88)9.5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89)9.6劳动力配备 (90)第十章与业主、监理、设计及其他相关 (91)10.1与业主单位协调配合措施 (91)10.2与监理单位协调配合措施 (92)10.3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措施 (93)10.4对外关系协调 (93)第十一章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施 (94)第十二章合同段内交通保障措施 (96)第十三章雨季及高温施工措施 (97)13.1、雨季施工 (97)13.2、高温施工措施 (98)第十四章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保护加固措施 (100)14.1 施工范围管线保护措施 (100)14.2 构筑物保护措施 (102)第一章编制说明及施工组织机构1.1 编制目的本《施工组织设计》体现了我单位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是指导工程施工全局、统筹工程施工全过程及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和做好环保工作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并为业主选择施工承包商提供参考。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摘要:一、前言-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背景- 初步设计变更的原因和必要性二、变更内容- 治理工程范围的调整- 治理技术的优化- 工程进度的重新规划三、变更原因及影响- 岩溶地貌特点对治理工程的挑战- 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四、实施方案- 针对变更内容的实施方案- 预期治理效果及评估五、结语- 变更设计对治理工程的积极影响- 确保工程质量与效果的措施正文: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根据我国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推动项目实施,提高治理效果,我们提出了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变更的请示。

以下为变更内容及原因分析,敬请审阅。

一、前言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旨在改善岩溶地貌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初步设计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受岩溶地貌特点、生态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治理工程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二、变更内容1.治理工程范围的调整:根据岩溶地貌的实际分布情况,我们对治理工程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以便更精确地针对问题区域进行治理。

2.治理技术的优化:针对岩溶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我们对治理技术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治理效果和降低治理成本。

3.工程进度的重新规划: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我们对工程进度进行了重新规划,确保各阶段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完成治理目标。

三、变更原因及影响1.岩溶地貌特点对治理工程的挑战:岩溶地区独特的地貌特点,如岩溶洞、裂缝等,给治理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对治理范围和手段进行调整,以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2.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人类活动敏感。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3.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

目录1基本情况 (1)1.1遵义县石漠化概况 (1)1.2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2008-2010)实施方案概况 (1)1.2.1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 (1)1.2.2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2)1.2.3实施方案的建设规模和布局 (2)1.2.4实施方案的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安排 (4)2 2010年项目区基本情况 (7)2.1项目区概况 (7)2.1.1社会经济概况 (7)2.1.2土地利用现状 (7)2.1.3石漠化现状 (7)2.2小流域概况 (8)2.2.1自然条件和资源 (8)2.2.2社会经济情况 (11)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评价 (12)2.2.4石漠化现状、成因及主导因子 (15)3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18)3.1设计依据 (18)3.1.1法律法规 (18)3.2.2规程规范 (19)3.2.3相关文件与技术资料 (20)3.3工程设计原则 (21)4工程建设任务及建设内容 (23)4.1 2010年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及规模 (23)4.1.1 2010年全县石漠化治理项目区的建设目标及任务 (23)4.1.2 2010年石漠化专项资金安排的建设内容和规模 (23)4.3 石漠化治理对策及模式 (24)4.3.1治理对策 (25)4.3.2治理模式 (26)4.4工程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28)4.4.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8)4.4.2治理措施总体布局 (31)4.4.3建设内容 (32)5工程设计 (33)5.1森林植被保护与建设工程 (33)5.1.1经果林营造工程 (33)5.1.2生态林营造工程 (40)5.1.3封山育林 (44)5.2草食畜牧业发展 (46)5.2.1人工种草 (46)5.2.2棚圈建设 (49)5.2.3青贮窖 (50)5.3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50)5.3.1道路工程 (51)5.3.2小型蓄排工程 (52)5.4科技支撑 (60)5.4.1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6)5.4.2技术培训体系与计划 (66)5.4.3科技推广方案及内容 (67)5.4.4配套技术研究方案 (68)5.4.5监测体系 (69)6项目组织、质量与进度管理 (71)6.1施工组织管理 (71)6.1.1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71)6.1.2制度建设 (71)6.1.3资金管理 (73)6.1.4项目建设 (73)6.2招投标方案设计 (74)6.2.1招标的范围 (74)6.2.2标段划分 (74)6.2.3招标方式 (75)6.2.4招标应具备的条件 (75)6.2.5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 (75)6.2.6招标组织 (75)6.3施工质量控制 (75)6.4实施进度设计 (76)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78)7.1投资概算编制 (78)7.1.1投资概算编制原则 (78)7.1.2投资概算的编制依据 (78)7.1.3价格水平年 (79)7.1.4投资概算单价编制 (79)7.1.5项目投资 (83)7.2资金筹措 (85)8效益评价 (89)8.1生态效益 (89)8.1.1蓄水保土效益 (89)8.1.2改善环境效益 (90)8.2经济效益 (91)8.3社会效益 (93)9保障措施 (94)9.1政策措施 (94)9.2法律保障 (94)9.3组织保障 (94)9.4科技保障 (95)9.5管理措施 (95)9.6制度保障 (95)9.7资金管理 (96)9.8建后管理 (96)附件:1、遵义县2010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投资概算书;附表:1、遵义县2010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小斑调查数据表;附图1、遵义县浒洋水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2、遵义县泸江水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3、遵义县浒洋水小流域石漠化现状分布图;4、遵义县泸江水小流域石漠化现状分布图;5、遵义县浒洋水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布置图;6、遵义县泸江水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布置图;7、蓄水池、沉沙池设计图;8、道路设计图;9、沟渠、涵管设计图;10、猪舍、牛舍、青贮窖设计图;11、植物措施设计图;12、封育碑设计图。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3.变更原因4.变更内容5.影响分析6.结论正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岩溶地区荒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岩溶地区荒漠化,我国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荒漠化治理工程。

然而,在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变更。

本文旨在介绍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植被恢复:采用适应岩溶地区生长的树种和草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水土保持:通过建设梯田、沟道等水土保持工程,减少雨水径流对地表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3.灌溉工程:建设灌溉工程,保证植被恢复区的水分供应,提高植被成活率。

4.生态移民:对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居民进行生态移民,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变更原因】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以下变更原因: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原定的植被种类不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需要进行调整。

2.政策调整:政府政策调整可能导致工程资金、建设标准等发生变化,需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

3.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出现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需要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

4.当地实际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初步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需要进行调整。

【变更内容】根据上述变更原因,可能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变更:1.植被种类:根据气候变化和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植被种类,选择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

2.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政策调整和技术进步,优化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3.灌溉工程规模:根据资金和政策调整,合理确定灌溉工程规模,保证水分供应。

4.生态移民政策:根据政策调整,对生态移民政策进行优化,提高移民生活质量。

【影响分析】初步设计变更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以下影响:1.工程投资:变更可能导致工程投资增加或减少,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前言石漠化问题是我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继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沙漠化治理生态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郧县地处鄂西北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万亩,岩溶区面积万亩,占,其中石漠化土地万亩,占 %,潜在石漠化万亩,占。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万亩,中度石漠化万亩,强度石漠化万亩,极强度石漠化万亩。

近年来,郧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郧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为有效地遏止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的批复》(鄂发改农经〔2011〕544号)有关文件要求,我县于2011年5月中旬开始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依据《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2008-2010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编制了郧县2011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一、综合说明1、项目名称:湖北省郧县2011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项目主管部门:郧县人民政府3、牵头组织单位:郧县发展和改革局4、技术支撑单位:郧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郧县水利水电勘探建筑5、项目实施单位:6、项目建设区:根据郧县流域分布状况和省发改委2011年投资建议计划和建设任务,按照《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要求,2011年首先治理汉江流域,这个流域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位于郧县中部汉江河谷,包括溪清凉寺河、曲远河等条小流域,项目涉及乡镇。

7、工程建设容及规模:从2011-2013年共治理岩溶面积,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积平方公里,2011年共治理岩溶面积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平方公里。

具体工程建设容:①生物措施:全面营造林面积为公顷,其中封山育林公顷,人工造林公顷(包括其中柏木公顷,木瓜公顷)。

(详见附表4、5、6)②食草畜牧业发展:实施人工种草公顷,建棚圈平方米。

(详见附表4、7)③工程措施:在项目区,配合生物措施进行必要的水利水保工程,2011年度实施坡改梯公顷,蓄水池口,排水沟米,沉沙凼口,田间机耕路米,引水渠米,拦沙坝处,谷坊个。

(详见附表4、8)8、工程建设期及进度安排本工程建设期为一年,即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进度安排如下:2011年8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9月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011年10 -12月完成生物措施、种草养畜其它工作;2012年1-8月底完成生物措施人工造林整地及秋季栽植,生物措施封山育林工程的森林防火、标语刷写,标牌制作等。

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完成坡改梯及水系配套工程,拦沙坝及谷坊在冬季农闲季节完成;及生物措施的春季造林及人工种草;2012年8月石漠化治理办公室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

9、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生物措施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草食畜牧业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工程措施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 %。

其它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

(详见附表10,工程投资概算)在项目总投资万元中,中央财政投资与地方配套投入按比例筹措,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万元,地方配套万元。

(详见附表10,工程投资概算表)10、工程效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区,人工造林公顷,封山育林公顷,人工种草公顷,可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个百分点,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保护丹江水源区水源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保护物种资源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项目区农民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经营活动中,增加收入,提高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人工造林、种草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基本情况(一)郧县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①地理位置:郧县地处巴山区,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中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丹江水库的重要水源区,地理位置为东径110°07′22″—110°16′,北纬32°16′—33°15′37″。

行政位置为湖北西北部,与河南的淅川县、陕西的商南县、白河县以及我省的市、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接壤。

全县东西长约108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土地总面积3830.6平方公里,折合383058公顷。

其中林业用地279469公顷,耕地37082公顷,其它66507公顷。

②地形地貌:据湖北农业地理,郧县属岭山脉东延余脉,北有岭,南有巴山,整个地形由西南、正北向中部汉江河谷倾斜,并向东南方向呈口舌状开口,汉江的主要大支流丹江河(滔河)、堵河等均从县境通过并汇集于汉江。

全县以山地为主体,突出的险峻山峰1554座,最低海拔(汉江库区水面)160米,最高海拔(苍浪山顶)1824.7米,境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幽深,其地貌的主要特点:一是相对高差大,切割深。

30米以下的(含农地、水域等)面积63813.3公顷,占总面积的16.6%,30—100米的面积5980公顷,占总面积的1.6%,200—400米的面积110960公顷,占总面积的29%,400—700米的174913.3公顷,占总面积的45.8%,700米以上的面积为1833.3公顷,占7.8%。

最大切割深度946米,最小切割深度7.8米,平均切割深度347.2米。

二是区域自然坡度大。

小于6度的面积为30746.7公顷,占总面积的8%,6—15度的面积19820公顷,占5.2%,16—25度的面积89000公顷,占23.2%;25—35度的面积161206.7公顷,占42.1%;36—45度的面积76273.3公顷,占19.9%;大于46度的面积6066.7公顷,占1.6%。

2、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郧县土地总面积3830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0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林地2794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95%;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等建设用地95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水域16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草地288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未利用土地119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

(详见附表2,郧县土地利用现况统计表)②森林资源现状郧县国土总面积38305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9469公顷,占72.95%,非林业用地103589公顷,占27.04%。

在林业用地中森林107727公顷,占林地的28.12%,疏林地14086公顷,占3.67%,灌木林地130325公顷,占34.02%,无立木林地及苗圃地27331公顷,占7.13%,全县森林覆盖率31.8%。

(不含灌木林,若含灌木林全县森林覆盖率65.8%)全县活立木总蓄积270.6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255.3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1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9.4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4.9万立方米,分别占总蓄积的94.3%、0.4%、3.5%、1.8%。

全县森林具有天然次生林面积分布广,中幼林面积蓄积都占很大比重的特点。

③水资源郧县水资源丰富,境有汉江、堵河、滔河(丹江河)、曲远河、将军河等主要河流,其中汉江年过境客水量220亿立方米,丹江、黄龙两大库区水面20375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1300公顷,两个库区除进行水面放养捕捞外,有11个库湾共2170公顷可以施行投食性网箱养鱼和其它形式养鱼。

我县水质清溶氧高,酸碱度适中,鱼类品种丰富。

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④生物资源郧县东西、南北相跨各约一个经、纬度,但由于地处过渡性地带并受垂直气候影响,生物资源丰常丰富,各种动、植物品种达2380余种。

在有限的空间围富集着如此繁多的生物资源并养育全县63万余人口,反映出大自然的富有和慷慨。

郧县人均林地、草地面积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可养殖水面在山区县具有明显优势。

林、特、牧、药资源在生物资源中居突出地位,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共有品种1480余个,占生物资源的62.2%,郧县所产龙须草、油桐、柑桔、木瓜、天麻等在省有一定影响,并逐渐成为山区开发性生产的主导产品。

已查清的中药材品种591个,占24.8%,所产的全虫、连翘、柴胡、柏籽,乌桕等都是地道产品,生猪、牛及家禽等饲养量在全市占重要地位。

⑤光热资源郧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年平均日照时数1984小时,百分率达45%;年辐射总量为105.4千卡/平方厘米,居市之首,高于鄂西南,近于江汉平原,仅低于三北岗地,其中辐射多于鄂西南约11%,比邻省的陕南多2%-9%。

≥10℃其间的辐射量为80.2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的76.1%,年平均气温为15.9℃,≥10℃的初终间日数达236天,积温达5085.5℃,又居全市之首,属全省高温区之一,极端最高气温达42.7℃,在全市仅次于竹山。

3、地质土壤郧县在我国地势三级划分中,处于典型的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的岭东段南缘断裂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疏松,节理支离破碎,裙皱断裂扭曲严重,倾斜度大,因此存在大面积松垮崩塌现象。

其发育土壤的母质主要有近代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粘土、红沙岩类风化物等。

不同的地形地貌与成土母质,在不同的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别,属残积、坡积、冲积性土壤。

据县土壤志资料,全县主要土类有:水稻土、湖土、石灰土、紫色土和黄棕壤等五个土类,12个亚类,33个土属,104个土种,152个变种。

在石漠化地区分布较多的是石灰岩土两质岩性,是黄棕壤和白云岩。

按照湖北省地质图和相关资料以及这次调查情况来看,项目区九个乡镇场大部分母岩为石灰岩。

石灰岩种类主要有石灰岩、含白云质灰岩,钙质白云岩、白云岩等,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及养分含量较低,必须尽快恢复植被,提高地力。

4、社会经济情况郧县辖个乡镇(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非农业人口万人,占;现有农村劳动力万个,人口密度 /人km2。

全县耕地面积公顷,人均耕地公顷,粮食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公斤。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亿元,占总产值的 %,林业产值亿元,占 %,畜牧业产值亿元,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