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工程结构抗震试验.
工程结构抗震实验报告

工程结构抗震实验报告1. 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抗震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动力响应,并比较各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情况;2. 对比不同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3. 分析工程结构的抗震配置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了三种常见的工程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
每种结构都进行了相同的抗震配置,如使用了抗震设计软件进行抗震设计、采用了特殊的受力连接件等。
实验中首先对每种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检测,然后在地震模拟台上进行了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抗震性能检测结果在进行地震模拟之前,对每种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三种结构的抗震性能都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国家相关抗震规范。
4.2 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在进行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时,测量了每种结构的加速度、位移以及应变等参数。
结果显示,三种结构都受到了地震动力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动力响应。
具体地,砖混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相对较大,而钢结构的位移响应相对较小。
混凝土框架结构表现出了较好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4.3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地震动力的影响;2. 钢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位移控制能力,能够减小结构的破坏程度;3. 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5.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动力响应情况,并比较了它们的抗震性能。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动力响应特点;2. 钢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位移控制能力;3. 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6. 改进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对于砖混结构,可以通过增加加固措施,如增加在结构中的钢筋数量等,提高其抗震性能;2. 钢结构可以进一步研究改进其位移控制能力,减小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3.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可以继续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其应用范围和优化设计方案。
第8章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

试验目的
1.试验模型设计 2.试件数量选择 3.试验方法确定 4.试验仪器选择 1.试件制作和安装 2.数据采集和处理 3.人员组织和分工 1.结构参数识别 2.破坏机制分析 3.抗震能力分析
结构抗震试验设计
结构抗震试验
结构抗震试验分析
结
论
2.结构抗震试验分类 : 1.伪静力试验方法 2.拟动力试验方法 3.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法 4.人工地震 5.天然地震试验
8.4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1.模拟地震振动台在抗震研究中的作用
(1)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破坏机理和震害原因; (2)验证抗震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3)研究动力相似理论,为模型试验提供依据; (4)检验产品质量,提高抗震性能、为生产服务; (5)为结构抗震静力试验提供依据。
2.模拟地震振动台的组成
(2)刚度 结构刚度是结构变形能力的反映。结构在受地震作用 后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平衡和抵抗地震力的干扰和影响,而 结构的地震反应将随着结构刚度的改变而变化。
K 0 -加载初始刚度; K c -开裂刚度
K u -卸载刚度;
K y -屈服刚度
K s -屈服后刚度
低周反复加载时的刚度
(3)骨架曲线 在变位移幅值加载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中,骨架曲线 是将各次滞回曲线的峰值点连接后形成的包络线 。
模拟墙体顶部受弯矩作用的伪静力试验装置 1-试件;2-L型刚性梁;3-竖向荷载加载器;4-滚轴;5-竖向荷载支承架;6-水平荷载双作用加载器; 7-荷载传感器;8-水平荷载支承架;9-液压加载控制台;10-试验台座;11-输油管
③框架节点及梁柱组合件试验装置
框架节点及梁柱组合体有侧移柱端加载试验装置 1-试件;2-几何可变的框式试验架;3-荷载传感器;4-水平荷载加载器; 5-竖向荷载加载器;6-试验台座;7-水平荷载支承架或反力墙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PPT课件

精品ppt
17
(2)双向反复加载制度
a.x、y轴双向同步加载; b. a.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
精品ppt
18
5.2.3.2试验装置
a.梁柱节点组合体梁端加载装置
精品ppt
19
b.梁柱节点组合体有侧移柱端加载装置
精品ppt
20
C.X型梁柱节点组合体试验装置
精品ppt
21
5.2.3.3试验加载程序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
精品ppt
1
5.1概述
结构抗震试验的目的: (1)确定结构线性动力特性,即结构在弹性阶段变形比较
小的情况下的自振周期、振型、能量耗散和阻尼值; (2)研究结构的非线性性能,如结构进入非线性阶段的能
量耗散、滞回特性、延性性能、破坏机理和破坏特征。 5.1.1结构抗震试验的特点 (1)荷载以动力形式出现; (2)加速度作用引起惯性力; (3)动荷载作用于结构有应变速率问题。
试件结构构件的能量耗散能力,应以荷载—变形 滞回曲线包围的面积来衡量,能量耗散系数E应按下 式计算(图5.14);
5.2.4.2 屈服荷载和屈服变形:取试验结构构件在荷载 稍有增加而变形有较大增长时所承受的最小荷载和与 其相应的变形为屈服变形,对混凝土构件系指受拉主 筋应力屈服时的荷载或相应变形。
5.2.4.3极限荷载:取试验结构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 载值。
精品ppt
23
5.2.4.4 破损荷载和极限变形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构件达到极限荷载后,出现大较大 变形,但仍有可能修复时所对应的荷载值,称为破损 荷载。一般宜取极限荷载下降的15%时所对应的荷载 值作为破损荷载,其相应的变形为极限变形。
5.2.4.5 骨架曲线
第八章 工程结构抗震实验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neering and Architecture第八章工程结构抗震试验⏹8.1 概述⏹8.2结构伪静力试验方法⏹8.3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8.4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neering and Architecture8.1 概述1 抗震试验主要任务:❑(1)研究开发具有抗震性能的新材料❑(2)对不同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提出新的抗震设计方法;❑(3)通过对实际结构的模型试验;验证结构抗震性能和能力;评定其安全性。
❑(4)为制定和修改抗震设计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2 抗震试验的特点:在结构反复作用下产生很大变形来消耗地震作用输给的能量;试验难度及复杂性都较静力试验大。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neering and Architecture3 抗震试验要求:通常要做到结构进入屈服后,进入非线性工作阶段直至完全破坏,并量测结构的强度、变形、非线性性能和结构的实际破坏状态。
4 抗震试验分类:(1)伪静力试验方法(2)拟动力试验方法(3)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法(4)人工地震(5)天然地震试验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neering and Architecture8.2 结构伪静力试验方法1.伪静力试验的基本概念定义: 以试件的荷载值或位移值作为控制量,在正、反两个方向对试件进行反复加载和卸载。
特点:每一个加载周期远远大于结构自振周期,所以实质上还是静力加载方法。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结构抗震试验方法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试验可以模拟地震力作用下建筑物的振动情况,从而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静力试验方法静力试验方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给定一定的静力水平作用于结构上,观察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响应,从而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静力试验方法适用于小型结构或需要进行初步评估的情况。
动力试验方法动力试验方法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在试验中,会施加模拟地震波或其他动态载荷于结构上,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
通过动力试验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评估其抗震性能和破坏机制。
大型结构试验方法对于大型建筑物或桥梁等大型结构,通常需要进行大型结构试验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这种试验方法会使用实际尺寸的结构进行试验,通过施加真实地震波或其他动态载荷,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大型结构试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方法数值模拟与试验结合方法结合了数值模拟和实际试验,是一种综合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
通过在数值模拟中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将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优化结构设计和改进抗震设施。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对于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试验方法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工程师优化结构设计和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公共安全。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教材PPT课件

5.1.3.4人工地震模拟试验
采用地面或地下爆炸法引起地面运动的动力效应 来模拟某一烈度或某一确定性天然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对大比列模型或足尺结构进行试验,并已在实际工程 试验中得到实践。
优点:方法直观简单,并可考虑场地的影响。 缺点:但试验费用高、难度大。
5.1.3.5天然地震试验
在频繁出现地震的地区或短期预报可能出现较大 地震的地区,有意识地建造一些试验性结构或在已建 结构上安装测震仪,以便一旦发生地震时可以得到结 构的反应。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教材(PPT48页)
5.2.4.6 延性系数是指试验构件塑性变形能力的一个 指标,反映了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的好坏,按 下式计算: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教材(PPT48页)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教材(PPT48页)
5.2.4.7
退化率
反映试验结构构件抗力随反复加载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指 标。
(1)当研究承载力退化时,用承载力降低系数表示退化率
试验加载装置多采用反力墙或者专用抗侧力构架, 加载设备主要是用推拉千斤顶或电伺服结构试验系统 装置,并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和数据采集。
图5.1 典型的拟静力试验系统加载
5.2.2加载制度
(1)单向反复加载制度 a.位移控制加载; b.力控制加载;
c.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
5.2.3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试验
5.1.3.2拟动力试验
拟动力试验又称计算机—加载器联机试验,是将 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与结构试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实验方法。
优点:结构的恢复力特性不再来自数学模型,而 是直接从被试验结构上实时侧取。
不足:拟动力试验不能反映实际地震作用时材料
应变速率的影响;
拟动力试验只能通过单个或几个加载器对试件加 载,不能完全模拟地震作用时结构实际所受的作用力 分布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八章-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2)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计算得到的地震层剪力应乘以调 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 计算最大层剪力1.8倍二者中的较小值。
6
8.2 多高层钢结构民用建筑
8.2.1 多高层钢结构民用建筑的结构体系 8.2.2 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布置要求 8.2.3 地震作用计算 8.2.4 杆件抗震验算 8.2.5 抗震设计对杆件的构造要求 8.2.6 节点和连接的抗震验算及构造要求
7
8.2.1 多高层钢结构民用建筑的结构体系
1. 框架结构
23
8.3.2 地震作用计算
计算单层钢结构厂房时,一般假定沿厂房横向(跨度 方向)和竖向的地震作用由横向框架承受,沿纵向(柱距 方向)的地震作用由纵向框架承受。 1、结构计算模型的选取 厂房抗震计算时,根据屋盖高差和吊车设置情况,可分别 采用单质点、双质点或多质点的结构计算模型。
24
图8.25 单质点模型
20
5、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中的消能梁段 消能梁段是偏心支撑框架中耗散能量的主要构件,为此需要考虑与 相连构件的承载能力相匹配、保证其在反复荷载下具有良好的滞回 性能的各项措施。
消能梁段的钢材不应采用高强度钢,而因采用有良好塑性流幅 的钢材。为此,消能梁段钢材的屈服强度不应超过345MPa。
21
8.3 单层钢结构厂房
8.3.1 抗震设计对单层钢结构厂房体系的要求 8.3.2 地震作用计算 8.3.3 杆件验算和构造措施
22
8.3.1 抗震设计对单层钢结构厂房体系的要求
第八讲 结构抗震试验

1、单向反复加载制度(续)
位移控制加载
(a)变幅加载
(b)等幅加载
(c)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考虑二次地震影响和混合位移加载制度
2) 力控制加载(很少用)
3) 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
梁 柱 节 点 通 常 采 用 的 方 案
一般在结构屈服前,荷载变化大,而位移变化小,此时采用控制作用力 加载;结构屈服后,荷载变化小,位移变化大,此时采用控制位移加载。
1. 砖石及砌块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续) 三、试验观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裂缝及初裂荷载:初裂荷载的判定(目测、应变 片、曲线拐点) 破坏荷载 墙体位移和荷载变形曲线:消除支座位移影响、 平面外偏心影响 应变测量:由于墙体(砖、砂浆)由两种材料组 成,具有不均匀性,用大标距的电阻应变片或机 械引伸仪测量,或大标距的位移计等
7.1.2 结构抗震试验的分类和特点
目前的抗震试验方法有三种: (1)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2)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3)拟动力试验
7.1.2 结构抗震试验的分类和特点(续)
试验方法:是以一定的荷载或位移作为控制值 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以获得结构非线性 的荷载—变形特性。 1.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又称为拟静力试验、伪静力试验。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荷载特点是:试验荷载 反复的周期远大于结构的固有周期,荷载实际 是静荷载。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不足:加载程序是试验 者主观确定的,与地震荷载的作用情况完全不 一致。
(d)D-TRI型
(e) NCL型
(f) 滑移型
不同常数的NCL模型
7.3拟动力试验
1、方法:是由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并控
制加载,即由给定地震加速度记录通过计 算机进行非线性结构动力分析,将计算得 到的位移反应作为输入数据,以控制加载 器对试验结构进行试验。 2、优缺点:可缓慢再现地震反应,观察 破坏全过程,可做大模型试验。其缺点是 不能再现真实的地震反应,只适用离散质 量分布的结构,设备精度要求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单向伪静力加载试验
(1)加载规则 常用加载规则主要有三种。 位移控制加载 以加载过程的位移为控制量,按照一定的位移增幅进 行循环加载。
力控制加载 位移控制加载 力-位移控制加载
变幅加载:用于确定试件的恢 等幅加载:用于确定试件在特 混合变幅加载:研究不同加载幅 复力特性、建立恢复力模型 定位移幅值下的特定性能。 值的顺序对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位移反馈控制的 PID 控制方法 模拟控制部分: 或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共同进 行反馈的三参量反馈控制方法 控制系统: 数字控制部分: 采用开环迭代进行地震波再现
输入地震记录,连续地记录位移、 速度、加速度、应变等动力反应, 一次加载: 观察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主 要特点是可以连续模拟结构在一次 加载程序: 强烈地震中的整个表现与反应。
3、加载程序
主要是将荷载按结构初裂、中等开 多次加载: 裂和破坏分成等级,然后荷载由小 到大逐级加载和观察。多级加载将 产生变形积累的影响。 振动台可以模拟若干次地震的现象的初震、主震及余震 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了解试验结构在相应各个阶段的力学性 能及破坏特征。 地震模拟振动台可以适时地再现地震作用过程,可以很 好地反应应变速率对结构材料强度的影响。但设备昂贵,不 能做大比例试验,不便于试验全过程观测。
力控制加载 以每次循环的力幅值作为 控制量进行加载。因试件屈服 后难以控制加载的力,该方法 较少单独使用。 材料 屈服 后应 力减 小, 变形 不断 增加。 材料 屈服 后应 力不 变, 变形 不断 增加。
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 首先以力控制进行加载,当试件达到屈服状态时改用 位移控制。 有关规程规定,试件屈服前,应采用荷载控制并分级 加载,接近开裂和屈服荷载前减小级差加载;试件屈服后 应采用变形控制,变形值应取屈服试件的最大位移值,并 以该位移的倍数级差控制加载;施加反复荷载的次数应根 据试验目的确定,屈服前每级荷载可反复一次,屈服后宜 反复三次。
8.1 概述
8.1.1 结构抗震试验内容
关键 主 要 包 括 三 个 环 节
中心
目的
8.1.2 结构抗震试验分类
按受力特征分类: 结构抗震静力试验 结构抗震动力试验 伪静力试验
拟动力试验
按试验方法分类: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人工地震试验 天然地震试验
伪静力试验方法 采用一定的荷载控制或变形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 加载,使试件从弹性阶段直至破坏的一种试验。但试验未 能考虑应变速率的影响。 拟动力试验方法 该方法又称计算机-加载器联机试验,它与采用数值 积分方法进行的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过程十分相似,但恢 复力特性直接从试验结构上实时测取。 两种试验方法主要区别 伪静力试验每一步加载目标是已知的,而拟动力试验 每一步的加载目标是由上一步的测量结果地震振动台可以真实地再现地震过程,主要用于 检验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的正确与否,尤 其是许多高程结构和超高层结构、大型桥梁结构、海洋工 程结构都是通过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来检验设计和计算 结果的。 人工地震试验 采用地面或地下爆炸法引起地面运动的,都称为“人 工地震”,可用核爆和化爆产生,该方法简单、直观,并 可考虑场地的影响,但试验费用高,难度大。 天然地震试验 在频繁出现地震的地区或短期预报可能出现较大地震 的地区,有意识地建造一些试验性结构或在已建结构上安 装测震仪,以便一旦发生地震时可以得到结构的反应等。 该方法真实、可靠,但费用较高实现难度较大。
8.2.2 拟动力试验方法
拟动力试验试验步骤如下: 1)给计算机输入某一确定性的地面运动加速度。 2)计算机按输入第 n 步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恢复力 Fn、位移 Xn 及第 n-1 步的位移 Xn-1,由运动微分方程求 n+1 步的指 令位移 Xn+1。 3)加载器按指令 Xn+1 对结构施加荷载。 4)在施加荷载的同时,加载器上的荷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分别量测恢复力 Fn+1 和加载器活塞的位移反应值 Xn+1。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所指定的时刻。
振动台的主要技术参数 振动台最主要技术参数是激震力和使用频率范围,这 些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载器的工作性能。 振动台的主要技术指标 加速度波形失真度、加速度竖向分量、台面主振方向 的加速度不均匀度、横向加速度、背景噪音和地震波形再 现能力。地震波的再现能力是地震波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一般通过台面再现的波形和期望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 2、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8.2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8.2.1 伪静力试验方法
经济、实用, 应用最广
试验方法 采用一定的荷载控制或变形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 加载,使试件从弹性阶段直至破坏的一种试验。但试验未 能考虑应变速率的影响。 试验目的 对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表现进行深入研究,进而 建立可靠的理论模型。 试件种类 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组合结构等。 试件类型 梁、板、柱、节点、墙、框架和整体结构等。
8.2.3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模拟地震振动台可以适时地再现各种地震波作用过程,并进行人工 地震波模拟试验,它是试验室中研究结构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的最直接 方法。它还可以用于研究结构动力特性、设备抗震性能以及检验结构抗 震构造措施等方面。
1、模拟地震振动台系统
主要组成部分:台面和基础、高压油源和管路系统、电液伺服加载 器、模拟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
8.2.2 拟动力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试验由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并控制加载,即由给定地 震加速度记录通过计算机进行非线性结构动力分析(恢复 力特性实时测量),将计算机得到的位移反应作为输入数 据,以控制加载器对试验结构进行试验。该方法又称为计 算机-加载器联机加载试验。 该试验方法除加载制度不同外,其它与伪静力试验相 同。
1、加载设备和装置
加载设备 主要采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加载反力装置 目前常用的反力装置主要有反力墙、反力台座、门式 钢架、反力架和相应的各种组合荷载架。 反力装置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力和整体稳定 性,同时尽可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试验要针对具 体内容来确定 加载设备、加 载反力装置和 量测传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