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课件
合集下载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课件

子宫颈黏膜
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能 分泌黏液。
子宫的发育和变化
01
02
03
04
胎儿期
在胎儿期,子宫逐渐发育成熟 。
性成熟期
性成熟期,子宫保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生育期
生育期,子宫经历妊娠和分娩 等生理变化。
更年期
随着年龄增长,子宫逐渐萎缩 退化。
03 卵巢解剖
CHAPTER
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01
卵巢位于女性盆腔侧壁,子宫两 侧,呈扁圆形,质地坚韧,表面 呈灰白色。
卵巢疾病
卵巢囊肿
卵巢内或表面形成的囊状 结构,多无明显症状,少 数可引起腹痛、月经异常 等症状。
卵巢肿瘤
卵巢上生长的肿块,可良 性或恶性,症状取决于肿 瘤的性质和大小。
多囊卵巢综合症
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 疾病,症状包括月经稀发 、不孕、肥胖等。
输卵管疾病
输卵管炎
输卵管感染病原体引发的炎症, 常见于产后、流产后及宫腔手术
02 子宫解剖
CHAPTER
子宫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子宫位于骨盆中央,前为膀胱,后为 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尿管和 卵巢。
形态
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可分为子宫 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
子宫的组织结构
01
02
03
子宫内膜
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 能层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 性变化。
子宫肌层
厚而强壮,富含平滑肌组 织和弹力纤维。
后。
输卵管堵塞
由于炎症、粘连等原因引起的输 卵管堵塞,可导致不孕。
输卵管积液
由于炎症引起的输卵管积液,可 导致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
症状。
谢谢
女性生殖系统详细解剖图ppt课件ppt

女性生殖系统详细解剖图ppt课件
2023-10-27
目录
• 女性生殖系统概述 • 外阴及阴道 • 子宫及输卵管 • 卵巢及黄体 •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女性生殖系统保健
01
女性生殖系统概述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女性生殖腺
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孕激 素和卵泡刺激素)
子宫
孕育胎儿的场所,月经血流出的通道
注意性生活前的卫生
性生活前应清洗外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或香皂。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生殖系统 疾病,如阴道炎、子宫肌瘤等。
关注身体变化
如果发现生殖系统有异常症状,如阴道流血、分 泌物异常等,应及时就医。
了解常见妇科疾病
了解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 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子宫峡部是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一个较 窄的通道,妊娠期子宫峡部伸长变长,至临产 后可长达7-10厘米。
子宫及输卵管的功能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场所,能够 提供足够的营养和保护,促进
胎儿的生长发育。
输卵管是卵子运输的通道,同 时能够促进卵子和精子的结合
受精。
子宫和输卵管还能够调节内分 泌,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平衡
输卵管
输送卵子,为受精卵提供通道
阴道
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
生殖功能
产生卵子、受精、受精卵着床 、发育胎儿
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修复和 重新增生的过程
免疫功能
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免疫排斥 反应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
内生殖器
位于盆腔内,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2023-10-27
目录
• 女性生殖系统概述 • 外阴及阴道 • 子宫及输卵管 • 卵巢及黄体 •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女性生殖系统保健
01
女性生殖系统概述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女性生殖腺
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孕激 素和卵泡刺激素)
子宫
孕育胎儿的场所,月经血流出的通道
注意性生活前的卫生
性生活前应清洗外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或香皂。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生殖系统 疾病,如阴道炎、子宫肌瘤等。
关注身体变化
如果发现生殖系统有异常症状,如阴道流血、分 泌物异常等,应及时就医。
了解常见妇科疾病
了解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 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子宫峡部是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一个较 窄的通道,妊娠期子宫峡部伸长变长,至临产 后可长达7-10厘米。
子宫及输卵管的功能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场所,能够 提供足够的营养和保护,促进
胎儿的生长发育。
输卵管是卵子运输的通道,同 时能够促进卵子和精子的结合
受精。
子宫和输卵管还能够调节内分 泌,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平衡
输卵管
输送卵子,为受精卵提供通道
阴道
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
生殖功能
产生卵子、受精、受精卵着床 、发育胎儿
月经周期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修复和 重新增生的过程
免疫功能
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免疫排斥 反应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
内生殖器
位于盆腔内,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女性生殖系统详细解剖图ppt课件

第3节 骨盆与盆底组织12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的骨性标志 间接了解骨盆入口的横径。
髂前上棘和髂嵴
突入出妊骨口程娠盆前度期分后可尺界径直侧的的接子标大影宫志小响长之。骨度一盆的,标也志是。
骶岬
中骨盆平面的标志,是衡量中骨
耻骨联合 坐骨棘 坐骨结节
两侧盆坐大骨小结的节重内要缘径间线的;距分离娩为过骨程盆中出口横径 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骨盆轴
骨盆轴 为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连线,上段向下后, 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前,胎儿沿此轴下降并娩出。
第3节 骨盆与盆底组织16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倾斜度
妇女直立时骨盆 入口平面与地面 之间形成的夹角 一般为600
第3节 骨盆与盆底组织17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底
骨盆底的组成-外层
第2节 内生殖器 9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输卵管
精子与卵子相遇受精的场所,并将受精卵输送入宫腔 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与卵巢接近游离呈伞状 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全长约8~14cm 间质部 最窄部位
峡部 绝育术的结扎部位 壶腹部 卵子受精的场所 伞部 有“拾卵”作用
第2节 内生殖器 10
第2节 内生殖器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子宫
子宫内膜层 功能层,周期性变化 基底层,无周期性
肌层 环行 外纵 中层交叉
子宫浆膜层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宫颈外口处鳞、柱交界部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第2节 内生殖器 8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子宫韧带
圆韧带 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 阔韧带 限制子宫两侧倾斜,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 主韧带 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的骨性标志 间接了解骨盆入口的横径。
髂前上棘和髂嵴
突入出妊骨口程娠盆前度期分后可尺界径直侧的的接子标大影宫志小响长之。骨度一盆的,标也志是。
骶岬
中骨盆平面的标志,是衡量中骨
耻骨联合 坐骨棘 坐骨结节
两侧盆坐大骨小结的节重内要缘径间线的;距分离娩为过骨程盆中出口横径 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骨盆轴
骨盆轴 为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连线,上段向下后, 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前,胎儿沿此轴下降并娩出。
第3节 骨盆与盆底组织16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倾斜度
妇女直立时骨盆 入口平面与地面 之间形成的夹角 一般为600
第3节 骨盆与盆底组织17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底
骨盆底的组成-外层
第2节 内生殖器 9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输卵管
精子与卵子相遇受精的场所,并将受精卵输送入宫腔 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与卵巢接近游离呈伞状 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全长约8~14cm 间质部 最窄部位
峡部 绝育术的结扎部位 壶腹部 卵子受精的场所 伞部 有“拾卵”作用
第2节 内生殖器 10
第2节 内生殖器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子宫
子宫内膜层 功能层,周期性变化 基底层,无周期性
肌层 环行 外纵 中层交叉
子宫浆膜层 膀胱子宫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宫颈外口处鳞、柱交界部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第2节 内生殖器 8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子宫韧带
圆韧带 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 阔韧带 限制子宫两侧倾斜,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 主韧带 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皮质:含不同发育阶段的
实质
卵泡、黄体和白体
髓质:有许多血管和淋巴管
三、生殖管道 (一)输卵管 10~12cm
输卵管漏斗 输卵管伞 输卵管腹腔口
输卵管壶腹 输卵管峡 输卵管子宫部
输卵管子宫口
(二)子宫
子宫底
子宫体 子宫峡 子宫颈
子宫体腔 峡管
子宫颈管
子宫颈阴道部
(二)子宫
固定装置
子宫阔韧带 卵巢系膜
女性生殖系统微细结构01源自卵巢目02
子宫
录
03
04
05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二、生殖腺
卵巢
卵巢窝 内、外侧面 前、后缘 卵巢门 上、下端
输卵管端 子宫端 卵巢悬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
一般结构:
皮质:含不同发育阶段的
实质
卵泡、黄体和白体
髓质:有许多血管和淋巴管
(一)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1. 原始卵泡 数量多,体积小,由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 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
附二、会阴
狭义会阴 产科会阴
广义会阴
尿生殖区 肛区
肛门三角
盆膈肌 盆膈裂孔
尾骨肌 坐骨肛门窝
肛门外括约肌
盆膈筋膜 盆膈下筋膜 盆膈上筋膜
尿生殖三角
会阴浅横肌 球海绵体肌
阴道括约肌 坐骨海绵体肌 会阴深横肌 尿道膜部括约肌
尿生殖三角的筋膜
会阴浅筋膜 Colles筋膜
会阴深筋膜 尿生殖膈上筋膜 尿生殖膈下筋膜
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 增生,称月经周期。
月经期
增生期
分泌期
功能: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黄体局部光镜图(※ 膜黄体细胞 颗粒黄体细胞)
人体解剖学之内脏学-第七章-女性生殖系统-课件-PPT

阴蒂海绵体2个 六、前庭球
附:乳房
1.位置 乳腺后间隙
2.形态 乳头 乳晕 乳晕腺 3.结构 乳腺叶 乳腺小叶 输乳管 输乳管窦 乳房悬韧带
或Cooper韧带
乳头
输乳管窦
乳晕 乳晕腺
输乳管 乳腺小叶
乳腺后间隙 胸大肌
乳腺小叶 乳房悬韧带 输乳管 输乳管窦
输乳孔
附:会阴 尿生殖区
容纳外生殖器和尿道
5.子宫的年龄变化
四、阴道
子宫 膀胱
下端: 阴道口
开口于阴道前庭。
处女膜 上端:
阴道穹
阴道穹 阴道
女尿道
阴道口
前穹
后穹
最深,上方即为直肠子宫陷凹
侧部
五、前庭大腺 又称Bartholin腺 相当于男性的尿道球腺
直肠子宫陷凹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一、阴阜 二、大阴唇 三、小阴唇 四、阴道前庭 五、阴蒂
(一)卵巢的形态
呈扁卵圆形,略呈灰 红色,被子宫阔韧带后 层所包绕。可分为内、 外侧两面,前、后两缘 和上、下两端。
白体 黄体
卵巢固有韧带
(二)卵巢的固定装置 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子宫索)
卵巢
二、输卵管
输卵管子宫口
开口于子宫腔
输卵管腹腔口
开口于腹膜腔
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①输卵管子宫部
阴道
输卵管峡
子宫颈阴道上部 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腔
子宫颈管 子宫口 未产妇:光滑圆形 经产妇:横形裂口
(二)子宫壁的结构
三层:
• 外层为浆膜
子宫腔
—腹膜的脏层
• 中层为强厚的肌层 —由平滑肌组成
• 内层为粘膜,称子宫内膜
附:乳房
1.位置 乳腺后间隙
2.形态 乳头 乳晕 乳晕腺 3.结构 乳腺叶 乳腺小叶 输乳管 输乳管窦 乳房悬韧带
或Cooper韧带
乳头
输乳管窦
乳晕 乳晕腺
输乳管 乳腺小叶
乳腺后间隙 胸大肌
乳腺小叶 乳房悬韧带 输乳管 输乳管窦
输乳孔
附:会阴 尿生殖区
容纳外生殖器和尿道
5.子宫的年龄变化
四、阴道
子宫 膀胱
下端: 阴道口
开口于阴道前庭。
处女膜 上端:
阴道穹
阴道穹 阴道
女尿道
阴道口
前穹
后穹
最深,上方即为直肠子宫陷凹
侧部
五、前庭大腺 又称Bartholin腺 相当于男性的尿道球腺
直肠子宫陷凹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即女阴
一、阴阜 二、大阴唇 三、小阴唇 四、阴道前庭 五、阴蒂
(一)卵巢的形态
呈扁卵圆形,略呈灰 红色,被子宫阔韧带后 层所包绕。可分为内、 外侧两面,前、后两缘 和上、下两端。
白体 黄体
卵巢固有韧带
(二)卵巢的固定装置 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子宫索)
卵巢
二、输卵管
输卵管子宫口
开口于子宫腔
输卵管腹腔口
开口于腹膜腔
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①输卵管子宫部
阴道
输卵管峡
子宫颈阴道上部 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腔
子宫颈管 子宫口 未产妇:光滑圆形 经产妇:横形裂口
(二)子宫壁的结构
三层:
• 外层为浆膜
子宫腔
—腹膜的脏层
• 中层为强厚的肌层 —由平滑肌组成
• 内层为粘膜,称子宫内膜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内生殖器(助产技术课件)

一、内生殖器:
(一)子宫
1.位置
(1)位于骨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 邻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是输卵管 和卵巢。 (2)呈前倾前屈位。
一、内生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子宫形态
1.倒置梨形。 2.大小:成人非孕时子宫长约7~8cm,宽约4~5cm,厚约2~3cm, 子宫腔容量约为5ml,重约50g。 3.子宫体、子宫底、子宫角、子宫颈。 4.子宫体/子宫颈:婴儿期为1︰2,成年女子为2︰1,老人为1︰1。 5.子宫峡部: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非孕时,约1CM,妊 娠末期可达7-10CM(子宫下段)。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四节:内生殖器
一、内生殖器: (四)卵巢
1.功能 产生和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的功能。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四节:内生殖器
一、内生殖器: (一)阴道
1.性交器官、排出经血、娩出胎儿 2.外阴与子宫颈之间 3.粘膜+肌层+纤维层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四节:内生殖器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四节:内生殖器
一、内生殖器: (二)子宫
1.子宫韧带 (1)圆韧带(前面):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2)阔韧带(侧面):维持子宫在骨盆腔中央。
(3)主韧带(横行):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脱垂。
(4)宫骶韧带(后方):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保持子宫 前倾位。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四节:内生殖器
一、内生殖器: (二)子宫组织结构
1.子宫体 三层组织构成。内层为黏膜层即子宫内膜,中间层为肌 层,外层为浆膜层。
(1)功能层(致密层+海绵层):内膜层上皮层下浅表2/3,受卵 巢性激素的影响,能发生周期性变化。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ppt课件

重5-6g。卵巢门为卵巢血管与神经出入部; 骨盆漏斗韧 带 卵巢固有韧带
3.结构: 表面生发上皮 -卵巢白膜 -皮质
(含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髓质(富含血管、神经、 淋巴管及肌纤维,无卵泡)。
间质部
峡部
卵巢固有韧带
壶腹部
输卵管
伞部
第三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
动脉:卵巢动脉ovarian artery
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 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 骶尾关节sacrococcygeal
joint
关节
韧带
骶结节韧带
sacrotuberous lig.
骶棘韧带
sacrospinous lig.
骨盆的组成
骶岬:为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 骶棘韧带: 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 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标记。 坐骨棘: 坐骨结节:
第三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
神经:
外生殖器神经:阴部神经-来自骶神经
分:会阴神经、阴蒂背神经、肛门神 经
内生殖器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
骶前神经丛、卵巢神经丛
子宫除骨盆神经支配其肌肉活动外,有自律活动。完全 切除神经后仍有节律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
第四节
骨 盆
(pelvis)
髋骨
髂骨
骶骨
骶髂关节
子宫
子宫的形态: 体部: 宫底、宫角、宫腔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非孕期长1cm
子宫
子宫的形态: 宫颈: 阴道部-宫颈外口,前唇 后唇 阴道上部 宫颈管(cervical canal):为梭形 成人2.5~3.0cm 内口: 解剖学内口
3.结构: 表面生发上皮 -卵巢白膜 -皮质
(含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髓质(富含血管、神经、 淋巴管及肌纤维,无卵泡)。
间质部
峡部
卵巢固有韧带
壶腹部
输卵管
伞部
第三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
动脉:卵巢动脉ovarian artery
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 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 骶尾关节sacrococcygeal
joint
关节
韧带
骶结节韧带
sacrotuberous lig.
骶棘韧带
sacrospinous lig.
骨盆的组成
骶岬:为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 骶棘韧带: 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 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标记。 坐骨棘: 坐骨结节:
第三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
神经:
外生殖器神经:阴部神经-来自骶神经
分:会阴神经、阴蒂背神经、肛门神 经
内生殖器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
骶前神经丛、卵巢神经丛
子宫除骨盆神经支配其肌肉活动外,有自律活动。完全 切除神经后仍有节律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
第四节
骨 盆
(pelvis)
髋骨
髂骨
骶骨
骶髂关节
子宫
子宫的形态: 体部: 宫底、宫角、宫腔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非孕期长1cm
子宫
子宫的形态: 宫颈: 阴道部-宫颈外口,前唇 后唇 阴道上部 宫颈管(cervical canal):为梭形 成人2.5~3.0cm 内口: 解剖学内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骨盆的类型
★正常女型骨盆
①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 ②髂骨翼宽而浅; 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 ④耻骨弓较宽; ⑤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
二、 外生殖器(又称外阴)
1、阴阜 2、大阴唇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
附:阴道前庭(①前庭球、②前庭大腺、③尿道口、④阴道口)
二、 外生殖器(又称外阴)
(一)、骨 盆 的 组 成--韧带
(二)、骨盆的标记 骶髂 坐骨棘 耻骨弓
(三)、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 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 (所谓分界线即骼耻线) 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 盆和真骨盆(大骨盆和 小骨盆)两部分。
(四)、骨盆的平面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入横中纵椭圆形,中小出口两三角
(1)子宫体 (2)子宫峡部 解剖学内口(上)
组织学内口(下)
(3)子宫颈
子宫体
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二)、子宫
★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3.0cm,其下端称 宫颈外口。宫颈下端伸人阴道内的部分称宫颈阴道部;在阴 道以上的部分称宫颈阴道上部。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 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横裂呈“一”型,分为前 唇和后唇。
四、 血管、淋巴及神经
• (三)神经
• 1、外生殖器神经支配
•
2、内生殖器神经支配
五、骨盆底
骨盆底的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后方 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 及坐骨结节。两侧坐骨结节前线的连线 将骨盆底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为尿生殖三角,又称尿生殖 区,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后部:为肛门三角,又称肛区,有 肛管通过。
六、邻近器官
1、尿道 2、膀胱 3、输尿管 4、直肠 5、阑尾
六、邻近器官
• (一)尿道 长4-5cm,直径约0.6cm。尿道内括约肌为不随意肌,尿道外括约肌
为随意肌,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 (二)膀胱 膀胱分为顶、底、体和颈4部分。 • (三)输尿管 长约30cm,最细部分内径3-4mm,最粗可达7-8mm。在施行子宫
五、骨盆底 (三)内层盆膈(pelviciaphragm) 为骨盆底最里面最坚韧层,由肛提肌及其内、 外面各覆一层筋膜所组成,亦为尿道、阴道及直 肠贯通。 肛提肌(levator ani muscle):是位于 骨盆底的成对扁肌,向下向内合成漏斗形。每侧 肛提肌由前内向后外由3部分组成:①耻尾肌 ②髂尾肌 ③坐尾肌 肛提肌有加强盆底托力的 作用。又因部分肌纤维在阴道及直肠周围密切交 织,还有加强肛门与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1.阴阜:即耻骨联合前方的皮
肤隆起,青春期开始生长阴毛, 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2.大阴唇:一对纵长隆起皮
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含丰富血管、淋巴管、神经, 受伤易出血。未婚两大阴唇自 然合拢;经产后向两侧分开; 绝经后萎缩状,阴毛稀少。
3、小阴唇:位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富含神经末梢。前 后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形成阴蒂系带。 小阴唇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合,在正中线形成阴唇系带。 4、阴蒂:有勃起性。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 5、阴道前庭:前为阴蒂,后 为阴唇系带。阴道口与阴唇系 带之间有一浅窝,称舟状窝(又 称阴道前庭窝)。
三、 内生殖器 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一)、阴道
1、位臵和形态:位于真 骨盆下部中央,上宽下窄 ,前壁长7-9cm,后壁1012cm,上包绕宫颈,下开 口阴道前庭。环绕宫颈周 围部分称阴道穹隆。分前 后左右4部分,后穹隆最 深,★与盆腔最低部的直 肠子宫凹相邻,临床可经 此处穿刺或引流。
阴道前庭 (1)前庭球:又称球海绵体,位前庭两侧。 (2)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 1—2cm,开口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沟内。性兴 奋时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 (3)尿道外口:位阴蒂头后下方的前庭前部。后壁有一 对腺体称为尿道旁腺,其分泌物有润滑尿道口作用。此 腺常有细菌潜伏。 (4)阴道口及处女膜: 位尿道口后方。其周缘覆有一层较 薄的粘膜,称为处女膜。中央有孔,孔 的形状、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可 因性交或剧烈运2.组织结构:宫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 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 ★
组织学结构
浆膜层 肌层
在子宫后面折向直肠,形成 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 斯陷凹。
• 子宫浆膜层向前反折覆盖膀
外
宫内膜受激素影响,其表面 外纵 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功能 层;另1/3内膜无周期性变化 内环 为基底层。子宫肌层非孕厚 中间交织约0.8cm。分3层:外纵,内 环,中交叉。
切除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 (四)直肠 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全长约15-20cm。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
骶骨。肛管长2-3cm,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 (五)阑尾 长7-9cm,位于右髂窝内。其位置、长短、粗细变化较大,有的下端
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部位,因此,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 注意鉴别诊断。妊娠期阑尾位置可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向上外方移位。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 剖与生理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重点与难点
1.熟悉女性骨盆的形态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掌握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 3.了解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一、 骨盆 pelvis
骨盆是躯干 和下肢直接的 骨性连接,是 支持躯干和保 护盆腔脏器的 重要器官,同 时又是胎儿娩 出的必经通道, 其大小、形状 直接影响分娩 过程。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知识要点)
• 1、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及相关组织;阴道后穹
隆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经此处可作穿刺或引流;
• 2、子宫峡部:是孕末期的子宫下段,子宫动脉在其外侧2cm
左右横跨输尿管;
• 3、子宫位置:主要依靠韧带和盆底组织的支托保持正常位置 • 4、内、外生殖器官感染或癌变:可沿腹股沟和盆腔淋巴回流 途径扩散 • 5、骨盆分四种基本类型:女性骨盆与分娩关系密切
五、骨盆底
骨盆底有3层组织 (一)外层:即浅层筋膜与肌肉。在外生殖
器、会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下面,有一层会 阴浅筋膜,其深面由3对肌肉及一括约肌组成 浅肌肉层。 1.球海绵体肌 2.坐骨海绵体肌 3.会明浅横肌 4.肛门外括约肌
五、骨盆底 (二)中层:即泌尿生殖膈
由上、下两层坚韧筋膜及一层薄肌肉 组成,覆盖于由耻骨弓与两坐骨结节所 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三角形平面上,又 称三角韧带。其上有尿道与阴道穿过。 在两层筋膜间有一对由两侧坐骨结节至 中心腱的会阴深横肌及位于尿道周围的 尿道括约肌。
四、 血管、淋巴及神经
(一)血管 • 1.卵巢动脉 • 2.子宫动脉 • 3.阴道动脉 • 4.阴部内动脉 • 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
四、 血管、淋巴及神经 (二)淋巴
1、外生殖器淋巴: 分腹股沟浅、深淋巴 结。 2、盆腔淋巴分为 3组:①髂淋巴组由 髂内、外及髂总淋巴 结组成; ②骶前淋巴组; ③腰淋巴组。
(三)、输卵管
间质部 峡部 壶腹部 伞部
(三)、输卵管
• ★输卵管:是精、卵受精场所、运送受精卵的通道,长
8~14cm。分4部:
• ①间质部:通入子宫壁内的部分,狭窄而短,长约lcm; • ②峡部:在间质部外侧,管腔较窄,长2-3cm; • ③壶腹部:在峡部外侧,管腔宽大,长5-8cm; • ④伞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端呈漏斗 状,有许多细长的指状突起。伞的长度不一,多为1~ 1.5cm,有拾卵作用。
(一)、骨 盆 的 组 成--骨骼
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骶骨由5-6 块骶椎合成。 尾骨由4-5 块尾椎合成。
(一)、骨 盆 的 组 成--骨骼
(一)、骨 盆 的 组 成--关节
耻骨联合: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 盆的前方。 骶髂关节: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在骨盆后方。 骶尾关节:骶骨与尾骨的联合处。
(一)、阴道
2.阴道组织结构:阴道壁由粘膜、肌层、纤维组织膜构成, 有很多横纹皱襞,有较大伸展性。粘膜淡红色,由复层 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
★受性激素影 响有周期性变化。 肌层由外纵、内环 形两层平滑肌构成, 富有静脉丛,损伤 后易出血或形成血 肿。
(二)、子宫
1.形态、大小:50g、5ml 长7~8cm 宽4~5cm 厚2~3cm 子宫底 2.解剖学结构: 子宫角
会 阴
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 组织,前为耻骨联合下缘,后为尾骨尖,两侧为 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 狭义的会阴:是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 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状,表 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又称 会阴体,妊娠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分娩 时要保护此区,以免造成会阴裂伤。
内膜层
功能层 基底层
内
(二)、子宫
3.子宫位臵:盆腔中央,膀胱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 两侧有附件。轻度前倾前屈位,靠子宫韧带及盆底肌和 筋膜作用,宫颈位坐骨棘水平上方。
韧带、盆底肌、筋膜受损,可致子宫脱垂。
(二)、子宫
★ 4.子宫韧带:共4对
(1)圆韧带:起宫角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终于大 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呈前倾位臵。 (2)阔韧带:子宫两侧双层腹膜皱襞,呈翼状,有保持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的作用。 (3)主韧带又称宫颈横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 壁之间,固定宫颈位臵、保持子宫不下垂。 (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 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臵。
• 成年人的卵巢约4cm×3cm×1cm,重5~6g;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 • 卵巢位于输卵管后下方,卵巢血管与神经出入卵巢处称卵巢门。卵巢外侧以骨 盆漏斗韧带连于骨盆壁,内侧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 •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上皮的深面有一层致密 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卵巢实质,分为皮质与髓质。皮质内有数以万计的始基 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在中央,无卵泡,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 神经、淋巴管以及少量与卵巢悬韧带相连续、对卵巢运动有作用的平滑肌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