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让人物鲜活起来
让人物鲜活起来教案1

让人物鲜活起来江四中葛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分析典型的肖像、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片段,掌握相应的描写方法;运用所学的方法,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分析精彩片段,点拨总结描写方法,认真观看视频,讨论交流,用所学的方法自行写作,展示作品,评析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精彩片段,点拨总结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照片辅助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吗?什么样的奥楚蔑洛夫呢?还记得《范进中举》的胡屠户吗?什么样的胡屠户呢?他们个性鲜明,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观察,我们也能写出这样鲜活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堂作文课《让人物鲜活起来》。
板书:让人物鲜活起来二、学习大师精品,总结写作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学习大师精品,总结写作方法。
第二模块,观察人物肖像,抓住人物特征。
第三模块,展示我们的风采,分享我们的作品。
如何进行肖像描写精彩片段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边引导,边总结这段肖像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先写什么,在写什么?这启示我们描写肖像时要注意顺序,先整体再局部。
板书:整体到局部。
这段肖像描写重点写人物的哪方面?怎么没写到他的眼睛、鼻子、耳朵呢?这是告诉我们要抓肖像的重点方面来写,而不是面面俱到。
板书:抓重点。
作者用了哪些形容词修饰人物的肖像,使人物形象更具体?这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肖像的特征来写。
板书:抓特征。
作者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告诉我们为了突出人物特征,要善用修辞。
板书:巧用修辞。
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

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记叙文写作指导之人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描写的几种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人物活起来。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具体感知表现人物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经典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使人物活起来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品味理解法、讲解法、练习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沉默寡言;有的乐观开朗,有的多愁善感。
面对这些鲜活的人物,我们如何才能生动地描写出他们的形象呢?我们先看下面两个人物形象哪个鲜活?过渡语: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说不出,可后面描写的人物同学们却能脱口而出。
关键就在于对猪八戒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人物鲜活了起来。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学生: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今天我们就通过经典语段的学习,看怎样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板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二)欣赏语段,学习技法。
1 、肖像描写过渡语: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怎样描写人物的肖像,才能让人物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们通过两个肖像描写的经典语段来提炼其写法。
出示语段一:(个别读:吴玉玲)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鲁迅提问语:这个语段所描写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写了人物的哪些部位?为什么只写这些部位?按什么顺序写这些部位?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写法。
总结:《故乡》中的杨二嫂,作者抓住她的颧骨,嘴唇,两手的位置、两脚的站姿,以及与整个身体形成的姿势来写。
既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又注意了写作顺序,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往下来写。
这两个人物形象,作者都是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来写。
特征就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小学作文主教案《让笔下的人物鲜活

小学作文主教案《让笔下的人物鲜活》第一章:作文概述与目标1.1 作文的重要性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安排第二章: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2.1 观察与了解2.2 抓住人物特征2.3 运用感官描述2.4 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第三章:鲜活人物形象的创作要点3.1 人物形象的个性化3.2 内心活动的展现3.3 语言、动作的生动表现3.4 人物关系与互动第四章:写作实践与指导4.1 课堂练习:描写一位熟悉的家人4.2 学生互评与讨论4.3 教师点评与指导4.4 修改与提升第五章:优秀作文赏析5.1 选取优秀作文5.2 分析作文亮点5.3 学生模仿与创作5.4 作文展示与评价教学总结: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通过观察、了解、抓住人物特征等方法,创作出鲜活、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优秀作文赏析环节,让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六章:作文修改与提升6.1 常见作文问题分析6.2 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巧6.3 提升作文水平的策略6.4 学生自主修改与提升第七章:人物描写写作拓展7.1 描述不同年龄段的人物7.2 描绘不同职业的人物7.3 展现人物成长变化7.4 创作人物群像第八章:课堂互动与小组合作8.1 小组讨论与分享8.2 共同创作故事8.3 学生展示与评价8.4 教师总结与反馈第九章:作文评价与反馈9.1 学生自评与互评9.2 教师评价与反馈9.3 作文成绩的统计与分析9.4 鼓励与激励学生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2 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分析10.3 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10.4 教学改进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人物描写基本技巧的掌握。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观察与了解、抓住人物特征、运用感官描述和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等技巧。
让人物鲜活起来微课教案

让人物鲜活起来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人物刻画,为什么要让人物鲜活起来。
2. 学生能够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通过写作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人物刻画的重要性。
2. 掌握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3. 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让人物更加鲜活。
2. 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阅读小说或者其他文学作品时,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什么让这些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有些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而有些却让人遗忘?2. 讲解人物刻画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物刻画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让人物鲜活起来,以及如何让人物鲜活起来。
3. 掌握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含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案例。
4. 练习: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2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写一篇短文。
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5. 展示与点评(15分钟)学生进行作文展示,互相交流,老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人物刻画的鲜活性给予指导。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作业:选择一篇短文,分析其中的人物刻画,找出作者运用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并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板书设计1. 人物刻画的重要性2. 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3. 让人物鲜活起来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人物刻画的重要性,掌握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了实践。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教案

4.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多接触优秀作品,从中学习细节描写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细节描写的概念及其在人物写作中的作用;
(2)学会观察生活,捕捉并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
(3)通过写作实践,将细节描写融入人物描绘,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举例解释:
-重点(1):通过讲解细节描写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在人物写作中的重要性,如描绘人物性格、展现情感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写作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学生对细节的观察与捕捉能力,使其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增强对事物的感知力;2.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特点的能力,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表现力;3.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其从不同角度描绘人物,丰富写作内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新教材要求,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学生在运用细节描写时,容易出现生硬和堆砌的情况。在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细节丰富,但缺乏自然流畅的表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细节描写与人物描绘有机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此外,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们对细节描写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在课堂上,当我提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细节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能迅速找到合适的例子。这说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细节。
小学作文主教案《让笔下的人物鲜活

《让笔下的人物鲜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文中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作文中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教学内容:1. 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2. 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应用。
3. 作文实例分析与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细节描写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作文实例。
3. 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提问:大家在写作文时,是否觉得人物描写很难?b. 讲解本节课的目标: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让笔下的人物更鲜活。
2. 教学人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a. 介绍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b. 讲解各种描写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c. 学生举例练习。
3. 教学细节描写:a. 讲解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作用。
b.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捕捉人物细节。
c. 学生举例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作文实例分析与修改:a. 提供一篇作文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人物描写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b.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对作文进行修改。
c. 教师点评修改后的作文。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b. 强调细节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重要性。
c.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多练习,提高作文水平。
6. 作业布置:a. 完成一篇以人物描写为主题的作文。
b. 收集生活中的人物细节,进行观察和思考。
c.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作家或者有写作经验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人物描写技巧和心得。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活动,互相分享自己的人物描写作品,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 以学生的作文为评价主要依据,评估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

《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教学目标:一、写人要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突出人物性格。
二、通过几种描写手法来写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三、写人和写事密切相关,通过写事来展现人物特点。
作文过程:一、导入:欣赏学生的作文片断,学生从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上评价。
只听“啪”的一声,我怒气冲冲的含着泪摔门而去,门口的花瓶,也因为这惊天动地的响声而摇摇欲坠。
屋子里妈妈高声吼道:“呵,长本事了啊!自己错了,说说你还不乐意了?你走,走。
”也许因为面子,也许是因为愤怒,我竟捂着耳朵头也不回的向街道跑去。
委屈与不满促使眼泪大滴大滴的掉下来,滴到了我的手上,我分明感觉到那是一种咄人的冰冷,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心中千思万绪,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我强忍着心痛,用力的咬着嘴唇,才发觉嘴唇是如此的干裂,晴朗的天空晴到让人受不了,枝头那扯着嗓子鸣叫的知了,似乎也在为我吹奏一曲哀鸣的悲鸣。
我低声嘟囔着,精神好像分裂一样令人难以忍受。
身无分文的我,此时嗓子已喑哑,多想有一杯冰镇的饮料啊!我散漫的环顾着四周的行人与过往的车辆,眼前这灰蒙的一切已蒙蔽了我的双眼,可当我正视前方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手拿一瓶饮料,满脸惆怅的`伫立在一角,这时,眼泪洗涮干净了这灰暗的世界。
无论什么季节,她总是穿着既不入时又带有男性化的服装。
一头短发给人感觉是从不拖泥带水,眉宇间如刀刻一般的皱纹显示出她的性格。
一双深深下陷的眼睛总是那么咄咄逼人,但炯炯之中又总是透出几分疲倦,消瘦的脸庞使她的颧骨有些突出,弯弯的鹰钩鼻更增加了几分威严。
不大的嘴巴说起话来像唱秦腔那样有气势。
她上课总是神采飞扬,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
让人物生动起来 作文教案

让人物生动起来——外貌描写教学目标:1、了解外貌描写的定义2、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3、学会在写作中熟练运用外貌描写教学重点: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外貌描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直接切入课题(二)课前游戏:“猜他是谁”1、出示“孙悟空”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来猜这是谁“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
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这是谁呢?(生答:孙悟空)2、出示“猪八戒”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来猜他是谁“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答:猪八戒)提问:为什么我们能一下子就猜出来这是谁呢?因为他们的外貌特征非常明显,很符合各自的特点。
让人物生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侧重从外貌描写的角度来学习怎样让人物生动起来。
二、明确教学目标1、外貌描写的定义2、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3、学会在写作中熟练运用外貌描写三、新授(一)外貌描写的定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提示:我们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会写到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这些属于外貌;人物的表情属于神态。
(二)外貌描写的方法1、要有一定的顺序2、抓最主要的特征3、巧用修辞四、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一)第一招: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例1:“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明确:这个人物是鲁迅《故乡》的杨二嫂,对她的外貌进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两手、髀间、两脚;描写顺序是:先局部再整体,从上到下的顺序。
就把人物很形象的刻画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让人物鲜活起来让人物鲜活起来──从《人物描写一组》看人物描写方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希望小学胡仲国《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当中的一篇课文,它有三个独立的片段构成。
片段一《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应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片段二《临死前的严监生》记叙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片段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
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使自己笔下的人物也鲜活起来。
那么,在本课当中,我们可以学习那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呢?一、抓住动作,让人物站起来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够站起来。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
如在《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中,“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楼。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在这些描写中,作者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
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
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二、注重肖像,突出人物性格肖像描写又分为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是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而神态描写与外貌描写是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当中写到:“(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哨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
在《临死前的严监生》当中,“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的神态描写更是绝妙,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在本篇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似给人爽朗、热情的感觉,然在贾府这个封建的大家族里,规矩礼仪是极严的。
贾母是这个家族里至高无上的人物。
在贾母面前,连邢、王二夫人都要敛声屏气、毕恭毕敬,何况孙子媳妇王熙凤,但王熙凤就有这样的特权。
故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一句,更是写出了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
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四、刻画心理,让人物活起来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对小嘎子的心理描写,“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作者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按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分类,可以将人物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如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
林黛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我们先看正面描写。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似给人爽朗、热情的感觉,然在贾府这个封建的大家族里,规矩礼仪是极严的。
贾母是这个家族里至高无上的人物。
在贾母面前,连邢、王二夫人都要敛声屏气、毕恭毕敬,何况孙子媳妇王熙凤,但王熙凤就有这样的特权。
故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
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至于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总之,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看,除通过对3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使其自己笔下的人物也鲜活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让人物鲜活起来──从《人物描写一组》看人物描写方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希望小学胡仲国《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当中的一篇课文,它有三个独立的片段构成。
片段一《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应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片段二《临死前的严监生》记叙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片段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
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使自己笔下的人物也鲜活起来。
那么,在本课当中,我们可以学习那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呢?一、抓住动作,让人物站起来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够站起来。
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
如在《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中,“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楼。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在这些描写中,作者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