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

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
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

基于C/S模式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S模式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深入各行各业,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更为周到和便捷的服务。

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本系统主要完成对教师信息和工作量的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打印信息以用户管理等六个方面。系统可以完成对各类信息的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系统的核心是教师工作量统计和排课之间的联系,当完成添加或删除操作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一时间段内的教师工作量。查询功能也是系统的核心之一。此外,系统有完整的用户添加、删除和密码修改功能,并具备报表打印功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教师工作量计算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Designed for Counting Amount of T eacher's Work Based on the c /s Patter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omputer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every aspects of our life. It makes us to enjoy more convenient and individual services.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is a typical computing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IS) and its development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back-end database and front-e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spects.For the former require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of the strong data security and good libraries.For the latter procedure requires the application of full-featured, easy to use and so on.This system is mainly to complete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add, modify, delete, query, print information to six aspects of user management.System can complete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browsing, query, add, delete, modify other functions.Core of the system is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the link between statistics and arranging schedule, when completed to add or delete operation,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calculate a time period of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Inquiry function is also one of the core system.In addition, the system has a complete user to add, delete, and modify the password function and has a report printing function.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Database,teacher workload computing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论 .. (1)

1.1问题定义及内容简介 (1)

1.1.1 问题定义 (1)

1.1.2 内容简介 (2)

1.2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1.2.1 研究背景 (2)

1.2.2 研究意义 (3)

1.3课题调研与可行性分析 (3)

1.3.1 课题调研 (3)

1.3.2 可行性分析 (4)

1.4论文各章内容介绍 (4)

2 关键技术 (6)

2.1P OWERBUILDER技术 (6)

2.1.1 Powerbuilder技术特点 (6)

2.1.2 C/S开发模式 (6)

2.1.3 Powerbuilder 开发环境 (7)

2.2SQL S ERVER2000技术 (7)

3 系统需求分析 (9)

3.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9)

3.1.1 系统功能体系图 (10)

3.1.2 系统基本功能主要模块及功能 (10)

3.2数据流分析 (11)

3.2.1 数据流分析 (11)

4 系统总体设计 (13)

4.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3)

4.2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13)

4.2.1 E-R图 (13)

4.2.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14)

4.3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确定 (17)

4.3.1 系统开发 (17)

4.3.2 系统开发环境 (18)

4.3.3 运行环境简介 (19)

5 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界面设计的实现 (21)

5.1用户登陆界面 (21)

5.2系统主界面 (21)

5.3系统维护模块 (22)

5.4基础信息管理界面 (23)

5.5教学日志管理模块 (25)

5.6工作量统计模块 (27)

6 系统评价 (29)

6.1系统主要功能、特色/优点介绍 (29)

6.1.1 系统主要功能 (29)

6.1.2 此系统的特色/优点介绍 (29)

6.2系统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 (30)

6.2.1 系统存在不足 (30)

6.2.2 改进方案 (30)

结论 (31)

致谢 (32)

参考资料 (33)

附录 I (34)

附录 II (39)

基于C/S模式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绪论

1.1问题定义及内容简介

1.1.1 问题定义

教师工作量计算系统是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平台,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教师工作量数据中心和教师工作量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的有关教师工作量信息,为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工作量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教师工作量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最新的教师工作量情况,为教师工作量管理增加许多难度, 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务处和广大教师工作量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教师之间缺少一种快捷高效的沟通方式。所以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平台服务于学校教师工作,为辅助领导进行教师工作量管理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有助于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学术管理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是就教师工作量计算方面来说,计算机的应用就相对的比较单一了。一直以来,在管理中,设备的利用和效益的发挥上存在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我们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而在国外,很多学术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应用。而就我们国家来说,学术大多是人工完成记录,造假情况严重。但是从长远眼光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科技强国,提高人才的重视程度,刻不容缓。就情况而论作为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用户,未来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力军,提高计算机编程能力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高办事效率,唯一关键的就是缺少钱去购买一些配备良好的设备。为此我们现在所做的课题就是根据目前的情形下,根据现有的条件出发,利用计算机设备,从身边的一些实事做起,从思想上,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做起,实现一整套关于用户管理软件,为我们的管理人员减少点负担。

1.1.2 内容简介

本课题主是解决工作量管理系统在日常中涉及到的一些信息处理问题,目标是使工作量管理实现信息化,快速化。本系统主要包括:(1)教师信息管理(2)工作量系数管理(3)教学日志管理(4)工作量计算处理(5)工作量统计报表等几大模块。在每一模块中,必须做到良好的输入/输出界面,并能做查询,删除及修改等功能。本系统的重点是人员管理和管理量管理部分,因此下面我们主要进行人员管理和日常工作量管理这两部分的功能的实现。本课题是基于windowsXP环境的数据库管理,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前端使用PB编程语言进行开发。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在工作量管理管理中同样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工作量管理最基层的管理之一工作量管理来说,利用计算机实现工作量管理等日常工作来提高办事效率,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推动工作量管理管理领域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工作量只是工作量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但是工作量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日常等工作量非常的大,如果用手工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而利用计算机就不同了,一个完善的工作量管理系统可以帮你解决所有这方面的问题。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量管理管理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地方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工作量管理管理制度,这也决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工作量管理制度,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目前就是这个情况,面对实际,迫切需要开发出一个新系统来适应这些工作。

本系统是结合了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察,经过实际的需求分析采用了功能强大的PB编程语言作为开发工具,用 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开发出的工作量信息管理系统。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

发,完成从用户信息录入,删除,修改到用户信息查询的操作,经过实践证明本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方面的需要。

1.2.2 研究意义

我们现在所做的课题就是在目前的情形下,从学校的现有的条件实际出发,利用个人所拥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条件,从思想上,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做起,实现一整套关于学校用户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软件来实现一些基本信息的维护。为我们的学校的工作量管理管理人员减少点负担,从根本上解决用手工操作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学校工作量管理管理领域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2.1 应用的效益与以后的发展前景:

(1)工作量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机动性,灵活性,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工作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工作量的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激发了工作量管理人员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量管理在广大用户心目中的威信;

(3)调动工作量管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便于领导实施监督管理。

(4)开创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新局面,增强工作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便于更好地管理我们学校的工作量管理诸多琐碎事情的管理。

1.3 课题调研与可行性分析

1.3.1 课题调研

(1)与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由教师提供。

(2)本课题要求用户有熟练的PB开发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一定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开发功底。

(3)具有对在单表中根据单一或复合条件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4)具体问题再做详细调查研究并与指导老师面谈。

1.3.2 可行性分析

1.3.

2.1技术可行性

由于开发此工作量管理系统需要的硬件环境有Windows XP,支持的软件有开发工具PB所需用的操作人员熟练使用PB及SQL,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开发功底及编程能力,现有开发工具PB支持强大的数据库开发,再加上Windows XP稳定的运行环境的支持和开发人员的技术,从功能和性能上完全都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从技术方面讲开发此工作量管理系统是可行的。

1.3.

2.2 经济可行性

由于开发此工作量管理系统所需的硬件(计算机及相关硬件)和软件环境(PB

和SQLSERVER)价格低廉,在市场上都容易购买到,因此开发此系统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因此系统经济可行,应积极开发。

1.3.

2.3 使用可行性

此工作量管理系统具备良好的界面、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于被用户接受,用户只需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对此系统使用做简单的了解即可方便使用,而且使用此系统可以减速少大量录入工作,大大减少工作量管理管理人员的负担,从使用方面是此系统的开发是可行的。

1.3.

2.4 法律可行性

此工作量管理系统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法律可行的。

1.4 论文各章内容介绍

第二章主要内容是:powerbuilder技术特点,c/s开发模式,powerbuilder开发环境,Sql server技术。

第三章内容主要是:系统的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业务流、数据流分析和数据字典。

第四章主要内容是: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系结构设计,系统数据模型设计(E-R图、关系模型、数据表)及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确定。

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工作量管理系统主界面的功能,包括一般用户的登陆界面,

工作量管理系统的主界面,查询信息和数据维护的主界面。

第六章主要内容是:系统评价:包括系统主要功能、特色/优点介绍、系统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毕业设计心得与收获。

最后还有参考资料、致谢等等内容的介绍。

2 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是完成系统设计的核心,它的选择决定了系统的整个设计流程,体现着开发系统的成败与效率。所以选择何种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本系统采用了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i技术和微软公司的SQL数据库技术。

2.1 Powerbuilder技术

2.1.1 Powerbuilder技术特点

PowerBuilder美国Sybase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快速开发工具,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下,基于Windows3.x、Windows95和WindowsNT的一个集成化开发工具。它包含一个直观的图形界面和可扩展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PowerScript,提供与当前流行的大型数据库的接口,并通过ODBC与单机数据库相连。

2.1.2 C/S开发模式

服务器和交换机放在控制中心,各个客户机通过双绞线与集线器相连,各个用户组通过光纤与控制中心的交换机相连,这种拓扑结构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不至于由一条线路的故障影响到其他计算机的运行。各计算机组为各个部门,如教务处、计算机系等。这个系统的用户分为数据库服务器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和一般教师。为此选择采用目前主流的两种方式,即三层C/S和B/S相结合的方式。

三层C/S架构是通过网络一起工作的数台计算机之间的一种关系。最简单的C/S 数据库是将数据库处理任务划分给两个系统:客户PC运行数据库应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全部或部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PC上的数据库应用被称为“前端系统”,它负责所有屏幕和用户的输入输出的处理;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后端系统”则负责数据处理和磁盘访问。

C/S架构的优点主要包括:交互性强,提供更安全的存取模式、降低网络通信量。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这就使得C/S架构更利于处理大量数据。把传统C/S架构中发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第一层客户机是用户与整

个系统的接口。客户的应用程序精简到一个通用的浏览器软件。第二层Web服务器将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客户的请求,并动态生成一串HTML代码,其中嵌入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的浏览器。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的任务类似于C/S模式,负责协调不同的Web服务器发送的SQL请求,管理数据库。

2.1.3 Powerbuilder 开发环境

PowerBuilder的开发环境与其应用程序的构成具有基本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其应用程序由各种PowerBuilder对象构成。相应的开发环境为各种对象画板,每一种画板都由提供操作命令的菜单和工具栏、显示资源信息的系统视图窗口和反映操作结果的工作区组成,工作区则又由多个视图区构成。

PowerBuilder为要建立的应用程序中的每一类对象都提供一个画板(Painter)。使用画板可以为应用程序建立各种所需的组件,画板为建立每一组件都提供了所需的工具箱。虽然每个画板都不尽相同,但各种画板的构成却是一样的,并且对于某些画板中的控件也是相同的。

2.2 SQL Server2000 技术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SQL是基于服务器端的中型数据库,可以适应大容量数据的应用,在功能上管理上很方便。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效率,后台开发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强大。SQL 有很多的扩展,可以用存储过程,数据库大小无极限限制。

SQL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

SQL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所以具有完全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管理的接口。它以记录集合作为操作对象,所有SQL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合作为输出,这种集合特性允许一条SQL语句的输出作为另一条SQL语句的输入,所以SQL语句可以嵌套,这使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在其他语言中需要一大段程序实现的功能只需要一个SQL语句就可以达到目的,这也意味着用SQL语言

可以写出非常复杂的语句。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中主要功能需求是:对刚注册的用户进行信息登记,登记后的各种信息除了存入数据库外还要可以即时预还可以及时地对他的工作量进行调整,并把调整后的信息放入数据库,一般用户如果想要对用户信息进行查看,也可以根据条件进行搜索,把你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查出来,以便你自己更好地查看你所需要的信息。如遇到修改信息,数据维护模块可以对用户的信息,以便管理人员和用户可以随时查到最新的信息,同时,可以随时对需要的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

本系统基于两种权限---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对系统功能进行最细致的展现。平台从结构上可以分为教师工作量录入和教师工作量计算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而教师工作量计算管理系统可以被划分为几个部分:核心的业务、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服务。操作员和管理员均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3.1.1 系统功能体系图

图3-1 系统功能体系图

3.1.2 系统基本功能主要模块及功能

本课题主要是解决工作量管理管理中的日常中涉及到的问题,目标是使工作量在

管理上做到数据的信息化、快速化。

系统在实现上应至少具有如下功能:

(1)教师信息管理

该模块包括教师信息和教学任务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2)工作量系数管理

管理员模块

理 基础信息管理 系统

志 职称信息 教师信息 教学任务 工作量系数 用户管理 修改密码 退出

教学日志

询 退出 工作量统计 按教师统计 按职称统计 按课程 性质统

计 统计结果

该模块是对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3)教学日志管理

教学日志是对教师上课的日常记录,反应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学日志管理模块就是实现教学日志的添加、修改和查询,根据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同,将教师教学日志记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

(4)工作量计算处理

工作量计算处理是系统的核心模块然后将教师教学日志按照课程进行汇总,根据计算方法计算工作量。

(5)工作量统计报表

该模块实现各类统计分析报表的生成、查询和打印,包括系部教师和全校教师的工作量汇总表,按职称或课程性质统计的分析报表等。

3.2 数据流分析

3.2.1 数据流分析

工作量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用户注册后,系统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登记,把用户的基本信息和那个工作量的情况等的信息登记到工作量管理部,并保存到数据库中,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一般用户和管理员都可以通过信息查询模块来查询已经注册了的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使用本软件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查询。当然,管理员除了可以对信息进行查询外,还可以通过输入正确的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对数据进行维护,对该工作量进行数据维护,把该用户的信息添加到工作量信息表中,并通过修改信息及时地进行更新,同时,也应该对该用户离开的工作量进行数据维护,删除他在该工作量的信息,并把修改过后的信息提交给该用户所在工作量号和工作量信息,及时地提交给数据库,以便信息及时地维护。系统数据流图如下:

工作量信息基础数据

系统维护录入系统

管理电脑

Database服务器

图3-2 系统总的数据流

4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工作量管理部分分出了五大主模块,它们分别是:基础信息管理、教学日志管理、工作量统计、系统维护、登录模块。

(1)登陆模块:实现管理员和一般用户登录。如工作量管理服务人员用管理员,工作量管理人员就应该具有一般用户的权限。

(2)工作量统计管理:实现对工作量信息的添加和删除,修改。

(3)基础信息管理:输入基本数据详细信息

(4)教学日志管理:添加教学日志的信息。

(5)系统维护:用户密码修改及系统其它信息的维护。

4.2 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4.2.1 E-R图

4.2.1.1 教师工作量计算管理系统E-R图如下所示:

图4-1 系统E-R 图

4.2.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名为teacher 。首先,要打开数据库服务器,然后进入企业管理器,在里面建立数据库。

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和系统的基本流程,设计了如下的数据表:

1.表teacher

表4-1 教师信息表 中文字段名

英文字段名 字段类型 长度 主键 字段值约束 教师编号

teach_id int 4 P NOT NULL 教师姓名 teach_name varchar 50 NULL

管理员 管理 操作员 登陆

系统

登录名

密码 管理

退出

关于

增删改查

账号 职称

系数

教师 任务 工作量统计

教学日志 无法登陆

登陆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修订) 沪商院人(2005)第28号 为了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为考核教师、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必要的依据,按照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特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一、教师工作量的概念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根据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每位教师一般应完成工作量为1600小时/年,其中,教学工作量1280小时,科研工作量160小时,其他工作量160小时。 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范围 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实行单独收费付酬的辅修课、重修课、考证辅导课,以及成教和自考项目的教学工作量,不列入本统计范围。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采取“课时”加“系数”的方法计算。每位教师全年一般应完成320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每一标准课时相当于4工作小时。同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课程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课程系数,按系数计算标准课时课酬。 1、标准课时和标准班级。除少数课程外,学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书确定的每1节课堂理论课为1个标准课时;授课班级以35-40人为一个标准班,其中,艺术和外语专业以25-30人为一个标准班。计算标准课时,其授课人数以标准班为基数;非教师原因造成授课班级人数低于标准班人数下限的,其标准课时按标准班计算。 2、合班或大班上课。以标准班人数上限(40人)为基数1,授课班实际人数在41-80人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2;授课班实际人数81人以上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1;授课班人数增加不足10人的,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系数。 3、“双语”课。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50%以上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良好,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2,双语课不实行合班上课。在同类重复班讲双语课,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1.5。 4、普通公共课:体育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指导学生素描、绘画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计算机上机操作指导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外语听力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 5、实验实训课。纳入教学任务书的课堂实验实训课(不包括校外组织实施),按标准课时×0.8计算。该课程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指导、批改实验实训报告和考核等教学环节。对未设专职实验员、由任课教师自己承担实验准备工作的工科类实验课,每1课时即为1个标准课时。 6、选修课。正常教学时间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计算,在晚上18:00以后和双休日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1.2计算。 7、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由教务处另行制订。毕业实习指导应包括联络实习单位、跑点指导、组织实习小结、论文指导及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8、体锻课。辅导学生体锻(包括早锻炼)、举办运动会等工作量,按1标准课时=核准的工作时间(小时)÷4计算;经批准成立的学院体育运动队,按训练计划和实际执行的指导运动队的工作周数,折算为标准课时。 9、指导青年教师(包括制订指导计划、实施带教、组织考核小结等),每指导带教1位青年教师,按平均每年20标准课时计算,其中,第一年为30课时、第二年为20课时,第三年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黑东院教发〔2011〕17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部、处、办、中心、图书馆: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试行)业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T 主题词:教师工作虽计算办法通知 黑龙江东方学院院长办公室2011年3月22日印发

打字:刘佳校对:杨玉顺共印50份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 计算办法(试行) 为了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调动专任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虽,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特制订《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内容如下: 一、教学工作虽界定与教学工作虽内容 教学工作虽主要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面向学生所做的各项工作的劳动付出虽。教学工作虽主要包括授课(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课程考核、过程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虽、指导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工作虽和兼职教学管理减免等。 二、教学工作虽的计虽单位及工作虽定额 1. 教学工作虽用“标准学时”作为计虽单位。教学工作虽统一用标准学时计酬。以理论课授课为例,一个实际授课学时乘以若干 调节系数等于标准学时工作虽。每学期按17周计算,每周12标准 学时,满工作虽为204标准学时。教师完成的所有各项教学工作都折算成标准学时计付课酬。 2、完成每周8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工资中的基础工资报酬,再完成每周4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满工作虽报酬。完成每周12标准学时工作虽以上的教师可获得超工作虽报酬。超工作H计酬办法详见下文。 三、教学工作虽的计算办法

桑杭小学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桑杭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量,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桑杭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2、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公平合理的原则。 3、结合实际,适用和可操作的原则。 二、教师岗位设置及工作量标准 A、教师岗位设置 教师岗位包括管理岗位、教师教学、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等岗位。 教师教学:指学校中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管理岗位:我校校长(负责全面工作的指导)、教导主任(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师生读书及教师考勤、文件收发布置、党建、学籍管理等)、总务主任(负责后勤管理及卫生、安全、家长学校等)、教科研主任(负责教研培训及文体活动等)大队辅导员(负责少先队工作、学生节日读书活动及社团活动等)、办公室主任(兼教研组长、各科组长等)、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管理及早自习、卫生、劳动、绿化、午餐、午休等)。 教学辅助人员:指学校中目前兼职从事校级社团活动指导、图书阅览管理、仪器试验管理、音乐器材及教室管理、美术器材及教室管理等。 工勤人员:指学校中兼职从事后勤服务的会计(兼固定资产管理及物资管理)、现金保管(兼食堂管理)、物资保管(兼维修)、昼夜值班、协管(兼报刊收发)、导护、冬季取暖(办公室及教室)、

班级助理等职位的人员

等。 学校依据编制人数及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把教学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制定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期工作目标。 B、教师周岗位工作量标准 根据平教体发【2014】17号《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关于确认教职工基本工作量的通知》要求制定学校教师岗位工作量标准:课时工作量:指教师完成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任务,含计划制定、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组织检测等。 (一)教学人员周工作量考核办法: 教师周工作量按周标准课时量计算。教学工作量=实际上课时数×学科类别系数。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小学40分钟/节)授课,教师实际每上 一节课,计算1课时标准工作量,若需合堂则按标准工作量的1.3倍计算。 学科类别系数=备课系数+批改作业系数+…,指对各学科的调整 系数。 具体标准如下:

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关于印发《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已经学院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修订)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全面、准确和公正地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及任务完成情况,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教育部《关于当前高等学校

教师工作量问题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教师工作量是学院对教师以及二级学院(部)教学工作的量化核算,按学年度统计,也是对二级学院(部)进行学年度教学工作总量考核和定编设岗的主要依据。 三、教师工作量的内容 1.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和业务工作量两部分。 2.教学工作量由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考核以及其它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工作)和实践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准备、指导、批改报告等工作)两部分组成。 3.业务作量由科研工作量(包括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开展教科研等学术活动)、辅助教学工作量(包括教学基本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指导青年教师等)和其他业务工作量三部分组成。 第二章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一、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标准 教师教学工作量标准因教师职称不同而有不同要求(见表1)。 表1:教师(教学人员)基本教学工作量 二、理论课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理论课教学工作量是指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包括备课、授课、

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职业大学 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 (二次修订后征求意见稿) (年月日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九江职业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第一条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教学工作量核算遵循“公平合理、多劳多得”原则,以教学工作量计量的认定,核算课时费的发放。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承担我校教学工作任务的专任和兼课教师。 二、教学工作量内容 第三条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指按照《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根据课程分类,教学工作量以理论课教学、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三大类认定课型。 第四条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课件制作、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考查、补考、日志填写、学生考勤等教学环节产生的工作量。 第五条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工作量,除包括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实践课教学环节的各项准备与实践操作

工作量。 第六条实践教学工作量包括指导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核定 第七条教学工作量以“标准课时”为核算单位进行计算。教师在一个标准班(50人以下)讲课一个课时(45分钟)所完成的工作量为1个标准工作量,称为1个课时。 第八条专职教师每周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双肩挑”教师 按学校的规定不作额定课时要求。 第九条各教学工作量按相应标准折算为标准课时,按学期进行核定。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条教学工作量=授课课时数×人数系数×课型系数×其它系数。 第十一条人数系数 每个标准班(50人及以下)讲授1课时计1课时;50人以上,200人以下,按每增加10人确定系数:每讲授1课时增加0.05课时,即系数1.05,再增加10人系数为1.10,以此类推;200人以上的,讲授1课时按2.0系数计算课时。 第十二条课型系数 按理论课、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和实践课三大类确定课型系数。根据《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各院(部)按专业教学需要确定相应课程类别,报教务处审核并确定课型。

(完整word)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我校实行工作量办法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 第二条教师工作量包括:(1)教学工作量;(2)科研工作量;(3)其它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440小时,[每周4.5个工作日(扣除半天学习,党团活动时间)*全年40 周=1440小时],教学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200小时。 第三条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包括:(1)讲课(含备课和讲授);(2)辅导答疑;(3)批改作业;(4)指导实习;(5)批改学年论文或实习报告;(6)指导毕业论文;(7)考试、考查(含命题、校对、监考、阅卷、登分等);(8)教学研究;(9)经批准编写校内用教学大纲、教材、讲义、习题集(指无稿酬者)等。 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一)讲课(含备课、讲课、课外辅导答疑工作量) 1、一般课程(指未在以下各项单独列出的课程) 首次班课: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5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6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7计算。 开新课首次班(指新教师第一次开的课或老教师新开出第二门以上的课。重复课更换新教材或课程名称改变而讲授内容基本不改变的,不算开新课。下同。) 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6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7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8计算; 重复班课(指在同一学期内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各级教师均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不含首次班)计算。 合班课:两个班及其以上的合班课,按单班课工作量每增加一个班增加30%计算。如同时在两个以上合班任教,第二个以上的合班课应按重复班计算,并增加相应的百分比。 要求:(1)课外辅导每周一次。(2)有专任辅导老师的,讲课教师按每学期的教学周数*1减记教学工作量。(3)未完成规定次数的每缺一次扣减1 小时。 2、马列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资本论选读)、德育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形势政策课的首次班课按不同职级教师的相应系数分别加1计算; 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5*重复班数计算; 合班课的算法及要求同一般课程。 (2)讲授以上课程的教师必须采取不同方式深入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每学期必须写出3000字以上的做思想工作的书面总结,完不成此要求的讲课系数按"一般课程"对待; (3)马列教研部教师开出的上述以外的课程,按"一般课程"规定执行。 3、外语课 (1)精读课视同一般课程; (2)外文打字不分职级,按每学时*2执行; (3)其它外语课按一般课程相应的系数减1执行。要求事项同"一般课程"。 4、体育课、音乐课(不分职级) (1)讲授首次班课按讲授学时*4计算; (2)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计算; (3)辅导校文体代表队按辅导时数*1.5计算; (4)校外比赛指导按实际天数*8*1.5计算; (5)辅导群众文体活动(含组织校内文艺、单项体育比赛)按实际时数*1.5计算; (6)组织校田径运动会按筹备天数*6+运动会天数*20计算。 要求:登记(3)-(6)项时,注明各项目的类别、人数、具体时间,指导比赛天数不得超过一周,辅导活动天数不得超过4周,运动会筹备天数不得超过一周。 5、实验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1)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按40人一组计算(多于15人,少于40人,按40人计)不分职级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精品文档 老河口李河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李河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一、适应对象 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 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 第1 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 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岗位职能并重体 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 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 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 规,以及《老河口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4 条: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 算1 课时工作量。 第5 条:备课工作量。 (1 )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 节,计算1 课时工作 量。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学科备课,每备课1 节,计算0.8 课时工作量。 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工作量。 (2)跨学科备课,适当增计工作量。小学跨学科每周计0.5 课时工作 量,初中跨学科每周计0.6 课时工作量。 第6 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精品文档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小班额两类制定。大班额指每班46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小班额指每班 45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超或不足均以满5人为一段 (2)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 小学: 第7条:辅导工作量 (1)辅导课每节折合0.5课时 (2)早自习辅导、护导每节折合0.3课时,晚自习辅导每节折合0.4课时 第8条:班主任工作量。 大班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3课时工作量;村小班主任每周计2.0课时工作量。 第9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学校部门负责人员包括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卫生专干(或卫生老师)等。(1)校级干部每周10课时工作量。 (2)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每周各计6课时工作量。 (3)年级组长、办公室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 (4)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小校每周计1.5?3.5课时工作量 精品文档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修订) 沪商院人(2005)第28号 为了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为考核教师、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必要的依据,按照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特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一、教师工作量的概念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根据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每位教师一般应完成工作量为1600小时/年,其中,教学工作量1280小时,科研工作量160小时,其他工作量160小时。 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范围 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实行单独收费付酬的辅修课、重修课、考证辅导课,以及成教和自考项目的教学工作量,不列入本统计范围。

执行。教师应完成的科研工作量为:助教不少于80小时/年,讲师不少于120小时/年,副教授160小时/年,正教授200小时/年。 2、教师完成科研计划并通过课题主管部门成果评审后,填写学院《科研成果申报备案表》向科研处登记,由科研处统一输入学院科研成果数据库后予以认定。凡未经科研处认定的,均不作科研工作量计算。 3、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其科研工作量可与教学工作量交叉计算,并以科研工作量顶补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为4小时科研工作量=1标准课时,但同年度教学工作量不得低于应完成量的70%(224标准课时)。 六、其他工作量计算范围 教师参加学院统一安排的活动和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各种工作,如政治业务学习、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或各类竞赛活动,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工作,纳入其他工作量统计范围。 七、其他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1、教师参加学期初、末坐班和每周二政治学习、教研活动等,均按实考勤,并以考勤记录的时间计算为其他工作量。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 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界定 1.教师工作量分为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育人工作量和附加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由科研规划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与管理,育人工作量由学生处(团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与管理。 2.教学工作量指教师直接从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含实践性课程)授课工作所产生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混合式教学、工作室教学、实训实习指导、社团活动与课程设计指导、学术报告与专业讲座等教学环节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既计算绩效工资,也纳入职称赋分。 3.附加工作量指从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及其它与教学相关的辅导群体性活动(如运动队训练)、裁判、评审等间接性教学工作量。附加工作量只计算绩效工资,不纳入职称赋分。 4.教学工作任务是指教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1)一般性教学工作任务:编写学期授课计划、编写教案、编写学习材料、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核(包括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登录与上报)等。 (2)指导性教学工作任务:包括编制实习计划、准备实习资料、备课、预做、指导、批阅报告、评定成绩、实习总结等。 二、教学工作量定额 教师教学工作定额实行分类管理。 教学型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为每学年380标准学时(平均周学时12节) 。 行政兼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为每学年60标准学时(平均周学时2节)。 其他类型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根据教师分类管理办法调整。 专任教师周平均课时最高限额20学时,行政兼课教师周平均课时最高限额6学时。师资特别紧缺专业确实需要超过最高限额的,应经教师所在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教学校领导审批,超过上限部分教学绩效工资减半计发。 产假和进修等学校安排的长期外出学习视同完成教学工作量定额。企业锻炼、外出挂职等按相关办法规定执行。 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任期内年度考核合格,每年教学工作量定额减少60学时(每周2学时)。身兼两职者不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doc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特点。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除必须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网络教室维护、教学资源开发、计算机辅助学校管理等若干项工作,其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并长时间处在电子辐射环境条件下的超负荷工作状态。根据我国《劳动法》,建议教育部门、学校要给予信息技术教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及满工作量 1、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施、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 2、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周期短、技术形态变化快等特点,信息技术教师经常处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更新换代的状态下工作,建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满工作量为课时。 二、承担其他任务的工作量 信息技术教师除完成教学任务外,如果在本校还承担其他工作,其工作量应累计到总工作量中去,建议如下: 1、校园网、网络设备和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等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每周可计算2-4个课时的工作量。 2、校园网的开发、升级、信息更新等,每周可计算2-5个课时工作量。

3、教学用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每间机房每周计算6-8个课时工作量。 4、学校计划内的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辅导,每培训一课时折算为1-3课时工作量,期末时再将总课时数除以教学周数换算成教学工作量。 5、独立承担学校活动的新闻及图片上网,每周可计算3-5个课时工作量。 6、本校大型活动、示范课拍摄、制作、视频广播、刻录等,按每操作一课时折算为2-4课时工作量,期末时再将总教学课时数除以教学周数换算成教学工作量。 注:计算工作量在参考范围内的取值,由工作效果决定 实验员、电教员和网管员工作量标准 三、实验员、电教员和网管员工作量标准 (一)学校实验人员总工作量标准 1.省重点高中24个班以下(含24个班)的平均6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4个班以上的超过24个班部分平均9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2.普通高中28个班以下的平均7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8个班以上超过28个班部分平均10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3.乡镇初中24个班以下的平均9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4个班以上的超过24个班部分平均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4.城镇小学及乡镇完小按平均18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

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为适应新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计算教师工作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此工作量计算标准,作为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奖金分配的依据。 一、适应对象: 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 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缺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3条: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小学40分钟/节)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4条:备课工作量。 各学科备课。任教平行班级不计算备课工作量。 第5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 (2)课堂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语文 2 2.2 2.5

数学 2 2 2 英语 0.9 1 美术 0.2 0.2 0.2 (3)语文、数学家庭作业按课堂作业的50%折算工作量(每班每周):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语文 1 1.1 1.3 数学 1 1 1 第6条:班主任工作量。 班主任每周计10课时工作量;一、二年级班主任每周12课时的工作量 第7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1)学校负责人,每周各计20课时工作量。其它部门工作,按学校负责人工作的30%——70%计算工作量。 (2)少先队辅导员,每周记4课时。

(3)教研组长,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 (4)安全工作。各班学生健康安全,一周内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班主任每周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有备课、安全资料,经查属实,每周计2课时工作量。 (5)所有老师,周会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两操每周计2课时工作 (6)两操负责老师计5课时工作量。 第8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公式1:教师满工作量=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教师总数 公式2: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总课程教学工作量+学校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量+ 学校总业务学习工作量。 第9条:业余训练队教练员工作量。 业余训练队指由学校批准成立的体育运动队、文艺活动队、书画活动队、园艺小组、纸艺小组等,且每周定时开展训练活动的。其教练员、辅导员每周按活动次数与质量计工作量。按要求开展一次计1--2课时工作量,有授课费用的训练小组不再计算工作量。 第10条:临时工作 全体在职教师每周按1课时计算临时工作量,未完成临时任务或临时安排工作找理由推托的,不计算工作量。 第11条:其他人员周工作量。 (1)图书管理员计2--10课时工作量;校园布置与宣传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学生就餐管理:每天0.5课时工作量;报到缴费1--4课时工作量;早、中跟班每次1课时工作量;值楼一次1课时工作量; 报到缴费。 (2)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根据其承担研究任务的大小,每周按0.5~2课时工作量计算。 (3)代课 因为工作需要,学校安排代课按每节5元计算,期末在学校办公费中支付。 (4)教研课与公开课 教研课与公开课的课时量是普通上课的10——20倍课时工作量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第一章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第一条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每周八课时注:课时工作量包含:授课、备课、批改作业第二条专职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一、教学工作量一律以课时数(简称课时)为计算单位,其它教学工作量均折算成课时数计算。二、讲课工作量应按教务科的规定,教师应保证按进度完成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得擅自增减课时,对无故未完成教学任务的应追究原因,自行增加课时一律不予承认。三、讲课学时计算1.讲课工作量1学时=1课时2.重复科目教案折扣:每重复一门科目,每周扣除0.5课时。3.跨科目教案补助:每跨一门科目,每周补助0.5课时。4.成绩考核工作:期中和期末考试,每次按4~5课时计算。注:1)命题、制卷(刻蜡纸或报盘)、标准答案、计分标准2课时;2)阅卷:15份以下(含15份)计0.5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0.5课时,以此类推;3)试卷分析等1课时。4)未完成以上工作量其中之一者,由教务科酌情扣除课时。5)监考人员每科按16元计算。四、实验课学时计算1实验按复杂程度分:孝中、大三种1)小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可不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仅作验证或观察的实验。 2)中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实验报告不少于1000字的实验。3)大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不少于3000字,必须停课实施的实验。2实验工作量计算实验工作量=计划实验时间(T)×实验复杂系数(μ)×实验分组数(N)各项说明如下:1)实验课工作量包括:实验准备、现场指导实验、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等工作,只完成其中一个内容工作量只记20%。2)实验报告应全部批改,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15份以下(含15份)计1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1课时,以此类推。3)实验分组中,每组的学生人数一般为4~5人,特殊需要可根据试验设置及场地情况,报教务科审批确定。4)实验项目及实施时间由指导教师事先报教务科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全部批改,评出成绩后送教务科存档。5)计划实验时间(T)的计算每项实验、每组学生:T=0.8(小时)6)复杂程度系数(μ)的计算小实验:μ=0.4中型实验:μ=1大型实验:μ=1.4五、指导实习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数×10/5课时六、指导课程设计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10/5课时。注:1)此项工作量包括完成备课,写指导书,任务书,辅导和评阅工作。2)每位教师每天平均至少指4小时。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时计算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注:1)此项工作量应包括选题、指导、评阅及有关准备工作。2)此项工作时由几个教师共同承担,应共同计算工作量再按照工作量的大小,按比例分配或对等分配,可由教师协商或由教务科处理。 八、计算机上机指导工作量工作量=学时数×0.6注:此项工作量包括指导(任课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及有关工作。九、其它工作量的计算,必须由教研室事先呈报教务科审查,由学校批准方能有效。第三条后勤管理人员兼课工作量一、后勤管理人员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兼职能胜任的课程或其它教学工作,并按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计为超工作量。二、后勤管理人员在学校作息时间内,兼职上课一般不应超过6节,超出部分按0.8的系数折算。第四条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发放办法一、教务科每月对每个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兼课的工作量进行初审,经校领导批准,按月发放。二、对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发放超课时酬金,并给予批评和帮助1.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或不服从安排以致影响教学。2.教学任务未完成者。3.教学效果很差,几经帮助无明显改进者。4.发生重大教学事故者。三、超额工作量酬金标准1.高级职称(A级):每课时14元/课时2.中级职称(B级):每课时13元/课时3.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C级):每课时12元/课时4.从院校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试用期为6个月,此间工作量酬金每课时6元。6个月后按上述3款执行。注:超课时标准分A级、B级、C级三个级别,不惟学历,不惟职称,每学年由教务科按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定级,并经校长批准按相应标准执行。5.本校员工在学校作息时间外(即业余时间),完成讲课工作量,按外聘教师的相应待遇计酬。第二章关于计算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第一条计算机房管理

华侨大学教师工作量计算试行办法

华侨大学教师工作量计算试行办法附件10: 华侨大学教师工作量计算试行办法 为了加强华侨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全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教干字0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华侨大学申报晋升教师职务的教学工作量计算试行办法。 第一条、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含教学法研究的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实验室建设等工作量。教师全年工作量~按每天8小时~每周5天~每年按42周计算~应为1680小时。 全校教学编制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一般应占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每位教师全学年的教学工作量定额为1120学时~专职科研编制教师的工作量~一般应占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全学年的教学工作量定额为560学时。 高等学校应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首先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教材,含电教软件,教学法研究等建设、师资培养提高等工作。 第二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下列各环节的“计划学时”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学时以1小时计,。 一、讲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和答疑, 教授、副教授: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4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6 新开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重复班数

讲师: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7 新开课工作量,计划学时×6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重复班数 助教: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6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8 新开课工作量,计划学时×7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重复班数 说明: ,一,开新课工作量~指本校尚未开出的课程或选修的课程。经过脱产进修此门课程或脱产备课三个月以上的不在此列。 ,二,新开课工作量~指教师第一次担任本校已开的课程或新的教材,包括不同专业的新教材,。 ,三,讲课班人数超过100人者~工作量增加10,。 ,四,某些专业课,指内容需要经常更新,及制图课,含指导练习,其讲课工作量按新开课工作量计算。 二、体育课 教学工作量,计划学时×,3,4, 正、副教授授课工作量计算系数取下限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重复班数 辅导校运动队工作量,核准学时×1.5 辅导群众工作量,包括下系,工作量按核准实际小时计算校运动会工作量,计划学时×,1.5,2, 说明:

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我校实行工作量办法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 第二条教师工作量包括:(1)教学工作量;(2)科研工作量;(3)其它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440小时,[每周4.5个工作日(扣除半天学习,党团活动时间)*全年40 周=1440小时],教学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200小时。 第三条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包括:(1)讲课(含备课和讲授);(2)辅导答疑;(3)批改作业;(4)指导实习;(5)批改学年论文或实习报告;(6)指导毕业论文;(7)考试、考查(含命题、校对、监考、阅卷、登分等);(8)教学研究;(9)经批准编写校内用教学大纲、教材、讲义、习题集(指无稿酬者)等。 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一)讲课(含备课、讲课、课外辅导答疑工作量) 1、一般课程(指未在以下各项单独列出的课程) 首次班课: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5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6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7计算。 开新课首次班(指新教师第一次开的课或老教师新开出第二门以上的课。重复课更换新教材或课程名称改变而讲授内容基本不改变的,不算开新课。下同。) 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6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7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8计算; 重复班课(指在同一学期内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各级教师均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不含首次班)计算。 合班课:两个班及其以上的合班课,按单班课工作量每增加一个班增加30%计算。如同时在两个以上合班任教,第二个以上的合班课应按重复班计算,并增加相应的百分比。 要求:(1)课外辅导每周一次。(2)有专任辅导老师的,讲课教师按每学期的教学周数*1减记教学工作量。(3)未完成规定次数的每缺一次扣减1 小时。 2、马列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资本论选读)、德育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形势政策课的首次班课按不同职级教师的相应系数分别加1计算; 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5*重复班数计算; 合班课的算法及要求同一般课程。 (2)讲授以上课程的教师必须采取不同方式深入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每学期必须写出3000字以上的做思想工作的书面总结,完不成此要求的讲课系数按"一般课程"对待; (3)马列教研部教师开出的上述以外的课程,按"一般课程"规定执行。 3、外语课 (1)精读课视同一般课程; (2)外文打字不分职级,按每学时*2执行; (3)其它外语课按一般课程相应的系数减1执行。要求事项同"一般课程"。 4、体育课、音乐课(不分职级) (1)讲授首次班课按讲授学时*4计算; (2)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计算; (3)辅导校文体代表队按辅导时数*1.5计算; (4)校外比赛指导按实际天数*8*1.5计算; (5)辅导群众文体活动(含组织校内文艺、单项体育比赛)按实际时数*1.5计算; (6)组织校田径运动会按筹备天数*6+运动会天数*20计算。 要求:登记(3)-(6)项时,注明各项目的类别、人数、具体时间,指导比赛天数不得超过一周,辅导活动天数不得超过4周,运动会筹备天数不得超过一周。 5、实验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1)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按40人一组计算(多于15人,少于40人,按40人计)不分职级 实验课工作量=计划学时*7*1/指导教师 数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老河口李河小学 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李河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一、适应对象 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 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老河口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4条: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5条:备课工作量。 (1)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节,计算1课时工作量。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学科备课,每备课1节,计算0.8课时工作量。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工作量。 (2)跨学科备课,适当增计工作量。小学跨学科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初中跨学科每周计0.6课时工作量。 第6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小班额两类制定。大班额指每班46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小班额指每班45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超或不足均以满5人为一段。 (2)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 小学: 第7条:辅导工作量 (1)辅导课每节折合0.5课时 (2)早自习辅导、护导每节折合0.3课时,晚自习辅导每节折合 0.4课时 第8条:班主任工作量。 大班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3课时工作量;村小班主任每周计2.0课时工作量。 第9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学校部门负责人员包括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卫生专干(或卫生老师)等。(1)校级干部每周10课时工作量。 (2)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每周各计6课时工作量。 (3)年级组长、办公室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 (4)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小校每周计1.5~3.5课时工作量。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和编制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抓紧做好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 1、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和国办发[2002]28号文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小学编制实施办法,指导、落实本地区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办发[2002]28 号文件提出的要求,抓紧做好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并将结果报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 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编制、财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实施办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本地区中小学人员编制方案。要按照精简、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规范中小学内设机构名称和职责,控制中小学领导职数,合理确定教师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 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控中小学班额(每班学生数)和班级数,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区别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计算并分配中小学校编制数额。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 二、中小学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的确定 4、中小学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任务设置管理机构,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普通中学职能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重点中学和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机构。完全小学职能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其中12个班以下的小学只设管理岗位不设职能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人。 5、要严格控制中小学领导职数。普通中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完全小学规模在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24~36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普通中学和完全小学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可酌情增加校级领导1~2人。农村初级小学(1~3年级)或分校、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工作。根据国办发[2002]28号文件精神,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本乡(镇)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因此乡(镇)中心学校可增加校级领导1人。 三、中小学人员编制的核定和分配 6、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安排班额,并根据班额组织教学班级。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城市小学40~45人,农村小学酌减,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结合近几年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入学人口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学校校舍、教师数量等条件适当安排班额和班级数。在入学高峰时期可采取过渡办法安排班额,但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班额超过55人的现象,遏制部分中小学班额过大的势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降低标准班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