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分期
宋代铜镜制造历程

宋代铜镜制造历程
宋代铜镜制造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五代宋初:这一阶段的铜镜在形制和纹饰上基本保持了唐末的遗风,铜镜质地较厚,图纹线条粗犷,流行旋转式布局。
此时的铜镜大部分为黄铜质,含锡量明显减少,而含铅量大增,这样的合金成分成为鉴别宋代乃至以后各朝代铜镜的重要依据。
2. 北宋中晚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发达,铸镜工艺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期。
图案题材多为缠枝花草、花卉,仿唐镜比较常见。
此时,铜镜的铸造技术有所创新,但由于透光镜等复杂精密的制造工艺掌握的工匠稀少,到宋代完全失传。
3. 南宋时期:这一时期铸镜工艺再度衰落,素地铸制商标字号铭的铜镜流行,铜镜的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了中国古代铜镜重实用而不尚图纹的阶段。
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镜子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宋镜的形制以多样化而著称,除唐时颇为流行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在宋代依旧比较常见以外,亚字形镜显著增多,又创新了带柄形、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

铜镜概述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
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齐家文化至西周时期齐家商周铜镜均为圆形。
镜面平或微凸,镜身较薄,多为弓形或称桥形钮。
以素镜为主,西周中晚期出现重环镜和鸟兽纹镜。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
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
一般都是体薄而圆的,上有桥形小钮。
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
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叶,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
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繁缛。
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镜。
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汉代铜镜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
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
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
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
铜镜体系及历史介绍

铜镜体系及历史介绍铜镜体系及历史介绍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铜镜体系及历史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世界古代铜镜大致分为东西两大体系。
西方体系以西亚、古埃及、古希腊、罗马等国的圆板具柄镜为代表。
据日本学者在《古镜》一书中介绍,在伊拉克的基什遗址(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和伊朗的苏莎遗址(公元前2300年~前2200年)、巴基斯坦的印达斯文明时期的遗址(公元前2000年)中都出土了青铜镜,这些青铜镜都是有柄镜。
在埃及第十一王朝时期的石棺浮雕纹饰中,则有了持把镜妆饰的贵妇人像,其年代也在公元前2000年。
东方铜镜体系以中国圆形具钮铜镜为代表。
尽管在不同时期中国铜镜曾出现过方形镜、花形镜、有柄镜,但圆形具钮镜一直是铜镜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铜镜的主要特点。
探讨中国铜镜的起源,这就要从铜镜的一个别名“鉴”谈起。
《考工记》:“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
”郑玄注:“鉴亦镜也。
”鉴字又见于《左传·定公六年》:“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擎)鉴。
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
”杜预注曰:“(肇)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羌胡犹然,古之遗服也。
”而有些史籍中“鉴”又有明确的以水鉴容的含义。
《尚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监通鉴)《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这都证明先人曾用器盛水鉴容。
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人以水为监,即以盆盛水而照容,此种水盆既称为监,以铜为之则为鉴……”甲骨文中鉴字作(盟)或(监),像水盆旁有人以水鉴容,可见中国先人在用铜镜鉴容之前是采用以水鉴容的`。
至于怎样从以水鉴容过渡到以铜镜鉴容,郭沫若先生是这样推断的:“普通人用陶器盛水,贵族用铜器盛水,铜器如打磨得很洁净,即无水也可以鉴容。
故进一步,即由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镜。
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铜镜特点及区别

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铜镜特点及区别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分为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十国(南汉、南唐、南楚、南平、吴越、吴、楚、荆南、东吴、南吴)。
在这个时期,铜镜依然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区别。
宋代铜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继承者,也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铜镜的特点如下:1.工艺精致:宋代铜镜的制作工艺相对较高,多采用铸造和铸铁的方式制作,工艺精致,制作出的铜镜质量较高。
2.文字纹饰:宋代铜镜的反面常常铸有文字或纹饰,多数铜镜反面中央铸有“反波神仙”四字,也有一些铜镜反面铸有当时的名臣或文人的名言或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风貌。
3.形状多样:宋代铜镜的形状多样,既有圆形和方形的铜镜,也有六角形、八角形等非常规形状的铜镜。
铜镜的边缘常常装饰有花纹或雕刻,使得铜镜更加美观。
元代铜镜是宋代铜镜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元代铜镜的特点如下:1.体积较大:元代铜镜相对于宋代铜镜来说,体积较大,有的甚至达到了一尺以上,这是因为元代铜镜在制造时更加注重造型设计和艺术表现。
2.铸造工艺更加精细:元代铜镜的铸造工艺进一步精细化,采用了更高级的技术和材料,制造出的铜镜更加精美。
铜镜的反面纹饰多为花纹、云纹等,造型精美繁复。
明代铜镜是元代铜镜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代铜镜的特点如下:1.形状简约大气:明代铜镜形状相对于元代铜镜来说,更加简约大气,整体呈现出圆形或方形,边缘通常不做花纹或雕刻,反而更加注重整体的线条和比例。
2.民俗风格化:明代铜镜的反面纹饰多为民俗风格化的图案,如花卉、瑞兽、人物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俗文化和审美趣味。
清代铜镜是明代铜镜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清代铜镜的特点如下:1.造型古朴:清代铜镜的造型古朴典雅,大多采用圆形或方形,整体线条简洁流畅。
2.纹饰纷繁:清代铜镜的反面纹饰更加纷繁多样,常见的有梅花、竹子、寿桃等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风貌。
浅析汉代铜镜的发展

浅析汉代铜镜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发展铜镜的重要时期。
中国出土的铜镜数量最多,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汉镜的数量不仅比战国时期要多,而且在制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其中汉武帝、西汉末年王莽、中东汉代出现了重要变化。
西汉初期是战国铜镜与汉代铜镜的交替时期,直到西汉中叶,在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铜镜开始流行起来,这些新的铜镜在之后各朝各代铜镜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西汉初期,铜镜基本上继承了战国时期铜镜的艺术风格,蟠螭纹镜继续流行。
但是,在汉初,地纹多由双线或三线刻划。
到了西汉中期,地纹消失,主纹更加鲜明了。
历时近千年的青铜器纹样多层次表现手法退出历史舞台,是青铜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时期最具典型特征是吉语镜的出现和流行,吉语镜包括以蟠螭纹为主纹的“大乐富贵”铭文镜,以草叶纹为主纹的“见日之光”铭文镜。
这种镜子以圆形的有排列的铭文装饰为主,字体多为篆书,结构方折。
通常文字多有省略,没有定格。
这类吉语镜都有较宽的素缘,而这种宽素缘正是后期汉镜边缘多刻划繁缛纹饰的前奏。
注重边缘的装饰以及与主纹的概念整体表达,是西汉末至东汉初伴随着四神规矩镜的流行而完备起来的。
四神规矩镜是对空间的最大限度的填充和一个圆形平面对无限的多维宇宙世界的主观的概述,在铜镜艺术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
初期的四神镜采用了单线描画轮廓的“线式”手法。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高浮雕技术。
在东汉末年的铜镜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画像镜,大多数镜像图案是神、马和历史人物,反映最多的是关于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神话传说。
同时流行的还有云雷弧文镜、君宜高官镜和长宜子孙镜等,这类镜子直接继承了早期的线条式表现技法。
在汉代,铜镜的标准样式通常分为四等份,有的在镜钮座外划一四方框,方框的每一边自然成为一等份,包括规矩镜、草叶镜、变形镜四叶对凤镜等。
有的在钮座的外区均匀设置四枚乳丁,将镜面分成四等份,括四乳四虺纹、家常富贵镜及神人车马画像镜等。
中国铜镜史

中国铜镜史1、隋至唐初铜镜这个时期铜镜的形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者较多。
钮除圆形外,也多见兽钮。
有的制作精美,器体厚重,有的则较轻薄。
纹饰方面,该期仍继续流行“四神”和兽纹,间配以流云纹或规矩纹,但数量较前减少。
而以鸾鸟葡萄、宝相花等为主题的图案纹饰,逐渐盛行起来。
并多见于十二生肖形象纹饰。
镜缘花纹常见云纹、流云纹、锯齿纹及水波纹和点线纹。
铭文内容多为祝颂的吉祥语,文体一般仍为诗歌形式的四言句。
字体多为楷书,隶味较浓,字句齐全,点划无缺。
2、盛唐铜镜这个时期的铜镜,无论从形制和纹饰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显示了盛唐时期制镜工艺的崭新面貌和风格,这与当时繁荣昌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铜镜形制有了新的变化,除圆形及方形外,又创造出菱花式、葵花式等造型新颖的花式镜,并很为流行。
镜体一般都较厚重,钮低而大。
给人以浑厚、凝重之感。
特别是铜镜合金中锡的成分比例增多,因而颜色净白如银。
铜镜花纹,除上期流行的兽纹、鸟纹、宝相花纹等以外,出现了一大批新题材,呈现出丰富多采的景象。
花纹有取材于自然界的花鸟蜂蝶,有想象传说中的珍禽瑞兽,有向往幸福美好神话故事,也有来自社会生活和外来文化题材的。
纹饰的表现手法富于写实,具有高度的艺术感。
图案多用高浮雕或浅浮雕技法处理。
花纹组织秀丽柔健,细腻利落,结构疏密,恰到好处,整齐布局,完美得当,和谐大方。
铭文显著减少,铭文带的作法已很少见。
这是本期铜镜的突出特点。
这一时期,唐初的兽纹镜、海兽葡萄镜、宝相花镜等几种镜子,这时期还继续流行,并有所变化。
3、中晚唐铜镜唐代中晚期,“安史之乱”的恶果此时已发出了霉烂的气息,地方割据、混战不止、经济萧条促成了唐代铜镜的急剧衰退,无论是造形、技法还是主题纹样,都与前一时期显著不同。
铜镜的形制除圆形外,还流行方形和方亚字形镜。
圆钮,多无钮座。
镜缘多为素缘。
质地轻薄,铸造不精。
纹饰多见植物纹,同时流行带有佛教色彩的“-”形纹和道教意味的八封符号式的装饰,纹饰显得草率无力,单调乏味。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特点xx时期铜镜的流行演变情况:春秋战国的铜镜工艺,就其绚丽多姿的纹饰,精致灵巧的形态,铸工的精美,线条流畅成为中国铜镜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1)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
以素镜类为主,流行全素镜和单圈、双圈凸弦纹镜。
多钮镜和特殊工艺镜类中的透雕镜也开始流行,另外,出现了纯地纹镜、羽状纹地纹叶纹镜和纹饰简单、山字短粗的四山纹镜。
(2)战国中期,种类繁多,纹饰变化丰富,出现了云雷纹地花叶镜和八叶纹镜。
四山纹镜的辅助纹饰繁缛,山字变的瘦削,并出现了五山纹镜,六山纹镜,新出现了折叠菱花纹镜类、蟠螭纹镜类、连弧纹镜类以及特殊工艺镜中的彩绘镜、错金银镜。
禽兽纹镜中的兽纹镜、饕餮纹镜大量出现。
(3)战国晚期,出现了蟠螭四叶纹镜、蟠螭菱形镜和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蟠螭纹镜类的地纹大都比较模糊。
禽兽类镜中出现了龙纹镜、凤纹镜,山字纹镜中出现了三山纹镜,素镜类出现了多圈弦纹素镜和宽弦纹素镜,镜体加大,特殊工艺镜更加成熟。
根据近年考古资料的显示,三弦钮的素面镜、弦纹镜、羽状纹地四叶纹镜、云雷纹地四叶纹镜、折叠菱花凤鸟纹镜等铜镜的使用沿袭应一直到秦汉时期,有明显的沿用性质。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
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
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饰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
春秋铜镜的风格,既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如仍以素镜为主,钮制没有定型,还是多元化的形式。
而同时,春秋铜镜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概述-精选文档

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概述-精选⽂档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概述⼀些学者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没有出现新的镜型,铸镜业进⼈了停滞时期,产量少且铸制粗糙。
然⽽,根据⽬前已发表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尤其发现了较多的纪年铭⽂镜,这使我们获得了不少新的认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沿袭汉镜的样式,这⼀较长时期,铜镜形制仍为圆形,⼀定程度上沿袭了东汉以来的镜⾯特点,即将平板式改变成微凸式镜⾯。
镜纽⼀般为⾼凸起的圆纽,画形纽座,纽边的四辫柿蒂形什有的⼀直仲向镜边缘。
从纹饰来看,主要流⾏⾼凸越式的神兽、画像镜以及双兽镜、变凤镜和夔凤纹镜等等。
⾼浮堆式的神兽镜⼤体可分为横置(重列)式和圆绕(环绕)式两种,横置式⼀般分五层或六层配置神兽,神像的尊数多少常常不⼀。
与神兽相配合的多为汉代以来流⾏的四神图象,即青龙、⽩虎、朱雀、⽞武。
圆绕式神兽镜是在圆形纽座外围组成圆形的四神四兽或⼆神⼆兽,有的神兽图案并配置有凤鸟纹。
神兽镜具有铭⽂和纪年的不少,这对研究该种镜的时代、国别、产地以及当时⼈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风俗都有着重要价值。
纪年镜有“太康三年”、“太平元年”、“黄武六年”、“黄龙元年”等。
有纪年铭之神兽镜以三国时吴国所出最多,有学者对神兽镜进⾏综合研究后指出,神兽镜主要是吴地所产的吴镜,其他地区发现的均由吴国境内传⼊。
例如云岗⽯窟和龙门⽯窟就分别是北魏兴安⼆年(453)和北魏太和⼗九年(495)开凿的,现在保存下来的这⼀时期⼤⼤⼩⼩的⽯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这时期除有⼤量的⽯造像外,同时也⽤⼤量的铜铸。
神兽镜铭⽂内容与其他时代的铜镜铭⼀样,多程式化,⼀般开⾸有某年“造作明镜”,以下多有“幽谏三商”等内容,最后则是希冀长寿、⼦孙满堂、⾼官厚禄等内容。
关于画像镜的题材,多取⾃⼀些闻名的历史故事,如伍⼦胃、越王、范益等⼈的画像,有这种画像的铜镜被称作伍⼦胃画像镜。
也有西王母、东王公、车马神⼈画像镜。
此类镜在雕刻技法上,尤其是雕四马曳车时采⽤了斜雕式,使画⾯富于⾃然、优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铜镜概述
二、中国铜镜的起源与早期阶段
人类在审美观念驱使下以水为鉴,观止水到,用陶器盛水,再到用铜鉴盛水照脸,用无水铜盆来照脸——再到用铜镜的发展过程。
最早发现的是齐家文化铜镜,商代出现简单镜类,西周围出现比较复杂的铜镜。
三、中国铜镜的勃兴阶级——春秋战国时期
铜镜的发展的春秋末到战国初,战国中及战国晚三个阶段及分类,包括素镜、素地镜,纯地纹镜及花叶纹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饕餮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彩画、透雕、金银错等特殊工艺镜等十六类铜镜。
四、中国铜镜的繁荣阶段——两汉时期
1、两汉铜镜的分期
两汉铜镜分为西汉早、西汉中晚,西汉末到东汉前期,及东汉中晚期的四段分期。
2、两汉铜镜的分类
两汉铜镜分为蟠螭纹镜、蟠虺纹镜、草叶的纹镜、星云纹镜、铭文镜,四乳镜、博局镜、鸟兽镜、连弧纹镜、柿蒂及镜夔纹镜,龙虎镜、变形四叶龙虎纹镜、神兽镜、画像镜等十五类。
3、西汉透光镜
当强光照在某个日光镜或照明镜上,在墙上会映出镜背的铭文,原来是在制镜过程中,因冷却在镜面产生镜背铭纹相应的曲率,产生透光效应。
五、中国铜镜的缓进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的分期与分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政治局面是南北分裂与对立,因此北方在经济恢复后,制镜业仍沿袭两汉的传统,而南方除沿袭东汉以来的传统外有新的品类出现,这时铜镜分三国两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前期,南北朝后期三个阶段。
2、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的分类
这时铜镜有神兽镜、画像镜、柿蒂纹镜,四叶八凤镜,龙虎镜,神禽瑞兽镜、简化双夔镜等。
3、汉三国六朝铜镜面曲率的变化与制镜工艺的发展。
铜镜最初是一个水平镜面,不便于使用,于是镜面产生一定的曲率形成球面镜,这个数据是不断变化中寻找到理想值的——直径四十九——五十几厘米之间。
4、汉三国六朝铜镜的社会观察
当时铜镜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多方面的,包括人间的情爱,地主阶级的淫逸,霸占大量田土的豪强大地主的经济状态,阶级矛盾与民族矛值的反映,儒家思想的泛滥,道教对社会侵染,谶纬迷信的流行,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等。
六、中国铜镜的鼎盛阶段——隋唐时期
1、隋唐铜镜的分期和特点
隋唐铜镜分三期:一是隋和初唐,表现出魏晋南北朝的余风尚浓,但也有新出,如四神十二生肖镜,宝相花铭带镜等。
二是从高宗到盛唐到中唐的鼎盛时期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出现了,如瑞兽葡萄镜、鸾凤镜、花
鸟镜,人物故事镜。
三是晚唐时代,此时铜境急剧衰落,制作粗糙简单的植物纹及道教相关的纹饰。
2、扬州——隋唐铜镜的铸造中心。
隋唐时扬州成为新的铸镜中心,产品因为制作精美而成为贡镜的主要地点,玄宗定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金鉴节,铸盘龙镜赐群臣,促进了制镜的发展,扬州——一马当先,各地争相仿效,从而导致唐镜风格一致性较强。
3、隋唐铜镜的类型。
隋唐铜镜的类型很丰富,计有十四类之多,包括四神十二生肖镜、四神镜、瑞兽镜、瑞兽葡萄镜、瑞兽瑞鸟镜、花枝镜、宝相花镜、团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龙纹镜、双狮镜、鱼龙镜、双鸾镜、八卦镜、十二生肖飞天镜、符箓铭文镜、 字镜、素镜、特种工艺镜。
七、中国铜镜的衰落阶段——宋元明时期
1、宋镜的分期和特点
宋代铜镜的发展从五代到宋英宗为第一阶段,以沿袭、模仿唐镜为特色;从神宗到南宋初为第二阶段,是一个短暂发展时期:从南宋初到南宋末是第三阶段,从装饰上讲更加衰落,以素地加商标字号铭文,但形制上却五花八门。
2、宋代湖州镜以及铙州镜和建康镜
宋镜产地集中在南方、尤别湖州最著名,其次是饶州和建康、而湖州又以石家最著名,至迟在北宋晚期就已流行于世了。
饶州附近产铜、使铙饶州成为一制镜中心,其中叶家最有名,饶州镜风格同于湖州石家,建康
是宋代又一铸镜中心,以茆家最著名。
3、宋代铜境的分类
宋代铜镜有都省铜坊镜、吉祥铭文镜、花卉镜、瑞鸟镜、风景镜、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连钱锦文镜、双龙镜、双鱼镜,记名号铭镜等。
4、辽代铜镜的类型
辽镜计有连钱锦纹镜,峰蝶蜂巢镜,鸾凤牡丹镜双蝶和四叶四花镜,飞鸟葡萄镜、双鱼镜、契丹文字镜等。
5、金代铜镜的类型
金镜种类多,计有双鱼镜、鱼龙变化镜、龙纹镜、双凤镜、瑞兽镜、菊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海舶镜、素镜。
6、元朝铜镜的类型
元镜种类有双龙镜、双凤镜、双鱼镜、神仙人物故事镜、二十八宿生肖镜、符箓星象八封镜、钱纹镜、文字镜、乳八禽博局镜。
7、明代铜镜的类型
明镜种类有龙纹镜、双鱼镜、神似人的故事镜多宝镜、五岳真形镜、文字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