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合集下载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公元1004年 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 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 1004 南下深入宋境, 南下深入宋境,直抵黄河边的重镇 澶州(今河南濮阳)。 澶州(今河南濮阳)。
宋廷大为震恐, 宋廷大为震恐,许多朝臣提出迁都或南逃的 建议,宰相寇準却力主抵抗, 建议,宰相寇準却力主抵抗,并敦促宋真宗 亲临前线,以鼓舞士气。 亲临前线,以鼓舞士气。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这一格局的原因 有哪些? 有哪些?
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辽国的南下与宋的战与和。 1、辽国的南下与宋的战与和。 契丹国的建立。 (1)契丹国的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 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 为辽。 辽国的南下条件: (2)辽国的南下条件: a、加强政治统治和协调民族关系政策:辽朝在其 管辖的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的政策。 b、辽朝对“燕云十六州”的占有。 宋辽战争。 (3)宋辽战争。宋朝初年,为夺回燕云地区,宋 太宗两次北上攻辽,都告失败。此后,宋朝对辽 只能采取守势,辽朝却一再派兵南下。
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 在南宋与金对峙时,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崛起。 蒙古汗国的建立。 1、蒙古汗国的建立。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 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 建立大蒙古国。 2、蒙古西征: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又三次发 蒙古西征: 起西征,兵锋直抵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 的蒙古大汗国。 思考: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 思考: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 程产生什么影响? 程产生什么影响? 蒙古改国号为元(1271年 3、蒙古改国号为元(1271年) 元朝的建立。 (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纳汉人建议, 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1271年定国号“大 元”1272年定都大都。 思考:北方少数民族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 思考:北方少数民族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 并迁都汉文化地区的朝代有哪些?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并迁都汉文化地区的宋建立与抗金战争 南宋建立。 (1)南宋建立。1127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 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 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2)南宋的抗金战争 岳飞抗金。 a、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南下的金军遭到各地宋军的抵 抗,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今属河南)会战,大获全 胜。无奈宋高宗执意求和,将岳飞等诸将用急诏召回朝 廷。 思考:岳飞率军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后, 思考:岳飞率军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后,宋高宗执意求 将岳飞召回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和,将岳飞召回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b、宋金议和。次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其后,南 宋金议和。 宋的两次北伐均告失败,又两次续订和议,形成了宋金 长期对峙的局面。 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的互市贸易。 4、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的互市贸易。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学习活动目标㈠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以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3、通过历史图片资料的运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民族间的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教师的有规律的提问,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民族政权的并立为主线,将其主要情况通过多媒体展示后由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进行小结与分析。

澶渊之盟的内容和作用组织学生讨论进行。

关于岳飞的通过师生介绍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和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首尾照应,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教育。

二、学习活动设计㈠重点和难点重点: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正确对岳飞抗金进行评价?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少数民族较多对初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案)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案)

历史上最悲壮的王朝灭亡战?!
一、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1、讲述北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宋建立后,做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北宋的危机?
4、宋的统一与汉唐不同,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控制的地域范围极大,而且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相抗衡。

展示地图
5、讲述辽朝的起源发展和与宋签订的和议
6、讲述西夏的起源发展和与宋签订的和议
7、展示材料,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8、展示范仲淹图片,讲述庆历新政
9、讲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展示靖康之变史料,讲述相关知识
3、展示岳飞图片,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岳家军
4、展示地图,讲述宋金之间的几个和议
5、展示图片,讲述蒙古的崛起
三、元朝的统一
1、展示图片,讲述元朝的建立
2、展示文天祥诗词,播放崖山海战视频,讲述南宋的灭亡
3、展示元朝的地图,讲述元朝的措施
4、展示表格,讲述四等人制
讲述: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5、通过回回的前身,讲述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成为元朝的时代特色。

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案(表格式)

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二)教学难点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教师行为】展示《契丹人引马图》图片【教师提问】这是内蒙古赤峰市白塔子的辽墓壁画,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教师讲述】这幅壁画反映了辽夏宋金时期的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本课的学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获取有关信息: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畜牧业发达等。

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一课时的时代特征,引出本课主题;核心问题的设置贯穿全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习: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一)多民族的政权并立【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梳理辽、西夏、金政权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

【教师提问】观察地图,对比与传统游牧民族,找出辽、西夏、金的管理区域?【教师归纳】分界线为地理学科“胡焕庸线”,是游牧区和农耕学生阅读教材并认真填写表格。

观察地图,对比辽、西夏、金的管理范围。

加强学生对辽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民族、等基本信息,掌握这时期政权更迭和对峙的时序脉络,培养梳理史实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地图中了解辽、西夏、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解辽、夏、金区的分界线,游牧经济和农耕政权的分界线,这也决定了辽、西夏、金的政权建设具有“二元性”。

【教师行为】引用宋神宗、北宋宰相富弼对辽和西夏的评价,提问二人有此评价的原因。

学生回答效法中原后追问“辽和西夏的制度建设只是单纯效法中原吗?”【教师行为】出示文字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学生思考后回答效法中原,学习中原文化。

阅读史料回答南北面官制度:“因俗而治”的特点。

的政权建设的“二元性”,培育唯物史观。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历史知识点】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是辽、宋、夏、金、元的时代特征。

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
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1)政治上:①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

②中央集权加强。

宋太祖采取分散中
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农业取得重大成就,手工业生产规模与技术进一
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对外贸易频繁,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
扩展,辽、夏、金的民族经济有一定发展。

③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

②和平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

(4)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由传统陆路为主转到以海路为主。

(5)科技文化:①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续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繁荣,取得辉煌成就。

②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③科技文化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练习含解析版)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练习含解析版)

第10课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可以用“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等词来概括它的特点,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A.汉B.唐C.宋D.元2.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的是()A.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B.汉武帝实行“推恩令”C.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3.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统治时期,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

”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B.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C.扭转了宋朝在边境的军事弱势D.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4.北宋和辽、西夏都签订过和平协议。

这些协议都()A.签订于中原王朝北伐失败后B.在协议签订后正式定都C.确立了双方为兄弟国家关系D.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局面5.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朝廷设立了“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物资。

这一措施()A.调动了商人从商的热情B.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价格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发挥了政府的调控作用6.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

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靖康之变7.岳飞《满江红》词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句中的“胡虏”和“匈奴”是指()A.匈奴族B.女真族C.党项族D.契丹族8.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界,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称为()A.岁币B.岁贡C.岁赐D.岁赋9.下面为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10.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材料有“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实行行省制度”,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B.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C.经济重心的南移D.宋朝的民族政策11.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使学生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及南宋偏安;【教学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能正确分析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收集和讲述岳飞的故事,认识岳飞的抗金事迹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各民族政权的建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斗争。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历史线索比较复杂,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订立的屈辱性条约,所以如何评价此条约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乔峰的图片及档案,配乐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曲。

乔峰武功盖世却身世凄迷,豪爽却不粗鲁,果敢却不莽撞,忠义却不愚腐,干练却不世故。

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英雄人物,以其为切入点导入新课,能将学生带入那个王朝更迭的年代。

教师过渡:最后为了辽宋两国和平,乔峰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尸体被阿紫携同坠下悬崖,与萧母同葬一谷。

时势造英雄,乔峰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感知那段历史。

【讲授新课】契丹的兴起多媒体展示:契丹的兴起让学生结合背景介绍与图片的解读,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契丹这支古老的民族,很少有同学了解,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很好的了解这一民族的兴起及发展过程,更好的将历史与现实接触的知识相结合,达到知古鉴今的目的。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契丹人与汉人接触,逐步学会种庄稼,冶铁,建房屋,有了农耕生活。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仅限于从课本中寻找答案,缺少概括知识的能力,回答问题不够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书,积极吸取中 原文化
宋金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 宋金对峙形成。 并给金岁币,双 金迁都燕京,改 方以淮水至大散 名中都 关一线划定分界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关于澶渊之盟的“是非”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1、民族: 契丹 2、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间:10世纪初 4、定都:上京
返回
◆西夏的建立 1、民族: 党项族 2、时间: 11世纪前期 3、建立者: 元昊 4、定都: 兴庆
西夏
返回
◆金建立
1、民族: 女真族 2、时间: 12世纪 3、建立者: 阿骨打 4、定都: 会宁
拓展延伸
对岳飞的“民族英雄”称号为什么会 有争议? 郑成功 林则徐 邓世昌 荷兰 英国
日本
拓展延伸
我们尊重历史,英雄悲歌、荡气回肠 我们立足现实,手足亲情、血肉相连
三次和议
名称 内容 影响
澶渊之盟
宋与西夏议和
辽朝撤兵,宋給 辽宋之间保持和 辽岁币 平局面很长时间
元昊向宋称臣,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西夏设太学,译汉 宋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是在辽、宋都无力完成统一的情况下签订的 和平协议,它使双方从互相对峙,转为和平往来,统治 者得以巩固各自的统治地位,致力于境内的治理。人民 也得以免受战乱之苦,有了从事生产的和平安定环境。 此后120年间,辽宋不曾兵戎相见。 ------- 经济上双方沿边的农业经济在和平环境中得以发展,而 榷场贸易更是互市不绝,有力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和民族融合。 ----------《黎东方讲史---细说宋朝》

返回
◆南宋建立
1、民族: 汉族 2、时间: 1127年 3、建立者: 赵构 4、定都: 临安
南宋
返回
金 灭 辽 和 北 宋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返回
合作探究
1.在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中,宋政权最高统治者 的表现怎样?你怎样看待宋与其他政权之间达成的 和议?
积极意义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合作探究
消极影响: 1.加重了宋的财政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2.使统治者滋长了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 享乐思想
合作探究
2.在南宋抗金将领中,为什么岳飞被后人推崇备至? 1.治军严明、带兵有方、体恤下属 2.英勇善战,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3.坚持抗金,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4.精忠报国,强烈的爱国情怀 5.廉洁正直,胸怀坦荡,意志坚定,不为佞臣所动 岳飞的人格几近完美,与当时 苟安于江南、醉生梦死的南宋 统治阶层相比,形成了强烈反 差,注定了岳飞的悲剧,也是 时代的悲剧!
唐朝疆域图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 的时代
自主学习
在两宋时期,先后有哪些政权并立过?(请阅读 课本相关内容,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填空,并将关 键词句在书上划下来)
交流提升
辽 宋 西 夏 并 立 地 图
辽(契丹) ①
西② 夏
北③ 宋
交流提升
金 ①
西夏 ②
南宋 ③
交流提升
1127年
北宋和南宋政权在处理与其他政权关系时有哪些 相同点?
先 武 穆 而 神 , 大 汉 千 古 , 大 宋 千 古
后 文 宣 而 圣 , 山 东 一 人 , 山 西 一 人
情 景 设 置
岳飞,字鹏举,1103---1142年,河南汤阴人。 岳飞所生活的时代属于中国哪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 期中国政治形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情景设置
两宋政治形势图
情景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