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改性水润滑聚乙烯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2018年7月润滑与密封 Jul.2018第 43 卷第7 期 LUBRICATION ENGINEERING Vol.43 No.7DOI :10. 3969/j. issn. 0254-0150. 2018. 07. 006改性水润滑聚乙烯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彭适之“2白秀琴“2郭智威“2袁成清“2(1.武汉理工大学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3;2.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3)摘要:综合摩擦磨损试验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质量分数0.5%、1%、3%愈疮树脂改性的高密度聚乙烯的$ 综合摩擦学性能。
将摩擦因数、磨损量、摩擦因数的稳定性与试验的具体工况相结合,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出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结合试验数据,计算出每种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综合评价指数。
结果表^ |明,愈疮树脂质量分数为0.5%的复合材料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小,可以得出该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最好。
\ 该结论与文献所得的结论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摩擦;磨损;模糊综合评价;水润滑;聚乙烯^中图分类号:T H1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4-0150 ( 2018 ) 07-038-06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the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Water-lubricated Polyethylene MaterialsPENG Shizhi12 BAI Xiuqin12 GUO Zhiwei1'2YUAN Chengqing12(1.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stitute,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Water Transport Safety,Wuhan Universityof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63,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Powe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Ministry of Transpor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63,China) Abstract :Friction wear test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ere synthesized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with Guaiacum of 0. 5% ,1%and 3% in weight.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wear rate, the stability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rials were combined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weights of the indexes in the model wa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ined with the test data,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each material was calc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complex material with Guaiacum of 0. 5% in weight is the least,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is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lex material has the best friction perform- ance.The conclu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s drawn by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Keywords :friction ; wear ;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water lubrication ; polyethylene水润滑轴承与油润滑轴承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油料和有色金属等资源,还降低了润滑油泄漏的风险[1-2]。
一种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润 滑添加 剂 的研究 .Em i u mnw n20 @13cm ・a :j i ag08 6.o . l n g
通 讯作 者 :王 晓 波 (96 ) 17 一 ,男 ,博 士 ,研 究 员 ,博 士 生 导
师 ,主要 从事 新型 润滑 添 加剂 及 高性 能 润 滑油 脂 的 制备 与 应 用
sr t h tt i o o n a r al mp o e te e te - rs u e,rcin rd cn n n iwe rp o ete ft e b s tae t a h sc mp u d c n ge t i rv h xrme p e s r f t -e u i g a d a t y i o — a rp ris o h a e
l u ,n x e e t l i a rB sdo eX r l t npool t nset soy X S caat ztn i i adi iet m l s b w t . ae nt - ye c o ht e r pc ocp ( P ) hrc r aos qd ts r y a e n e h a er e co r e i i
吸附膜 ( 物理吸 附膜或 化学 吸 附膜 ) 和化学 反应 膜
的能力…。由于 目前对水体 系下 的摩擦物理化学机制 研究得不是很深入 ,因而在设计 制备水基润滑添加剂 时往往借鉴润滑油添加剂的理论 和经验 。 目前 已对润 滑油添加剂进行 了大量 的水溶性改性研究 ,主要是针 对一些含硫磷 叫 和含 硼 添加 剂 的水溶性 改性 。 此外 ,人们 也积极 尝试制备 和使用一些新化合物或新 材料作为水 基 添加剂 ,如水溶 性纳米 颗粒 致 液晶 、溶 等 。但 整体来 看 , 目前 的水 溶性 润滑添
二硫化钼复合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ABSTRACTFriction and wear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not only lead to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lead to the failure or damage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reducing its service life. Lubr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iction and wear of the friction pairs. Nanoparticles as lubricating additives are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lubricating properties. However, nanoparticles tend to agglomerate during the sliding process, which affects their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have better lubricating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tudied in this work.In this thesis, Fe3O4particles, MoS2nanoparticles and Fe3O4@MoS2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The three kinds of particles were dispersed in water and PAO4 base oil respectively for tribological tests.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morphologies of frictional surfaces and the chemical valence states of the typical elements.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magnetic Fe3O4 nanoparticles, MoS2 nanoparticles and Fe3O4@MoS2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studied as water based lubricant additi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ic Fe3O4 particles can decreas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ut increase the wear of the friction pair surface as the lubricating additive in deionized water system. When MoS2 nanoparticles and Fe3O4@MoS2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as lubricating additives in aqueous system,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volume increased during the sliding process.Fe3O4 particles, MoS2nanoparticles and Fe3O4@MoS2 nanoparticles were added to PAO4 base oil as additives. Unfortunately, no lubricating effect was observed for Fe3O4 particles. However, both MoS2nanoparticles and Fe3O4@MoS2nanoparticles showed good lubricating effects. In addition, when Fe3O4@MoS2nanoparticles were used as lubricating additives, the lubricating effect was better, mainly becaus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Fe3O4magnetic core and MoS2 shell. It can be ascribed to the fact that the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are more easily adsorbed on the frictional interface, forming a sTablele adsorbed film and a solid tribo-film.Keywords: MoS2nanoparticles; Fe3O4@MoS2nanocomposites; Water lubrication; PAO4 oil lubrication; Lubricant additives; Lubrication mechanism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 Fe3O4微粒 (2)1.2.1 Fe3O4微粒简介 (2)1.2.2 Fe3O4微粒的摩擦学性能 (2)1.3 MoS2纳米微粒 (3)1.3.1 MoS2纳米微粒简介 (3)1.3.2 MoS2纳米微粒的摩擦学性能 (3)1.4磁性复合微粒 (5)1.4.1磁性复合微粒简介 (5)1.4.2磁性复合微粒的摩擦学性能 (6)1.5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7)1.5.1研究内容 (7)1.5.2研究意义 (7)第二章Fe3O4@MoS2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9)2.1引言 (9)2.2实验部分 (9)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9)2.2.2 Fe3O4微粒的制备 (11)2.2.3 MoS2纳米微粒的制备 (11)2.2.4 Fe3O4@MoS2复合微粒的制备 (12)2.2.5样品表征和测试 (13)2.3结果与讨论 (13)2.3.1 样品XRD表征结果分析 (13)2.3.2样品TEM表征结果分析 (14)2.3.3样品磁性能表征结果分析 (16)2.4本章小结 (17)第三章Fe3O4@MoS2复合微粒水分散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8)3.1引言 (18)3.2实验部分 (18)3.2.1实验材料 (18)3.2.2实验方法 (18)3.3结果与讨论 (20)3.4.1摩擦实验结果 (20)3.4.2摩擦表面形貌分析 (23)3.4本章小结 (34)第四章Fe3O4@MoS2复合微粒油分散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35)4.1引言 (35)4.2实验部分 (35)4.2.1实验材料 (35)4.2.2实验方法 (35)4.3结果与讨论 (37)4.3.1摩擦实验结果 (37)4.3.2摩擦表面形貌分析和表征 (39)4.4本章小结 (47)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8)5.1总结 (48)5.2展望 (48)参考文献 (5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7)插图清单图2.1 Fe3O4微粒形成示意图 (11)图2.2 MoS2纳米微粒形成示意图 (12)图2.3 Fe3O4@MoS2复合微粒形成示意图 (13)图2.4 Fe3O4微粒(a),MoS2纳米微粒(b)和Fe3O4@MoS2复合微粒(c)的XRD 图谱 (14)图2.5 Fe3O4微粒(a),MoS2纳米微粒(b, c)和Fe3O4@MoS2复合微粒(d, e)的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图 (15)图2.6 Fe3O4@MoS2复合微粒的透射电镜图(a)和相应的元素分布图(b-e) (16)图2.7 Fe3O4微粒和Fe3O4@MoS2复合微粒的磁滞回曲线图 (17)图3.1超声波处理后瞬间(a)和超声处理后30 min(b)的水(Ⅰ)和水分别添加1wt%Fe3O4(Ⅱ),1wt%MoS2(Ⅲ)和1wt%Fe3O4@MoS2(Ⅳ)的数码照片 (19)图3.2摩擦学实验装置示意图 (19)图3.3含0, 0.25, 0.5, 1, 2 wt% Fe3O4微粒水润滑下润滑体系的摩擦系数-时间变化图(a),平均摩擦系数(b)和下试样的磨损体积(c) (21)图3.4含0, 0.25, 0.5, 1, 2 wt%MoS2纳米微粒水润滑下润滑体系的摩擦系数-时间变化图(a),平均摩擦系数(b)和下试样的磨损体积(c) (22)图3.5含0, 0.25, 0.5, 1, 2 wt%Fe3O4@MoS2复合微粒水润滑下润滑体系的摩擦系数-时间变化图(a),平均摩擦系数(b)和下试样磨损体积(c) (23)图3.6含0, 0.25, 0.5, 1, 2 wt% Fe3O4微粒水润滑下下试样的磨痕轮廓曲线(a)和光学显微照片(b-f) (24)图3.7含0, 0.25, 0.5, 1, 2 wt%Fe3O4微粒水润滑下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a)和摩擦表面三维形貌(b-f) (25)图3.8在添加0, 0.25, 0.5, 1, 2 wt%Fe3O4微粒的水润滑下上试样的磨斑直径(a)和光学显微照片(b-f) (26)图3.9含0, 0.25, 0.5, 1, 2 wt%MoS2纳米微粒的水润滑下下试样的磨痕轮廓曲线(a)和光学显微照片(b-f) (28)图3.10含0, 0.25, 0.5, 1, 2 wt%MoS2纳米微粒水润滑下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a)和摩擦表面三维形貌(b-f) (29)图3.11含0, 0.25, 0.5, 1, 2 wt%MoS2纳米微粒的水润滑下上试样的磨斑直径(a)和光学显微照片(b-f) (30)图3.12含0, 0.25, 0.5, 1, 2 wt%Fe3O4@MoS2复合微粒水润滑下下试样的磨痕轮廓曲线(a)和光学显微照片(b-f) (31)图3.13含0, 0.25, 0.5, 1, 2 wt%Fe3O4@MoS2复合微粒水润滑下下试样的表面粗糙度(a)和摩擦表面三维形貌(b-f) (32)图3.14含0, 0.25, 0.5, 1, 2 wt%Fe3O4@MoS2复合微粒水润滑下上试样的磨斑直径(a)和光学显微照片(b-f) (33)图4.1超声波处理后瞬间(a)和超声处理后12h(b)的PAO4(Ⅰ)和PAO4分别添加1wt%Fe3O4(Ⅱ),1wt%MoS2(Ⅲ)和1wt%Fe3O4@MoS2(Ⅳ)的数码照片 (36)图 4.2合成基础油PAO4和0.25, 0.5, 1, 2 wt%的Fe3O4微粒、MoS2微粒和Fe3O4@MoS2复合微粒润滑添加剂的摩擦系数-时间变化图 (38)图 4.3合成基础油PAO4和0.25, 0.5 ,1 , 2 wt%的Fe3O4微粒、MoS2微粒和Fe3O4@MoS2复合微粒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平均摩擦系数图 (39)图4.4浓度分别为0, 0.25, 0.5, 1, 2wt%的Fe3O4微粒(a-e)、MoS2微粒(f-j)和Fe3O4@MoS2复合微粒(k-o)作为润滑添加剂时磨痕的光学显微照片 (40)图4.5 PAO4(a),添加1wt%Fe3O4的PAO4(b),添加1wt%MoS2的PAO4(c)和添加1wt%Fe3O4@MoS2的PAO4(d)润滑的磨损表面的SEM图 (41)图4.6 PAO4(a),添加1wt%Fe3O4的PAO4(b),添加1wt%MoS2的PAO4(c)和添加1wt%Fe3O4@MoS2的PAO4(d)润滑的磨损表面C1s的XPS谱图 (42)图4.7 PAO4(a),添加1wt%Fe3O4的PAO4(b),添加1wt%MoS2的PAO4(c)和添加1wt%Fe3O4@MoS2的PAO4(d)润滑的磨损表面Fe2p的XPS谱图 (43)图4.8 PAO4(Ⅰ),添加1wt%Fe3O4的PAO4(Ⅱ),添加1wt%MoS2的PAO4(Ⅲ)和添加1wt%Fe3O4@MoS2的PAO4(Ⅳ)润滑下的磨损表面Mo3d(a)和S2p(b)的XPS谱图 (44)图 4.9 PAO4,添加1wt%Fe3O4的PAO4,添加1wt%MoS2的PAO4和添加1wt%Fe3O4@MoS2的PAO4润滑下的磨损表面的EDS图 (45)图4.10 PAO4介质下润滑机理的示意图:不添加添加剂(a)、添加Fe3O4纳米微粒(b)、MoS2纳米微粒(c)和Fe3O4@MoS2复合微粒(d) (46)表格清单表2.1实验仪器 (10)表2.2实验试剂 (10)表3.1摩擦学实验参数 (20)表4.1摩擦学实验参数 (37)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关注。
水溶性C_(60)乙烯基吡咯烷酮nm微球摩擦学行为

水溶性C_(60)乙烯基吡咯烷酮nm微球摩擦学行为
雷洪;官文超
【期刊名称】《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28)7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的水溶性富勒烯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 ,TEM发现其水溶液中形貌为球状 ,平均粒径约为 43nm .四球机试验表明 ,一定量的该富勒烯共聚物可有效提高水基液的承载能力、抗磨能力 ,减小摩擦系数 ,添加剂的最佳用量是其质量分数为 0 .3 % .电子探针发现 ,添加该富勒烯共聚物可使磨斑变小 ,裂纹及点蚀凹坑明显减少 ;元素C和N在磨斑区均匀分布 ,表明该富勒烯共聚物在磨斑区形成连续膜 .摩擦学性能的改善可能是由于该富勒烯共聚物可作为nm微球滚珠。
【总页数】4页(P98-101)
【关键词】共聚物;纳米球;摩擦学;碳60;乙烯基吡咯烷酮
【作者】雷洪;官文超
【作者单位】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7.22;O633.5
【相关文献】
1.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吸附疏水性药物的研究 [J], 李咏富;哈益明;郭琴;李庆鹏
2.自组装C_(60)分子膜的微观摩擦行为 [J], 周金芳;张平余;杨生荣;张绪寿
3.C_(60)/C_(70)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J], 阎逢元;金芝珊;张绪寿;薛群基
4.含C_(60)聚乙基乙烯基醚的合成及其荧光行为 [J], 洪瀚;刘向前;杜福胜;周鹏;李福绵
5.水溶性C_(60)/C_(70)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固化反应 [J], 刘晓国;柯刚;官文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工程材料的广泛应用,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研究和应用中,添加剂是提高摩擦学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研究了一种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并通过摩擦学性能测试,验证了其在减少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方面的有效性。
1. 引言摩擦和磨损是各种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普遍问题,不仅会导致能量损失和资源浪费,还会影响设备寿命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有效的润滑添加剂来改善摩擦学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碳微球是一种纳米级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温稳定性、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等。
因此,将碳微球与聚合物复合,制备成润滑添加剂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2. 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溶剂交联法制备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
首先,将碳微球加入苯溶液中,经过超声处理后得到均匀分散的碳微球溶液。
然后,将聚乙烯醇(PVA)溶液加入碳微球溶液中,通过搅拌均匀混合。
最后,将混合溶液在温度为100℃的恒温槽中定向结晶,并使用真空烘箱去除余留的溶剂。
3.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成功。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通过溶剂交联法制备的复合添加剂中,碳微球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并且形成了结晶的纤维状结构。
摩擦学性能测试采用滑动试验机进行,结果显示,添加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后,摩擦系数明显降低,磨损率也有所减少。
这可能是由于碳微球的加入,使得添加剂具有更好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损性能。
4. 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并通过摩擦学性能测试证实了其在减少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方面的有效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添加剂的配比和制备工艺,以提高其润滑性能。
关键词:摩擦学性能;聚合物;碳微球;复合润滑添加剂;摩擦系数;磨损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聚合物/碳微球的复合润滑添加剂,并通过摩擦学性能测试验证了其在减少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方面的有效性。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是指在聚合物基材料中添加了填充物或添加剂,使其在摩擦过程中产生自动润滑作用的材料。
目前,这种材料是工业界和科研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一、聚合物基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聚合物基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是研究其自润滑性能的关键。
根据文献报道,聚合物材料的摩擦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成分、填充物、表面形貌等。
因此,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是深入探讨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机理的关键。
二、填充物的影响填充物是影响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常用的填充物有石墨、润滑油和纳米颗粒等。
石墨是一种优质的填充物,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自润滑性能。
润滑油在填充材料中具有良好的自润滑特性,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的影响。
纳米颗粒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抗磨性能。
三、添加剂的影响添加剂是指能够增加聚合物基材料摩擦学性能或提高自润滑性能的化合物,如磨损抑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等。
添加剂的影响取决于其成分和添加量。
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和润滑剂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自润滑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四、发展方向和前景对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的研究显示,当前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研究开发新型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二是对已有的聚合物基材料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自润滑性能和抗磨性能等。
总的来说,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材料。
其研究是深入探讨材料摩擦学性质和自润滑机理的关键。
未来,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产业化和实际应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于各领域中应用性研究与其成膜性的简述

综合讨论今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于各领域中应用性研究与其成膜性的简述霍新豪 赵 萍 刘 瑶 谭晓娜 王 辉(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摘要: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是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被研究得最深、最广泛的精细化学品。
已发展成为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3大类,工业级、医药级、食品级3种规格,并以其优异独特的性能获得广泛应用。
(PVP)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胶体保护作用、成膜性、粘结性、吸湿性、增溶或凝聚作用。
本文主要对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性进行分析总结并在目前对现有产品及领域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膜性进行简述。
PVP作为一种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在合成高分子中像PVP这样既溶于水,又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毒性很低、生理相溶性好的并不多见,特别是在医药、食品、化妆品这些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领域中,随着其原料丁内酯价格的降低,近年来其作用逐渐开发,以下将对其在各领域的作用展开总结分析。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中图分类号:TQ02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6-0269-01 医药卫生领域相关应用分析PVP有优良的生理惰性,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又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粘膜、眼等不形成任何刺激。
医药级PVP为国际倡导的三大药用新辅料之一,可用做片剂、颗粒剂的粘结剂、注射剂的助溶剂、胶囊的助流剂;眼药的去毒剂,延效剂,润滑剂和包衣成膜剂,液体制剂的分散剂和酶及热敏药物的稳定剂,还可用做低温保存剂。
用于隐形眼镜、可增加其亲水性和润滑性。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PVP的分子结构特色类似于用简单的蛋白质模型的那种结构,甚至于它的水溶性对某些小分子的配合能力以及能够被某些蛋白质的沉淀剂硫酸铵、三氯乙酸、单宁酸和酚类所沉淀等特性也和蛋白质相溶。
以致于使PVP被广泛地用作药物制剂的辅料,如用作制剂的粘结剂、共沉淀剂、作为注射液中的助溶剂或结晶生成阻止剂、包衣或成膜剂、延缓剂、缓释剂药物的可控释放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人工玻璃体和角膜、外科包扎带、PVP碘消毒剂。
润滑油抗磨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从图中可以看出,叻P/LaR粒径为20~50纳米,分散均匀。
图3.8DDP,LaF3纳米微粒的TEM图
3.5DDP/LaF3微粒的分散性实验
常温下把合成的样品经超声波分散后溶于不同的溶剂中。
实验结果见表3.4。
从表3.4可以看出,叻P/LaF。
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如丙酮、甲苯、汽油、及石蜡等中均有良好的分散性,在水和乙醇中不分散。
这一结果表明表面修饰的晶体表面存在有机琉水基团,从而提高了LaF。
微粒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能力。
表3.4修饰和未修饰的LaF3在溶剂中的分散性
溶剂水乙醇丙酮甲苯汽油石蜡
表面修饰不溶不溶溶溶溶溶
未表面修饰不溶不溶不溶不溶不溶不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4, 4, 103-110Published Online May 2014 in Hans. /journal/ms/10.12677/ms.2014.43016Tribology Properties of the AqueousSolution of PolyvinylpyrrolidoneTingting Tu1, Weixu Wang1, Yong Wan1*, Jibin Pu21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Lubrication,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Email: *wanyong@Received: Apr. 2nd, 2014; revised: May 2nd, 2014; accepted: May 9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Green, economical and safe water-based lubricant technology has always been the ultimate goal in trib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paper, the tribologial performance of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micro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and four-ball machine. The lubricating mechanisms of PVP in water solution were analyzed by SEM and EDS.When used as an additive in water, PVP showed lower fri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in water, friction-reducing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This is mainly due to lubrication film formed by adsorption of the PVP molecule on the surface.KeywordsPolyvinylpyrrolidone, Water-Based Lubricants, Anti-Friction Performance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屠婷婷1,王伟旭1,万勇1*,蒲吉斌21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岛2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Email: *wanyong@*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4年4月2日;修回日期:2014年5月2日;录用日期:2014年5月9日摘要绿色、经济和安全的水基润滑技术一直是摩擦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中我们利用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及四球试验机评价了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在钢钢摩擦副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光谱仪表征了磨痕的表面形貌,并对摩擦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少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就可显著改善水的摩擦学性能,并且随着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水中浓度的增大,减摩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聚乙烯吡咯烷酮在表面吸附形成的润滑膜起到了减摩效果。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基润滑液,减摩性能1. 引言目前,油基润滑已广泛使用于现代润滑领域中。
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上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水代替油实现对机器的有效润滑已经成为摩擦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水基润滑液具有价格低廉、储运方便、不燃烧等优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已广泛地应用在金属加工以及液压传动领域中[1] [2]。
但由于水的粘度很低,导致水基润滑剂在接触区很难形成完整的润滑薄膜,因此水的润滑性能不如油好,一般需要在水中加入水溶性润滑添加剂来改善水的摩擦学特性[3]-[11]。
方建华等通过在脂肪酸分子中引入硼和氮元素合成了新型水基润滑添加剂[3],张朝辉等考察了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水基润滑液摩擦学特性[4]。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报道的水溶性润滑添加剂大多是以常用的油基减摩、抗磨添加剂为基础,通过在分子结构中添加水溶性集团以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而获得的,因此,这类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近年来关于新型水溶性润滑添加剂的研究越来越多,吴超等人考察了纳米石墨水基润滑液的摩擦学行为[12]。
王建华等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水溶性纳米二氧化硅,将其应用于水基润滑液中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13]。
张治军等人考察了使用原位表面修饰方法制备的水溶性Cu纳米微粒作为水基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14]。
已有的研究发现,把具有表面活性的水溶性聚合物加入到水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水的粘度,以便在接触区形成较厚的润滑膜,同时又可以利用聚合物在表面的吸附阻止金属间的接触,从而改善水基润滑剂本身缺乏的摩擦学性能[15]-[17]。
本文中我们选择绿色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PVP)作为水溶性润滑添加剂。
PVP是一种非离子型的水溶性聚合物[18] [19],其结构式示于图1,目前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酿造、饮料、食品和纺织等领域中。
常温常压下,PVP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极易溶于水,安全无毒;能与多种高分子、低分子物质互溶或复合;具有优良的吸附性、成膜性、粘接性及生物相容性,而且热稳定性良好。
尽管已有人发现在水溶液中加入PVP 可有效阻止碳钢在含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20],但对于其在水溶液中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基本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文中,我们考察了PVP作为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机理进行了分析,期待为获得环保型水基润滑液提供实验依据。
2. 实验部分实验中选用的PVP系分析纯,平均分子量Mr = 4 × 104。
使用实验室自制的去离子水配制质量分数Figure 1. The molecularstructure of PVP图1. PVP的分子结构分别为0.1%,1%,5%和10%的PVP水溶液。
通过压力控制流变仪测量溶液的粘度。
用接触角测定仪(CAM101, KSV Instruments LTD)表征所用表面的润湿性,测量时取三个不同的面,每个面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采用MicroXAM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取三个面,每个面测量九次,取平均值。
用扫描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采集到的图像,提供粗糙度值。
利用微观摩擦磨损试验机(UMT-3,美国CETR公司)对PVP水溶液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测试,采用球盘接触形式。
上试样为GCr15钢球,直径为4 mm,表面粗糙度Ra为15.8 nm。
下试样采用45#钢块(尺寸10 mm × 20 mm × 3 mm),表面粗糙度Ra = 0.024 μm。
使用前,先后用石油醚(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纯度99.7%)和丙酮(分析纯)分别超声清洗10 min,氮气吹干。
摩擦副的运动方式采用往复运动,行程6 mm,频率2 Hz,试验时间为1200 s。
试验前在接触区加30 μl的润滑液,试验载荷分别为0.5,2和4 N,最大赫兹接触应力P分别为0.68,1.08和1.36 GPa。
滑动过程中,摩擦系数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使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对PVP水溶液在高载荷下的抗磨、极压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所用钢球为上海钢球厂生产的12.7 mm四球机专用钢球。
在静载荷100 N、转速为1200 r/min下进行了30 min的长磨实验,分别测定了去离子水和浓度分别为0.1%、1%、5%、10%的4种浓度的PVP水基润滑液润滑下的摩擦系数以及钢球的磨斑直径。
摩擦结束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Hitachi S-3500N型)观察磨痕的表面形貌,并利用能量X射线光谱仪(EDS)对磨痕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为测试PVP在钢表面的吸附情况,在室温(约24℃)和相对湿度40%~50%的条件下,将试块浸泡在0.1%PVP水溶液中20 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高压氮气吹干。
用接触角测定仪(CAM101, KSV Instruments LTD)测量表面的水接触角,在每个样品上的不同位置测量5个点,取平均值。
3. 结果与讨论3.1. PVP水溶液的粘度特性粘度是衡量润滑液润滑性能好坏的重要的物理参数,与接触区形成的润滑膜的厚度直接有关,因此,在研究PVP水溶液润滑性能时,为了防止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的减摩作用可能被溶液的流变特性所“掩盖”,有必要首先研究在水中添加的PVP对溶液的粘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当水溶液中PVP浓度≤1%时,溶液粘度接近水的粘度,当PVP浓度增加到5%时,水溶液的粘度约是水的1.5倍,10%PVP 水溶液的粘度约是水的3倍。
因此,在研究PVP水溶液的摩擦学特性及作用机理时,基本可以忽略溶液粘度的贡献。
3.2. PVP水溶液的摩擦学特性3.2.1. 球盘试验机我们首先考察了去离子水中PVP浓度的变化对钢–钢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图3给出在0.5 N载荷(0.68 Gpa)下,钢–钢摩擦副分别在干摩擦、去离子水润滑及不同浓度PVP水溶液润滑下摩擦系数随滑动时间的变化曲线。
可以看出,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较大(>0.50),并且波动比较严重。
在去离子水润滑的情况下,摩擦系数保持在0.3左右并逐渐增大。
而PVP水溶液则表现出更好的减摩性能,使用1%的PVP水溶液润滑时,摩擦系数可稳定在0.25。
同时随着水溶液中PVP浓度的增大,摩擦系数进一步减小。
当PVP浓度达到5%左右时,摩擦系数降低的趋势逐渐变缓,摩擦系数稳定在0.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