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过程,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一年的长短。

地球公转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现象和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的现象。

首先,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距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点偏离赤道,形成季节交替。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所差异,而且季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原因。

季节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影响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光线会有所变化,所以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不同。

赤道地区由于靠近太阳直射点,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则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性质迥异的气候带的形成,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中纬度地区的温带和两极地区的寒带。

这种温度分布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会引起地球在太阳周围偏离其平面的倾斜,即地球的轴向倾斜。

这个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地球的季节消长和气候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会有冬季和夏季的原因。

地球公转以及轴向倾斜还导致了极地地区长时间的白夜现象和三至极夜现象。

这些气候现象对于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海洋运动和气候型态。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海洋水流系统形成,包括大洋洋流和近海洋流。

这些水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球公转还导致了大规模的风系统形成,包括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和两极地区的极地低压。

这些风系统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型态和气候事件(如风暴和台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地形和水文环境产生了影响。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说课稿
3.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带来的地理现象,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模型和图示资料观察、分析地球公转的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验证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认识,而且为后续学习地球气候系统、生物节律等复杂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其运动特征和周期。
2.认识黄赤交角,并解释其对地球季节变化的影响。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任务,促进交流与合作。
3.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如“地球公转新闻发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多媒体展示:播放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解释: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运动轨迹和周期,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黄赤交角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梳理学习思路,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

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08第一章第六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08第一章第六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示:
夏至日
3月21日
9月23日
冬至日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2)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微方法 判断昼夜长短变化需注意的“三点”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均大于12小时;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 半球昼长均小于12小时。 (2)除春、秋分日外,同一日期,昼长或夜长越接近12小时的地点,越靠近赤 道,纬度越低。 (3)同一地点,距春分日或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1.B 2.A 解析:第1题,11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东莞日出东南,日落西 南,根据图示太阳和桥的走向可以判断该桥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B正 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冬至日相差同样天数的两天日出、日落方 位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所以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看到同样的日落景 观,材料中日期为11月22日,与冬至日相差1个月,冬至日后1个月大约为1月 21日,A正确。
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等。
第六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3.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 ①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季__节__的变化而变化。 ②划分:根据有无极昼、极夜和有无阳光直射,可分为:
夏季 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高,昼__越__短__,夜__越__长__
达到一年中的_最__小__值___,北极圈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

地球公转的四个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正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即春、夏、秋、冬);五带的形成(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的交⾓,叫做太阳⾼度⾓,简称太阳⾼度(⽤H表⽰)。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个地⽅的正午太阳⾼度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度是0°。

②正午太阳⾼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交⾓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度就是⼀⽇内最⼤的太阳⾼度,它的⼤⼩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太阳⾼度⾓⼩,冰雪反射率⼤,冰层厚海拔⾼)。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交⾓的存在,除⼆分⽇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道除外)。

地球⾃转⼀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天长;夜弧长,则⽩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①从天⽂四季:夏季就是⼀年中⽩昼最长、正午太阳⾼度最⾼的季节。

以24节⽓中的⽴春、⽴夏、⽴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会产⽣天⽓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农业⽣产,有如:“⾕⾬前后种⽠点⾖”的谚语。

黄⾚交⾓是影响天⽂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纬⼩,春秋⼆分,从⾚道向两极递减;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前后正午太阳⾼度达最⼤值,冬⾄⽇前后达最⼩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高考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_1

高考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_1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
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5° N
(2)在AB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12/10/2021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公转规律 (1)轨道:近似正圆的 椭圆 ,太阳位 于它的一个 焦点 上。 (2)方向: 自西向东 。 (3)周期:365 日 6 时 9分10秒。 (4)速度17月月初初,,地地球球公公转转至至AB近远日日点点,,公公转转速速度度较较快慢
12/10/202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 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 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 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 日靠东。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 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_最__大__值出现在正午,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12/10/2021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直__射__点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2/10/2021
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断
2.(2015·天津文综,10~11)2015年某
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
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训练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
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题。
包含冬至和春分
北极圈以北
B (2017课标Ⅱ,5,4分)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射点。由极夜转为第一次日出时, C2..中西山北站方极向夜持D续.西的南时方间向是日7(6出°)即22一′E地天方最时大1太2点阳。高选度D,即
A.30天左右 B. 50天左右
C. 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极夜天数是极夜结束后第一次
最后一 次日出
6月22日
日出与当地刚开始出现极夜时 7月17日最后一次日出的间隔,两者关
34
3.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对称法) (1)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状况、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 (2)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 A 点和 B 点,太阳直
射点位于同一个位置。即一年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度、昼
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3)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 B 点和 C 点,太阳直
8
2 研考点
突破重难
微专题 突破
考 点 考点一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突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破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考点一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 α )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
间的关系。如下图: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纬度数互余。
于夏至对称。选B
25天
25天
对点训练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
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推知出发日期 为2月21日,与 抵达日期关于 春分对称,即 两日期太阳直 射点纬度位置 关于赤道对称
1.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
方法便笺 根据时间(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的
方法
太 阳 直 射 点
15
方法便笺根据时间(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的
方法
判断已知日期与二分二至日中某一天间隔的天数; 用间隔的天数乘以太阳直射点每日移动的纬度 数,即可估算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太阳直射点每三个月移动了约24 ° ,则每个月 移动约8°
化光照图的 考查,多以生 活化的情境 考查地球公 转产生的地 理意义,以选
2014 全国Ⅱ卷,4 题 择题为主
学习目标
• 1.在公转轨道位置图上判读近、远日点和冬、 夏至日及速度变化。
• 2.会画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说出直射点的 意义
• 3.用示意图说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影响。 • 4.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中说出昼夜长
18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 2 大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抓“直射点位置”(纬度分布规律)
昼弧:某条纬 线上在昼半球 的那部分
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 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 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纬度分布规律
(2018课标Ⅰ,10,4分)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 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大向能致南欣先到赏由遵窗北义外风景,以下出发
由时里间程和和座限位速较推好知的行是程( 总B时)间约后5小由时东,向为西
免A.受6:0阳0出光发照,射左应侧坐靠在窗背光B一.8侧:00。出上发午,右8点侧出靠窗 发 方C.,,10到背:00遵光出义一发(侧,左约是侧右11靠点侧窗)座之位D前,.1太到2:0阳遵0出位义发于后,偏太右东阳侧靠窗 位于偏南方,右侧座位同样背光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 西北(北半球晚 北半球昼长夜短 早于6时日出) 于18时日落)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 西南(北半球早 北半球昼短夜长 晚于6时日出) 于18时日落) 南半球昼长夜短
方法便笺
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要“五看”“五定”
16
对点训练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
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 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 下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 )
A.15°N
B.15°S
C.23°26′N D.23°26′S
17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 正值日出,图中EF 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题。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 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小积累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归纳总结:(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
关系(非极昼极夜区)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 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 23°26 ′ N的昼长等于23°26 ′ S的夜长。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 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⑤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 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无关。
23°2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6
一张图学透
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导致了昼 夜长短的变化 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
二、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23°26′N 23°26′S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 不同位置接受太阳 垂直照射的点称为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在南、 回归线之间之间的 往返运动,称为太 阳直射点的回归运 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 动的周期为365日5 时48分46秒,叫回 归年
速度:7月初,地 球位于远日点,公 转速度较慢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上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 间单位是1年,其时间长 度 约 为 365 日 6 时 9 分 , 叫 恒星年
5
一张图学透
过地心并与地 轴垂直的平面
地球的公转 轨道平面
二、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
66°34′
黄道平面与赤道 平面的夹角,目 前是23°26 ′
7
一张图学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北半球昼最长,夜 最短,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夏半年,北半球 各纬度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 长,夜越短,北 极四周出现极昼 现象。
冬半年,北半球 各纬度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 短,夜越长,北 极四周出现极夜 现象。
北半球昼最短,夜 最长,北极圈及其 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2)计算方法: 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
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 ②日出时间=12-昼长/2
③日落时间=12+昼长/2
点拨:因此只要知道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和昼长、夜长四个数据 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就可以算出 其余三个数据。
例题4翟墨在红海某位置(38°E)拍照后立即发布到微博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 --- 公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实验中学 李林
[等级考内容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纲 考 情
考向
知识网络
2018 全国Ⅰ卷,10 难度降低,淡
地球 运动 的地 理意 义

2018 海南卷,13 题 2017 全国Ⅱ卷,5 题 2017 全国Ⅲ 卷,10~11 题 2014 全国Ⅰ卷,3 题
短的状况和变化并能总结出规律。
• 5.会用定义法、公式法、对称法对昼夜长短 进行计算与判断。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一张图学透
一、地球的公转特点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 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 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即 南顺北逆
公转中心:地球 的公转中心是太 阳
速度:1月初,地 球位于近日点, 公转速度较快
射点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一地的昼长=另一地的夜

例题5
(2016•【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
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
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1-2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
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 此处的“太阳”应理解为太阳直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纬度的
判断。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图
中P点正值日出,则EF为晨线,南
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
南半球,故A、C项错误。据图可知,
晨昏线与极圈以内的纬线相切,因
此太阳不可能直射南回归线,故D
项错误,B项正确。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最接近( B )
A.15°N
B.15°S
C.23°26′N D.23°26′S
例题2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此时(C )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5:40 18:48 5:39 18: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