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拉伸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拉伸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拉伸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试验检测方法依据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试样的加工和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时室温为25℃,相对湿度为75%.检测设备及量具100kN电子拉力试验机,计量检定合格,示值误差为±1%;电子引伸计(精度级);0~150㎜游标卡尺,精度0.02mm;50mm间距的标距定位极限偏差为±1%。

被测对象圆形横截面比例试样,名义圆形横截面直径10 mm。

试验过程根据GB∕T228-2002,在室温条件下,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圆形横截面直径,计算原始横截面积,采用电子拉力试验机完成试验,计算相应的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抗拉强度R m、断后伸长率A及断面收缩率Z。

2数学模型拉伸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考核指标,R eH,R eL,R m,A,Z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S0(1)R eH=F eH∕S0(2)R eL= F eL∕S0(3)R m=F m∕S0(4)A=(L U-L0)∕L0(5)Z=(S0-S)∕S0(6)式中———规定非比例延伸力;F eH———上屈服力;F eL———下屈服力;F m———最大力;L U———断后标距;L0———原始标距;S0———原始横截面积;S u———断面最小横截面积。

3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试验在基本恒温的条件下进行,温度变化范围很小,可以忽略温度对试验带来的影响。

对于强度指标,不确定度主要分量可分为三类:试验力值不确定度分量、试样原始横截面积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和强度计算结果修约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对于断后伸长率A, 不确定度主要分量包含输入量L0和L U的不确定度分量.对于断面收缩率Z, 不确定度主要分量包含输入量S0和S u的不确定度分量.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试验力值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1.1试验机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试验所用试验机经计量部门检定,示值误差为±1%,服从均匀分布,因此可用B类评定,置信因子100%。

5m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精)

5m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精)

钢卷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概述1.1测量方法:JJG4-1999《钢卷尺检定规程》。

1.2环境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75%。

1.3测量标准:标准钢卷尺。

Ⅰ级标准钢卷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03+0.03L)mm1.4被测对象:钢卷尺。

Ⅰ级钢卷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1+0.1L)mm;Ⅱ级钢卷尺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3+0.2L)mm;本文以5m钢卷尺为例,即而得出不同规格钢卷尺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2.数学模型ΔL = Δe式中:ΔL—钢卷尺的示值误差;Δe— 0~5m段钢卷尺在标准钢卷尺所对应的偏差读数值。

3.输入量Δe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输入量Δe的标准不确定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1);校准钢卷尺时人眼分辨率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 (Δe2);标准钢卷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3);拉力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4);线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偏离标准温度20℃时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5);被校准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各自线膨胀系数有不确定度,当温度偏离标准温度20℃时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6);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温度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7)。

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1)的评定(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将被校准钢卷尺安放在检定台上,使其与标准钢卷尺平行,并使被校准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零位对齐,然后读出5m处示值误差,作为一次测量过程。

重复上述过程,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一测量列为:5000.3;5000.3;5000.2;5000.2;5000.3;5000.3;5000.3;5000.2;5000.3;5000.3平均值= 5000.27mm单次实验标准差所以u(Δe1)=s=0.049mm3.2 校准钢卷尺时人眼分辨率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Δe2)的评定(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由于每次测量人眼分辨率大致为0.1mm,包含因子k为,由于一次测量带有两次人眼分辨率误差,故u(Δe2)= = 0.041mm3.3 标准钢卷尺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项u(Δe3)的评定(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1.识别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在医学实验室中构成测量不确定度的4个主要分量主要包括“检验过程不精密度”、“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

我们参考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和CNAS-TRL-001:2012《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的要求,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评估了本科室申报的定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

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我们只评估了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度。

2.目标不确定度2.1 确定的检验程序在正式启用前,实验室应为每个测量程序确定目标不确定度,即规定每个测量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性能要求。

2.2 检验科每个测量程序的目标不确定度由各实验室确定。

2.3 各实验室在确定目标不确定度时可以基于生物变异、国内外专家组的建议、管理准则或当地医学界的判断。

根据应用要求,对不同水平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不确定度。

2.4目标不确定度如下:2.4.1临床化学项目将TEa(国家标准(GB/T20470-2006)、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2.4.2血液学项目,将TEa(行业标准WS/T406-2012)指标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3.确立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若输出量为Y(被测量值),输入量X的估计值为xi,则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1,x2,x3,x4…);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只对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进行评估。

4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4.1 A类评估:检验过程不精密度评估样本使用高低2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作为实验用样本。

计算本室2水平质控品的日间精密度。

计算批间变异系数CV。

=批间u 批间CV4.2 B 类评估: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评估信息来源于厂商提供的校准品溯源性文件。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因实际检测时取n=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所以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0.020
1.3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计算:
对应表1的B类不确定分量计算如下:
可见分光光度计说明书中所表明的最大误差是0.25nm,即a=0.25;取均匀分布k= ;
0.144
1.4合成不确定度
0.148
1.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确定度的分量见下表:
误差源
类型
最大误差
分布形态
分布因子
备注
μ1
操作重复性
A
μ2
可见分光光度计
B
0.05V
均匀公布
μ3
人员偏向性
C
只由一名技术人员操作
实际不存在
μ4
环境温度
D
相邻时间,同一环境下
常温下无影响
(表1)
1.1数学模型
X为实测值 检测仪器的误差影响(不可修正部分)
1.2测量不确定的A类分量计算
单位:
测量次数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
实测值0.461 0.452 0.455 0.450 0.447 0.452 0.454 0.450 0.452 0.452 0.451 0.452
表2
(1)、12次观察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0.452
(2)、计算样本标准偏差:0.035来自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计算
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标准中对不确定度的定义和评定要求,本实验室对镍及其化合物的吸光度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根据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的要求;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范进行测量氨吸光度的不确定度涉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他因素。

9.压力变送器(-0.1MPa~0.6MPa)检定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9.压力变送器(-0.1MPa~0.6MPa)检定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陕西XXXX技术有限公司压力变送器(-0.1MPa~0.6MPa)检定/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制:审核:批准:2020年06月06日检定/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 概述1.1 测量依据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20±5)℃,每10min变化不大于1℃;相对湿度:45%~75%。

压力变送器所处环境应无影响输出稳定的机械振动。

电动压力变送器周围除地磁场外,应无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外磁场。

1.3 选用的标准器活塞压力计,编号N2848,太原市太航压力测试科技有限公司,准确度等级0.01级。

数字多用表(用于测量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电流),常用测量范围(4~20)mA。

根据校准证书,在10mA校准点,扩展不确定度为U=0.00052mA(k=2),在50mA校准点,扩展不确定度为U=0.0039mA (k=2),因此,预估在测量范围(4~20)mA时,最大扩展不确定度为U=0.0015mA(k=2)。

1.4 被测对象压力变送器,编号1502001,西安安森智能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测量范围(0~0.5)MPa,准确度等级为2.0级,输出电流(4~20)mA。

1.5 测量过程将压力变送器的压力输入端与活塞式压力计的输出端相连接,电流输出端与数字万用表相连。

在活塞压力计上加上产生相应压力的砝码,当活塞平衡后,读取数字万用表DC 电流档显示的相应电流值。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引用本不确定度结果。

2 数学模型压力变送器测量误差的数学模型为:⎪⎪⎭⎫⎝⎛I +P ⨯PI -I =∆I 0m m 式中: ∆I — 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电流误差(mA ); I — 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电流值(mA );0I — 压力变送器的输出起始值(mA );m I — 压力变送器输出量程(mA ); m P — 变送器输入量程(MPa ); P— 变送器的输入压力值(MPa )。

激光垂准仪激光轴铅垂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激光垂准仪激光轴铅垂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激光垂准仪铅垂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1.1激光垂准仪激光轴的铅垂度激光垂准仪是利用激光准直原理测定铅垂线的仪器。

由于仪器的制造、安装的原因,它的激光轴或视准轴不可能与重力线完全重合。

所以垂准仪给出的铅垂线与标准的铅垂线会存在一个微小的夹角,我们将它称做垂准仪激光轴的铅垂度。

有的文献上称铅垂i角。

本文称标准的铅垂线为参考铅垂线,目前这种标准装置是利用JsJ精密水准仪检验仪来代替。

实际上给出的是水平准线。

对于激光垂准仪,还没有见到这种标准装置。

本实验室是利用精密水准仪在室外设立一条水平准线,测定激光垂准仪激光轴的铅垂度。

1.2激光垂准仪激光轴铅垂度的校准方法激光垂准仪激光轴铅垂度的校准,需在室外进行。

首先,在室外平坦的场地上,选择一条约50米长的直线,在直线的两端安置两块直角坐标板。

比如将两块直角坐标板安置在相距约50米的两个墙面上。

安置坐标板时,要用精密水准仪(S1级)测量坐标板中心的高差。

使它们的高差等于零,即两块坐标板的中心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校准作业时,将激光垂准仪连同五角棱镜仪器台安置在两坐标板之间,并且靠近某一块坐标板。

由垂准仪可以看到坐标板的网格。

使用以上设备测量垂准仪激光轴的铅垂度的原理是用五角棱镜将激光束的方向转90度成水平方向。

观测两块视距不等的直角坐标板,根据激光光斑在两块坐标板上的读数之差,就可计算垂准仪的激光轴铅垂度。

图一是铅垂度校准的原理示意图校准的步骤与垂准仪校准规范JJF1081-2002的 6.9.2节相似。

(1).假设两块坐标板的编号为A和B。

垂准仪设在靠 B板的5米处,整平仪器,使激光点落在坐标板A上,依光斑中心读出坐标值a1,然后照准B板,读出坐标值b1.设以上的测量为垂准仪照准部起始位置,即0方位观测值。

(2). 然后将照准部在90,180,270方位重复测量三组,得到观测值a2, b2, a3, b3, a4, b4。

(3).设垂准仪距A坐标板的距离为45米,距B坐标板的距离为5米。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方法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方法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2018年07月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方法A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吴骞(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质检中心,广东茂名525000)摘要:基于GB/T 3682-2000测量方法,探讨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结果的因素,做出不确定度评估,为优化测量降低测量误差提高参考。

关键词: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确定度评估1概述1.1测量依据GB/T 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1.2环境条件室温,室内无腐蚀性物质、低尘。

1.3测量设备及其计量特性主要设备:熔融指数仪,型号ZWICK/ROELL 4106,德国制造;电子天平,分度值0.1mg ;直角温度计,测量范围(185.0~195.0)℃,分度值0.1℃;电子秒表,测量范围(0~1800.00)s ,分度值0.01s 。

1.4测量对象热塑塑料(聚乙烯DFDA-7042)1.5测量方法概述称取一定量的样品试样用甲,装入恒温的熔融指数仪料筒中,通过调整砝码施加负荷,计算每十分钟样品通过料筒的质量,作为样品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 m )[1]。

2测量模型MFR m 测量模型:MFR m (θ,m mom )=m ×t relt式中:θ—试验温度,℃;m mon —标准负荷,kg ;m —切断的平均质量,g ;t rel —参比时间(10min ),600s ;t —切断的时间间隔,s 。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3.1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识别[2]根据MFR m 的测量模型可知,其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仪器计量特性、样条称量、试验温度、切样时间、试验负荷、测量重复性等因素。

3.2不确定度分量计算[3]3.2.1重复性测量u 1在测量过程中温度控制系统会有波动、秒表计时的误差、料筒保持完全垂直和口模的安装是否符合规、口模内径和粗糙度、样品安装、仪器清洁度,负荷属性、样品称量精度等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变动,可通过重复测定进行统计,作为重复性不确定度分量u 1。

邻苯二甲酸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CPSC 09.4)

邻苯二甲酸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CPSC 09.4)

邻苯二甲酸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0 目的:本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PVC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进行分析检测。

基于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一般要求,分析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评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通过不确定度的分析结果来评定该方法的适用性。

本文主要以测试PVC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例子,其他邻苯二甲酸酯分析测试过程相同。

2.0 实验原理及步骤2.1 实验原理本实验室依据CPSC-CH-C1001-09.4的标准方法,进行萃取、鉴别和量化 PVC 样品中含有的单体邻苯二甲酸酯。

试样经冷冻粉碎成粉末,在四氢呋喃中将它完全溶解,用正己烷将PVC 聚合物沉淀析出,过滤,然后用正己烷将溶液稀释定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别并量化各种邻苯二甲酸酯。

2.2试剂及设备2.2.1 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2.2.2 (BSS224S) 电子天平2.2.3 QP2010Plu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2.2.4 移液管:1mL、5mL2.2.5 容量瓶:50mL 、100mL2.3实验步骤准确称取0.1g(精确至0.1mg)试样。

将试样置于刻度试管中,在试管中加入10mL四氢呋喃超声溶解,之后再加入20ml正己烷沉淀。

实验步骤可见下页图1。

第 1 页共6 页图13.0数学模型Cx =(C-C0)×V/W 式中:Cx = 样品中相应邻苯二甲酸酯计算浓度,mg/kg;C = 样品中相应邻苯二甲酸酯测试浓度,mg/L;C0 = 空白相应溶液浓度,mg/L;V = 样品定容体积,ml;W = 样品质量,g.第 2 页共6 页第 3 页 共 6 页4.0识别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4.1称重引入的不确定度 4.2容积引入的不确定度4.3配制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 4.4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4.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引入的不确定度 4.6空白分析引入的不确定度空白分析显示未检出邻苯二甲酸酯,故在使用公式计算时C 0为零,所以不考虑空白分析引入的不确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
(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 1,X 2,…,X N 间的函数关系f 来确定,即:
Y=f (X 1,X 2,…,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

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

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

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
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 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
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 对输入量XI 进行n 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x n 。

算术平均值x 为
1 n x n =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式中x i 为当次测量的实验结果
观测列的实验标准差的平均值s (x )按下式计算:
s (x )=s(x i ) / n
标准不确定度u (x )即为: u (x )= s (x )
观测次数n 充分多,才能使A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可靠,一般认为n 应大于5。

4.3.2 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当输入量的估计量Xi 不是由重复观测得到时,其标准偏差可用对Xi 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估。

B 类评估的信息来源可来自:校准证书、检定证书、生产厂的说明书、检测依据的标准、引用手册的参考数据、以前测量的数据、相关材料特性的知识等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先确定输入量X的不确定度区间[-a,a],或误差的范围,其中a为区间的半宽。

然后根据该输入量X在不确定度区间[-a,a]内的概率分布情况确定包含因子k P ,则B类标准不确定度u (x )为:
u (x )=a/k p 4.4合成不确定度Uc(y)的计算
a 、全部输入量是彼此独立或不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下式得出:
n
u c 2(y )= Σ u i 2(y )
i=1
在检验工作中只要无明显证据证明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有相关性外,均可以做不相关处理。

此即计算合成不确定度一般采用的方和根法,即将各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平方后求其和再开根。

4.5扩展不确定度U 的计算 扩展不确定度U按下式计算:
U=k . u c (x ) 式中k 为一个包含因子,k 值一般取2。

4.6 测量不确定报告
4.6.1本实验室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在检测报告中提供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

a) 当客户的合同中有要求时;
b) 当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
)
()()()(322212x u x u x u x u c ++=
c) 当不确定度对满足某规范极限有影响时。

4.6.2本实验室重点评审检验程序的不确定度。

① 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以此为测量不确定度。

②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仪器校准和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

③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若A和B类不确定度的分量是相互独立不相关时,应是分量之方和根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若分量之间的完全正相关,此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于两不确定度分量之和。

B类不确定度不适用时,直接以A类不确定度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④扩展不确定度: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确定后,乘以一个包含因子k,在大多数情况下取k=2。

u=2uc(95%的置信水平,k=2)大约是置信概率近似为95%的区间的半宽。

4.6.3各专业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方法评审或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得到的总不精密度,适用时,从厂家得到分析系统配套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完成测量不确定的评定,并填写检测项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6.4若需要在报告结果值中使用不确定度时,可以初步报告如下:
测定值±扩展不确定度(测量单位)
经采用当月室内质控不精密度评定A类不确定度,依据校准证书、试剂说明书或
以前测量系统验证材料评定B类不确定度。

申报定量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如下表:
(1)项目序号同附表2,包含因子K取2.
(2)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符合性,因为评价使用的是质控品,而真正临床检测的是患者标本,二者有差别;另外评定只是在某一特定浓度质控品的测量不确定度,而不能代表整个检测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

编制人:
批准人:
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
201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