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从句》专题复习导学案

《宾语从句》专题复习导学案
《宾语从句》专题复习导学案

《宾语从句》专题复习导学案

什么是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就是由一个句子来构成主句的宾语,并由一个连接词来引导。

划出宾语从句并标出连接词

1. She said that she liked dancing.

2. I wonder if he will come tomorrow.

3. She wants to know where he is from.

4. Tom told me that 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

一.宾语从句的连接词:

1.当陈述句做宾语从句时,用引导。( 可以省略)

2.由一般疑问句转换而来的宾语从句,连接词用. 译成" ".

3.由特殊疑问句构成的宾语从句,连接词就用。

【经典练习】单项选择。

1. — I’m not sure ______ there are living things on other planets or not.

— Even scientists aren’t sure about it.

A. whether

B. where

C. why

D.if

2. — I hear you’ve got a new pen pal. I wonder ______she is studying.

— In France.

A. where

B. that

C. if

D.whether

3.—Do you know _____Ann goes to work every day?

---Usually by undergroud.

A.why

B. how

C.when

D.whether

4. ----What are the doing?

----They are tlking about_______we should go hiking this weekend.

A. if

B. whether

C. that

D.what

5. ----We will go fishing ____it doesn't rain tomorrow.

A. if

B.whether

C. that

D. what

6. I don't know _____ I can pass the test or not.

A. how

B. that

C. whether

D. if

二.宾语从句的语序:

宾语从句必须用_____________

怎样把疑问句还原为陈述语序?

be动词、情态动词及助动词(包have/has)放到从句主语之后.

助动词do /does/ did应删去, 谓语动词根据实际情况而变。

1. Who is Jim waiting for ?

I know

2.Can Lily carry the basket ?

I know

3. Where did Anna go yesterday?

I know

经典练习】单项选择。

1. I wonder________.

---Maybe tomorrow.

A.how he will come

B.when will he come

C.when he will come

2.We don't know_________.

A.when does he do his homework

B.when he do his home work

C.when he does his homework

3.Could you please tell me___? I didn't hear it clearly.

A.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B.what the teacher says

C.what the teacher said

注意:有些句子本身就是陈述语序,做宾语从句时不用再改变。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What's up with her?

What's wrong with her?

变一变:

1.Where is she from?

I want to know

2.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Mr. Wang wonders

3.Why do you like pandas?

Mr. Wang wonders

4.How much is the pen?

Mr. Wang wonders

三.宾语从句的时态:

1. 1.当主句是一般现在时,宾语从句的时态不作限制,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的具体需要使用任何一种时态.(主从)

2. 2. 当主句是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宾语从句必须运用相应的过去的某一种时态。

3.(主从)

3.当宾语从句说明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客观存在的真理时,就不用受到主句时态

的限制,仍是用一般现在时态。(真理永)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light _______ (travel) faster than the sound.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the earth _______ (go) around the sun.

【经典练习】单项选择

1.She asked me _______ I _______ go to the cinema the next day.

A.if ;will

B.whether;will

C.if;would

D.if;could

2. Some of my friends are interested in science, but none of them can tell________.

A. when UFOs will appear next time

B. why do horses know the way

C. where was this kind of plant found

D. how do elephants communicate

3.(2017.宜宾)——Sir,can you tell me ________?

——Yes,just as President Xi says,”Happiness is achieved through hard work.”

A.how we can find happiness

B.when we can find happiness

C.who can help us find happiness

D.where can we find happiness

4.(2018.宜宾)Do you know_______?

A.how old is he

B. how old he is

C.he is how old

5. We’ll plant trees tomorrow, and I don’t know_____ Tom will come and join us.

A. if

B. which

C. what

D. where

6. I wanted to know _________. (2011山东青岛)

A. what did she say

B. why does she go to bed late

C. why she went to bed late

D. why she goes to bed late

7. -- I don’t know if he _____ to Kate’s birthday party .--- He will go if he ______.

A. goes, knows

B. will go, knows

C. goes, will know

D. go, know

8.She asked the doctor ______ keep healthy.

A.how to

B. how could she

C. how she can

D. how can she

9.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 ? .(2011山东滨州)

-- It’s next to the post office.

A. where the supermarket is

B. where is the supermarket

C. where was the supermarket

D. where the supermarket was

10.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it.

A. what can I do

B. how can I do

C. what to do

D. how to do

11. Mike_________ laughing at others _______.

A.thinks, isn’t right

B.think, isn’t right

C. don’t think, is right

D.doesn’t think, is right

12.—Mary, could you tell me if your mother____our school sports meeting tomorrow?

—I think she will come to school if she _____free.(2011山东滨州)

A. will take part in; will be

B. takes part in; is

C. will take part in; is

D. takes part in; will be

四.直击中考

1. I don’t know _______ he will come or not.

A. if

B. whether

C. that

D. /

2. -- I don’t know if he _____ to Kate’s birthday party.-- He will go if he ______.

A. goes, knows

B. will go, knows

C. goes, will know

D. go, know

3.She asked the doctor ______ keep healthy.

A.how to

B. how could she

C.how she can

D. how can she

4. --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 ?-- It’s next to the post office.

A. where the supermarket is

B. where is the supermarket

C. where was the supermarket

D. where the supermarket was 5.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it.

A. what can I do

B. how can I do

C. what to do

D. how to do

6. Mike_________ laughing at others _______.

A.thinks, isn’t right

B.think, isn’t right

C. don’t think, is right.

D.doesn’t think, is right

7.—Mary, could you tell me if your mother____ our school sports meeting tomorrow?

—I think she will come to school if she _____ free.

A. will take part in; will be

B. takes part in; is

C. will take part in; is

D. takes part in; will be

8. —I wonder _____ at 8:00 last night? —I was watching NBA.

A.what were you doing

B.what did you do

C.what you were doing

D.what are you doing

9. I don’t remember _____ the book yesterday.

A.where I put

B.where did I put

C.where will I put

D.where I will put

10. —I don’t know _____ —Because he has to look after his mother.

A.why he is leaving

B.why is he leaving

C.whether he is leaving

D.whether is he leaving

11.The woman asked the policeman where _____ .

A.the post office is

B.was the post offic

C.is the post office

D.the post office was

12. —Could you tell me _____ ?

—At the end of July.

A.how often he heard from his pen pal

B.how soon he will be here

C.that he went on vacation

D.when you will start your vacation

13. Could you tell me _____ a meeting in Guangzhou next week?

A.if there was going to be

B.if there is going to be

C.whether is there going to be

D.whether there is going to have

14. —I’m hungry now.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 ?

—Sure.Follow me, please.

A.where there’s a good place to have fun

B.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C.where I can get a dictionary

D.where there’s a good place to eat

15. —Bob, please tell me ____ .

—In South Hill School.

A.where will the match be held

B.where the match will be held

C.when will the match be held

D.when the match will be held

16. —Did the radio say____ ? —Yes, from Hunan.

A.how the bad rice came

B.where the bad rice came from

C.how did the bad rice come

D.where did the bad rice come from

17.I have two tickets for the basketball match.I wonder____ .

A.where you buy the tickets

B.why you like to go there

C.if you’d like to come along

D.when you watch the match

18.—We have no idea ____ —It’s heard that he is Mr.Green’s son.

A.where he comes from

B.if does he live here

C.who he is

D.who is he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 写作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近年真题的命题趋势,总结历史小短的命题思路。 2、通过典型例题分析、限时写作训练,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通过拓展提升与经验总结,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 技巧点拨(一)明确题目要求 1.是否要求“题目自拟”; 2.是否要求体现事件的联系或对比; 3.是否有明确指向,比如题目明确要求内容包括性质、影响等。 写作原则:时序正确,无史实错误 技巧点拨(二)联系类小短文 1.分析每一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2.分图一事件的影响,找出影响中与图二相关的联系。分析前者的影响和后者背景,一般都是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 写作格式:A事件+A事件影响+B事件背景+B事件 1.概括第一则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写出与第二则材料相关的影响。 2.写出第二则材料的相关背景,概括第二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多则材料以此方法类推,字数压缩) 题型示例:(2016河南中招25题)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技巧点拨(三)题目拟定 1.概括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概括几个事件的共同主题 3.概括事件反映的历史进程 技巧点拨(四)对比类小短文 1.明确材料反映历史事件。 2.对比分析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从事件的背景、性质、影响、主题等方面入手) 3.注意时序性。 写作格式: (A B相同背景)A事件+B事件+A B事件对比 1.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2.写出两则材料的涉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如果事件背景相同或主题一致,需要在小短文段首写明共同的背景或主题。 题型示例:(2017河南中考25题)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人教版_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方案设计型(附答案)

方案设计型 ㈠应用方程(组)不等式(组)解决方案设计型 例1.(2009·益阳)开学初,小芳和小亮去学校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小芳用18元钱买了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小亮用31元买了同样的钢笔2支和笔记本5本. (1)求每支钢笔和每本笔记本的价格; (2)校运会后,班主任拿出200元学校奖励基金交给班长,购买上述价格的钢笔和笔记本共48件作为奖品,奖给校运会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要求笔记本数不少于钢笔数,共有多少种购买方案?请你一一写出. 解析:此类试题一般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两人的用的总钱数为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组.第二问注意“不少”的含义可以根据总钱数和钢笔与笔记本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解:(1)设每支钢笔x 元,每本笔记本y 元,依题意得:?? ?=+=+3152183y x y x 解得:???==53y x 所以,每支钢笔3元,每本笔记本5元 (2)设买a 支钢笔,则买笔记本(48-a )本 依题意得:???≥-≤-+a a a a 48200)48(53,解得:2420≤≤a ,所以,一共有5种方案 即购买钢笔、笔记本的数量分别为:20,28; 21,27; 22,26; 23,25; 24,24. 点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从实际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组). 同步检测: 1 (2009·安顺)在“五一”期间,小明、小亮等同学随家 长一同到某公园游玩,下面是购买门票时,小明与他爸爸 的对话(如图),试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他们一共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学生? (2)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用哪种方式购票更省钱? 说明理由. 2.(2009·益阳)开学初,小芳和小亮去学校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小芳用18元钱买了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小亮用31元买了同样的钢笔2支和笔记本5本.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 (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 作文辅导 0525 15:07 ::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 编写人:刘剑平审核人:张宣成使用时间分管主任签字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 一篇文章,结构是它的骨骼,语言、材料是它的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所以,虽然文章无定法,但作文有常规。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列式结构。 二、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 三、了解结构和结构 1、何为“结构” 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2、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四、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1、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 分论点2 分论点3 ……=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3、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点并列式特点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上一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说,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当越来越多的人赞叹上海腾飞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是那些外来的“阿拉”为我们推波助澜。同时,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和上海话甚至日语、英语“和平共处”、“互相渗透”。“人与人之间呈现不同的个性,但又彼此包容,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一个新上海的奇迹!”这是余秋雨所说的话。上海的今天,没有杂,是绝对不可能繁荣发达的。 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文学可以酸,可以甜,但不能没有味道。杂就成了芸芸众生的调味品。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当然也能“小桥流水人家”;你可以张开双臂,尝试和尼采、卡夫卡拥抱,你也可以十指紧扣,和棉棉、陈丹燕窃窃私语。文学正因为有了“杂”这面三棱镜,才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

导学案 一、复习旧知 1.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2.实战演练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简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丰腴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选自朱自清《背影》上面一段文字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3.课文回顾,请同学们写出环境描写出自哪篇课文?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二、新课预习《因为爱情》 预习要求:标出自然段,读文章至少2遍。 因为爱情(xx) 我的爷爷和奶奶是人人羡慕的一对老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37载的岁月。 奶奶最爱带丝巾,因为爷爷觉得奶奶戴丝巾的样子最幽美。每年,奶奶生日的时候,爷爷都会送给奶奶一条精致的丝巾作为爱的礼物。37年来,从未间断过。奶奶珍藏着爷爷送给她的每一条丝巾。

那一年,爷爷查出患了重症。家里人虽然没有告诉爷爷病情,但是爷爷还是从奶奶伤感的神情中察觉到了真相。 就在那一年的春天,在西湖边上,爷爷最后一次送出了丝巾…… 六年前的秋天,66岁的爷爷可怜去世了,把奶奶遗落在这个纷纭的世界。没有了爷爷的日子,生命变得黯淡无光。奶奶时常坐在摇椅上发呆,回忆那些相爱的时光。她不知道如何打发一个人孤独的没有爷爷的日子,于是,年近古稀的她去艺校报名学习吉他弹奏,她想用琴声、歌声表达对爷爷的思念。有了音乐相伴,她的心情也慢慢明朗起来。 每一天的早晨或是黄昏,她系上爷爷送给她的丝巾,抱着吉他,来到和爷爷相遇的西子湖边,唱歌给他听。 又是一个秋天,奶奶抱着吉他来到了爷爷的坟前……

八年级下册写作《学习仿写》导学案(教案)

写作学习仿写 【目标导航】 1.收集、诵读课内外经典作品,培养阅读经典作品的爱好,提高欣赏经典作品的能力; 2.领悟课内外经典作品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仿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句式、结构和写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进行表达; 3.能在对范文进行批注的基础上,运用仿写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激发习作者的热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 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不是这样的。 【写作要求】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重读《社戏》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3.重读《背影》《秋天的怀念》,借鉴其具体写法。安排好文章结构与线索,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 【技法点拨】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例作文,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好像写字临帖一样,就是作文起步阶段的“临帖”。 1.放低要求,循序渐进 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见作文题就咬笔杆,感到无话可写?问题主要出在要求不当上。学习总有一个过程,由易入难,由简入繁。习作亦是如此。学习写作,我们最应先了解“我可以写些什么”,然后是“我可以怎样去写”,而不是“怎样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学习写作,从学习范文开始。因为范文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许多实用的写作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为我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写作基础。 习作起步阶段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可以放低些要求,重点放在段落的练习上。熟练以后,再逐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及表达的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2.立足模仿,鼓励创新 “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茅盾语)因此,在习作练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 设计者时间:2013-5-24 课题:作文教学(第一案) 怎样审题 (第一课时) 【考点目标导学】作文审题技巧 【重点难点】准确、简洁、新颖、富有文采 【导学建议】提供文题,教师点拨,提供解题技巧。 【学法点拨】1.紧扣关键词语2.把握话题材料3.重视提示语句4.把握文体要求 【课前预习导学】 (提供五个文题,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思考怎样审题,每小组交五个题目) 文题一 下面是一个很长的中考作文题,你读一读,审一审。看你发现了哪些对作文有用的信息。根据下面一 段文字作文: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劳,这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 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或“______这样要求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其中代替父母或老师,正式写文章时将它代进去。本文也可以取材于所见所闻,但要用第一人称写。 文题二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 文题三 点亮感恩的心 文题四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以“我在春天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题五 精彩____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课堂合作探究】 (一)小组交流展示: 1.请同学们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预习内容,每小组提供五个最佳题目。 2.教师投影参考答案,点拨解题技巧。 文题一 审题中发现:①“学会了走路”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②文题中的材料是暗示要写别人对“我”严格要求和“我”自己的努力③作文时不一定要写自己的父母④作文的内容也可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 文题二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1、提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导学案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导学案 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主备:审核:使用人:时间: 【学习目标】 掌握中考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快速地捕捉各种文题信息的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知识链接】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立意的要求。其一,正确:思想健康,表达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求真崇善爱美的思想感情。其二,集中:一篇文章表明一个思想观点,讲清楚一个问题,而这个思想观点必须贯通首尾,统率全篇。其三,较为深刻:文章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和事情的意义。 【全命题作文】 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 如:《这也是一种美》《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2. 审题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1)重点分析“题眼”; 如:《温暖的时刻》《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如:《这也是课堂》《其实很简单》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心中的彩虹》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如:《我拥有,我快乐》《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如:《下雨天,真好》《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各显身手】 2019年江西卷真题再现: 钥匙,可以是开锁或上锁的工具;钥匙,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钥匙,还可以是……看似平常的钥匙,有时却意义重大。 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半命题作文】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

议论文写作专题训练与指导学案

语文作文议论文语段部分学案(一) 学习目标:学会议论文的语段写法课时:1课时 语段结构: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语段示例: 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观点句)//古今中外,有多少著名人士正是懂得放弃,能够放弃,因而彪炳史册。李白放弃了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司马迁放弃了尊严,以强烈的忧愤写成了恢宏史诗《史记》;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成为了“两弹一星”之父;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放弃总理的身份,双膝跪地,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赎罪,最终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材料句)//这样的放弃,是对精神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生命行囊的一次清理减负,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未来。(分析句)【评点剖析】上面的论证段都有三个小层次构成,集中论述一方面意思。我们把这样的议论段叫做论述的“完全段”,把这三层分别称为:起始层,展开层,终结层。写好议论文就必须写好议论段,议论段分为完全段和不完全段两种,一篇议论文中得有1-2个完全段,才能保证论证充分。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语段的类型: 1、并列型:“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分析:两个事例地位相同,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句话分析材料。 2、正反型: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

方案设计型问题

方案设计问题 方案设计型问题是设置一个实际问题的情景,给出若干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案,有时还给出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要求判断其中哪个方案最优?方案设计型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方案设计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讨论材料,合理猜想一一设置一段讨论材料,让考生进行科学的判断、推理、证明;⑵画图设计,动手操作一一给出图形和若干信息,让考生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分割或设计美观的图案; (3)设计方案,比较择优一一给出问题情境,提出要求,让考生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实验,获得数学结论的研究性活动?这类问题需要动手操作、合理猜想和验证,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养成实验研究的习惯?常见类型有:(1)图形的分割与拼接;(2)图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个解题策略 (1) 方程或不等式解决方案设计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取材的生活背景;其次要弄清题意,根据题意建构恰当的方程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出所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最后再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方案设计的种数. (2) 择优型方案设计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方案已经给出,要求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比较确定哪种方案合理?此类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符合问题描述的要求,二是要具有代表性. (3) 操作型问题: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图案设计类、图形拼接类、图形分割类等?对于图案设计类,一般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或旋转等几何知识去解决;对于图形拼接类,关键是抓住需要拼接的图形与所给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逐一组合;对于图形分割类,一般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手操作过程. 1 (2015 ?河北)如图是甲、乙两张不同的矩形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 A .甲、乙都可以 B .甲、乙都不可以 C.甲不可以、乙可以 D.甲可以、乙不可以 1 1 2 2 1 甲乙 2. (2014 ?江西)如图,贤贤同学用手工纸制作一个台灯灯罩,做好后发现上口太小了,于是他把纸灯罩对齐压扁,剪去上面一截后,正好合适?以下裁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3. 一位园艺设计师计划在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有一个内角为60°的绿化带上种植四种 不同的花卉,要求种植的四种花卉分别组成面积相等,形状完全相同的几何图形图案.某同学为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五种设计方案.其中可以满足园艺设计师要求的有 C. 4种

苏教浙江新高考语文必修五文档专题四专题写作导学案Word含答案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训练目标思维目标:掌握议论文写作中让议论更加深刻的方法技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国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2018年全国卷Ⅰ满分作文) 生逢新时代,奋进正当时 亲爱的18岁的朋友们: ①见字如面。当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时,时间坐标已经定位在2035年了。17年前,我曾和你们一样,经历着18岁的酸甜苦辣,感受着新时代的日新月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诚哉斯言,而我想为你们讲述21世纪造就的第一批青年人经历着感受着的新时代的故事。 ②这是一个拼搏的时代。正如习主席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斯言不谬,这是一个

英雄不问出处,人人都有梦想的时代。且看:无数草根英雄实现人生价值,无数海外学子归国创业,大国工匠精益求精,青年一代砥砺前行。那是武大靖吧,他在饱受争议的平昌冬奥会上以绝对优势豪夺金牌,万千国人酣畅淋漓;那是宋玺吧,明明加持着北大女学霸、合唱队队长带领团队取得国际金奖等光环,却偏偏投笔从戎,加入海军陆战队,并赴亚丁湾执行任务平安归来;那是秦玥飞吧,在殿堂与田垄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毕业于耶鲁,服务于村民,堪称时代楷模。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只争朝夕的行动者,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以拼搏书写人生华章,以奋斗激扬时代鼓点。 ③这是一个团结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每个人,走的是人间正道,盼的是康庄未来,行的是光辉真理,为的是天下归心。在汶川大地震中,国人的众志成城建起抵御灾难的“铜墙铁壁”;在也门大撤侨中,国家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彰显出的“祖国接你们回家”的深沉情怀……团结,不仅适用于屠呦呦感谢团队支持、郎平率领中国女排夺奥运会冠军时,而且体现在外交部长王毅对南海问题的不容置喙,商务部敢于对打贸易战的美国积极“亮剑”,集众智可远虑深谋,聚众力可移山填海。团结这一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不仅藏在“将相和,平天下”“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古史典籍中,更是体现在这个时代每一位奋斗者的身上。 ④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一带一路”如扶摇双翼,“千年大计”正拔地而起,“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中国正以不可估量的迅猛态势蓬勃发展,更不用说“高铁网络”横贯东西,“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共享单车”成为城市风景,“汉语热”在地球席卷……中国不再是东方睡狮,而是翱翔的大鹏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中国不再是任人践踏的蝼蚁,而是有地位有尊严的东方巨龙。 ⑤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也许我记录下的这些在你们看来早已是寻常小事,但个体渺小性总是使得我们对历史转折不那么敏感。尽管这个时代还有很多不完美,气候变化利剑高悬,霸权主义扰乱社会,但感谢它让我们与中国同前进之船,共风雨之帆,一起追梦、圆梦! ⑥谨以此献给新时代的中国。 17年前正值18岁的一位青年②③④段的第一句话,体现了明显的逻辑关系。“这是一个拼搏的时代”紧扣题目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中的“使命和挑战”,说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拼

《对照式结构议论文写作指导》导学案(学生专用)

高二语文 YW—2012—02—003 《辩证思维---学习正反对照展开议论》导学案 [学生使用] 【学习目标】 1. 知识:掌握对照式结构特点。 2. 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提取分论点的能力, 并能熟练运用对照结构写规范的议论文。 3. 情感:进一步培养对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的认识,提高认真组织文章的学习品质,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能对中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形成分论点的能力。 2.写作中做到思路明晰,选例精当,分析到位。 【学习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观点和做法都有与之对立的观点和做法存在。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能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和做法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建立对照式的分论点,必定能更好地彰显正确观点的可信,暴露错误观点的荒谬。 所谓对照式,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一种结构模式。 对照式结构大多是将正反两方面材料组合在一起,使二者互相对照、比较,或用另一种或几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是种事物(或一种意思), 从而获得泾渭分明、是非立判的论证效果。 【学法指导】 1.对照式结构写法: 对照式结构的文章一般是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分析议论,最后进行总结。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应有详有略,有轻有重,把作者的思想倾向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2.基本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 正面论证正面提出论点相 正面论据论证反 本论正面小结或 反面论证反面提出论点相 反面论据论证对 反面小结 结论(总结全文) 【师生互探】 [佳作简析1]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安逸的人生旅途中布满了种种坎坷和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doc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 一、寻找载体 (一)中考优秀作文赏析 ( 2013 年半命题作文“找回——” ) 找回那把蒲葵扇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题记 小院,外婆,蒲葵扇。 蒲葵扇摇啊摇,摇落了一地的星光碎影,摇出了蒲葵扇间的盛夏童年。 月儿弯弯,星光闪闪。一个盛夏的夜晚,蝉不停地嘶叫,空气有些稠,只有那棵歪脖老 槐树下还有些许流动,我与外婆,便在这树下乘凉。待外婆铺好凉席,穿着粉色小凉鞋的我便滴溜溜地跑过来,依偎在外婆怀里。只见外婆拿出一把崭新硕大的蒲葵扇扇了起来。扇面油亮亮的,扇柄也被捆得格外结实,扇边还没来得及整掉的线头飞舞起来。风迎面而来,我心中的柔软被触碰了一下,却只是冲外婆傻傻的笑:原来外婆怕我不适应没有空调的夏夜,硬是挪着小脚跑到三里外的集市上挑了把最大的蒲葵扇。于是我就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外婆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在这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甜甜睡去 蒲葵扇摇啊摇,摇落了一地的星光碎彩,摇出了小院十载春夏秋冬。 月光灿灿,星光淡淡。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外婆。仍在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乘凉, 我们仰望星空。不适意!有些烦恼地翻找,终于在箱底找到了那把久违的蒲葵扇,又瞧瞧外婆鬓间的汗水,便给外婆扇了起来。外婆感觉到了,用微显浑浊的眼望着我:“好,好,乖 孙女长大了。”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了,只不过人调换了,扇老了:扇面已然发黄,甚至有 裂纹,扇柄“吱呀吱呀”地发出响声,扇边也被补了又补。于是在这清凉的晚风中,牛郎织 女的故事中,在这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祖孙俩仰望着星空 蒲扇是一种回忆,是爱,承载着那份淡淡的祖孙情。而今,为了学业,已有多少时日不 曾再见到这把蒲葵扇了?

2011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方案设计型(附答案)

方案设计型 ㈠应用方程(组)不等式(组)解决方案设计型 例1.(2009·益阳)开学初,小芳和小亮去学校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小芳用18元钱买了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小亮用31元买了同样的钢笔2支和笔记本5本. (1)求每支钢笔和每本笔记本的价格; (2)校运会后,班主任拿出200元学校奖励基金交给班长,购买上述价格的钢笔和笔记本共48件作为奖品,奖给校运会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要求笔记本数不少于钢笔数,共有多少种购买方案?请你一一写出. 解析:此类试题一般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两人的用的总钱数为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组.第二问注意“不少”的含义可以根据总钱数和钢笔与笔记本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解:(1)设每支钢笔x 元,每本笔记本y 元,依题意得:???=+=+3152183y x y x 解得:? ??==53 y x 所以,每支钢笔3元,每本笔记本5元 (2)设买a 支钢笔,则买笔记本(48-a )本 依题意得:?? ?≥-≤-+a a a a 48200 )48(53,解得:2420≤≤a ,所以,一共有5种方案 即购买钢笔、笔记本的数量分别为:20,28; 21,27; 22,26; 23,25; 24,24. 点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从实际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组). 同步检测: 1 (2009·安顺)在“五一”期间,小明、小亮等同学随家长一同到某公园游玩,下面是购买门票时,小明与他爸爸的对话(如图),试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他们一共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学生? (2)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用哪种方式购票更省钱? 说明理由. 2.(2009·益阳)开学初,小芳和小亮去学校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小芳用18元钱买了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小亮用31元买了同样的钢笔2支和笔记本5本.

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导学案

写作训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导学案【课标要求】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 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学习目标】 1、积累关于亲情的精美文句 2、学会在生活小事中观察与体验亲情,按要求完成写作实践 3、感受亲情的温暖,感悟亲情的伟大 【教学重点】 观察生活,感受真情;运用技法,真实写作。 【教学难点】 努力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与写作的有心人 一、课前作业 认真观察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件事,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写作一个片段(内容真实,突出重点): 从这件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二、新授

(一)发现 锦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李贺的妈妈看着儿子那装满记有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早晚得把你的心呕出来才罢休吗?”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诗袋 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资料链接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着名作家,

只念了三年书,十岁左右开始干活谋生。他干过各 种职业,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 和反抗性格。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度 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组织上交给 自己的任务,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在一次激战中, 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丧失了80% 的视力。严重的伤痛使奥斯特洛夫不得不离开队伍。伤势有所好转,他就马上自觉性转入劳动建设,后 来他染上了并患了,常处于昏迷状态。 到,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 动能力,但他丝毫也不悲观消沉,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他完成了自传体小说《》。 1、回忆一下,你阅读过的《》一书 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2、结合小说作者的生活经历,你明白了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写作故事,请简要地说一说。(二)语言积累 一首关于亲情的诗

写作训练导学案

写作训练导学案(一课时) 一、文题: 一件小事 二、目标要求: 1.通过这次写作训练,提示学生要热爱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事件,培养自己天天向上的情操。 2.继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结合题意,打开思路。 3.小事表现大主题,结构上前后照应,运用对比手法,要有心理描写。 三、审题指导: 1.题意: 这个命题有三层意思:一层是“事”,告诉我们这是个记事的题目;二层是“一件”,三层是那个“小”字。“小”这层处于关键位置,我们俗称“题眼”。“小”,有两方面要求:一是事件本身要小,二是还得有一定的意义才行。 2.难点: ①场面要小。

事情发生的地点,不得追求热热闹闹的大场合。公园里搞划船比赛呀,礼堂里迎新年大联欢呀,场面太大了。要着眼于家庭室内,街头巷尾,校园一角。小事么,自然应在小的场面中进行。 ②人物要少。 既然是事件,当然得有人物出场。只写“一阵风吹过,两片树叶落下来”,那怎么行?小事,出场人物不可太多。全家几辈人凑在一起给太奶奶祝90大寿,乱;全班人参加搞卫生大扫除,多。小事中的人物,独角戏可以,两三个为宜。 ③时间要短。 有的事件,时间拖得长,一小时,几小时,甚至一整天,那很难算是小事。小事,节奏也要快,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跟妈妈去一趟百货大楼,得一两个小时吧?记全校运动会,得半天吧?这都不符合小事的时间要求。一般地说小事;两三分钟内解决问题最好。 ④情节要简。 以简明的情节交代问题,这是小事四点要求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写去同学家玩,见那缸小金鱼很喜欢,自己很想要。那同学看出来了,给了两条,这就行了。至于人家那一大缸金鱼是从哪儿弄来的,自己有了这两条小金鱼又如何养它,不要东拉西扯。简明的情节,反而能使小事的中心表达得更突出。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方案设计型】能力提升训练与解析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方案设计型】能力提升训练与解析 考点:一次方程、方程组、分式方程、不等式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例1】.某商店准备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已知甲商品每件进价 15元,售价20元;乙 商品每件进价35元,售价45元. (1) 若该商店同时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 100件,恰 好用去2 700元,求购进甲、乙两 种商品各多少件? (2) 若该商店准备用不超过 3 100元购进甲、乙两种商品 共 100件,且这两种商品全部 售出后获利不少于 890元,问应该怎样进货,才能使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利润= 售价-进价)? 根据题意列,得 15a+35 100 — a W 3 100 , £ 5a + 1 10U — a 》890, ?.?总利润 W = 5a + 10(100 — a ) = — 5a + 1 000, W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 W 随 x 的增大而 减小, ???当x = 20时,W 有最大值,此时 W 900,且100 — 20= 80, 答:应购进甲种商品 20件,乙种商品80件,才能使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 900元. 【例2】.今年,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正遭受大旱,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节约用水, 某校数学教师编造了一道应用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某市制定一套节水的管理措施, 其中对 居民生活用水收费作如下规定: 解:(1)设购进甲种商品x 件,购进乙种商品 y 件, 根据题意,得 X + y = 100, 15x + 35y = 2 700 , x = 40, 解得:乜 y =60. 答:商店购进甲种商品 40件,购进乙种商品 60 件. (2)设商店购进甲种商品 a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100 — a )件, 解得 20W a w 22.

语文(苏教版)选修《写作》导学案:第十二专题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

第十二专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 1.从《走进“快乐大本营”》的修改看,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来修改文章? 2.指出《红柳》一文中存在的不足。 3.请指出《上海很“杂”》一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理出一个合理的思路。 怎样修改文章 鲁迅先生就说过,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去掉。这就是修改要做的工作之一。修改文章,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内容修改 内容修改是改正文章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等方面的错误、缺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作文内容修改是作文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内容的修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正确的审题、立意和选材的能力,通过对文章内容不足之处的增、删、改,使文章更好地为表达主题服务。 内容就是文章内部所含的实质性的东西,内容的修改包含很多方面,这里着重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修改。 1.变含糊的主题为鲜明的主题。 作文的主题就是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它统帅着作品的一切。古人说“文以意先”,就是说我们在动笔写作文之前,首先要立一个好“意”,有了明确的中心,才能做到方向明确。在平时和考场的应考作文中,不少同学由于没有把握好审题立意关,写出的文章主题表达模糊,文体含混不清。我们知道,只有主题思想明确了,素材的取舍、题材的提炼、人物的塑造、结构的安排等才能有依据,才有个中心可以围着转,如果在组织作品时,没有鲜明的主题,就好比建筑一座高楼大厦,材料有了,没有设计蓝图,便无从动工。因此,无论是记叙性主题还是议论性主题,在审题时,除了要做到“三定”,即定文体、定题材、定中心外,特别要把握好主题关,有了鲜明的主题,才不会偏题、走题,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2.变肤浅陈旧的立意为深刻新颖的意旨。 立意的深刻新颖与否决定着文章质量的好坏。所谓深刻,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新颖,就是要反映时代的气息,有针对性,能与现实生活结合。如果写出的文章内容肤浅,千人一面,雷同太多,一定不会有好效果。在作文中,要注意尽量避开大家都要写的角度,如果雷同,题材较平,就要进行多方位思考,尽量挖掘出二至三个主题,然后进行筛选,力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如果这样去做,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情状,多数人在一条路上拥挤,你却独辟蹊径,焉能不立于必胜之地? 3.变消极的选材为积极向上的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就是把平日积累起来的素材,根据你写的文章主题的需要,进行选择、整理、提炼、加工。中学生作文选材在考试中十分重要,学生除了选择最熟悉、生动、典型的材料外,切记不能选择消极的题材。这首先因为中学生涉及社会知识面不够全面深入,还不能用正确的观点去解释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病,所以在作文选材时,一定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其次,当代的中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新的时代就要求反映新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光明的,向上的,前进的,我们的选材就要与新时代合拍,特别在考试作文写作时,要求思想性较强,所以力求选取最有意义的材料,这是保证考试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4.变分散空洞的内容为集中充实的内容。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美,文章也应美,生活中有许多吸引人的场面,作文就应写这些感触和美的景点。如果作文的内容、材料分散空洞,就需要对文章作调整,集中写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删掉闲笔,改动不周密的地方,补充内容上有疏漏、残缺的地方。如记叙文内容太平,在修改中就要注意掀起波澜,议论文如论证角度太单一,修改中就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论证,力求充实,这样的文章才不仅有深度,而且有厚度。

作文辅导导学案

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科语文课型作文指导课授课人席红云课题灵活表达,精彩纷呈——记叙文写作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1、通过知识导航,了解写作中的五种表达方式。 2、通过品析名著,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综合运用。 3、通过实例演练,学会在文章中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一、范例引路,明确目标 登山(修改前) 今天我们去登山。我爬得太累了,跟妈妈说我不想爬了。妈妈教育了我一番,我们又继续爬,终于,我们登上了顶峰。 登山(修改后) 今天我们去登山。我爬得太累了,擦了一把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已经快累死了,不能再爬了。”这时妈妈对我说:“既然你要爬山,那就要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并且努力战胜困难。”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憋足了力气继续向山顶走去。终于,我们登上了顶峰。我向山下眺望,远处的山峰清晰可见,高高低低,连绵起伏,楼房似火柴盒一般大小。这些景物使我兴奋地叫了起来…… 啊!这次登山收获真不少啊!它不仅锻炼我的意志,还让我懂得了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的,只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就能达到顶点。 1、读一读,比较一下,登山(修改后)和(修改前)你更喜欢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2、分析一下登山(修改后)比(修改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找出来,认真的体会。(提醒:字体不同,表达方式就不同) 二、知识导航,学以致用 1、知识回顾 2、辨一辨,说一说(指出以下句子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 ①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故乡》 ②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③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专题08 方案设计型问题(原卷版)

玩转压轴题,争取满分之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解答题高端精品 专题八方案设计型问题 【考题研究】 方案设计型问题,是指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学过的技能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操作,然后通过分析、计算、证明等,确定出最佳方案的一类数学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颖、灵活、密切联系实际的方案设计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人员的喜爱,这些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 【解题攻略】 (1)方程或不等式解决方案设计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取材的生活背景;其次要弄清题意,根据题意建构恰当的方程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出所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最后再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方案设计的种数. (2)择优型方案设计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方案已经给出,要求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比较确定哪种方案合理.此类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符合问题描述的要求,二是要具有代表性. (3)操作型问题: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图案设计类、图形拼接类、图形分割类等.对于图案设计类,一般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或旋转等几何知识去解决;对于图形拼接类,关键是抓住需要拼接的图形与所给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逐一组合;对于图形分割类,一般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手操作过程. 【解题类型及其思路】 方案设计型问题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测量、购物、生产配料、汽车调配、图形拼接等。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有方程、不等式、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概率和统计等知识。这类问题的应用性非常突出,题目一般较长,做题之前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选择和构造合适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求解,最终解决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解题时还要注重综合运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函数思想及分类讨论等各种数学思想。 【典例指引】 类型一【利用不等式(组)设计方案】 【典例指引1】光明小区房屋外墙美化工程工地有大量货物需要运输,某车队有载重量为8吨和10吨的卡车共15辆,所有车辆运输一次能运输128吨货物. (1)求该车队载重量为8吨、10吨的卡车各有多少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