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的生平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4岁随全家移居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父亲杰克布·弗洛伊德是个普普通通的犹太皮毛商人,对人十分严厉。
弗洛伊德出生时,其父已40岁,而其母才20岁。
弗洛伊德的母亲阿玛莉娅生了六个孩子,弗洛伊德是老大,弗洛伊德父亲的前妻生过两个儿子。
当弗洛伊德出世时,他父亲也当上了祖父。
弗洛伊德与其同父异母的哥哥菲利浦的关系很不好。
菲利浦比弗洛伊德大20岁,比他母亲小一岁,弗洛伊德非常厌恶他。
据说,弗洛伊德在一次关键性的自我分析中,发现自己一直很相信菲利浦可能是的他的生父,因而他嫉妒他所爱的母亲与菲利浦的关系,进而由嫉生恨。
但是弗洛伊德与其母亲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始终热爱和尊敬他的母亲。
弗洛伊德智力超群、勤奋好学、兴趣广泛,17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在当时的奥地利,行医是犹太人可供选择的几种职业之一。
进入医学院后,弗洛伊德并没有对医学真正感兴趣,而只是把医学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近八年才学完四年的医学课程。
最初专注于生物学并解剖了四百多条雄鳝研究睾丸的精细结构,发表了关于鳝鱼性腺结构的论文,这是他第一次致力于性的研究。
在维也纳大学近八年的学习期间,他有六年左右的时间是在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指导下从事神经生理学研究,布吕克的机械还原论的生物观对弗洛伊德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大学期间,弗洛伊德还连续三年听了布伦塔诺的哲学课,布氏的意动心理学思想以及叔本华与尼采等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881年弗洛伊德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弗洛伊德希望在大学里从事科学研究,并发表过一些受到高度评价的论文。
但他发现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学术方面的晋升甚少,从事学术研究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这时他正与玛莎恋爱,准备结婚,需要很多的钱,于是放弃了从事学术研究。
他本想继续在大学里从事生理学研究,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转向临床医学,次年便以一名临床神经病医生身份开始营业。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少女杜拉..的故事..第二部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经典少女杜拉的故事上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六、杜拉的恋父情结1、我已经为我“父亲的感情”而牺牲自己的健康2、父亲随意指责她在湖边那遭遇,杜拉就反复用咳嗽来表示3、K女士爱她父亲只是因为她父亲是一个“富有的人”4、“要K女士,还是要我”——表示她正取代她母亲的地位5、7岁大表妹说:“在她死去时,我一定要和爸爸结婚”1、我已经为我“父亲的感情”而牺牲自己的健康杜拉的目的就是要分开她父亲和K女士的关系,但她的祈求或争论都已失效。
也许她想惊吓她的父亲以此得逞(她曾写诀别信),或者请求父亲的怜悯(她曾多次昏倒);或者如果这些都失败,至少她会对他报复。
她知道得很清楚,父亲非常疼爱她。
一旦父亲知道女儿生病时,常急得泪眼汪汪。
我相信只要她父亲告诉她说,他已经为了她的健康而牺牲K女士时,她会马上痊愈的。
因为如此一来,她不仅拥有一种强有力的武器,而且将来只要有机会,她便会再度利用生病的“容易性”来作为武器。
2、父亲随意指责她在湖边那遭遇,杜拉就反复用咳嗽来表示父亲随意指责她在湖边那一段遭遇,并说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故事。
这点使杜拉最伤心,这种指责几乎使她发疯。
在她一再反复埋怨父亲并且不断地咳嗽。
3、K女士爱她父亲只是因为她父亲是一个“富有的人”杜拉再度坚持说,K女士爱她父亲只是因为她父亲是一个“富有的人”。
她的表达方式中有某些细节使我相信,在那句话背后有相反的意义存在。
也就是说,她的父亲是一个“不富有的人”。
这只能就性的意义来说,她父亲身为一个男人并不富有,是性无能。
杜拉从她知道的性知识中肯定了我们这种解释,但我要指出其矛盾所在:一方面她坚持说她父亲和K女士的关系是通常的恋爱,但另一方面她又相信她父亲是性无能,换句话说,他不能够干那种事。
但她的回答显示出她不承认这个矛盾。
她知道得很清楚,她说,性的满足方法不止一种(她这个知识的来源又无法追究)。
我进一步问她说,她的意思是不是说,除了生殖器以外还有其他可达到性交目的的器官,她的回答是肯定的。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一)本能(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2)能量投注与反投注(1)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915华南15一、正确地对待挫折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黑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2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2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指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常被称为心理动力学治疗。
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被广泛批评,因此现在有许多派别和方法在使用他的理论和技巧和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的组合。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理论是潜意识的存在和影响。
弗洛伊德相信许多人的许多问题都源于不知道的和难以发现的潜意识。
他相信,通过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客户识别和理解他们的潜意识,并通过这种理解来加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分析能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另一个基本理论是精神分析法中的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指客户说出他们正在思考的所有想法、感受和感受,而不加抑制或选择地汇报它们。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让客户对他们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有更好的理解。
客户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内矛盾。
在心理分析中,内矛盾指的是客户在潜意识中的思想与他们意识到的想法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
弗洛伊德相信,只有识别和解决这些内部矛盾的根源,才能真正地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一种深度而富有挑战性的治疗方法。
虽然它的方法和理论遭受了广泛的批评,但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治疗工具,并作为许多其他治疗方法的基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分析的方法,旨在帮助个人认识到潜意识和不知道的事情。
这种方法经常被称为心理动力学治疗,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形式之一。
心理动力学的方法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核心理论之一上,即内矛盾。
这是指内部冲突和对立面,这些对立面可能会干扰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弗洛伊德相信,通过透彻了解这些内部矛盾并找到它们的根源,个人可以加强自我意识和分析力,从而达到心理健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是治疗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治疗师的角色不是像一个额外的意见或建议,而是客户的探索合作伙伴。
治疗师帮助客户识别和解决潜在的挑战和问题,并给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PPT

三、弗洛依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 非理性主义哲学与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 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1. 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 在大学期间,弗洛依德作为布吕克的助手研究过多年的生理 学。布吕克的机械论与还原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弗洛伊德是个极端的生物决定论者,他把本能看作是人的一切 行为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达尔文主义与机械论相结合的产物。
3. 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总结
▪ 综上所述,弗洛依德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有哲学思想上的渊源,也有自然科学与医学 上的来源。弗洛依德的天才之处就是他能从 不同思想来源与不同的领域中吸取养料,吸 收当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先进的成果, 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 系。
——弗洛伊德,1952
三、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性的本能冲动看成是伊底的主要内容,因此,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 的,他的人格理论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所理解的性是包容广泛的,不仅包括性成熟后 的性,而且包括性成熟前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观念—它们 都通过他的性感区的概念而具有性的象征意义。
力比多: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也常用来泛指心理活动 的能量。
性感区(动欲区)是指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 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
(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满足, 这些部位即性感区)(erogenous zone)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结构
(1)意识 (2)个体潜意识 (3)集体潜意识(种族潜意识)
是指潜意识心灵中反应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普遍经验的部分。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 原型:是指对某种特定经验作出情绪反应的遗传倾向。 ①人格面具(Persona):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 象。 ②阿尼玛(anima):是指男人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 ③阿尼姆斯(animus):是指女人身上所具有的男性特质。 ④阴影(shadow阴暗自我) ⑤自性(self自身、自我)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
(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 ----无意识,特别是潜意识
主张人的心理有三个层次: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潜意识: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 入意识中的经验 前意识:指意识中可召回的部 分,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 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 即失的心理现象。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简介(Adler,1870-1937)
主要著作:《神经症的性格》(1912) 《器官缺失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中文译名《自卑与 超越》)。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二)个体心理学体系
3、焦虑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1)早期--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里比 多转变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 (2)晚期--自我是焦虑的根源 焦虑的类型:
现实性焦虑:指处于该现实情境中,任何人都会 自然而然地产生地焦虑。 神经性焦虑:指某种状况所产生的一些未免过分 的焦虑。 道德性焦虑:指因恐惧某些违反自我理想和道德 标准的事将会受到惩罚而产生的焦虑。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5篇)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5篇)第一篇: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古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指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他的早期的理论是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是无意识系统;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
前意识的主要作用是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全隔离。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个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意识和前意识。
后期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
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
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以性心理为主线。
以性心理发展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他的研究资料来源于对病态人格的心理分析。
新精神分析是在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有阿德勒、埃里克森、霍尼、弗洛姆等人。
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
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向正常人。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析法,发菜了投射等心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
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向正常人。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析法,发现了投射等心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超过意识和前意识。他借用 了费希纳的冰山类比。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就像飘浮在海中的冰山(见 图)。冰山分为三层,最上层浮在水面上,我们能 看见,它只占冰山的很小部分;紧挨着水面之下的那 部分是中间层;冰山的最下层占了冰山的大部分,它 支撑着整个冰山,是我们无法看见的, 。
构成无意识的主要成分:
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 个人遗忘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 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潜意识是怎么被发现的?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Bertha Pappenheim (1859-1936) 即大名鼎鼎的 Anna O
布洛伊尔
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却可逾越,因而 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 互转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部分的东 西要进入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
三、弗洛依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 非理性主义哲学与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 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1. 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19世纪物理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主要成 果之一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的学说。 弗洛依德把人整个机体看成一个能量系统, 系统中除了以生理形式的生物能外,还有推 动精神活动的心理能量。
·
2. 生物学对弗洛依德理论有重要的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创立是19世纪生物学的最大成就,它对生 物学本身的发展乃至其他科学和一般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日益重视本能、动物行为以及人与 动物关系等问题。 在大学期间,弗洛依德作为布吕克的助手研究过多年的生理 学。布吕克的机械论与还原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弗洛伊德是个极端的生物决定论者,他把本能看作是人的一切 行为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达尔文主义与机械论相结合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本恶”
Frued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偏执的特点。
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第二,frued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遵循守恒原则;第三,frued认为人性本恶。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支配。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1. 早期人格结构说
地形学模型主张无意识(潜意识)的“两部人格”结构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情绪等。
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知觉经验。
潜意识:即无意识。
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
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形成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2.后期人格结构说
结构性模型提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理性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本我: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
是人出生时人格唯一的动力,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本能、驱力源。
包括性、攻击等本我过程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而来,是人各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
超我: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的自我,处于人格最高层
(三)人格动力
1.生的本能即所有生命的维持、发展和延续有关的本能有正向的、积极的、建设性的
作用,其中性本能是主要成分
2.死的本能用以解释某些黑暗的、破坏性的行为。
如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对抗、攻击、
甚至杀戮
3.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是由人体内部器官的兴奋产生,其唯一功能是向自我
发出危险信号。
出生创伤是人类体验到的最大焦虑
现实性焦虑: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神经性焦虑:是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是所引起的恐惧感。
道德性焦虑:是个人良心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
4.自我防御机制
五个重要特征:(1)具有控制冲突和情感的作用(2)在潜意识层面进行
(3)在各种机制间互有差别( 5)既是适应性的,又是病理性的
(4)尽管防御通常带有精神病的特点,但它是可逆的
Frued 的观点:防御机制间并不相互排斥,因而有时可以多种防御机制同时起作用;每个人通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个人先前经验和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由于自我法案与机制成功地保护了个人免受焦虑侵袭,他们更倾向于保持不变。
类型
1.压抑
含义:是指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那些念头、情感和冲动达到意识水平。
地位: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包括两种情况,原始的压抑和真正的压抑
2否认
含义:是指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如亲人逝世后,大叫道“不,不,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甚至摆上座位和餐具,还要谈话。
3.投射
含义:是指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如亲人逝世后,大叫道“不,不,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甚至摆上座位和餐具,还要谈话。
4反向形成
含义:是指为了掩饰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
如: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相互对抗、敌意;欲擒故纵
2.替代和升华
替代:某种欲望不能发泄出来时,便通过转变对象和方向,以间接的方式发泄出来的一种防御机制。
升华:是指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如将性冲动的能量升华为诗歌、音乐、艺术创作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将攻击下冲动升华为拳击运动等。
3.合理化
含义:又可称为文饰作用。
是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有两种情况:
一是酸葡萄心理:是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而未能达到时否认该目的的价值和意义。
来自《伊索寓言》。
二是甜柠檬心理:是指因未达到预定目的,便苟且偷安,抬高现状的价值
(四)人格发展
1.发展阶段
(1)(0~1岁)口欲期:快乐来自唇、口、手指,咬牙,
(2)(1~3岁)肛欲期: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3)(3~5岁)生殖器期: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
(4)(5~12岁)潜伏期:兴趣转向外部,发展知识和技能
(5)(>12岁)生殖期:兴趣转向异性,青春期→成年
口腔期:前期,吸吮吞咽;后期,吞咽咀嚼吞食。
现实原则、自我形成
肛门期:前期,排泄快感;后期,保持快感。
发展控制能力
性蕾期:恋母、;恋父、性别认同。
开始形成超我。
潜伏期:学习、活动。
男女互不往来,超我继续发展。
生殖器:青春期开始,异性恋。
人格趋向完善。
关于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特点
1.强调婴幼儿期生活经验的重要意义。
2.是以他的泛性论思想为基础的,性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是一个同义语。
3.主张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人格发展经过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特殊问题,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
2.发展障碍
表现
(1)停滞现象当某一个阶段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满足过度时,有些人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固着于某一个阶段。
例如固着于口唇期,则会形成”口腔性格”,表现成悲观、依赖、退缩等人格
(2)退化现象指个体使用比自己年龄更幼稚的方式解决问题
原因
(1)自我、本我、超我和外界不能达到平衡。
(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遭遇过多或过少的挫折,而产生心理疾病。
(3)自我长时间地、经常地运用防御机制
人格改变的实质
提升ego的力量;能觉察潜意识的冲突;减少不适应的心理防御方式的运用
(五)研究方法
1.自由联想法(阻抗与移情)
使用
(1)做法是让病人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或床上。
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到的谈出来。
(2)在运用这种方法过程中,关键是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管这些想法是什么。
(3)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
2.梦的分析
根据来访者在意识状态下所描述的梦境去解析潜意识状态下的所做的梦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弗洛依德把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分为六类:(1) 口误;(2)笔误;(3)遗忘;(4)遗失、误置与误取;(5)误读与误听;(6)多种错误的混合。
4.幽默
弗洛伊德认为玩笑能够使通常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
5.移情
(六)理论评价
1.贡献
弗洛依德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建立起现代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
(1) 是第一个对潜意识作了系统、深入研究的人,而且还首创了研究潜意识的具体方
法。
(2) 开辟了性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3) 极大地促进了动力心理学的发展.
(4) 对精神病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5) 开创了人格心理研究的临床法传统。
(6) 弗洛伊德的理论还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2.批判
(1) 具有浓重的片面化和极端化倾向.
强调了生物本能的忽视了社会文化
夸大了潜意识的忽视了意识
夸大了非理性成分忽视了理性的作用。
(2) 临床观察缺乏精确和操作性;(3) “残缺的心理学”;(4) 婴儿的性
(七)理论应用
1.临床领域:(1)个体心理治疗(2)儿童治疗(3)家庭治疗
2.健康人格
3.文化领域广泛地影响着西方的文学、艺术、宗教和社会学等几乎整个文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