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理论背景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探讨为马克思的剩余 价值理论提供了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积累 成为可能。
工人阶级的贫困
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马克思试图揭示这一现象的根源。
理论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 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 论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探索。
,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转化
02
资本家通过购买和销售等环节,将剩余价值从商品转化为货币

剩余价值的实现
03
资本家通过市场销售,将剩余价值实现为货币收入。
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对剩余价值的 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市 场供过于求,会导致商品销 售困难,剩余价值难以实现

产品质量
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推动了资本家不断追求效率,通过改进技术和 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03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
01
工资
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 工资是资本家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而支付给工人的报酬。
02
03
利润
地租
资本家通过投资获得利润,利润 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再投 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创造了自身 价值,还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资本 得以增殖。
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制度基础,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 并控制生产过程。
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必要条件,它保证了资本家可以雇 佣到足够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可以通过股息、利润、工资等多种方式进行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不均
由于市场机制、垄断等因素,剩余价值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之 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增长
合理的剩余价值分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03
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
资本主义经济分析
01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统一关系
劳动者通过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等,增加劳动生 产率,从而提高剩余价值,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3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动态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和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剩余价值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中的剩余价值导 向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剩余价值的 分配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为无产 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对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
02
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定义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 的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技 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商品价值的影 响。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到现代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在不断发展完善。
剩余价值的来源
和新剑桥学派等经济学派别。

剩余价值理论文献综述

剩余价值理论文献综述

剩余价值理论文献综述剩余价值理论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剩余价值产生与分配的理论,在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得到了详细阐述。

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和阶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介绍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劳动者用于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剩余价值的产生源自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即劳动者在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后,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雇佣劳动和工资的差额来实现的。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理论内涵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核心,并且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来获取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也是造成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中的剥削现象和阶级矛盾,为理解当代社会中的贫富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剩余价值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不同经济体中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中的生产和投资波动的根本原因。

剩余价值理论还为探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国内学者多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国内经济学家梅宏在《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和逻辑》一书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一种新解释,认为剩余价值是一种经济关系而非具体的商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林尧也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解读。

国外学者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解释和批判。

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奥尔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加利福尼亚理论,并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义。

专题五:剩余价值理论

专题五:剩余价值理论

有三个部分!
劳动力的价 值?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培养工人劳 动能力所需要的 教育和训练费用
你知道你自己的价值有多大吗? 智联招聘的薪酬满意度调查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生产率是基础。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差别和价值 规律在市场上的作用会引起工资的差异。
m m v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商品价值= 新创造价值=
c+v+m
社会总产值
v+m c+v
国民收入
预付资本=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 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 作 日(8小时)
0
必要劳动时间
4
8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4小时
=100%
4
0
2
8
4
10 m' =
6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工作日(10小时)
4小时
=150%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 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 值。
工 作 日(8小时)
0
必要劳动时间
根据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企业采用先进技术,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企业商品的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没有重大产品创新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建立 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上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因此,十八大报告提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 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 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 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 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剖析,也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首先,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只能保证他们的生存,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的。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剩余价值。

其次,剩余价值的实现是指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交换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而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

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获得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工人的剥削。

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

最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指剩余价值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主要分配给资本家作为利润,而工人只能获得他们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工资。

这种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是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体现。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剥削机制和阶级矛盾,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

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一、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二、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三、 借贷资本和利息 四、 地租
一、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成本价格与利润 (1)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W=C+V+m C+v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K)
(2)利润 利润:在观念上当作预付总资本的
产物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 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 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W=C+V+M=K+M=K+P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P’)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
本的比率。 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 第一,两者在量上不同。 第二,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
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 垄断。
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 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 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谢 谢!
零售价=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是指
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 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职能是从事货币资本的借贷
2.利息和利息率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使用权而
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各部门资本家根据自己预付资本的多少,按照 平均利润率计算和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4、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新探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新探

1 马克思揭示 的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实质并未发 生变 .

2 在 收人分配领 域发生的重大调整 . 在二次大 战后 , 由于社会 主义 国家的相继出现 , 内工 国 人运动 的发展 , 以及为维护资本主义 的稳定 发展 , 资本 主义 国家实行 了国民收入 的再 分配政 策和社 会福 利政 策 , 一 在 定程度上缓和 了社会 阶级矛 盾。国家以社会利益代表者 的 身份一方面实现税 收制度 的改革 , 开征 累进 制 的个 人所得
到调整 , 即剩余价值 的分配主体 多元化 , 然而 , 这并没有 改 变资本主 义 的 内在 矛盾性 。进入 2 世 纪 , 1 马克思 的剩
余 价值 理论对 当代社会 的分配制度 仍有其说 服力和生命力。
关键 词 : 剩余价值理论 ; 资本主 义社会 变化 ; 当代意义 中图分 类号 :12 7 F 1 . 文献标识码 : A
马 克 思 的 剩 余 价 值 分 配理 论 新 探
王 琴
( 汉工 业 学院 思政课 部 , 北 武 汉 4 02 ) 武 湖 303
摘 要: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从 社会 生产方 式来揭 示资本 主 义社会 分 配的本 质一 资本对 劳动 的剥 削 关 系。
自2 0世 纪 5 0年代 以来 , 资本主 义国 家政 治、 经济 、 社会 等领域发 生 了深刻的变化 , 资本 主义的 生产 关 系因此 也得
力 的无 限增 长和社会 有效 消 费需求有 限增 长 的矛 盾 , 一 这
义分配关系性质的劳动 券或 劳动 证书 ” 。马 克思在批 判 资 本 主义制度 剥削性 的基础 上 , 出了在无 产 阶级夺取 政权 提 后, 设想 的未来社会的一种公平 、 理想 的分配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生成和分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剖析其核心观点和影响,通过透彻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可能路径。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工资的部分。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工人劳动力价值的比率。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根源。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工资作为劳动的价值回报。

然而,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远远大于其所得工资,剩余的价值就是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

这个过程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剥削。

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却获得了劳动力产生的全部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不平等。

三、剩余价值分配的方式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决定了不同社会经济阶级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分配主要通过工资形式和利润形式。

工人得到的工资只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剩余价值大部分流向资本家,使其积累更多的财富。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影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和不公平,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思想基础。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爆发提供了解释,认为这些问题源于剥削和利润追逐。

此外,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命运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资本主义无法永远存在,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利润与剩余价值又有质的差异,剩 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 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8
四、利润率及其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p117)
1、利润率(p117) 由于利润被看作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 所以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 Pˊ来表示。 (p117) Pˊ = P/G =m/G
16
B 、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与部门利润率的关系: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部门利润 率与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成反向变动关系,部 门资本有机构成越高,部门利润率越低。
17
(3)资本周转速度(p118)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1年中资本周转的 次数越多,特别是流动资本(包含可变资本) 的年周转次数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年 利润率就越高。
14
(1)剩余价值率(p118) 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 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向变动 的关系。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
15
(2)资本有机构成(p118) A 、单个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单个企业 利润率的关系: 单个企业资本有机构成越高,表示技术 水平越先进,单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则利润率越高,所以单个企业资本有机构 成与单个企业利润率成正向变动关系。
33
工业 生产 部门 食品 工业
不变 资本 70
可 变 资 本 30
剩余 剩余 价值 价值 率(%) 100 30
商 部门 平均利 品 利润 润率 价 率(%) (%) 值 130 30
纺织 工业
机械 工业 合计
80
90 240
20
10 60
100
100
20
10 60
120
110 360
20
10
假定资本流动过程中,剩余价值总量不变。
12
某资本家新办一个企业,用20万建造厂房, 又用20万购买机器、设备,每年厂房机器设备 损耗10万,资本家购买1年内全部消耗完毕的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20万,雇用工人1 年工资10万,年产品的总价值为60万,流动 资本1年周转1次,求: 1、成本价格 2、利润率 3、剩余价值率
13
3、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p118)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剩余价值率、 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 的节省状况和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价格。
36
工业生产 部门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合计
不变 资本 70 80 90 240
剩余 部门 平均 可变 剩余 商品 价值 利润 利润 资本 价值 价值 率(%) 率(%) 率(%) 30 20 10 60 100 100 100 30 20 10 60 130 120 110 360 30 20 10 20 20 20
5
利润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当不把剩余价值 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 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 转化为利润,利润用P表示。剩余价值转化为利 润只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p117)
6
三、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1、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利 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1
生产价格的计算:
工业 生产 部门 不变 资本 可变 资本 剩余 价值 率(%)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平均利 部门平 部门生 润率 均利润 产价格 (%)
食品 工业
纺织 工业 机械 工业
70
80 90
30
20 10
100
100 100
30
20 10
130
120 110
20
20 20
20
20 20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80
90
20
10
100
100
20
10
120
110
20
10
25
二、存在差异的部门利润率会被平均化 如果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和信息是充分 的,则存在差异的部门利润率一定会被平均 化。(p119)
26
资本家总是力求得到更高的利润率,如果 部门之间存在利润率的差异,资本会从利润 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 原先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 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 相应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 资本撤出,商品会供不应求,利润率也就相 应上升,最终部门之间会形成大体相当的利 润率。 (p119)
合计
240
60
60
360
42
2、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创造的商品价值与 生产价格的关系(p120)
工业 生产 部门
食品 工业 纺织 工业 机械 工业 合计 不变 资本 可变 资本
剩余 价值 率(%)
100 100 100
商品 价值
部门生 平均利 部门平 部门生 产价格 润率 均利润 产价格 与价值 (%) 的差额 20 20 20 20 20 20 120 120
20
20
20
20
120
120
-10
0
机械 工业 合计
90 240
10 60
100
110 360
20
20 60
120 360
10
44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如机器制造业), 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 低的部门(如食品工业),其产品的生产价 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 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如纺织工业), 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相等。(p120)
利润 率(%) 30 20 10
29
食品工业(70c+30v) 机械工业(90c+10v) 有机构成低 有机构成高 利润率高 利润率低 资本转移 生产迅速扩大 供 过 于 求 价 格 下 降 利润率下降 生 产 缩 减 供 不 应 求 价 格 上 升 利润率提高
平 均 利 润 率
30
三、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源于部门之间的竞争 1、部门之间竞争的目标 部门之间竞争的目标是追求高额利润,争 夺有利的投资场所。(p119) 2、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 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
20
4、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p117)
(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 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 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不同比率。
21
的关系,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 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 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在量上不相 等,剩余价值率总是大于利润率。
9
2、年利润率(p117) 考虑到资本周转,我们把Pˊ称为利润率,是 一个生产周期的利润率,与此相对应还存在 年利润率,用Pˊ来表示,年利润率是年利润 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10
Pˊ= P/G =M/G
= (m· n)/ G = n· (m/G) = n· Pˊ
11
某企业投资100万经营生产,其中80万建筑 厂房、购买机器和工具等,使用期为10年, 10万元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10万元 购买劳动力,剩余价值率为100%,流动资本 年周转5次。 求:利润率和年利润率。
部门 利润 (平 均)
假定不考虑各部门预付资本数额的变化
37
特别注意: (1)在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获得的 利润都被称为平均利润,但是可能各部门获得 的平均利润量并不相等,因为即使平均利润率 是相同的,各部门预付资本量可能会不等。
部门平均利润=本部门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38
(2)部门都能获得平均利润,并不意 味着部门内的每个企业都能获得平均利润。 一个部门内部的企业会展开激烈竞争,会 出现优胜劣汰,有的亏损,有的能获得平 均利润,有的能获得超额利润。
39
七、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实质 (p121)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全社会的 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通过竞争重新 分割的过程。
40
八、生产价格的形成及生产价格理论
1、生产价格的定义及其计算(p120) 当平均利润形成以后,每个部门都只能获得 平均利润,商品的销售价格就以成本价格加上 平均利润为基础。生产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 格加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46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图示):
商 品 价 值 生 产 价 格
= =
成本 价格
+ +
剩余 价值 利润
剩余 价值 率(%) 100 100 100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利润 率(%)
假定3个部门预付资本相等,不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中 会全部被转移到生产出来的商品中去,且不考虑资本周转。
24
工业生产 不变 部门 资本 食品工业 70
可变 资本 30
剩余价 剩余 值率(%) 价值 100 30
商品 利润 价值 率(%) 130 30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表示着不同
22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 和生产价格理论 一、不同部门的利润率会存在差异 不同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 度、剩余价值率等的不一样,会存在利润率 的差异。
23
工业生产 部门 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机械工业
不变资本 70 80 90
可变 资本 30 20 10
2
第一节 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理论
一、成本价格(p115) 成本价格其实就是生产成本,是资本家 在生产商品过程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 资本的总和,用字母k表示。
3
成本价格K=所费资本 ≠所用资本=预付资本
4
二、利润概念的形成(p117) 一个批次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构成是: W=c+v+m=k+m,当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被归结为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时,剩余 价值就被看作是商品价值在成本以上的增 加额,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不仅是作 为成本以上的一个增加额,而且还表现为 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一个增加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