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概论

4
1.1.2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其他概念 1.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2.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3.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4、电子政务与移动政务
5
1.1.3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及发展意义 1.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 (1)网上信息发布 (2)内部办公自动化 (3)部门间协同办公 (4)公共事务管理
16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含义? 2.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在中文里有没有不同? 3.如何认识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4.电子政务有哪些主要的应用模式? 5.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17
感谢聆听!
8
G2G、G2B和G2C并不是三个各自独立的应用模式,它们之间是互 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
G2G G
G
G
G2B
电子政务
G2C
电子商务
B
B
电子社区
C
C
B
B2B
B2C
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示意图
C C2C
9
1.2.2政府对政府的应用模式(G2G) 1.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 2.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1.2.3政府对企业的应用模式(G2B) 1.市场监管类 2.公共服务类
1.2.4政府对公民的应用模式(G2C)
10
1.3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1.3.1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
我们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工程为例,介绍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11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公民G2C
企事业单位G2B
服务体系,惠及全民
政府机构G2G
法
律 法
采集更新
公开共享
规
与
标 准
建设服务型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出 了新 的 功 能 需 求 。一 般 来 说 ,政 府 部 门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应 以 公文 处 理 和 机 关 事 务 管 理 ( 其 以领 导 办 公 ) 为核 心 , 同 尤 时 提 供 信 息 通 讯 与服 务 等 重 要 功 能 , 因 此 , 适 合 当前 政 务 信 息 化 发 展 的办 公 自动 化 应 用 包 括 公 文 管 理 、 督 查 管 理 、政 务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子政务基础知识一、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演变1.办公自动化阶段:公自动化是电子政务的雏形。
办公自动化的概念提法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所谓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是指借助技术手段,将人的部分业务转交给各种设备来处理,并由这些设备和办公人员共同完成办公业务。
2.政府上网阶段:我国始于1999年1月3.电子政务建设阶段:目前处在此阶段二、电子政务相关概念“政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
其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二是指“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电子政务中“政务”的含义是侧重于后面的含义。
政府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主要的工作目的是:协调社会各个部门的工作,调整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与公众广泛联系,服务于公众等。
三、电子政务的概念的提出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
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对电子政务的含义的理解,我们认为应该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2)电子政务是在对传统“政务”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前提下实现的高效率、高透明、方便快捷的新型政府管理与服务体系。
联合国的定义:电子政务就是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改革政府的内部以及外部运作关系,但不改变政府的功能与职责。
四、什么是电子政务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政务数据为中心;以业务应用为动力,以便民服务为目的”。
五、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1.广义上理解: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中国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课程作业题目:中国的电子政务学生姓名学号班级2014年月日电子政务--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
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
关键字:信息化;效益化;功能化;整体化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主线展开的。
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在国内引起热潮,政府机构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
随着PC的普及政府机关也逐渐适应了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等新工作方式。
1.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
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3.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
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
截至2001年1月底,以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4.整体发展期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系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得到加强。
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线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两者为中国电子政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对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2017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电子政务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电子政务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4988课程代码:02253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管理等等;专科考试:形考(纸质、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一、单项选择题1.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已经提出了《电子政务标准》的初步体系,为制定电子政务标准提供了基本框架。
该标准体系包括(B)大部分。
A.五B.六C.七 D.八2.(C)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
A.政府外部的办公系统 B.政府内部的互联网系统C.政府内部的办公系统 D.政府外部的互联网系统3.(D)由各种较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多级网络组成。
A.管制型办公系统 B.辅助决策型办公系统C.事务型办公系统D.管理型办公系统4.政府间协同管理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A)的电子政务。
A.政府对政府 B.政府对企业C.企业对企业 D.企业对政府5.电子会议与旅行服务系统属于(B)。
A.电子司法档案系统B.统一服务系统C.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D.信息统计系统6.政府工作人员可以系统地利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具从事公务活动,这些自动化设备承担了简单判断的程序性工作,而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将是更具创造性的非例行的工作。
这体现了电子政务对政府(A)的影响。
A.管理环境 B.管理职能发展C.组织结构 D.组织规模7.(B)电子政务在各地各级政府中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这一年,被命名为“电子政务年”。
A. 2001年B.2002年C.2003年 D.2004年8.将收发处理文件等程序性的活动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向工作流自动化方式,体现了我国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B)阶段的特征。
A.第一 B.第二C.第三 D.第四9.在基于互联网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部分中,哪一部分是对与会议有关的地区、职称、职务等信息进行有效管理?(D)A.文档管理 B.人员管理C.政策管理D.各种代码表的管理10.下列不属于发文处理主要功能的是(C)。
电子政务与企业办公自动化深度融合研究

一
洞偏多。 3 . 认识有误区
这几年电子政务飞速发展 , 这当然是好事。 然而, 在这个过程中, 有很多电子政务平台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限时要求下作为“ 任务” 完 成的。 有些地方政府自身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 对这个任 务并不重视, 只求完成任务了事。这造就了无数“0 电子政务平 6 分” 台, 而真正“0 以上的电子政务平台十分罕见。 9 分”
意识到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20 年 5 更是出台了《 08 月, 政府信 公开不论速度还是程度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政府的措施和 息公开条例》这对推进电子政务无疑有巨大的作用。 , 2 . 资金匮乏 两次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来看, 政府信息越公开, 公信力也就越大。 我国政府资金本来就不充裕。再加上前些年对电子政务的不重 视, 各级政府真正投入到电子政务上的资金相当有限。 而电子政务的 建设处处离不开钱: 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平台, 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开 支。 有时候为了用及其有限的资金完成庞大的系统建设, 不得不在某 些环节“ 偷工减料”导致电子政务平台往往不如人意、 , 功能简单、 漏
1 7日,.v n下域名已注册 15 而自19 年开始, “ o. ” g c 4 个。 99 电子政务的 概念逐步升温, 相关研究不计其数。 进入2 世纪, l 电子政务更是迎来 了它的春天。 然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崎岖的。分析起来 , 电子 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1信息不公开 . 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两种声音: 一部分人认为, 绝 大部分政务应当对公众保密; 另一部分人认为, 公众有权知道大部分 政务并以此行使监督权。从建国一直到 2 世纪初, 1 前者始终占据主 导地位。而电子政务从来都被看做是政务公开的产物。基于这种思 想, 电子政务发展相对缓慢。但最近几年后者的声音逐渐强大, 政府 大于弊。 各式各样的谣言是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谣言产生的 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而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有效减弱信息的不 对称性。故政府信息公开对维持社会稳定可以说功不可没。 从“ 三个代表” 和谐社会”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树立自己的 到“ ,
电子政务复习重点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办公自动化:所谓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3、GtoC: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4、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5、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6、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含义:也叫“政府电子化服务”,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7、数字鸿沟: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共享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8、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输、保存的那部分信息内容资源。
9、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0、什么是公钥基础设施:又称PKI。
公钥基础设施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填空题:1、体现公平理念,就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实行雪中送炭,优先锦上添花的基本发展策略2、树立公平理念,防止出现数字鸿沟扩大化,避免数字鸿沟造成新的不公平。
3、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随着政府职能从以政治统治为主转变到以社会管理为主,政府管理类型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型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4、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基本形成了由政务涉密网(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公众网构成的三网结构。
5、拓扑结构是表示系统中各个设施物理位置关系、物理面壁的一种图示方法。
浅谈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

性 和 适 用 性 相 结 合 ,通 用性 和 相 对 专 用 性 相 结 合 ,保 密 性 和 共 享 性 相 结
头角 。
一
系 统 指 将 计 算 机 技 术 、网络 技 术 用 于
文 档 资 料 的处 理 ,公 文 的 流 转 等 ,对
“ 五 ” 问 , 国 电子 政 务 建设 十 期 我
目标 、 务 及 实 施 原 则 任
、
的 主 要 目标 是 :形 成 标 准 统 一 、功 能 完 善 、安 全 可 靠 的 政 务 信 息 网 络 平
北 京 共 同举 办 “ 府 上 网工 程启 动 大 政
提 高 政 府 机 关 办 公 的程 序化 、 范 化 规
和科学化 。 实 施 办 公 自动化 的 原 则 是 : 进 先
当 前 我 国 电 子 政 务 建 设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有 计 划 、有 步 骤 地 建设 和 整
合 统 一 的 电 子政 务 网 络 平 台 ,为 在 网 络 环 境 下 实 现 各 主 要 业 务 系 统 的互 联 交 换 和 资 源共 享 ,以及 规 范 政 府 管 理 与 服 务创 造 必 要 条 件 ; 续 完 善 和 继
处 理 能 力 和 公 共 服 务 能 力 得 到 较 大 加 强 ;与 电子 政 务 相 关 的法 规 和 标 准
线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对 政 府 部 门 的 职
能和机构进行重 新梳理。
( ) 府 上 网工 程 二 政
政 府 部 门 办 公 自 动 化 系 统 建 设
的 任 务 是 :以 公 文处 理 和 机 关 事 务 管
理 体 制 适 应 网络 化 的 要 求
( ) 子政 务 三 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
所谓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办公自动化设备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得到普及应用,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基本上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1,其应用定位不同。
电子政务侧重于政府部门内部以及跨部门、系统和地区的应用,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重点一般是在部门内部,并且集中于办公人员的个人层面。
2,二者的应用主体不同。
办公自动化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而电子政务顾名思义,其应用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
3,在系统用户方面,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具体地说,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用户多为办公人员,而电子政务由于一般是互动式进行,所以其系统用户的范围要广得多,除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包括与这些部门相关的企业和公众等。
虽然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在应用定位、应用主体、功
能、系统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仍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由于电子政务实现了打破部门界线的联网办公和互动式作业,所以我们可以把电子政务看作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范围和功能上的对外延伸,是面向全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