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经济学研究生考研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

合集下载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带答案2009年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带答案2009年

2009--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防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810微观部分一.名词解释1.均衡价格需求曲线表示了在各个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而供给曲线则显示了在各个不同价格下生产者原因提供的产量。

如果把两条曲线放在一起,我们会看到,只有在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恰好等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

我们把使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下决定的产量则称之为均衡产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大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生产者会有减价的压力,市场价格就有下降的趋势。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要大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消费者就会抬高价格,市场价格就会有上升的趋势。

只有当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价格和产量就会稳定下来,不再有变动的趋势,最后双方达成交易。

如果需求和供给方面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造成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移动,原来的均衡价格现在出现了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市场的自发力量也能通过价格的调整而达到新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恢复均衡。

·P23-25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均衡价格理论中关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有重要实用价值。

均衡价格就是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

因此,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均衡价格形成,即价格的决定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情况,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或者说消费者觉得他们在效用上是没有差异的。

河南大学考研试卷真题

河南大学考研试卷真题

河南大学考研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选项,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 A. 选项一- B. 选项二- C. 选项三- D. 选项四2.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选项一- B. 选项二- C. 选项三- D. 选项四...(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上下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短语。

2. 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相应的数学公式或定理名称。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近现代史中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请解释某一经济学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处省略其他简答题)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请结合实例,分析某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请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分析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六、作文题(共20分)请以“我眼中的河南大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事项:1.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2. 请确保答题卡填写正确,字迹清晰。

3. 请遵守考场纪律,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

结束语:希望这份模拟试卷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河南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生们应以实际的考试内容为准,结合历年真题和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预祝所有考生考试顺利,取得理想的成绩。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带答案2010年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带答案2010年

2010--应用经济学各专业--西方经济学814一.名词解释1.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

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可以证明,完全竞争的结果符合帕累托最优。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每一家厂商在市场中所占份额都是微不足道的。

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况——(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二)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三)同质产品(四)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信息。

A→虽然上面四个条件看上去十分苛刻严格,可能没有一个行业完全满足这些条件,但完全竞争模型仍不失为微观经济理论中最关键的部分。

即使许多现实情况多多少少偏离了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但对完全竞争模型的有效解释性和预测性并没有太大影响,甚至对一些显然偏离完全竞争假设的市场,经济学家仍倾向用于完全竞争理论的扩展和延伸模型来分析。

·微观P123B→符合以上四个假定条件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个性化的市场。

因为,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市场价格;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相同的,毫无自身的特点;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同种资源之间的报酬差距;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全的,任何一个交易者都不具备任何信息优势。

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交易者个性。

所有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都是无足轻重的,相互之间意识不到竞争;所有的生产者也都是相同的,也都是无足轻重的,相互之间也意识不到竞争。

因此,我们说,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高微观186A、B两段都可以作为答案内容,都写的话太多,毕竟只是名词解释。

以下是我总结的答案: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

河南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试卷(经济学)

河南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试卷(经济学)

河南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试卷(经济学)
专业:国民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
专业科目及代码: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858
宏观经济学部分(7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挤出效应
2,长期总供给曲线
3,菲利普斯曲线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总供给曲线是向下弯曲的。

【2011原题】
2,为什么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是有货币供给决定的?
3,简述计算GDP的基本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4,简述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升对宏观经济均衡产生的影响。

三,论述题(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他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利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策请结合IS-LM模型,对我国目前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及其作用作出解释。

微观经济学部分(7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需求定理
2,无差异曲线
3,供给价格弹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如何,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那个阶段是经济合理阶段?
3,为什么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4,边际成本曲线(MC),平均成本曲线(AC),平均变动成本曲线(A VC)三者关系如何,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三论述题(20分)
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政府对垄断进行管制的理由是什么,常用的管制措施有哪些?。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教案资料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doc)教案资料
3.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里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它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P19
这是从生产的角度定义的GDP。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衡量GDP的方法也成为生产法,这是测算一国GDP最基本的一种办法。GDP通常被认为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汇率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是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外国货币用间接标价法的标价方法。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GDP是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降低。

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2)专业课考试试题

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2)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2013年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非常不完整)2014年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18年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一)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二)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三)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三)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2013年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非常不完整)一、名词解释1供求定理2范围经济3公共品二、简答题1为什么一段时间内消费的商品减少,其边际效用会增加?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3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正好收支相抵?4解释向里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三、论述题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如何消除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2014年河南大学806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微观经济学部分一、名词解释(3×5分)1科斯定理2资本边际效率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二、简答题(4×10分)1简述完全竞争的条件。

2简述需求点弹性和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3简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简述效用可能性边界和产品可能性边界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20分)“市场可以有效配置可再生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不可再生资源”,这一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名词解释(3×5分)1国民生产总值2恶性通货膨胀3浮动汇率二、简答题(4×10分)1考点:菲利普斯曲线。

2考点:萨伊定律。

3考点:企业存货产生的原因。

河南大学经济学研究生考研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

河南大学经济学研究生考研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

河南大学经济学研究生考研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防经济学考试科目及代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810A.微观经济学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25分)1.均衡价格2.无差异曲线3.外部经济4.公共物品5.生产函数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小题,30分)1.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说明如果猪肉的价格下降,对它的需求量会怎样变化?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3.说明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三条曲线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小题,20分)1.为什么完全竞争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B.宏观经济学部分(75分)一.名词解释,共三题,每题5分。

1.凯恩斯陷阱(5)2.实际汇率(5)3.自然失业率(5)二.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0分。

1.需要扩大总需求时,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有什么手段。

2.用支出法来衡量国民收入时,国民收入由哪几部分构成。

三.问答题,共两题,每题20分。

1.“通货膨胀损害人债权人的利益,因为通货膨胀相当于拒偿部分债务。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此观点讨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不同效应。

2.用图形来表示管理总需求的IS—LM模型,并对图形中的坐标、曲线的意义进行解释,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谈谈如何应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考试科目及代码:专业基础课806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计划经济2.国际分工3.汇率4.通货膨胀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经济总量增长与产业升级的关系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何在3.简要评述只是产权保护与创新的关系三.论述题(25分)试用相关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将近1万5千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内物价走势、国际贸易环境和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金融重点试题集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金融重点试题集

1.消费价格指数名词解释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基本意思是,人们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用公式表示,就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高宏观P614消费者物价指数也称作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和GNP的区别和联系简答区别:GDP是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里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GDP的变化反映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变化以及价格变化的共同结果;GNP即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与其他国家不发生任何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GDP与GNP的值是相等的;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其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则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宏观P19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GNP 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高宏观P429联系:净要素支出NFP等于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它所衡量的正是GDP 与GNP之间的差异,即:GNP-GDP=NFP当今世界上,GDP指标比GNP指标更普遍地得到使用;·宏观P21学习指导P155上解释的区别,就是高宏观429那句话;3.停止营业点名词解释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会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高微观P194停止营业点是指平均可变成本AVC的最低点,因为当市场价格低于此点时,厂商连可变成本也收不回,宁可停产歇业;·学习指导P494.平均消费倾向名词解释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APC=c/y·高宏观P4495.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简答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能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打击;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最后,还需补充两点:一是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的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首先,随着价格持续上升,居民户和企业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即估计物价会再度升高;第二,随着通货膨胀而来的生活费用的上升,劳动者会要求提高工资;第三,企业在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会力求增加存货,以便在稍后按高价出售以增加利润;第四,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情况会变得更糟;·高宏观P6226.简述失业的经济效应简答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笑毁掉了;从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高宏观P6111、失业者的私人成本——收入上的减少,等于以前的工资与任何失业救济之间的差额2、失业的社会成本:产出损失,等于现实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这包括失业引起的除失业者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的损失1政府损失了税收收入,还要增加相应的支出2企业损失了在充分就业情况下所能赚取的利润3其他工人损失了国民产出较高时本应挣得的额外工资1.失业会减少一国的总产出水平;2.失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3.失业会影响失业者的生活状况,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摩擦性失业有可能会提高经济运行的动态效率,周期性失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波动;7.政府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对经济波动实行控制简答生产力水平或高或低,经济增长率忽上忽下,就不可避免,并构成经济增长的常态,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经济波动;总需求的冲击和总供给的冲击都将导致经济的波动,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可以回到长期均衡;·P宏观191政府的措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实现:1调节投资;经济波动是在政府支出及自发性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政府支出或者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就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政府的意图,从而达到控制经济波动的目的;例如,在行政投资下降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工程的投资,增加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或采取减税、降低利率及银行储备率等措施鼓励私人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不致因行政投资的下降而降低,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2影响加速系数;如果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系数与资本-产出比率是一致的;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影响加速系数以影响投资的经济效果;例如,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够增加更多的产量,从而对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3影响边际消费倾向;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人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例如,当经济将要下降时,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从而增加行政投资,进而促使下期收入的增加8.什么是乘数原理,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是什么简答乘数原理又称倍数原理;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乘数原理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现代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分析工具;乘数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不同的乘数概念,如投资乘数、财政支出乘数、货币创造乘数和外贸乘数等;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Iki,其中ik称为投资乘数;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假设前提: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与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还就这段比较靠谱9.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简答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高宏观P58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1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LM曲线的斜率和IS曲线的斜率;2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陡,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则IM曲线斜率不变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10.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简答总需求曲线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预期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预期通货膨胀等;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二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政府实行扩大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而缩减政府开支会使总需求下降,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比较间接;当政府采取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时,利率水平会下降从而导致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结果恰好相反;三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本国人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人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口将减少,总需求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出口需求,总需求上升,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相反;总供给曲线一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一个社会长期总供给主要受认可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和资本存量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反之则相反;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带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而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则会带来短期总供给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宏观P182除此之外,生产技术的变化、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11.供给量名词解释供给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厂商愿意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仅指曲线上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某个量,是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微观P1412.论述效用最大化原则简答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入围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以X1,X2,···X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 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上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1X1+P2X2+···+PnXn=I ①MU1/P1=MU2/P2=···=MUn/Pn=入②①式是限制条件;②式是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②式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高微观P7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以单位的某种商品去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以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的到得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1/P2;·高微观P9213.国民生产净值名词解释国民生产净值,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一般以市场价格计算;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在实物形态上,它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14.为什么个人投资的波动被认为是引起经济活动波动的主要原因简答模型简答IS-LM-BP模型表示,由于外贸余额是收入的函数,资本项目是国内利率的函数,假定国民收入上升,则会引起消费增加,接着进口也会增加;如果出口保持不变,就会产生贸易赤字;为了消除赤字,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减少资本输出,增加资本输入,而资本的输入必须以高利率来吸引;因此,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利率必须同国民收入同升降,于是在IS一LM曲线上增加了一条正斜率的国际收支曲线BP;该曲线表明: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从而使资本流入,由此弥补贸易赤字;16.运用IS-LM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个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简答1、财政政策分析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税收,这两个政策会对IS曲线产生影响,具体来看主要是由于政府购买的增加导致IS曲线向外移动,与曲线形成新的均衡,此时,总产出将会增加,利率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导致投资出现下降,投资的下降使总产出减少,这种减少是由于政府购买对市场的挤出效应的存在;而税收政策的变化表现为,税收的增加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投资的减少,从而使总产出进一步减少,IS曲线会向内移动,此时与LM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表示总产出的减少,但利率的下降会在此时引发投资增长,促进总产出增加;2、货币政策分析央行的货币政策注重通过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以此决定国民产出水平;一般来说,当经济过热时,央行会通过减少货币供给,从而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使LM曲线向上移动,减少国民产出;相反,当经济面临衰退时,央行会增加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带动投资,使LM曲线向下移动,增加国民产出;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以下几种:1财政政策不变,扩张的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不变,扩张的财政政策3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以降低税收和降低利率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为例,如图所示:降低税收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降低利率使得LM曲线向下移动;两者形成新的均衡点E’,利率为r’,收入y’;由此可见,扩张的财政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利率降低,国民收入上升;自己写的17.人民币的贬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论述人民币一直在升值,这题出的太没水平了1人民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一国汇率变化对其国际收支的一个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是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对出口而言,人民币贬值后,一方面,等值人民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比贬值前折合更少的外币,使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另一方面,如果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则人民币贬值会使等值外币收入兑换成比贬值前更多的人民币收入,使我国出口商的出口利润增加,从而使其出口积极性提高,出口生产扩大;对进口而言,其作用与出口正好相反;人民币贬值后,一方面,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在我国销售时能够折合的人民币价格比贬值前提高了,导致我国进口商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从而引起进口数量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如果维持原有的人民币售价,则需要压低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这势必会招致国外出口商的反对,从而降低我国进口商的积极性,减少进口;因此,本币贬值会自动地抑制商品的进口,并促使部分对进口品的需求转向本国的进口替代品;从人民币贬值的实际效果来看,通常贬值能够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主要是由贬值之后出口品的增长引起的;但由于我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并且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进口对于贸易收支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2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经常账户也可能起到改善作用;因为,贬值之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国内服务变得相对低廉,因而增加了一国旅游和无形贸易对外国居民的吸引力,促进了本国对外非贸易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贬值后;国外的旅游和其他劳务开支对本国居民的吸引力相对减弱,从而抑制了本国对外的非贸易支出;但是,贬值对一国的单方面转移收支却可能因为贬值而产生不利影响;3人民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后,1单位外币可以折合更多的人民币,一般而言,这会促使外国资本流人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使一国资本账户得到改善;但是贬值对我国资本账户收支的具体影响,还应取决于人们对人民币走势的预期;如果人民币贬值后,人们认为贬值的幅度还不够,汇率的进一步贬值将不可避免,即贬值引起了进一步的贬值预期,那么人们会将资本从我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以避免损失;如果人们认为贬值已使得人民币汇率我国;如果人们认为贬值已经过头,即人民币价格已低于正常的均衡水平,其后必然出现向上反弹,那么,就会将资金从其他国家调拨到我国,从中牟利;4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当今,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管理办法;由于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也复杂化了;本国货币对某一货币的贬值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本国的外汇储备产生影响,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分析:①要明确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②要计算各储备货币的升贬值幅度;③根据外汇储备构成中不同币种的权重,结合各货币的升贬值幅度,衡量出一定时期内储备币种汇率变化对一国外汇储备的综合影响;④要考虑储备货币中软硬币的利率差异,与汇率涨跌相比较,从而得出一定时期内不同货币汇率变化及利率变化对一国外汇储备总体影响的分析结论;5人民币贬值对房价的影响;为了减少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利差损失时,可能会抛售房地产资产,转成美元汇出境外,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房价的下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房价下跌幅度,超过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也许这些资金就可能不会抛售物业资产,避免造成汇率和价格的双重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2009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
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防经济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810
A.微观经济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25分)
1.均衡价格
2.无差异曲线
3.外部经济
4.公共物品
5.生产函数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小题,30分)
1.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说明如果猪肉的价格下降,对它的需求量会怎样变化?
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
3.说明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三条曲线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小题,20分)
1.为什么完全竞争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
B.宏观经济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共三题,每题5分。

1.凯恩斯陷阱(5)
2.实际汇率(5)
3.自然失业率(5)
二.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0分。

1.需要扩大总需求时,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有什么手段。

2.用支出法来衡量国民收入时,国民收入由哪几部分构成。

三.问答题,共两题,每题20分。

1.“通货膨胀损害人债权人的利益,因为通货膨胀相当于拒偿部分债务。

”你同意这种观
点吗?结合此观点讨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不同效应。

2.用图形来表示管理总需求的IS—LM模型,并对图形中的坐标、曲线的意义进行解释,
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谈谈如何应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河南大学2008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
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专业基础课806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计划经济
2.国际分工
3.汇率
4.通货膨胀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经济总量增长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何在
3.简要评述只是产权保护与创新的关系
三.论述题(25分)
试用相关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将近1万5千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国内物价走势、国际贸易环境和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四.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机会成本
2.消费者剩余
3.国内生产总值
4.边际消费倾向
五.简答(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3.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4.凯恩斯主义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有哪些?
六.论述(共2小题,第一小题12分,第二小题15分,共27分)
1.试述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

2.简述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区别。

河南大学2007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
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406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投资乘数
2.完全竞争市场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通货膨胀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货币量的变动对LM曲线、利率和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
2.简要分析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3.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25分)
试述宏观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特点
一.名词解释(3题,每个5分,计20分)
1.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2.市场经济
3.资本市场
4.产权改革
二.简答题(3题,每题10分,计30分)
1.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和形式。

2.为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3.什么是三次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是什么?
三.论述题(1题,25分)
试论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成因和治理办法。

河南大学2007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科试卷
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446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奥肯定律
2.摩擦性失业
3.挤出效应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说明在索罗模型中储存率变动的影响。

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3.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4.简述货币数量论关于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关系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20分)
试析在大国开放经济中,财政政策对一国经济短期均衡状态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机会成本(5分)
2.需求量(5分)
3.无差异曲线(5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边际效用?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涵义。

(10分)
2.什么是需求的价格弹性?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益的关系。

(10分)
3.试比较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有关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0分)
4.公共物品的区别是什么?(10分)
三.论述题(20分)
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厂商的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如何?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是否存在厂商的供给曲线,问什么。

(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