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水果产业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株洲市水果产业现状分析

株洲市水果产业现状分析

绣 黄桃 为 主 ;欧 美种 葡 萄有 :夏 黑 、高 妻 、巨 峰 、红 富 士 瓜 、香 瓜等 品牌 。 14具有一 定的产 业化雏 形 . 系 列 ,欧 亚种 有 红地 球 、红 宝 石 无核 、温克 、美人 指 、金 是 全 市先 后组 建起 水 果 生产 、销售 协 会( 联合 体 ) O 2 手 指 、红 提 、青 提 ,还 有专 门用 于 加 工 酿 酒 用 的刺 葡 萄 。 李 有 芙 蓉 李 、奈 李 ;杨梅 有 黑炭 、东 魁 、木 桐 ;草 莓 有花 多个 。这 些协 会 组织 即将 或 正在 成为 当 地水 果 生产 指导 和 兰 蒂 、丰 香 、红 颜 、奶 油 ;西 甜 瓜 有 麒麟 瓜 、早 春 红 玉 、 销 售 的主 体 ;二 是先 后组 建起 2个 比较 规范 的 水果 产地 批 发 市 场 。以株 洲市 神 农果 业批 发 市场 为 例 ,该 市场 82 4 4、青玉 甜瓜 、台湾长 香玉 、新疆 哈密 瓜等 。
D  ̄ 还
株沙
地 水
特 色化 的水果 产业 区 。努 力发展 桃 、李 、梨 、脐橙 、葡 萄 、 的成 “ 片” 建设 ,同时辐射 到 周边 乡镇 ;时鲜 水 果 以点 带 21基础 设施和生产条件较差 ,投入不足 ,改善速度缓 慢 片 ,以片带 产业 。 时鲜水 果发 展应 在 现有 栽培 规 模 的基 础 . 优 就本 市 来 看 ,近 几 年 来 ,在 投 入 方 面 ,粮 食 比重 大 , 上 进一 步提 高产 量 、质 量 , 化种 植 结构 。各产 区也 应 在 一村一 品 ”的种植模 式 ,突 出特色 , 经 作 比重 小 。经作 基础 设施 和 生产 条件 较差 ,改善 速度 缓 现 有基础 上大力 发展 “ 慢 ,抗 御 灾 害性天 气 的能 力不 强 ,年 际间产 量 和价 格 差 异 创 建 品 牌 。 到 十 二 五 末 , 全 市 水 果 面 积 发 展 到 3 3 33 h 3 3 .3 m,总产 量 3 0万 吨 ,总产 值 1 O亿元 。 较大。 3实施 科技 兴果 战略 ,推 进科技 创新 . 是实 行标 准化 生 产 与管理 。建立 和 完善 水果 生 产标 是 水 果 种 植 结 构 不 合 理 。2 1 0 1年 全 市 水 果 面 积

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果业产业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果农和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以果业产业主要集中的农村地区和果品加工企业为主。

2.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涵盖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包括果树种植、果品采摘、果品加工、果品销售等。

三、调研结果1. 生产环节(1)果树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种植品种主要包括苹果、橙子、葡萄等。

(2)果树种植技术不断提升,采用了有机栽培和设施栽培等新技术。

(3)果农对果树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的问题。

2. 加工环节(1)果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落后。

(2)果品加工技术不够先进,在果品保鲜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耗。

(3)果品加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有待提升,产品销售面不广。

3. 销售环节(1)果品销售主要依靠批发市场和农村集市,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

(2)果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3)果品质量和品牌建设需要加强,提高消费者对果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存在问题分析1. 产业发展不平衡,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明显。

2. 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缺乏专业种植和加工人才。

3. 销售渠道单一,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4. 产品质量较低,品牌知名度不高。

五、建议1. 加强政府引导,实施产业集聚发展战略,促进各环节之间协同发展。

2. 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果树种植和果品加工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

3. 完善销售渠道,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建立果品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提高果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5.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果业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专业的果树种植和果品加工人才。

株洲调研报告总结

株洲调研报告总结

株洲调研报告总结1. 引言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株洲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人口情况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株洲市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经济发展现状经过实地走访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株洲市的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

株洲市经济主要由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构成,制造业是株洲市的支柱产业。

株洲市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各类企业众多且规模庞大。

3. 产业结构株洲市的产业结构较为稳定,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钢铁、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发展比较突出。

株洲市还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 人口情况株洲市的人口规模较大,人口流动性较强。

株洲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就业和生活,这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机遇。

然而,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居住压力、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5. 城市规划株洲市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

在城市规划方面,株洲市注重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环境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株洲市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建设新的道路、桥梁、公园等,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闲活动。

6. 建议与展望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对株洲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株洲市应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的支持和引导,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株洲市可以继续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再次,株洲市应加强人口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最后,株洲市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之,株洲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潜力,未来应该继续加强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株洲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7.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株洲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人口情况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果市场调研报告

水果市场调研报告

水果市场调研报告水果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水果市场是一个充满潜力和竞争的行业,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健康和营养的食品需求的推动下,水果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果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消费者对水果的偏好和购买行为;2.分析市场上主要水果品种的销售情况;3.探讨水果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调查了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习惯、购买渠道和价格偏好等方面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1.消费者对水果的偏好:调研发现,消费者对水果的口感、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十分重视,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会优先选择上品质的水果。

2.购买渠道:调研显示,实体店仍然是水果购买的主要渠道,占比约为65%,线上购买占比约为25%,社交电商成为新兴的购买渠道。

3.价格偏好: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价格敏感,高昂的水果价格会影响其购买决策,但是对于高品质的水果仍然愿意支付溢价。

4.品种销售情况:水果市场上,柑橘类水果和苹果是最受欢迎的品种,占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其他热带水果和葡萄等也受到一定的消费者青睐。

5.发展趋势和机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有机水果、小包装水果和水果加工品逐渐受到市场关注,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五、调研建议1.提高水果品质:提升水果的品质和新鲜度,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2.合理定价: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价格偏好,合理定价,提供高性价比的水果产品。

3.拓宽销售渠道:适应线上渠道和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在传统实体店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升市场份额。

4.创新产品开发: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独特、有特色的水果加工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六、总结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追求,水果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提高,购买渠道逐渐多元化。

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水果企业应随时关注市场变化,提升产品品质,研发创新产品,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水果行业分析报告

水果行业分析报告

水果行业分析报告水果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水果行业是指以水果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流程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二、分类特点水果行业可根据果实形态、采摘时机、原产地等进行分类。

根据果实形态,可分为浆果类、核果类、柑橘类、瓜果类等。

根据采摘时机,可分为春季供应的葡萄、草莓、樱桃等,夏季供应的草莓、西瓜、香蕉等,秋冬季供应的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等。

根据原产地,可分为国内水果和进口水果。

水果行业具有季节性、耐贮藏性、易挥发性、食用特性较强的特点。

三、产业链水果产业链包括果树种植、农药、肥料生产、果实采摘、包装、销售等环节。

其中,果树品种选育、苗木生产、果树种植、果实采摘、后加工处理和包装、销售渠道构建等环节都是产业链中重要的节点。

四、发展历程中国水果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水果供应不足,市场竞争较小;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10年,水果产量和供应大幅增加,产品销售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三阶段是2010年至今,水果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行业竞争加剧,水果电商和供应链金融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五、行业政策文件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农村产业革命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6-2020年)》,提出深入实施水果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强水果品牌建设,增强水果产业竞争力,促进水果产业发展。

六、经济环境中国水果产量近年来稳步增长,2019年达到1.4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

水果行业市场规模巨大,2019年水果市场总消费额超过1万亿元。

七、社会环境近年来,社会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水果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

同时,消费者对于水果品质、品牌和风味越来越注重。

八、技术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水果生产、加工和销售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带来了水果电商、智能农业等新型模式的出现,新技术促进了水果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高效化。

九、发展驱动因素水果行业的发展驱动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上游资源和政策支持等因素。

灌阳县油茶调研报告

灌阳县油茶调研报告

灌阳县油茶调研报告灌阳县,位于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与攸县交界处,地处湖南省林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灌阳县盛产红薯、柿子、桃子等农产品,然而近年来,油茶产业逐渐崛起,成为该县的经济支柱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灌阳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本次调研报告对该县的油茶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产业现状分析灌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油茶作为灌阳县的水果特色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该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年产量约为6000吨。

灌阳县油茶产业主要以种植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相关的深加工产业,包括油茶籽的加工、食用油和化妆品的生产等。

二、发展优势分析1.丰富的资源:灌阳县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适宜油茶的种植,可以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

2.良好的生态环境:灌阳县地势平坦,降水充沛,气温适宜,适合油茶的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3.便利的交通:灌阳县位于株洲市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方便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三、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目前,灌阳县主要种植的油茶品种为白心油茶,品种单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对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2.产业链不完善:灌阳县油茶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包括加工、销售等环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影响了油茶产业的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四、发展方向建议1.品种优化:通过引进优质的油茶品种,提高品种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为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加大推广力度:通过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油茶种植技术的认知和掌握,促进农民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产量和质量。

3.加强油茶产业链建设:建立完善的油茶产业链,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的合作,加强深加工技术研发,推动油茶产业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

4.加强市场营销: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开拓油茶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一、优势
1.丰富的农业资源:株洲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自然景观优美: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中部,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如橘子洲头、花明楼等,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文化底蕴深厚:株洲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许多古建筑、历史遗迹可以作为休闲旅游的景点。

二、劣势
1.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株洲市在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的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弱,缺乏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2.农民经营意识薄弱:由于长期依赖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株洲市农民对休闲农业的理念和经营方式了解不足,经营意识相对薄弱。

三、机会
四、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株洲市需要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竞争力。

2.品牌建设困难:株洲市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株洲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机会,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株洲市政府应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株洲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2012年株洲人口现状

2012年株洲人口现状

株洲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3月20日来源:株洲市统计局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13-03-22 11:572012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三个加快”总要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759.4亿元,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4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建筑业114.5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546.2亿元,增长11%。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5:60.5:31调整为8.3:60.6:31.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9%和31.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

全市城区生产总值874.2亿元,增长11.5%,占全市的比重为49.7%;县域885.2亿元,增长12.5%,占比为50.3%。

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24%;县域为80.8亿元,增长25.7%。

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2%;县域382.4亿元,增长16.6%。

城区固定资产投资631.9亿元,增长35.7%;县域518.5亿元,增长35.2%。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39起,增长11.6%;死亡123人,下降4.8%。

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人/亿元,下降12.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4人,增长13.3%;全市道路交通事故769起,增长2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86人,下降1.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4人/万车,下降16.4%;全市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3人,增长8.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83人/百万吨,增长1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水果产业现状分析作者:孙健罗细明喻可夫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摘要:通过对株洲市水果产业的发展优势、树种、品种与产区分布、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针对当前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提质增效力度;建立优势产区,优化区域布局;实施科技兴果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水果相关产业,推进水果产业化进程等建议来推动株洲水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株洲水果产业现状粮安天下,果甜万家。

如果说发展粮食生产是充实老百姓的“米袋子”,那么,发展水果生产则是充实农民的“钱袋子”,调味市民的“嘴巴子”。

近年来我市水果生产发展迅速,水果产业已成为株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据不完全统计,1hm柑桔抵3~5hm水田,1hm 西瓜抵5hm水田,1hm葡萄抵10~15hm水田。

攸县黄图岭谭龙葡萄生产收入占了该村农户家庭总收入的40%,炎陵平乐号称中国黄桃之乡,来自桃产业的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90%以上。

所以,因地制宜,依托本区域内气候优势、交通优势、市场优势以及历史传承下来的技术优势,发展水果生产是农民致富一条好的路子。

一、株洲市水果发展的优势1.自然条件优越株洲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7.3~17.9℃,日照1626.6小时,年降雨量1344.8~1486.7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土地资源丰富,山、丘、岗、平齐全,土地肥沃,是多种水果生产适宜区。

在交通条件上,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106、320国道以及京珠和上瑞高速公路交汇于市区。

湘江穿城而过,千吨级船舶可直接通江达海,交通十分便利,市场广阔。

2.宜种果树品种多本地带适宜多种果树生长。

如柑桔、梨、桃、李、枣、葡萄、杨梅、板栗、枇杷、猕猴桃、草莓、西甜瓜等。

全年都有不同水果成熟上市, 繁荣了水果市场, 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二、树种、品种与产区分布1.树种结构面积666.67hm以上的果树分别是柑桔、梨、桃、葡萄、李、西甜瓜;333.33hm以下的有板栗、杨梅、草莓等。

枇杷、柿、枣等种植植规模不大,另外有杨梅、葡萄、猕猴桃等野生果树资源。

如猕野生猴桃在7~80年代炎陵12 个乡镇都有种植,品种多,香味浓,但至今未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也是零星种植。

2.主要品种柑桔有宫川、尾张、沙糖桔、国庆一号、纽荷尔、朋娜以及椪柑,以早熟温州蜜柑和脐橙为主;梨类有西子绿、翠冠、清香、黄花梨、晚秋黄梨、新世纪梨,以翠冠、新世纪梨为主;桃类有油桃、水蜜桃、黄桃,以水蜜桃、锦绣黄桃为主;欧美种葡萄有:夏黑、高妻、巨峰、红富士系列,欧亚种有红地球、红宝石无核、温克、美人指、金手指、红提、青提,还有专门用于加工酿酒用的刺葡萄。

李有芙蓉李、奈李;杨梅有黑炭、东魁、木桐;草莓有花兰蒂、丰香、红颜、奶油;西甜瓜有麒麟瓜、早春红玉、8424、青玉甜瓜、台湾长香玉、新疆哈密瓜等。

3.产区分布2011年株洲市水果总面积27860hm,其中柑桔面积13330hm,主要分布在茶陵、醴陵和株洲县,种植较多的乡镇为高陇、严塘、秩塘、马江镇,白兔潭、孙家湾,王十万和三门镇;梨面积2820hm,主要分布在炎陵、茶陵、攸县,种植较多的乡镇有船形、鹿原镇、腰陂、舲舫乡、鸾山、酒埠江、黄丰桥,皇图岭、大京、南阳桥;桃面积1070hm,主要分布在炎陵、茶陵、攸县;种植较多的乡镇有平乐、下村、霞阳镇、米江、马江、枣市,黄丰桥,皇图岭;李面积1140 hm,主要分布在炎陵、茶陵,种植较多的乡镇为下村、中村、浣溪、虎踞;板栗面积343.4hm、主要分布在茶陵,杨梅面积333.33hm,主要分布在茶陵、株洲县,种植较多的乡镇为枣市、渌口、三门、王十万;葡萄面积666.67hm,草莓333.33hm,全市各县市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四区以及株洲县渌口、茶陵湖口和浣溪;西(甜)瓜面积7500 hm,主要分布在攸县、醴陵和株洲县,种植较多的乡镇为皇图岭、新市、泗汾、船湾、南阳桥、姚家坝、渌口。

三、株洲市水果发展的现状1.基本情况1.1区域水果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2011年株洲市水果总面积27860hm,总产量20.7万吨。

通过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坚持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大力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水果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

炎陵以黄桃、奈李等特色水果为主,茶陵做强脐橙产业;醴陵、株洲县、攸县以柑桔、早熟梨等为主,不断更新品种,以早、新、优取胜市场;近郊主要发展葡萄、桃等休闲观光水果。

其中,2011年炎陵县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黄桃之乡”称号。

1.2技术基础良好近十多年来,我市成功地引进了名特优新稀水果品种40个,改造劣质低产果园5300hm。

2011年全市设施水果栽培面积1530hm,推广水果套袋栽培1000hm,创建标准示范高产水果园面积1330hm。

1.3名优品牌较多到2011年为止,全市共认证无公害果产品26个,绿色食品4个。

培育出仙坪黄桃、云里奈李、湘云葡萄、正果柑桔、柏春葡萄、雩仙果脐橙、锦南哈蜜瓜、西瓜、甜瓜、香瓜等品牌。

1.4具有一定的产业化雏形一是全市先后组建起水果生产、销售协会(联合体) 20多个。

这些协会组织即将或正在成为当地水果生产指导和销售的主体;二是先后组建起2个比较规范的水果产地批发市场。

以株洲市神农果业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交易门面仅有百余,年成交量30万吨左右,年成交额1亿多元,远远不能满足拓宽本地水果销售渠道。

为发挥果品市场的辐射能力,服务果农,构筑全国农产品基地直销点,2010年新建金世纪果品市场,规划占地8hm,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拥有120个门面,二期建设门面将超过300个,并设立能够储备4000吨水果的冷库,预计2012年下半年正式营业,届时还将建立株洲本地水果的销售渠道,为本地水果走向外地市场提供平台。

2.水果生产存在的问题2.1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较差,投入不足,改善速度缓慢就本市来看,近几年来,在投入方面,粮食比重大,经作比重小。

经作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较差,改善速度缓慢,抗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不强,年际间产量和价格差异较大。

2.2 品种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性一是水果种植结构不合理。

2011年全市水果面积27860hm,其中柑桔13330hm,时鲜水果8140hm。

时鲜水果种植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水果品种结构不合理。

如柑桔中温州密桔偏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碰柑、柚、杂柑等种植偏少。

三是水果品种熟期搭配不合理。

如柑桔早熟、特早熟品种偏少,中、晚熟品种偏多。

上市时间集中,容易造成季节性供过于求。

四是水果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种植效益不高。

项目建设上重基地,轻苗木繁育的现象在我市水果产区仍普遍存在,苗木繁育和引种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仍存在盲目引种和无序引种,果树新品种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不够,适合市场需求和市情的更新换代品种不足。

2.3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不高在生产、经营方面科技含量较低,技术推广特别是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不到位,仍属粗放型生产和经营。

在水果种植效益较好的地方如炎陵黄桃基地,果农种植积极性高, 栽培管理水平较好, 但多数地方农民对水果生产科技含量认识不足, 观念落后, 多为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粗放经营。

2.4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滞后所谓商品化处理就是水果采收后,进行分级、洗果、打腊、包装等,一般水果通过商品化处理后可以提高效益20~30%以上。

我市绝大多数的果品是采后直接上市销售。

果品、清洗、分级、包装后上市的比例极低,基本处于卖原料状态。

水果加工滞后,据调查,我市水果加工龙头企业现没有一家,产品附加值难以实现,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旦市场鲜果销售过剩,果贱伤农、砍树毁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对株洲市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1.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提质增效力度在提质传统水果产业的同时,加大对时鲜水果的发展力度。

对于柑桔产业,要通过品种改良,更新换代,增加特早熟、早熟蜜桔、杂柑等新品种比重,提高良种比率。

发展早熟、晚熟品种,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4:3:3,积极发展加工专用品种,使我市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达到3:1。

在时鲜水果方面,发展新、稀、名、特、优品种,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错位发展”的思路,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炎陵黄桃、果用瓜等市场反应较好的优新品种:同时,加大南方脆枣、葡萄、甜油桃、李、樱桃等名特果品和以桃、葡萄、草莓等为主的设施水果栽培发展力度,实现新鲜果品周年供应市场。

2.建立优势产区,优化区域布局我市应在现有水果生产布局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地的生态特点,遵循适地适栽的原则,并在政府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对现有不合理种植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的水果产业区。

努力发展桃、李、梨、脐橙、葡萄、的成“片”建设,同时辐射到周边乡镇;时鲜水果以点带片,以片带产业。

时鲜水果发展应在现有栽培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质量,优化种植结构。

各产区也应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种植模式,突出特色,创建品牌。

到十二五末,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33333.33hm,总产量30万吨,总产值10亿元。

3.实施科技兴果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

建立和完善水果生产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制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良种良法相配套,从栽培措施上入手,积极推广高接换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全园覆盖、整形修剪、套袋栽培等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加速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加强与科研部门合作,加快引进水果种植、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三是加强水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定期选派人员到高校或先进大基地,大企业学习,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对基层果农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4.培育水果相关产业,推进水果产业化进程一是要完善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

要充分发挥市场拉动和信息辐射功能,加强信息交流,避免产销盲目。

二是加强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的引进和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外向型果品龙头企业。

在千家万户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与科研单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联系,实行“订单生产”和优质优价,努力搞好优质果品的生产、加工和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准确的市场定位,加大对已有品牌的保护力度实行品牌联合与培育。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做广告、设专栏等方式引导居民消费,形成品牌效应,推进株洲水果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1]甘霖. 湖南水果产业调整方向和措施[J]. 湖南农业,2002,(4):14.[2]湖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稳步发展湖南水果业[J].中国果业信息,2009,26(5):16-19.[3]尧美英.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二半山区水果生产调查报告.《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8,(3):13-16.[4]李健权、曾斌、湖南时鲜水果产业现状分析.中国名茶网,2011-5-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