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案例第二章

马原案例第二章
马原案例第二章

NO11:亚马孙的“魔鬼花园”

在秘鲁境内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里,当地人因为打猎或者采摘野果,在浓荫蔽日、灌木丛生的密林里艰难行进时,偶尔会遇到一大片疏朗有致、杂草不生的树林,这样的树林本来很容易穿行,但当地人往往避之如蛇蝎,绕道而行。因为这种树林太奇怪了:从几百平方米到千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几乎只生长着一种柠檬树,夹杂着一些其它树种干枯的树干和枝丫,透出一股慑人的阴森之气。当地人早就注意到这一特别现象,可是,千百年来,他们不知道也从未想过寻找它出现的原因,只好把它与鬼怪联系起来,称之为“魔鬼花园”。人们在热带雨林里失事或者失踪,也往往归咎于“魔鬼花园”作祟。

关于“魔鬼花园”,秘鲁当地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控制“花园”的是一个叫楚亚查奎的魔鬼。它是一个神秘的侏儒,一条腿长着人脚,另一条腿长着蹄子。别看它长相丑陋,但神通广大,想变谁就可以变谁,它经常以朋友或是亲人的身份出现,欺骗那些单独在丛林中行走的人,让他们迷失方向,最后遭遇灭顶之灾。当地人认为“魔鬼花园”就是这个侏儒魔鬼的家。

从19世纪开始,秘鲁和其它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听说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有着这样神秘的“魔鬼花园”,纷纷前来考察和研究,经过不断摸索,他们仍然一无所获,最后只好对“魔鬼花园”进行科学推测,认为它的形成是植化相克的结果:也就是植物间为争夺领地,释放某种化学分泌物,杀死对方,使自己能更好地生长,但是,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因为所谓的化学分泌物一直没有人鉴别出来。

一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弗雷德里克森来到了秘鲁,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她相继发现了不少“魔鬼花园”。它们大多呈圆形,面积大小不一,处处透着神秘的气息,深深地吸引了弗雷德里克森。她决定在一片“魔鬼花园”附近扎下营盘,对它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走进“魔鬼花园”,面对独特的生命景观,弗雷德里克森顿时疑惑起来:难道“花园”里仅剩的这个柠檬树种有“杀手”本色,容不得其它树木与自己为伍?

于是,弗雷德里克森开始对这种柠檬树进行生化分析。不久,她就发现,这种柠檬树不能产生有腐蚀或者毒化作用的气体,根本没有对付其它树木的“杀手锏”。而且,她还在一片“魔鬼花园”里惊奇地看到,里面除了生长着唯一的树种柠檬树,少数地方居然点缀着少量的野牡丹科灌木。于是,她就此断定,这种柠檬树本身对其它植物没有致命的杀伤力。

可是,“魔鬼花园”里为什么只有柠檬树能够顺利生长?

一天下午,弗雷德里克森正漫无目的地在“魔鬼花园”里徜徉,天上突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就在这时,她突然看到了令她惊诧不已的一幕:每棵柠檬树从树根到树干,爬

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而且周围地上还有数不清的蚂蚁匆匆向树旁汇集。弗雷德里克森走上前仔细一看,发现这些蚂蚁争先恐后地顺着树干的一些小树洞向树心钻进去。她知道,这些数以万计的蚂蚁大军是回到树心的巢里躲雨的。透过一棵柠檬树树干粗大的裂缝,她把手电筒向树心深处照去,看到里面附着了一大团一大团的蚂蚁!她又好奇地到另一棵柠檬树旁察看,发现它的树心也是中空的,里面到处是大大的蚁团。再看其它几棵树,棵棵都是如此!弗雷德里克森粗略估计了一下,这“魔鬼花园”里有200多棵柠檬树,其中的蚂蚁数量应当在200万只以上!

如此大量的蚂蚁给了弗雷德里克森强烈的刺激,以至于她突发奇想:“这‘魔鬼花园’会不会和这数量巨大的蚂蚁有关呢?”

接着,弗雷德里克森又考察了附近别的几个“魔鬼花园”,发现每个“花园”都寄生着数量超乎寻常的蚂蚁,这些蚂蚁被当地人称作柠檬蚂蚁。这一现象加强了她头脑中关于蚂蚁的大胆设想。

于是,弗雷德里克森决定进行实验——验证柠檬蚂蚁是否充当了“魔鬼花园”的制造者。她辟出一块实验地,在“花园”附近栽上了与柠檬树性状较接近的速生树种——雪松,并将雪松分成三组。她以一个个蚁团为单位,从“魔鬼花园”中采集了大量活生生的柠檬蚂蚁,转移到一组雪松上。接着她采取措施,允许蚂蚁在这一组的树上筑巢,不让蚂蚁在另一组树上爬上爬下,而任由它们在第三组那些树上自由上下。然后,弗雷德里克森对这些蚂蚁和雪松进行了仔细的对比观察和研究。

柠檬蚂蚁很快利用第一组雪松上的一些树洞筑起了它们的巢穴。但除此之外,它们对这组栖身的树木没有什么异常举动。就在当天,弗雷德里克森观察到,这些柠檬蚂蚁中的工蚁几乎倾巢出动,密密麻麻地爬向旁边的雪松,对于受到弗雷德里克森采取措施保护的那些雪松,工蚁们掉头而去,迅速浩浩荡荡地冲向了那些未受保护的雪松,这些蚂蚁爬上雪松后散成一个个小队,居然直扑那些绿叶,叮咬起来。树叶并不是蚂蚁的食物,它们这么做是干什么呢?

弗雷德里克森正为此奇怪,一个奇异的景象又出现在她眼前:雪松上那些遭到柠檬蚂蚁叮咬的绿油油的树叶,很快变成了褐色!她摘下褐色树叶进行化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来是柠檬蚂蚁们向这片叶子“注射”了它们体内生产的蚁酸,导致树叶急速枯萎!

在地球上约1.5万种蚂蚁中,有四分之一的蚂蚁可以产生蚁酸。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有机酸,荨麻和红蚂蚁用它作“蜇人”的武器,而人类有时也用它来保存食物,许多蚂蚁一般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免受动物或昆虫的袭击,但弗雷德里克森没想到,柠檬蚂蚁竟将蚁酸当做“除草剂”使用,借以杀伤树木!

5天过去,实验地里未受保护的那组雪松都连续受到柠檬蚂蚁的毁灭性打击,树叶枯萎殆尽,最后全部死掉了!而其它两组雪松却棵棵完好无损,这种实验表明,柠檬蚂蚁确实有一种人们以前想象不到的破坏力。可是,柠檬蚂蚁为什么要毁灭它们巢穴附近别的树木呢?

于是,弗雷德里克森又回到“魔鬼花园”里,对柠檬蚂蚁、柠檬树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交叉研究,慢慢解开了其中的谜团。

原来,柠檬树一般树心中空,为柠檬蚂蚁提供了天然的蚁巢。蚂蚁躲在树洞里,既不会遭到掠食者的侵袭,也不怕风吹雨淋,这里是它们最理想的安巢之所。柠檬树的树干和枝丫能够分泌一种汁液,风干后可以作为蚂蚁的食物。于是,蚂蚁便选择柠檬树作为自己的“多功能”寄生树。为了巩固自己的“家园”,让自己栖身的柠檬树顺利生长,蚂蚁们就用自己身体产生的蚁酸,去破坏柠檬树附近别的树木,让柠檬树获得更多的阳光,能够更多地从大地中汲取各种营养。于是,柠檬蚂蚁和柠檬树之间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寄生关系,相得益彰。久而久之,“魔鬼花园”这种奇特的生态现象就出现了。

揭开了“魔鬼花园”的神秘面纱,弗雷德里克森兴奋不已。但她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向前。不久,她又有了重大发现:“魔鬼花园”的形成,不仅与柠檬蚂蚁和柠檬树之间的寄生关系有关,更是柠檬蚂蚁的蓬勃野心导致的。柠檬蚂蚁虽然很小很小,但它们的数量巨大无比,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希望在广袤的热带雨林中有一块它们自己的领地,任由它们肆意驰骋。于是,它们把自己本来用以防身的蚁酸,当做“除草剂”,当做它们的“园艺工具”,打造属于它们自己的“花园”,建立它们的“殖民地”,让它们更好地生活和繁衍。

弗雷德里克森还发现,那些大面积的“魔鬼花园”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了柠檬蚂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是无数代无数多的蚂蚁共同心血的结晶。她看到的最大的“魔鬼花园”面积有1300多平方米,里面有300多棵柠檬树,“驻扎”了大约1500只蚁后和300万只以上工蚁。而且,这片“魔鬼花园”的历史竟有807年!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NO12:瓶瓶罐罐与木桶

A

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

且一扔了事,干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那么,这里有规律吗?

有。这就是,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克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

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之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关系是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关系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它们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这位极善思考的聪明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

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于是突然发现了我们的可悲。这就是,打碎瓶子的经历,我们肯定有过,可是,当包含其间的规律从我们的身边淘气地溜走时,我们拥抱过它吗?

没有!就因为迟钝!

如此看来,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B

烦恼肯定是一种邪恶,它败坏着人的情绪,影响着人的健康,在人的生活中投下了一个深深的阴影。

及时走出这个阴影,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于是想起《资治通鉴》中的一个故事。汉灵帝时,太原孟敏出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瓦罐),只见他掉头不顾,径直前行,名士郭泰奇之,问其故,他答曰:“瓦甑已破,不复能用,顾之何益?”

请注意,打碎的瓦罐,的确是件让人烦恼的事。但故事中的孟敏却偏偏“掉头不顾,径直前行”,这说明他特别聪明特别理智。这就是,他极善于权衡利弊,深知悲悲切切不如轻装前进,这才不再计较已有的损失,而且干脆利索,只管向前!于是也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发,这就是,在前进的征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权衡利弊,并认定豁达开通远胜于苦恼烦闷——正如那孟敏,如果打碎瓦甑后便自艾自怨,便可怜兮兮,便哭哭啼啼做黛玉葬花状,他能径直前行吗?

换言之,既然烦恼极像那只“打碎了的破瓦甑”,毫无用处,凭什么不扔掉它!

C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头敲敲,然后由声音判定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既然父亲敲敲酒桶能知道酒的多少,那么,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吗?于是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著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有人更聪明,由木桶而提出了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要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怪不得人们常大声疾呼要补缺补差抓落后环节,原来其意盖出于此。

更有趣的是关于木桶的诸多提法。

比如,想知道一个人的水平究竟如何吗?像观察木桶似的研究研究他吧,这将有助于找到他最短的“那块木板”!像敲敲桶似的敲敲他吧!你会由此发现他的水平境界究竟如何?正所谓“满桶不响,半桶晃荡”。这“响”与“晃荡”,不就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吗?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瓶里有歌,罐里有歌,桶里也有歌。

苹果落地,敲出了牛顿的万有引力;

水的沸腾引出了瓦特的蒸汽机;

奇迹的基因往往就在于简单的现象中,

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肯于思考的头脑。

提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NO13:非法入境的婴儿

一位名叫罗泽玛丽的阿根廷妇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路经巴西前往纽约与丈夫团聚。不巧,她的儿子就降生在巴西巴拉那州贝伦机场。直到我撰写本文时,婴儿仍被扣留在官僚主义的尿布中。这一事件导致英国领事馆出面干预,巴西外交部和阿根廷大使馆分别发表声明。我甚至确信,要使海关当局释放这个婴儿,必须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

故事得从头说起。罗泽玛丽女士在飞行中感到阵阵腹痛。她不忍将孩子生在飞机上,而想在陆地上分娩。然而谁能料到这一选择竟招来比分娩更大的痛苦。DC-10客机在贝伦机场紧急着陆,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在机场大楼内。罗女士在医院里度过了两个昼夜,出院后等她的却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妖魔——官僚主义。罗女士带着同行的其他两个孩子来到机场,准备继续旅行,但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却扣留了她。这位官员查对了三份护照,经过无数次反复核实,发现初生的婴儿竟没有任何证件。他便带着官僚主义特有的那种腔调问道:“他是怎么样入境的?”说着用手指了指婴儿。

“从我肚里。”

罗女士的回答简明扼要,但这个官僚主义却不能明白这最简单的道理,仍然不慌不忙地重复着他那已背熟悉了术语:“那么,请问女士是否在行李申请单上填写了腹部携带孩子一个?”我没有申报,但大家都看得见的。”

“这种理由是不充分的。”他接着说,“我只能表示遗憾。但既然如此,孩子怎样入境就怎样出境吧!”

“我的先生,请你原谅我吧……”

他好像现在才明白过来,他终于发现自己言行的荒诞不经。但是,为了表明他的思维敏捷,他马上建议说:

“好吧,女士,我们就在于这么办吧!为了不给彼此带来任何麻烦,请你把婴儿装在一个皮箱内出境,我就装作没有看见。”

罗女士听罢,呆若木鸡。官僚主义看对方不说话,又接着说:“如果您不愿这么办,我只好宣布你是走私。因为没有任何证件能证明这婴儿就是你的孩子。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做婴儿走私的勾当呢?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我的女士,看来我只能把你扣留在此。”

罗女士听后只觉得头晕目眩。她要求见机场场长。场长来了,他满面笑容,尽力安慰她,并推说那位工作人员是个新手,保证一切都会顺利解决。

“其实很简单,只要女士将婴儿出生证、儿童律师的许可证、护照、所得税申请报单和22000克鲁赛罗(巴币)的存寄收据交给我们,婴儿就可以出境了。”

“22000!这太荒谬了……”

“得了,得了,我的女士……”场长打断了她的话,“你应该知趣了,要是个三胞胎,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罗女士竭力申辩,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重复了一遍:在这里停留,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出生,离开布宜诺艾利斯的目的是去纽约与丈夫团聚,场长听后大笑一声说:“好,好极了!为何女士不早说呢?这样,情况就不同了,问题就好解决多了。你只要办理一份宜诺艾利斯的居住证,一份阿根廷的政府的证件,证明你确实要移居加拿大,一份结婚证书,一份纽约警察局的证明,确认你丈夫在那里生活,你丈夫的两张免冠照,还有一份加拿大政府的公函,证明你们将定居在加拿大。对了,你们将居住在哪一个城市呢?”

“蒙特利尔市。”

“是这样,那我们还得要一份蒙特利尔市政府的确证件。你们住别墅还是公寓?”

“住公寓。”

“那就别忘了再带一份公寓的草图来。”

罗女士不得不抱着初生的婴儿开始朝拜各级官僚办事机构。

“办理护照?必须先准备一份免疫证书、选举证、身份证、申请书和三张穿礼服、系领带的照片。

“但是,孩子出生仅30天。”

“这没关系。女士,在我们这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办理护照,必须持本人身份证,而领取身份证就必须先办理一份良民证,领良证则需要出示工作证,办理工作证更需要无数的资料和证件,如果没有服务税证明,这一切都是无效的;办理护照还需要持本人的选民证,在领取选民证前,必须先领取一份居住证,并附一份煤气结帐单,还需准备两张免冠照片和健康证;最后还要一份所得税申报单存根,然而谁知道领取上述申报单存根究竟还需要什么证件呢。

“请他亲自填写一份表格就行了。”

“他还不会写字,但必须先办理一份委托书。”

罗女士无可奈何,只得抱着这个名叫马里奥的孩子四处奔波,她终于发现自己已陷入了迷魂阵,无所适从。然而她从中也得到一种实惠,这就是,当孩子哭闹时,她就威吓他:“你再哭,我就把巴西官僚主义叫来。”

时间流水般地流逝。一天,罗女士的丈夫居然在纽约收到儿子马里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我和妈妈还在为巴西政府要求的各种证件四处奔忙(妈妈还是习惯性把我抱在怀里)。我想,当我们把所有证件办妥后,恐怕只能海运到加拿大了。我给你写信,是为了使你放心。看来,我们见面的时刻为期不远了。明天,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就可以拿到最后一份证件——我的服役证明。”

提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NO14:扶正比萨斜塔

随着七声清脆洪亮的钟声,自1990年1月7日关闭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于2001年12月15日重新向游人开放,人们沿着294层螺旋状的楼梯登上了54.5米高的塔顶,而这些台阶已经有4359天没有接待过游人了。

12年前意大利文化部由于担心比萨斜塔的倾斜角度太大而有可能倒塌,宣布正式对游人关闭,当时比萨斜塔的塔心已经偏离垂直线超过4.5米,为了拯救这一历史名胜,各国建筑学家和纠偏技术专家想尽了办法并随后展开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维修和纠偏工程。

对比萨斜塔的“扶正”从它修建时就已经开始。早在1272年,建造比萨斜塔的工人为了纠偏,减薄了塔身南面的大理石厚度,后来在塔顶上还加上了一个钟楼,工人使这个钟楼略微向北倾斜以达到纠偏的目的。但由于没有抓住根本因素,比萨斜塔斜塔继续倾斜,从1550年到1817年的267年间,比萨斜塔共倾斜了5厘米。1838年,比萨斜塔又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倾斜,此后,斜塔以每年平均1毫米的速度继续倾斜,曾有人预言,比萨斜塔将

在2003年一2004年间轰然倒塌。

为防止比萨斜塔倒塌,在关闭比萨斜塔以后意大利政府成立了“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并向全世界征集“扶正”和延缓比萨斜塔倾斜速度的办法,中国专家也为纠偏出谋划策,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祖德教授的“地基应大解除法”对制定比萨斜塔纠正方案起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经过百年之久的反复论证后,拯救委员会选择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纠偏办法,那就是从比萨斜塔的北侧地基下抽出部会渣土使斜塔的倾斜自然北移,而这一办法却是一位意大利人1961年提出的,当时由于其原理过于简单和浅显,一直没有引起专家的重视。但此人后来到了墨西哥并用这一方法将出现倾斜的墨西哥大教堂“扶正”了。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约翰·比兰教授在抽土纠偏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兰教授说,比萨斜塔倾斜不止的关键在于,它的造基不是建在石头上,而是建在软土上。由于塔是向南倾斜,因此抽土纠偏主要是想通过向北侧地基打洞、抽出部分淤泥而进行人工沉降,从而扭转斜塔向南倾斜的角度。比兰为此设计出了一种特殊的钻管,它直径约20厘米,其中有个类似开酒瓶塞子的钻头,能够深入地下的同时抽出软土。在经过精确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后,比萨斜塔的抽土工程在2000年2月13日开始,41条抽土管深深地插入20米深的比萨斜塔的塔基下面,工程以每日抽土100公斤的速度进行;与此同时几条钢索环绕捆住斜塔的二层,向北拉住塔身,斜塔内的120台精密仪器从各个角度和高度严密监视斜塔的动静。

对险象环生比萨斜塔的拯救工程耗时12年,耗资550亿里拉,约合2500万美元,负责比萨斜塔拯救工程监督工作的意大利建筑专家皮耶尔弗朗切斯科·帕奇尼说,目前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比拯救前减少43.8厘米,已基本恢复到18世纪末的水平,足以确保它在300年内不会发生倒塌的危险。虽然斜塔向北回复了40多厘米,但比萨斜塔的偏斜之美依然不减当年。现代工程技术的力量,使得时光仿佛在斜塔身上实现了“倒流”。

提示:真理的检验标准

NO15:有一个苹果掉到了天上

对许多科学家来说,1906年的夏天是个不幸的季节。玻尔兹曼,奥地利物理学家,在气体运动论和热力学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在那年的夏天,一个人悄悄跑到森林里去自杀了。几乎同时,德国科学家德鲁德也自杀身死。20年后,荷兰理论物理学家p·埃化菲斯特同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科学史认为已经查明了这些伟大科学家的死因:由于牛顿建立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土崩瓦

解,这些科学家感到过去赖以生活和工作的信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想想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已经统治了三个世纪。300年来的每一天每一刻,苹果都是掉到地上,而突然之间,苹果似乎不总是往地上掉:X射线的发现,电磁效应,对光速的测定,使万有引力定律遇到了无法解释的挑战。

在本质上,这不是科学的危机,而是认识论的危机。是在物理学和哲学的交叉地段蒸腾着的一片白日梦境。谁能解释这梦境。谁就拯救了物理学,也拯救了这个世界。

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这时展示出来,通过他.物理学改变了整个世界。但或许最重要的是。通过他。科学改变了自己的思维。

他16岁时就敢于这样想像:如果一列火车以光速行驶,而观察者也驾驶着光来观察它,那么,列车还是直线行驶吗?他想象:列车在“波动”。

于是,直觉出现了:苹果是可以“掉”到天上的——只要以光速往上“掉”。在这同等的条件下,这“一个苹果”是对所有往地上掉的苹果的“证伪”!

于是,改变了世界近代史的相对论诞生了。

从此,“证伪”相比“证实”成为科学发现的更伟大的动力。千万个苹果都往地上掉,但只要有一个苹果掉到天上,“万有引力定律”即被“证伪”,科学才会前进。

1919年.爱因斯坦又提出一个预言:光线在引力场具有弯曲效应。

当时,没人相信他。只有英国物理学家爱丁顿愿意去“验证”。他带着一支观测队来到荒凉的西非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等待5月29日的日全食。如果运气好,可以拍摄到13颗亮星,证实或者否定爱因斯坦的预言。

时间到了。光线经过太阳边缘时,发生了1.61正负0.30秒的偏差,与爱因斯坦1-7秒的预言非常吻合。广义相对论被证实了。从此,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不是一个苹果,而是所有的苹果都往天上“掉”。

提示:真理检验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

. '.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 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理论指导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无产阶级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解放’。”“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对事物的态度所困扰。”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转识成智,化理论为方法。”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二章

第三章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4.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6.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8.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2.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3.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马原案例分析

一、 随着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停止中国书友会运营的宣布,这个有着170余年历史的图书巨鳄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为什么在欧洲极其成功的贝塔斯曼公司会在中国折戟,苦心经营十三年而未实现盈利?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制消费。除了入会费之外,贝塔斯曼公司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购买一本图书,否 则取消其会员资格,这一协议是最为让中国消费者厌恶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图书定位狭窄。书友会会员数量攀升后,公司没有考虑更有内涵的读物,依然力推 励志及言情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价格高。读者刚入会时可以得到低价购得图书的机会,但此后只能以九折购书,而 加上邮费之后往往价格会高出原售价。 4、开设实体店的战略。2002年公司更换CEO之后力推在法国成功的实体店战略,然 后在欧洲书价高、房租低,但在中国书价远低于欧洲,而房租几乎持平,于是这一模式反而成为公司的累赘。 5、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在国外CEO的带领下,公司走的完全是西方式的管理道路, 与当地文化完全为进行融合,同时也忽略了书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6、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贝塔斯曼在国常常是针对作家买断版权,一本《克林顿自传》 就要付出1000万,这与国内与作家谈稿费、税率、印量的作法完全不同,使得公司耗费了大量资金而销量却往往不甚理想。 7、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由于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当当 网、卓越网等网络书店的崛起给贝塔斯曼带来了致命的冲击,由于高邮费的弊端,使得读者群大量流失。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贝塔斯曼公司没有考虑到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固有图书市场的联系,一味的坚持自己的原有经营理念,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利好讯息,图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然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必然过程,贝塔斯曼的经营理念不能遵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自然只能被淘汰。 所以,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待事物要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遵从历史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知道事物是普遍具有联系的,并且是永恒发展的。作为伟大祖国的未来复兴的中坚力量的我们,自然更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更加科学的看待事物,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二、 我认同“成功的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称之为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一级没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特点,称之为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一个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都是艰辛的并且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的,这些矛盾之间具有共性也具有其各自的个性,有必然联系却又不尽相同。同样,在不同的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充斥的矛盾,自然也有相通的共性,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既然矛盾尤其特殊性,那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所走的路线和采取的方法必然不同, 所以每个人和集体在追求成功的模式上完全照搬是必然会失败的。 贝塔斯曼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更是从实践的层面说明了这一观点。贝塔斯曼将其在欧洲的成功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国,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却没有想到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贝塔斯曼忽略了在中国市场开拓疆土的特殊性,在13年经营而未盈利后终于退出市场。 所以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认识矛盾,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将矛盾转化为成功的奠基

马原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心得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个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让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走上了类似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道路,但他又巧妙的回避了资本主义改革的问题,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样做究竟好不好?我们的国家确实富裕起来了,同时这也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社会形式,这着实是一种中庸的做法,既没有激进得走上资本主义改革的道路,也没有保持发展艰难的社会主义萌芽阶段。当然这并不是本文的主题,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理科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的认识。 所谓马克思主义,就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以及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以及社会建设过程中始终发展着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指导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藏资料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进行时的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在我国人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我们更深一步的领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内涵,这为我们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还有就是懂得了什么是实践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主体在神经中枢发出的命令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主体生活的担保和根据,是主体的一种可靠的生活方式。实践反映了主体的生存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主体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对自己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做出的反作用。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提供认识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docx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B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D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4.实践的中介是(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B )

2016马原答案第四章

习题题目总数:21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习题11(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原(课堂笔记)教学内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产生提供了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是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基本内容、特点) 1、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3、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4、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世界万物的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章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 1、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质,谁决定谁,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是世 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的标准是唯心的;反之是唯物的。 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够 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公式 1、哲学=自然观(本质论、世界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 2、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论 3、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 4、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n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论+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 象本质+形式内容+现实可能+必然偶然) 5、唯物史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论=物主义的解释社会本质+结构+原因…… 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结构) 一、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精神 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二、判断存在即是被感知 1、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主观感觉是客观存在的根源。 2、它完全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颠倒了根源和派生物的关系。 3、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根源,主观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原命题错误时的说明理由模式 1、解释原命题的含义。 2、说明原命题错在哪里。 3、说明本问题的正确观点。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 1、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依赖于自然界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离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无法存在,人类社会实践无法进行。 2、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四、世界的结构 马克思主义吧世间万物划分为物质和意识两大类 a、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技能或属性 c、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a、意识可以能动的反映世界b、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c、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人的生理机能 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管能动性的前提 a、只有在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正确,才能越有效的发挥相互关能动性 c、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主观目的 2、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深藏于事物内部,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认识它辩证法(世界的原因、规律)

马原案例分析

马原案例分析: 案例7: 在布莱克.威尔德提出中国贫油论,并得到美孚在陕北采油失败的佐证,而且这一理论还得到了西方许多地质学家的赞同和我国一些地质学家的附和。在这种情况下,李四光早在1928年就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美孚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他经过对大同盆地太行山麓以及庐山等地的长时间考察研究,发现大量冰川存在的证据,并得到国际公认,推翻外国专家关于“中国没有冰川”的错误结论。并于1934年,在《中国地质学》一书中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部署下,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发现不少大型油田,宣告“中国贫油论”的彻底破产。 “中国贫油论”的破产说明,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有绝对性的,赞同中国贫油论的科学家,仅仅通过在陕北,延安一带没有打出石油,就盲目支持“中国贫油论”而没有对中国其他地方进行考察,就将贫油论推广到全国,不免生出谬误。而李四光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后,找出冰川存在的证据,打破了中国贫油论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己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上发现大量石油储备,用切身实践来证明“中国贫油论”的破产。 案例8: “水稻亩产十三万斤”通过大量的施肥,移植其他稻田中的禾苗,采用并蔸的方法,使这块田的密度升高。但仅仅如此,也还不能放出这颗巨大的卫星。在称量时,将其他生产队粮仓里的粮食挑出来,对已有粮食重复称量,用欺诈的手段造就了这颗史无前例的大卫星。这幕闹剧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人民在饥饿中死去,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中,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避免此类闹剧再次发生,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妄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实践的失败。其次,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意志物化。要将你心中所想付诸于实际行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能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5年赶超英国,英国比我们早一百多年的工业化,科技水平,人才质量,物质基础远远高于百废待兴的我国。不可能简单的依靠群众的热情与干劲就可超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就是这样的道理。

马原学习心得(总结类)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实在最开始听师兄师姐们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特别无聊,于是去上课便抱着可上可不上得态度去上课。可是,去了才发现,原来上课给人的感觉和师兄师姐们讲的截然不同。老师用略带东北的口音,幽默地话语迅速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原本认为无聊的马原课,结果是充满欢笑的。 当然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2016马原答案第二章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主义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唯理论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就选我打对勾的)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矛盾关系 o价值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13-2014-1学期《马原》课堂讨论各小组选题

2013-2014-1学期《马原》课堂讨论各小组选题 1、12护理1班第1组:苏联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2、12护理1班第2组:逝去的那些年的梦想 3、12护理1班第3组:精彩哲学故事赏析 4、12护理2班第1组:医生,别让我哭泣;病人,我也很委屈——医疗纠纷探究 5、12护理2班第2组:90后眼中的马克思主义 6、12护理2班第3组:胜女时代 7、12护理3班第1组:不一样的父爱 8、12护理3班第2组:爱与智慧 9、12护理3班第3组:《小时代》里的马克思主义—亲情观·友情观·爱情观 10、12护理4班第1组:论日韩潮流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1、12护理4班第2组:梦之国度——中国梦 12、12护理4班第3组:网络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3、12护理5班第1组:像男人一样活着 14、12护理5班第2组: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5、12护理5班第3组:寻找信仰 16、12护理6班第1组:李天一事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17、12护理6班第2组: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18、12护理6班第3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基友情” 19、12护理7班第1组:医学中的爱智慧 20、12护理7班第2组:中庸思想的现实意义 21、12护理7班第3组:由郭美美炫富引发的哲学思考 22、12护理8班第1组:谈《爸爸去哪儿》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23、12护理8班第2组:从薄熙来事件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24、12护理8班第3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问题 25、12护理9班第1组:《小时代》引发的哲学思考 26、12护理9班第2组:中华汉字观 27、12护理9班第3组:科技与“我”同行 28、12护理10班第1组:哲学与幸福 29、12护理10班第2组:爱情中的哲学 30、12护理10班第3组:幼儿园孩子该不该学英语 31、12护理11班第1组:信仰危机 32、12护理11班第2组:医学与哲学 33、12护理11班第3组:论中西方哲学与医学 34、12护理12班第1组:中美教育差异 35、12护理12班第2组:恋爱中的哲学 36、12护理12班第3组:生活中的辩证思维 37、12护理13班第1组:信念在飞,梦想在追 38、12护理13班第2组:唯物辩证法之于历史建筑 39、12护理13班第3组:七个怎么看 40、12护理14班第1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长经历和优秀品质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41、12护理14班第2组: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42、12护理14班第3组: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43、12护理15班第1组:哲学与认知自我

马原习题2015版第二章习题-(2)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2.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B)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6.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7.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8.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B)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 9.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1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11.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B)

马原第四章(自己总结的)

第四章 4-1 1.社会制度的改变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时间:14世纪末—15世纪初 2)地点: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 3)途径: a)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换而来 4)资本主义萌芽的形式(两种,对应上面两种途径):课本P139—140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能够实现要求商品更大规模生产,满足世界市场扩大的需要)。 2)利用暴力手段进行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3)资本原始积累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 的过程。P141 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间:西欧:15世纪后30年——16世纪高潮——19世纪初结束 5)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途径:P141-142 a)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b)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42 劳动价值论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P143 2)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个因素,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 2)二因素: a)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的是人 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适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

马原学习心得

马原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原理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领会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改变了许多…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前四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现先将我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简单介绍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内容。 1.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表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为:(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3)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问题的依据。(4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1)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

马原第五章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解析

马原第五章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 识形态解析 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点拨:本节与本学科第四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结合一起复习,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属于上层建筑。 考点40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1.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包括对内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这也是概念为什么不加框)(回,这是判断)与奴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没有消除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资本主义国家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考点41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 1.构成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1)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和自由。 (2)法制: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 (3)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4)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5)政党制度:从政党制度的类型看,大致有两党制和多党制等形式。 2.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考点4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1.进步作用 (1)在战胜封建社会的小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