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学的关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 第二,在文学艺术创作论上,弗洛伊德主张创作 动因产生于力必多的冲动,创作活动是无意识的 或自由联想的心理活动。强调精神分析的个体性 和独立性,因此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和病理性 分析时一样,将个体的无意识(冲动和童年经验 的混合体)作为文学作品产生的强大的,也是唯 一的驱动力。所以文学创作是欲望的表现,作家 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使本能欲望经过改装得到满 足和升华
• 第三,在文学批评的方法上,批评家应抓 住“俄狄普斯情结”等力必多情结来分析 作品主体,用艺术家性本能升华作用来评 价人物塑造。弗洛伊德研究人类的心理发 展非常重视人的童年时代。
• 因此,形成了通过探讨作家的无意识心态、揭示 人物的无意识心理、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探究 文学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关注读极大地拓展了文学批评的领域。
Psychoanalysis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李岩
精神分析学说
• 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分析论,是现 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该 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 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 “深层心理学”。
• 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人类 文化史上矗立起了一块划时代的丰碑,它的巨大 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心理学的领域,而且波 及到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学.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创作活 动,还影响了现代西方文艺批评思潮。
• 精神分析学批评(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作为 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界最具有冲击力的一种理论 思潮和文学批评界具有最广泛与持久影响的一种 批评理论,便起始于弗洛伊德心理学,是弗洛伊 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在文学批评上的运用
精神分析批评法

精神分析批评法自1897年,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建立在文学作品,尤其是《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阅读之上,与病人跟他自身联系起来分析,发现了“俄狄浦斯情节”后,出现了精神分析文学批评方法,到现在,这种文学批评法也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它的存在价值不可否认。
同时,也不能否认精神分析最大的贡献——无意识。
但是,要认可精神分析的贡献,就必须考虑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甚至艺术领域的介入。
然而,弗洛伊德在文学文本中的实践,也让我们看到了要运用一个简单的“实用精神分析”纲要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精神分析建立在精神病理学领域中,只与临床病症相关;另一方面,必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产品领域,采用精神分析科学经验进行批评。
其实,读过弗洛伊德的书之后,我们发现,精神分析的实践其实是对言语和话语的试验。
而文学也是语言的实践,能够创造出不受常见交流限制的特殊空间。
精神分析和文学其实是建立在语言和想象之上的两个主体间性的形式。
因此,需要讨论精神分析对文学批评的贡献,而不是简单地将精神分析当作解释性要点的集合。
Gilbert Lascault提出了分析者的两大倾向:第一种是在文学作品中寻找他们论题的简单说明,另一种是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中寻找现成的理论,来揭示文本的“真相”。
他认为,“真正的阅读工作”,也就是真正的精神分析批评,必须找到文本在读者脑中唤起的无意识,同时也对其进行阐释。
1、批评方法的基础精神分析这种方法是否能被用在另一个领域,即文学阅读领域,如果可以,又是在什么条件下?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精神分析实践的原则。
“基本规则”:在沙发和座椅之间1892年,弗洛伊德开始实践“谈话疗法”(talking cure),让病人随欲望“述说自己想要说的”,医生则并不介入。
弗洛伊德发现了说话的医学功效,并写在了《癔病研究》中。
—病人方面:自由联想规则—医生方面:飘忽不定的注意力规则—精神分析是只存在于语言中的经历这种精神分析是具有主体间的性质,哪怕病人看不见分析者,哪怕分析者并不说话:“没有没有回答的言语,即使与言语相遇的只有沉默,但是言语是有听者的……这就是分析中的核心的功能”(拉康,《拉康论集》)。
论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

论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作者:陈明明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4期摘要: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流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公认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
本文试从无意识、本我自我与超我以及对梦的理论等精神分析学的几个代表性观点谈起,结合意识流文学的创作实践,进一步挖掘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析;意识流中图分类号:I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83-02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流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为文学研究打开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创作和探讨文学作品之门。
这种影响同样波及至20世纪盛行于欧美各国的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意识流”一词最初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其所谓的意识流是指原始的、混沌的感觉流和主观的思想流,强调思想和意识像一条延绵不断、不可分割的河流。
意识流所追求的是将潜在于人们头脑里的思绪和意识.以及将纷乱复杂、恍惚迷离的内心世界原原本本地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这种强调心理真实的写法与此前的文学创作截然不同,这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兴起也有很大的关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本我自我与超我以及对梦的理论等为意识流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试从前文所提到的精神分析学的几个代表性观点谈起,结合意识流文学的创作实践,进一步挖掘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
一、无意识理论无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比作大海中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那很小一部分便是“意识”,即人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是自觉的、清醒的、理性的,但是同时也是无力的。
而隐没在海水中的绝大部分是“前意识”和“无意识”,这一部分虽然隐而不见,但更为重要,因为它支配着、决定着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
精神分析批评文献资料

理论探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与文艺批评刘安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2期弗洛伊德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是西方文学艺术理论评论家们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
同时,也是弗洛伊德本人在精神分析学研究中一个比较现实而有趣的问题。
可以说弗洛依德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评论的视角,为文艺批评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本文将从精神分析与文学艺术批评两者的关系着手,着重探讨精神分析法在文学艺术批评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弗洛伊德对西方文学艺术的主要贡献。
遇合磨合离合——精神分析学与中国现代性爱题材文学理论批评的互动毛正天;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2年02期中国现代性爱题材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发生、发展,走过了与"五四"文化革命的激情遇合和三、四十年代的与主潮文艺美学疏离的风雨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历史品格。
无意识理论的发展与扬弃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张俊梅; 学理论, 2011年04期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混乱的,但却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虽然后世的精神分析家批判弗洛伊德的泛性理论,但无人放弃他的无意识理论。
而无意识理论经过荣格、拉康等人的扬弃与发展,内容日益合理丰富,从无序到有序,从个人到集体,对精神分析、文学创作、文学评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的引入——新时期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金生翠; 河西学院学报, 2010年04期新时期文学把它无所不至的笔触伸向了更为丰富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在描摹人情风俗的变迁的同时,旨在揭示人的广阔无限的心理活动奥秘。
这一点使得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有了可以交流的更大空间,因此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相关范畴研究分析新时期文学的创作心理,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新时期文学的实际,从而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新时期文学特有的心理蕴含和精神价值。
“俄狄浦斯情结”之理论探讨:(资料来源:中国期刊网2006—2010相关文章)命运·过失·情结·仪式——关于俄狄浦斯悲剧根源的争论杨振喜; 黑河学刊2010年11期《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其主人公俄狄浦斯的悲剧根源一直是古希腊悲剧研究领域一个有争议的美学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摘要】本文将从引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念、精神分析美学的探讨以及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几个方面来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通过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和观点的分析,将展示他对美学领域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人类心理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对美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对当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重要影响。
通过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弗洛伊德的思想在当代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文学理论、艺术观念、美学观点、探讨、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当代文化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行为和思维受潜意识的影响,而美学则是一种探讨人类情感和欲望的方式。
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强调个体情感和欲望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和满足,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从而达到心理解决和内心平衡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化和艺术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情感和欲望的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探索美学在心理治疗和心灵成长中的作用。
2. 正文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1. 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中包含了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的情绪。
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会通过梦境、口误等方式表现出来。
2. 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内部的冲突,主要是因为个体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种冲突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
3.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回避、投射等,用来帮助个体应对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情绪。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批评关系透析精神分析法和文学批评法本质上都是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的方法论,它们的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更深刻地被理解和解读。
因此,精神分析法和文学批评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 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分析法的异同精神分析法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它关注的是人的潜意识层面,也就是人的内心深处。
它通过对人的梦境、幻觉、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分析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与此相反的是,文学批评法注重的是文本本身。
文学批评家通常从外部表现出发,剖析文本之中的情节、主题、人物、形式等等因素,以此来揭示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
虽然精神分析法和文学分析法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分享了许多共同点。
比如说,它们都从一个文化现象中获取信息,同时它们也都试图在文化现象中找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含义。
2. 精神分析法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精神分析法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当人类思考、情感和行为的动机遭遇瓶颈时,人的潜意识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精神分析法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通过潜意识的分析和启示,精神分析法可以揭示出叙述者和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语言的潜在层面,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更深层意义。
3. 文学批评法在精神分析中的应用文学批评法为精神分析提供了很多有力工具和理论架构。
比如说,文学批评法中的意义理论为精神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方式,并且在解析潜意识过程和个人普遍经验时也非常管用。
而文学批评法中的形式主义理论则为精神分析者提供了一个更具视觉效果的数据分析结构,让精神分析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隐含含义。
4. 具体案例分析以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性小说《爱菲尔塔》(Wuthering Heights)为例,精神分析法的应用可以为文学批评法提供更加深入的洞察力和解释力。
精神分析方法揭示了主人公女主角凯瑟琳·厄什顿的复杂心理,展现了她与希斯克利夫互动关系的深究。
神秘的、幻觉的、和疯狂的行为都透露出她充满矛盾、不稳定和冲动的心理特质。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汉师1班韦剑虹 611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学说和梦的学说。
(1)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潜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意识是指凡是自己能够觉察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结构的表层。
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机制,即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回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
虽然它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侧重于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无意识)。
它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合社会理性,被压抑着,但是并没有被消灭。
它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被认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后来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表述为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中间一层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因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办事。
本我引诱诱使自我满足它的愿望,超我约束自我压抑本我的欲望。
因此,自我要调节本我,知觉现实,寻找一种能够满足需要的适当客体。
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为两类,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文艺观的影响和贡献。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精神分析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读文艺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on literary views. Freud, as the founder of the psychoanalytic school, not onl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but also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fields. His psychoanalysis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profound and symbolic meanings in literary works.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他的潜意识理论、性欲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等。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如何影响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包括他对文艺作品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艺术家创作心理的解析,以及对文艺作品社会功能的认识等。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ies of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cluding his subconscious theory, sexual desire theory, and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Then, w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how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fluences ou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his revelation of the deep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nalysis of the artist's creative psycholog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ry works.我们还将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文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艺批评方法和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学的关系
人教111 2011212551 傅萧
文学是用来表现人内心情感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文人雅士都爱在内心有感之时借文学之手,让内心情感得以宣泄。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也是从人的内心出发,探索人的心理世界。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精神层次,主要是人的精神活动,欲望、冲动、思维、幻想、情感、判断、决定等等、这些因素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而文学也很简单,欲望、冲动、思维、幻想、情感、判断、决定,无不是文学产生的原因。
你生气,你高兴,你悲伤,各式各样的心理,你需要借一样东西抒发。
此时,文学成为了最好的工具。
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人感受着外界的刺激,受到刺激后,内心受到触发,然后开始用语言,用图画,抑或用歌曲,用表演来散发内心的情感。
前意识又称下意识,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
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
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
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社会不断的在禁止着一些东西,你不能写这个,你不能说那个,可是依然有很多文人保持着那份“潜意识”,从不害怕畏惧,有什么说什么,才不管你个什么不许,禁止。
像韩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自我、本我、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而文学的主体是什么,大多数也是那个“我”。
每天、每小时、每分、每秒,人们都围绕着自己不断讨论着,不断书写着。
每个生活的细节都充满着“我”,文学也是来自最普通的生活,最普通的我。
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
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中间一层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
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最上面一层是超我,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尤其是父母给他的赏罚活动中形成的,换言之,是父母作为爱的角色和纪律的角色的赏罚权威的内化。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弗洛伊德认为可以用谈话来治疗心理疾病,这一点很文学也有很大的相似点。
文学,不正是做着自己和另一个自己亦或是另一个人相互谈话,当你有话想要诉说时,你可以选择把他写下来,就像是告诉一个陌生的人。
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文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