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中史上最牛的四大钉子户
中国最悲剧三大钉子户

中国最悲剧三大钉子户
1、上海普陀区武宁路光复西路光复里小区,网友更喜欢叫这个小区“上海最牛钉子户”。
在光复西路壮观的高楼大厦的背后,藏着中国最贵的一片废墟。
因为这片废墟上,还零星住着几户钉子户。
当初拆迁时,由于房地产火热,加上这里的位置优越,有居民开口就是“没有一个亿不搬走”,此后光复里小区变成了“上海最牛钉子户”。
由于双方没有谈拢,拆迁的事就搁置了下来,这一搁就变得遥遥无期。
眼见已经搬走的邻居早已回归正常生活,留在这里的钉子户心境也发生很大变化。
当记者再次到这里采访时,钉子户老江全家都急了:“这里到处是垃圾,苍蝇蚊子满天飞,只要给我们足够住的房子,哪怕在嘉定(上海郊区),我们也愿意搬走”。
2、北京朝阳区曙光西路,一处未被拆除的房屋,将一条双向8车道的干道,生生“挤”成两车道。
本来为了缓解拥堵而建的新干道,反而使得这片区域更堵了。
屋主叫张长福,他一直对拆迁价格耿耿于怀:“值一块钱的东西,你给三毛,你干吗?”张长福的房子在道路中间“坚守”了八年后,被朝阳法院强制拆除,他用八年时间等到了一个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3、浙江绍兴市袍江区,杭甬高铁路基下一栋孤零零的小房子,已经“钉”在这里五年。
同样是因为拆迁方与屋主没有谈拢,屋主
决定不给到理想价位就不搬走。
但如今铁路已经开通,也没人再来找他协商拆迁。
错过了最佳时机,屋主就像一个在赌桌前没有筹码的赌徒。
除了拆迁费落空,再看看房子与铁路的间距,几乎全天候运行的铁路让小憩一会都变成了奢望,不知道如今这个处境的屋主心理阴影得有多大。
中外四大最牛“钉子户”

年前, 也就是 武德四年四月底 , 少林寺刚刚
为 大唐 平 定 夏 国和 郑 国立 下 大 功 , 被秦 并
王李世 民亲书嘉 奖并赐寺田四千亩 , 少林
寺 惠场 、 宗 、 坚等十 三 立功 僧被 晋 封 为 昙 志
将军僧 。
中 四 最 “子 " 外 大 牛 钉 户
胡 雪岩 奈 何 不 了剃 头 铺 杭 州 城 的 东 南 角 有 座 豪 宅 , 人 最 主
院的 一 角
接 到 诏 书后 , 寺上 下数 百僧 人 俱 不 全 肯 服 从 。 上 座 僧 善 护 把 少 林 寺 僧 劫 救 秦
王并助唐 军擒拿郑王、 攻克辕州之 事拟表 后, 命慧场、 宗二人前往觐见秦王 , 昙 并请 代为诣 阙进表 , 恳乞留置 少林寺。最后唐
高祖 李 渊 不得 不 默 认 了少林 寺助 唐 之 功 , 默许 “ 留置 ”但 秦 王 赐 予 少林 寺 的 四 千亩 , 寺 田却 被 收 走 。 这 样 , 使得 数 百修 行 的 就 和 尚们 断 了 炊 , 有 了 最 基 本 的 生 活 来 没
早 是 清朝 的 全 国 首 富 胡 雪 岩 : 胡 雪 岩 当
这 个 周 顺 房 因 而被 戏称 为 民 国最 大
的拆 迁 钉 子 户 j 时 至 今 日, 们 到 蒋 氏 人 故居 仍 能 看 到 藉 家 面 临 剡 溪 的 大院 右 侧 有 一 个 “ 顺 房 千 层 饼 店 ” 嵌 在 蒋 家大 周 ,
移 成 了钉 子 户 。 胡 雪 岩 愿 意 给 剃 头铺
“ 复原 状 ” 恢 的磨 坊 西 方 历 史 上 最 牛 的 “ 子 户” 概 非 钉 大
德 国 的 那位 磨 坊 主 莫属
号称 “ 军人 国王” 的普 鲁士 国王 弗里
当代中国城市拆迁运动的一个典型样本——“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那 么 久 ,对 这个 房 子 的 感 情 ,和 后 来 拿钱 买 的 房子 不 一样 。 ” 目前 听 不 到 杨 武 亲 口讲 述 他 在
这 里 出生 长 大 的故 事 。20 年 3月 07
是铺面 。杨家 8个子女 ,都 出生在
这 里 。这 栋 楼 就 是 杨 家 的历 史 。
留一小块地基, 上面立着一栋红砖裸露破败不堪的二层小楼。
在这幅 “ 怪异”景观下,一场拆迁拉锯战悄S声息地进 o 行了两年半。然而数 日来,这场斗争突然变得轰轰烈烈。 拆 迁户、开发商 、政府行政部 门、 司法机 关、公众 、专 家、媒 体 ,与拆 迁相关的几乎所有要素 ,都在 这个样 本 中凸 显出来_一
没 人 知 道 , 守 卫 在 楼 里 的 杨 武 ,在 想 些 什 么 。从 上 世 纪 8 0年 代 开 始 ,他 就 在 这 栋 小 楼 里 搞 起 了 最 早 的个 体 经 营 ,开 了 家 火 锅 店 。 当 时 的鹤 兴 路 相 当 热 闹 ,是 整个 杨 家坪 有 名 的 “ 吃街 ” 好 。
做 买 卖 、 创 家 业 ,都 在 这 个 房 子 里 。 杨 武 的妻 子吴 苹对 记 者说 , ”
“ 粹 是 自家 的 产 业 ,经 营 生 活 了 纯
挂 出 写 着 “ 民 合 法 的 私 有 财 产 不 公 受侵犯 ! ! ! ' 白布 横 幅 。下 面 的 ’的 亲 戚 买 来 两 罐 液 化 气 、一 个 灶 、一 个 碗 、一 双 筷 子 、几 桶 矿 泉 水 、一 个 脸 盆 、一 块 香 皂 、一 条 毛 巾 、两 包 水 果 、 几 十 个 面 包 、一 张 折 叠 床 ,让 他 用 绳 索 吊上 去 。据 说 ,房
历史上最牛的三大钉子户

历史上最牛的三大钉子户拆迁是社会城市建设中的棘手问题,古今概莫能外。
中国历史上因为皇权专制、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因素,拆迁过程中的产权买卖并非公平合理,曾出现了不少“钉子户”。
<少林寺抗旨不遵>公元623年五月,皇帝李渊希望从前王世充所据的“伪郑”之地民心向化,于是下诏责令拆毁少林寺,解散众僧。
然而就在1年前,少林寺刚刚为大唐平定夏国和郑国的战事立下大功,并被秦王李世民亲书嘉奖并赐寺田4000亩。
接到诏书后,全寺数百僧人抗旨不遵,上座善护把少林寺助唐事迹拟表并送至秦王处,请代为向李渊进表,恳乞留置少林寺。
最终,李渊不得不承认少林寺之功,默许“留置”,但是赐予的4000亩寺田被收走。
<首富无奈剃头铺>杭州城的东南角有座占地10余亩的豪宅,这座豪宅最早的主人是清朝的全国首富胡雪岩。
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受到嘉奖,朝廷封其布政使衔,赐红顶戴,赏穿黄马褂,允许紫禁城骑马。
彼时,胡雪岩建造这栋府第,西北角一家剃头铺成了钉子户。
胡雪岩愿意给剃头铺老板比市价多几倍的银子作为搬迁赔偿,但是剃头铺就是不肯搬走。
结果,胡雪岩直到临终都没有动得了剃头铺。
<饼店嵌蒋家大院>蒋介石当上中华民国总统后,想把浙江奉化武陵镇老家的房子扩建,动员邻居拆迁,可是隔壁周顺房千层饼店的主人却不愿腾出自家地盘。
原来,周顺房的主人和蒋介石同日出生,2人是儿时玩伴,他未把蒋介石看成是不可侵犯的大人物。
接到拆迁通知后,他放出风凉话:“瑞元(蒋介石小名)当皇帝了,他让我搬,我不得不搬……”并执意让蒋介石亲自来说。
蒋介石得知后叹道:“由他去吧!”最终,周顺房未搬迁。
如今,在蒋氏故居,饼店仍嵌在大院一角。
(人民网)。
浅谈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户的心理及“钉子户”分类

浅谈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户的心理及“钉子户”分类这些年来,大拆迁是全国许多城市的普遍现象。
“钉子户”之所以成为钉子户,一般是因为拆迁补偿不多,老百姓要从开发商那里取得更多的利益。
钉子户现象在中国越来越严重,其中牵涉很多复杂问题。
近年来,全国土地交易市场十分活跃,土地供应也逐渐增多,在拆迁过程中面临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妥善处理好“钉子户”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
近几年我国出现几起典型“钉子户”事件:一、“北京最牛钉子户”在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路,因房屋未拆,新修的市政干道在此处被迫“瘦身”,一条双向8车道的马路,在这里只剩下2条车道,而这片房屋就像一个孤岛矗立在十字路口。
被网友称为“北京最牛钉子户”。
二、西安最牛“钉子户”丈八西路断头8年一间半塌的瓦房和一幢破旧的小二楼,横在高新区丈八西路上,成为电视塔直通西三环的唯一阻点。
有网友称它为西安最牛“钉子户”,也有人把丈八西路称为“肠梗阻路”。
这段路让周围住户头疼,高新区有关部门也知道这幢小二楼。
但8年了,至今未解决。
三、重庆九龙坡:坚守2007年3月初,网上开始流传《史上最牛的钉子户》的图片: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重庆网友将其命名为“史上最牛钉子户”。
四、砖块与燃烧瓶对峙为守住老房,张安房从朋友处借来一只藏獒,又去市场上买来七条狗。
其中四条,取名为“保保”、“卫卫”、“家家”、“园园”。
每当有陌生人靠近老屋,院内的狗就从四面八方蹿出,狂吠不止。
每个月买的狗粮要花一千多,那是张安房一个月的收入。
他觉得值。
自打养了狗,陌生人不敢靠近张家。
张安房还买来摄像头,装在四个方位,以便日后取证。
五、浙温岭最牛钉子户房屋被拆2012年11月21日下午,位于浙江温岭火车站前未开通的大道上,四间楼房巍然矗立在路中间,其中两间还住着居民。
尽管路还没有正式开通,但是有一些车辆经过,都得绕着房子通行。
据附近居民称,住户因补贴的钱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没有签署拆迁同意书。
中国最贵“钉子户”-1200万元天价补偿背后

中国最贵“钉子户”-1200万元天价补偿背后中国最贵“钉子户”:1200万元天价补偿背后站在深圳地王大厦第69层的观光台上,能清晰看到一座赭色小楼,像颗顽固的钉子,深深楔在遍布黄土和施工设备的“蔡屋围金融中心”工地上。
这里要建深圳的新地标――高400米的蔡屋围金融中心,以此为中心投入30亿元,打造“深圳的华尔街”。
一度妨碍了“华尔街计划”的这颗“钉子”,终于在2007年10月底彻底消失。
10月22日上午,开发商京基公司开始动手拆除这座六层高的民房。
它付出的代价是,与僵持了一年多的业主蔡珠祥、张好莲夫妇签订了补偿总额逾1200万元的协议。
这幢民房建筑面积779.81平方米,补偿标准达1.6万元,平方米,1997年时的建造成本120万元,补偿价翻了10倍。
有人认为这是物权法下保障私人物权的胜利,有人认为这是滥用权利的漫天要价。
“卖我的东西,却不让我知道”蔡珠祥、张好莲和村里的多数家庭一样,1997年在宅基地上建起了自住加出租的六层小洋房。
120万元的建造费用,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同村人借的。
此后,每月一万多元的租金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
与其他村民不同的是,蔡珠祥1972年赴港谋生,获得香港居民身份,却失去了股民资格,没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出租房子成了唯一依靠。
2005年11月11日,蔡珠祥从《深圳特区报》看到了政府核发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项目《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公告。
村里一片哗然。
此时村人才得知,早在2004年10月15日,蔡屋围集团公司董事长蔡洪亮和京基公司签了房地产开发合同,近4.6万平方米土地(包括宅基地)已全部被卖掉。
蔡珠祥和多数村人被激怒了:“卖我的东西,却不让我知道,这是哪门子道理,”在村人看来,这也是刺激蔡珠祥向“钉子户”一路狂奔的首因。
蔡洪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这涉及到城市规划大局,不可能一个一个商量好再去签。
一定要把大局定好了,再一个个和村民去商量。
”拆迁方京基公司提出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是可以按“一比一”选择回迁,其中的120平方米可以现房安置,现房安置可补偿6500元,平方米。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之拆迁问题

二、给定资料1、被称为“史上最牛钉子户”的重庆市民杨武、吴苹夫妇在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拥有一栋两层高的小楼。
2004年9月由于此地要开发,杨吴收到拆迁通知书,但由于和开发商多次交涉未能达成一致的补偿协议,两人拒绝拆迁。
两年多过去了,开发商为了不影响进度,动手在周边已拆迁地区进行地基开挖,结果形成了周边是深坑、唯有小屋孤伶伶立在中央的“奇观”。
2007年2月6日“钉子户”照片首度被粘贴网络;3月初各大站点论坛开端流传“史上最牛的钉子户”文章;3月8日,《南方都市报》首度刊登此新闻,随后引发各媒体跟进报导。
随着各大站点和网友的转贴讨论,逐渐炒热此话题,直至成为家喻户晓的事件。
在持续近一个月的紧张对峙之后,4月2日重庆市杨家坪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对象杨氏夫妇,在当地法院的主持下与拆迁方最终达成协议。
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指出在城镇房屋拆迁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盲目扩大拆迁规模。
这些现象不仅严重侵害城镇居民的合法权益,引发群众大量上访,影响社会稳定,也造成一些地区和行业过度投资。
通知要求,要严格拆迁程序,确保拆迁公开、公正、公平;进一步规范拆迁委托行为,禁止采取拆迁费用“大包干”的方式进行拆迁。
拆迁人及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禁野蛮拆迁、违规拆迁,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民搬迁。
国外政府通常强调,房屋价格评估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被搬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合理确定市场评估价格,确保公正补偿。
某研究社会转型的学者指出,政府直接参与强制拆迁的背后,不是简单的权力滥用问题,而涉及到政府职能定位的深刻本质,我们还是不懂得,现代政府对社会生活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引导管理、提供服务,而不是动辄直接介入,全面干预,政府部门要从过去直接组织房屋拆迁中解脱出来,严格依法行政,实行“拆管分离”,实现拆迁管理方式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赔得最多的钉子户

赔得最多的钉子户
第一名:郑州钉子户
位于郑州高新区,该钉子户的成因与我们通常见到的想要索赔更多的赔偿金大不相同。
据说,该钉子户之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宅子,还是当地的文化保护遗址,而户主当时不愿意进行搬迁就是因为舍不得这具有丰厚历史的宅子就这么消失不见了。
第二名:深圳钉子户
位于深圳的市中心,据说当时如果同意拆迁的话他们会获得商铺以及住宅,但是由于赔偿条件没有协商好,开发商也是放弃了对他们这两座小楼的拆迁。
第三名:广西钉子户
位于广西玉林石子岭,该钉子户的形成是由于一开始不同意开发商给出的赔偿条件,因此开发商直接跳过他们进行了小区的修建,但是事后户主却后悔了,可开发商认为这一块地方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也就不再对他们进行拆迁以及赔偿了。
第四名:上海钉子户
位于上海普陀区,据说该区域是世界上房价最贵的一个区域。
这么说来一旦面临拆迁,当地的居民应该是非常愿意的,但是总有那么几户居民想要获得不属于自己的额外利益,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是得不偿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拆迁中史上最牛的四大钉子户
拆迁,是任何一个社会城市建设中的棘手问题,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早在中国的北魏时期,有关拆迁的“先买权”制度即已出现,并在唐宋时上升为法律。
但历史上因为皇权专制、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因素,拆迁过程中的产权买卖并非公开、公平与合理,所以,才出现了本文介绍的史上最牛四大钉子户。
抗旨不遵的少林寺
大唐武德五年(623年)五月,皇帝李渊下了诏,责令拆毁少林寺,解散众僧。
少林寺在十三立功僧的率领下,以少林寺虽居伪郑之地,却曾助大唐攻下轘(huán)州并曾劫救秦王为由,硬是抗旨不遵。
因为,就在一年前,也就是武德四年,少林寺刚刚为大唐平定夏国和郑国的战事立下大功,并被秦王李世民亲书嘉奖并赐寺田四千亩,少林寺慧?、昙宗、志坚等十三立
功僧被晋封为将军僧。
而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正被太子一党挤兑,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在1500年前的帝王绝对专制时代,大唐皇帝亲自下诏,寺院和众僧竟敢不听从,不拆迁,不离寺,堪称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李渊颁布诏书拆毁少林寺的最主要理由是,希望从前王世充所据的“伪郑”之地民心向化,要“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寇等”,这其实就是向少林寺下达了“强制拆迁令”。
接到诏书后,全寺上下数百僧人俱不肯服从。
上座善护把少林寺僧劫救秦王并助唐军擒拿郑王、攻克轘州之事拟表后,命慧?、昙宗二人前往觐见秦王,并请代为诣阙进表,恳乞留置少林寺。
少林寺的努力,终于使唐高祖李渊不得不承认少林寺助唐之功,也终于默许“留置”,但是秦王赐予少林寺的四千亩寺田却被收走。
这样,就使得数百修行的和尚们断了炊,没有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
尽管如此,当年以十三棍僧为首的少林寺僧人仍旧团结一心,坚持不懈,不肯妥协。
四年以后,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秦王射死,李渊禅位,少林寺的后台大老板——秦王李世民,终于当上了大唐国的第一把手,少林寺才又被重新赐地四千亩。
李世民登基后还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
寺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
胡雪岩奈何不了剃头铺
杭州城的东南角有座占地十余亩的豪宅,这座豪宅的
最早主人,就是清朝的全国首富胡雪岩。
胡雪岩当年因为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受到嘉奖,朝廷封其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在建造这栋豪宅府第时,大宅西北角有一家剃头铺,怎么也不肯迁移,成了钉子户。
胡首富愿意给剃头铺老板比市价多几倍的银子作为搬迁的赔偿,但是剃头铺就是不肯搬走。
结果,胡雪岩一直到临终都没有动得了剃头铺。
当年的胡雪岩也算牛人,但穷当当的剃头铺更牛!全国的首富照样奈何不了小小的剃头铺。
“周顺房”嵌在蒋家大院
蒋介石当上“中华民国”总统以后,想把位于浙江奉化武陵镇老家的旧房子拆掉扩建一下,于是要让周围的邻居拆迁,好给蒋家腾出地盘。
邻居们得知蒋家扩建房子的事后,都纷纷让出自己的宅基地,可是隔壁卖千层饼的周
顺房的主人却不愿意腾出自己家的地盘。
原来,周顺房的主人与蒋介石是儿时的小伙伴,并且和蒋介石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并不把他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
周顺房的主人接到拆迁通知后,曾放出风凉话说:“瑞元(瑞元是蒋介石的小名)当皇帝了,他让我搬,我不得不搬……”并执意要让蒋介石亲自来说。
蒋介石听后叹曰:“迁不迁由他去吧。
”这个周顺房,因而被戏称为民国最大的钉子户。
今天我们到蒋氏故居,会看到蒋家面临剡溪的大院右侧,有一个“周顺房千层饼店”,嵌在蒋家大院的一角,显得有些“另类”。
和皇帝打官司的德国磨坊主
1866 年 10 月 13 日,刚刚打赢对奥地利的“七周
战争”,把 500 万人口和 64 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入普鲁士版图的威廉一世,在大批臣属的前呼后拥之下临幸他在波茨坦的一座行宫。
然而,行宫前的一座破旧磨坊却让他大为扫兴,他想拆除,但磨坊并不属于王室﹔他想赎买,奈何磨坊主死活不卖。
暴怒的国王强令拆除,但被磨坊主起诉至法庭。
本来平民告国王已经是破天荒头一遭,但审理案件的三位法官毅然一致裁定:被告人因擅用王权,侵犯原告人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触犯了《帝国宪法》第 79 条第6 款﹔责成被告人威廉一世,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原告人 150 马克。
那时,欧洲已经有了完全独立的法院。
法律规定,包括皇帝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被告。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一次威廉一世不但真的坐在了被告席上,而且还输掉了官司。
法庭最后判皇帝败诉,必须在原地按照原样重
建磨坊,另外还得赔偿磨坊主人的经济损失。
对于法院的判决,威廉一世只得表示顺从和执行,重建了磨坊。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威廉一世和磨坊主人都相继离开人世。
由于经营不得法,磨坊主的后代面临破产的厄运。
在无可奈何之际,他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把磨坊转卖给皇帝。
读到这封信,威廉二世感慨万分。
他觉得这座磨坊与众不同,是历史的见证。
它代表了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形象,必须作为一座丰碑永远保留下来。
威廉二世亲自写信,对小磨坊主好言相劝,希望他能够像当年他父亲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爱护自己的磨坊,代代相传,信末的落款是“你的邻居威廉”。
威廉二世还赠送了小磨坊主几千马克,以帮助他还清所欠的债务。
小磨坊主收到信和钱后,非常感动。
他表示要铭记往
事,再也不把这座磨坊卖掉。
直到现在,这座象征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古老磨房还屹立在波茨坦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