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盲从。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严重的缺点是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封建思想没有经过彻底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进行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中国共产党认为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知识分子在此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根基。

2、五四运动、九国公约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

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此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此条约扼制了日本在大战时对中国的垄断权,而代之以美国为首领和英、日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势。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条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

3、中共成立的必然性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题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单方面给予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4、国共合作的经过历史上国共合作有过两次。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国民党右派“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②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5、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

新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6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

7戴季陶主义是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的反动思想体系。1925年6、7月间,戴季陶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了一套反共反人民的理论,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

一、提出要确立所谓纯正的三民主义为国民党的最高原则,大力宣扬三民主义,贬低和反对马克思主义。

二、借口民族和国家的需要是进行各阶级联合的革命,鼓吹阶级调和,反对劳动工人的阶级斗争。

三、主张建立一个所谓纯粹的或单纯的国民党,要求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退出去,分裂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

戴季陶这套反动思想的实质,就是要把国民党变为一个资产阶级垄断的反动党派,进行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他这是代表资产阶级右翼来争夺革命的领导权。戴季陶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位臭名昭著的理论家。蒋介石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8中山舰事件也叫“三二0事件”。是1926年3月蒋介石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事件。1926年3月10日,蒋介石指使他的法西斯党徒--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传达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一个命令,要李之龙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开到黄埔时,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推翻广东革命政府、李之龙不服调遣,擅入黄埔为借口,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

9整理党务案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提出的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决议案》。蒋介石即策划从国民党的领导机构中排挤共产党、全面控制国民党的党权。主要内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级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不得超过该党部委员数额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共产党须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主席保存;共产党对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须事先提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通过方能下达等。以整理党务案开始,蒋介石逐步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从此,右派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占据了优势。

10试评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与破裂。

破裂:一、国内矛盾的激化:农民运动,特别是暴力分地,十分严重的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造成了地主阶级的反弹。而在城市中,工人的频繁罢工严重影响到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不再像革命早期那样热切的支持大革命,相反却越发表现出他们的不满,直接导致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分道扬镳。

二、中共的内部错误和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在执行“土地问题决议草案”的时候,莫斯科置国共合作随时可能破裂的危险信号于不顾,坚持要求共产党不仅要同武汉的国民党左派合作,而且还要同蒋介石合作。作为落实莫斯科指示的一个步骤,上海工人在起义后把这个城市交给了蒋介石,但蒋介石很快就在1927年4月用对上海工人的大屠杀来做回答。,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资产阶级右派的连续让步,如在“四一二政变”后陈然认为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这都严重的削弱了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体系中的权利和地位

三、两党在阶级性质和革命目标的根本分歧。做为无产阶级工人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存在性质上的根本分歧。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未能跳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狭隘观念,也由于经历了多次失败的运动,对外人产生一种天然的怀疑与不信任感。由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对中共天生的敌意,所谓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保全国民党资产阶级性质和其根本利益上的。

11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不畏日本威胁,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12蒋桂战争是于1929年3月27日爆发的,是国民政府内部,由新桂系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爆发的一场内战。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这种军阀混战带给人民无穷无尽的灾难。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等失败告终。

13中原大战指1930年在中国发生,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

发奎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最终以西北军失败告终。

14约法之争:1916年6月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但在法理依据上南北双方发生分歧。讨袁的南方军务院提出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总统选举法》是继任,以皖系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提出以《中华民国约法》制定的《总统选举法》是代理,南北双方围绕总统是继任还是代理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恢复旧约法还是承认新约法。段祺瑞感到事态严重,不得不接受南方主张。29日以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表明“宪法未定以前,仍遵行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之《临时约法》,至宪法成立为止。其二年十月五日宣布之大总统选举法系宪法之一部,应仍有效。”同时命令撤销参政院,恢复旧国会。7月14日南方宣布撤销军务院,西南各省也纷纷取消独立。新旧约法之争以南方胜利结束。15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提出对日妥协、全力“剿共” 的反动政策。最早见于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表的告全国同胞通电,蒋认为:“法权收回问题,亦早已解决,不平等条约,取消自无疑义。故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逆粤,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这时之安内,主要已是对中共而言,反对派武装退居其次;攘外则针对日本、苏俄及对华有不平等条约和各种侵略行为的国家,主要又针对日本。安内攘外,安内即消灭共产党仍是核心所在。16从国共两方面分析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

国民党:1.保甲制度的强化和各地民团训练班的开办加强地方武装,在国

统区清查户口实行连坐法与此同时,南京政府命各地开办民团训练班,规定各省

都要划出许多区,每个区每年至少要训练出一个保安团,18到45岁的男子均要

受训4个月。到1934年6月蒋介石在南昌召集8省保安会议时,豫、鄂、赣等

8省的民团已扩大到1700万人

2.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开办和新生活运动的推行前四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

石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政府军队内部的各种丑恶现象,同时因日军入侵察东,人

民抗日热情大炽,蒋军中不少军官对连续内战产生了抵触情绪。为统一思想和战

术,1933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开办了军官训练团。此外,1934年2月,蒋介

石在南昌剿共大本营还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发

动此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都要合于礼、义、廉、耻,其实质

是以封建伦理道德来整治人心,统一思想。

3.战略战术的改进鉴于前四次的失败,蒋介石感到在战略战术上亦有改进

的必要。经过深入研究后,蒋介石首先改组了指挥机构:首先简化指挥机构;其

次是调整编制、装备,废旅一级编制以适应山地作战,装备方面,每师配备穿透

力很强专打堡垒的平射炮;再次,加强运输补给力量,整部队本身的运输能力等

以适应山岳地带道路网少的特点;蒋军在围剿中“战略上取攻势,战术上取守

势”的堡垒政策,贯彻“先求稳当,次求变化”的战法。

4.突出政治手段,以军事为辅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的的政策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对中央苏区进行了政治经济的封锁,是苏区各项物资都十分匮乏。

中共:1.人力资源匮乏,成军人数不足2.粮食匮乏3.武器弹药奇缺4.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与国门党军队进行阵地防御战,短促突击、分兵把口的策略都是我军伤亡惨重。

17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 12月7日,张学良亲自到华清池见蒋,痛切陈述只有对外,才能安内,为蒋严辞拒绝。张、杨在“哭谏”无效后,遂于12日清晨,毅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扣留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救国主张。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分析了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等应邀赴西安谈判。17、18日,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分别会商。张、杨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方针和条件以及军事部署。23日,中共、国民党代表会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晓以民族大义,敦促其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战的条件。25日,蒋介石被释放并由张学良亲自护送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十年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18何梅协定1935年5月,已通过1933年签订的《塘沽停战协定》将其侵略势力渗透到华北的日本帝国主义,又向中国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国民党当局在日本的淫威面前又一次屈服。1935年5月29日,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方代表开始秘密谈判。1935年6月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何应钦提出备忘录(日文为“觉书”),限三日答复。何应钦经与日方秘密会商后,于7月6日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项均承诺之”,接受日方要求。何梅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被称为《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19秦土协定《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它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年7月27日在北平签订的。

在该协定中,日方首先要求:

(一)将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延长线之东,并经独石口之北、龙门西北和张家口之北,至张北之南这一线以北的宋(哲元)部队,调至其西南地区;(二)解散排日机构;取消察省境内的国民党机关(三)(对日)表

示遗憾,并惩办事件相关负责人;将张北县城北门守备团长和第一三二师军法处长免职,《秦土协定》签订后,宋哲元部从长城以北撤出,向北平方向集结。《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绝大部分。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20西路军指1936年10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命令,西渡黄河作战。中共中央认为西北各省是中国反动统治及帝国主义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在地理上又接近世界无产阶级祖国,西路军根据中央指示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和打通苏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