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基本思路

中医诊断基本思路
中医诊断基本思路

中医辨证模拟

第一章中医辨证基本训练

一、辨证过程

1辨证是辨现在症,病史只是参考;

2现在症应包括望、闻、问、切的内容,尤其要注意闻诊和舌、脉;

3辨证过程对诸多临床表现,要分清主次;

4辨证可以分二步:

(1)辨共证——八纲证候、气血津液证候?(2)辨特证——脏腑证候、经络证候等

二、辨证要点举例

1表证——病程短,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微有咳嗽。

2里证——病程长,但寒不热、但热不寒,苔厚,脉沉。

3寒证——冷、白、稀、润、静

4热证——热、红(黄)、稠、干、动

5气虚证——无力(神疲、少气懒言),动则益甚。

6阳虚证——气虚证 + 寒症(形寒肢冷)。

7血虚证——淡(睑、面、唇、舌、甲)

8阴虚证——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9心的特症——心悸、失眠(#心烦——热)

10肺的特症——咳嗽、气喘

11脾的特症——食少、腹胀、便溏

12肝的特症——目赤、目涩,急躁,胸胁乳房胀痛,风症。

13肾的特症——腰膝酸软

中医模拟辨证基本训练步骤

第一步:教员准备2-5份典型中医门诊病历。

第二步:学生分组,学生向老师询问病情—临床症候,纪录临床资料,总结出现在症,并进行分析辨证,归纳出其证型来。

第三步:由主讲人员公布标准答案,并进行评述。

第四步:主讲人员再次将学生重新分组,按前面1、2、3步骤再次进行另一病例训练。目的:进一步提高其辨证能力。

第五步:主讲人员再次公布答案,并认真评述学生的训练表现。

第六步:让学生完成一份相对完整的门诊病历。

第二章中医辨病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中医辨病基本思路

中医诊断疾病包括:辨病和辨证两部分。

一、中医辨病

1.狭义的¡°病¡±--是指由病名所代表的各个具体病种。每一具体病名,是对该具体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

2. 辨病:又称诊病,就是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病名。即根据四诊等方法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有关¡°病¡±的定义,确定疾病的病种,并对该病种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整体性的诊断思维过程,称为¡°辨病¡±或¡°诊病¡±。

二、疾病诊断的意义

1.可把握病变规律

由于每一种病都有各自的本质与规律,即有一定的病因可查、病机可究、规律可循、治法可依、预后可测。因而明确疾病诊断,便可以根据该病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该病的全局,有利于对该病的本质认识和辨证论治,掌握诊疗的主动权。如中风。

同时,确定了病名,便可抓住疾病辨证的纲领。由于每种病的常见证型有限,抓住了病,也就把该病的辨证范围大致局限于该病的常见证型当中,缩小了辨证的范围,减少了辨证的盲目性。

2.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辨病为临床立法、处方的前提和依据。

使临床处方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确切。

专法、专方、专药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三、疾病诊断的一般途径

1.主要据发病特点辨病

2.主要据病因病史辨病

3.主要据主症或特征症辨病

4.主要据特发人群辨病

第二节中医主症诊断基本思路和方法

任何病、证都必然会反映出一定的¡°症¡±,诊病、辨证就是要通过¡°症¡±而认识疾病内在的病理本质。

主症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临床诊断时,要善于抓住和确定主症,作为诊断的主要线索。

一、主症的诊断意义

1.主症是指患者表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在诊断中占有主导地位。

2. 通过主症可以理出诊察和诊断的线索。

在围绕主症进行比较和作出相关分析的思维中,通过对主症的辨析,常可确定病变的位置及性质。如“咳嗽” 。

二、确定主症的方法

1.正确确定主症

通常主症是患者表现的一个或数个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在一定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不难确定。然而由于病人的陈述往往零乱、主次不分,因而主症的确定是诊断过程的难点之一。医生要善于从其所诉的病理表现中,发现要害,及时把握方向。

2.明确鉴别主症

对已确定的主症,必须通过认真诊察,明确症状的真实含义,以利于鉴别诊断。如呕血”或“咯血。

3.详审主症特征

主症的特征,包括症状发生的确切部位、时间、严重程度、性质、加重或减轻的条件、病变的新久缓急等,务必诊察清楚、描述详细。如头痛或发热。

如泄泻——次数、量、质、色、味——排便感

4. 围绕主症进行询查

主症确定以后,还须详细了解与主症密切相关的症状,再诊察全身其他病理信息。

1)询查伴随症状(兼症)

主症的伴随症状,通常和主症在病理上有密切的关系,往往可以进一步提示主症的病因病机。

如咳嗽——特征——兼症:喘?;痰:色、质、量、是否易咯;胸闷

2)诊察全身其他症

确定主症,询问伴随症之后,还应对全身其他症状、体征进行诊察,即对尚未了解到的情况,作详细询问。临证之初,缺乏诊断经验,询问可以参考“十问歌”的内容进行。按“十问歌”的提示,可以对寒热、汗出、头身、胸腹、二便、饮食口味、耳目、起病、既往史、个人史等资料全面了解。

如咳嗽——特征——兼症——全身其他症:发热、恶寒、渴、二便

3)作相关的检查

根据主症的不同,应作必要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确立中医的病名。

6. 围绕主症进行辨证

辨证是在深人了解主症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兼症及其他有关信息如起病、季节、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概括为某证的诊断思维过程。(后专章介绍)

如发热为主症。根据发热的特征、伴随症、全身症、舌象、脉象等的不同,可以辨别出其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证候本质。

如主症为胃脘痛。根据胃脘痛的特征、伴随症及全身症状、既往病史等,可以辨别证候。

胃脘痛

——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弱——脾胃虚寒证

——胀痛——嗳气、太息、情绪波动加剧、脉弦——肝气犯胃证

三、现病史的表述

围绕主诉详细询问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重点写明起病诱因、原因、时间、形式、始发症状,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部位、性质),病情发展与演变过程,检查、诊断、治疗经过,所用过的中、西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以及其他特殊疗法,治疗反应及症状、体征等变化及现在症状(结合“十问”加以记录),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表现也应列入。

四、其他病史的表述

既往史:记录既往健康情况,按时间顺序系统回顾过去曾患疾病的情况,及传染病接触史等。

个人史:记录出生地、居留地、居住环境和条件、生活和工作情况、饮食习惯、情志状态、特殊嗜好等。

婚育史:女性患者要记录经带胎产情况,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行经期/周期、绝经年龄;生育史包括孕、胎、产情况,配偶及子女的健康状况。

过敏史:记载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情况。

家族史:记录直系亲属和与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亲属的健康状况,如亲属已死亡则应记录其死因、死亡时间及年龄。

*注意点

1对患者及家属叙述的每一症状,均应耐心听取,认真对待,细致分析。询问时尽量采用通俗语言,如“拉肚子”、“不想吃饭”等,而记录时则必须使用中医术语,如“腹泻”、“纳呆”等。

2中医病案要求字迹清楚,书写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得挖补、剪贴。需改正时,要使用正确修改符号,并在修改处旁边签医师全名。“住院病历”在一页中修改三处以上,应重新抄正。

第三节中医辨证的基本思路Sample Text

中西医诊断的基本环节

辨证辨病

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参照西医理论

分析归纳

↓↙↓

四诊:望闻问切→病人的临床资料

(主诉、症状、体征)+实验室等辅助检查

判断↓

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

病性、正邪关系等诊↓ 断

诊断

完整的证名准确的病名

中医的病名

症:病状。是疾病客观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之间、体征之间可有或无联系,是病人的“愁诉”。

病:具有特定的病变规律与临床表现的病种。包含特定的病因病机与代表性症状、证型、证候及治疗规则。

证:是医生对致病因素作用于病体,某一阶段病体所反应出的病理证候的概括,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证候: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病理联系的症状、体征。证候为证的外候。

证型:临床较为常见的、典型的、证名规范的、被中医界公认的证的类型。

第四章中医证候辨别训练

第一节中医辨证基本训练

第一步:教员准备10-20份空白中医基本证型的症候表现的签单。

第二步:学生分组:一人担当病人,其他学生担当医生,患者向医生陈述病情—临床症候,医者纪录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辨证,归纳出其证型来。主讲人员可在各组中间巡视。

第三步:由主讲人员公布标准答案,并进行评述。

第四步:主讲人员再次将学生重新分组,将另外的证型签单分发给“病人”,按前面1、2、3步骤再次训练1次。目的:进一步提高其辨证能力。

第五步:主讲人员再次公布答案,并认真评述学生的训练表现。

第六步:让学生互换角色,多次进行训练。

第二节证候分析的一般方法

“证”实际上包括“证候”和“证名”。

疾病过程中,各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等,可将其称为“证候”。

对病变过程中某阶段所表现的证候,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而确定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将其综合归纳而形成“证名” 。

因此,“证”是指病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所表现的“证候”和由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要素所构成的“证名”。

证候是证的外候,即表现,证名是代表该证本质的名称。

辨证思维的一般方法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

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步骤进行辨证,是提高临床辨证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辨证诸法的关系与特点

中医辨证方法归类如下: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病因病性辨证

(一)诸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辨证的基本纲领。可以从总体上分别反映证候的部位、性质和类别。

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八纲中辨表里病位的具体深化。即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病位(含层次)为纲,而以辨病性为具体内容。

(1)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从“空间”位置上辨别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

(2)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层次)”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层次,主要适用于“外感时病”的辨证。

总之,八纲是辨证的纲领;辨病性是辨证的基础与关键;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是辨证方法在内伤杂病、外感时病中的具体运用。

(二)诸种辨证方法的运用

在熟悉了各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与相互关系之后,临床便可根据病情的具体实际而灵活选择恰当的辨证方法进行辨证。

首先辨属外感时病还是内伤杂病,再用八纲进行分析,以初步明确基本病性与病位。

如是内伤杂病----一般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气血津液阴阳等具体内容进行辨证。

如是外感时病---一般选用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六经辨证的三阳病证,并结合六淫、疫毒等内容进行辨证。

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证----实际上主要属脏腑辨证的内容。

经络辨证----主要是针灸、推拿诊疗时运用较多,经络循行部位的证候表现明显时,亦应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

二、辨证的统一体系

任何疾病的病状,均与一定的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相关。任何复杂的“证”,都是由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的排列组合而构成的。

因此,辨证的关键和基本要求,主要在于明确病变现阶段的病位与病性。通过分析而确定病位、病性等辨证的基本要素,便抓住了辨证的实质,为把握灵活复杂的辨证体系找到了执简驭繁的纲领。

辨证具体内容;

1.病变部位与阶段;心、肝、胃…气分、血分等;

2.证候性质:风、寒、湿、热…,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饮、瘀血。

掌握每一辨证基本要素的概念、主要表现,并了解其相互间的一般组合关系,便能抓住辨证的实质,就可对各种疾病进行辨证诊断。

(三)规范证名的构成

临床上通用而完整、规范的证候名称,一般由病位与病性相互组合而构成的。如肝胆湿热证、脾肾阳虚证、心血虚证等。

凡规范的证名,必有病性,一般应有病位。有时为了构成习惯上四个字一句的证名,常加上某些与病理有关的连接词,如盛、炽、袭、困、阻、壅、蕴、束、犯、亏、衰等。

临床常见证型约在150个左右。这些证型可按脏、腑、体、窍病位为主进行归类。三、证候诊断的要求

正确的辨证诊断,要求:

全面、准确、精炼、规范

以能准确地揭示病变当前阶段的病理本质为总的要求。

(一)辨证的七项基本内容

1.探求病因—询问病史找病因,通过审症求病因;

2. 落实病位—明确病变所在的表里上下、脏腑经络、官窍形体等;

3. 分辨病性—区分寒热虚实病性及具体的痰、湿、疲、滞、虫、食,气、血、津、液、阴、阳、精髓的亏虚等;

4. 判断病情—辨别病情的轻重、标本、主次、先后、缓急,以及阻、积、扰、闭、虚、衰、亡、脱等;

5.审度病势一一把握病变发展演变的趋势,推测病证的转归与预后;

6. 阐释病机—根据中医学理论,将证候的病因、病性、病位、病情、病势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作出全面而统一的机理解释;

7. 确定证名—通过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的高度概括,提出完整而规范的证名诊断。以上实际上是通过辨证而应明确的基本内容,并非辨证的步骤。

(二)证名诊断的具体要求

1.内容要准确全面

规范的证名包括病位和病性。

2.证名要精炼规范

常用的证名一般只有四个字左右,它要包括病位、病性以及病机等内容,用词是非常精炼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用4个字概括者,则不要用6或8个字。

如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等,每个字都代表一定的本质。每个证名,都有各自的特异性。

证名所用的词不能随意生造,应符合中医理论特色,要既能反映证候的本质,又是规范的中医术语。如:

痰热是“闭”神还是“扰”神;

虚证是亏虚还是衰竭抑或是亡脱,一字之差便可提示证候的差别。

3.证候变则证名亦变

由于病种不同、个体差异、病程变化、治疗影响等因素,使得疾病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症患者,其病情更可瞬息变化。

病情的变化,有可能提示病变本质已有差异。因此,一旦证候变化,其证名诊断也应随之而变。故辨证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把证候诊断固定在一个时间或空间,而应进行动态观察,随着证候的变化而变化。

4.不受证型的拘泥

辨证时应力求以单一证概括全部临床表现,首先考虑常见、典型证的诊断。同时临床辨证要突破分型的局限,不能僵化,要知常达变,能够根据证候的实际,概括出正确的证名。病情复杂者,可考虑兼夹、复合证的诊断,做到名实相符。

【2019年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知识点

诊断学基础 1、血清病-**反应 2、弛张热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2度败血症风湿热结核化脓 3、稽留热39度以上24小时不超过1度肺炎链球菌伤寒 4、呕血与黑边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 5、心梗发热为吸收热急性胆囊炎多发热并寒战 6、癫痫抽搐前有先兆 7、实质性器官被寒气组织覆盖-浊音 8、甲低-粘液水肿貌 9、皮肤色素沉着——阿迪森病 10、支气管呼吸音——胸骨上窝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 11、主动脉第二听诊区舒张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12、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13、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两个半月瓣关闭的震动 14、二尖瓣狭窄-心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舒张期震颤左侧卧位明显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流加速 15梨形心——左房增大肺动脉段膨出 16、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减轻 17、腹水大于1000ml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肝脏触诊——冲击触诊法 18、上腔静脉受阻向下下腔静脉向上(曲张) 门静脉高压脐上向上脐下向下 19、周围性面瘫——同侧面肌麻痹中枢性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20、肌力:0瘫痪1内缩无动2水平3无抵抗4抵抗差5正常 21、肝昏迷——扑翼样震颤 22、共济失调——美尼尔 23、匙状甲——贫血风湿热甲癣 24、锥体外系——铅管样强直 25、吗啡中毒——呼吸过缓瞳孔缩小肺炎——呼吸过快 26、大量胸腔积液-呼吸音消失 27、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膜散在出血点

28、维生素A缺乏-角膜软化 39、上颌窦——颧部压痛 40、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 41、凯尔尼格征-病变累及脑膜 42、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寄生虫-嗜酸僧高 43、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或用铁剂治疗一周血小板升高 44、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降低 45、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会出现幼稚红细胞 47、2500ml多尿100ml无尿 48、心衰尿中可出现管型肾衰——蜡样管型 49、内生肌酐清除率反应肾小管的滤过功能 50二氧化碳结合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51、AFP——肝癌支气管哮喘IgM明显升高急性炎症血清补体升高 52、棕褐色痰——阿米巴脓肿尿比重尿量升高——糖尿病 53、狂犬病——中性粒细胞升高 54、正常心电轴0-90度QRS心室肌除极 55、前间壁心梗V1V2 56、X线自然对比对明显的是胸部胸膜粘连最常见部位——肋膈角 57、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会出现典型X线表现 58、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及结核性淋巴管炎组成的哑铃状影 59、血播性肺结核——2型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 60、回盲部检查-全消化道造影 61、头颅外伤首选——CT纵膈肿物首选CT 62、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诊断 传染病 1、传染病原体免疫流行 2、潜伏性感染:病原——免疫低——发病相对状态无症状不排病原 3、熟悉潜伏期是为了确定检疫期 4、主动免疫:菌苗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5、构成感染的三大因素:人体病原体外环境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慕课中医诊断学切诊章节测试

切诊章节测试 1沉脉主要反映脉的哪些变化() A.脉位 B.脉力 C.脉宽 D.脉势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浮脉类() A.濡脉 B.散脉 C.革脉 D.动脉 3下列哪项不属于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推筋着骨始得的为() A.沉脉 B.牢脉 C.弱脉 D.迟脉 4弱脉与濡脉的主要区别是() A.至数 B.脉势 C.脉形 D.脉位 5结脉的脉象是() A.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B.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 C.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D.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6具有沉、弦、长、实、大特点的脉是()A.芤脉 B.革脉 C.牢脉 D.伏脉 7气滞血瘀证可见() A.涩脉 B.革脉 C.弦脉 D.长脉 8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A.芤脉 B.虚脉 C.革脉 D.散脉 9主湿的脉象多为() A.弦脉 B.濡脉 C.滑脉 D.沉脉 10沉按实大弦长的脉象称() A.伏脉 B.牢脉 C.紧脉 D.长脉11左手中取候() A.心 B.肝 C.脾 D.肺 12洪脉见于( ) A.气郁 B.食滞 C.痰饮 D.热邪亢盛 13细脉的主病为() A.食积 B.湿病 C.疼痛 D.寒证 14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是()A.浮脉 B.虚脉 C.细脉 D.濡脉 15下列哪些不是涩脉的主病() A.血少 B.气滞 C.血瘀 D.湿阻 16正常人在哪种情况下不能出现促脉()A.情绪激动 B.酗酒 C.饮用浓茶 D.抽烟 17关于浮脉,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浮脉为阳脉 B.浮脉又称毛脉 C.浮脉在时应秋 D.在脏应肝 18下列哪种脉象不是轻取即应指()A.濡脉 B.浮脉 C.牢脉 D.芤脉 19沉脉类应除外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革脉 20脉“有根”主要是指() A.不浮不沉 B.不快不慢 C.一息4-5至 D.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21病理性缓脉可见于() A.湿邪困阻 B.水饮停聚 C.气机阻滞 D.阴寒积聚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 10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10)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38,分数:57.00) 1.濡脉与弱脉不同之处的主要表现是 ?A.脉形粗细 ?B.脉位浮沉 ?C.脉力强弱 ?D.脉之频率快慢 ?E.脉之紧张程度 (分数:1.50) A. B. √ C. D. E. 解析: 2.弦滑数脉不常见于下列哪项病证 ?A.肝火夹痰 ?B.肝胆湿热 ?C.肝阳上亢 ?D.痰火内蕴 ?E.肝郁气滞 (分数:1.50) A. B. C. D. E. √ 解析: 3.关于真脏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病邪深重 ?B.元气衰竭 ?C.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浮 ?D.胃气衰败 ?E.脉律仍有序 (分数:1.50) A.

C. D. E. √ 解析: 4.小儿指纹偏红提示 ?A.外感表证 ?B.里实热证 ?C.疼痛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分数:1.50) A. √ B. C. D. E. 解析: 5.虚里搏动迟弱者,可见于 ?A.气胸 ?B.悬饮 ?C.鼓胀 ?D.心阳不足 ?E.心肺气绝 (分数:1.50) A. B. C. D. √ E. 解析: 6.按肌肤尚温,汗出如油,脉躁疾无力者是 ?A.实热证 ?B.亡阳证 ?C.亡阴证 ?D.阴虚证 ?E.气虚证 (分数:1.50) A. B.

D. E. 解析: 7.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稍久即感灼手者,多属 ?A.真热假寒证 ?B.表热证 ?C.里热证 ?D.湿热蕴结证 ?E.阴虚内热证 (分数:1.50) A. B. C. D. √ E. 解析: 8.下列不属八纲辨证内容的有 ?A.表证,里证 ?B.标证,本证 ?C.虚证,实证 ?D.阳证,阴证 ?E.热证,寒证 (分数:1.50) A. B. √ C. D. E. 解析: 9.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 ?A.恶寒发热 ?B.鼻塞喷嚏 ?C.脉浮苔薄 ?D.咳嗽吐痰 ?E.头身疼痛 (分数:1.50) A. B. C.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西医诊断学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得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得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得绝对浊音界就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得机理主要就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得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得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得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得心律失常就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得心律失常就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中医诊断学(问诊、切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中医诊断学(问诊、切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总分:14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2型题(总题数:42,分数:84.00) 1.脉有胃气的主要表现是( )(2011年第19题) A.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B.从容,和缓,流利√ C.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D.尺脉沉取应指有力 此题考查正常脉象的特点以及脉有胃、神、根的表现特征,属于识记型考题。平脉的特点是有胃、神、根。脉有胃气是指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是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有根是指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故选B。 2.以脉位表浅为特征的脉是( )(2011年第20题) A.浮脉,洪脉,革脉√ B.浮脉,濡脉,细脉 C.浮脉,散脉,动脉 D.浮脉,芤脉,促脉 此题考查考点为“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主病”,属于识记型考题。脉位表浅即浮脉的类脉。轻取即得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脉。洪脉浮而充盛。濡脉浮细无力而软。散脉特征“散似杨花无定踪”,散而无根。芤脉为浮大中空,如按葱管。革脉为: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B选项中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没有脉位的限制。C选项中动脉见于关部,滑数有力,特点为短、滑、数。D选项中促脉特点为脉率快而有歇止。 3.既主虚又主湿的脉象是( )(2011年第21题) A.濡脉,短脉 B.细脉,弱脉 C.缓脉,濡脉√ D.缓脉,结脉 此题考查濡脉和缓脉的主病,属于识记型考题。濡脉主虚证和湿困。缓脉主湿病、脾胃虚弱或正常人。A 选项中脉短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B选项中细脉主气血俱虚和湿证,符合题目要求。但弱脉主阳气虚衰和气血俱虚,不主湿病。结脉主气血虚衰和阳盛气结,寒痰瘀血,但是不主湿病。 4.《伤寒论》关于切脉的三部诊法是指( )(2010年第19题) A.诊头、手、足三部脉 B.诊气口寸、关、尺三部脉 C.诊人迎、太渊、太溪三部脉 D.诊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 此题考查脉诊的发展简史和脉诊的部位,属于识记型考题。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三部诊法是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提示:此题目的答案为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 5.以脉位深沉为特征的脉是( )(2010年第20题) A.沉脉、伏脉、涩脉 B.沉脉、牢脉、细脉 C.沉脉、弱脉、牢脉√ D.沉脉、伏脉、紧脉 此题考查脉诊中病脉的特征,属于识记型考题。脉位深沉为特征的脉包括沉脉或沉脉的相类脉,伏脉和牢脉为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伏脉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牢脉为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三者脉位深沉。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无脉位深沉的特征。细脉为脉细如线,紧脉为绷急弹指,均无脉深沉之象。故选C。 6.下列选项中,均主痛证的脉是( )(2010年第21题)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影像诊断 对腹部实质性脏器病变,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是 A.X线线片 B.CT扫描 C.同位素扫描 D.B型超声波检查 E.纤维内窥镜检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超声诊断:检测实质性脏器(如肝、肾、脾、胰腺、子宫及卵巢等)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脏器内部回声等,帮助判断有无病变及病变情况。 对二尖瓣狭窄程度的判定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听诊 B.胸部X线摄影 C.心电图检查 D.胸部CT扫描 E.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二尖瓣狭窄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最有价值。 肺结核早期诊断最主要的方法是 A.痰结核菌检查

B.X线检查 C.结核菌素试验 D.血沉 E.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结核早期诊断最主要的方法是X线检查。 对临床疑诊自发性气胸患者,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B型超声波 B.胸部CT C.胸部X线 D.磁共振成像 E.纤维支气管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气胸时X线显示胸腔顶部和外侧高度透亮,其中无肺纹理,透亮带内侧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液气胸时,立位检查可见上方为透亮的气体影,下方为密度增高的液体影,且随体位改变而流动。 下列关于腹肺部X线检查临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B.检测呼吸功能 C.防癌 D.防痨

E.防职业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检测呼吸功能不是胸肺部X线检查临床应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扩大,心影外形应是 A.梨形 B.靴形 C.横位 D.烧瓶形 E.心腰部突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左心室增大: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使心界呈靴形,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 下列疾病,立位X线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影的是 A.急性胃穿孔 B.肠梗阻 C.肠套叠 D.肝破裂 E.结肠肿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肠梗阻典型X线表现为:梗阻上段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立位或侧位水平位摄片可见肠管扩张,呈阶梯状气液平,梗阻以下的肠管闭合,无气体或仅有少量气体。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提分试题及答案:望诊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提分试题及答案:望诊 一、A1 1、下列哪项是形盛气虚的表现 A、体胖能食,肌肉坚实 B、体胖食少,神疲乏力 C、形瘦能食,舌红苔黄 D、形瘦颧红,皮肤干焦 E、卧床不起,骨瘦如柴 2、病人卧时向外,躁动不安属 A、阳证 B、阴证 C、寒证 D、虚证 E、虚寒证 3、病人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属 A、哮病 B、肺胀 C、气胸 D、痰饮停肺 E、夺气失血 4、头发成斑片状脱落的多见于

B、气血两虚 C、久病体弱 D、血虚受风 E、血热 5、小儿发结如穗,枯黄稀疏属于 A、先天不足 B、疳积 C、血热 D、肾精亏损 E、血虚 6、目的脏腑分属中,白睛属肺,称为 A、血轮 B、风轮 C、肉轮 D、气轮 E、水轮 7、全目赤肿多见于 A、脾胃湿热 B、肝经风热 C、心脾积热 D、肺热壅盛

8、小儿脐风,上下口唇紧聚称为 A、口噤 B、口撮 C、口喎 D、口振 E、口动 9、口腔肌膜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疼痛者为 A、口疮 B、口糜 C、鹅口疮 D、口撮 E、以上都不是 10、瞳孔缩小可见于 A、青风内障 B、颅脑外伤 C、颅内肿瘤 D、川乌中毒 E、杏仁中毒 11、唇色深红多见于 A、胃气充足 B、热盛

C、煤气中毒 D、血瘀 E、寒凝血脉 12、唇边生疮,红肿疼痛多为 A、燥热津伤 B、阴虚火旺 C、心脾积热 D、胃火亢盛 E、以上都不是 13、两侧瞳孔完全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 A、吗啡中毒 B、有机磷中毒 C、毒蕈中毒 D、脏腑精气耗竭 E、氯丙嗪中毒 14、咽部溃烂成片或凹陷者多为 A、肺胃热轻 B、肺胃热盛 C、火毒壅盛 D、阴虚火旺 E、以上都不是 15、小儿口角流涎多属于

成中医大中医诊断学重点整理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法、诊病、辨证、诊断综合运用、病历书写。 2..认清几个概念: 1.症(症状、体征) 2.证(证候、证型) 3.病 4.辨证 3. 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 : (1)司外揣内(2)见微知着(3)以常衡变 4.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 (3)病证结合 5. 西汉·淳于意: 创立“诊籍”,作为诊断的原始资料 6. 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脉法。 7. 元·敖氏着《点点金》及《金镜录》为论舌第一部专著,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敖氏伤寒金镜录》为现存最早舌诊专著 8. 清·汪宏《望诊遵经》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着 9.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二十七脉. 10.近代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二.问诊 1.恶寒:无风自冷,得温不解。(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表失煦) 2.畏寒:自觉怕冷,体温偏低,得温可缓。(阳气内虚,机体失煦) 3.恶寒发热:(1) 恶寒重,发热轻—表寒证 (2) 恶寒轻,发热重-表热证 (3) 发热轻,恶风-伤风表证 4.但热不寒中,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加重): (1)日晡(申时,午后3~5时)潮热-腹胀便秘,阳明腑实 (2)湿温潮热-身热不扬,湿温热伏 (3)阴虚潮热-骨蒸颧红,阴虚阳亢 (4)身热夜甚-斑疹舌绛,热入营血 5.但热不寒中,微热(轻度发热, T 37°~38°之间) (1)阴虚内热(病程长,午夜发作)-长期低热,五心烦热 (2)气虚发热(持续,劳累加重)-烦劳则甚,中气下陷 (3)气郁发热(时发时止,情志不畅)-情志不舒,气郁而化火 (4)血虚发热-面白,舌淡 (5)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湿温粘滞 6.寒热往来(1)少阳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2)疟疾病:寒热往来,大汗,发有定时。 7.问汗: (1)自汗-阳虚、气虚、表卫不固 (2)盗汗-阴虚内热 (3)战汗-正邪相争邪盛正衰-身热脉躁,正盛邪衰-身凉脉静 (4)绝汗: 亡阳-汗清稀、冷、味淡,亡阴-汗粘手、热、味咸 8.问疼痛: 1 胀痛:气滞疼痛 2 刺痛:瘀血疼痛 3 冷痛:寒证疼痛 4 灼痛:热证疼痛 5 重痛:湿邪困阻所致,亦可见于肝阳上亢,气血上壅之时。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备考习题及答案:脑膜刺激征

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备考习题及答案:脑膜刺激征 下列哪种疾病触诊语颤消失 A.肺炎性浸润 B.肺梗死 C.肺结核空洞 D.肺纤维化 E.支气管阻塞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支气管阻塞触诊语颤消失。 患者,男,50岁。高血压病史15年,未坚持服药。2小时前因情绪激动突然意识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应首先考虑的是 A.酒精中毒 B.药物中毒 C.高血压性脑出血 D.脑血栓 E.心功能不全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高血压脑出血常在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后出现。 A.苦笑面容 B.伤寒面容 C.甲亢面容

D.二尖瓣面容 E.满月面容 消瘦,两眼球突出,兴奋不安,呈惊恐貌,多见于 『正确答案』C 两颧紫红,口唇发绀,多见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消瘦,两眼球突出,兴奋不安,呈惊恐貌,多见于甲亢面容。两颧紫红,口唇发绀,多见于二尖瓣面容。 下列疾病,蜘蛛痣有诊断意义的是 A.肝硬化 B.麻疹 C.猩红热 D.伤寒 E.药物过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蜘蛛痣常见于肝硬化。 下列各项,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的是 A.阿托品影响 B.氯丙嗪影响 C.有机磷农药中毒 D.毒蕈中毒 E.毛果芸香碱中毒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阿托品可致双侧瞳孔散大。 下列不是生理性甲状腺肿大体征的是 A.轻度肿大 B.表面光滑 C.无任何症状 D.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 E.质地柔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临床上多见于甲亢。 下列疾病,常使气管移向患侧的是 A.胸膜粘连 B.大量胸腔积液 C.胸腔积气 D.肺气肿 E.纵隔肿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胸膜粘连常使气管移向患侧。 患者,咳嗽。查体:气管向左偏移,右侧胸廓较左侧饱满,叩诊出现鼓音。应首先考虑的是 A.右侧气胸 B.左侧肺不张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分为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 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重点:复习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分类及各证的临床表现 >>卫气营血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及意义 >>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病 重点:卫气营血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卫分证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气分证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 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 血分证身热夜甚,昏狂谵妄,斑疹紫暗,出血动风,舌深绛,脉细数 卫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风热犯卫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燥热犯卫证——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 重点:治法方药 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 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

气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邪热壅肺证——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热扰胸膈证——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 热结肠道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 重点:治法方药 邪热壅肺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热结肠道证——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 营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灼营阴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 热陷心包证——身灼热、神昏谵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灼营阴证——清营泄热。兼表者,佐以透表——清营汤 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血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 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 热盛伤阴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盛动血证——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热盛伤阴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重点:顺传与逆传 顺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标志: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 逆变: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 标志: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 A.邪热壅肺证 B.邪扰胸膈证 C.风热犯卫证 D.热结肠道证 E.燥热犯卫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热结肠道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胀痛,拒按,便秘,尿色红赤,小便不畅。辨证要点:本证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 患者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其临床意义是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83494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0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10)

中医执业医师分类真题中医诊断学-(10) 一、A1型题 1. 濡脉与弱脉不同之处的主要表现是 A.脉形粗细 B.脉位浮沉 C.脉力强弱 D.脉之频率快慢 E.脉之紧张程度 答案:B 2. 弦滑数脉不常见于下列哪项病证 A.肝火夹痰 B.肝胆湿热 C.肝阳上亢 D.痰火内蕴 E.肝郁气滞 答案:E 3. 关于真脏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病邪深重 B.元气衰竭 C.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浮 D.胃气衰败 E.脉律仍有序 答案:E

4. 小儿指纹偏红提示 A.外感表证 B.里实热证 C.疼痛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答案:A 5. 虚里搏动迟弱者,可见于 A.气胸 B.悬饮 C.鼓胀 D.心阳不足 E.心肺气绝 答案:D 6. 按肌肤尚温,汗出如油,脉躁疾无力者是 A.实热证 B.亡阳证 C.亡阴证 D.阴虚证 E.气虚证 答案:C 7. 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稍久即感灼手者,多属

A.真热假寒证 B.表热证 C.里热证 D.湿热蕴结证 E.阴虚内热证 答案:D 8. 下列不属八纲辨证内容的有 A.表证,里证 B.标证,本证 C.虚证,实证 D.阳证,阴证 E.热证,寒证 答案:B 9. 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 A.恶寒发热 B.鼻塞喷嚏 C.脉浮苔薄 D.咳嗽吐痰 E.头身疼痛 答案:D 10. 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 A.恶寒、发热 B.壮热、口渴

C.腹痛、腹泻 D.心悸、气喘 E.无代表症状 答案:E 11. 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答案:D 12. “寒热”是 A.辨病因的纲领 B.辨虚实的纲领 C.辨病位的纲领 D.辨病性的纲领 E.辨标本的纲领 答案:D 13. 寒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述哪项 A.经常畏冷 B.不渴不饮 C.恶心呕吐 D.舌淡苔白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科编写教材、教参一览表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科编写教材、教参一览表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科教材建设情况的几点说明 自上世纪80年以来,本学科即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在郭振球、朱文锋、袁肇凯等教授的带动下,经过全体教师多年不懈的努力,教材建设已取得较好的成果。在本学科教师主编、参编的100余部书籍中,《中医诊断学》系列的教材、教参达45本(详见附表)。 1. 教材类型 (1)教学类型:涵盖国家统招生、函授生、成教生、自考生、职业教育生和留学生等各个类型的教材。 (2)教学层次:包括专科生、本科生、七年制、硕士生、博士生不同层次的学生用的教材。 (3)专业对象:编写中医专业、中药专业、中西结合专业等不同教材。 (4)教学种类:编写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等不同种类的教材。 (5)语言种类:编写中文教材和汉英双语教材。 (6)应用对象:编写课堂教学教材、学生辅导资料、教师参考资料不同类型。 (7)教材层次:国家级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校际、室际间合作的协编教材,本学科内组织的自编教材,及教师个人编写的独编教材。 2. 影响程度 本学科编写的这些教材整体质量较高,一些教材在一年内多次印刷发行,辐射面广,不仅被国内三十多所中医药高校采用,在海外(如美国、东南亚、韩国、台湾)也广泛使用,获得了广泛好评,产生较大影响。 为实现精品课程的教学,本学科编写了两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的教材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同学们中医诊断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对临床辨证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深受同学的好评。 所编写的教材、教参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1项,中华中医药著作奖1项,及作为重要内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卷一)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属 A.夺气 B.郑声 C.错语 D.独语 E.谵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郑声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 语言错乱,说后自知,为 A.错语 B.谵语 C.独语 D.夺气 E.郑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错语指病人神识清楚而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 A.谵语 B.郑声

C.错语 D.独语 E.夺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谵语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 咳声如犬吠样,可见于 A.百日咳 B.白喉 C.感冒 D.肺痨 E.肺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是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 顿咳的表现特点是 A.咳声重浊 B.咳声低微 C.咳声如犬吠 D.咳声紧闷 E.咳终止时作“鹭鸶叫声”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断,咳后有

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称为顿咳(百日咳)。 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 A.风寒 B.痰湿 C.燥热 D.脾虚 E.肺气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咳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所致。 白喉咳嗽的特点是 A.干咳 B.顿咳 C.咳声清脆 D.咳声重浊 E.咳声如犬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并反复发作者,称为顿咳(百日咳)。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疼痛的性质是 A.胀痛 B.灼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试题中医诊断学历年考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试题中医诊断学历年考题中诊2000 A1 25.患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其证型是:(D) A.实热内炽 B.阴虚火旺 C.肝胆湿热 D.真寒假热 E.真热假寒 26.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C) A.舌色青紫 B.舌色晦暗 C.舌紫肿胀 D.舌脉粗长 E.舌多瘀斑 27、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A)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E.舌红裂纹 14、阳虚湿盛的舌象是:(B) A.舌红苔白滑 B.舌淡嫩苔白滑 C.舌边红苔黑润 D.舌红瘦苔黑 E.舌绛苔粘腻 29.咳声如犬吠样,可见于:(B) A.百日咳 B.白喉 C.感冒 D.肺痨 E.肺痿 30.唐代以前所称的哕,是指:(A) A.呃逆 B.嗳气 C.恶心 D.干呕 E.噫气 31.外感热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A) A.战汗 B.自汗 C.盗汗 D.冷汗 E.热汗 32.痰湿内阻所致头晕的特征,是伴有:(E) A.胀痛 B.刺痛 C.眼花 D.耳鸣 E.昏沉 33.下列哪项不会出现口渴多饮:(E) A.热盛伤津 B.汗出过多 C.剧烈呕吐 D.泻下过度 E.湿热内阻 34.肝胃蕴热的口味是:(A) A.口中泛酸 B.口中酸馊 C.口甜粘腻 D.口中味苦 E.口中味咸 3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脉象有胃气的特点:(C) A.不浮不沉 B.不快不慢 C.柔和有力 D.从容和缓 E.节律一致 35.邪盛病进时,常见的脉象是:(B) A.实 B.大 C.紧 D.滑 E.长 )E(、下列哪种脉象主虚证:3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滑 B.结 C.促 D.动 E.疾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3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血不足证的常见脉象:(E) A.虚 B.细 C.弱 D.微 E.结 39.下列哪项不属子八纲辨证的内容:(B) A.病性寒热 B.病变吉凶 C.邪正盛衰 D.病变类别 E.病变部位 40.辨别寒热真假时要注意,真象常出现于:(D) A.面色 B.体表 C.四肢 D.舌、脉 E.以上均非 41.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E) A.舌质淡白苔薄白 B.口不渴或少饮 C.面色白而无华 D.脉沉细无力 E.经常畏寒肢凉 42.下列肝胆病中,哪项不见眩晕症状:(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