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胶体分散体系与大分子溶液

7201 对于 AgI 的水溶胶,当以 KI 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式可以写成 :

[(AgI)m ·n I -,(n -x )K +]x -·x K +,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 ( )

(A) (AgI)m ·n I -

(B) (AgI)m

(C) [(AgI)m ·n I -,(n -x )K +]x -·x K +

(D) [(AgI)m ·n I -,(n -x )K +]x -

7202 溶胶(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 ( )

(A) 不稳定、可逆的体系

(B) 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C) 稳定、可逆体系

(D) 稳定、不可逆体系

7203 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______________稳定的、不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 7205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 H 2S 以制备硫化砷溶胶 (As 2S 3),该溶胶的稳定剂是

H 2S ,则其胶团结构式是: ( )

(A) [(As 2S 3)m ·n H +,(n -x )HS -]x -·x HS -

(B) [(As 2S 3)m ·n HS -,(n -x )H +]x -·x H +

(C) [(As 2S 3)m ·n H +,(n -x )HS -]x -·x HS -

(D) [(As 2S 3)m ·n HS -,(n -x )H +]x -·x H +

7206 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 )

(A) 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B) 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D) 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7208用 NH 4VO 3和浓 HCl 作用,可制得稳定的 V 2O 5溶胶,其胶团结构是:

。[(V 2O 5)m ·n VO 3-,(n -x )NH 4+]x -·x NH 4+

7210 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对象,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不均匀性

(C) 具有胶体的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D)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7211 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 ( )

(A) 灭火泡沫 (B) 珍珠

(C) 雾 (D) 空气

7212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 )

(A) 特有的分散程度 (B) 不均匀(多相)性

(C) 动力稳定性 (D) 聚结不稳定性

7213 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

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C) 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

(D) 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

7215 溶胶是热力学_______体系, 动力学________体系; 而大分子溶液是热力学________

体系, 动力学_______体系。不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7216 对于分散体系, 如果按照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当粒子半径为__________时, 称为分子

(或离子)分散体系; 半径为_____________时, 称为胶体分散体系; 半径为______________

时, 称为粗分散体系。r <10-9m, 10-9<r <10-7m, r >10-7m 7218 以 KI 和AgNO 3为原料制备AgI 溶胶时, 如果KI 过量, 则制得的AgI 胶团结构为:

;若AgNO 3过量, 则制得的AgI 胶团结构为 。 [(AgI)m ·n I -·(n -x )K +]x-·x K +

[(AgI)m ·n Ag +·(n -x )NO 3-]x+·x NO 3- 7221 在化工生产及实验室中,常遇到SiO 2溶胶, 这种溶胶粒子的电荷不是由于吸附离子而

产生, 而是来源于胶核本身的表面层分子的电离, 其胶团结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O 2)m ·n SiO 32-·2(n -x )H +]2x -·2x H + 7222 对于AgI 的水溶胶, 当以AgNO 3为稳定剂时, 如果ξ 电势为0, 即等电态时的胶团结

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I)m ·n Ag +·n NO 3- ]

7225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 2S 制备As 2S 3溶胶,稳定剂是H 2S 。

(1) 写出该胶团的结构, 并指明胶粒的电泳方向

(2) 电解质NaCl, MgSO 4, MgCl 2, 对该胶体的聚沉能力何者最强?

(1) [(As 2S 3)m ·n HS -·(n -x )H +]x -·x H +, (2分)

胶粒带负电, 向正极移动 (1分)

(2) MgSO 4和MgCl 2差不多, 但同号离子SO 42- 和Cl - 以低价为强,

故最强的应是MgCl 2

7226 把人工培育的珍珠长期收藏在干燥箱内,为什么会失去原有的光泽? 能否再恢复?

珍珠是一种胶体分散体系, (1分)

其分散相为液体水, 分散介质为蛋白质固体。 (2分)

珍珠长期在干燥箱中存放, 水分逐渐被干燥箱吸收, 体系被破坏, 故失去光泽。

(1分)

此变化不可逆, 不能再恢复。

7227在碱性溶液中,用HCHO 还原HAuCl 4以制备金溶胶,反应可表示为:

HAuCl 4+5NaOH →NaAuO 2+4NaCl+3H 2O

2NaAuO 2+3HCHO+NaOH →2Au+3HCOONa+2H 2O

此处NaAuO 2是稳定剂,试写出胶团结构式。并标出胶核、胶粒和胶团。

[()()]Au AuO Na Na m x n n x x ??-?-+-+2 (3.5分)

胶核 (0.5分)

胶粒 (0.5分)

胶团 (0.5分)

7235 水解 加K 2Sn(OH)6

SnCl 4───→SnO 2(新鲜沉淀)───────→SnO 2(溶胶), 以上制备溶胶的

方法是: ( )

(A) 研磨法 (B) 胶溶法

(C) 超声波分散法 (D) 电弧法

7236用新鲜Fe(OH)3沉淀来制备Fe(OH)3溶胶时,加入的少量稳定剂是: ( )

(A) KCl (B) AgNO 3

(C) FeCl 3 (D) KOH

7238 用化学凝聚法制成Fe(OH)3胶体的反应如下:

FeCl3 +3H2O =Fe(OH)3(溶胶) +3HCl

溶液中一部分Fe(OH)3有如下反应:

Fe(OH)3 +HCl =FeOCl +2H2O

FeOCl =FeO+ +Cl-

则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为___________ {[Fe(OH)3]m·n FeO+·(n-x)Cl-}x+·x Cl-____________________。

7239 (1) As2O3(稀溶液) +3H2S ─→As2S3(溶胶) +3H2O

(2) 2HAuCl4(稀溶液) +3HCHO(少量) +11KOH

加热

──→2Au(溶胶) +3HCOOK +8KCl +8H2O

FeCl3

(3) Fe(OH)3(新鲜沉淀) ───→Fe(OH)3(溶胶)

(4) FeCl3 +3H2O ──→Fe(OH)3(溶胶) +3HCl

以上制备溶胶的方法中,属于化学凝聚法的是:( )

(A) (1) (B) (2)

(C) (3) (D) (1), (2)和(4)

7242渗析和超过滤法不仅可以提纯溶胶及____________________,在工业上还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在生物化学中常用超过滤法测定___________分子、_________分子、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子的在医药工业上常用来除去中草药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高分子杂质。高分子化合物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纯化蛋白质酶病毒细菌淀粉多聚糖

7253 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的稀FeCl3溶液,可使沉淀溶解,这种现象是:

(A) 敏化作用(B) 乳化作用

(C) 加溶作用(D) 胶溶作用

7254 两份同一物质形成的溶胶,都是单分散的,具有相同的粒子数量,但在介质中有

着不同的沉降速度;A 比B 沉降得快,这最可能是由于:( )

(A) A 用的介质有较大的粘度

(B) B 的样品发生了聚结

(C) A 的粒子形状较对称

(D) A 的溶剂化更显著

7255 对于大小相同的胶粒,带电时与不带时相比,其扩散速度:( )

(A) 前者较慢(B) 前者较快

(C) 两者相同(D) 不确定

7256 当某一溶胶达扩散平衡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沉降速率和扩散速率相等

(B) 扩散动力和摩擦阻力相等

(C) 各不同位置浓度相等

(D) 各不同位置的化学势相等

7257 按照爱因斯坦扩散定律,溶胶中胶粒的扩散速度:( )

(A) 与温度T成正比

(B) 与温度T的平方根成正比

(C) 与温度T的平方成反比

(D) 与温度T的三次方成正比

7259 沉降系数(S) 的物理意义是单位加速度的沉降速度,在重力场中和离心场中的表达式

分别是和。

S = (d x/d t) / g

S = (d x/d t) / W2X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W为角速度,X为粒子与转轴的距离。

7260 超离心沉降分为两种方法:

(1) 沉降平衡法,它是_______________ 平衡(1) 沉降池中,沉降与扩散达成平衡。

(2) 沉降速度法,它是________________平衡(2) 离心力与质点运动时所受阻力成平衡。7279 将细胞壁看成半透膜,试解释:

(1) 红血球置于蒸馏水中时会破裂

(2) 拌有盐的莴苣在数小时内会变软

(1) 红血球膜是一种使蛋白质不能透过,而水及小分子离子能透过的半透膜,

当它置于蒸馏水时,水在膜外化学势大于膜内,于是水透过膜进入血

红球内直致破裂。

(2) 莴苣拌了盐后,其组织细胞膜外NaCl 浓度大大高于膜内,水在膜内

化学势大于膜外,水会从膜内向膜外渗透,所以莴苣就变软了。

7280 溶胶的动力性质是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在下列各种现象中, 不属于溶胶动

力性质的是:( )

(A) 渗透法(B) 扩散

(C) 沉降平衡(D) 电泳

7301 下列诸分散体系中,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A) 纯净空气(B) 蔗糖溶液

(C) 大分子溶液(D) 金溶胶

7302 为直接获得个别的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借助于:( )

(A) 普通显微镜(B) 丁铎尔效应

(C) 电子显微镜(D) 超显微镜

7303 使用瑞利(Reyleigh) 散射光强度公式,在下列问题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

(A) 溶胶粒子的大小(B) 溶胶粒子的形状

(C) 测量散射光的波长(D) 测量散射光的振幅

7304 在分析化学上,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一是比色计,另一

个是比浊计,分别观察的是胶体溶液的:( )

(A) 透射光;折射光(B) 散射光;透射光

(C) 透射光;反射光(D) 透射光;散射光

7305 (1)超显微镜在胶体研究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研制是利用的原理是:( )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

(C) 光的透射(D) 光的散射

(2)超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E) 粒子的实像(F) 粒子的虚像

(G) 乳光(H) 透过光

7306 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 )

(A) 散射(B) 反射

(C) 折射(D) 透射

7307 胶体的颜色是丰富多样的, 这主要是:( )

(A) 胶体的分散性和不均匀(多相)性的反映

(B) 胶体的分散性和聚结不稳定性的反映

(C) 胶体的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的反映

(D) 胶体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的反映

7308 溶胶的光学性质是其高度分散性和不均匀性的反映, 丁铎尔效应是最显著的表现, 在

下列光学现象中,它指的是:( )

(A) 反射(B) 散射

(C) 折射(D) 透射

7312 (1) 在晴朗的白昼, 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B )

(2) 日出和日落时, 太阳呈鲜红色的原因是:( C )

(A) 蓝光波长短, 透射作用显著

(B) 蓝光波长短, 散射作用显著

(C) 红光波长长, 透射作用显著

(D) 红光波长长, 散射作用显著

7315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如果分散相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则主要发生光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现象;若分散相的粒子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则主要发生光的______________。反射折射散射

7316假定胶粒为球形,其半径为r,则瑞利(Rayleigh)公式适用的范围是:()

(A) r=47 nm (B) r>47 nm

(C) r<47 nm (D) r≤47 nm

7318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当光线射入分散体系时可能发生两种情况:

(1)若分散相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则主要发生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粗分散体系就属于这种情况。

(2)若分散相粒子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则主要发生光的散射,此时光波绕过粒子向各个方向散射出去,散射出来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胶体分散体系即属此类。(本题共5分)

7319可以根据超显微镜视野中光点亮度的强弱来估计胶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一个小体积范围内粒

子数的变化情况来了解溶胶的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闪光现象可以大致判断胶粒的_________。大小是否均

匀涨落现象形状

7320当用白光照射有适当分散度的溶胶时,从侧面看到的是__________光,呈__________色,而透过光则呈

__________色。若要观察散射光,光源的波长以______者为宜。散射蓝紫橙红短

7351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 ( )

(A) 电泳(B) 过滤

(C) 电渗(D) 渗析

7352 溶胶的聚沉速度与电动电位有关, 即: ( )

(A) 电动电位愈大,聚沉愈快

(B) 电动电位愈小,聚沉愈快

(C) 电动电位为零,聚沉愈快

(D) 电动电位愈负,聚沉愈快

7353 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

(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

7354 将含0.012 dm3 NaCl 和0.02 mol·dm-3 KCl 的溶液和100 dm3 0.005 mol·dm-3的AgNO3液混合制备

的溶胶,其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泳的方向是: ( )

(A) 向正极移动(B) 向负极移动

(C) 不作定向运动(D) 静止不动

7355 有人在不同pH 的条件下,测定出牛的血清蛋白在水溶液中的电泳速度,结果如下:

pH 4.20 4.56 5.20 5.65 6.30 7.00

泳速/( m2/s·V) 0.50 0.18 -0.25 -0.65 -0.90 -1.25

由此实验数据可知:( )

(A) 该蛋白的等电点pH > 7.00

(B) 该蛋白的等电点pH < 4.20

(C) 该蛋白的等电点pH < 7.00

(D) 从上述实验数据不能确定等电点范围

7356 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是:( )

(A) 胶核(B) 胶粒

(C) 胶团(D) 紧密层

7357 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分散相向阳极移动,表明: ( )

(A) 胶粒带正电

(B) 胶粒带负电

(C) 电动电位相对于溶液本体为正

(D) Stern 面处电位相对溶液本体为正

7358 向FeCl3(aq) 中加入少量氨水,可制备稳定的氢氧化铁溶胶,此时胶体粒子带电荷情况为:

(A) 总是带正电

(B) 在pH 较大时带正电

(C) 总是带负电

(D) 在pH 较大时带负电

7359 将橡胶电镀到金属制品上,应用的原理是:( )

(A) 电解(B) 电泳

(C) 电渗(D) 沉降电势

7360 胶体粒子的Zeta 电势是指:( )

(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7361 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位差

(B)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C) 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D) 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或紧密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变为零

7362 下列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KNO3]= 50 ,[KAc]= 110 ,

[MgSO4] = 0.81 ,[Al(NO3)3]= 0.095 mol·dm-3,该胶粒的带电情况是:( )

(A) 带负电(B) 带正电

(C) 不带电(D) 不能确定

7363 在双电层中,设表面上的电位是φ0,则在表面外的溶液中,随着空间距离的增

加电位的变化是:( )

(A) φ0不变

(B) 从φ0变到0,线性下降

(C) 下降但不是线性,不到0

(D) 下降到0,但不是线性

7364 关于电动电位描述正确的是:( )

(A) 电动电位是恒定不变的

(B) 电动电位是胶核与介质间的电位差

(C) 电动电位是可以粗略地看成吸附层与扩散层间的电位差

(D) 电动电位仅与吸附的离子浓度有关

7365 在Al(OH)3溶胶中加入KCl ,其最终浓度为0.080 mol·dm-3时恰能聚沉。若加入

K2C2O4, 其最终浓度为0.004 mol·dm-3时也恰能聚沉,Al(OH)3溶胶所带电荷为:________ 。正7366 对带正电的溶胶,NaCl 比AlCl3的聚沉能力。

对带负电的溶胶,Na2SO4比NaCl 的聚沉能力。大;小

7379 (A)水解FeCl3制取Fe(OH)3溶胶,为什么要渗析?

(B)加明矾为什么会使混浊的泥水澄清?

(A) FeCl3水解后,制得的Fe(OH)3溶胶中含有大量HCl。电解质的浓度大,

会使溶胶的双电层压缩,ζ 电位小,不稳定,所以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过量

的HCl,以便能制较稳定的Fe(OH)3溶胶,否则易聚沉。(各2.5分)

(B) 明矾水解得Al(OH)3溶胶,带正电,而泥沙是一种带负电的悬浊液,这

两种带相反电荷的体系混合后,正、负电荷中和,产生相互聚沉。

7380 某学生在做CaCO3胶体沉降分析实验时,没有加Na4P2O7溶液沉降速度较慢,在加适量Na4P2O7溶液后,沉降速度快些。试解释为什么?

CaCO3粒子沉降时,CaCO3粒子会吸附介质中某些离子而带电,具有一定ζ电位,不易沉降。当加了适量的Na4P2O7溶液后,会使ζ 电位下降,沉降速度就加

快了。

7381 试从胶体化学观点,解释在进行重量分析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相当量电解质(非沉淀剂)或将溶液适当加热。

在进行重量分析时,加入沉淀剂,使被测对象沉淀析出,往往有可能形成胶体

体系,加入相当量的电解质,能显著降低胶粒的动电电位。适当加热,加快胶粒

热运动,胶粒间碰撞机会增加,这二者都不利于溶胶形成,促使沉淀完全。

7384 溶胶的电学性质由于胶粒表面带电而产生,下列不属于电学性质的是:( )

(A) 布朗运动(B) 电泳

(C) 电渗(D) 沉降电势

7387 在两个充满0.001 mol·dm-3 KCl溶液的容器之间,是一个AgCl多孔塞, 塞中细孔充满溶液, 在两个容器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 试问溶液将向何方移动? 当以0.1 mol·dm-3 KCl来代替, 加以相同的电压, 溶液的流动是加快还是减慢? 如果以AgNO3来代替KCl, 则溶液又将如何流动?

AgCl在KCl溶液中带负电, 则溶液带正电, 向负极移动(2分)

随KCl浓度的增加而流速减慢, (1分)

如以AgNO3代替KCl, 则溶液带负电, 向正极移动(2分)

7390 (1) φo的数值主要取决于溶液中与固体呈平衡的离子浓度

(2) ζ 电势随溶剂化层中离子的浓度而改变, 少量外加电解质对ζ 电势的数值会有显著的影响, 可以使ζ 电势降低, 甚至反号。

(3) 少量外加电解质对φ0并不产生显著影响

(4) 利用双电层和ζ 电势的概念, 可以说明电动现象

上述对于stern双电层模型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 (1) (B) (3)

(C) (2) (4) (D) 都正确

7391 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 使其发生聚沉的现象称为盐析, 产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

(A) 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

(B) 降低了动电电位

(C) 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

(D) 动电电位的降低和去水化作用的综合效应

7392 对于Gouy-Chapman提出的双电层模型,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静电吸引作用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综合, 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组成

(B) 扩散层中离子的分布符合Boltzmann分布

(C) ?ζ? ≤?φ0?

(D) ζ电势的数值可以大于φ0

7393 对于Helmholz紧密双电层模型, 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带电的固体表面和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构成平行的两层, 称为双电层

(B) 此双电层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 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

(C) 在此双电层内, 热力学电势φ0呈直线下降

(D) 由于模型上的缺陷, 此双电层模型不能说明电泳现象

7451以等体积的8×10-2 mol ·dm -3KI 和0.10 mol ·dm -3AgNO 3溶液混合制备AgI 溶胶,试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示意式,并比较电解质CaCl 2 ,MgSO 4 ,Na 2SO 4 ,NaNO 3 对该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

()()[]AgI Ag NO NO m x n n x x ??-?+-+-33

(3分) Na 2SO 4>MgSO 4>CaCl 2>NaNO 3

7452 均匀的牛奶是悬浮液,从其中沉淀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是: ( )

(A) 加入一些酒精 (B) 将牛奶静置

(C) 过滤 (D) 加入酸 7453 对于有过量的 KI 存在的 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者是: ( )

(A) NaCl (B) K 3[Fe(CN)6]

(C) MgSO 4 (D) FeCl 3 7454 由 0.01 dm 3 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1 dm 3 0.002 mol ·kg -1 的 AgNO 3溶液混合生成 AgCl 溶胶,为使其聚沉,所用下列电解质的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 AlCl 3< ZnSO 4< KCl

(B) KCl < ZnSO 4< AlCl 3

(C) ZnSO 4< KCl < AlCl 3

(D) KCl < AlCl 3< ZnSO 4

7455 在等体积等浓度的 AgNO 3和 KI 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 HAc 和 NaNO 3,则胶粒将:

(A) 优先吸附 Ac -离子, 带负电

(B) 优先吸附 NO 3-

离子,带负电

(C) 优先吸附 H +离子, 带正电

(D) 优先吸附 Na +离子, 带正电

7456 As 2S 3负溶胶,若用 AlCl 3使其聚沉,所需 AlCl 3的最小浓度约为0.093 mol ·m -3,

若改用 Al 2(SO 4)3聚沉,所需最小浓度约为: ( )

(A) 0.188 mol ·m -3 (B) 0.094 mol ·m -3

(C) 0.047 mol ·m -3 (D) 0.00013 mol ·m -3 7457 在 pH < 7 的 Al(OH)3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

(1)KNO 3 (2) NaCl (3) Na 2SO 4 (4) K 3Fe(CN)6

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聚沉能力大小为: ( )

(A) (1) > (4) > (2) > (3)

(B) (1) < (4) < (2) < (3)

(C) (4) > (3) > (2) > (1)

(D) (4) < (3) < (2) < (1)

7458 下列四种电解质 KCl ,Na 2SO 4,MgSO 4,K 3[Fe(CN)6] ,对 Fe 2O 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次序为:

(A) KCl > Na 2SO 4 > MgSO 4 > K 3[Fe(CN)6]

(B) K 3[Fe(CN)6] > MgSO 4 > Na 2SO 4 > KCl

(C) K 3[Fe(CN)6] > Na 2SO 4 > MgSO 4> KCl

(D) Na 2SO 4 > K 3[Fe(CN)6] > KCl > MgSO 4

7459 在 H 3AsO 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H 2S 气体,生成 As 2S 3溶胶。用下列物质

聚沉,其聚沉值大小顺序是: ( )

(A) Al(NO 3)3> MgSO 4> K 3Fe(CN)6

(B) K 3Fe(CN)6> MgSO 4> Al(NO 3)3

(C) MgSO 4> Al(NO 3)3> K 3Fe(CN)6

(D) MgSO 4> K 3Fe(CN)6> Al(NO 3)3

7460 一个烧杯中,盛有某种溶胶 20×10-6 m 3,如使其聚沉,至少需浓度为

1000 mol ·m -3的 NaCl 溶液 20×10-6m 3, 或浓度为1 mol ·m -3的 Na 2SO 4溶液

100×10-6 m 3,由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 )

(A) 溶胶带正电,NaCl 的聚沉值比 Na 2SO 4的聚沉值小

(B) 溶胶带负电,NaCl 的聚沉值比 Na 2SO 4的聚沉值大

(C) 溶胶带正电,NaCl 的聚沉值比 Na 2SO 4的聚沉值大

(D) 溶胶带正电,NaCl 的聚沉能力比 Na 2SO 4的聚沉能力强

7461 由等体积的 1 mol ·dm -3 KI 溶液与 0.8 mol ·dm -3 AgNO 3溶液制备的 AgI 溶胶,分

别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能力最强者是: ( )

(A) K 3[Fe(CN)6] (B) NaNO 3

(C) MgSO 4 (D) FeCl 3 7462 对于有过量 KI 存在的 AgI 溶液,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

(A) K 3[Fe(CN)6] (B) MgSO 4

(C) FeCl 3 (D) NaCl 7463有一Al(OH)3溶胶,在加入KCl 使其浓度为80 mmol ·dm -3时恰能聚沉,加入K 2C 2O 4浓度为0.4 mmol ·dm -3时恰能聚沉。(1)Al(OH)3溶胶的电荷是正还是负?(2)为使该溶胶恰好聚沉,大约需要CaCl 2的浓度为若干?

(1) Al(OH)3为正溶胶。 (2分)

231(CaCl )(KCl)40 mmol dm 2

c c -==? (3分)

7465 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 ( )

(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

(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

7466 对于 Al(OH)3溶胶,逐滴加入适量的盐酸稀溶液,溶胶产生的现象将是: ( )

(A) 无明显现象

(B) 溶胶先沉淀,然后逐渐溶解

(C) 立即溶解

(D) 产生沉淀,且不溶解

7467 用三氯化铝 AlCl 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铝溶胶,哪种物质聚沉能力最强? ( D )

哪种物质聚沉能力最弱? ( C )

(A) Na 2SO 4 (B) MgCl 2

(C) La(NO 3)3 7460(D) K 4[Fe(CN)6] 7468 0.01 dm 3某溶胶,在外电场作用下向正极移动,加入 0.02 dm 3 0.01 mol ·dm -3

NaNO 3水溶液时,溶胶发生聚沉。则大约需加 ____ dm 3 0.01 mol ·dm -3 Mg(NO 3)2

水溶液就可使溶胶聚沉。 0.0105 dm 3

7469 墨汁是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在制作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的阿拉伯胶(一种大分

子物)作稳定剂,这主要是因为 。加适量的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起保护作用。

7470何谓感胶离子序?何谓舒尔茨-哈代规则?

价数相同的离子的聚沉能力也不尽相同。例如,不同的一价阳离子所成的碱金属硝酸盐对负电性溶胶的聚沉能力可排面顺序:

H +>Cs +>Rb +>NH 4+>K +>Na +>Li + (3分) 而不同的一价阴离子所成的钾盐对带正电的溶胶的聚沉能力有如下次序:F ->Cl ->Br ->NO 3->I -。同价离子聚沉能力的这一称为感胶离子序。 (3分)

对于给定的溶胶,异电性离子为一、二、三价的电解质,其聚沉值之比大约为(1/1)6:(1/2)6:(1/3)6,这表示聚沉值与异电

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称为舒尔茨-哈代规则。 (4分)

7471 对带负电的 AgI 溶胶, KCl 的聚沉值为 0.14 mol ·dm -3。

则 K 2SO 4 ,MgCl 2 ,LaCl 3的聚沉值分别为多少?

由 Schulze - Hardy 规则,不同价数离子聚沉值比约为

K +: Mg 2+: La 3+ = 1 : 1/26: 1/36

对 K 2SO 4、MgSO 4、LaCl 3 而言,聚沉值分别为

0.07,0.0022,0.0002 mol ·dm -3

7472 用等量的 0.002 mol ·dm -3 AgNO 3和 0.001mol ·dm -3的 KI 制得的 AgI 溶胶,在

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 ______ 极移动。欲破坏该溶胶,在电解质 K 3PO 4,NaNO 3,

MgSO 4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_______ 。 负极; K 3PO 4

7474 混合等体积的 0.08 mol ·dm -3 KI 和 0.1 mol ·dm -3 AgNO 3溶液所得的溶胶。

(1) 试写出胶团结构式

(2) 指明电泳方向

(3) 比较 MgSO 4,Na 2SO 4,CaCl 2电解质对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

(1) {[(AgI)m .n Ag +],(n -x )NO 3-}x-·x NO 3-

(2) 往负极移动

(3) 聚沉能力 Na 2SO 4> MgSO 4> CaCl 2

7475 请解释∶ (A) 在适量明胶存在下,加电解质不会使溶胶聚沉

(B) 天空为何呈蓝色?

(A) 胶体溶液在适量的大分子化合物,如明胶的存在下,由于大分子化合物对

溶胶有保护作用,所以加电解质不易使溶胶聚沉。 (2分)

(B) 据 Einstein 的涨落理论,空气在某一瞬间或一局部的密度的变化和由于

大气层的厚度大,产生较强光的散射,而据 Rayleigh 公式,波长愈短,

散射光愈强,在日光中,蓝、紫色等波长较短,散射光强,所以我们看到

的天空是蓝色的。 (3分)

7477 在碱性溶液中,HCOH 还原HAuCl 4制备金溶胶:

HAuCl 4+5NaOH ─→NaAuO 2+4NaCl +3H 2O

2NaAuO 2+3HCHO +NaOH ─→2Au +3HCOONa +2H 2O

其稳定剂是: ( )

(A) NaCl (B) NaAuO 2

(C) NaOH (D) HCOONa

7478 已知二氧化硅溶胶形成过程中存在下列反应:

SiO 2+H 2O ─→ H 2SiO 3 ─→ SiO 32-+2H +

试写出胶团结构式(标明胶核,胶粒及胶团), 指出二氧化硅溶胶的电泳方向。当溶胶中分

别加入NaCl, MgCl 2, K 3PO 4时, 哪种物质的聚沉值最小?

(1) 布朗运动激烈, 能反抗重力的沉降作用, 具有动力稳定性 (2分)

(2) 胶粒表面存在双电层结构, 胶粒带电, 具有ζ 电位, 当胶粒

互相接近时, 同性电荷产生静电排斥力; 能阻碍胶粒聚结,

故有较大的聚结稳定性 (2分)

(3) 胶粒中的离子和溶剂形成离子化膜, 能阻止溶胶的聚沉。

7479 胶体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 但它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稳定存在,试解释原因。

该溶胶带负电荷。

7480 在三个烧瓶中分别盛0.02 dm 3的Fe(OH)3溶胶, 分别加入NaCl, NaSO 4和Na 3PO 4使其聚沉, 至少需要加

入电解质的数量为(1) 1 mol·dm-3的NaCl 0.021dm3, (2) 0.005mol·dm-3的Na2SO4 0.125dm3, (3)0.0033 mol·dm-3的Na3PO4 7.4×10-3dm3。试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和它们的聚沉能力之比, 从而可判断胶粒带什么电荷。

1×0.021

c(NaCl) = ───────= 0.512 mol·dm-3(1分)

0.02+0.021

0.005×0.125

c(Na2SO4) = ────────= 4.31×10-3 mol·dm-3(1分)

0.02+0.125

0.0033×7.4×10-3

c(Na3PO4) = ────────= 8.91×10-4 mol·dm-3(1分)

0.02+7.4×10-3

1 1 1

聚沉能力之比为:───: ─────:─────=1 : 119 : 575 (1分)

0.512 4.31×10-38.91×10-4

所以判断胶粒带正电

7481 对亚铁氰化铜负溶胶而言, 电解质KCl, CaCl2, K2SO4, CaSO4的聚沉能力顺序为:

(A) KCl > CaCl2 > K2SO4 > CaSO4

(B) CaSO4 > CaCl2 > K2SO4 > KCl

(C) CaCl2 > CaSO4 > KCl > K2SO4

(D) K2SO4 > CaSO4 > CaCl2 > KCl

7482 对于带正电的Fe(OH)3和带负电的Sb2S3溶胶体系的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后一定发生聚沉

(B) 混合后不可能聚沉

(C) 聚沉与否取决于Fe和Sb结构是否相似

(D) 聚沉与否取决于正、负电量是否接近或相等

7484 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

内容, 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 )

(A)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

(B)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C)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聚结不稳定性

(D) 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多相性

7486逐滴加入适量的盐酸稀溶液于Al(OH)3溶胶中,溶胶产生的现象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胶先沉淀然后逐渐溶解

7491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C分别为:c(Na2SO4)=590 mmol·dm-3;c(NaNO3)=300 mmol·dm-3;c(MgCl2)=50 mmol·dm-3;c(AlCl3)=1.5 mmol·dm-3。问此溶胶的电荷是正还是负?

7492在pH<7的Al(OH)3溶胶中,使用(1) Na2SO4,(2) NaCl ,(3) K3[Fe(CN)6],(4) KNO3四种电解质在相同时间、相同温度下使其聚沉,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3[Fe(CN)6]>Na2SO4>NaCl>KNO3 [或写成:(3)>(1)>(2)>(4)]

7551乳状液的转化是指_____________乳状液变成_____________乳状液,或者相反过程。

O/W型W/O型(1分)

(或W/O型O/W型)

7552 以下诸因素中, 哪一个不是乳状液呈油/水型或水/油型的主要因素? ( )

(A) 乳化剂的性质(B) 两种液体的互溶程度

(C) 两种液体的相对体积(D) 温度

7553 乳状液是由哪个分散体系组成? ( )

(A)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 固体加液体

(C) 两种互溶的液体(D) 多种互溶的液体

7554 乳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_使分散的液滴不互聚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55 乳状液可分O/W型和W/O型。一般说来, 若乳化剂是憎水性的, 形成的是_______型乳状液; 若乳化剂

是亲水性的, 形成的是_________型乳状液。W/O ; O/W

7556 乳状液有O/W型和W/O型, 牛奶是一种乳状液, 它能被水稀释, 所以它属于____ O/W ____型。

7557 在1909年,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是:( )

(A) 酚醛树脂(B) 人造橡胶

(C) 人造纤维(C) 聚酰胺

7558破坏乳状液主要是破坏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作用,最终使水、油两相分层析出。乳化剂保护

7559测定乳状液的电导可以判别其类型,以水为外相的乳状液电导____________,若以油为外相的乳状液一般

而言其导电能力____________。较高较差

7562乳化剂为什么能使乳状液稳定存在?

乳化剂之所以能使乳状液稳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在分散相的液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保护膜;(1.5分)

(2)降低了界面张力;(1.5分)

(3)形成了双电层。(1分)

根据体系的不同,可以是上述因素的一种或几种同时起作用。(1分)

7563通常鉴别乳状液的类型有哪些方法?其根据是什么?

要确定乳状液是水包油型(O/W)还是油包水型(W/O),一般可采用稀释、染色和电导等方法。

(2分)因为,内相是不连续的,而外相是连续的。如果乳状液能被与外相相同的液体所稀释,则加入的液体是水,O/W型乳状液,反之若加入的液体是油,则是W/O型乳状液。(3分)

如果将水溶性染料加入乳状液中,整个溶液呈染料的颜色,说明水是外相,乳状液是O/W型;若将油溶性染入乳状液,整个溶液带色,说明油是外相,乳状液是W/O型。(3分)

用电导方法也可区分乳状液的类型,以水为外相的乳状液电导较高,以油为外相的乳状液,一般说来电导较低。7564何谓破乳?何谓破乳剂?

所为破乳就是使乳状液中的两相分离。(1分)为了破乳而加入的物质称为破乳剂。

7582斯陶丁格(Staudinger)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_____ 104_______的物质称之为高分子化合物。

7585按照聚合反应机理来分,聚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聚合物和____________聚合物两类。链式逐步

7602加聚反应中,链的增长主要通过自由基或离子形式的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反应来实现

的。活性中心单体

7605加聚反应属于:()

(A) 逐步聚合

(B) 链式聚合

(C) 逐步聚合或链式聚合

(D) 以上三者难以确定哪一种聚合

7606缩聚反应中,链增长主要依赖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反应来实现。功能基

7607加聚作用的自由基反应机理可分为___三__个阶段,它们是(1)链引发,(2)链增长,(3)链终止。

7608加聚反应的机理可以是_____________反应机理,也可以是通过_____________聚合、___________聚合或

_____________聚合而得到均聚物。自由基正离子负离子配位

7652 用渗透压法测大分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属于_____ 均摩尔质量;用光散射法得到的摩尔质量属于____

均摩尔质量;沉降速度法得到_____ 均摩尔质量;粘度法测得的称为粘均摩尔质量,一般近似地认为它属于____

均摩尔质量。 B A C A

请填:(A) 质均(B) 数均(C) Z均或(D) 平均

7679用粘度法求出的相对分子质量称为:()

(A) 质均相对分子质量

(B)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C)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D) Z均相对分子质量

7701 起始浓度分别为c1和c2的大分子电解质刚果红Na R与KCl 溶液分布在半透膜两边,其膜平衡条件

是:( )

(A) [Na+]内[Cl-]内=[Na+]外[Cl-]外

(B) [K+]内[Cl-]内=[K+]外[Cl-]外

(C) [K+]内[Na+]内=[K+]外[Na+]外

(D) [K+]内/ [K+]外=[Na+]内/ [Na+]外=[Cl-]内/ [Cl-]外

7702 将大分子电解质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的pH值:

(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D) 不能确定

7761 干凝胶与溶剂接触时会膨胀, 若要阻止其膨胀, 则会产生巨大的______膨胀压_______, 如湿木裂石。

7763 具有屈服值(亦称为塑变值)的流变曲线是:()

(A) 塑性流体流变曲线

(B) 假塑性流体流变曲线

(C) 胀性流体流变曲线

(D) 牛顿流体流变曲线

7765 流变学是研究在外力作用下,物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科学。流动形变

7781 凝胶和液体一样,可作为一种介质,各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都可在其中进行。物理化学

7782根据凝胶中所含液体数量的多少,凝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两种。冻胶干胶(或干凝胶)7783凝胶是一个总的名称,它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根据分散相质点的刚柔性,可分为___________凝胶和

____________凝胶两类。刚性弹性

7785由液体制备凝胶须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1)降低溶解度,使固体物质在溶液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2分)

(2)析出的固体质点既不沉降也不自由移动,而是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结构。(3分)

7786凝胶中分散相颗粒间相互联结形成的骨架,按其作用力不同可以分为几种?各是什么?其稳定性如何?

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分)

(1)以范德华力形成的凝胶骨架。其结构稳定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破坏,但放置后又可以恢复,表现出特性。(1分)

(2)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间以氢键相互联结形成骨架。作用力较范德华力大些,故稳定性亦要高(1.5分)

(3)由于化学键力作用交联而形成网状结构。因为分子间作用力是强大的化学键力,故非常稳(1.5分)

7787什么叫做凝胶的脱水收缩作用?

凝胶在老化过程中,会发生特殊的分层现象,称为凝胶的脱水收缩作用(又称为凝胶的离浆作用)。

7788什么是凝胶的膨胀作用?

弹性凝胶由线性高分子化合物构成,因分子链有柔性,所以当它吸附或释放出液体时,自身体积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膨胀作用。

7789根据凝胶中分散相颗粒的特征来分类时,凝胶可分为几类?各叫做什么凝胶?它们分别脱水干燥后,再放

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通常,根据分散相颗粒的特征可将凝胶分为两类:(1分)

(1)刚性凝胶。分散相颗粒和由它构成的骨架都具有刚性的、活动性小的凝胶称为刚性凝胶。这类凝胶脱

水干燥后,再放入水中,一般不能再生成原来的凝胶,故它又称为不可逆凝胶。

(2分)

弹性凝胶。由分子柔顺性良好的大分子化合物作为分散相构成的凝胶称为弹性凝胶。这类凝胶经脱水后,在水中

重新加热溶解,冷却后可再度变为凝胶,故又称为可逆性凝胶。

分散系练习题

青优数学教育---化学随堂测试五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过关,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 ( ) A. 单质 B.化合物 C. 纯净物 D.混合物 2.单质跟化合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是否由 ( ) A. 同种物质组成 B.同种元素组成 C.同种分子构成 D.同种 原子构成 3、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单质的是: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 解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5.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浑浊不清 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C.不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6.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7.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 ) A.光线照射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加入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 C.分散质粒子小于1 nm D.装入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浸入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袋内外均含分散质粒子 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不存在布朗运动 9.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 ) A.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10.3FeCl 溶液和3()Fe OH 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11.(2011浙江嘉兴高一检测)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 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10总复习:溶液和胶体(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2.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4.(2015 玉山一中高三检测)关于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胶体、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在河海的交汇处易形成沙洲(如珠江三角洲);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⑨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可制得胶体,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⑩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正确的组合是 A.③④⑤⑥⑧ B. ③④⑥⑦⑧⑨ C.③④⑥⑦⑨ D. ③④⑥⑦⑨⑩ 5.(2014 济南质检)在200 mL 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 A 个硫酸根离子(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同时含有N A 个金属阳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 mol/L B .2.5 mol/L C .5 mol/L D .2 mol/L 6. t ℃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 无水硫酸铜,析出bg 硫酸铜晶体,则 (b -a )g 是( ) A. 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 B. 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 C. 析出无水物的质量 D.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7.某温度下,在100 g 水中加入m g CuSO 4或加入n g CuSO 4·5H 2O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合 A.m =n 250 160 B.m = n n 925001600+ C.m =n n 1625001600+ D.m =n n 2525001600+ 8. (2014 洛阳高三检测)已知300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Al 3+ 1.62 g ,在该溶液中加入0.1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水银 B.碱:Ba(OH)2、Cu2(OH)2CO3、NH3·H2O C.盐:醋酸钠、氯化铵、纯碱 D.氧化物:H2O、 CO、 HCOOH 3. 4.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烧碱、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1所示 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6.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碳酸钠粉末⑥蔗糖晶体⑦熔融氯化钠 请用序号填空: a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b.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c.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d.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 7.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采用不同分类法对纯碱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酸式盐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8.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 9.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化学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作业本,你会到哪里寻找?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 学生:因为超市和图书馆里的东西都是按不同的类别摆放好的。 老师:很好,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摆放在货架和书架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物以类聚,所以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同样的运用了分类的方法。那么物质又是怎么被分类的呢?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推进】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讨论】运用分类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回答】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讲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单一分类法,单一就是标准唯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就是按照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 【回答】就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讲述】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的唯一标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A+B=A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就是AB=A+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同样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第十三章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物化试卷(一) 1. 对于 AgI 的水溶胶,当以 KI 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式可以写成:,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 (A) (AgI)m·nI- (B) (AgI)m (C) (D) 2. 溶胶(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 (A) 不稳定、可逆的体系(B) 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C) 稳定、可逆体系(D) 稳定、不可逆体系 3. 下列物系中为非胶体的是: (A) 灭火泡沫(B) 珍珠 (C) 雾(D) 空气

4. 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下列不属其中的是: (A) 特有的分散程度(B) 不均匀(多相)性 (C) 动力稳定性(D) 聚结不稳定性 5. 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的稀FeCl3溶液,可使沉淀溶解,这种现象是: (A) 敏化作用(B) 乳化作用 (C) 加溶作用(D) 胶溶作用 6. 溶胶的动力性质是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在下列各种现象中, 不属于溶胶动力性质的是: (A) 渗透法(B) 扩散 (C) 沉降平衡(D) 电泳 7. 下列诸分散体系中, 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A) 纯净空气(B) 蔗糖溶液 (C) 大分子溶液(D) 金溶胶 8. Tyndall 现象是发生了光的什么的结果: (A) 散射(B) 反射(C) 折射(D) 透射

9. 用半透膜分离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的方法叫做: (A) 电泳(B) 过滤(C) 电渗(D) 渗析 10. 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运动的是: (A) 胶核(B) 胶粒(C) 胶团(D) 紧密层 11. 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界面到溶液本体内的电位差 (B)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C) 电动电位值极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D) 当双电层被压缩到与溶剂化层(或紧密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变为零 12. 对于有过量的KI存在的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者是: (A) NaCl (B) K3[Fe(CN)6] (C) MgSO4 (D) FeCl3 13. 一个气泡分散成直径为原来 1/10 的小气泡,则其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为原来的: (A) 1 倍(B) 10 倍

高中化学分散系相关概念练习题及其答案

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 ? ??? ?? ?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胶体溶液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 (粒子直径小 于10-9m ) 1nm -100nm (粒子直径在10-9 ~ 10-7m ) >100nm (粒子直径大于10-7m )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 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 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 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 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 ~10-7 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 )(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精选.)

第十三章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 (C) 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 (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 (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第1章 气体和溶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1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四个物理量分别是(用符号表示)() A. n,V,p,T B. n,R,p,V C. n,V,R,T D. n,R,T,p 2.现有两溶液:A为mol·kg-1氯化钠溶液;B为mol·kg-1氯化镁溶液() A. A比B沸点高 B. B比A凝固点高 C. A比B沸点低 D. A和B沸点和凝固点相等 3.稀溶液在蒸发过程中() A.沸点保持不变 B.沸点不断升高直至溶液达到饱和 ' C.凝固点保持不变 D.凝固点不断升高直至溶液达到饱和 4.与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有关的是() A. 容器大小 B. 温度高低 C. 液体多少 D. 不确定 5.质量摩尔浓度是指在() 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B. 1kg溶剂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C. 溶剂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6.在质量摩尔浓度为·kg-1的水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为() B. C. D. 7.下列有关稀溶液依数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是指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 > B. 稀溶液定律只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C. 稀溶液依数性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目有关 D. 稀溶液依数性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8.质量摩尔浓度均为mol·kg-1的NaCl溶液,H2SO4溶液,HAc溶液,C6H1206(葡萄糖)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A. NaCl溶液 B. H2SO4溶液 C. HAc溶液 D. C6 H1206溶液 9.糖水的凝固点() A.等于0℃ B. 低于0℃ C. 高于0℃ D.无法判断

10.在总压力100kPa的混合气体中,H2、He、N2、CO2的质量都是,其中分压最小的是() A. H2 B. He C. N2 D. CO2 二、填空题 》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为。 2.按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 3.·kg-1的KCl溶液,K2SO4溶液,HAc溶液,C6H1206溶液的渗透压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4.稀溶液的依数性分别是、、和,其核心性质是。 5.已知水的K f为·kg·mol-1,要使乙二醇(C2H6O2)水溶液的凝固点为-10℃,需向100g水中加入g乙二醇。 6.将相同浓度的30mLKI和20mLAgNO3溶液混合制备AgI溶胶,其胶团结构为,进行电泳时,胶粒向极移动。 三、判断题 1.()液体的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液体的正常沸点就是其蒸发和凝聚速率相等时的温度。 3.()将100gNaCl和100gKCl溶于等量水中,所得溶液中NaCl和KCl的摩尔分数都是。4.()b B相等的两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溶剂相同时凝固点就相同。 5.()“浓肥烧死苗”的现象与溶液依数性中的渗透压有关。 、 6.()两种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其沸点也相等。 四、计算题 1.混合气体中含96gO2和130g N2,其总压力为120kPa,其中N2的分压是多少2.将(20℃,120KPa)氨气溶于水并稀释到250mL,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某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是℃,估算此水溶液在0℃时的渗透压。 4.取血红素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此溶液在20℃时的渗透压为336Pa 。

常见的分散系、胶体 课时练习(学生版)

专题1第3单元第1课时《常见的分散系、胶体》课时练习 1.[2020-2021·江苏淮安高中教学协作体期中]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丁达尔现象 B. 是混合物 C. 较稳定 D.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 nm ~100nm 2. [2020-2021·北京东城区]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蔗糖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氢氧化铁胶体 D. 饱和食盐水 3. [2020-2021·北京人大附中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Fe(OH)3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 C. 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D. 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但可以通过半透膜 4. [2020-2021·天津市西青区期中]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消毒用的酒精②Fe(OH)3胶体③生理食盐水④有色玻璃⑤云、雾 A. ②④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2020-2021·浙江省丽水四校]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直径小于10-10m的分散系 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分散质 C. CuSO4溶液是一种胶体 D. 用一束光线照射胶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 7.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 mol·L-1 NaOH溶液 B.2 mol·L-1 H2SO4溶液 C.2 mol·L-1 MgSO4溶液 D.FeCl3溶液 8.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直接过滤,没得到滤渣 B.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光亮的“通路” D.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Word版

2.1.3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课) 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 二、学习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问题导学: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2独立完成;3、4小组合作;用时10分钟) 1、概念:。 2、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例如:糖水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硫酸钠溶液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 3、按,分散系共有种组合方式。 4、请将下列分散系按上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分散系 物质举例 (请选择正确的连线)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 气 硫酸铜溶液

液 + 气有色玻璃固 + 气烟 气 + 液雾 液 + 液泡沫塑料固 + 液空气 气 + 固汽水 液 + 固牛奶 固 + 固珍珠

5、实验探究: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冷水、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有什么相同点? 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 冷水中 沸水中 氢氧化钠溶液中 现象 相同点 6、实验探究:分别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悬浊液。 过滤后的现象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铁悬浊液

结论与解释 7、实验探究:将装有淀粉与氯化钠溶液的半透膜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约2-3分钟,取烧杯中的溶液1-2毫升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滴加碘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与解释 从烧杯中取1-2毫升液体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 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并滴加少量碘水

物理化学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物理化学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ξ 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φ的绝对值.。 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 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 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A) 液体;(B) 气体;(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A) 是多相体系;(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D) 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粒子大小不同;(B) 渗透压不同; (C) 带电多少不同;(D)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 (A) 渗透压大;(B) 丁铎尔效应显著; (C) 不能透过半透膜;(D) 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物质的分散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石灰水B.豆浆 C.泥水D.蔗糖水 【解析】Ca(OH)2和蔗糖分散到水中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液;泥水中夹带泥沙,属浊液;豆浆是一种胶体。 【答案】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解析】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答案】 B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解析】食盐、蔗糖溶于水得到溶液,分散质(溶质)粒子分别是Na+、Cl-和蔗糖分子。泥土加入水中得到悬浊液。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溶液。 【答案】 B 4.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 【解析】A项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B项利用石膏或盐卤使豆浆中的胶体发生聚沉;C项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沉淀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D项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B.二氧化碳气体 C.铜丝D.氨水 【解析】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碱都是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铜属于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氨水是一种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答案】 A 6.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SO4===H++SO2-4 B.Ca(OH)2===Ca2++(OH)2-2 C.NaCl===Na++Cl- D.Al2(SO4)3===Al3+2+3SO2-4 【解析】A中不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正确的写法应为:H2SO4===2H++SO2-4,B、D中离子的个数应用化学式计量数标在离子前面,正确的写法应为:Ca(OH)2===Ca2++2OH-, Al2(SO4)3===2Al3++3SO2-4 【答案】 C 7.(2009年合肥高一期末)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 C.乳浊液D.胶体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优秀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PPT辅助教学)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呢? 【生】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师】很好,我们重点学习了交叉分类法还有树状分类法。那我们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是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一下物质是怎样分的。我们把物质分为了纯净物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了单质还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又进行了细分对吧。那在物质这颗大树中,纯净物这个树枝长得很茂密,而混合物就有点稀疏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混合物的知识点,分散系及其分类,让混合物这个枝杈也能很好的开枝散叶下去。 (二)新课教学 【师】那什么叫做分散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5面,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找出找出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组成。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好,请xx同学。【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它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 【师】那分散质和分散剂又是怎样定义的?

【生】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师】很好。(PPT 出概念) 【板书】1.分散系 【PPT 】CuSO 4溶液、泥水 【师】像CuSO 4溶液、泥水,都是分散系,那他们的分散质和分散 剂分别是什么的?CuSO 4溶液,我们是把CuSO 4固体分散在水中的, 所以在这个分散系中,CuSO 4固体是充当了分散质,而水是分散剂; 那泥水就是把泥沙分散在水中,所以泥沙充当了? 【生】分散质。 【师】而水就是? 【生}分散剂。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空 气的分散质就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有稀有气体,固体小颗粒等等, 而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可能 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氮气为分散质,而氧气这些为分 散剂;酒精为分散剂,而水为分散质,对吧。 【生】嗯。 【师】其实我们在分析分散系时,是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的。(PPT 出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 水为分散剂。这是书本上没有的,同学们把规则做下笔记。 分散质 分散剂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答案: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答案: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答案:膨胀;皱缩。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答案:蔗糖溶液;NaCl溶液。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答案:吸热;增大;沸点。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答案: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 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答案:×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答案:√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答案:×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答案:√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答案:×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答案:×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答案:√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

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一. 教学内容: 胶体和溶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依据,制备、重要性质、分离和应用。 2、了解溶液的涵义、组成,理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结晶和结晶水合物等概念。理解温度等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3、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及其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胶体: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说明: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可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证明滤纸上的小孔大于半透膜上的小孔,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是由于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胶粒之间不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下来。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不显电性。 (5)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部分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粒吸附阴离子带部分负电荷,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同种电荷。 (6)胶体聚沉的原因是由于破坏了胶粒所带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使胶粒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加入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破坏胶体内部的电荷平衡,使胶体聚沉,同时加热、加入酸碱等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7)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解法(如:Fe(OH)3、Al(OH)3胶体的制备),复分解法(如:H2SiO3、AgI胶体的制备)和溶解法(如淀粉、蛋白质胶体的制备)等方法。 (8)胶体按照分散剂种类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如:烟、雾等)、液溶胶(如:Fe(OH)、Al(OH)3胶体等)和固溶胶(如:玻璃、烟水晶等) 3 二、溶液及有关溶液的计算: (一)基本概念: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是否饱和是相对的,改变温度、溶剂的量等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的浓度。 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形成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溶质的克数。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单位为克。一般用固体物质在25℃时的溶解度大小来衡量其溶解性。 溶解度曲线:将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表示出来的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过饱和溶液,即该溶质有剩余;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如:上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①当温度25℃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温度<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③图中P点表示KNO3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④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克。 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纯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化学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作业本,你会到哪里寻找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 学生:因为超市和图书馆里的东西都是按不同的类别摆放好的。 老师:很好,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摆放在货架和书架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物以类聚,所以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同样的运用了分类的方法。那么物质又是怎么被分类的呢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推进】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讨论】运用分类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回答】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讲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单一分类法,单一就是标准唯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就是按照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 【回答】就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讲述】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的唯一标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A+B=A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就是AB=A+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同样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胶体性质及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填空题(共4题,题分合计17分) 1.胶体溶液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____。制备Fe(OH)3胶体时,可将____逐滴加入到____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若将得到的Fe(OH)3胶体加热至沸腾,出现的现象为____,原因是_____。 2.有一种桔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以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桔红色加深, S3胶粒带______电荷,它之所以带有该种电荷,是因为______的缘故。 这叫______现象。它证明Sb 2 3.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4.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解决的方法是将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处于10-9m~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______,阴极聚集______,理由是______。 二、单选题(共32题,题分合计96分) 1.为使氢氧化铁胶体凝聚,从下面选出需要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电解质是 A.NaCl B.MgCl2C.AlCl3D.Al2(SO4)3 2.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2FeO4有强碱性,使细菌不能生存B.Na2FeO4有强氧化性使细菌不能生存 C.Na2FeO4可水解生成Fe(OH)3胶体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沉降 D.Na2FeO4的还原产物可在水中生成Fe(OH)3胶体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沉降 3.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 C.有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的混合物 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4.在外电场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微粒移向阴极的原因是 A.Fe3+带正电荷B.Fe(OH)3带负电吸引阳离子 C.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D.氢氧化铁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5.一般情况下,胶体微粒不易聚集而稳定,主要是因为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粒很小,不受重力作用D.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互相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