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中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合集下载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目的规范检验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报告过程。

2范围适用于各专业组进行定量项目不确定度评定。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项目识别,提出和组织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各检验项目确定评定要求和方法,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审核和验证。

3.2各专业组:实施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工作程序4.1技术负责人组织各相关专业组就下述情况识别和决定有关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具体要求:4.1.1当检验不需得到数字结果(如仅需做通过或不通过、正或负或其他定性的估计),则不要求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但专业组应对检验结果的可变性有正确的理解和解释;4.1.2对于某些公认的检验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专业组只要遵守该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编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4.1.3由于某些检验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应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评定;4.1.4除上述三种情况,均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分门别类的制定并实施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和程序;4.1.5测量不确定度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检验方法的要求、服务对象提出的要求和进行合格评定时规定的报告的宽窄;4.1.6当不确定度与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服务对象有要求,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验报告上应给出有关不确定度程序的信息。

4.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必要条件a)使用经确认的分析方法;b)使用规定的室内质量控制程序;c)参加能力验证项目;d)建立测量结果的溯源性。

4.3确定不确定度评定的项目各专业组组长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确定哪些检验项目需要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一般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a)服务对象要求;b)不确定度与检验结果有效性或应用相关;c)如该项目检验方法存在一个窄限,要依据它作出满足某些规范的决定时。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定量评定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靠,满足客户要求。

2 适用范围用于检测不确定度来源的管理及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室有关人员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审核批准。

3.2 检测室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实施。

4 工作程序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应用范围4.1.1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或客户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有要求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当检测方法中有规定时和发证机关有要求时。

4.1.2 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影响因素的不同,确定采用不同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定出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4.1.3 在检测报告中加入不确定度信息时,其数值大小可以用绝对方式也可以用相对方式给出。

4.1.4 检测室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时,应对相关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4.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则4.2.1 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被测量的定义、环境、人员、设备、使用参数、方法等多种因素。

4.2.2 评定时,可不考虑被检样品预计的长期性能。

4.2.3 各个不确定度分量按一定方式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信息,即数值大小、分布特征、自由度(自由度在一定情形时可忽略)。

4.2.4 合成时应注意各分量遵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原则,对于某些影响确实很小的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4.2.5 有些检测方法不能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的评定,可通过分析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做出合理的评定。

4.3审核批准技术负责人对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审核4.4 检测报告不确定度的给出原则4.3.1 根据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决定给出测量不确度报告的信息量。

4.3.2 如果检测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并规定了计算结果的表达形式,则检测室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报告的要求即可认为符合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满足顾客与认可准则的要求,对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评价。

2 范围适用于对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验证。

3 职责3.1 检测中心主任3.1.1 负责检测中心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批准;3.1.2 负责检测中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组成员的批准;3.1.3 负责批准检测中心对外公布实验室能力时的测量不确定度指标。

3.2 技术负责人:3.2.1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识别并提出评定要求,组织评定和评定结果的评审工作;3.2.2负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组的组成;3.2.3组织对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的验证;3.2.4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3各检测室技术负责人:3.3.1根据本室各检测项目的特点识别评定要求;3.3.2对需要评定的检测项目,组织检测/校准人员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3.3对本专业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评定结果的使用进行审核。

3.4检测人员:3.4.1学习和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3.4.2负责所进行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信息的收集,并编写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3.4.3及时发现和反馈可能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发生较大变化的信息。

4 程序4.1检测中心应组织各检测室负责人、检测人员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组成员学习ISO/IEC17025中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认可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政策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4.2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就下述情况决定各检测/校准项目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要求:4.2.1除下述三种情况外,对各检测/校准领域中关键、典型和重要的检测项目,均应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a)当检测/校准不要求得到数字结果(如仅需作出通过或不通过,正或负),则不要求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b)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实验室只要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报告结果的方式,即被认为符合要求,可以不再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环境监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环境监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位数 由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的扩展不确定度的位数确 定。当平均值的位数不够时 , 原则上应补零 。
3 3 测 量 不确 定度 的报 告 .
除采 用 国际 上广 泛公 认 的 检验 方法 可 以按该 方
法 规定 的方式 表 示 监 测 结 果 及 其 测 量 不 确 定 度 外 ,

业指导书》 , 中应包括 方法 的测量不确定度 的 时 其 评估程序 。
( ) 些检 验方 法 因性 质 决 定无 法 从 计 量 学 和 6某
找出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
建立 数学 模 型 时应 注意 :
统计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 的评估 ,
这时至 少应通 过分 析 方 法 , 出各 主要 的 测 量不 确 列
() 1 数学模型应包含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全部输
() 4 各监 测 部 门应 对 所 采 用 的非 标 准 方 法 、 自
般 在 监测 完成 后 , 除应 报告 所 得测 量 结果 外 , 应 还
给 出其扩 展 不确定 度 。
4 评估 过程 注意 事 项
己设计和研制的方法 、 出预定使用范 围的标准方 超 法以及经过扩展和修改 的标准方法进行重新确认 , 其中包括对坝 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 4
图 1 测 量 不 确 定 度 的 评 估流 程 图
() 1 各监测部门应有能力对每一个检验项 目进 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 当测量不确定度 与结果 的 有效性或应用有关 , 或用户有要求 , 或影响到对规范
收稿 日期 : 0 - 3 0 2 60- 1 0
() 2 采取 内、 外相结合的培训 方式 。即 : ①外请
IO IC10 5 20 S /E 7 2 :05标准¨ 对于“ 测量不确定 度的评估” 54 6 规定 : ( .. ) 测试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1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估,确保报告结果的表达准确无误。

2范围当有下述情况时,需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测量不确定度:2.1客户有要求时;2.2检测方法中有规定时;2.3当报告值与合格临界值接近时;2.4进行检测方法确认时;2.5开展质量控制时3职责3.1检测人员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适用范围,按规定在记录和结果报告中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3.2检测组长负责审核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结果报告;3.3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报告。

4工作程序4.1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4.1.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4.1.2采用的检测方法不理想;4.1.3检测过程受环境的影响或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完善;4.1.4对仪器读数存在的人为偏移;4.1.5检测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4.1.6检测中所用的标准物质、试剂、消耗材料的值不准;4.1.7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4.1.8操作人员方面的影响。

4.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方法:4.2.1检测室根据随机取出的测量样本中所获得的信息,来推断关于总体性质时,应采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uA表示,其评定流程如下:4.2.2检测室根据经验、资料或其他信息来评估时,应采用B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用符号uB 表示,B类不确定度评定的信息来源有以下六项:4.2.2.1以前的观测数据;4.2.2.2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4.2.2.3校准证书或其他文件提供的数据,准确度的等级或级别,包括目前暂在使用的极限差等;4.2.2.4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其不确定度;4.2.2.5规定实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或类似技术文件中给出的重复性限r或复现性限R,用这类方法得到的估计法U2(Ki)可称为B类方差。

其评定流程如下:4.2.3当检测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求得的情形下,检测人员应采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用符号uc表示,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估计值y分散性。

环境监测中空气中颗粒物的不确定度评定

环境监测中空气中颗粒物的不确定度评定

环境监测中空气中颗粒物的不确定度评定
引言
本文档旨在评定环境监测中空气中颗粒物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评定是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过程,对于环境监测至关重要。

方法
为评定空气中颗粒物的不确定度,我们采用以下步骤:
1. 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监测数据和测量方法。

2. 识别可能影响颗粒物测量结果的因素。

3. 评估每个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4. 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计算不确定度。

5. 确定评定结果的可信度。

结果
根据我们的评定,空气中颗粒物的不确定度为X%。

这意味着测量结果的真实值可能与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在评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相对可靠地使用这些结果。

讨论
(在此添加有关评定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你可以探讨评定结果的优点和局限性,也可以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结论
本文档对环境监测中空气中颗粒物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并得出了评定结果。

这有助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在环境监测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请注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可能有其他细节和步骤,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测量方法。

本文档仅提供了一般的评定框架,具体评定步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2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2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1. 目的为了正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使检测结果能够处于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测量不确定度以及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处于合理不确定度范围内的情况。

不确定度评定的应用范围:检测方法要求、客户的要求、据以做出满足某规范决定的窄限、其它需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情况,如比对试验等。

3. 职责3.1技术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进行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负责对不确定度报告进行审批。

3.2质量技术部负责对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整理、归档。

4测量不确定度评价过程要求4.1过程的输入是:国家法规、规范、统计数据、测量设备的证书或(报告)、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测量人员素质等;4.2过程的输出是:测量不确定度报告;4.3过程的活动是:识别被测量和输入量;建立数学模型;对测量不确度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的分析;判定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要求;找出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检测方案;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报告。

5. 工作程序5.1 计量室根据测量过程要求和人员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2 计量检测体系覆盖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检定/校准、关键测量过程以及其它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在计量检测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不断完善。

5.3 各单位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记录时,可对类似形式的测量设备给予一个通用的陈述,并同时对每个独立的测量过程所特有的变化给出说明。

5.4 测量不确定分析应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

5.5 根据测量过程的重要程度的不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

对于使用要求较低的测量设备,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评定。

5.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执行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

5.7需要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范围:5.7.1已被确定的关键/特殊测量过程;5.7.2公司所有开展自校准的测量过程5.7.3顾客要求对所出具的检测数据给出不确定度时,应进行不确定度评定;5.7.4为进行计量验证需要作不确定度评定的测量过程。

环境监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环境监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环境监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肖永兴
【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
【年(卷),期】2006(15)3
【摘要】提出环境监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评估原则、注意事项.【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肖永兴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环境监测站,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
【相关文献】
1.测量不确定度基本原理和评定方法及在材料检测中的评定实例第六讲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步骤) [J], 王承忠
2.测量不确定度基本原理和评定方法及在材料检测中的评定实例第七讲材料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实例(拉伸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J], 王承忠
3.测量不确定度基本原理和评定方法及在材料检测中的评定实例第八讲材料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实例(脱碳层深度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浓度的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J], 王承忠
4.谈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程序 [J], 周毅
5.压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基础知识讲座(五)第五讲油罐中油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油罐中油量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J], 董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中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环境监测中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目的
为合理表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给出合理统一的不确定度评定方式和步骤,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过程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来源的管理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职责
3.1 质量监督员组织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3.2 质量负责人对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确认;
3.3 监测人员提供采样、测量过程中有关不确定度信息,并实施本程序;
3.4 仪器设备管理员提供测量仪器特性的不确定度信息。

4程序
4.1监测工作中测量不确定度有以下主要来源,具体由监测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1)采样代表性不够;
(2)样品均匀性;
(3)测量过程中环境条件不完善;
(4)测量仪器分辨率、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5)分析测试方法和监测过程的偏差(主要指反应效率、分析空白、基体效应、干扰影响、回收率等不确定度分量);
(6)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7)试剂纯度;
(8)数据处理和修约;
(9)操作人员素质因素。

4.2 测量不确定度由质量监督员组织评定计算。

4.3测量不确定度分类
测量不确定度分类见图1 :
图1 测量不确定度分类
4.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见图2:
图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图
4.4.1 建模:建立测量结果的数学模型,明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被测量Y 常取决于其它量Xi ;i=1,2,…,N ,即Y=f(X 1,X 2,…,X N )。

由X 1,X 2……X N 的最佳值x 1,x 2……x N 可得到Y 的最佳值y ,则y =f(x 1,x 2……x N )。

Y 的标准不确定度u c(Y)取决于Xi 的标准不确定度:
u c(Y) = ψ ( u ( X 1 ),u ( X 2 ),…,u ( X N ) )
4.4.2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以评定模型为基础,分析有哪些不确定度分量、各个不确定度分量构成和不确定度分量的性质(A 类或B 类)。

应层次分明、归类正确。

4.4.3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1)A 类不确定度评定
用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

A 类不确定度评定采用贝塞尔法,最佳值平均值i ik K
i n x x /∑=
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2)()1(1
/)()()(i ik k
i i i ik i i x x n n n x s x s x u -∑-===
(2)B 类确定度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度度,称为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

获得B 类标准不确定度信息来源有:
a. 倍数
如x j 取自仪器使用说明书、校准证书、手册和其它来源,且给出的不确定度U(x j )为标准偏差的k j 倍,则标准不确定度u ( x j ) = U(x j )/k j 。

b. 正态分布
如给出不确定度 U ( x j )对应的置信水平p 为0.95,0.99,0.997时k=1.96,2.58,3,即可得标准不确定度:
u ( x j ) = U(x j )/k j 。

c. 均匀分布
当Xi 在[x j -a ,x j +a]区间内,各处出现的机会相等,而在区间外不出现,则x j 服从均匀分布。

x j 的标准不确定度3/)(a x u j =
当B 类评定分量无任何信息,仅知它在某一区间内变化时,经常采用均匀分布。

4.4.4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引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i i i x u x f u ∂∂=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完全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i c u y u ∑=)(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无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2
)(i c u y u ∑= 4.4.5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乘以包含因子k ,扩展不确定度为 U = ku c
(1)一般情况下,k=2~3
(2)测定次数较少时,由置信概率查t 分布表得出k 值,包含因子)(v t k a =
)(v t a ——置信系数 α——显著水平 v ——自由度 自由度 1-=n v (n 测定次数)
4.5 监测方法标准、技术文献、参考资料或其他实验室的评定已给出的不确定度值,经质量监督员确认后,可予以采用。

4.6 测量结果报告
4.6.1 若仅有不确定度时,用下列形式: U=*** 自由度ν = *** 置信水平P = *** 4.6.2 若有测量结果时,可采用下列形式之一: (1)-
x = *** U = *** v = *** P = *** (2)U x ±- v = *** P = ***
4.7 不确定度报告
4.7.1 要给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多到可以复现。

4.7.2 可以用绝对形式也可用相对形式。

4.7.3 通常情况下用扩展不确定度。

4.7.4 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最多只能取两位,计算中间过程可多取一位。

4.7.5 不确定度是有单位的,与最佳值的单位一致。

4.7.6 报告测量结果时,其中最佳值的最末位数数量级与不确定度末位数的数量级相等。

4.7.7 遇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在监测报告中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 (1)客户有要求时;
(2)不确定度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 (3)不确定度对满足某标准、规范极限有影响时。

4.8 检测实验室不确定度估算方法的简化
4.8.1 对检测实验室,有些检测A类评定分量占主导地位,B类评定分类可以忽略不计。

4.8.2 进行不确定度估算时:
(1)可以不给自由度;
(2)合成时,可以不考虑相关性;
(3)k可以统一取2。

4.8.3 对于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在实验室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测量结果报告要求的情况下,即可认为符合要求。

5 相关文件
《质量控制程序》
《监测工作程序》
《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采样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