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二章2.2.2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 统计 本章整合(共35张PPT)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 统计 本章整合(共35张PPT)课件

定义:散点图中的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
相关关系→线性相关
回归方程
求法: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方程系数 应用:已知一个变量值预测另一个变量值
专题一 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比较如下表: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
总体中个

从总体中逐个
体无差异
机抽 样
系统 抽样
分层 抽样
答案:0.02 600
专题三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还可以通过样本数 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标准差等数字特征对总体的数字特征
作出估计.众数就是样本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值;中位数就是 把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若数据的个数 是奇数,就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数;若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就是中间两个 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就是所有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用������表示;标准差 是反映样本数据分散程度大小的最常用统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提示:分层抽样时,在各层所抽取的样本个数与该层个体数的比 值等于抽样比;系统抽样抽取的号码按从小到大排列后,每一个号码 与前一个号码的差都等于分段间隔.
解析:按分层抽样时,在一年级抽取 108×21700=4(人),在二年级、 三年级各抽取 81×21700=3(人),则在号码段 1,2,…,108 中抽取 4 个号码, 在号码段 109,110,…,189 中抽取 3 个号码,在号码段 190,191,…,270 中抽取 3 个号码,①②③符合,所以①②③可能是分层抽样,④不符合, 所以④不可能是分层抽样;如果按系统抽样时,抽取出的号码应该是 “等距”的,①③符合,②④不符合,所以①③都可能为系统抽样,②④ 都不能为系统抽样.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课件第二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课件第二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0.004×10+0.006×10+0.02×10=0.04+0.06+0.2 =0.3,
∴前三个小矩形面积的和为 0.3,而第四个小矩形面积 为 0.03×10=0.3,0.3+0.3>0.5,
∴中位数应位于第四个小矩形内. 设其底边为 x,高为 0.03,令 0.03x=0.2 得 x≈6.7,故 中位数约为 70+6.7=76.7.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数据 2,4,6,8 的中位数是 4,6 B.数据 1,2,2,3,4,4 的众数是 2,4 C.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可能是同一个 数据 D.8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5,另 3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7, 则这 11 个数据的平均数是8×5+117×3
解 在 17 个数据中,1.75 出现了 4 次,出现的次数最
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75.上面表里的 17 个数据可看成
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其中第 9 个数据 1.70 是最中
间的一个数据,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70;这组数据的平
均数是-x
=117×(1.50×2+
1.60×3
+…+
(1)这 50 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与中位数; (2)这 50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答案精确到 0.1)
解 (1)由众数的概念可知,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 数.在直方图中高度最高的小长方形框的中间值的横坐标即 为所求,所以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众数应为 75.
由于中位数是所有数据中的中间值, 故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体现的是中位数的左右两边频 数应相等,即频率也相等,从而就是小矩形的面积和相等. 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小 矩形的面积一分为二的直线所对应的成绩即为所求.
(3) 一 个 样 本 按 从 小 到 大 的 顺 序 排 列 为 10,12,13 , x,17,19,21,24,其中中位数为 16,则 x=____1_5___.

【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1部分第二章2.2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课件-精心整

【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1部分第二章2.2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课件-精心整
答案:B
6.从高三抽出5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由成绩得到如 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由于一些数据丢失,试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 (1)这5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与中位数. (2)这5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解:(1)由众数的概念可知,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 数.在直方图中最高的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即为所求, 所以众数应为75. 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一分为二的直线 所对应的成绩即为所求. ∵0.004×10+0.006×10+0.02×10 =0.04+0.06+0.2=0.3, ∴前三个小矩形面积的和为0.3.
(2)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处于最位中置间的 那个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 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 相等 ①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顺序排 列的那中个间数. ②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排列的最中间的两 个数的.平均数
(3)平均数:
管理 高级
人员 经理
工人 学徒 合计
人员 技工
周工资 2 200 250 220 200 100 2 970
(元)
人数 1
6 5 10 1 23
合计 2 200 1 500 1 100 2 000 100 6 900
(1)指出这个问题中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这个问题中,平均数能客观地反映该公司的工资水平 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 由平均数的定义 → 计算平均数 → 已知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 得中位数、平均数 → 结论
如果有 n 个数 x1、x2、…、xn,
那么 x =
1 n
(x1+x2+…+xn) ,叫做这
n
个数的平均
数.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 面积 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横坐标之和.

2021学年数学人教A版必修3课件: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021学年数学人教A版必修3课件: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s
2


1 6
[(99-100)2+(100-100)2+(102-100)2+(99-100)2
+(100-100)2+(100-100)2]=1.
(2)两台机床所加工零件的直径的平均值相同.
又s2甲>s乙2 ,所以乙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更稳定.
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只是总体的平 均数、标准差的近似.实际应用中,当所得数据的平均数不相等 时,需先分析平均水平,再计算标准差方差分析稳定情况.
[难点] 对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意 义的理解.
要点整合夯基础 课堂达标练经典
典例讲练破题型 课时作业
知识点一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填一填]
[答一答] 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唯一吗?
提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唯一的,众数不唯 一,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还可以没有.如果有两个数 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 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s=
30 3.
方法2适用于每个数据都比较接近同一个数的问题,当数据 又大又多时,更能体现方法2的优越性.
[变式训练4] 一组数据:3,4,6,7,10,其标准差是 6 .
解析:∵ x =15×(3+4+6+7+10)=6,
∴s2=
1 5
×[
(3-6)2+(4-6)2+(6-6)2+(7-6)2+(10-6)2]
[变式训练2] 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请你 在直方图中标出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对应的位置 (用虚线标明),并根据直方图读出其相应的估计值.
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对应的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众 数:右端虚线,中位数:左端虚线,平均数:左端虚线).由直 方图观察可得众数为2.25,中位数为2.02,平均数为2.02.

2023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2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基本不等式课件新人教A版

2023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2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基本不等式课件新人教A版

B.若 x∈R,y≠0,则x+4y=|x|+|4y|≥2
4 |x|·|y|
C.若 x 为负实数,则 x+4x≥-2 x·4x=-4
D.若 x≠0,则 x2+x12≥2 答案 D
x2·x12=2
解析 因为当 a 为负数时,ba23与ab32均为负数,故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是错
误的,A 错误;若 x∈R,y≠0,当 x,y 异号时,x+4y≠|x|+|4y|,故不成立, B 错误;C 中,因为 x<0,所以4x<0,故不能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正确书写为
答案 B
解析 因为 x>0,y>0,且 x+y=8,所以(1+x)(1+y)=1+x+y+xy=9 +xy≤9+x+2 y2=9+42=25,因此当且仅当 x=y=4 时,(1+x)(1+y)取得 最大值,为 25.
t2-4t+1 8.当 t>0 时, t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2
x+4x=--x+-4x≤-2
-x·-4x=-4,C 错误,故选 D.
知识点二 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5.设 x>0,y>0,且 x+y=18,则 xy 的最大值为( ) A.80 B.77 C.81 D.82
答案 C 解析 因为 x>0,y>0,所以x+2 y≥ xy,即 xy≤x+2 y2=81,当且仅当 x=y=9 时,等号成立,所以 xy 的最大值为 81.
答案
1 16
解析 因为 0<x<12,所以 1-2x>0,所以12x(1-2x)=14×2x×(1-2x)≤14 2x+21-2x2=14×14=116,当且仅当 2x=1-2x,即当 x=14时,原式取得最 大值116.
14.若 x,y∈(0,+∞),且 x+4y=1,则1x+1y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9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A.
3 3 2 2 B. C. D. 2 4 2 3
2
解析:化为标准形式 x + 则 �����2
1 4
= 1, =
3 . 2
1 2 , ������ 4
=
3 ������ , 故e= 4 ������
【做一做3】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2x2+3y2=m(m>0),则此椭圆的离 心率为( )
3.弦长公式 剖析:设直线方程为 y=kx+m(k∈R,且
������2 ������
2
= 1(������ > ������ >
������2 0)或 2 ������
+
������2 ������
2
������2 k≠0),椭圆方程为 2 ������
+
= 1(������ > ������ > 0),
=
1 + ������ 2 · (������1 + ������2 )2 -4������1 ������2 ,
或者|AB|= = =
(������1 -������2 )2 + (������1 -������2 )2
2
������1 -������ ������2 -������ ������ ������
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为A(x1,y1),B(x2,y2), 则|AB|= = (������1 -������2 )2 + (������1 -������2 )2
(������1 -������2 )2 + (������������1 + ������-������������2 -������)2 = (������1 -������2 )2 · (1 + ������ 2 ) = 1 + ������ 2 · |x1-x2|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垂直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垂直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两条直线垂直,则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一定等于-1.( × ) (2)若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且两直线不重合,则这两条直线都与 x 轴垂直.( √ ) (3)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k1,k2,若 k1·k2≠-1,则两条直线一定不垂 直.( √ )
2.做一做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
2.2 直线及其方程 2.2.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2课时 两条直线的垂直
(教师独具内容) 课程标准:1.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垂直.2.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垂直 的条件.3.能利用两条直线垂直进行实际应用. 学法指导:从法向量和倾斜角两个角度结合图形探求两直线垂直的条 件.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解决对称问题及其他实际问题.
1.对两直线垂直与斜率的关系要注意的几点 (1)l1⊥l2⇔k1k2=-1 成立的前提条件:①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② k1≠0 且 k2≠0. (2)两条直线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同时另一条直线的斜率等于 零,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3)判定两条直线垂直的一般结论:l1⊥l2⇔k1k2=-1 或一条直线的斜率 不存在,同时另一条直线的斜率等于零.
2.常用对称的特例 (1)A(a,b)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A′(a,-b); (2)B(a,b)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B′(-a,b); (3)C(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C′(b,a); (4)D(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D′(-b,-a); (5)P(a,b)关于直线 x=m 的对称点为 P′(2m-a,b); (6)Q(a,b)关于直线 y=n 的对称点为 Q′(a,2n-b).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4x+3y-6=0.

高中数学必修三《2.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三《2.2.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课件

频率 组距
0.5 0.4 0.3 0.2 0.1 O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月平均用水量(t)
说明:
2.03这个中位数的估计值,与样本 的中位数值2.0不一样,这是因为样本数 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只是直观地表明 分布的形状,但是从直方图本身得不出 原始的数据内容,所以由频率分布直方 图得到的中位数估计值往往与样本的 实际中位数值不一致.
分析:众数为200,中位数为220,
平均数为300。
因平均数为300,由表格中所列 出的数据可见,只有经理在平均数以 上,其余的人都在平均数以下,故用 平均数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该工厂的 工资水平。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
x= x= 练习: 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 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 表所示:
成绩(单 位: 米)
1 ( x1 x 2 x n ) n
1.50 1.60 1.65 2 3 2
1.70 3
1.75 4
1.80 1
1.85 1
1.90 1
3、由于平均数与每一个样本的 数据有关,所以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 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众 数、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也正因 如此 ,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 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 全体的信息,但平均数受数据中的极 端值的影响较大,使平均数在估计时 可靠性降低。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 简单应用 例 某工厂人员及工资构成如下:
人数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 平均数
解:在17个数据中,1.75出现了4次,出现的 次数最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5. 上面表里的17个数据可看成是按从小到大 的顺序排列的,其中第9个数据1.70是最中间的 一个数据,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70;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