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几点问题

合集下载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几点问题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几点问题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几点问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第6.1.2条规定:“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的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单从该条文来理解,塔式住宅共用前室的剪刀楼梯(共用前室,意味着在建筑上削弱了消防安全,不利于疏散),不论其是否满足自然排烟的条件,其两座楼梯间(剪刀梯)应设置二个加压送风系统(加强防烟措施,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但同时《高规》第8.3.4条规定:“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该条文并没有将剪刀楼梯间适用的建筑类型进行定义,因此便可以理解为该条文适用于所有的剪刀楼梯间。

以上两条对系统设计的要求不尽统一,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引起一定的歧义。

而在具体设计工作中,为了降低建安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公摊面积,塔式住宅往往将剪刀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共用前室,即三合一的合用前室,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及条件的限制,设置二个送风竖井分别对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在部分工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人认为,加压送风设计中对于该类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压送风竖井分别设置,若条件限制,则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竖井。

(其送风量及风口的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2 加压送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在相关的国家规范中,均明确了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阀的设置问题,而对于加压送风管上防火阀的设置并未提及。

重庆市地方标准《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0-054-2006(以下简称《大型商规》)第7.2.6条规定:“加压送风管道需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送风竖井、楼梯间或前室,应在送风管道进入送风竖井、楼梯间或前室的防火墙处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

”其设置理由是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发生火灾,加压送风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会急剧升高,为了确保人员疏散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

风系统常见设计安装问题及对策

风系统常见设计安装问题及对策

风系统常见设计安装问题及对策来源:暖通家族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

通风系统就是实现通风这一功能,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

一、送回风口距离太近导致气流短路效果差某办公室安装风机盘管,反应效果差,但机组经常停机,检查发现送、回风口采用了同样尺寸的散流器,且送、回风口间距只有 1 米(见下图),有一半的送风量直接吸入回风口,造成气流短路。

后在送风口的散流器顶部,加一块盲板,使其在回风口一侧无送风气流,最终解决短路问题。

送回风口设置不合理常导致送风直接送入回风口,设计安装时要根据风口的类型确定合理的送回风口间距,避免出现出回风气流短路。

二、内机安装位置不当导致气流短路效果差一用户卧室安装GR-36DW 风管机,反映效果差,现场检查发现卧室为长方形,但内机安装在房间长边靠角上,风口为单层摆叶风口,冷热空气根本吹不到床上见下图,当 A 点温度达到 20 度时, B 点温度却还高达 28 度,后将空调内机移动到长边中间位置上,用户未再投诉。

内机安装位置应使送风能达到各个空调区域,使空调区域空气能形成有效循环,设计时要与送风口、风回口类型、位置进行配合,通过调节风口摆叶或风口位置来改变气流方向达到有效循环。

三、未装回风箱导致气流断路效果差上海某仪表公司办公楼,使用风机盘管,客户反映效果不好,检查发现办公室层高为 4.5 米,吊顶高 3,但机组全部未装回风箱,机组全部回吊顶内的风,导致效果差,后增加回风箱后,效果良好。

为保证空调效果,风机盘管及空气处理机组必须安装回风箱,否则造成气流循环断路,影响机组效果。

四、送回风不在同一空调区域导致气流断路效果差某KTV 安装120 风管机,反应包房效果差,检查发现 1 台 GR-120DW 机组采用圆形软风管拖3 个包房,内机安装在走道中,回风口也在走道中未接到各个包房当中,而走道内无空调气温偏高,包房内气流得不到有效的循环导致效果差,后将回风管拉到各个包房,效果明显改善。

高层民用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高层民用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高层民用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防烟位置、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加压送风口的布置和形式等设计要点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随着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并且形式多样的高层建筑。

不得不承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楼层高,结构复杂,住户较多,人员相对密集,造成起火的因素比较多。

一旦发生火灾,蔓延的途径非常多、扑救困难、疏散困难。

因此,在起火之后对人员的疏散非常重要。

作为保障人员疏散安全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高层民用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增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系数,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1 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及其主要的作用火灾烟气中所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等多种有毒成分,以及高温缺氧等都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及时排除烟气,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烟气蔓延,便于扑救火灾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高层建筑,当其中某部位着火时,应采取有效的排烟措施排除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气和热量,使该局部空间形成相对负压区;对非着火部位及疏散通道等应采取防烟措施,以阻止烟气侵入,以利人员的疏散和灭火救援。

2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位置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1条: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l00m 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从经济、简单、可操作性强的角度出发,优先考虑的当然是自然排烟的的排烟方式。

防排烟系统几个容易疏忽的问题与解析

防排烟系统几个容易疏忽的问题与解析

防排烟系统几个容易疏忽的问题与解析问题1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设置错误,没有按避难段设置。

认为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只需要满足高度不超过100m即可,不需要按避难段设置。

正确做法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应该和防烟楼梯间对应,按避难段设置。

解析防烟楼梯间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防烟楼梯间,《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 第3.3.1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参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2017 第5.1.3条,“火灾时应开启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的常闭送风口”的规定,假设避难层火灾时,对于向上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应该开启避难层及相邻避难层上两层的加压送风口,对于向下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应该开启避难层及相邻避难层下两层的加压送风口。

因此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应该和防烟楼梯间对应,按避难段设置。

这样做才符合逻辑。

问题2对于加压送风系统的取风口与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间距,规范只要求同侧大于20m,竖向6m;常见设计中仅错开朝向但间距较近,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解析(1)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

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2)为消防安全考虑,消防进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无法满足时,排烟口在上,进风口在下,高低位错开布置。

问题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 -2017第4.5.1条,“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应如何理解?地下100㎡的房间设置排烟系统,是否要设补风?解析此条文断句应从“的”开始,即应理解为“除地上建筑的走道、除地上建筑的建筑面积小于500㎡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问题探讨及实例分析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问题探讨及实例分析

【作者 简介】刘颖 (1982 ),女 ,黑龙江呼玛人 ,讲师,工程师,从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暖通空调教 学和设计研 究。
118
n为同一时刻 开启 门的计 算数 ,当系统承担层 数少于 20层 时 取 2,20 ̄32层时取 3;b为附加率 ,取 O.1-4).2;a为 背压系数 , 取 0.6~1.0;3600为单位换算系数 。
selection
【中 图 分 类 号 1TU831.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9467(2018)07.Ol18.O3
[DOf 10.13616 ̄.cnki.gcjsysj.2018.07.031
1 引言
在加 压送风 系统设计工程实践 中 ,有 些问题在现行规 范 中表述较简略或 没有明确规定 ,由于设 计者对规范 的理解 不 同,常 常出现相似 的建 筑条件 设计风量却相差很大 的情况 。本
Pl+ +P_P2+ +△
(3)
非加压前室 的泄漏 ,导致前室压力降低 ,故应计算 电梯门 的漏 风量 。同理 ,各类设置在前室内的竖井检 修门也应计 算在 内。
在风机选 型方面 ,有争议的 问题是应该参考全 压还 是静 压 ,如按全 压选型 ,是 否应考虑出 口处动压的问题 。关于这个 问题 GB 5004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规范 》8.3.7条 已 有明确说明 ,风机全 压应包括 系统最不利环路总压降和正压 间 余 压 值 。
通过伯努利方程可 以简单理解 这个问题 ,如图 1所示前 室 防烟系统简图 ,在距风机吸 入 口和加 压送风 口足够远处速 度 近似 为 0处各取 断面 1.1、2.2,忽略位 压影 响 ,列两断面 能 量 方 程 :

T8--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一些影响因素分析

T8--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一些影响因素分析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一些影响因素分析摘要 从评价加压送风系统的效果来看,各种加压方式中,加压送风量的大小决定着一、二道门两侧的压差值以及门洞处的风速。

但还有一些因素对加压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例如:中和面的位置 走廊的压力温度参数、门缝隙的大小以及楼梯间加压风口的数量和位置等。

关键词 加压送风系统 加压送风量 压差值 因素 中和面 门缝隙0 引言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8.3.1规定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1]: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的前室。

从上可归纳出,目前高层建筑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只对楼梯间加压送风间接加压前室,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同时加压送风和只对着火层前室加压送风。

从评价加压送风系统的效果来看,各种加压方式中,加压送风量的大小决定着一、二道门两侧的压差值以及门洞处的风速[2]。

但还有一些因素对加压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就对这些因素进行讨论。

1 中和面的分析讨论在通风工程中,通常把由于室内外温度差和窗孔的高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称为热压作用。

窗孔内外的压差称为余压,当某窗孔处余压为正时,该窗孔向外排气,为排气窗孔;而当窗孔处余压为负时,则向里进风,为进风窗孔。

在排气窗孔和进风窗孔之间的某个位置上,余压为零,因为室内或室外同一水平上各点的静压相等,所以在余压为零时存在着一个水平面,该平面称为中和面或中性层[3]。

发生火灾时,由于火灾所产生的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当烟气从着火房间蔓延到走廊后,走廊的温度要比前室高很多。

前室开向走廊的门(二道门)开启时,由于走廊与前室的温差而在门洞处产生热压作用,影响着门洞处的气流流动状况。

如图1所示,1,2为火灾时前室与走廊之间的防火门,Ⅰ区为前室,Ⅱ区为走廊,相应的气体温度为t n 、t w ,单位为℃。

现以地面为基准面,分析沿门高度方向上两侧的压力分布情况。

民用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问题探讨

民用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问题探讨

民用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问题探讨作者:李婧马英子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2期【摘要】本文针对加压送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地上地下建筑共用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使用三合一前室的塔式高层住宅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等3个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从相关规范条文理解的角度,对常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提出了解决策略,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防火阀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设计三合一前室【分类号】:TU831一、前言近年来的建筑设计中,新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理念不断涌现,在加压送风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设计者对规范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设计时经常出现偏差。

为了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更加准确统一的理解相关规范条文中的问题,本文针对加压送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地上地下建筑共用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使用三合一前室的塔式高层住宅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等3个问题,从相关规范条文理解的角度提出解决策略。

二、加压送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在相关的国家规范中,针对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阀的设置,均有明确的规定,而对于加压送风管上防火阀的设置并未提及。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1](2009版)第4.8.8条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

”其设置理由是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进入楼梯间或前室的走道,发生火灾时,加压送风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会急剧升高,为了确保人员疏散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

而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的《建筑设备专业技术措施》(2009版) [2]18.3.10条则规定:“当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楼梯间或前室,或穿越其它防火墙时,应在防火墙处设置280℃关闭的防火阀。

”,其设置理由是当加压送风管道经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楼梯间或前室,或穿越其他防火墙,如不设防火阀会破坏防火分隔。

民用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问题探讨

民用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问题探讨
他火 灾危 险 I 生较大 的房 间, 当必须 穿越 时 , 应 在穿过处 设置 防火阀 , 加压送 风管
道 防火 阀的动 作温 度为7 0 " C。 ” 其设置 理 由是有火 灾 危险 的房 间或进入 楼梯 间
或前 室的走 道 , 发生火灾 时 , 加压 送 风管道 内的空气 温度会急 剧升 高, 为 了确保
人 员疏散 设置 7 O ℃关 闭的防火 阀 。 而 由北京市 建 筑设计 研究 院编 写的《 建筑 设
备 专业技 术 措施) ) ( 2 0 0 9 版) [ 2 ] l 8 . 3 . 1 O 条 则规 定 : “ 当机械 加压送 风 管道穿 越有 火 灾危 险的房 间或 走道进 入楼 梯间 或前 室, 或 穿越其 它 防火墙 时 , 应在 防火墙
在相关 的国家规 范 中, 针对通 风 、 空调 系统 中的防火 阀的设置 , 均有 明确的 规定, 而对 于加 压送 风管 上防 火 阀的设 置并 未提及 。 《 全 国 民用建筑 工程 设计 技术 措施 暖通 空调 ・ 动力 》 【 1 】 ( 2 0 o 9 版) 第4 . 8 条 规定: “ 机 械加压 送 风管道 和用于 机械 排烟 的补风 管道不 宜穿 过防火 分 区或其
中 图分类 号 : TU8 3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4 ) 1 2 — 0 1 9 0 — 0 1


前言
楼层 数分 别按 照Ⅸ 高规》 8 . 3 . 2 条的规 定确定 不 同的送风 量 。 这一 方法 完全符 合
建 筑 与工 程
民用建 筑 加 压 送 风 系 统 设 计 问题 探 讨
李 婧 马英子
( 西安 建筑 科 技大 学建 筑设 计研 究 院 7 1 0 0 5 5 ; 中工武 大设 计研 究有 限公司 4 3 0 0 7 0 ) [ 摘 要] 本 文针对 加压 送 风系 统 中 防火 阀 的设 置 、 地 上地 下建 筑共 用 防烟楼 梯 间的加 压送 风 、 使 用三 合一 前 室的塔 式 高层住 宅 防烟楼 梯 间的 加压 送风 等3 个 民用 建筑 设计 中 的常见 问题 , 从 相关规 范条 文理 解 的角度 , 对 常用 的设 计方 法进 行 了分析和 判 断 , 提 出了解决 策略 , 为设计 人员提 供 了参考 。 [ 关键词] 防火 阀 防烟楼 梯 间 加压 送 风设计 三 合一 前 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的几点问题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第6.1.2条规定:“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的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单从该条文来理解,塔式住宅共用前室的剪刀楼梯(共用前室,意味着在建筑上削弱了消防安全,不利于疏散),不论其是否满足自然排烟的条件,其两座楼梯间(剪刀梯)应设置二个加压送风系统(加强防烟措施,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但同时《高规》第8.3.4条规定:“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该条文并没有将剪刀楼梯间适用的建筑类型进行定义,因此便可以理解为该条文适用于所有的剪刀楼梯间。

以上两条对系统设计的要求不尽统一,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引起一定的歧义。

而在具体设计工作中,为了降低建安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公摊面积,塔式住宅往往将剪刀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共用前室,即三合一的合用前室,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及条件的限制,设置二个送风竖井分别对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在部分工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人认为,加压送风设计中对于该类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压送风竖井分别设置,若条件限制,则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竖井。

(其送风量及风口的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
2 加压送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
在相关的国家规范中,均明确了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阀的设置问题,而对于加压送风管上防火阀的设置并未提及。

重庆市地方标准《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0-054-2006(以下简称《大型商规》)第7.2.6条规定:“加压送风管道需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送风竖井、楼梯间或前室,应在送风管道进入送风竖井、楼梯间或前室的防火墙处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

”其设置理由是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发生火灾,加压送风管道内的空气温度会急剧升高,为了确保人员疏散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

而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的《建筑设备专业技术措施》18.3.10条则规定:“当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楼梯间或前室,或穿越其它防火墙时,应在防火墙处设置280℃关闭的防火阀。

后者的理由是当加压送风管道经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楼梯间或前室,或穿越其他防火墙,如不设防火阀会破坏防火分隔。

如设置防火阀处的房间等发生火灾时,70℃的防火阀有可能在温度较低的烟气大量发生时受热关闭,影响楼梯间或前室防烟;设置280℃防火阀即可保证防烟,又能在烟气之后火焰猛烈燃烧时隔断火焰,保证楼梯间或前室的安全。

本人以为,在设计加压送风系统时应最大可能做到简单、安全、可靠。

防火阀的设置从理论上而言降低了加压送风系统的安全度,加压送风管道在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送风竖井、楼梯间或前室的防火墙处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有可能造成在火灾发生时管道过早切断,使得加压送风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因此,该处设置280℃防火阀更合理一些。

3 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共用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
《高规》6.2.8条规定:“…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确标志。

”在一般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上建筑筒体内的防烟楼梯间(大部分情况为剪刀梯)均兼作地下层部分的防烟楼梯,且在首层与地下层出处入口处设置了耐火板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与地下的部分防烟楼梯间完全隔开,形成了地下与地上两个(或三至四个)独立的防烟楼梯间。

发生火灾时,处于同一位置的两个(或三至四个)防烟楼梯间独立,上下左右完全分隔,因此在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风量的确定及系统的设置,对于不同的设计人员便有不同的理解及设计,有的设计相对于规范有一定的偏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作法:
3.1 筒体内的防烟楼梯间不分上下部分仅按一个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计算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时按一座防烟楼梯间考虑,若筒体内的防烟楼梯为剪刀梯,其风量按二座楼梯间计算;地上、地下加压送风口均采用同一规格的自垂式百叶风口。

该设计将地上、地下部分的二座防烟楼梯间视为一座考虑,而实际上,由于在一层设置了防火分隔,地上部分的楼梯与地下部分的楼梯完全属于独立的空间,发生火灾时,加压送风机开启,室外新风通过常开的送风口将新鲜空气送至楼梯间内,由于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的风口数量有限,大部分的风量均送到地上部分,将会造成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送风量的严重不是,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欠缺,不能满足《高规》中对加压送风量的要求。

3.2 由于在首层将位于同一位置的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与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分隔为独立的防烟楼梯间;因此,加压送风系统采用分段设置,在首层分隔,分别对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与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并根据地下部分及地上部分的楼层数分别按照《高规》8.3.2的规定确定不同的送风量,该种设计能够完全满意规范的要求,但增加了加压送风系统的数量,在投资上有一定的增加。

3.3 参照《高规》8.3.4的规定:“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分别设置。

”将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与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共用一个送风竖井,加压送风量根据地下部分及地上部分的楼层数分别按照《高规》8.3.2的规定确定,用上下部分防烟楼梯间的风量合计确定加压送风机的风量;送风口的尺寸则应按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与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的风量分别确定。

该系统设计简单,但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与地下部分防烟楼梯间风量不易调节及控制。

4 一层地下室的加压送风量的确定
《高规》8.3.2条(条文说明中)规定:当采用流速法计算加压送风量时,对防烟楼梯间等加压送风量参数确定中,同时开启门的数量(n)的取值为:20层以下n取2;20层以上n取3。

因此,表8.3.2-1,2.3.4中的加压送风量值均未包括只有一层的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等需设置加压送风的情况;参见《大型商规》第7.2.3的规定:“机械防烟应满足下列要求:…2 楼层数为二层及以
下时,防烟楼梯间计算机械加压送风的送风量,同时开启门的数量应按实际楼层数确定…”在该条的条文说明中明确了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按流速法计算。

因此,本人以为,在只有一层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等需设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其加压送风量按流速法计算确定,不应再与表
8.3.2-1.2.3.4中的数值比较,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对防烟楼梯间,同时开启门的数量n取1;对前室或合用前室,同时开启门的数量n按实际开启门的数量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