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综合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综合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综合实验指导书

食品微生物实验指导书(Ⅱ)

上海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2010年9月

一、拟利用本实验室设备的名称及试剂需要

五、审批意见

四. 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 基础性实验部分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效果、讨论情况等,占30% 2.报告成绩:实验报告等,占30%

3.考试成绩:占40%

4.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设计成绩+报告成绩

(二) 综合性实验部分

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效果、讨论情况等,占30%

2. 设计成绩: 提交实验设计报告等,占30%

3. 报告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产物等,占40%

4. 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设计成绩+报告成绩

(三) 研究性实验部分

1. 选做该类实验的同学可不选综合性实验项目,成绩评定参照综合性实验部分。

2. 实验报告要求以论文形式撰写。

第二部分应用性实验部分

实验18 酒精发酵及糯米甜酒的酿制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学习和掌握酵母茵发酵糖产生酒精和酒曲发酵糯米酿制糯米甜酒的方法。

内容:

1.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2.糯米甜酒的酿制。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培养24h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菌种。

酒精发酵培养基、甜酒曲、蒸馏水、无菌水、糯米。

铝锅、电炉、三角瓶、牛皮纸、棉绳、蒸馏装置、水浴锅、振荡器、酒精比重计。三、操作步骤

(一)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1.培养基配制好的发酵培养基分装入300mL三角瓶中,每瓶100mL, 121℃湿热灭菌20-30min。

2.接种和培养于培养24h的酿酒酵母斜面中加入无菌水5mL,制成菌悬液。并吸取1mL接种于装有100mL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一共接2瓶,其中l瓶于30℃恒温静止培养,另l瓶置30℃恒温振荡培养。

3.酵母菌数目的计数每隔24h取样,经10倍稀释后进行细胞计数(方法参阅“细菌数量测定”)。

4.酒精蒸馏及酒精度的测定取60mL已发酵培养3d的发酵液加至蒸馏装置的圆底烧瓶中,在水浴锅中85—95℃下蒸馏。当开始流出液体时,淮确收集40mL于量筒中,用酒精比重计测量酒精度。

5.品尝取少量一定浓度(30一40度)的酒品尝,体会口感。

(二)糯米甜酒的酿制

1.甜酒培养基制作称取一定量优质糯米(糙糯米更好)。用水淘洗干净后,加水量为米水比1:1,加热煮熟成饭。或者糯米洗净后,用水浸透,沥干水后.加热蒸熟成饭,即为甜酒培养基。

2接种糯米冷却至35℃以下,加入适量的甜酒曲(用量按产品说明书)并喷洒一些清水拌匀,然后装人到干净的三角瓶中或装入聚丙烯袋中。装饭量为容器的1/3一2/3,中央挖洞,饭面上再撒一些酒曲,塞上棉塞或扎好袋口,置25—30℃下培养发酵。

3.培养发酵发酵2d便可闻到酒香味,开始渗出清液,3—4d渗出液越来越多,此时,把洞填平,60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实验中心

让其继续发酵。

4.产品处理 培养发酵至第7天取出,把酒糟滤去,汁液即为糯米甜酒原液,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煮沸便是糯米甜酒,即可品尝。 四、注意事项

酿制糯米甜酒时糯米饭一定要煮熟煮透,不能太硬或夹生;米饭一定要凉适至35℃拌酒曲,否则会影响正常发酵。 五、演示

酒精蒸馏过程 六、实验报告

1.记录酵母酒精发酵过程,比较两种培养方法结果的不同,并解释其原因。

2.记录糯米酿制糯米甜酒的发酵过程,以及糯米甜润的外观、色、香、味和口感。 七、问题和思考

1、为什么糯米饭温度必须降到35℃下拌酒曲, 发酵才能正常进行? 糯米饭一开始发酵时要挖个洞,后来又填平,为什么?

2、酒精发酵培养基配方中如去掉KH 2

PO 4

矾,同样接入酒精酵母菌进行发酵,将出现何种结

果?为什么? 参考书目

钱存柔,童碧虹.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实验19 抗生素抗菌谱及抗生菌的抗药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学习抗生素抗菌谱的测定方法,了解常见抗生素的抗菌谱。 内容:

1.供试菌的培养与制备。 2.抗生素抗菌谱的测定。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uccus aureus )、大肠杆菌(E .coli )斜面菌种(野生株及不同抗药程度的抗链霉素菌株3株)。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

供试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

恒温培养箱、镊子、圆滤纸片(直径为8.5mm)或牛律杯、培养皿(直径12cm) 。 三、操作步骤

(一) 供试菌的培养基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表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代表革兰氏阴性菌)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上,置37℃下培养18—24h ,取出后用5mL 无菌水洗下,使成菌悬液备用。 (二) 配制所需浓度的抗生素

各抗生素分别配制成以下浓度:氨苄青霉素100ug /mL(溶于水),氯霉素200 ug /mL (溶于乙醇),卡那霉素100 ug /mL (溶于水),链霉素100卡那霉素ug /mL (溶于水),四环素100卡那霉素(溶于乙醇),配制好的溶液经o .45um 的滤膜无菌过滤后备用。 (三)抗生素抗菌谱的测定

采用液体扩散法,分别吸取供试菌悬液0.5 mL 加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涂布器涂布均匀(每个学生两只平板,一只涂布大肠杆菌,另一只涂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待平板表面液体渗干后,在皿底用蜡笔分成6等份,每一等份标明一种抗生素(图26—1),设一

无菌水作对照,用滤纸片法或杯碟法测定。具体方法是:用无菌镊子将滤纸片浸入上述抗生素溶液中,取出,并在瓶内壁除去多余的药液,以无菌操作将纸片对号转放到接好供试菌的平板的小区内,或将牛律杯置于供试菌的平板上,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溶液.置37℃.培养18—24h,测定抑菌圈的直径,用抑菌圈的大小来表示抗生素的抗菌谱。62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实验中心

(四) 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

1.制备链霉素药物平板取4套无菌培养皿,皿底标记编号,从链霉素溶液(100 ug/mL)中,分别吸出0.2、0.4、0.6和0.8mL.加至以上培养皿中,倒人冷却至50℃的融化牛肉育蛋白胨培养基中,迅速混匀,制成药物平板,待凝后在每个平皿的皿底划分成4份,并注明1—4号,备用。

2.抗药性测定在以上1—3号空格上分别接上不同抗药程度的抗链霉素菌株3株,在4号接入野生型菌株作对照,37℃培养24h后观察菌生长情况,并记录。以“+”表示生长,以“一”表示不生长。

四、注意事项

1. 供试菌液涂布于平板后,待菌液稍干再加入滤纸片或牛律杯。

2. 制备药物平板时,注意把药物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五实验报告

1. 将抗生素的抗菌结果填入下表: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63

2.根据以上结果说明供试抗生素的抗菌谱。

3.记录不同大肠杆菌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六、问题和思考

1.抗生素对微个物的作用机制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2.如供试菌为酵母菌、放线菌或霉菌,应如何测定抗生素的抗菌谱?

参考书目

1. 天宜磊简明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新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4

2. 范秀容,李广武.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徐积思,朱明珍抗生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综合性实验指导

实验21、食用菌的抑菌实验

一、实验性质和项目来源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项目来源:本系2002级学生年度论文转化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学会提取技术,较熟练应用微生物学抑菌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常规的基本实验技术,独立完成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到平板、涂布、稀释、记数等实验项目。

学会设计综合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报告规范的书写格式。

三、实验内容

1.实验材料中抑菌物质的提取;

2.适宜浓度供试菌液的制备(比浊法);

3.抑菌试验(滤纸片法)

四、实验安排

时间安排:本实验共6学时;1学时准备实验;2学时抑菌物质的提取;2学时菌种培养、供试菌液的制备;1学时观察、描述、记载。

分组安排:每5人一组;每组分别选择一种食用菌作为研究对象(自由选择)。

程序安排:预习建议的参考书(学生实验报告样本由实验指导老师提供)→预习所选择的食用菌生理特点→分组写出实验流程设计书→指导教师确认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实验准备→预实验→修改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种类→计算培养基需要量→配置培养基→灭菌待用。

实验材料中抑菌物质的提取→适宜浓度供试菌液的制备(比浊法)→抑菌试验(滤纸片法)

五、操作

本实验需要的基本操作训练已经在前面的一些实验中学习过,在这里不再一一列出每一操作步骤。为了帮助预习,将有关操作名称列出,这些操作在建议参考书中都可以找到。

1.培养基配置和灭菌

2.无菌操作

3.显微镜使用和细菌记数70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实验中心

4.分光光度计使用和标准曲线绘制

5.系列稀释方法

6.抑菌试验(滤纸片法)

六、试验报告记载内容1.姓名、班级、学号、小组编号、试验开始日期/时间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仪器和药品、所选的食用菌种类、供试菌种、培养基组成等

2.2方法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系列稀释、倾倒平板、抑菌物质的提取、适宜浓度供试菌液的制备(比浊法)、抑菌试验(滤纸片法)

3.结果

抑菌圈记录

4.讨论

七、组间交流(学时数不占实验学时数,将在理论课学时数中安排)

每组自由选定1人向全班做报告。

第四部分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测评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检验学生在经过微生物实验课学习后,对微生物实验基本技术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测评内容包括对微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用所学识进行实验设计及系统地完成实验的实际工作能力。下面是为此而设计的两种测方式,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检测。

基本实验技能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并进行测试。

内容:

1.复习全部基本实验操作。

2.教师对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全面辅导,并接受学生的提问。

3.开放实验室(固定开放时间,学生可自由进入实验室) 。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种,细菌形态装片、培养基(液体、斜面、平板)、染色液。

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移液管、试管、培养皿、包装纸、线绳、高压蒸汽

灭菌锅、显微镜。

三、基本步骤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 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1) 培养基的配制。

(2) 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等的包扎。

(3) 物品的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4) 细菌制片、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及染色原理。

(5) 铺平板、制斜面。

(6) 从试管斜面菌种划线接种至平板。

(7) 从试管科面菌种转接到试管科面。88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实验中心

(8) 从试管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2.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1)四大类群微生物的常用培养基及其pH范围。

(2)涂布法和混菌法的平板接种方法。

(3)穿刺接种。

(4)菌悬液的梯度稀释。

(5)划线分离纯化微生物。微生物学实验指导89

实验设计及实施能力的测评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知识内容的灵活应用能力。

内容:

1.分析实验设计。

2.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3.学生独立完成自行设计的实验,并基本达到预期结果。

二、学会进行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写出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

2.写出实验的基本要求。

3.详细写出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注意问题。

(二)考试前的准备

指导学生选定实验题目,或由老师指定题目,提供参考书目。

(三)考试方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递交实验设计。

(四)评分标准

1.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有一定创新。(优)

2.无科学性错误,设计不够细致,基本可行。(良)

3. 无明显科学性错误,设计有部分不够合理。(中)

4.无明显科学性错误,设计不够合理。(及格)

5.有明显科学件错误,设计不合理。(不及格)

三、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的考核

(一)考前准备

1.教师帮助学生修改和完善实验设计。

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仪器药品。

(二)考试方式

在一定时间里,实验室开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实验设计完成,并提交90 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实验中心

(三)评分标准

1.顺利完成实验,得到合理结果,实验中操作正确,熟练。(优)

2.完成实验,得到较合理结果,实验中操作正确。(良)

3.完成实验,得到较合理结果,实验操作基本正确。(中)

4.完成实验,未得到合理结果,实验操作基本正确。(及格)

5.未得到合理结果,末完成实验,实验中操作不熟练,不正确。(不及格)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实验室安全,老师要现场监督和检查。

2.如果条件不充许单个学生完成考试实验,可分组进行。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微生物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准确完成常规微生物分析实验,以对生产环境、设备的清洗消毒和人员卫生进行有效的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环境卫生、设备、试剂、培养基及常规操作的各项要求及管理。 3.职责 3.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 3.2 微生物领班负责监督本文件的有效执行。 4.定义 无 5. 程序 5.1 人员 5.1.1 微生物操作人员需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并具备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倒平板、菌落计数、无菌操作等。 5.1.2 应确保微生物操作人员接受足够的微生物专业培训,以保证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准确地完成测试,并保存好记录。 5.2 环境 5.2.1 微生物操作室配备超净工作台,每班落菌检测,从开始到结束;结束做一个空白对照。 5.2.2 微生物操作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光滑平整、易于清洁消毒。

5.2.3 工作区域里有方便使用电源、抽滤系统,便于取用培养基和实验用品。 5.2.4 有适当的通风条件,在空调处安装空气过滤器,确保空气质量达到10,000级,平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空气对流引起的扬尘。 5.2.5 微生物操作辅助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处理样品,存放培养基、玻璃器皿和小型仪器设备;有空间安装固定的仪器设备(如培养箱,水浴锅,冰箱)等。每周用清水清洗,并用75%的酒精或0.1%新洁尔灭消毒培养箱、冰箱。每三天或脏时清洁并换水浴锅及灭菌锅内的RO水。用于存放样品的冰箱严禁存放私人物品。工作区域要有充足的灯光,光强不小于300lux。 5.2.6 在进行实验前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必须打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实验完成后及时整理和清洁台面。 5.2.7 实验室必须考虑实验室内外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并进行有效的监控。监控的方法如下: 1)每周对微生物室环境进行监控,测试方法参见《浮游微生物的测试》、《薄膜过滤法的微生物的测试》,记录于《微生物室环境周检测维护报告》。 2)每周用尘埃粒子测定仪测定微生物室空气的尘埃粒子数,应使无菌室达到万级标准;超净工作台达到百级标准,记录于《微生物室空气粒子检测报告》。超过标准时则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清洁频率/更换过滤器等。记录于《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3)每半年更换紫外灯管,以确保紫外灯的杀菌效果记录于《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5.3 卫生 5.3.1 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摆放标准参见《QA实验室5S要求》。试剂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最新资料,目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第一部分:化验室手册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实验室设施与环境 三、化验仪器药品的管理控制 四、检验样品的管理 五、化验室记录清单 第二部分实验室检验规程 一、概况 (一)质量方针及目标 (二)执行标准 (三)人员构成情况 (四)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情况 (五)主要检验项目及周期 二、职责和权限 三、工作要求 四、考核制度

(一)考核表 (二)工作分工表 (三)记录 五、安全操作规程 (一)防火 (二)灭火 (三)防爆 (四)防毒 (五)防风 六、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1)722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2)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3)PH计操作规程 (4)冰箱操作规程 (5)干燥箱操作规程 (6)水浴锅操作规程 (7)浊度仪操作规程 (8)蒸馏水操作规程 (9)超声波洗涤操作规程 (10)显微镜操作规程 七、溶液配制及标定 (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及标定

(2)盐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3)硫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4)硫代硫酸钠溶液配制及标定 (5)碘溶液配制及标定 (6)x 溶液配制及标定(9)配置溶液的一般要求八.样品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管理 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三、原料采购制度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六、仓库卫生岗位责任制第四部分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检验试剂的要求 三、检验器皿的要求 四、检验的一般步骤 五、检验的一般要求 六、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七、实验室安全用电知识

企业标准QB/LHH6406□□口□口 第六部分检验方法 第七部分校验仪器记录 化验室手册 引言 吴忠兰花花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 年10 月,占地164 亩,检验科化验室面积2058 平方米,微生物、理化实验室现有技术人员4 名,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生产加工环境、原辅材料购进、使用,生产各环节半成品、成品的微生物监测,严格按照化验规划化验,确保达标,理化实验室负责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营养成份)的检测,确保公司的“猛豹“合格率达到100% , 编制说明 检验科化验室作为吴忠兰花花实业有限公司的检验机构,在控制原料质量、产品质量及生产车间卫生状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化验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强,特制定本手册。 本手册详细阐述了化验室的各项职责,系统而完善地明确了化验室各项工作的控制程序及具体操作规范。化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照执行。 一、组织结构及职责 1、化验室组织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化验员 2、化验人员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1)范文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在油镜下观察细菌几种基本形态 4.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 1. 增加照明亮度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 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 )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油,其折射率n=1.5 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分辨力D可表示为:D=λ/2N.A,式中λ= 光波波长;NA=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 μ m ),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 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120 O ,而n 为介质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1.52 )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别为1.0 和1.33 )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镜头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编著:刘凡 河北工程大学

目录 1、静水压强实验--------------------------------------------------------3-5页 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6-9页 3、文丘里流量计实验------------------------------------------------10-12页 4、雷诺实验------------------------------------------------------------12-14页 5、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实验-----------------------------------------15-16页 6、局部管道水头损失实验----------------------------------------17-19页 7、流线演示实验-----------------------------------------------------20-21页 8、伯努利实验---------------------------------------------------------20-21页 9、涡流系列演示实验------------------------------------------------22-24页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 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z+ p C g ρ=) 。 2、学习利用U 形管测量液体(油)的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0p >a p ,0p

(完整版)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

数显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应先检查油箱内的油液是否充足,可查看右侧面油标, 如不足,则应打开后箱板向油箱内添加,至液面在油标处为宜。 二、检查各油管接头和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则拧紧。检 查防尘罩应完整无损。检查电气接地、保险熔丝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三、首次使用时,检查油路和电路是否运行正常。 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显示方式和加荷方式。四、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有必须更 换无损试件。 五、按下启动按扭,手柄放在“上升”位置,调控送油旋钮,按 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随即关闭送油,手柄放在“下降”的位置,使油液迅速流回油箱。 六、试验结束时,按面板上“打印”键,打印机即可打印输出该 次的试验报告。 七、操作中禁止将手等人体任何部分置于上下压板之间,并注意 试件破碎时碎片崩出伤人;试后随即清除破碎试块,以待下次试验。当不再做试验时,要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切断电源。

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开机预热,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二、根据试样和需要,选用相应的变形、负荷测量范围和显示方 式。 三、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四、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试台上升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如 果试台 已在升起位置时,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 五、按动钳口夹紧按扭,将试样的一端夹在上钳口中(必须给电 磁阀送电); 六、开动电动机,将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将试件另一端夹在 下钳口中(须注意试样放置在轴线上)。 七、在试样上安装引伸计(注意:引伸计一定要夹好)。 八、调整变形显示为“零”。 九、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加 荷时电磁阀应在无电状态)。 十、油缸升起后加荷前应按负荷和位移清零。 十一、根据需要,在特征点出现后取下引伸计。 十二、试样断裂后,卸载。 十三、取下断裂后的试样。 十四、注意加载过程中不能离人、不能超载,注意设备、人身安全。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仅供参考)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环境、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实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室应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标准菌株等方法客观评估检验人员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有必要在检测前确认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 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

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 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检定规程见表1)。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 表1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涉及生物安全的操作,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和规定等。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结果有效性的保证、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 微生物实验室应设置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责任人、生物安全监督员、菌种管理员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管理员等岗位,可通过一人多岗设置。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人员上岗前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培训内容包括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洁净区域的微生物监测、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征;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属性 综合性试验。本实验涉及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知识是综合性的。内容有: 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动量方程等。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开始前,待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就绪后,报告指导教师。在启动设备之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按要求在实验记录本上填写有关内容,方可离去,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带走。

实验完成后应按学校对实验报告的格式、纸张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应清楚、肯定,语言通顺,用语专业、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实验报告数据观察细致,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外文、符号、公式准确,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1.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6. 实验原始数据; 7.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8.思考题分析。 五、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i=1,2,3,……,n ) )1(22111 122i w i i i i h g v a p Z g v a p Z -+++=++γγ 取1a =2a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 水头。 六、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需要查明故障原因(例连接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开阀13,观察思考: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 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 测点(10)、(11)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 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须知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室编 适用专业:土木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15年04 月 目录

目录 (i)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 实验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3) 实验三文丘里流量计 (4) 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 (11) 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 (12) 实验六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实验 (14) 实验七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8) 实验八旋涡演示实验 (24) 实验九水跃演示实验 (25) 实验十流谱与流线演示实验 (25)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2

3 1、测定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静水压强 2、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势能都相等 3、测定酒精的重度γ值 二、实验原理: 1、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P=P 0+γh 式中:P —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Pa ); P 0—表面压强,(Pa ); γ —液体的重度,(9800N/m 3); h —对应计算的液体淹没深度,(cm )。 2、势能公式: γ γ B B A A p p + Z =+ Z 式中:Z —位置水头;γ p —压强水头。 三、实验装置: 如图 图一 ①放气阀;②密闭容器;③直尺;④针管;⑤阀门 四、实验步骤: 1.读取A 、B 两点的刻度B A ??、 2.打开容器上的阀门①。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各测压管液面齐平 3.关闭阀门①,打开阀门⑤,用针管向容器②内输水,此时P 0﹥P a ,关

4 闭阀门⑤,读各测压管液面标高▽1,▽2,……▽7 记入表中,P 0﹥P a 做三次 4.打开阀门①使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 否则重新排气 5.关闭①打开⑤,用针管抽出容器内的水,容器表面压强P 0﹤P a ,改变 容器中的水位重复三次,每次将各测压管液面位置读数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 1.读取测压管水位时,视线必须和液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产生误 差。 2.用针管向容器内注水或抽水时要缓慢进行,以免损坏针管。 3.如发现各测压管水位不断改变,说明容器或测压管有漏气,需要修理。 六、记录表格和计算参考表(以厘米计) 6 +++++=654321 平均 γγγγγγγ''''''' 思考题:

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范文

实验室仪器操作规 程

数显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应先检查油箱内的油液是否充分,可查看右侧面油 标,如不足,则应打开后箱板向油箱内添加,至液面在油标处为宜。 二、检查各油管接头和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则拧紧。 检查防尘罩应完整无损。检查电气接地、保险熔丝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三、首次使用时,检查油路和电路是否运行正常。 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显示方式和加荷方式。 四、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有必须 更换无损试件。 五、按下启动按扭,手柄放在“上升”位置,调控送油旋钮, 按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随即关闭送油,手柄放在“下降”的位置,使油液迅速流回油箱。 六、试验结束时,按面板上“打印”键,打印机即可打印输出 该次的试验报告。 七、操作中禁止将手等人体任何部分置于上下压板之间,并注 意试件破碎时碎片崩出伤人;试后随即清除破碎试块,以待下次试验。当不再做试验时,要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切断电源。

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开机预热,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二、根据试样和需要,选用相应的变形、负荷测量范围和显示 方式。 三、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四、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试台上升10mm,然后关闭送油 阀,如果试台 已在升起位置时,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 五、按动钳口夹紧按扭,将试样的一端夹在上钳口中(必须给 电磁阀送电); 六、开动电动机,将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将试件另一端夹 在下钳口中(须注意试样放置在轴线上)。 七、在试样上安装引伸计(注意:引伸计一定要夹好)。 八、调整变形显示为“零”。 九、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 (加荷时电磁阀应在无电状态)。 十、油缸升起后加荷前应按负荷和位移清零。 十一、根据需要,在特征点出现后取下引伸计。 十二、试样断裂后,卸载。 十三、取下断裂后的试样。 十四、注意加载过程中不能离人、不能超载,注意设备、人身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