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七下语文书部编版必背古诗词

七下语文书部编版必背古诗词

七下语文书部编版必背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书部编版中包含了多首必背的古诗词,以下是部分精选的古诗词内容:1. 《观刈麦》 -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 《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分开了,陈太丘分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分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分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以下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1. 唐代:白日依山尽(杨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唐代: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宋代: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宋代: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宋代: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 宋代: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
牛渚西江夜,青桥逆浪来。

忽闻杜鹃声,沉思到玉台。

7. 宋代:泊船瓜洲(杨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 宋代: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动被严嵩拘还。

袖手无缘车马客,贵妃愁对镜台颜。

中宵将至忽自省,善钓无人见钓竿。

悲来月晓皆同泣,闲坐河阳犯晚山。

9. 宋代: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宋代: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的十首古诗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含译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含译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4、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原文初,权谓w èi 吕蒙曰:“卿q īng 今当d āng 涂t 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c í以军中多务。

权 曰:“孤g ū岂q ǐ欲y ù卿q īng 治经为博士邪y é!但当涉sh è猎li è,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 ú若ru ò孤g ū?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y ì。

”蒙乃始就学。

及鲁l ǔ肃s ù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 í更g 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 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j ī杼zh ù声,唯w éi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y ì无所思,女亦y ì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 ě,可k è汗h 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ju àn 卷ju àn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 马,从此替t ì爷征。

东市买骏j ùn 马,西市买鞍ān 鞯ji ān ,南市买辔p èi 头t óu,北市买长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按照列表划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卧春》刘禹锡卧看牛山云,窗外有轻烟。

永怀南国好,衣带又松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国风光的眷恋之情,秀丽的自然景色与恬静的心情相搭配,让人心旷神怡。

2.《山行》贺知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着石径,攀登到寒山之巅,眼前白云缭绕,远处屹立着一座座房屋,让人感受到山林之间的宁静和美丽。

3.《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李白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春江和月亮、江水、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长江自豪和敬爱的情感。

4.《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主题,通过对壮观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壮阔山河的喜爱和对追求更高处境的向往,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6.《锄禾》唐代民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唐代民歌中的一首,描绘了农民耕种的辛苦和操劳,传达了劳动是一种光荣的价值观。

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旅行者的祝福和告别,使人感到惋惜和思念,也让我们感受到行别中的深情与温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千年古诗词的魅力。

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些经典之作,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七年级下册古诗13首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古诗13首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古诗13首人教版(一)《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早朝出门惊秋色,草色空蒙落晓霞。

残露湿痕满襟袖,故乡何处是今家。

(二)《定风波·丙辰中秋》唐·李白定风波·丙辰中秋丙辰中秋,正值秋收。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已。

玉阶今夕色,犹如仙境。

暗风吹索处,吟诗发梦想。

(三)《鹊桥仙(其二)》唐·李商隐鹊桥仙(其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阑尾。

半空钓鱼月,只为卿卿思。

(四)《望江南·咏柳》唐·张继望江南·咏柳咏柳纤细柔,色灿香迷人。

坠叶飘飘何处,薄云乘月几时回。

(五)《浪淘沙·其一》唐·王勃浪淘沙·其一浪淘沙,万里烟波,明山秋月照孤舟。

念旧何故,当沧海随波激。

恰似洛阳堆花底,寒蝉凄切更伤情。

(六)《凉风习习其墟然》唐·孟浩然凉风习习其墟然凉风习习其墟然,秋雨纷纷连江干。

短亭台上送客小,重楼底下招遣长。

(七)《春怨》唐·韩熙祐春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憔悴燕子双双飞,大江流水无穷年。

(八)《怨情》宋·杨万里怨情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九)《游子吟》唐·孟浩然游子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十)《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十一)《哀江头》宋·苏轼哀江头春风知来时,尽遣簟梳慵。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十二)《清明》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十三)《乡村四月》宋·元稹乡村四月在乡村,四月芳菲尽。

桃源村里,春风徐徐送。

池塘荷花静更妍,谁家燕子双双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复习材料No.2古诗词部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⒈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⒉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

⒊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⒈“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⒉“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⒊“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⒈“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思乡的实际感受。

⒉“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漫(曼)晚春(韩愈)⒈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

⒉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⒊“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

这勇气非常可爱。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惟(唯)作(做)登幽州台歌(陈子昂)⒈《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⒊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幽幽)怆(仓)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⒈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⒉“望”是从远到近的,首联远望之景,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想象登山俯瞰。

“望”是从早到晚,从眼前登山之景想象到以后登山所见。

⒊“钟”字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写泰山秀美的无比,“割”字化静为动,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⒋“凌”字,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⒌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

⒍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曾(层)眦凌(临)登飞来峰(王安石)⒈这首诗中,“鸡鸣日升”、“浮云”寓意各是什么?(“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⒉与此诗中三四句含有相同这里的另一位作家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作者是杜甫,诗题为《望岳》;含有类似意义的成语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⒊三、四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变法一定能成功。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去精神)⒋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的意思和哲理。

(脚下云雾缭绕、浮云翻滚,但我再也不用担心它们遮住我极目远眺的视线了,因为我已经身处凌空的最高层,视野开阔,远近景物一览无余。

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剔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同: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

异: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自(只)身(生)(四)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⒈这首七言诗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的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之景的喜爱之情。

⒉诗中有两句诗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这两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蕴涵意思是农村景色迷人,在那山水连绵重叠处,真正怀疑路至尽头无法前行,没有想到柳色深深花光明艳,前面有出现了一座村庄,蕴含的哲理是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或人在困境中会产生许多希望))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⒈诗人首句用“浩荡”修饰“离愁”,使离愁有了形态,写诗人心情极度痛苦。

“向日斜”,写时间,烘托离愁,还暗含对国事的隐忧,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⒉这首诗共四句,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⒊诗的三四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辞官归隐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心态,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的融入了议论。

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说我是落花,也决不是无情的废物,;即使辞官归隐,也要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及生命,蕴涵的哲理是落化似乎是无用之物,但它仍可以化作春泥护花,仍有价值与作用,所以世上万物“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角度,在于自身的价值与功用。

泊秦淮(杜牧)⒈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或愤恨等)。

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⒉首句两个“笼”,写出了水边夜色的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有“笼罩”之意,它巧妙的将烟水日沙融合在一起,既给人以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⒊本诗最后两句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实际讽刺玩弄歌女的达官显贵,鞭挞了这些荒淫官宦不知亡国无日的罪行,反映诗人的忧患意识。

⒋一个“犹”字意味极其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⒌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借古讽今,这两句用一中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⒈本诗借古讽今,意在借贾谊的遭遇,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⒉“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纯粹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⒊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可怜”,即可惜,含蓄而耐人寻味,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⒈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⒉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拦(栏)约客(赵师秀)。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⒈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诗人要以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反衬出它的“寂静”(反衬)。

⒉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显示出诗人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⒊全诗通过对诗人所处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

⒋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蛙(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