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

中医望诊——望舌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与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称舌体,就是舌的肌肉与脉络等组织。
舌苔就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1、望舌质(体)(1)望舌色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症。
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
主热证。
热盛则气血壅盛,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
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
猪内热深重。
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
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津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证;淡紫色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证。
(2)望舌形:主要就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
有嫩胖与肿胀之分。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虚阳虚,津液不化,氺饮痰湿阻滞所致;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就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
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就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
瘦薄而色淡者多就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就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多因津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胜津伤,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就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若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中医诊断学-望舌

多而红色少。
主病:阳虚证——淡白胖嫩湿润
气血不足——淡白瘦薄
舌淡苔白有齿印
舌诊
(六)望舌质
2、舌色 (2)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
舌红苔黄
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
或无苔
舌红无苔
杨 梅 舌
舌质红绛芒刺 温病邪入营血
舌诊
(六)望舌质
2、舌色 (3)青、紫舌
胃阴枯竭——舌红绛苔剥
舌苔花剥,状如地图,
时隐时现,经久不愈。
(地图舌)
胃之气阴不足
舌诊
(八)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的盛衰;
2、分辨病位的深浅;
3、区别病邪的性质; 4、推断病势的进退。
舌象:舌体坚敛苍老者为老舌;
舌体浮胖娇嫩者为嫩舌。 老舌 嫩 舌 主病:老舌主实证
嫩舌主虚证
舌诊
(六)望舌质 3、舌形
(2)胖大、肿胀 舌象:舌体大而厚,甚则肿胀而不能回缩。 主病:水湿痰饮 —— 舌体胖大色淡 心脾积热 —— 舌体红肿疼痛 胖 大 舌 肿 胀 舌
舌诊
(六)望舌质 3、舌形
(3)瘦薄舌 舌象:舌体瘦小而薄。 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 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
舌强硬色红
舌诊
(六)望舌质
4、舌态
(2)痿软舌 舌象:舌体软弱,无力运动及伸缩。
主病:气血俱虚——舌淡白而痿软
阴液亏虚——舌痿软而红绛少苔
舌诊
(六)望舌质 4、舌态
(3)歪斜舌 舌象:伸舌时舌体不由自主地歪向一侧。
主病:中风、
中风先兆。
(六)望舌质 4、舌态
舌诊
(4)颤动舌 舌象: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止。 主病:肝风内动。 (5)吐弄舌 舌象:舌伸出口外不收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 旋即收回,或反复舐口唇者为弄。 主病:心脾积热(吐舌);动风(弄舌)。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三章望舌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三章望舌舌诊原理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舌象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亦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
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其他脏腑组织,通过经络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此,脏腑的病变必然通过经络气血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另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舌诊的方法舌诊的体位和伸舌姿势1.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
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苔紧凑变样,或干湿度发生变化。
2.诊舌的方法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
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
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
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
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3.刮舌与揩舌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
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多为里有实邪;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
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
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中医诊断学-舌诊 ppt课件

PPT课件
9
3)颤动:多见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酒 精中毒、心脾两虚 4)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5)吐弄: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6)短缩:多为热病(天生舌短者除外)
PPT课件
10
2.望舌苔
(1)望苔色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 表证-薄白苔 • 寒证-白厚苔 • 湿证-白腻苔
PPT课件
PPT课件
20
2)润燥: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 由润转燥-热势加重,津液耗伤,病情发展 由燥转润-热邪渐退,津液恢复,病情好转
PPT课件
16
3)腐腻: 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腐苔 颗粒细腻,粘滑不易刮去-腻苔
PPT课件
17
4)剥落:-胃气胃阴之存亡 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光剥苔(镜面舌) 舌苔部分剥落,界限清楚-花剥苔 大面积脱落,形似地图-地图舌
11
2)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从黄的程度辨别 热的的轻重) 薄黄 黄厚
PPT课件
12
焦黄
黄腻
PPT课件
13
3)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4)黑苔:主里热重证、寒盛证
PPT课件
14
(2)望苔质
1)厚薄: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由薄变厚-病情由轻转重 由厚变薄-病情由重转轻
PPT课件
15
PPT课件 3
1.望舌质
(1)舌色 •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 红舌-主热证 舌红起芒刺、黄厚苔-实热证 舌红少苔或无苔-虚热证
PPT课件
4
• 绛舌-邪热入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 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PPT课件
5
(2)望舌形
1)老嫩: 舌质粗糙、苍老-实证、热证 细腻、娇嫩或边有齿痕-虚证、寒证
中医望舌知识总结

中医望舌知识总结1. 引言中医望舌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总结中医望舌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舌象及其对应的疾病,以及如何正确观察舌象进行诊断。
2. 中医望舌的基本原理中医望舌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舌头反映全身的情况,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舌苔代表着腠理情况,舌质反映了气血的营养情况。
3. 舌象及其对应疾病3.1 舌苔•舌苔正常:淡白薄薄的苔层,表示气血充足,体质较好。
•白苔:舌面覆盖白色苔层,一般表示寒湿内停。
•黄苔:舌面覆盖黄色苔层,一般表示湿热内蕴。
•灰苔:舌面覆盖灰色苔层,一般表示气虚或中气不足。
•黑苔:舌面覆盖黑色苔层,一般表示寒热夹杂。
3.2 舌质•淡红质:舌质呈淡红色,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暗红质:舌质呈暗红色,一般表示阴虚火旺。
•紫暗质:舌质呈紫色或暗红紫色,一般表示气血淤滞。
4. 如何正确观察舌象为了正确观察舌象,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自然状态:患者应在自然状态下,不要摄入任何食物或液体。
•充足光线:观察舌象时需要充足的光线,以便看清舌头的细节。
•平视观察:观察时应将舌头伸出口腔,平视观察,不要翻动舌头。
•整体观察:观察舌体的整体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侧面观察:侧面观察舌体的厚度、湿润程度等特征。
5. 结论中医望舌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特征,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舌象时应注意患者的自然状态、光线充足、平视观察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1.王艳红, 宋平. 中医舌诊疾病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03):38-40.2.吕运帆. 中医临床舌诊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39(05):605-609.。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三讲望舌ppt课件

舌 体位 诊 光线 方 伸舌 法
望舌顺序 舌质观察 舌苔观察
(二)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面向自然光线
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
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先望舌质,再望舌苔,最后观察舌下络脉
按照舌尖、舌中、舌边、舌根的顺序依次观察。
观察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等,可采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
——第三讲舌诊
1
第一讲
一二三四 望望望望 神色形头
态颈 五 官
第一节:望诊
第二讲
第三讲
五六 七 八 九
十
望望 望 望 望
望
四二 皮 小 排
舌
肢阴 肤 儿 泄
食物
指
络
脉
2
十、望舌
望舌,又称舌诊,是观察舌象以了解病情的 诊察方法。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望
(二)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舌苔由燥转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30
腻 苔 3) 腻 腐 苔 腐 苔
转 变
3)望苔质:腻、腐苔表现及临床意义
特点 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 厚边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称为腻苔。 多由湿浊、痰饮、食积内蕴,阳气被遏所致。
薄腻 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者,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阻 滞气机
3)点 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刺舌 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舌。
是邪热内蕴,或营热郁结,舌络充斥。 4)裂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 纹舌 舌苔覆盖。
多主邪热炽盛、阴液亏虚、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5)齿 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所致。多 痕舌 与胖大舌同见。
中医诊断学:望舌(最新版)

中医诊断学:望舌(最新版)1、单选舌淡胖嫩,苔白滑润者,多属()。
A.阳虚水泛B.湿热内蕴C.外感风热D.气血两虚E.痰瘀阻络正确答案:A2、单选察舌苔有根与无根,主要在于了解()。
A.邪气盛衰B.脏(江南博哥)腑虚实C.胃气有无D.津液存亡E.气血盈亏正确答案:C3、单选下列各项,不属望苔质内容的是()。
A.厚薄B.润燥C.腐腻D.裂纹E.剥落正确答案:D4、单选可能使舌苔染白的食物、药物是()。
A.蛋黄B.橘子C.牛乳D.吸烟E.核黄素正确答案:C5、配伍题头晕昏沉,痰多苔腻的临床意义是()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的临床意义是()A.肝阳上亢B.痰湿内阻C.气虚血少D.肾精不足E.肝火上炎正确答案:B,C6、单选热渐盛而津渐伤的舌象是()。
A.舌苔由白转黄B.舌光无苔C.舌苔由润变燥D.舌苔由厚变薄E.舌苔焦黑起裂正确答案:C7、单选舌体强硬,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属()。
A.热邪炽盛B.热入心包C.心脾热盛D.气血亏虚E.中风先兆正确答案:E8、单选连舌本、散舌下的是()。
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阴脾经E.足厥阴肝经正确答案:D9、单选络舌本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B.足厥阴肝经C.足太阴脾经D.足少阴肾经E.手太阴肺经正确答案:B10、单选舌红绛裂纹,苔焦黄干燥,属()。
A.脾虚湿热B.热极津伤C.食积胃肠D.瘀血内阻E.气分湿热正确答案:B11、单选病人舌苔厚腻如积粉,多为()。
A.时邪夹湿B.湿邪夹热毒C.痰饮上泛D.痰湿化热E.湿浊内盛正确答案:A12、单选中风或中风先兆的舌态是()。
A.舌强B.舌痿C.舌颤D.舌短E.吐舌正确答案:A13、单选湿浊内蕴,上泛舌面,主湿浊、痰饮、食积、顽痰的舌象为()。
A.厚苔B.偏苔C.全苔D.腻苔E.腐苔正确答案:D14、单选观苔之剥落的临床意义是()。
A.衡量机体正气盛衰B.了解胃气、胃阴之存亡及气血的盛衰C.反映气血运行状况D.反映病位的浅深E.辨病邪的寒热正确答案:B15、单选系舌本的经脉是()。
中医诊断:望舌质的主要内容

(一)舌色1.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若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湿内停。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2.红舌主实热、阴虚。
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初起;舌体不小,色鲜红,多属实热证。
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舌体小,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为虚热证。
3.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
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绛色愈深,热邪愈甚。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4.紫舌主血行不畅。
全舌青紫者,其病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舌有紫色斑点者,是瘀血阻滞于某局部,或是局部血络损伤所致。
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者,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
舌淡紫而湿润,可由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血脉瘀滞所致。
紫红舌、绛紫舌多为红绛舌的进一步发展,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
(二)舌形1.老嫩舌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
实邪亢盛,邪气壅滞于上,故舌质苍老。
气血不足,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以致舌嫩色淡白。
2.胖瘦舌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舌红胖大者,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或平素嗜酒,湿热酒毒上泛所致。
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舌体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3.点刺舌主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
舌红而生芒刺,多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4.裂纹舌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津。
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湿侵。
5.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强硬色红
临床意义:
舌体强硬,舌色红绛——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 舌体强硬而舌苔厚腻——痰蒙心神 舌体强硬,伴肢麻眩晕——风痰阻络之中风先兆
(四)望舌态
2、痿软舌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 能随意伸缩回旋。 形成机理:气血虚极,阴液亏 损─→舌肌筋脉失养 临床意义:阴液亏损或气血俱 虚
舌痿而红绛少苔━━热盛伤阴, 或阴虚火旺 舌痿而枯白无华━━气血虚衰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诊舌的注意事项
① 光线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 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照的强弱与色调,常常会影 响正确的判断。 ② 饮食或药品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 化。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 苔”。如饮用牛乳、豆浆等可使舌苔变白,蛋黄、核黄 素可将舌苔染成黄色。诸如此类,应予排出。
淡白胖嫩——阳虚寒湿; 枯白舌——脱血夺气。
(二)望舌色
3、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更红,呈鲜 红色者。 形成机理: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 部血络充盈。 临床意义:热证 。 实热证--舌老红,苔黄燥或起芒 刺。 舌尖红赤: 舌边红赤: 舌上有出血点: 虚热证--舌嫩红,少苔或无苔。
舌红苔黄
③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
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变干等等,这
些舌象异常,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应予鉴 别,避免误诊。
(四)舌诊内容和正常舌象
1.舌诊内容
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神、 色、形、态。 舌苔:舌面附着一层苔状物(舌粘膜上皮角化和代谢 产物)乃脾胃之气,蒸腾胃中食浊,凝聚舌面而成—病 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色、质。
(四)舌诊内容和正常舌象
2.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 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 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象的形成原理,文献 记载的论述颇多。正常舌象提示 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 胃气旺盛。
淡红舌、薄白苔
(四)舌诊内容和正常舌象
3.舌象的生理变异 年龄因素:儿童-- 老人-- 体质因素: 性别因素: 气候因素:
舌质荣润
舌质干枯
(二)望舌色
1、淡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 淡红润泽。 形成机理:气血 充盈、调和
临床意义:正常
人;外感病初起。
(二)望舌色
2、淡白舌
舌象特征:比正常舌 色浅淡。 枯白舌:舌色枯白, 全无血色 形成机理:阳气不足, 气血两虚。 临床意义:气血两虚, 阳气虚衰。
淡白舌
淡白瘦瘪——气血两虚;
(三)望舌形 4、瘦薄舌
舌象特征 :舌体瘦小而薄。 形成机理: 阴血不足,舌失濡养 临床意义: 瘦薄舌━┏舌色淡白━━ 气血两虚。 ┗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
淡瘦舌
红瘦舌
(三)望舌形
5、齿痕舌
舌象特征:舌边有齿印 形成机理:多伴随胖大舌出 现(胖大舌受压) 临床意义: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色偏淡 --阳气亏虚,津液内停 舌体不胖有齿痕,舌色偏淡 --气血两虚
舌下络脉粗胀 舌下络脉呈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
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 血瘀 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
血瘀形成的具体原因,需结合舌的其它变化或其 他症状进行分析。
舌脉短浅
气血不足
舌脉粗长
瘀血内阻
五、望舌苔
舌苔:附着于舌面的一层苔状物。 望舌苔的内容:
苔质(舌苔的质地、形态)
5、有根、无根苔
舌象特征: 真苔--舌苔中厚边薄,紧贴舌面,似从里长
假苔--舌苔疏松,浮于舌面,刮之即去,不易复生
临床意义: 真苔--胃气存在,气血有源,预后良好
假苔--胃气衰败,气血乏源,预后不良
(二)望苔色
1、白苔 舌象特征:舌面附着白色苔状物。主表证、寒证。
苔薄白而润: 正常人、表证、轻证。
苔色 舌象分),下面称舌底。 舌体的正中有一条纵行沟纹,称为舌正中沟。
舌的形态结构
舌面覆盖着一层 半透明的粘膜, 粘膜皱折成许多 细小突起,称为 舌乳头。
舌的形态结构
(二)舌诊原理
1. 舌与经络相连
舌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 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沿咽喉,分别挟
二、望舌质
舌神: 舌色:淡红、淡白、红、绛、紫 舌形:老嫩、胖瘦、点刺 、 裂纹、齿痕
望舌质
舌态:萎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 、 短缩
(一)望舌神
望舌神 :舌色和运动 有神之舌:舌体运动灵活,舌色红 活,鲜明润泽。见于健康人或病势 轻浅者。 无神之舌:舌体运动不灵活,舌色 晦暗,干枯无光。病情危重,预后 不良。
腻苔
腐苔
(一)望苔质
4、剥落苔 舌象特征:舌苔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 前剥苔、中剥苔、后剥苔、花剥苔、地图舌、镜面舌 形成机理:胃气、胃阴不足,或气血两虚,不能上承以 续新苔 临床意义: 苔剥而舌红--阴虚 苔剥而舌淡--气血亏损 镜面舌--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地图舌--多见于儿童过敏体质者
(一)望苔质
舌红无苔
(三)望舌形
老嫩 胖瘦
舌体的形状
肿胀
点刺
裂纹
(三)望舌形
1、老舌 舌象特征 :舌质坚敛苍老,纹 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 临床意义: 多实证
2、嫩舌 舌象特征:舌质浮胖娇嫩,纹 理细腻,舌色浅淡 临床意义:多虚证
(三)望舌形
3、胖大舌 舌象特征:舌体胖大而厚, 伸舌满口。
形成机理:水湿痰饮内停 临床意义: 舌体胖大,舌色偏淡--阳 气亏虚,津液内停
(三)望舌形
6、肿胀舌 舌象特征:舌体肿大,甚则妨碍饮食、呼吸及言语 形成机理:热郁或中毒,使气血上涌或凝滞 临床意义: 舌色红绛而肿胀━━ 心脾热盛 舌紫绛而肿胀者━━ 热邪挟酒毒上涌 舌肿胀而青紫晦暗━━中毒
(三)望舌形
7、点刺舌 舌象特征 :点刺是指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的舌象表现。 点--蕈状乳头体积增大,数目增多,乳头内充血水肿 刺--蕈状乳头增大、高突,形成尖锋,形如芒刺,抚之棘手 形成机理:脏腑热盛,或血分热盛→舌络充盈,气血壅滞 临床意义:热证 舌尖生点刺━━ 心火亢盛。┑ 舌中生点刺━━ 胃肠热盛。│-脏腑阳热亢盛 舌边生点刺━━ 肝胆火盛。┚ 点刺鲜红--血热 点刺绛紫舌--热盛而气血壅滞
(四)望舌态
3、歪斜舌
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不自主地歪向一侧 临床意义:肝风夹痰、痰瘀阻络、阴虚动风
(四)望舌态
4、颤动舌
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不自主震颤、抖动,不能自止
临床意义:肝风内动 舌淡白而颤动——气血两虚 舌绛紫而颤动,伴高热惊厥——热极生风 舌红绛而颤动,伴眩晕肢麻——肝阳化风 舌红少苔而颤动——阴虚动风
第五节
望舌
舌诊: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 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历史渊源: 最早记载见《黄帝内经》
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 近代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
舌诊概说
舌 诊
舌的形态结构 舌诊原理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望舌质:色、形、态、舌下络脉 望舌苔 苔质
(四)望舌态
5、吐弄舌
舌象特征:吐舌--舌伸于口外,久不回缩 弄舌--伸舌即回 ,或反复舐口唇四周 临床意义 : 舌红而吐弄━心脾有热 舌紫绛而吐弄━━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小儿弄舌━━惊风先兆,或先天愚型患儿
(四)望舌态
6、短缩舌 舌象特征:舌体紧缩,不能伸出 临床意义:多见于危重证候 色青紫湿润━━ 寒凝筋脉。 舌短缩 色淡而质嫩━━气血虚衰。 色红绛而干━━ 热盛伤津。 胖大而苔腻━━风痰阻络。
(五)望舌下络脉
观察方法:让病人张口,将舌 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 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 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 观察内容:长度、形态、颜 色、粗细、舌下小血络等
正常表现:呈淡紫色,少有 迂曲,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 舌尖的五分之三
舌下络脉青 紫曲张
异常变化及临床意义:主要反映气血的运行情况
舌诊体位:望舌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 光线: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伸舌姿势:伸舌时必须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 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 露。
2. 诊舌的方法
察舌顺序:舌尖--舌中--舌侧--舌根。
舌质--舌苔。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 重复望舌一次。 除了望诊了解舌象外,还必须配合其他诊察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询问、了解舌上味觉的情况以及 舌部的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同时借助闻诊, 听其语言是否清晰以帮助判断。
--厚薄、润燥、腻腐、剥落、有根无根
苔色(舌苔之颜色) --白苔、黄苔、灰黑苔(单独或相兼出现)
(一)望苔质
1、厚、薄苔
舌象特征: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称薄苔,又叫见 底苔; 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则称厚苔,又称不见底苔。故 “见底”、“不见底”是衡量舌苔薄厚的标准。 形成: 薄苔 ─ 胃气上蒸,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 厚苔 ─ 胃气上蒸,挟有食浊,痰湿等邪气上聚舌面。
舌本、络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它们分 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
2.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①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 的色泽变化,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 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 能。
②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 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 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
(三)望舌形
红点
芒刺
(三)望舌形
8、裂纹舌 舌象特征:舌面出现形状各异、深浅不一、多少不等 之裂纹。 沟裂中有舌苔覆盖者,多见于先天性裂纹。 形成机理:精血亏虚,阴津耗损,舌体失荣→ 舌面萎 缩→ 裂纹 临床意义 : ┏舌淡━━ 气血亏虚 裂纹舌┫舌红苔厚而干━━热盛灼津 ┗舌绛无苔阴虚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