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tBP1和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合集下载

探讨Bcl-2和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探讨Bcl-2和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探讨Bcl-2和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目的:观察癌基因Bc1-2和抑癌基因p16相关产物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c1-2和p16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1-2和p16蛋白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作对照。

结果:Bc1-2蛋白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p16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结论:在胃癌组织中Bc1-2表达显著增高,而p16表达显著减低,提示两种蛋白表达变化可能与胃癌相关,Bc1-2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指标,p16基因的缺失可能与细胞异型性有密切关系。

标签:胃癌;免疫组化;Bc1-2;p16引言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从正常胃黏膜到癌前病变再到胃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并引起相关基因结构和表达水平的改变,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同时观察不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胃癌发生中不同阶段的活性变化还鲜有报道。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癌基因Bc1-2和抑癌基因p16表达产物在不同类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以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为对照,旨在探讨胃癌发生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改变及意义,并进一步探明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的相互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我院病理科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间存档的病理蜡块123例,其中胃癌79例、异型增生23例、肠上皮化生21例。

在胃癌组中,高分化腺癌(包括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8例,黏液腺癌19例,黏液细胞癌17例。

所有组织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分类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1.2 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

p16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p16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p16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武世伍;承泽农;俞岚;宋文庆;陶仪声【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Ki67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 and explor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is and chinicopathologic factors of NSCLC.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l6 andKi67 proteins in 160 specimens of NSCLC and 20 normal lung tissue was detected h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pl6 and Ki67 proteins in NSCLC were 23. 8% and 82. 5% respectively, hut 90% and 5% in normal lung tissue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0. 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l6 and that of Ki67 in NSCLC. PTNM stagingj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l6 and Ki67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s of NSCLC (P<0. 05).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l6-positive and pl6-negative group (55. 3% vs 18. 0%) , and between the Ki67-negative and Ki67-positive groups (42. 9% vs 23. 5%). Conclusion Ki67 and pl6 may be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SCLC, and the level of pl6 and Ki67 is correlated to th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NSCLC.%目的探讨p16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研究它们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术后标本160例及正常肺组织2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16和Ki67的表达.结果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82.5%和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p16及Ki67的表达是影响NSCL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p16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和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5%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16和Ki67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p16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年(卷),期】2011(020)006【总页数】5页(P605-609)【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16;Ki67;预后【作者】武世伍;承泽农;俞岚;宋文庆;陶仪声【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233003;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安徽,23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原发性肺癌无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长很快,逐渐成为人类头号杀手[1-3],其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4]。

p16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16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16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p16基因对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p1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本研究是p16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它和肺癌的关系的综述。

【关键词】p16基因肺癌;甲基化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长。

p16基因又称为多种肿瘤抑制物I (muhiple tumor suppressor 1,MTS1)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是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在多种癌细胞中有缺陷,与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p16基因失活在NSCLC和SCLC中都是常见的基因改变[1]。

1 p16基因基本结构和功能P16基因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短臂的9p21区,全长8.5kb,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

其启动子长约75bp,位于转录启始位点上游500处,启动子和外显子E1,E2区含有多个可甲基化的5’CpG岛[2]。

P16基因的产物称为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抑制因子(CDK4 I),简称为p16。

p16作为一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通过与cyclinD竞争结合CDK4,特异性的抑制CDK4的活性,阻止Rb的磷酸化, 阻止G1一S期的转移过程,发挥其负调控细胞生长的作用,抑制细胞增殖。

p16的这种负调控细胞生长的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Jin等[3]将野生型p16基因导人无p16产物表达的肺癌细胞中,发现肿瘤细胞被阻滞在G1期,肿瘤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均受到抑制。

2 p16基因的甲基化与肺癌P16基因的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正常情况下p16与cyclinD二者的作用保持平衡,当p16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时,cyclinD与CDK4的结合占优势,过度刺激细胞分裂从而使细胞癌变。

p16基因的失活机制包括纯合缺失、基因突变和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

多数的研究证明,p1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

食管癌组织中CtBP1、p16蛋白的表达变化

食管癌组织中CtBP1、p16蛋白的表达变化

达与临床分期 、 淋巴结转移 、 病理分型均无关 。与文 献不 符 , 原 因可能 与本组 病例数 较少 有关 。 其
参 考文献 :
[ ]0 ,Tkh si K n o .T e mbaeacoe Pihb 1 hJ aaah R, o d h S me rn—nhrdMM i. nm肺 组织 作为对 照组 。
12 CB 1和 p 6检测 . tP 1 采用 免 疫组 化 二 步法 , 一
抗工 作浓度 110 :0 。操 作 按试 剂 盒说 明书进 行 。 以 已知 阳性 切片为 阳性对 照 , P S代 替 一抗 为 阴性 以 B
i r REC i e e u ao fe ta el l rma r ne rt n n t o K sa k y r g l t ro xr c l a t x i t g y a d a — u i i
g gn s [1 e ,20 ,0 ( ) 7980 i eei J .C l 0 117 6 :8 ・0 . o s l [ ]王翠红 , 2 孙力超 , 刘彤 , MY 9蛋 白在肺癌组织 中的表达及临 等. H 床意义[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0 0,6 5)3 33 8 J. 2 1 4 ( :9 .9 .
2 结果
观察组 5 1例 , 照组 2 对 9例 CB 1蛋 白表 达 阳 tP 性, 两组 CB 1蛋 白阳性 表 达率 相 比 P>00 。观 tP .5 察组 3 0例 , 照组 2 对 4例 p6蛋 白表 达 阳性 , 组 l 两 p6蛋 白阳性 表 达率相 比 P< .5 l 0 0 。观 察 组 CB 1 tP 、 p6蛋 白表 达与 临 床病 理 参 数 的关 系见 表 1 由表 l 。 1可见 , 管癌组 织 中 p6表 达 与 临床 分期 、 巴结 食 l 淋 转 移有 关 ( 均 <00 , 病 理 分 型 无 关 ( > P .5) 与 P 0 0 )CB 1表达 与 临床分 期 、 巴结转 移 、 理 分 .5 ;tP 淋 病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期因子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期因子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期因子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石秀换;李云霞【期刊名称】《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8()12【摘要】目的:探讨中期因子蛋白(midkine,MK)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K蛋白和由CD34标记的MVD在60例NSCLC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MK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在癌旁组织不表达;NSCLC中MK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MVD在NSCLC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MK蛋白与MVD在NSCL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

结论:MK蛋白可作为肺癌新的标志,并可作为NSCLC转移的分析指标。

【总页数】4页(P913-916)【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病理学;中期因子蛋白;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作者】石秀换;李云霞【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保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中期因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许金红;杨渝浩;董德琼2.中期因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李鸿伟;平金良;戴利成;章步文;赵华;沈琦斌;余才华3.趋化因子受体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王志维;牛玉旭;林辉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韩琦;孔娜;伍钢5.中期因子蛋白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谭相斌;邹双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16与p53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p16与p53基因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3 讨论目前经阴道超声探测广泛应用,比经腹体表探测可早发现3d ~4d,因妊娠囊不受膀胱的压迫,又在高频探头下孕囊较小时清晰显示,能检查最小胚囊直径2mm 。

而经腹体表探测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优点,受到患者的青睐。

从表中可以看出闭经时间、妊娠囊大小与月经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1]。

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2d ~16d (平均14d),卵子排出后,一般只能存活12h ~24h [2],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h 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h [3],约第6天至第7天,在子宫内膜着床称胚胎,卵子受精后2周,滋养层内细胞团迅速分裂、分化形成二个囊腔,一个羊膜囊,一个卵黄囊,内均充满液体,二个囊相连处的细胞层为胚盘(二胚层),为胚胎的始基,受精后3周(妊娠5周)形成三胚层,以后逐渐分化形成胎体各器官。

因为,受精过程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月经周期短者,排卵时间要比月经周期长者提前,超声图显示妊娠囊时间有所不同。

实践发现,同样是闭经50d,末次月经在3月1日,月经周期30d 者,在4月20日检查声像图可见平均内径2.6cm 的妊娠囊,卵黄囊、胚胎及原始心管闪烁样搏动;而末次月经在2月26日,在4月20日检查声像图仍未见妊娠囊。

本次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短,孕囊显示时间也随着提前,B 超估算孕周比胎龄大,月经周期<28d,B 超估算孕周比胎龄大3d 以上者86.0%;月经周期长,孕囊显示也较迟,B 超估算孕周比胎龄小,月经周期>32d,B 超估算孕周比胎龄小3d 以上者91.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B 超估算孕周的方法是:月经周期28d ~32d,B 超估算孕周可直接查表;月经周期<28d 或>32d,B 超估算孕周应减去或加上月经提前或推后的天数(每月按30d 计算)。

若规律月经周期23d,B 超估算孕周应减去月经提前的天数7为胎龄;若规律月经周期38d,B 超估算孕周应加上月经推后的天数8为胎龄。

p16基因在不同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表达比较

p16基因在不同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表达比较

p16基因在不同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表达比较冯蓓;杨卫卫;杨小平;冯艳【摘要】目的:探讨 p16基因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SP 法)检测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中 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肺良性疾病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为100%,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为47.6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不同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发展阶段的p16蛋白表达情况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p16的基因表达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类型有明显差异;p16的基因表达率会随着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变化。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618-620)【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病理学;肺疾病/病理学;蛋白/代谢;p16 蛋白【作者】冯蓓;杨卫卫;杨小平;冯艳【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原发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男女,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病死率已占癌症病死率之首[1]。

但早期肺癌症状不易表现出来,75 %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局部进展或发生转移,在这些患者中只有将近5%的肺癌患者诊断后存活能够超过5年以上[2]。

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时已属晚期,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许多人在研究肿瘤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关系中发现,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肿瘤基因的异常变化。

近年来肺癌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3],因此检测人体组织中某些基因的异常变化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恶性程度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

免疫组化p16的解读

免疫组化p16的解读

免疫组化p16的解读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是一种在组织切片中使用特异抗体标记特定蛋白质或细胞结构的技术。

其中,免疫组化p16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细胞增殖、肿瘤发生和发展等疾病过程中细胞的修复和增殖能力。

p16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属于增殖相关抗原(proliferation-related antigen)。

它主要以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的方式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p16在细胞周期中的G1期累积,与细胞宿主蛋白质Rb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Cyclin D-CDK4/6复合物的活性,阻止细胞进入S期。

免疫组化p16的主要目的是评估p16在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

p16在正常细胞中表达较低,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中表达增加。

免疫组化p16检测可以提供定量和定位的信息,有助于诊断和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的宫颈癌。

在免疫组化p16检测中,首先需要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处理。

抗原修复过程是为了恢复因组织加工、固定等处理而导致的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以便免疫组化抗体能够更好地与目标蛋白结合。

一般常见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热解修复(如利用高压蒸汽压力煮沸)、酸解修复(如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高温处理)、酶解修复(如利用胰蛋白酶、蛋白酶K等酶解作用)、微波辅助修复等。

抗原修复完成后,组织切片需要经过脱水、透明化处理,然后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染色。

对于p16的免疫组化染色,常用的抗原检测抗体是CINtec p16抗体(如CINtec® Histology独家专利小量抗体,一种高度特异、高度敏感的抗体)。

CINtec p16抗体能够与p16肽结构中某一特定短肽段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该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使用染色素(如第二抗体酶检测系统)来标记出来,通过显色反应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阳性信号。

阳性信号的形成意味着p16在该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