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静电如何预防与消除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静电如何预防与消除2、增湿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有利于消除现场存在的静电。
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就是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程度,在物体表面会吸收或吸附一定的水分,从而降低了物体表面的电阻系数,有利于静电电荷导入大地。
当然,用增加空气湿度消除静电也有其局限性,它应以不损害人员健康、不损坏设备和危险化学品品的质量为原则。
在实施增湿消除静电时,一般相对湿度在70%左右,静电积累会很快减少。
3、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
因此,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或表面电阻,加速静电泄漏,消除静电危险。
化工行业中多采用酸盐、环烷酸盐、铬盐、合成脂肪酸盐等作为抗静电剂。
国产抗静电添加剂有3个组分:烷基水杨酸铬、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钙和“603”的共聚物。
前两种组分是改变危险化学品导电率的基本成分,后者是稳定增效剂。
抗静电剂的使用可采用涂布法、浸渍法、喷雾法或采用混合在原料中,以降低内部电阻及表面电阻,提高物体的导电性能。
4、工艺控制法危险化学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与危险化学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所以当储罐输入危险化学品和输出危险化学品的时候,控制危险化学品输送流速是减少静电电荷产生的一个有效方法。
2000年10月31日,河南某石化厂机修车间一名女职工提着一带塑料柄挂钩的方形铁桶,到炼油三厂开手阀放汽油不久,油桶着火。
原因是由于阀门开度过大,汽油流速快而导致静电积聚,产生火花放电而引发的事故。
在容器内灌注液体时,应防止产生液体飞溅和剧烈搅拌现象,应从底部装卸危险化学品或将危险化学品管延伸至接近容器的底部。
一般规定,在鹤管没有被危险化学品浸没之前,流速只能限制在1m/s以下,以免产生静电。
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提高流速,最高不得超过6m/s。
甲、乙类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或有专门静电消除器与静电报警仪同时具备的,流速可为6m/s。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6
在静电危险场所通常存在不止一个金属物体时,为了消 除金属间电位差、消除静电放电,则需要将所有金属物体都 进行直接接地。
对于相距较远的大型设备来说:
一般不允许将它们串联以后接入接地回路,而必须采 用逐个直接接地的方法。
它等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 加上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流散电 阻——泄漏电流从接地体向周围 大地流散时土壤所呈现的电阻。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实验表明:接地体20m以 外可以认为是静电接地中 的“地”。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10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1) 接地电阻
人工接地体流散电阻的简化计算公式: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19
6、静电接地设施与实施方法
静电接地所用的接地体,可用一根长度不小于2m的 金属导体,水平埋入距地面0.5m以下的土壤中,构成接 地体。
接地体的选材和最小尺寸为:扁钢40mm4mm,角钢 25mm4mm或钢管40mm、壁厚3.5mm。
伸入地中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 设备等亦可兼作静电接地体使用。
➢ 在设计静电接地系统尤其是人体接地时,要考虑到人体可 能接触工频电源时的人身安全问题。通常认为通过人体的 安全电流为0.5mA,对于220V的工频交流电,人体对地应 有至少0.44M的电阻,一般选1M。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15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静电接地电阻太小,带电体接近静电 接地系统时,可能发生火花放电,放电集中,其热效应可 能成为危险的点火源,引起燃爆事故,所以,在特殊危险 场所也要限制静电泄漏电流。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中有:14.2.14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输油(油气)管道,应采取下列防雷措施:1 输油(油气)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
当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液体静电的火灾危害与防火设计低电导率的液化烃、可燃液体(如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溶剂油等)的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因静电而导致燃烧爆炸。
液体在贮运、生产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引起电荷的分离、积累和放电,而成为一种引火源。
在实践中,如设计、操作不当,液体静电将形成一种潜在的火灾隐患。
本文简述液体静电火灾爆炸条件及控制,并对防火设计中常遇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液体静电产生方式和放电形式液体与固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由于搅拌、沉降、流动、喷射、飞溅等接触与分离的相对运动会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
静电产生受物质种类、杂质、表面状态、接触特征、分离速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介质中混入杂质、表面粗糙、表面受氧化、分离速度高将使静电增加,当液体的电阻率在1011~1015Ωcm时(如汽油、苯等),其积累的静电荷不易消失,静电的危害性较大。
由于液化烃、可燃液体生产、贮运过程中工艺的多样性,不同运动状态下液体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的方式各异,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单相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液体流经管道时发生电荷分离,一种极性离子吸附于分界面上,并吸引极性相反离子,形成扩散层,当液体相对分界面流动,就将扩散层带走,产生电荷分离。
对于单相液体,带电量与液体流动状态有关,湍流比层流的危险性更大。
如果电导率足够低,其流出管道电荷密度与液体线速度有关,流速越大,电荷密度越高。
2.过滤器对液体静电产生的影响细孔的过滤器会构成高静电发生源,过滤器的滤芯相当于很多个平行的小管线,过滤越细密,电荷产生量越大,通过微孔的过滤器产生的电流比通过管道产生的电流大几个数量级。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消除方法

静电产生的原理及防护1.静电的形成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当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正静电,当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时就形成了负静电,但无论是正静电还是负静电,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都会发生电荷转移,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火花放电现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A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 原子因减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接触分离起电,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物体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另一种常见的起电是感应起电;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在不带电的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2.静电的危害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体而发生爆炸;工业中的危害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其一:ESD造成的危害:1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2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降低生产成品率;3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4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其二,ESA造成的危害:1电子工业:吸附灰尘,造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污染,大大降低成品率;2胶片和塑料工业:使胶片或薄膜收卷不齐;胶片、CD塑盘沾染灰尘,影响品质;3造纸印刷工业:纸张收卷不齐,套印不准,吸污严重,甚至纸张黏结,影响生产;4纺织工业:造成根丝飘动、缠花断头、纱线纠结等危害;3.静电的工业防护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而是采用表面电阻1×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2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放电体上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s内将静电泄漏;即1s内将电压降至100V以下的安全区;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若U0=500V,C=200pf,想在1s内使UT 达到100V则要求R=×109Ω;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以下;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 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可采用以下措施: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b使用静电消除剂——静电消除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c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d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5工艺控制法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的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有关纺织品的静电标准:GB12014-2009 防静电服EN1149-1 防护服装静电性能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与要求;EN1149-2防护服装静电性能通过材料的电阻垂直电阻的测试方法;EN1149-3防护服装静电性能电荷衰减量测试方法;EN1149-5防护服装静电性能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一部分:静电压半衰期;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二部分:电荷面密度;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三部分:电荷量;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电阻率;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摩擦带电电压;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纤维泄露电阻;纺织品的静电性能评定第四部分:动态静电压;GB12703部分资料不齐。
机械、电子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

机械、电子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2身份证号码:61272419920809****摘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静电,通常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
因此,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设备的防静电方面的问题,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设备静电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显然,要使设备的静电量达到安全等级内,就需要从设备设计的各个方面入手,了解设备静电产生的机制过程,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文章就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进行浅析,同时提出克服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消除引言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实现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注意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静电。
因为静电的产生、影响过程不易观察,但是静电造成危害的瞬间确实极其迅速的,来不及紧急处理,它会造成设备的损毁、厂房环境的损毁、甚至人员财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影响机械设备静电的各种因素,以便于在实践中抑制设备静电水平,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下文我们将从设备静电产生机制、危害及消除措施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和具体浅析。
1设备静电产生机制静电即为相对静止的电荷。
静电是一种电能,它存留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换而形成的。
当一物体中的电子发生转移或分子被极化时,就产生了带电现象,物体可因其带有多余的电子或缺乏电子而呈负极性或正极性。
静电现象是电荷在产生和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
如摩擦起电、人体起电等现象。
常见的设备静电现象,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摩擦起电,两种不同材质的零件在摩擦的过程中,互相转移电荷,从而产生带不同极性的静电;二是接触带电,设备任何部位接触到带电体时,会接收到电荷,从而带相同极性的静电,尤其当空气中存在大量电离电荷时,设备极易带静电。
静电防护方法

静电防护方法(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
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
而是采用表面电阻l×105Ω•cm以下的所谓静电导体,以及表面电阻1×105-1×108Ω•cm的静电亚导体作为防静电材料。
例如常用的静电防护材料是在橡胶中混入导电碳黑来实现的,将表面电阻控制在1×106Ω•cm以下。
(2)泄漏与接地: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
采用埋大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
使地线与大地之间的电阻<10Ω。
(参见GBJl79或SJ/T10694—1996)静电防护材料接地方法:将静电防护材料(如于作台面垫、地垫、防静电腕带等)通过1MΩ的电阻接到通向独立大地线的导体上(参见SJ/T10630-1995)。
串接1MΩ电阻是为了确保对地泄放<5mA的电流,称为软接地。
设备外壳和静电屏蔽罩通常是直接接地,称为硬接地。
(3)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
放电体卜的电压与释放时间可用下式表示:UT=U0L1/RC式中UT-T时刻的电压(V)U0一起始电压(V)R-等效电阻(Ω)C-导体等效电容(pf)一般要求在1秒内将静电泄漏。
即1秒内将电压降至1OOV以下的安全区。
这样可以防止泄漏速度过快、泄漏电流过大对SSD造成损坏。
若U0=500V,C=200pf,想在1秒内使UT达到100V,则要求R=1.28×109Ω。
因此静电防护系统中通常用1MΩ的限流电阻,将泄放电流限制在5mA 以下。
这是为操作安全设计的。
如果操作人员在静电防护系统中,不小心触及到220V工业电压,也不会带来危险。
(4)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
可采用以下措施:(a)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在干燥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噼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握手时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法泄漏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摩擦而带有大量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二、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放电火花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爆炸和火灾多由于火花放电引起对于引燃能量较小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也可由刷形放电而引发爆炸和火灾。
带静电的绝缘体经过一两次火花放电后其上仍然可能会残存危险的静电导体的火花放电却正相反它只能发生一次火花放电其上静电即全部消失。
所以导体的火花放电因是其积聚能量的集中释放故具有更大危险性。
三、防止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2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具体措施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等装臵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均属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包括就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下列四种: 一静电控制法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1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2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减少摩擦。
3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静电防护方法

静电防护方法由于物体间的接触分离(摩擦、剥离、撕裂和碰撞等)或电场感应,会产生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带电粒子的扩散、转移或迁移,从而形成物体表面电荷堆积,即呈现带电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物体表面电荷对空气中带异性电荷的微粒子尘埃的吸引,造成电子敏感元器件绝缘性能的降低、结构腐蚀或破坏。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积聚电荷还会产生静电放电,使电子元器件局部破损或击穿。
以下措施可以快递有效的消除物体所带的静电。
1.使用防静电材料金属是导体,因导体的漏放电流大,会损坏器件。
另外由于绝缘材料容易产生摩擦起电,因此不能采用金属和绝缘材料作防静电材料。
而是采用表面电阻在104Ω到1011Ω之间,或体积电阻在105Ω/sq到1012Ω/sq 之间的的防静电材料。
2.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可以用接地的方法使静电泄漏到大地。
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静电的部位进行接地,提供静电释放通道,采用埋地线的方法建立“独立”地线能够快速有效的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3.非导体带静电的消除对于绝缘体上的静电,由于电荷不能在绝缘体上流动,因此不能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
可采用以下措施:(a) 使用离子风机——离子风机产生正、负离子,可以中和静电源的静电。
可设置在空间和贴装机贴片头附近。
(b) 使用抗静电剂——抗静电剂属于表面活性剂。
可用静电消除剂擦洗仪器和物体表面,能迅速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
(c) 控制环境湿度——增加湿度可提高非导体材料的表面电导率,使物体表面不易积聚静电。
例如北方干燥环境可采取加湿通风的措施。
(d) 采用静电屏蔽——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可采用屏蔽罩(笼),并将屏蔽罩(笼)有效接地。
4.工艺控制法为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尽量少地产生静电,控制静电荷积聚,对已经存在的静电积聚迅速消除掉,即时释放,应从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操作、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编辑ppt
9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1) 接地电阻
作为接地体的金属导体本身 的电阻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叫接地 电阻。
为确保静电安全,泄漏电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是静 电危险场所允许存在的最高静电电位;二是危险场所可能出 现的最大静电起电电流。
在有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存在的静电危险场所,一般允 许的最大静电电位值即危险电位约为300V;但在火炸药和电 火工品及半导体器件行业,或最小点火能在0.1mJ以下的静电 危险场所,其危险电位应降至100V。
3
2、静电接地方式
通过金属导体构成 的静电接地系统
静电接地
直接静电接地 间接静电接地
编辑ppt
4
2、静电接地方式
通过金属导体构成 的静电接地系统
静电接地
直接静电接地
间接静电接地
通过含有非金属导体、防静电 材料或其制品使物体静电接地
编辑ppt
5
对于金属导体,一般采用直接接地;
对于其它静电导体或静电消散材料,则不能采用直接接地 的办法。应该用导电胶液将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与金属导 体紧密粘和,然后再将金属导体进行接地,这种连接方式 就是间接接地;
对于相距很近的小型金属物体:
可将这些金属物体串联起来,然后再将其中一个物体
进行直接接地,这种金属物体间的连接方式称为跨接(也
叫搭接)。
编辑ppt
7
跨接(也叫搭接)
管道
跨接
接地
跨接目的:是使导体与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大地之间都保持 等电位,防止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大地之间有电位差。
编辑ppt
8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2) 静电接地电阻
静电接地电阻是指接地点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阻,它
包括被接地物体接地点与接地极之间的接触电阻、连接接地极
与接地体间的连接物电阻和接地电阻等三部分之和。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消散材料进行间接接
地时,静电接地电阻要比接地编辑电pp阻t 大得多。
12
➢ 同时,静电泄漏电流过大时会产生磁场,对某些电子装置 的工作造成威胁;因此可以采用增大泄漏电阻的方法减小 泄漏电流,但也不能使泄漏电阻过大,以至静电泄漏过于 缓慢而在物体上积累起足以致害的静电,这就失去了静电 接地的作用。
编辑ppt
16
5、静电接地方式选择
➢ 进行静电接地时,应明确哪些物体可通过静电接地有效地泄 漏静电,哪些则不能或效果甚微。
1) 单根垂直接地体(长3m左右)
Re 0.3
2) 单根水平接地体(长60m左右)
Re 0.03
3) 平板形接地体(水平埋设于地下) Re 0.22/ S
4) 平板形接地体(直立埋设于地下) Re 0.253/ S
式中: ─土壤的电阻率/cm; S─平板的面积/m2。
编辑ppt
11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 静电接地实际上是使物体所带电荷向大地泄漏的一种措施。 因此,仅当物体具有电荷泄漏特性时静电接地才是有效的。 一般来说,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消散材料都具有转移电荷的 特性,可使电荷很快泄漏,绝缘体基本上不具有转移电荷的 能力。
➢ 在设计静电接地系统尤其是人体接地时,要考虑到人体可 能接触工频电源时的人身安全问题。通常认为通过人体的 安全电流为0.5mA,对于220V的工频交流电,人体对地应 有至少0.44M的电阻,一般选1M。
编辑ppt
15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静电接地电阻太小,带电体接近静电 接地系统时,可能发生火花放电,放电集中,其热效应可 能成为危险的点火源,引起燃爆事故,所以,在特殊危险 场所也要限制静电泄漏电流。
在进行间接接地时,非金属的静电导体或静电消散材料与 金属导体紧密粘和的面积应大于20cm2,同时使这两者之间 的接触电阻尽量小。
编辑ppt
6
在静电危险场所通常存在不止一个金属物体时,为了消 除金属间电位差、消除静电放电,则需要将所有金属物体都 进行直接接地。
对于相距较远的大型设备来说:
一般不允许将它们串联以后接入接地回路,而必须采 用逐个直接接地的方法。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3) 静电泄漏电阻
静电泄漏电阻是指被研究的物体上观测点与大地之间的总 电阻,即电荷从该点泄放到大地所经过的总路程上的电阻。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静电泄漏电阻是评价静电接地良好程度的标准,也是判断
带电体上的电荷能否顺畅泄漏的主要依据。
编辑ppt
13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它等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 加上接地体与大地之间的流散电 阻——泄漏电流从接地体向周围 大地流散时土壤所呈现的电阻。
被接地物体
接地极 接地线
接地体
实验表明:接地体20m以 外可以认为是静电接地中 的“地”。
编辑ppt
10
3、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电阻与静电泄漏电阻 (1) 接地电阻
人工接地体流散电阻的简化计算公式:
静电接地与通常意义接地的区别(GJB2527-95):
(1) 量值不同。通常的接地,接地电阻在Ω量级,而静电 接地电阻可以是106 Ω 或108 Ω ……,视具体场合而定, 它要求比普通接地电阻量级要宽松得多;
(2) 接地材料可以不同。通常接地使用金属导体接地, 静电接地可以使用静电导体。
编辑ppt
在目前的工业水平下,实际生产中静电起电电流的范围 为10-11~ 10-4A。
RDU ID k
Uk Ig
110004 106
编辑ppt
14
4、静电接地系统有关电阻的取值范围
➢ 关于静电接地、雷电接地及工频电气接地的问题,应作如 下考虑:以单纯防静电为目的的接地电阻值要比防雷电和 工频电气接地的电阻值大得多。所以,当防静电、防雷电 和工频电气三个接地系统共用一个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应 按其中的最小值选取,一般为4~10。
第七讲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
编辑ppt
1
一、静电接地
静电接地实际上是使物体所带电荷向大地泄漏 的一种措施。仅当物体具有电荷泄漏特性时静电接 地才有效。因此,静电接地适用于静电导体和静电 耗散材料。
编辑ppt
2
一、静电接地
1、静电接地定义(GJB2527-95)
静电接地:物体通过导电、防静电材料或其制品与大地在电 气上可靠连接,确保静电导体与大地的静电电位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