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 复习
急诊与灾难医学-题库及答案

急诊与灾难医学-题库及答案介绍急诊与灾难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意外伤害、急性病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以及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
本文将提供一些急诊和灾难医学方面的题目以及答案,以便医学生以及相关人士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急诊考题1.下列哪种情况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症状?A. 右上腹疼痛及恶心B. 呼吸急促、气短与胸闷C. 静止状态下出现胸痛伴有压迫感D. 烧灼感与腹泻答案:C。
2.对于下列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 低血糖症状包括体力下降、心跳加快和嗜睡B. 急慢性大脑卒中的症状类似,通常会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和说话困难C. 心脏骤停可导致意识丧失并迅速发生死亡D. 急性肺栓塞的症状通常包括剧烈的腹痛和呕吐答案:C。
3.下面哪种药物不被推荐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A. 阿司匹林B. 甘草酸(尿激酶)C. 西洛他唑D. 氯吡格雷答案:B。
灾难医学考题1.灾难现场初步评估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事故类型、灾难规模和现场安全B. 伤员数目、现场治疗和医疗资源C. 灾难后果、采取措施和后续处理D. 疏散情况、死亡和伤者分布答案:A。
2.在紧急情况下,下面哪些情况应该优先处理?A. 意识丧失的人B. 有生命危险的人C. 严重受伤的人D. 浅表伤口的人答案:B。
3.下列哪种灾难有可能导致高压氧治疗?A. 火灾B. 有毒气体泄漏C. 气爆D. 突发性耳聋答案:D。
本文提供了一些关于急诊和灾难医学方面的考题及答案,这些考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提供的考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在实际应急处理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和处理。
急诊与灾难医学题库

急诊与灾难医学题库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急诊医学的范畴不包括以下哪项?A. 创伤急救B. 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C. 中毒救治D. 心肺复苏答案:B。
解析:急诊医学主要处理急性病症,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不属于急诊医学范畴,创伤急救、中毒救治和心肺复苏都是急诊医学常见的处理情况。
2. 灾难医学救援的首要任务是?A. 救援受伤群众B. 评估灾难损失C. 保障救援人员安全D. 恢复灾区秩序答案:C。
解析:在灾难医学救援中,如果救援人员自身安全无法保障,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救援受伤群众、评估灾难损失和恢复灾区秩序等工作,所以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是首要任务。
3.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急诊常见的症状?A. 发热B. 慢性咳嗽持续数月C. 胸痛D. 呼吸困难答案:B。
解析:慢性咳嗽持续数月属于慢性病症表现,发热、胸痛和呼吸困难都是急诊常见的症状,可能预示着急性的健康问题。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1.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包括以下哪些?A. 一级(濒危患者)B. 二级(危重患者)C. 三级(急症患者)D. 四级(非急症患者)答案:ABCD。
解析: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有助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一级是濒危患者,病情极其危急;二级是危重患者;三级是急症患者;四级是非急症患者。
2. 灾难救援中的现场医疗救援包括?A. 检伤分类B. 现场急救处理C. 伤员转运D. 灾区环境消毒答案:ABC。
解析:检伤分类可以确定伤员救治的优先级,现场急救处理能在第一时间挽救伤员生命,伤员转运是将伤员送往合适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灾区环境消毒不属于现场医疗救援内容。
3. 在急诊救治中,以下哪些设备是常用的?A. 除颤仪B. 心电监护仪C. 洗胃机D. 康复理疗仪答案:ABC。
解析:除颤仪用于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的电除颤,心电监护仪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洗胃机用于中毒患者的洗胃急救,康复理疗仪主要用于康复治疗,不属于急诊常用设备。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急诊医学只关注患者的身体创伤,不考虑心理因素。
急诊与灾难医学考试重点.docx

急诊医学第一章绪论1.急诊医学: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2.院前急救: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急症和(或)创伤患者开展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
3.院前急救: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组成之一,与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完整的体系。
4. 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 5 类:I 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分秒必争的立即抢救;II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 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应在30 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 类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 分钟至 1 小时内给予急救治疗;V 类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5.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专业特点是什么?急诊医学要强调“救人治病”的原则,即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灾难医学的原则是“先抢后救”,强调在灾难条件下,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
特点: 1. 危重复杂性; 2. 时限急迫性; 3. 病机可逆性; 4. 综合相关性; 5. 处置简捷性。
第二章急性发热1.急性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原虫,螨虫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中枢神经性发热,创伤、烧伤、手术后吸收热,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散热障碍,以及其他不明原因。
2. 发热程度分为:低热~38 ℃;中度发热~39 ℃;高热 ~41 ℃;超高热41 ℃以上。
3.发热的热型:①稽留热:体温持续于 39~ 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 24 小时体温波动< 1℃。
②弛张热:体温持续升高, 24 小时波动达 2℃或更多。
③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持续数天后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
急诊与灾难医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急诊与灾难医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名词解释1.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2.心肺脑复苏(CPCR):指心脏有效搏出功能停止后,以恢复心肺脑功能为目的的救助过程。
3.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
4.急诊医学:是指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5.淹溺: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CO2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7.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8.干性淹溺: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喉痉挛导致窒息。
9.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0.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1.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12.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13.院前急救:指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1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指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5.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6.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急诊与灾难医学知识题库(附答案)

急诊与灾难医学知识题库一、选择题(单选140题)B 1、2013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A、80-10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60-80次/分A 2、2013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A、30:2B、15:2C、30:1D、15:1A 3、2013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C 4、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B、2-3cmC、4-5cmD、6-7cmA 5、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500-600mlB、600-700mlC、400-500mlD、800-1000mlA 6、2013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A、超过1秒B、小于1秒C、与呼气时间等同D、快速用力吹气B 7、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A、6-8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12-15次/分D 8、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A、5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分钟C 9、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A、200JB、300JC、360JD、150JC 10、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A、100JB、100-150JC、150-200JD、300JA 11、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仰头举颏法B、双手推举下颌法C、托颏法D、环状软骨压迫法A 12、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1次B、3次C、2次D、4次C 13、被电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A、心脏停搏B、无脉性室颤C、室颤D、电-机械分离D 14、对被电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A、胸外按压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C、静脉推注胺碘酮D、立即除颤A 15、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B、呼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C、马上寻找自动除颤仪;D、先开始生命体征评估,再进行心肺复苏B 16、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A、心前区叩击B、先行约5组心肺复苏(约2分钟)再行除颤C、不需要其他处理,立即进行电除颤D、先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A 17、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A、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B、行12导心电图检查C、建立深静脉通道D、准备电除颤B 18、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A 19、成人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用法为:A、1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B、1mg-3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递增;C、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D、1mg-3mg-5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A 20、成人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用法为:A、一次性静脉推注40UB、40U,每5分钟重复一次C、一次性静脉推注20UD、20U,每5分钟重复一次B 21、18岁,晨卧床不起,人事不省,多汗,流涎,呼吸困难。
急诊与灾难医学-复习

1.休克: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2.Heimlich手法:腹部冲击法,救助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拇指侧紧顶住患者腹部,位于剑突与脐间的腹中线部位,用另一手再握紧拳头,快速向内、向上使拳头冲击腹部,反复冲击直到把异物排出。
3.转移性腹痛:指疾病疼痛的发作位置在起始时与原发病位置不同,之后疼痛位置转移至原发病位置所在。
如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始于中上腹或脐周,后转移至右下腹。
4.创伤指数(TI):主要参照创伤部位及伤员生理变化,加上创伤类型估计测算的分数,按照其异常程度各评1、3、5、6分,相加积分(5-30)即为TI值。
5.急腹症: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7.多发脑梗: 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
多发性脑梗死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
8.急性冠脉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了溃破,血小板黏附并积聚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
9.高血压危象:指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暂时性全身细小动脉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高血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综合征。
10.创伤: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1.颅内高压: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可引发危象,致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12.心肺复苏:指采用徒手和辅助设备来维持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或人工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
急诊与灾难医学复习题(终审稿)

急诊与灾难医学复习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急诊与灾难医学复习题一、A1型题:(66)1、属于急诊分诊I类标准的是(C)A 创伤病人的GCS评分为11—13分B 脉搏>140次/分或<50次/分C 喉头血管神经性水肿;喘息D 低血糖或高血糖伴有精神状态改变E 呕吐、腹泻,重度脱水或病态貌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A 弛张热指体温持续升高,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达2℃或更多。
B 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C 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 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 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3、下列属于心肌损伤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是(D)A CKB CK-MBC D-二聚体D cTnTE LDH4、静息状态下,颅内压正常范围为(D)A、130-260 mmH2O B、140-400 mmH2O C、170-300 mmH2O D、70-200mmH2O5、恶性高血压与急进型高血压的区别要点是(E)A 有无脑功能障碍B 舒张压的高低程度C 有无肾功能不全D 有无心功能不全E 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6、大咯血是指(B)A ≧100ml/24hB ≧500ml/24h或一次咯血量≧200mlC ≧800ml/24hD ≧1000ml/24h或一次咯血量≧400mlE 一次咯血量≧400ml7、频繁剧烈呕吐后呕血见于(C)A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 胃溃疡C Mallory-Weiss syndromeD 胃癌E Boerhaave syndrome8、ARF时可出现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不包括(B)A 代谢性酸中毒B 高钠血症C低钙血症D高钾血症E高磷血症9、中度烧伤指(C)A Ⅱ°烧伤面积9%以下B Ⅱ°烧伤面积10%19%C Ⅱ°烧伤面积10%29%,Ⅲ°面积不足10% D 总面积30%39% E 总面积50%以上10、有关热痉挛的急救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正确(A)A 主要补充水分B 一般可口服含盐清凉饮料C 饮食中加盐 D局部按摩 E 必要时予以 10%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注11、造成淹溺窒息的原因是由于人淹没于水中导致(E )A 水堵塞呼吸道B 水中污泥和杂草堵塞呼吸道C 反射性喉痉挛D 反射性气管、支气管痉挛E 以上都是12、电流通过人体最危险的路径是(A)。
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含全部答案

在灾难救援中,急诊医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灾难现场的环境往往十分恶劣,存在二次伤害的风 险;伤者数量众多,病情各异,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同时,医疗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分配 资源也是一大难题。
机遇
尽管面临挑战,但灾难救援也为急诊医学带来了机遇。在灾难发生后,急诊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 到大量的伤者,这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此外,灾难救援中的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协作也是培 养医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拓宽视野的好机会。
发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灾难医学将更加注重预测和预警,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更加精准 的医疗救援。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增加,灾难医学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 的作用。
03
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 的关系
急诊医学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
01 02
评估和救治
急诊医学在灾难救援中扮演着评估和救治伤者的角色。在灾难发生后, 急诊医生迅速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其伤情和需求,并提供紧急救 治。
常见急诊病症识别与处理
总结词
快速识别、准确判断、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急诊医生需具备快速识别和准确判断常见急 诊病症的能力,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严重创伤等。同时,需根据病 情轻重缓急,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如 心肺复苏、紧急手术、药物治疗等,以降低 病死率和伤残率。
急诊医疗资源管理
案例五:灾难现场的心理危机干预实践
总结词
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专业团队、社区支持、长期关 怀。
详细描述
在灾难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实践需要组织专业团队进 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同时动员社区支持,为受灾 群众提供长期关怀。
THANKS
感谢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休克: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2.Heimlich手法:腹部冲击法,救助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拇指侧紧顶住患者腹部,位于剑突与脐间的腹中线部位,用另一手再握紧拳头,快速向内、向上使拳头冲击腹部,反复冲击直到把异物排出。
3.转移性腹痛:指疾病疼痛的发作位置在起始时与原发病位置不同,之后疼痛位置转移至原发病位置所在。
如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始于中上腹或脐周,后转移至右下腹。
4.创伤指数(TI):主要参照创伤部位及伤员生理变化,加上创伤类型估计测算的分数,按照其异常程度各评1、3、5、6分,相加积分(5-30)即为TI值。
5.急腹症: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7.多发脑梗: 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
多发性脑梗死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
8.急性冠脉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了溃破,血小板黏附并积聚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
9.高血压危象:指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暂时性全身细小动脉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高血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综合征。
10.创伤: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1.颅内高压: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可引发危象,致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12.心肺复苏:指采用徒手和辅助设备来维持呼吸、心脏骤停患者或人工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
13.多系统器官衰竭:在多种急性致病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功能衰竭。
14.多发伤:指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暴力,混合性暴力)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损伤。
15.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
1.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①轻度COHb 10%-20%: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
②中度20%-30%:皮肤黏膜樱桃红色,轻度中度症状加重,出现兴奋、判断力减低、运动失调、幻觉、视力减退、意识模糊、浅昏迷。
③重度30%-50%:抽搐、深昏迷、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
2.多发伤含骨折时早期内固定具有的优点有哪些?(1)符合骨折后的愈合进程,缩短骨折愈合时间;(2)明显减少脂肪栓塞的发生率;(3)缩短多发伤病人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减少感染死亡率。
3.心肺复苏有效时的指标。
(1)瞳孔由大变小(2)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3)停止按压后,颈动脉仍有搏动(4)神志逐渐清楚。
4.心脏缺血性胸痛的特点有哪些?胸痛表现为憋闷、压迫感、紧缩感和针刺样感等;疼痛变化可逐渐加重,有间歇却不能完全缓解;疼痛可向肩背、左上肢或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可反复发作,并较前发作频繁,与原有的缓解方式不同,或持续不缓解。
5.使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中发生呼吸机报警,并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如何处理?要迅速脱离呼吸机,改用人工气囊进行人工呼吸,再寻找报警原因或更换呼吸机。
患者严重缺氧,可提高吸氧浓度,必要时加用PEEP 以改善缺氧状态;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应进行抗心律失常和强心利尿处理;出现气胸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控制肺部感染和高热;自主呼吸微弱应使用控制模式;发生人机对抗,应去除对抗的原因,选择同步性能好的呼吸机,适当的触发灵敏度,用流速触发,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抑制自主呼吸。
6.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①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面色迅速变为苍白或青紫。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
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继而停止。
④双侧瞳孔散大。
⑤可伴有因脑缺氧引起的抽搐和大小便失禁,随机全身松软。
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
7.复苏有效的指标有哪些?终止复苏的指标有哪些?(1)瞳孔由大变小(2)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3)停止按压后,颈动脉仍有搏动(4)神志逐渐清楚。
①自主呼吸心跳已有良好恢复;②有他人接替抢救或医生到现场并承担复苏工作;③有医生到现场,确定病人已死亡;④院内已作CPR30min以上仍无心跳和呼吸,心电图证实死亡;⑤脑死亡。
8.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有哪些?:①立即脱离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②检查并稳定生命体征;③迅速清除体内已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④如有可能,尽早使用特效解毒药;⑤对症支持治疗。
10.简述急诊ICU病人的特点。
危及生命的为重病症,需要急诊医护人员紧急施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器官功能检测、急诊手术、置管、输液等抢救措施11.何谓中暑?热射病的急救处理原则是什么?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性疾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
①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
②给予吸氧。
③降温,一小时内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
④补钠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⑤防治脑水肿和抽搐,甘露醇。
⑥综合与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或呼吸衰竭的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肺水肿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镇静剂;及时发现和治疗肾功能不全;防治肝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控制心率失调;质子泵抑制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简述急性腹痛急诊剖腹探查术的适应证。
(1)突发剧烈腹痛持续数小时不见减轻,病情进行性加重者;(2)腹膜刺激征明显而范围继续扩大,病因不明可剖腹探查;(3)腹内脏器大出血,虽不清楚出血源,需探查。
45岁男性,1小时前家人发现其躺在卫生间,无意识,有自主呼吸。
既往未做过健康体检,家人诉: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较好,不服药。
查体:体温37.0℃,血压130/90mmHg,脉搏80/min,呼吸18/min,刺痛不能睁眼,仅能发音,失语,刺痛时肢体能回缩,枕部有皮下出血点,左肘部有皮肤挫伤。
1.该患者昏迷的原因有哪些?创伤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血管性疾病,中毒及感染性疾病2.应给予哪些急诊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休克,维持有效循环。
建立静脉通道和连续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监测。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
找出病因并治疗。
陈某,男,67岁,因胸痛半小时余于2004,10,6,7:11入急诊科。
诉起床后大便时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放射到背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大汗,气促,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入抢救室后予以肌注5mg吗啡稍缓解,20分钟左右再次加重。
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PE:BPl70/100mmHg,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粗,少许细湿哕音,心界轻度左下扩大,心率107次/分,齐,心音低钝,未闻杂音。
腹部(一)。
1.该病人的可能诊断有哪些?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2.需哪些针对性的辅助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主动脉Doppler,主动脉MRA3.针对可能的诊断,处理原则分别是什么?①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②对呼吸循环不稳的立即插管、机械通气,如果心脏压塞立即行开胸手术。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控制疼痛和血压。
患者,男性,18岁,5米高处坠落撞击致头胸部外伤,当即出现一过性昏迷,持续时间不详。
被人发觉时已醒转。
无法回忆受伤时情况。
拨打120后急诊送入我院急诊室。
急诊抢救室内查体:P120次/分钟,R26次/分钟,BP90/55mmHg,意识尚清楚,问答尚切题;双侧瞳孔直径等大,双侧3mm,光反射存在,口唇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SPO2:90%,胸部呼吸对称,右侧腋后线近第3-6肋骨处触及骨擦感,左肺听诊呼吸音减低。
心率120次/分钟,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左上腹腹部皮肤未见淤血,略膨隆,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0--1次/分钟。
骨盆挤压时患者有轻微的痛苦反应,触及骨擦感,右臀部见一直径0.5cm皮肤裂伤,有血液流出。
双下肢无畸形。
1.根据病史,你认为该患者是否有休克?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创伤性、失血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过敏性患者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2.患者入急诊抢救室后,如果你是首诊医师,应该采取何种急救措施?(1)畅通呼吸道,吸氧,若无改善则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3)同时止血措施应用(4)胸腔闭式引流(5)稳定后,手术治疗或抗休克同时积极手术。
3.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辅助检查方法?(1)床旁X 线检查:胸部拍片以排除气胸或液胸,骨盆和腰椎检查发现骨折;(2)床边腹部胸部B 超:明确腹腔内脏破裂出血和胸部液胸,方法简单快捷;(3)诊断性腹腔穿刺,简单有效,对病人生理干扰最小;(4)头颅CT 检查明确有无颅内改变。
4.患者如再次出现意识丧失,查体示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异常,你应该考虑患者有何种损伤?手术方案应如何确定?应考虑为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
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术。
患者女性,35岁,患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强的松。
10小时前突发腹痛,呕吐3次。
中上腹部压痛,血淀粉酶1000单位(苏氏法)1.目前首先考虑的诊断是?急性胰腺炎2.如考虑保守治疗,有哪些方法?a 禁食及胃肠减压b 补充液体防治休克c 解痉止痛杜冷丁d 抑制胰酶分泌及胰酶抑制剂应用生长抑素,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e 防治感染f 营养支持中药治疗3.如腹痛波及全腹,并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Grey-Turner 征(+),应考虑哪种诊断?最具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是什么?急性重症胰腺炎,腹部CT某高校一名20岁男生在篮球比赛中突然倒地:(1)作为第一目击者你所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2分)呼叫其姓名并判断是否有意识(2)经过判断,倒地者已无意识,下一步应做些什么?(2分)呼救并开始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3)如经过判断患者确已无自主呼吸呼吸,接下来你应当采取的急救措施有那些?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方式,比例为30:2,1分按压频率为100次,幅度为4~5cm。
并同时找人帮忙替换按压以保证按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