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杓关节脱位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临床上常见于运动员、跳伞运动员等高风险人群。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1. 突发性剧烈的颈部疼痛,常常伴随着头部的不适感;2. 颈部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和侧屈动作;3. 上肢放射性疼痛,可伴有上肢麻木和无力感;4. 颈部肌肉紧张和压痛。
二、影像学检查。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1. X线片,可显示寰枢关节的位置和稳定性,对于判断关节是否半脱位有重要意义;2. 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对于判断关节是否半脱位有较高的准确性;3. MRI检查,对于评估软组织的损伤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三、生理学检查。
生理学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肌肉力量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对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以及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综上所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生理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做好康复训练,以促进康复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环杓关节脱位诊治要点

环杓关节脱位诊治要点环杓关节由环状软骨的环杓关节面、杓状软骨底面及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环杓韧带等组成。
该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脱位。
环杓关节脱位包括杓状软骨脱位(arytenoid dislocation)和半脱位(arytenoid subluxation),杓状软骨脱位系指杓状软骨与环状软骨关节面完全分离的状态,而杓状软骨半脱位是指杓状软骨环面在关节囊内失去正常解剖位置,但与环状软骨杓面仍有部分接触。
据文献报道,杓状软骨可向任何方向脱位,但是以前脱位( anterior dislocation)和后脱位( posterior dislocation)最为常见。
1、病因环杓关节脱位多因气管插管损伤(插管或拔管)、颈部外伤引起,其中气管插管更常见。
麻醉喉镜上挑会厌时,可牵拉杓会厌皱襞致杓状软骨向前方移位导致环杓关节前脱位;未看清声门而盲目插管时,其尖端或通管丝误撞杓状软骨,也可导致环杓关节前脱位。
麻醉过程中,气管插管远端弯曲而向后外后挤压杓状软骨时,或拔管时气囊仍部分充盈,均可造成杓状软骨向后、外移位,致环杓关节后脱位。
除此之外,胃管、胃镜检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操作也可能导致杓状软骨脱位。
剧烈咳嗽也是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原因, Nerurkar N等曾报道了一例胃镜检査后两天因剧烈咳嗽导致双侧杓状软骨脱位、声门狭窄的病例。
原因可能为胃镜检查导致环杓关节的直接损伤、环杓关节松弛,最后剧烈咳嗽诱发杓状软骨脱位。
2、临床表现环杓关节脱位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嗓音障碍,可表现为手术、外伤后的声音嘶哑,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以气息声为主,除此之外还伴随发音疲劳等现象,音域、音高均受限。
嗓音障碍程度与环杓关节活动受限程度相关。
后期患者检测声带代偿发音时,嗓音可以好转。
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症状,但环构关节脱位患者一般不伴随有呼吸困难。
3、诊断要点(1)有喉气管插管史,胃镜检查、下胃管等咽喉部相关侵入性操作。
环杓关节脱位

环杓关节脱位环杓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主要是气管插管损伤和颈部外伤所致,一般文献报道甚少。
首例环杓关节脱位由Korman于1973年报道。
可发生于成年人、婴儿,甚至新生儿,与性别无关,脱位方向包括向前、向后或垂直脱位。
气管插管所致环杓关节脱位发生率约1‰。
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一、患者因素:(1)颈部短粗,声门暴露困难,视野不清;(2)年老体弱、久病衰弱、肌张力减低;(3)疾病引起环杓关节韧带退行性变;(4)喉部肿瘤侵入,全身疾病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糖尿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溃疡性结肠炎、喉软化、肢端肥大症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病人,因环杓关节变性及其韧带张力变弱而易发生环杓关节脱位。
二、操作因素:1、气管插管术所致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主要包括(1)喉镜显露声门时,过度上提喉镜,使咽会厌襞裂及杓状会厌襞裂张力过大(McCoy喉镜);(2)颈部过度后伸,导致气管及其周围组织弹性下降,特别是老年患者;(3)气管导管远端凸面弯曲部直接对左侧杓状软骨损伤,尤其当气管导管质地较硬时更易发生;(4)拔除气管导管时,未完全放气之气囊退出声门时,对杓状软骨直接损伤或气管导管及喉镜片对环杓关节直接损伤所致。
三、侵入性操作(1)胃管的置入及留置多次置胃管,胃管质地较硬,胃管在声门口盘曲,牵拉杓状软骨引起。
胃管长期位于中间位置,喉返神经后侧支受压或肌肉痉挛,可导致杓状软骨部分、环状软骨后溃疡形成、感染、声门功能障碍。
(2)胃镜置入(3)TEE超声探头的置入四、其他颈前钝性损伤,穿透伤甚至颈前加压。
咳嗽、打喷嚏、剧烈呕吐环杓关节脱位的类型主要包括前脱位和后脱位。
一般认为,若作用于杓状软骨上外力方向是由后向前,则导致杓状软骨前脱位,若作用于杓状软骨上外力方向由前向后,则可能导致杓状软骨后脱位,如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远端凸面弯曲部分直接作用于左侧杓状软骨,或拔除气管导管时未完全放气之气囊退出声门时向后对杓状软骨直接损伤。
环杓关节脱位的症状、体征主要包括声嘶、咽下困难、喉痛、饮水时呛水,甚至失声。
喉异物钳在环杓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喉异物钳在环杓关节脱位中的应用喉异物钳是一种常用于呼吸道突发状况处理和操作的医疗器械,同时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口腔外科手术器械之一。
而在环杓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中,喉异物钳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医生们的关注和推崇。
首先,环杓关节脱位是指头骨和环形骨之间的关节脱位,这种状况通常容易破坏喉咙和颈部的解剖结构,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起呼吸道阻塞和缺氧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及时处理。
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环杓骨结构的复杂性和局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术器械辅助手术操作。
此时,喉异物钳的出现,为医生们的手术操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喉异物钳是一种具有较长工作端的镊子型手术器械,具有优雅的设计和较高的操作效率。
在环杓关节脱位手术中,医生可以使用喉异物钳辅助手术操作,通过钳子的较长工作端,在手术过程中容易触及到深度较深的关节位置,从而有效地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手术的风险和难度,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喉异物钳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弹性,容易控制手术器械的方向和角度,操作起来较为灵活。
在环杓关节脱位治疗中,可通过旋转和调整喉异物钳的角度,配合其他手术器械,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安全,减少了手术中的误伤和副作用。
除此之外,喉异物钳还可用于口腔修复手术和齿科手术等领域。
如对于一些较深的口腔异物的取出,喉异物钳可以准确地定位和取出异物,极大地方便了口腔手术操作。
还可用于拆除牙齿或修复义齿、牙槽骨外科手术等领域。
目前,喉异物钳已经成为口腔外科手术器械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总体来看,喉异物钳在环杓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为医生们的手术操作提供了方便、高效,将为相关领域的医疗工作者更好的解决口腔外科手术操作中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手术器械时,医生应该注意适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切忌因疏忽大意而导致手术操作的失败。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保护口腔及颈部等解剖结构,以预防环杓关节脱位等疾病的发生。
环杓关节脱位

聲帶突水平線測量法:
過環狀軟骨板後緣和中央分別作一平行 線(底線)和直線(中軸線),過健側杓狀軟 骨聲帶突平行於底線作一直線(健側水平 線),過患側杓狀軟骨聲帶突實際位置平 行於底線作一直線(患側水平線)(圖2); 採用普通直尺測量兩條水平線之間的距 離,
環杓關節脫位在多層螺旋CT軸位像上主 要表現為兩側杓狀軟骨不對稱,聲門裂兩 側底角不相等,兩側聲帶突水平線不重合。 通過比較聲門裂上三角形兩底角大小及兩 側聲帶突水平線的位置,可以有效地判斷 是否存在環杓關節脫位以及判斷前後脫位
用喉鉗的末端置入患側杓狀軟骨外側的梨 狀窩,喉鉗的末端用紗布包纏,防止喉鉗 對環杓關節的再次損傷。
若環狀軟骨向後外方脫位,將複位器置 於 患側梨狀窩底部,順環杓關節運動軌跡向 前向內撥動杓狀軟骨;
若杓狀軟骨向前向內側脫位,則將複位器 輕輕置患側杓狀軟骨前內方,囑患者發聲, 聲門關閉時向後外方輕輕撥動杓狀軟骨, 邊撥動邊觀察複位情況。
進行CT薄層掃描,可以動態觀察聲帶內收、 外展是否對稱,判斷是否存在聲帶固定 等常。
聲帶突腰線測量法:
過環狀軟骨板後緣和中央分別作一平行線(底 線)和直線(中軸線),過健側杓狀軟骨聲帶突 向甲狀軟骨板與中軸線的交點作一直線(健 側腰線),腰線與底線夾角即為健側底角;
沿患側杓狀軟骨聲帶突實際位置向甲狀軟骨 板與中軸線的交點作一直線(患側腰線),兩 線夾角即為聲門裂患側底角(圖1);採用普 通量角器測量聲門裂兩底角的實際角度;
診斷:
病史、體征
CT檢查:環杓關節脫位在螺旋CT軸位 像上主要表現為兩側杓狀軟骨不對稱、 患側杓區軟組織增厚,聲帶固定,梨狀 窩及喉室腔擴大,腫瘤則引起梨狀窩及 喉室腔縮小等徵象。
正常人在平靜呼吸狀態下,雙側聲帶處
寰枢关节脱位

先看几组图像
?
寰枢关节脱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孟悛非
寰椎前脱位
{ 寰枢关节脱位
寰枢关旋转脱位
后者过去又名 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 (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 但“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已另有所指,“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并不 确切,不提议使用。
症状:发烧、枕颈部疼痛、斜颈不能自行恢复、 颈部活动受 限,偶有四服麻木、瘫痪、 呼吸困难等 高位颈髓受压旳临床体现
好发于小朋友和青少年
常见于体育运动、交通事故 该损伤有寰椎横韧带甚至翼状韧带旳断裂,而这 两个韧带是维持寰枢关节稳定旳主要原因,所以 该损伤为不稳定性损伤,易造成脊髓受压 寰枢椎旋转角度>300 可造成椎动脉屈曲甚至闭塞
环枢相向旳关节突均等反向移动
寰齿关节间隙正常
活体
两寰齿间距不等、两对关节突关系不对称、两椎间小关节间隙不相等、 两侧块大小、形态不相同: 向前移旳侧块增大,后移旳反之
二、寰椎前脱位
寰椎前脱位
寰椎基本无旋转情况下旳前移,肯定有寰齿关节分离 (寰椎横韧带肯定断裂)和两个侧块关节旳脱位; 或者齿突骨折(与前弓一并前移)和两个侧块关节
又名
寰枢关节旋转性半脱位 (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
此名称不精确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可有三型: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是临床上和影像上不太为 人注重旳病损。对其诊疗尚在较多混乱和争议。 在此,结合文件、标本和病例谈谈自己旳看法
。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
以一侧椎间关节为轴另 一侧关节脱位并寰椎侧 块向前移位; 或寰椎两侧侧块均向前 移且以一侧为著
环杓关节脱位的护理PPT课件

运动指导
避免剧烈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01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长时间低头、久坐等
02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如颈部肌肉拉伸、颈部肌肉力量训练等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等
0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颈椎病、关节炎等
05
定期检查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康复治疗:声带训练、吞咽训练、呼吸训练
出院指导: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经验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疼痛、关节活动度等
01
保持体位: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关节受压和过度活动
02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
03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感染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康复护理
保持关节稳定:使用支具或夹板固定关节,防止脱位复发
减轻疼痛:使用冰敷、止痛药等方法减轻疼痛
恢复关节活动度: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
增强肌肉力量: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预防并发症:观察并预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环杓关节脱位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05
启示与建议
01
早期发现:及时发现环杓关节脱位,及时采取措施
02
正确诊断:准确判断环杓关节脱位的类型和程度
03
及时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04
术后环杓关节脱位防治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喉部检查可初步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确诊需要进行 影像学检查,如喉部X线片、CT或MRI等。
02
杓关脱位的防
预防策略与措施
术前评估
术后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 病史、体态、活动能力等情况,以便 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和预防措施。
术后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包括正 确的体位、适当的活动等,以减少关 节脱位的风险。
资源分配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环杓关节脱 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社会参与
加强公众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认知和预 防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相关 研究和治疗工作。
THANKS
感
的护理计划。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帮助 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手术效果。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确保患者 符合手术要求;指导患者进行术前 准备,如禁食、备皮等。
术中护理配合
01
02
03
核对患者信息
在手术开始前,与医生、 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 确保手术对象正确。
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 验,验证新的治疗方案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学术交流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进环杓关节脱位防治领
域的发展。
政策与伦理问题
政策制定
呼吁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和完善环杓 关节脱位防治的相关政策,提高医疗 保障水平。
伦理规范
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 同意权和自主权,保护患者隐私和权 益。
疼痛管理
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杓关节的相关解剖
杓状软骨,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板后
上缘。
三角锥形,左右各一,顶尖向后内方倾斜,其底 部和环状软骨连接成环杓关节。
底的前角名声突,声带后端附着于此;底的外侧 角名肌突,为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附着之处,影 响声门的开放与关闭。
环杓关节
由环状软骨的环杓关节面、杓状 软骨底面及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环杓韧带等组 成。 功能 通过两侧环杓关节的滑动和跨动来完成对声门的开闭,
矫正杓状软骨复位到正常位置
仅适用于前中杓状软骨脱位 为了平衡喉部肌肉力量,必须防止穿过肌膜注入 其他肌肉。 在手法复位后,将肉毒杆菌毒素7 5U注射于复位 侧甲杓肌和侧环甲肌内。 Teflon(特氟龙)注射,使环杓关节固定而使一侧 声带固定于中位。
手术治疗,仅用于紧密复位失败或者检查环杓关 节软骨后认为有必要手术治疗。开放复位,如杓 状软骨内收或旋转,甚至杓状软骨切除术。
注意适时适当调节患者体位;避免过度后 仰; 禁忌不适当的喉外施压。
选用粗细适中柔软的胃管,插入时与患者 密切配合。 伴有糖尿病、慢性结肠炎、肢端肥大症等 患者,或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者, 应详细询问病史。
对气管插管过程困难的患者,术后要严密 随访,及时发现环杓关节脱位情况,尽早 治疗。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声嘶、咽下困难、喉痛、饮水呛咳,甚至失声
脱位的分类 解剖位置:左、右脱位 脱位方向:前、后脱位; 脱位程度: 环杓关节全脱位 arytenoid dislocation 半脱位 arytenoid subluxation
诊断方法
CT检查、纤支镜、直接喉镜、支气管镜和 食道镜 喉肌电图 动态频闪喉镜 多层螺旋CT
全麻下复位
以支撑喉镜暴露披裂和声门。 判明杓状软骨脱位情况后,沿其运动轨迹实施拨 动复位术,每完成一次拨动操作,观察披裂位置, 判断杓状软骨复位情况。 调整麻醉深浅度,观察声带运动情况,评估疗效。 若复位不理想,立即调整拨动手法,再次拨动复 位。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选择性支持杓状软骨的特定喉肌,
治
疗
环杓关节闭合复位,即杓状软骨拨动术
时机:一般在发生脱位后24-48h内进行,效果好,时
机在越早越好前提下,视患者情况灵活掌握。
效果:取决于手术者经验及患者脱位后时间长短,一
般均需经2~3次,且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局麻下拨动紧密复位
向后外方脱位,将复位器置于患侧梨状窝底部,顺环 杓节运动轨迹向前向内拨动杓状软骨; 向前向内侧脱位,将复位器轻轻置患侧杓状软骨前内 方,在患者发声时向后外方拨动杓状软骨。 若发声良好或较术前明显改善 患侧披裂与对侧相对称,声带运动恢复,则认为拨动 复位术成功,否则适当调整位置再次拨动。 一般一次局麻可实施拨动操作1-5次。
声带恢复治疗,部分患者经适当训练后,脱位的 环杓关节可自动复位,或经对侧声带代偿后,其 大部分功能均可恢复至正常。
抗炎药物辅助治疗,如类固醇激素或非类 固醇甾体药。
依据:Paulsen 等通过37例新鲜尸体喉的插管模仿实验, 发现插管后或拔管本身并不会造成环杓关节半脱位,但插 管可能造成关节面和滑膜损伤,甚至软骨关节面的裂开或 杓状软骨骨折,关节面的损伤和纤维渗出将导致关节固定。
高分辨率CT观察杓状软骨位置是否对称,也有助于确诊AS,但在环状软骨 板未完全骨化者阳性率低。
动态频闪喉镜下,观察声带有无振动。
环杓关节运动障碍者,声带振动存在,RLNP则消失。
AS并有以下特点,无声带“冲撞症”( jostle sing) 在RLNP时,健侧声带内收时引起患侧杓部微动;双侧声突高低不一;患侧声 带长度不随音调提高而增长。
终末期肾病可致喉关节改变、喉部肿瘤侵入、长 期糖皮质激素使用等。
操作因素
左侧杓状软骨前脱位多发,因操作者左手握喉镜,导管从 右侧插入喉腔; 向前脱位,①镜片置入过深;②喉镜显露声门,镜片牵拉 会厌张力过大,碰撞杓状软骨;③寻求声门裂隙时导管尖 端或导芯直接顶撞杓状软骨。 向后脱位则与麻醉时导管远端弯曲部向后外挤压杓状软骨 有关。 与麻醉医生缺乏操作经验、技术不熟练有关!
动态频闪喉镜,特异性诊断 环杓关节脱位,可见正常声带的粘膜波, 双侧对称,有周期性和规律性,振幅正常。 喉返神经则相反。
鉴别诊断
与喉返神经麻痹(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paralysis,RLNP)区分。 多见于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 常。
喉肌电图是鉴别二者最为可靠的方法,环杓关节机械性运动障碍时电位正
操作因素
插管时机掌握不好;危重病人抢救插管时,急于求成,动 作粗暴; 清醒病人插管,动作太快,喉部反射明显时强行插管; 插管失误以及助手在胸部或喉体按压; 管芯使用不当; 在诱导麻醉未充分下气管插管,引起患者吞咽及呛咳过频 等动作致喉头上下牵拉,易致杓状软骨脱位。 气管插管拔管时由于气囊放气不足,套囊仍有部分充盈时强 行拔管均有可能造成脱位!
侵入性操作
胃管置入及留置
胃镜置入 TEE超声探头置入 其他 特殊插管用具McCoy喉镜(特喉) ,镜片前端可以弯起使 会厌翘起,很适合于插管困难的患者,镜片顶端可牵拉会 厌及杓会厌褶造成杓状软骨脱位。 外伤,颈前钝性损伤,穿透伤甚至颈前加压,发病率在急 诊室为31/22900。
引起环杓关节脱位的原因
经咽喉部的气道、消化道插管操作是 导致环杓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
患者因素 操作因素 侵入性操作因素 其他
患者因素
清醒患者插管,咽反射增强,喉肌痉挛,使组织 受损、关节脱位;
颈部短粗,声门暴露困难,视野不清; 年老体弱、久病衰弱、肌张力减低;
疾病引起环杓关节韧带退行性变;
是一对活动灵活的关节。
解剖特点位。
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脱
*王彬全. 耳鼻咽喉头颈应用解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3- 74.
环杓关节脱位
首先由Kerman( 1973)报道,是一种罕见的 气管插管并发症,估计发生率为0.029%。 国内最早提出环杓关节脱位概念是上海的 王鹏万。
预
防
熟悉喉部解剖结构,熟知操作过程, 熟练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选择合适气管导管,导管外用润滑油 减少阻力摩擦,气管拔管时气囊应充 分放气;
麻醉完全,准确判断插管时机,避免 呛咳、吞咽,减少插管时喉肌张力;
正规气管插管操作,手法稳、准、轻、快。 忌用暴力及不适当的管芯,喉镜不要插入 过深;
对于颈部疤痕挛缩、前屈畸形病例,声门 显露不佳,避免反复插管,必要时可行纤 维支气管镜指引下插管。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