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_统计
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Y 研考点·知规律
探究悟道 点拨技法
题型一 相关关系的判断 【例 1】 河北国欣农研会的科研人员在 7 块并排、形状大小 相同的试验田上对某棉花新品种进行施化肥量 x 对产量 y 影响的 试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一组数据(单位:kg): 施化肥量 x 15 20 25 30 35 40 45 棉花产量 y 330 345 365 405 445 450 455
D 读教材·抓基础
回扣教材 扫除盲点
课本导读
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 左下角 到 右上角的区域,对于 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 (2)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 左上角 到 右下角的区域,两个 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负相关. (3)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在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 , 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 (A)她儿子10岁时的身高一定是145.83 cm (B)她儿子10岁时的身高在145.83 cm以上 (C)她儿子10岁时的身高在145.83 cm左右 (D)她儿子10岁时的身高在145.83 cm以下
2.经调查知,某品牌汽车的销售量y(辆)与广告费用x(万元)之 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yˆ =250+4x,当广告费用为50万元时,预计 汽车销售量约为 ______辆.
2.回归方程 (1)最小二乘法: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 距离的平方
和最小的方法叫最小二乘法.
(2)回归方程: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1,
^^ ^
y1)、(x2,y2),…,(xn,yn).其回归方程为y=bx+a,则
n
n
xi- x yi- y xiyi-n x y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统计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 N ≤,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①被抽取样本的总体个数较少;②从总体中逐个地抽取;③不放回抽取;④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也都相等(即等可能性)。
从而保证了抽样方法的公平性。
3.两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①抽签法(抓阄法);②随机数法4.随机数法步骤:①编号;②随机确定开始数字;③从选定的数开始读数;④根据号码得到样本。
5.系统抽样: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6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7.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1.两种估计方式:①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分析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①作图②画表格3.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频率组距,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各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
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1【=⨯=频率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组距】。
4.茎叶图: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
它不但可以保留原始数据,而且能够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给数据的记录和表示都带来了方便。
5.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7.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6.平均数:如果有n 个数12,,,n x x x ,那么12,,,nx x x x n=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高一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统计知识点总结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在高一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统计知识,包括数据的收集、图表的绘制、概率的计算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学的起点,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有效收集。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实验等。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数据的整理与描述在将数据收集到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的分类、分组和排序等。
数据的描述则可以通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曲线等图表形式进行展示,帮助我们对数据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图表的绘制与解读图表是数据展示的重要方式,通过图表可以直观地呈现数据的分布和规律。
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在绘制图表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注意图表的标签、标题和比例尺等要素的准确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四、概率的计算与应用概率是统计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概率计算中,我们学习了基本概率公式和条件概率公式,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概率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计算掷骰子得到某个特定点数的概率,或者计算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到某个指定花色的概率。
五、抽样与推断统计抽样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可以推断出总体的一些特征。
在推断统计中,我们学习了抽样误差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并对估计结果进行推断和判断。
总结:在高一必修三中,我们学习了基础的统计知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以及抽样与推断统计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准确的推断和判断。
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 统计 本章小结》_1

统计章末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一、复习目标1.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3.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二、知识梳理1.随机抽样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的方法叫作简单随机抽样.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有两种——(抓阄法)和.(2)系统抽样:当总体的个体数目时,可将总体分成的几部分,然后按照事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称此抽样为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总体由,常将总体按差异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各部分所占的比值进行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作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共同特点是在抽样过程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体现了这些抽样方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①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从各小组数据在样本容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它可以使我们看到整个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情况.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a.求极差;b.决定组距与组数;c.将数据分组;d.列频率分布表;e.画频率分布直方图.②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③茎叶图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生长出来的数.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其一是统计图上没有的损失,其二是方便记录与表示.(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①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若有奇数个数,则最中间的数是中位数;若有偶数个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平均数: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x -= 1n(x 1+x 2+…+x n ) . 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②标准差和方差计算公式s =1n[(x 1-x -)2+(x 2-x -)2+…+(x n -x -)2]. s 2=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标准差和方差都反映了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三、热身练习1.(2014·湖南卷)对一个容量为N 的总体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当选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不同方法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分别为p 1,p 2,p 3,则( )A .p 1=p 2<p 3B .p 2=p 3<p 1C .p 1=p 3<p 2D .p 1=p 2=p 3解: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为n N, 所以p 1=p 2=p 3.答案 D2.(2015·重庆卷)重庆市2013年各月的平均气温(℃)数据的茎叶图如右图,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19B .20C .21.5D .23解:由茎叶图可知这组数据由小到大依次为8,9,12,15,18,20,20,23,23,28,31,32,所以中位数为20+202=20. 答案 B3.微课讲解插入微课,讲解高考考察形式和侧重点,分析三道重点题型。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统计:
- 样本调查与总体推断:样本的选择和调查方法,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
-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概率质量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
- 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性质;
-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性质;
- 多元随机变量与边缘分布: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与边缘分布;
- 相关与回归: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 统计与误差: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2. 概率:
- 随机事件与概率: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 概率的运算:事件的和、积以及互斥事件的概率;
- 条件概率:在已知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 事件的独立性:事件之间的独立性和联合概率;
- 正态分布的应用:正态分布的特性、标准正态分布的应用;
- 抽样与抽样分布:抽样的概念,样本均值的分布;
- 参数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 假设检验: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的提出,检验统计量的构造。
以上是数学必修三统计和概率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2章《统计》知识点

2016高一数学必修3知识点二:统计 1:简单随机抽样(1)总体和样本①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
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①抽签法②随机数表法③计算机模拟法③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5)随机数表法:2: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 (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
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
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3:分层抽样(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高二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2019-2019高二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知识点归纳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小编准备了高二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简单随机抽样1.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
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 ⑵随机数表法; ⑶计算机模拟法; 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二.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
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统计

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统计在高二数学必修三中,统计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统计学的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
描述统计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进行描述。
推断统计是指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有限的样本中推断关于总体的性质和规律的统计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二数学必修三中的统计学知识点。
1. 数据的整理和显示在统计学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显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常用的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有频数表、频率分布表、统计图表等。
频数表是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取值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个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频率分布表是在频数表的基础上除以总数据个数,得到每个类别的频率。
统计图表可以通过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形式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 数据的中心趋势数据的中心趋势是用来表征一组数据集中的位置的指标。
常见的数据的中心趋势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算术平均数是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它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的中间值,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即为中间值,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它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典型特征。
3. 数据的离散程度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数据的离散程度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它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全距。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它可以衡量数据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它可以衡量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
4. 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概率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
它具有钟形曲线,以平均数为对称轴,标准差为曲线的控制参数。
正态分布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标准正态分布是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5. 抽样和抽样分布在推断统计中,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统计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
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
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
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
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n
x x x x n +++= 21 2、.样本标准差:n
x x x x x x s s n 222212)()()(-++-+-==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
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
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
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
s
x
x+
-的应
3
(s
3
,
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
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