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史资料选辑
张琨案真相

“张琨‘冤’案”之真相1945年2月在成都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市乃至全川的凶杀案,即后来被渲染成的“张琨‘冤’案”。
张琨是国民党元老张继的儿子,他的案情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张琨被害时正寄居在我家。
我对案件发生的前后经过记得非常清楚。
我就是当事人之一。
但这个凶杀案最后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成“桃色案件”,闹得满城风雨,谣言四起,不仅在解放前的成都广为传播,并且解放后数十年谣言的阴魂依然不散,有的刊物还把他作为稗官野史来报道。
案件发生时我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初中学生,今年我已八十二岁。
许多当事人先后去世,我尚幸存于世。
我觉得自己又责任把事实真相披露于众人,这也是对历史负责。
因此我如实地写下这篇回忆。
张继是家父辛亥革命时期的老朋友。
1944年他的儿子张琨在重庆得了精神病,医生建议把他送到成都精神病院治疗。
那时我家住在成都北门外驷马桥乡下。
张继派人吧张琨送到成都,并写信给我父母,请他们就近照顾一下他的儿子。
当时我父已离开成都较长时间,就由我母前去探视。
张琨自幼认识我母,所以见面感到十分亲切。
他向我母抱怨医院环境不好,想出外看看。
张继打算给儿子另租一处房子居住,身边有一男佣照顾他的起居,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我母见他精神很好,言谈举止也都正常。
他要求到我家看看,征的医院同意,我母就领他到我家玩了一次,他见我家在乡下,与安静安静,十分高兴,就要求到我家暂住。
我母出于两家友谊考虑,征得张继夫妇同意,便把张琨借到我家,待找到合适房子再迁走。
同时我母正在托朋友给张琨谋一工作,使他的精神有所寄托。
这时,我在成都华阳县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就学,学校在东门外中和场离家较远,只是放假期间才回家居住。
为了解除张琨的寂寞,我母找了一位当地青年陈俊志陪伴他游玩消遣度日。
张琨搬进我家后,因故与身边的男佣发生了矛盾,张琨要打他,于是男佣便回重庆去了。
寒假期间我回家和张琨同居一室,他比我年长约十岁,我俩情同手足。
他为人不俗,穿着蓝布长衫,即不抽烟也不喝酒,言谈举止文明,对我母亲毕恭毕敬。
云南文庙介绍——大理文庙大成殿

位于大理州大理市中和镇,始建于元代。
原址位于大理古城米市街东(即今大理一中旁),清咸丰年间(1851—1861)焚毁。
清同治十二年(1873),经士绅合议,将大理府、县先师庙合并,迁至报国寺,即今址,并改报国寺为文庙。
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云南总督岑毓英首倡,经各方合议,在报国寺原址上又重建大理文庙。
重建后的大理文庙坐西向东,规制完整,规模宏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理文庙大部分建筑尚有保存。
1973年后,文庙大成殿、两庑、照壁等建筑先后被拆除,原址被改建为大理文化馆、图书馆办公场馆及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原文庙建筑仅存大成门,为五间单檐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1435米,进深94米,近年经过维修,保存完好。
1985年被列为大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2月,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启动,重修了大成门,恢复重建了大门、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占地面积达12200余平方米。
主体建筑大成殿气势宏伟,大殿正面殿前六棵青石大柱,精雕龙腾祥云状,镂式精巧。
大成门北侧新建孔子文化园,园内立孔子像一尊,围墙浮雕孔子圣迹图等。
2016年元旦,重修后的大理文庙正式向社会开放。
(陈静波/文)———大理文庙大成殿(顾建豪/摄)17〇(美)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第134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18〇邓锡候、田颂尧:《四川护国战争始末》,《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47页。
19〇(美)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第133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20〇谢本书:《川南护国战场考察记》,《云南文史》2019年第1期第83页。
21〇(美)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第135页,三联书店1979年版。
22〇《蔡松坡家书》,《近代史资料》1963年第4期。
23〇蔡锷《致唐继尧刘显世戴戡王文华电》,《湖南历史资料》1988年第1期。
民国时期军匪宰割下的成都治安状况论析

文献标019)01-0099-10
自古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四川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社会因素在中国历史上 始终扮演着与众不同的角色。民国年间的四川社会军阀混战、袍哥横行、土匪猖獗是引人注目的三大 社会问题。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也是军政要员驻扎之地,但民国以来, 随着四川军阀混战的不断加剧,土匪、袍哥、地主、官僚等互相勾结、互相吞噬,使成都成为“鸦片满地, 萑苻塞途”之地,“首善之区”的成都也成了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市井百姓关心议论的焦点。尽管学术界 对四川土匪、袍哥、军阀已有不少研究,但多集中于其成因及匪患的治理,如廖章荣《20 世纪 30 年代四 川的匪患及其治理》,梁勇《试论民国初年川西的匪患》,高远《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匪患治理研究》,陈艳、 郭帅鹏《近代中国土匪泛滥成灾原因研究———以民国时期的四川省为例》,马建堂《民国前期四川土 匪成因论析》、《民国时期四川匪患严重的原因探析》等,而军、匪、袍等如何破坏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 序等相关研究却较薄弱,就笔者了解,相关的论著仅有数篇。如黄天华《抗战时期川康两省的社情与民 情(1939-1942)》,高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都社会治安研究(1932-1949)》等文,从这些论文的标题可 以看出研究时段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前后,研究内容虽涉及社会民生,但着重描写军、匪、袍等黑暗势 力破坏社会治安的较少。有鉴于此,笔者利用民国报刊、《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等史料,欲勾勒出民国时 期军、匪掌控下的成都社会治安,透过军民冲突、军警冲突、警宪冲突、军宪冲突、军队与军队的冲突等 现象,进一步揭示军、匪、袍等相互勾结及长期盘踞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期丰富 与深化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
2. 袍哥、土匪渗入军队 护国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前夕,四川长期处于军阀混战的格局中。从 1917 年刘存厚与罗佩金、戴 戡之战开始,至 1933 年刘湘、刘文辉大战结束,军阀之间大小战争有 400 多次。四川军阀混战的特征之 一,即军队愈打愈多,人数最多时达 30 多万,而其中袍哥队伍就占五分之一[3]。据刘文辉回忆:“我懂得 武力是扩大个人政治局面的重要资本,故升至旅长时开始扩军。而扩军又是和内战联系在一起的,每 打一次内战就要扩充队伍。”[4]2 民国初年,四川军政府改编川军的过程中,由袍哥组成的同志军渗入到军队,开启了袍哥与军队相 互利用、勾结之先河。在武装斗争的袍哥队伍中,也有土匪参加。如川西平原一带的同志会大王孙泽 霈、吴庆熙(外号吴二代王)、丁厚堂、张达三(外号张瓜瓜)的同志会军,原本由袍哥、土匪组成,清王朝 被推翻以后,多数遣散回家,少数编成了军队,聚集在成都南门三巷子一带。1916 年蔡锷首倡反袁,护 国军兴,同志会军再起,在各乡县招兵买马,大肆吸收土匪、袍哥,扩充实力。一时间成都市面上插起了 XX 游击司令部、XX 支队部、XX 纵队司令部的旗子,街头巷尾、烟馆赌场、三五成群,川流不息。当时 《群报》写到:“一是各街茅厕多;二是启用关防告示多;三是纵队司令官多;四是烟馆赌场多。”[5]214 一方 面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另一方面也是当时成都社会的缩影。1920 年熊克武驱逐滇黔军之战,各军忙 于内战,乡间没有清乡军,县上的警宪队只有不到 20 支枪,力量极为单薄,于是整个社会成了袍哥、土 匪的天下。1923 年,杨森得吴佩孚的资助,东山再起。杨森到重庆后,拥刘湘为各军总司令,联合邓锡 侯、田颂尧向第一军进攻,战火蔓延了整个四川。为扩充实力,杨、刘、邓、田等纷纷招揽土匪,给匪头营 长等头衔,插杆旗子[5]216。军队利用土匪打前哨,土匪利用军队的掩护打家劫舍,表面上是军队,暗地里 还是搞土匪的勾当,形成了匪就是兵、兵就是匪的局面。
【最新】邛崃文史资料-范文word版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邛崃文史资料篇一:《四川文史资料》1-38辑总目录《四川文史资料》1-38辑总目录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资料暂缺)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标题页号鸦片战争中川军出川抗战简况/四川省省志近百年大事记述编辑组 001 广州起义亲历记/但懋辛 016蜀北军政府成立始末调查记/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 029 辛亥革命时期我的曲折经历/彭劭农 039由同盟会在叙永的活动到叙永独立/李铁夫 051大关河同志军的战斗与叙府反正/李乐伦 060辛亥古蔺独立的血腥教训/肖若愚黄玉清王尧夫 067邻水县辛亥反正经过的回忆/任正格 074长寿起义始末/孔庆宗 089辛亥革命在綦江/政协綦江县委员会 095反清政府封锁邮电的斗争/施孝长 101赵尔丰经边始末/李静轩 103赵尔丰对川边的统治及措施/(藏族)格桑群觉 116民国元年的四川社会党支部/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资料室 122共和党四川支部的成立/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资料室 130进步党四川支部的成立/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资料室 138川滇黔军之战(一九二○年五——十二月)/王子骞 146四川近百年大事提纲/四川省省志近百年大事纪述编辑组 168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标题页号四川省第一届省议会回忆录/唐宗尧 001一九一三年熊、杨参加讨袁经过/但懋辛 021四川护国战役始末/邓锡侯田颂尧 030护国之役回忆录/但懋辛 055护国战役中川东起义,刘伯承元帅光荣失去右眼换取革命胜利/康云程 071 陈宦在四川的“大清乡”/张仲雷 075从护国战役期中北军罪行看四川人民受害点滴/张仲雷 083记一九○九年威远天保大元帅起义/周善道 088张桂山与大足保路同志军/王风 104尹昌衡西征纪要/李静轩 116日本轮船“云阳丸”偷运军火被扣经过/邱翥双 127一九三四年和一九三六年两年四川灾情述要/甘典夔 137一九三六年四川灾情回忆/邓汉祥 148解放前荥经烟祸略忆/陈耀伦 153四川近百年大事提纲(续第二辑)/四川省省志近百年大事纪述编辑组 161 记唐廉江/温少鹤 171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标题页号清末江北厅人民从英商手中收回矿山主权的胜利斗争/李静轩整理 001我对四川水泥厂的回忆/甯芷邨 016重庆铜元局的片断/傅友周 031记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傅友周 041重庆桐君阁药厂的今昔观/陈席璋 062我所知道的重庆允丰正/卢澜康 083我经营重庆复兴面粉厂的回忆/鲜伯良 098重庆“汤百万”(汤子敬)的发家史/蔡鹤年等 120自流井李四友堂由发轫到衰亡(待续)/黄植青等 145四川自流井盐税的掠夺战/杜凌云彭惠中 172重庆海关1891年调查报告(待续)/霍伯森著李孝同译 191四川近百年大事提钢(续第三辑)/四川省省志近百年大事纪述编辑组 208 关于发掘、整理四川农学遗产的意见/四川省省志农林水利志编辑组 224 从旧地方志发掘出工、矿资料/四川省志工矿志编辑组李紫翔 235为编辑《刘光第集》征集资料、意见启事/四川省省志编辑委员会 239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标题页号四川的军事学堂与川军派系的形成和演变/张仲雷 001一九一八年四川大事记/李祖桓 021国民党改组前四川国民党派系争夺战/严啸虎 044“倒熊”与“驱逐滇黔军之战”略忆/吴克雄 054有关一九二○年川战的谢持私电/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史一组 065一九二二年四川一、二两军之战/黄应乾 081四川一、二两军之战回忆/鲜宝濂 090吴佩孚侵川与四川“讨贼之役”/四川省志近百年大事纪述编辑组小波 097 四川兵工厂与军阀混战/王思忠 114四川军阀在北伐易帜后的混战局面/冷薰南 127上东战役——川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曹善群 142二刘大战月表/杨学端 147四川二刘之战始末记/黄应乾 150四川军阀的最后一场大混战/陈光藻黄有光 166四川防区制时期二十九军的形成和发展/何煌荣 178自流井李四友堂由发轫到衰亡(续完)/黄植青等 185重庆海关1891年调查报告(续第四辑)/霍伯森著李孝同译 206四川近百年大事提纲(续第四辑)/四川省志近百年大事纪述编辑组 227 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资料暂缺)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标题页号康定解放回忆/张为炯 001建国联军的形成及其演变/廖仲和 012由杨森发动“统一之战”到川黔联军倒杨战争/傅渊希 032刘湘、杨森联合驱袁祖铭经过/四川省志近百年大事纪述编辑组 051四川省银行内幕一瞥/何兆青 068企图走资本主义合作社道路的宝元通公司/萧则可黄凉尘 101从成都市自来水公司看反动统治下的社会福利事业/李铁夫米庆云 116西南民间运输巨擘“麻乡约”/四川省志交通志编辑组 127自流井王三畏堂兴亡纪要(待续)/罗筱元 159一九一九年川东烟案见闻记/廖仲和 173。
《文史资料选辑》出版历史介绍

《文史资料选辑》出版历史介绍《文史资料选辑》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集,它呈现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珍贵的人文遗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文史资料选辑》的出版历史,带领读者了解这部资料选编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一、《文史资料选辑》的出版背景《文史资料选辑》是根据广大历史研究者和学术界的需求而编纂出版的。
作为历史学领域中的重要学术期刊,该选辑收录了大量珍贵的文史资料,包括历代文献、史书、笔记、传记、诗文、记载等。
这些资料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对于推动历史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文史资料选辑》的编纂过程《文史资料选辑》的编纂工作十分复杂而繁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筛选和加工。
首先,编撰人员从文史杂志、学术期刊和专业学者的学术著作中进行资料搜集,并进行初步筛选。
其次,对筛选出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估,确保其在学术价值、历史真实性以及文献来源上的可信度。
随后,对选定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尽可能还原原始文献的风貌和特点。
最终,经过多轮审核和校对,编撰人员确定了最终的选辑内容并进行出版。
三、《文史资料选辑》的重要性1. 保护文化遗产:《文史资料选辑》是对历代历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将珍贵的文史资料整理、出版,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还能够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避免其遭到丢失或破坏。
2. 学术研究利器:《文史资料选辑》为历史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
研究者可以从中找到历史图景中的细微之处,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人物形象,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发展和演变。
3. 促进学科发展:《文史资料选辑》的出版对于历史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不仅为学界提供了学术资源,对于培养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推动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四、《文史资料选辑》的应用领域1. 教学教材:《文史资料选辑》作为学术期刊的出版物,可以作为历史学和文化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教材,为师生提供权威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的引导。
1911-1937年重庆民族火柴工业发展概况

1911-1937年重庆民族火柴工业发展概况作者:杨弋冯瑛来源:《卷宗》2020年第13期近代重庆地区因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其近代工业的产生较之东南沿海地区落后二三十年,重庆地区近代工业的产生,是19世纪90年代重庆正式开埠以后才开始的①。
重庆地区木材便宜,硫磺矿产较为丰富,这为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首先诞生于火柴制造业创造了条件,“火柴的生产成本以原料为最高,占70%左右,而梗片木料又占原料成本中一半以上”②。
光绪十七年(1891年),卢干臣等人在重庆集股成立森昌洋火公司,制造硫磺火柴,该厂不仅是重庆第一家民族火柴企业,也是重庆近代工业的发端,“火柴厂供应本省以及邻近省份,据说每年的售货总值超过白银二十五万两以”③。
此后重庆地区火柴业不断发展,至1911年,川省已开办了9家火柴厂,其中有6家在重庆,有两家是日商,一家是德商④,创办资本仅逊于天津、上海和汉口三座城市,成为我国火柴工业初创时期的中心之一⑤。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川内政局动荡,民族火柴工业受军阀混战的影响,发展缓慢。
1918年,靖国军总司令熊克武发布《四川火柴章程》,宣布取消火柴合立公行,于重庆另立官办督销公行,实为一地方税务机关。
⑥20世纪20年代末,重庆地区的火柴工业迎来一轮发展高潮,根据笔者的统计,至1937年初全川共有火柴厂34-37家,重庆有17家,该数字几近全川火柴厂总数的50%强,均系民族资本所创办:华业、诚信、明明、福兴、民生(巴县5家),丰裕、惠利、江巴(江北县3家),新民、光明、合裕、民济、瑞星(合川县5家),民兴(永川县1家),懋业、利济(涪陵县2家)。
現将这17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火柴企业基本信统计如下:由表1可以看出,在1911年-1937年这一时期,重庆民族资本火柴厂的创办主要集中在1930-1935这一时期,五年内共创设11家。
其中1931年创办的华业火柴厂为当时四川省规模最大、最早采用机械生产的民族资本火柴厂。
四川省中江县文史 第1辑

前 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奋发图强,振兴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历史经验必须记取,因而抢救史料、搜集史料已刻不容缓。
我们在党的十二大、全国人大六届一次、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共中江县委的领导下,克服了力量薄、经验少、水平低等弱点,刊印了《中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刊印的目的,在于保存地方史料,“借古鉴今”,“古为今用”,也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今昔对比的“三爱”教育。
所选资料,多属作者亲身经历或亲见亲闻;所记史实,除要求作者秉笔直书外,我会文史组,还邀请部分年老健在的有关人士坐谈和登门走访查实,力求准确。
但因时间久远,加之水平有限,所记史料,不一定完全翔实;所持观点,不尽正确,因此,本选辑只在内部印发。
本选辑系综合性资料。
在史实编选,目录安排,文字长短等方面,不受时间先后限制,大体以革命史料居前,其他资料列后,与作者社会政治地位无关。
征集编印文史资料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群策群力始能完成。
为此,希县内外各界人士,特别是中老年同志,踊跃赐稿。
对征集的稿件,文史组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曾酌情节录、删削或文字加工,如对原稿不愿变动,请事先申明。
本选辑所刊资料,欢迎读者提出意见、补充或订正。
政协中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组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目 录(第1辑)中江县建置沿革问题初考…………………………管锡庆(1) 中江县地理经济简况………………………………吴守弟(21) 忆代资杰烈士………………………………………邓 铣(26) 吕江县邮电事业的发展……………………………薛正瑞(29) 中江县水电厂建厂简况……………………………李国本(33) 中江挂面…………………………………李雪冬 管锡庆(37) 建国前中江县农村小学教育点滴…………………李光国(42) 满江红(平韵)……………………………………何煦民(46) 忆中江灵皈寺………………………………………罗伯晋(47) 中江花石……………………………………………李雪冬(52) 中江县文化馆成立前后……………………………邓 铣(55)中江县医药卫生事业今昔概述…………………陈吉甫(58) 从中江县中医师公会到中江县卫协会……………罗蕴真(63) 针灸疗法在中江的发展……………………………刘 华(66) 中江县名中医周建安………………………………周荣祥(69) 中江县第一次中医经验 交流会献词……严子录 陈复安(72) 中江“胖布”……………………………熊济明 杨世祥(73)中江县的典当和成衣业…………………………郑成之(76) 欣闻中江县政协将出刊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感赋………………陈中和 李光国(79) 活说中江“新八景”………………………………谢节之(80)— 1 — 中江县建置沿革问题初考管锡庆中江县,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以《文史资料选辑》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文史资料选辑是一种宝贵的知识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关于文明、审美、哲学和伦理的精神生活的迷人入口。
对任何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选择文史资料是一件宝贵的投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且还能让我们了解文明的发展脉络,以及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背景。
文史资料通常可以分为文学资料、历史资料、审美资料和伦理资料。
文学资料包括古典文学、文学史、小说、诗歌、戏剧和宗教文学等。
它们既是文化的见证,又反映了某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
历史资料涵盖了一个国家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发展历程,也包括人类的社会文明发展史。
审美资料涉及艺术审美研究,如雕塑、绘画、摄影、音乐等,展示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
伦理资料是关于伦理原则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它们既包括了伦理学研究的理论,也涵盖了实践环境中伦理行为的规范性。
选择文史资料时,除了考虑其专业性,也要考虑其学术可读性。
文史资料应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充足的信息,能够支撑其中抽象的概念和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视角。
因此,文史资料的选择应该做到“有史必证”,其资料来源必须有效可靠。
在学术研究中,文史资料选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往一些优秀的研究,其背后深藏着大量的文史资料选集,它们向我们传述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文明,让我们步入历史的深处,了解历史的演化规律,更好地看清时代的进程,增长见识,拓展视野,深化思想,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当今,文史资料的选集与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为文史资料的收集处理选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实现了资料检索、自动归档,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量,而且让历史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传播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国内外有许多文史资料网站,可以下载历史古籍,大量提供文史资料,使得文史资料可以更容易地被收集,从而提高文史研究的效率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资料内容元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序号元数据逻辑名称元数据物理名称
备注
1
题名
大革命时期杨森两犯武汉被歼记
2
作者
四川省志百年大事纪述编辑组
3
正文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根据1926--1927年成渝两地报纸整理,并通过一些座谈访问写成,由于我们尚未收到此事件的回忆稿件,特将它发表,请亲身经历者能写出一些资针。四川军阀对革命的两面派态度
1926年七月,北伐军从广州出发。八月初,连克长(沙)、岳妙fi),进逼武汉,将直捣直系军阀吴佩孚据以作反动根据地的武汉三镇。这时广州国民政府,已派代表来川,策动刘湘出兵响应北伐。刘湘在四川军阀中,自认和杨森等比较,颇不得志于吴佩孚,现在在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更须先占一着棋,以免投机落后,因联络赖心辉、刘文辉、刘成勋于八月十三日联名通电讨吴,历数吴佩孚祸国乱川之罪。并宣称:“所有现政府一切措施完全认为无效。”八月十九日,刘湘、赖心辉、刘文辉的师旅长,以唐式遵为首,亦发出讨吴通电。接着邓锡侯的师长李家钮、陈鼎勋(书农),川军第五师师长何光烈,亦通电赞成讨吴。而与吴佩孚关系甚深的杨森,则于刘湘等发表讨吴通电的次日(八月十四),在万县通电就任吴委的四川省长职。在此期间,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的领一导下,纷纷痛斥杨森,催促川军出师,响应北伐,各地工农人民的革命斗争,也不断汹涌。刘湘迫于当时革命形势,一面宣称即将“出师北伐”,一面采取出巡检阅部队办法,以期拖延时日。其他军阀见刘湘如此,也纷纷学步,有的检阅部队,有的改编部属,掩耳盗铃地作准备北伐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