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解析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解析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解析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

案解析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承担单位: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问题的提出(解决为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要全盘地、全面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首先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其次,各项改革都要落实到制度上,转变教育观念要用制度来促进、来保证。

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

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

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作出了贡献。”人的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合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教育机会匮乏的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仅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决定学生命运的是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性教育的被传输。因此,学校不能把教育局限在自己内部,要用大教育观来发展教育,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应该把家庭、社会看成最丰富的资源,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圆满完成《决定》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任务。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小细胞,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人体,离开整体去谈个体是不可能的,是片面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单单是老师、学校一方面的事。尤其是当今的许多学校,外来人口子女入校越来越多,参差不齐的家长素质、对独生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同看法等,越来越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和关键性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

校、教师的工作也绝对不是孤立的,要实现和家长、和社会的横向联合,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充满实效性、艺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事情,必须家校平等交流沟通,家长、老师携手共育,才能共同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在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出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开展“家校共育”,积极研究、探索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及实践操作模式,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的研究与实践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能力合作,家校共育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在美国的中小学校,按照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二是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者参与。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和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三是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美国学者戴维斯(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一是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二是以促进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三是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四是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与教师协会等。

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将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的形式概括为三类:一是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其中包括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二是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三是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在法国,学校把家长当成“伙伴”请入学校,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他们更具体地了解到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的重要性。

在日本,几乎所有学校都成立有家长委员会,外来人员参观学校,都有家长参与接待,学校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家长来进行。

在韩国,学生家长每月都要到学校值一次班,从早上6点到校,看学校食堂所卖的饭菜是不是新鲜、是否搭配合理,都要监督,甚至连学生吃饭时的分饭工作都有家长参与。

在菲律宾,家长和教师在经过合作培训的基础上,家长被结合到教学过程中来,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子女在家庭或学校中学习,他们也在授课过程中协助教师观察子女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所用的教学方法,他们的评论和建议在他们和教师定期召开的会议上得到讨论,随后共同采取措施。

在我国台湾,学校也设有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在开学初,学校都要首先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包括能不能来学校服务,是哪一天来学校服务,是一个月来一次还是几个月来一次等,都要事先安排好。

(二)国内开展家校共育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家长会”。学校根据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一般农村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而且主要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家长,其内容包括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升学率等方面;城市学校每学期两次左右,对升学率抓得比较紧的学校差不多每月一次,主要内容有通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学习成绩以及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家长的“希望”。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三是家访。一般情况

下,学校会将普访、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是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主动性。四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地方政府牵头,以当地的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为主体,吸收少量的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主要负责做一些涉及教育经费方面的协调工作。

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协调教育。众所周知,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和教师是教育孩子的同盟军。然而家校共育在国内目前还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早就受到政府、学校的关注,但在仍然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和偏差: 一是认识错位,观念陈旧。从家庭方面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学习和品德由老师管,自己只管吃、喝、拉、撒、睡;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其他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或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还有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无自信心,认为自己文化素养不高或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总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他们不仅没有能力参与班级教育工作,反而时时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干扰;或有教师生怕自己的职业权威和形象受到威胁和挑战,认为家长走进校园,坐入课堂,参与班内事务,是在监督、挑毛病。从学校方面看,由于一味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思想的偏差,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致使学习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造成了家校共育的内容极其单一,仅仅只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教育体制,阻

碍着学校采纳家长的见解,不能使其与家长合作作为学校教育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

二是活动无序,合作无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校共育方面既没有教材,也无其他依据,只是零散见于各级领导讲话或文件中,所以家校活动的开展存在着缺乏计划性、互动性、平等性、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许多学校虽然已有家校共育方面的制度,如家长例会、家长接待日、教师家访记录等,也已逐步成为教师与家长联系接触的重要方式,但在提高家长素质、教育能力, 端正家长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家校共育资源等方面还未能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家长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缺乏信息沟通和交流等现象;在教育管理体制上还存教育管理权力集权化,家长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等的课程中缺乏对教师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得教师缺乏主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相应的能力和技巧等问题。

三是在应试教育观念指导下,学校教育过于封闭,教育内容和方法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重视教书的多,重视育人的少。

四是家校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因某些社会变革原因,破坏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各种信息的冲击对学生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学校难以控制。

五是家校联系方式既单一,又单向,不适应教育的要求。在家校沟通中,只有学校要求家庭,家庭没有主动性。家访也受时间、交通、生活节奏的限制,电话受通话成本的限制、通话情绪的影响,给家校

联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不便。

因此,构建社会化教育模式,促进家校教育思想的统一;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进行真正的对话,促进相互理解、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精神;加强家长的培训、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规范家校共育的具体操作,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共育的建立、管理、指导和督查,努力提高实效性等已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任务,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实施家校共育已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我国教育工作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开始探索家校共育的理论及其合作方式,逐渐意识到学校应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并在实践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家校共育机制。

(一)从管理学来看,学校管理中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

在管理理论中,责权是既相互制约,又不可分割的整体。责任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若只有责任没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制就无法建立,相反只有权利,没有责任,就会滥用权,瞎指挥。在学校管理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协调学生成长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而其中家长的力量又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又是最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及成长经历,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

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授家长以管理权,委家长以责任,使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二)从教育学来看,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既指时间上的连续,又包括在空间上的连续。当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一致性时,教育的效果就是高效的,如果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延续性差或离散,教育的效果就不会理想。同时,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上,学校与家庭都希望学生健康成长,这种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责任,将有力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新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从父母的教育权来看,家校共育能使儿童权利得以更大限度的维护

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父母教育权是亲权的组成部分。亲权的基本表现就是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支配,其中既包含对劳动者养成目标和过程的决定和支配,也包括对子女教育的支配和控制。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教育权利由家庭向国家公共教育的转移,但是从古到今,父母对子女都具有绝对最基本的教育支配权。1989年11月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家长是儿童权利的当然监护人,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这更进一步就意味着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可分离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决

定了父母教育权存在的合法性。

(四)从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来看,家校合作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表现

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亚系统,而教育系统内部又有许多子系统,从宏观上看,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从微观上看,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校合作就是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五)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来看,家校共育是教师职业的要求

教师新职业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重塑教师新形象,使教师走出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把与教育对象密切关联的成长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也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因此,家校共育正是学校教师树立新的职业形象,协调社会各方面

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良好途径,在家校共育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

(六)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按传统的说法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在教育社会学中,普遍认为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二是家庭成员人数较少,并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三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四是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五是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长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怀有很深的依恋与信赖,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四、研究思路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共育

“共”,造字本义为“以珍品供奉祭神”,《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共,同也。”即一同使劲。《新华字典》把“共”作为动词解释为“共享、共用或共有。”“育”,造字本义为“孕妇生子”,《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育,養子使作善也。”即培养孩子,使之从善。“共育”一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解释,就字面理解,即为两方或多方一同使劲,共同培养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2.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一词经过所有的查找和搜索,均无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形成共同的主体,行使共同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责任,学校主动争取学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并得到来自学校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协调一致的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对于“家校共育”这一概念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内涵:

第一、家校共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家庭和学校互为主体。

第二、家校共育活动围绕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共育活动的最终目的。

第三、家校共育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因些,家校共育必须进一步扩展至与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

(二)研究目标

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家校共育意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权力,探索构建家校共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建立家校共育联系制度,健全家校共育双向联系网络,搭建家校共育互通互动平台;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

和谐,使学校、家庭形成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关系,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研究内容

1.开展家校共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促进家校共育沟通顺畅的机制研究。

3.实现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4.实现家校共育成果共享的平台研究。

5.家校共育中的教师作用研究。

6.家校共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

(四)研究对象

1.选择3-5个区县(自治县)为整体研究对象开展区域性实施,再在其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幼儿园3所,小学4所,初中2所,高中1所)为重点实施学校。

2.在不参加区域性实施的区县(自治县)选择一些学校单独实施。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研究。

2.问卷调查法: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量表调查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家校共育的现状,了解学校、家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指导。

3.经验总结法:针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为依托,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以中小学校为载体,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培训为主线,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各学校的家校共育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其实践行为,帮助实施学校和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有对比、个案研究、行为观察、家庭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

通过构建的家校共育有机整合的策略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建立以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互为主体的,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科学地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之处

通过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完善建立促进家校沟通的相关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主动发展,营造并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研究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立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际,以转变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现代教育观念为切入点,以培训为突破口,将重点放在具体、实用的方法指导上。

(二)针对性原则。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学校实际,尤其是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注重培训课程、活动内容深入浅出,易为教师、家长接受、掌握及其应用;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实施不同的活动体系。

(三)实践性原则。家校共育的生命在于实践,每次活动、培训结束后、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作业,使教师、家长、学生学用结合,在实践中运用掌握。

(四)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区县和学校必须要有家校共育的长远规划,有总体的目标,避免随意性,同时又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实施。

(五)分类指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根据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点抓好集体培训,又要根据教师和家长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指导。

(六)采用多种方法调动调动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这是家校共育成败的关键。

六、研究措施

(一)强化家校共育理论研究,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

加强对家校共育的理论研究,根据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决策的需要,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统一研制家校共育现状调研实施方案和调查问卷,并下达家校共育研究子课题项目,确定实施基础,引导实施区县及学校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单位实际,把握研究重点,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并促进研究

成果的转化,推进家校共育学习材料建设。

(二)传播现代家校共育理念,普及家校共育科学知识

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依托,以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为载体,以区县教研机构为平台,以各参与实施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为阵地,开展教师、家长培训,普及家校共育现代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教育沙龙等文化活动,为家校共育搭建信息、服务、互动平台。开展特殊家庭、农村留守、民工子弟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指导,引导和帮助特殊家庭、留守、外来务工家长增强家校共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校共育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家长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多与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学校加强联系,加强自身学习,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健全家长学校办学形式,规范家长学校科学管理

研制《重庆市家长学校实施管理办法》,对机构组成、办学宗旨、目的、任务等各项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规范,巩固发展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家校共育指导活动。指导家长学校制定相应的《家长学校章程》和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特点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家长学校课程教学,建立定期的家长开放日或家长接待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实践等活动。

(四)强化家校共育队伍建设,壮大家校共育骨干力量

强化家校共育理论工作者队伍、家校共育咨询指导服务队伍、家校共育知识宣讲队伍和家校共育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对指导人员数

量、质量和指导实效性的管理,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基础的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教师和家长志愿者队伍等,并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具备指导能力的家校共育指导工作队伍。组建不同形式家校共育报告团,深入中小学及幼儿园,针对不同教师和家长的特点讲解家校共育知识、宣传党的政策,并针对目前家校共育问题上的热点和难点,定期开展家校共育指导活动。

(五)建立家校沟通畅通机制,积极开展家校共创活动

1.指导实施学校办好、用好、管好“校讯通”,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主渠道作用。

2.建立“家校联系卡”,由老师把学生近期的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家长接到卡后,必须认真填写家长意见,并把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建立常规化家访制度,努力扭转“单纯电话联系”以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优点、个性及特长,与家长共同研究教子良方,切实提高家访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4.开放校长电子信箱,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对于教育教学的想法或是意见及时与校方取得联系。

5.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教改成果、教育教学举措以及学生的主要情况,安排教育专家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让家长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6.设立“家长接待日”,加强家校沟通。实施学校将每周五下午

设置为家长接待日,接待家长来访,帮助家长解答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类整理,能及时解决的给予当场解答,不能及时解答的,学校领导及时进行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反馈给家长。

7.开辟“校长信箱”,对一些比较特殊而又当面不方便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书信交流的作用,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校教育合力水平。学校定时、定人对信箱进行管理,及时给家长书面反馈信息。

8.设置校长公开电话,校级领导轮流值班,加强家长与学校领导的及时沟通。值班领导认真做好电话记录,建立电话记录档案制度,严格管理,未经受话人同意,不得私自泄露通话记录。

(六)发展家校共育有效途径,提高家校共育服务水平

1.指导实施学校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管理章程和运行机制。家长委员会设主任1人,由具有代表性,又有一定威望的在校学生家长担任;设副主任2-4人,委员若干。学校领导不得进入家长委员会,但必须设定具体联络人,并给家长委员会提供专用办公场所。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评价,定期组织座谈,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同时也让学校了解家长的思想动向,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

2.在实施学校成立班级“教师父母联谊会”,建立教师父母联谊会章程和运行机制。教师父母联谊会设会长1人,由班内学生家长选举产生,副会长及成员人数由各班视具体情况确定,班主任担任常务副会长并兼任秘书长。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班级管理,亲身感悟孩

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倾听孩子心声,共创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

3.建立“学生成长家校记录袋”,记录学生校内校外成长过程资料,如反映学生学习生活中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成绩或进步以及参与活动的各项材料、影印件、照片等,通过学校和家庭进行互动评价。

(七)拓展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活动体系

1.围绕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突出“儿童为本”、“服务家长”理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家长教育子女的实际,深化家校共育宣传实践活动。

2.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同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开展文明素养、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3.每年以重大节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等为契机,依托各家庭教育阵地,确定活动主题,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广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家校共育实践活动,推进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素养,促进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成长。

4.依托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文化活动站、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福利机构等公共服务阵地,积极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每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设

置专业社工岗位,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救助和指导服务,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家长参与实施家校共育公益活动,延伸家校共育服务平台,促进家校共育社会化进程。

5.开展“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促进父母孩子共同学习。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学习型家庭,于“六?一”儿童节时进行表彰。学校明确评选学习型家庭的条件,首先在各班级当中进行层层筛选,各班推选一定的名额参加学校的评选,然后由学校统一审查,根据要求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然后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咨询。学校建立心理活动室,每班每学期4节心理活动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又有个体咨询,以增强实施家校共育的针对性、系统性。

7.适时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作经验介绍。

8.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开辟网络家校共育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办学理念、家校教育理论等,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八)构建家校共育课程模块,开展家长学校课程教学

以家长委员会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对教师、家长开展系统的家校共育课程培训,采取“五定”实行制度化管理。即定专门的家长学校组织领导机构、定学习教材、定上课时间、

定上课地点、定考核评议,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管理。学校每学期固定举办1次学术报告会,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教育沙龙、经验交流、学习参观等活动。

(九)搭建家校共育成果平台,共享家校共育优秀资源

举办家校共育优秀论文及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对优秀论文和案例进行表彰。获得一等奖的成果在全市进行交流、推广。编辑出版《家校共育优秀成果集》,介绍教师、家长教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提高家校共育合力。创办“家校共育”网站,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增强信息交流,缩短家长、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

(十)加强家校共育对外交流,强化家校共育考评工作

以家校共育为载体,围绕共同关心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问题,加强与市内外的联谊与交往,聘请教育专家讲学,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相关论坛,开展家庭联谊和

互访活动,组织区县家校共育骨干外出参观和学习考察,不断创新和丰富交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家校共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七、研究周期及步骤

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15年1月-20178年12月。

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拟定、完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落实子课题,准备调查量表和工具,培训参研人员。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8年6月)。在实验的各区县和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现状调查,全面实施研究方案,不定期召开培训会、研讨会,边研究、边推广、边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2月)。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收集教师、家长的学习心得体会和论文,出版专集,召开专家评审会。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重庆市基础教育领域家校共育发展报告。

(二)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三)家校共育专著及研究论文集。

(四)重庆市家校共育工作指导意见。

(五)家校共育优秀学习计划、读书笔记、管理档案文集。

(六)在全市评选出100所家校共育示范学校。

九、经费预算

整个课题研究共需经费约万元。其中:

1(现状调查量表的研制及调查工作约万元;

2(家校共育学术研究、教育沙龙等活动约万元;

3(管理档案、学习计划、读书笔记等的评比每次约万元。

4(出版专著、论文集、优秀学习计划、优秀读书笔记、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等约万元。

6(课题组3年研究及工作经费约万元。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

(一)组长:陈定凡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二)副组长: 何云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中

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三)主研: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生命教育开习题报告

欢迎阅读“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如上海等地对生命教育日益重视,也开展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 失范,生 忽 因一点 无 使亲 父母 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幸福人生奠基铺路;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建构可操作性的生命教育实践方法和手段。教育准则,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再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正在成长的有尊严的生命体。在教学中自觉渗透生命教育。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突破:

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研究报告》课题组根据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撰写研究论文,编写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学校内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现在已有少数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对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本课题尝试把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层面的构想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践行动,进而形成校本课程;强调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通过珍爱生命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强调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注意教师理念更新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1 学校”、 2、 性向、 重视先 3、 立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主体性教育目的观,要求确立尊重民主平等的学生观,要求在文科教育、科学教育、教育技术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求打破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观,树立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命”教育观。 4、个性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 人的个性发展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积极的从善的可能,另一种是消极的从恶的可能。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抑制学生个性消极因素的滋长,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悟”做出何去何从的正确判断,成为真正自由独立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不断获得价值和尊严的、能创造性地适应不断创新和

课题研究 “小学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小学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时代。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尤其在15至34岁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成为第一“杀手”。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社会生了什么病,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如此之多的人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难发现,只为谋求“何以为生”的本领,而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的社会现实,导致了现实教育忽略了学生情意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也就没有了学生对人生的负责。因此,当他们面对挫折和打击时,缺少的是耐挫力和容忍度,轻则产生心理问题,或逃避,或消沉;重则走向自我毁灭,或报复他人,造成许许多多不应该的生命悲剧。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命教育。但目前还没有一整套系列完整而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为了突破这一研究现状,特提出本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于1906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经得到迅速发展。美国、西欧、澳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虽然我国大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但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4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特别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上海市和黑龙江省也相继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意见》,论述了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为如何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其他省份也把开展生命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许多学校已逐步展开。 三、研究的意义 1、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学习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迪 一、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状 随着社会的展,人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人的精神生活却由于面 更多的,往往无所适从,青少年是人成的关期,更容易受外界境的影响。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的中学生,了能融入生存争日益残酷的未来社会,他只能放弃一 切,努力学。他以感受到生命的快、美、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一些不能适学校生活和一些敏感的孩子,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他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生命,近几年大量的生道端。不理解 的是,与自己生命的相伴随的是人生命的,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容,使得敲、欺,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有生:一血淋淋的惨令人震惊和痛心。学 生象一棵棵久旱的小苗,切盼望着心灵的、情感的交流、人生的指引??生命教育是人痛定思 痛之后学校教育出的呼。 生命教育思想由美国学者杰·唐·化特于 1960 年首次提出,几十年来,生命教育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展,但中国大起步晚。是因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国内特在一些落后地区是影响甚微。 二、本研究目的、意 生命教育目的在于促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展,通青少年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展知的授,他生命的意有一定的,珍惜和珍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并青少年在受教育的程中,培养他人及社会的心,使青少年人格得全面展。生命教育是由中小学生涉及吸毒、自、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 的增多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了教育学生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但随着社会的展和人 的深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已逐开始突破当初。从珍惜生命、保生命的物理保 出,开始求更广和深的展空。特是教育本身存在的反思。深化教育改革,生命教育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心;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理解、珍、关、敬畏与欣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自然三种关系中得以体。 三、本的新之 1、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和践大起步晚,在少数学校开始行方面的,但于起始段,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等理探的面,缺乏 可操作性。本把知面的构想真正化可操作的行,使关生命教育在 生物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施。本参考国内外已有生命教育教材,合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在生物教学中挖掘学生行生命教育的光点,学生渗透关生命教育。 2、本学生的直接参与和身体,提出使学生成“ 自己”作关生命教育的价期望。提出“ 好每一天”作成自己的生命焦点。 3、本学生的学程,学生的直接参与活和身体,引学生通“生命故事”交流自己的生活、自我、生命体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他人的生命、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承担单位:重庆三峡教育文化研究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问题的提出(解决为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案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要全盘地、全面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根本任务,首先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其次,各项改革都要落实到制度上,转变教育观念要用制度来促进、来保证。 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

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作出了贡献。”人的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合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教育机会匮乏的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仅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决定学生命运的是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性教育的被传输。因此,学校不能把教育局限在自己内部,要用大教育观来发展教育,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应该把家庭、社会看成最丰富的资源,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圆满完成《决定》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任务。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都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小细胞,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人体,离开整体去谈个体是不可能的,是片面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单单是老师、学校一方面的事。尤其是当今的许多学校,外来人口子女入校越来越多,参差不齐的家长素质、对独生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同看法等,越来越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要和关键性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校、教师的工作也绝对不是孤立的,要实现和家长、和社会的横向联

生命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附件3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_________ 课题类别____________综合类_ 课题名称_________生命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 所在单位_ 填表日期_____ 2017年4月10日______ 2014年9月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教研室课题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为了学生生命的茁壮与健硕、鲜活与灵动、纯净与高贵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教育走向“生命关怀”的起点和突破口,是提升受教育者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全体国民的生命质量提高了,温家宝总理提到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才能变为现实。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升学成才,忽略了对生命的人文关怀,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问题。如缺乏基本的生存常识,不懂得保护生命;没有正确的生命态度,不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没有敬畏生死的观念,无辜地伤害生命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生命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升生命质量,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共识,研究生命教育也成为学校的一个严肃课题。

2020年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范文

2020年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注重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有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当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合当地经济条件,促动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个层面上实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合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有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持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相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点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实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实行农村学

如何编写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

如何编写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 立项申请书是说明文与议论文的结合写作文体,其目的是说服申请书的评审人同意申请人的立项申请计划。 申请人应能够使评审人理解申请书主要内容:大同行能“懂”;小同行能看出水平。申请人应该站在评审人的角度,使立项申请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行文流畅,既叙述简明、具体,又系统全面、论点与论据充分、有逻辑性,立论令人信服。 1 总体框架(基本思路) 选题 认真研究立项指南,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确定课题内容,并围绕其“处心积虑”、“苦思冥想”一段时间。不妨思考几天,查阅一下有关中外文献,尽可能参考近五年的,要关注“重量”级刊物和文章,在此基础上再仔细读透一份好的中过标的立项材料,体会其中心思路和技巧所在,然后草拟一个研究大纲。 一旦确定落笔时,尽可能不要中断地一气呵成写出,暂不要考虑修改,避免“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然后反复审阅,反复修改、润色,最后请“高人”审阅,避免“思维定势”干扰。 一份好的立项报告要有“卖点”、“闪光点”。应懂得如何“标榜”自己的科研工作,即你是立足于自己的前期工作而申报该课题,不是“白手起家”。要懂得“投其所好”,懂得“新增长点”是什么懂得与国计民生问题联系起来考虑。 关于“创新点”的理解。创新性并不意味“高精尖”或别人未涉足过,仔细观察你的周围,肯定有许多有意义的选题。 要用“第三只眼”看问题。人文知识绝对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标题:要内容具体,要旨突出,引人注目,准确、明确(无含混信息),

一目了然,不过大过小。确定一个题目,最好少于15个字,要画龙点睛。 (2)不理想选题标题范例:《热液型多金属矿成矿机理的研究》 主要毛病:①题目过大;②认知过程涉及繁杂的矿种及环节,究竟研究哪一部分③缺乏确定而具体的研究目标,可操作性令人质疑。④缺乏具体研究手段的告白。 《运用流体成矿学说理论指导河南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勘查效果的评估》主要毛病:①题目太长,30个字符! ②令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③多头分散,不知究竟研究哪个重点。 《电子游戏成瘾的神经生理机制及电子游戏对儿童和少年大脑,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主要毛病:①题目过于泛泛而庞大,没有重点,没有深度,“面面俱到”恰恰面面不到;即包含了大脑神经生理,又包含心理,还包含了行为,进而隐包含了影响作用,可能做到吗②有“哗众取宠”之嫌;③概念不清! 《城市GIS系统的功能机制研究》 主要毛病:题目仍过大,“机制”涉及面太广,具体哪些功能区域的什么变化,没有交代。 (3)动态:纯基础理论研究逐收缩,基础与实际应用结合课题逐受关注;与科研单位、院校联手申报的课题逐被看好。 (4)简表:正确与准确,无空项,签名真实;摘要:介绍目标,方法,内容,目的,意义。中英文主题词准确和概括性强。 立论依据 立项申请能否批准,立论依据撰写的成功与否占50~60%。 (1)研究意义。一般指重要科学意义或国民经济重要科技问题。选题决定其科学意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应用问题,重大地质事件的形成机制,新理论与新方法。 (2)学术思想创新性。这是此部分的关键点,也是整个立项申请书的特色

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关于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培训中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课题研究会,加深对课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并以“生命化教育”课题理念指导班主任工作。在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中,理论得到充实,理念也得到了提升。 二、生命教育在课程中落脚 虽然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课程,但生命教育在其它各课程中的渗透与体现还可以做到,将生命教育在课程中体现是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1、将生命教育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机结合起来。 2、将生命教育有机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3、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心语室”,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解开心结。 三、生命教育在活动中开展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参与各种阳光体育活动时,不但强健了体魄,还养成了阳光心态。 2、组织开展了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地震应急演练,溺水应急演练,火灾应急演练等等,通过活动,教育学生要镇静应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让学生学会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逃生。

3、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了一些生命教育的小专题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校内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 4、利用各种手段或途径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从图书馆、网络等多方面获取教育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生命教育在亲身体验中渗透 1、开发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理利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接触大自然、探索生命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3、“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和采访自己亲近的人,才能使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生命教育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中闪耀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处处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从而珍爱生命。 1、建立向上的教室文化。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室文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样板

编号: 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研究类别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201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含电子版),请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每份单独装订,报送5份。 三、封面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五、每个课题限报一名负责人。 六、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问题,请与务川自治县教育科技局课题指导组联系。 七、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八、课题联系地址:务川自治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 邮政编码:564300 联系电话:(0852)5621319 联系人:邹圣鹏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不超过3个关键词,词与词之

间空一格。 研究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E│课程与教材研究 A. 基础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 B.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C.质量管理与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D.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研究 E.课程与教材研究 F.公民教育与德育研究 G.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H.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研究 I.学科问题与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所在乡(镇)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A│都濡镇 A.都濡镇 B.涪洋镇 C.黄都镇 D.丰乐镇 E.石朝乡 F.大坪镇 G.红丝乡 H.柏村镇 I.蕉坝乡 J.茅天镇 K.浞水镇L.分水乡M.砚山镇N.泥高乡O.县直学校P.其它 所属系统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 例如:A│教育行政部门 A.教育行政部门 B.乡镇中学、中心完小 C.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 D.九年一贯学校 E.村级小学 E.职业技术学校 F.其他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能超过6人。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 例如:A│专著D│研究报告 A.专著 B.译著 C.论文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申报级别指申报规划课题的级别。 A.重点课题; B.一般课题。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时间:2012.8 立项号 2012XKT-SX006 课题名称 《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负责人 张帅旗 所在单位

临潼区任留街道办任留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学生在给出结果,老师在总结时用抽象的文字叙述后,学生因为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有些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义: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

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渗透进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衔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为孩子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何直观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运用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几何直观:(开题报告https://www.360docs.net/doc/864446976.html,)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小学低段的孩子们思维水平止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

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生命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如上海等地对生命教育日益重视,也开展了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家对学生自身成长,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教育。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一个特殊时期,常常会出现种种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挫折;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因一点小事就付出生命的代价……另外,由于现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往往成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依据,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学业成绩教育,忽视生命教育的现象。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生命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农村学校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相当一些家庭的孩子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使亲子之间的沟壑难易弥合。部分家长又由于自身素质限制,不能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擅长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阻隔着来自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表现在行为上厌恶学习,轻视生命。《农村初中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意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农村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学会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幸福人生奠基铺路;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咸阳市基础教育科研参考课题

附件2:咸阳市2013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参考课题 一、教育理论研究 1、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 2、教育核心价值研究 3、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 4、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 5、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二、基础教育研究 1、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策略研究 2、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3、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4、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 5、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6、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 7、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 8、少教多学模式研究 9、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10、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11、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 12、小班化教学研究 13、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14、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研究 15、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1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17、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 18、复式教学研究 三、幼儿教育研究 1、学前教育保教结合研究 2、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3、幼儿游戏教学研究

4、幼儿教师培训研究 5、幼儿亲子教育研究 6、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 7、托幼一体化研究 8、幼小衔接研究 四、德育研究 1、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2、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 3、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 4、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5、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 6、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7、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8、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 9、教书育人楷模研究 10、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 五、教育心理研究 1、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 2、学生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 3、学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4、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 5、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 六、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1、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 2、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 3、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模式研究 4、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 5、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 6、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7、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 8、艺术特色学校研究

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样板

编号: 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 课题申请·评审书 研究类别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务川自治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201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请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含电子版),请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每份单独装订,报送5份。 三、封面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五、每个课题限报一名负责人。 六、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问题,请与务川自治县教育科技局课题指导组联系。 七、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八、课题联系地址:务川自治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 邮政编码:564300 联系电话:(0852)5621319 联系人:邹圣鹏 电子邮箱:wcjys1319@https://www.360docs.net/doc/864446976.html,m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关键词按研究内容设立。不超过3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研究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E│课程与教材研究 A. 基础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 B.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C.质量管理与教育教学评价研究 D.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研究 E.课程与教材研究 F.公民教育与德育研究 G.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H.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研究 I.学科问题与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生命教育开题报告

《中学生树立珍爱生命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 梅河口市第二中学孙玉成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意义及突破点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因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一个特殊时期,常常会出现种种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心理脆弱不能接受挫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一点小事就付出生命的代价……另外,由于现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往往成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依据,教育普遍存在重视学业成绩教育,忽视生命教育的现象。 作为农村初中学生生命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农村学校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相当一些家庭的孩子由祖父母或亲戚照看,使亲子之间的沟壑难易弥合。部分家长又由于自身素质限制,不能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擅长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阻隔着来自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他们往往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表现在行为上厌恶学习,轻视生命。《农村初中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意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农村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学会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践的探索,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和谐幸福人生奠基铺路;

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更加重要的是建构可操作性的生命教育实践方法和手段。教育准则,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再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正在成长的有尊严的生命体。在教学中自觉渗透生命教育。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突破: 本课题组根据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实践活动撰写研究论文,编写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学校内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现在已有少数学校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对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缺乏可操作性。本课题尝试把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层面的构想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践行动,进而形成校本课程;强调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通过珍爱生命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内容、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生活教育理论由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其三大基本命题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实质就是使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培养活生生的学生。它昭示人们应该格外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这是一种对人生最高意义的关怀,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活生生的教育。 2、人本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性向、潜能和倾

XX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附件2 XX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017年度) 课题名称智慧学习环境下“整本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实施策略 、选题依据 整本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探讨它的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技法的表层训练,

还应从课程论视角诠释它对语文课程变革的深层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语文

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1)有助于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领域的整合 我国语文教科书比较注重以单篇选文为基础的单元编排方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能力的 序列化。语文教师也习惯运用精美的单篇条分缕析地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此外,中考考 试对教学产生显著的“回冲效应”,即所谓“考什么,教什么”,更强化了这种阅读教学倾向。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都建议教师重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联系,倡导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 合、相互促进;在教科书层面编者也尝试融入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等学习活动。但是,语文 课程内部各个领域的整合度仍然不够紧密,整本名著的阅读正是整合这些领域的重要路径。它 可以作为学习活动穿插安排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作为学习模块独立设置于日常教学之外。 师生可以围绕整本名著开展读书经验交流、焦点问题探究、重要章节评析、阅读成果汇报等活 动。无论是穿插安排还是独立设置, 整本书阅读都能发挥整合听说读写、 融通语言文化的效用。 (2)有助于促进语文课程外部相关学科的整合 2016年9月我国教育部从“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心素养体系;语文学科组也研制出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 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单靠语文课程内部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在学科中心的思维形式 下,特别需要鼓励师生开展跨 学科学习。整本名著阅读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阅读内容来看,学生阅读的整本书本身就 包含跨学科话题。文学作品、文化典籍、科学论著、学术著作等各种书籍都可以成为跨学科学 习的载体;从能力训练来看,学生在阅读中必然会运用数理思维、信息技术等,逐渐形成跨学 科的综合能力,比如沟通协作、问题解决、批判思考、实践创新等。因此,整本名著阅读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程内容狭窄的现状,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领域、外部相关学科的整合。 (3)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 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 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 读。那有什么办法吗?本课题旨在研究通过各种措施,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 趣及阅读能力。 二、研究设计 1. 核心概念界定 (1) “智慧学习环境”是指技术整合于教室及教学活动,为课堂教与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及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注重学习者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一个技术、 环境、人、资源各主体相互协调的智能学习空间。 (2) “整本名著阅读”的“整”具有完整、整体的意思,既包括对全书脉络的通盘把握,“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建构了一般核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 要想促进学生发展这些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 报告正式版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

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秒杀2011秋装韩版新款糖果百搭男童装女童装宝宝开衫外套wt-0286 把请翠蓝色130得换成湖绿色120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铁路小学语文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一项直面熟命并以进步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起点。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物质利益,形成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膜拜和对生命的冷漠,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课堂教学也深受影响,忽视了对学生的鲜活的个体生命的重视,要树立生命意识、生命情感,课堂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把学生的生命作为课堂的精灵,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能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随着目前社会、家庭、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发生心理偏差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轻者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厌学情绪,重者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所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落实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迫在眉睫。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发现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渗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教材中渗透着不少有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进行“两纲”教育的优秀载体。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无论生命教育还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都必须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发展的有效性,培养出具有高尚完善的人格的公民。基于以上看法,我们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以期经过我们的研讨与理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进程中理解生命,酷爱生命,享用生命,激扬生命。二、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201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附件1: 201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各学科选题参考 本选题参考基于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给出了比较具体的研究范围,有一部分适合作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但更多的还需要细化。为此,各地教师和教研、管理工作者在筹备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但不必拘泥于这些题目,应从自己所处的地域或学段出发,可具体区分为城市、农村学校,或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省示范性高中),自拟研究方向,选定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独创性都比较强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有推广价值的具体研究课题,力戒科学性差、大而无当、力不从心的研究选题。 01中学语文 1)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中学语文评价研究 4)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5)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6)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教学的研究 8)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研究 9)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10)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11)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02小学语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4)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研究 5)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7)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8)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9)小学语文新课程典型课例的研究 10)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11)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研究 12)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13)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03中学数学 1)中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4)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 5)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6)中学数学典型课例研究 7)中学数学新增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8)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9)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10)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