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
建筑物雷电防护安全知识

建筑物雷电防护安全知识建筑物雷电防护是保护建筑、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侵害的重要措施。
了解建筑物雷电防护安全知识对于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雷电防护的常见知识和方法。
一、雷电的危害雷电是大气中的静电放电现象,对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和人员具有潜在的危险。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设备损毁以及对人员造成伤害甚至丧生的风险。
因此,正确的雷电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二、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常用的组成部分包括避雷针、接地系统和防雷装置。
避雷针是建筑物顶部突出的导体,用于吸引雷电击中,以此减少雷击建筑物的概率。
接地系统用于将雷电的能量引入地下,防止损害建筑物和人员。
防雷装置包括保护设备,如避雷器和熔断器,用于降低雷电危害。
三、合理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与设计是建筑物雷电防护的起点。
建筑物的高度、形状以及周围环境都会影响雷电的击中概率。
因此,在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雷电防护系统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
高层建筑物应尽可能选择尖锐的形状,并考虑在顶部安装避雷针。
四、导体的选择和安装导体是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的导体材料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可确保雷电能够有效传导至地下。
常见的导体材料包括铜和铝,选择应优先考虑导电性能、耐腐蚀性和经济性。
导体的安装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导体与建筑物的接触良好,并正确接地。
五、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接地系统是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用于将雷电击中的能量引导入地下以保护建筑物和设备。
接地系统应包括足够数量的接地电极,它们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与导体相连。
接地电极的数量和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用途进行合理设计。
六、防雷装置的安装和检查防雷装置作为建筑物雷电防护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正确安装和定期检查。
常见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器和熔断器,它们能够吸收雷电击中建筑物时产生的过电流,并防止其进一步传导至设备和电路。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是雷击、触电和汛情较为常见的季节,在雨季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 雷击防护:
- 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和阳台。
- 室内避雷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要做好,及时修复破损的避雷设备。
- 避雷针、闪电杆等避雷设备应经常检查和保养。
- 在室内不要接触带有金属的物体,避免接触导电性的东西。
- 如果在室外无法避开雷电,要尽量保护头部,蹲下来,尽量不要站在高处。
2. 触电防护:
- 雨季期间要特别注意水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避免在插头湿润的情况下使用电器。
- 雨天出门时,避免碰触电线杆、电缆等设备。
- 遇到触电事故时,应尽快切断电源,使用绝缘工具救人或呼叫救援。
3. 汛情防护:
- 提前做好防汛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人员的安全。
- 停电前要提前准备一些紧急物资,如食物、水、应急药品等。
- 遇到大雨天气时,要及时关好窗户和门,确保室内干燥,防止水灾发生。
- 不要试图穿越被淹水的道路或桥梁,以免发生危险。
在雨季中,及时了解天气预报,保持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严格按照预案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触电和汛情带来的威胁。
雷电安全防护知识

雷电安全防护知识
雷电安全防护是指为了防止雷电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下面是一些雷电安全防护知识:
1.保持屋顶清洁:把屋顶的树叶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以免影响避雷器的使用效果。
2.安装避雷装置:在建筑物、树木等高处安装避雷装置,能切实降低雷电对建筑和树木造成的损害。
3.避雷针接地:通过合理接地能消除避雷针上积累的电荷,避免其成为触电的媒介。
4.避免露天停车:在雷电天气下,尽量避免露天停车,选择停车场或者停车库等相对安全的地方停放车辆。
5.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在雷电天气下,尽量避免在户外、水面或高处等地方逗留,要与高杆、高电线、树木等物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总的来说,雷电安全防护需要人们注意天气状况,并采取预防措施,才能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遇到雷电天气时,一定要听从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的通知,并按照安全指引行事。
雷电天气个人防护小常识

雷电天气个人防护小常识一、雷电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林间空地。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打雷前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
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
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
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
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
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6、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7、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敞蓬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及时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二、具体防护如下所示:(一)、室内人身防雷1.在雷电当空时,当你处在没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时,不要靠近架空引入的电源、电话线路等金属导体和自来水管、淋浴设施等金属物体。
因为建筑物及其附近遭受雷击时,会有雷电波从这些金属管线进入室内,造成人员伤亡。
2.在雷电当空时,当你处在具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时,不要触摸金属物体,不要使用自来水管、淋浴设备、电子电器设备等,非要使用电话时,采用免提功能。
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建议

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建议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具威力的气象现象,经常发生的雷雨天气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将就如何预防雷击事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室外防护建议1. 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
雷电发生时,人们应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找安全的室内场所避雨,如建筑物或汽车内。
活动场地若没有室内场所可供躲避,则应寻找地势较低或有树木遮掩的地方躲避,但要远离高大的物体如电线杆、树木等,避免成为雷电击中的靶子。
2. 不要在雷暴天气下接打手机。
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具有金属天线,容易成为雷电的传导路径。
在雷雨天气下,使用这些设备会加大被雷击的风险。
因此,遇到雷暴天气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设备,以减少被雷击的危险。
3. 保持防雷设施的完好。
建筑物、电线杆等公共设施上的避雷针、接闪器等防雷设备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居民也可以在自家房屋上安装避雷设备,减轻雷击带来的危害。
二、室内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
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线路容易成为雷电击入建筑物内部的通道,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在雷雨天气下,最好避免使用这些有线设备,以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风险。
2. 室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的安装。
为减少雷电侵入室内的危险,可在建筑物屋顶等高处安装避雷针,引导雷电向下击穿,减少对建筑物内部的危害。
此外,必要时可以安装接地装置,将室内电气设备与大地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通道,减轻雷击造成的损失。
3. 远离水源和金属物品。
室内若有水源如水管、洗澡设施等,雷击时容易产生电流泄漏而危及人身安全。
此外,金属物品也易成为雷电传导路径,应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受到雷击。
三、个人防护建议1. 避免使用金属物品。
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物品,如雨伞、铁制手杖等,以减少受到雷击的几率。
2. 遵守室外安全距离规定。
当雷电活动较为剧烈时,如闪电频繁且近距离为3至5公里内时,人们应迅速撤离室外场所,并尽量远离高大的建筑物、电线杆和树木等,以保证个人安全。
建设项目雷电防护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雷电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雷电防护管理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防护水平,减少雷电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的伤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项目雷电防护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在建设项目现场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
三、组织机构1.雷电防护管理委员会:由项目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担任主任,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项目雷电防护工作。
2.雷电防护管理部门:由项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雷电防护管理工作。
四、工作职责1.雷电防护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雷电防护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雷电防护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定期对雷电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处理雷电防护事故。
2.雷电防护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雷电防护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督促各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雷电防护措施,开展雷电防护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
3.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落实雷电防护管理制度,确保雷电防护设施的合理使用,及时对雷电防护措施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4.施工人员:负责遵守雷电防护管理制度的要求,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参与雷电防护工作。
五、雷电防护措施1.建立完善的雷电防护设施:在建设项目区域内设置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防护设施,对建筑物和设备进行合理的雷电防护设计。
2.定期检查和维护雷电防护设施:对建筑物的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3.开展雷电防护培训和宣传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雷电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雷电防护意识和技能。
4.制定雷电防护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雷电防护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指导施工人员在雷电天气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六、工作流程1.组织开展雷电防护培训和宣传教育。
2.制定雷电防护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3.安排专人对雷电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雷电防护安全保障措施

雷电防护安全保障措施近年来,雷电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针对雷电的防护安全保障措施十分必要。
本文将对雷电防护措施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雷电防护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一、建筑物的雷电防护建筑物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其进行雷电防护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设置避雷针和接地装置是雷电防护的重要手段。
避雷针通过将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降低,分散雷电的能量,从而减轻雷击带来的危害。
接地装置则能将雷电的电荷引入到地下,进一步增强了建筑物的防护能力。
其次,在建筑物内部,要合理布设避雷线路,将雷电冲击流引入地下,避免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此外,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和设备还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提高防护效果。
二、户外活动的雷电安全保障户外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存在极高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监测天气预报,并根据预测情况合理调整活动计划。
避免在雷雨概率较高的时段和地点进行户外活动,从而减少雷击的概率。
其次,在户外时,尽量避开高大的金属物体、高架桥、孤立的树木等雷电容易击中的目标,选择安全的避雷点躲避。
同时,避免站立在开阔的场地上,寻找安全的掩体,减少人身在雷电潜在威胁下的风险。
此外,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伞,避免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三、雷电安全教育与普及雷电防护需要大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因此,开展雷电安全教育和普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雷电的危害性和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其次,针对特定人群,如学生、农民等,开展有针对性的雷电安全教育,传授具体的防护技巧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对雷电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借助各种媒体平台,提供雷电防护的相关信息和指导,帮助公众了解并正确应对雷电灾害。
四、雷达监测系统的建设雷达监测系统是现代雷电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防雷的知识

防雷的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能量巨大,对人类和物体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防雷的基本知识。
1. 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在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电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鸣和闪电。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极大,它可以瞬间点燃可燃物,对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防护原理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系统,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以保护被防护物。
接地系统是防雷措施的核心,它能够将雷电的能量迅速分散和释放,降低雷击的威力。
3. 防雷设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要求,防雷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避雷针: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它通过尖端的形状和合理的高度,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接收雷电,将其引入地下。
-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金属带,它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金属导体组成的网状结构,它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上,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设施的核心,它通过埋设导体和深埋接地装置,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击。
4. 防雷设计与施工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防雷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被防护物的特点和周围环境,合理选择防雷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接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导电性。
5. 雷电预警系统除了防雷设施,雷电预警系统也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它可以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 雷电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雷电安全常识,以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不要站在高处或者接近高耸物体,不要在室外使用金属制品,如伞和铁制的遮阳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用电与 雷电防护
主讲人:
培训内容
1 2 3 4
雷电的形成及其防护 配电系统及建筑物用电 建筑物防雷
UPS
雷击输电线路
雷击变电站
雷击建筑物
雷击地面
雷电的形成及其防护
1 雷电的形成
大气电学: 18 世纪中叶,美国人富 兰克林通过风筝试验,证实了大气中雷 电的本质就是电。伴生电磁现象。 空间电荷:雷云密集( 500-600m ) - 空间某种同性的电荷聚集,大量的异 性电荷在低空被感应、聚集。 雷电先导:雷电的发展过程就是空 间电荷移动的过程(雷电流),在建筑 物、地面等周围的空间电荷也随着发展, 形成雷电先导。 能量消散:雷电和感应的电荷一旦 “导通”,巨大的雷电能量将被释放。
等电位连接
为什么??? 人身和设备安全!!!
《雷电与避雷工程》一书对等电位定义"等电位连接是把建筑 物内、附近的所有金属物,如混凝土内的钢筋、自来水管、煤气管 及其它金属管道、机器基础金属物及其它大型的埋地金属物、电缆 金属屏蔽层、电力系统的零线、建筑物的接地线统一用电气连接的 方法连接起来(焊接或者可靠的导电连接)使整座建筑物成为一个良 好的等电位体。"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 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 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防静电 接地
系电保护装置(避雷针、 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 雷电流而设的接地。 雷电能量的释放通路,冲击 接地电阻-电阻率的要求。
降阻剂腐蚀
培训内容
1 2 3 4
雷电的形成及其防护 配电系统及建筑物用电 建筑物防雷 UPS
配电系统及建筑物用电
接线制 配电系统:用户
保证电能质量
正常 工作
蓄电池充电 (浮充电状态)
蓄电池放电
蓄电池的维护
蓄电池的维护
另外:性能测试-充放电试验。
2018年业务培训
谢 谢
2
4
380V配电系统接线
TT、TN和IT三种形式。 TN系统又分为TN-C、 TN-S及TN-C-S。 例如:零线不带电(N)、 设备金属外壳接地(PE)。
建筑物(群)配电变压器-配电室
培训内容
1 2 3 4
雷电的形成及其防护 配电系统及建筑物用电 建筑物防雷
UPS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第一类 重要性、使 用性质、发 生雷电事故 的可能性和 后果
城市配电网10kV架空输 电线路或者电缆入户, 经过配电变压器逐一降 压,变为380V(220V) 市电,供给用户。
1 3
三相:ABC或UVW; 三相四线制: ABC+N; 三相五线制: ABC+N+PE;
设备功率
220/380V:相电压和线电压, 用电负荷功率要求P=UIcos ∮、P= √ 3UIcos ∮; 家用电器为例-热水壶、冰箱、 大功率热水器; 线路通流能力:敷设方式(强弱 隔离、热力管路)、截面积;
2
措施之一:堵
保护措施及装置:避雷针(接闪针)、避 雷带(接闪带)、电涌保护器等 。 原理:雷电发展过程中将低空(建筑物、 地面)感应异性电荷、形成雷电先导,建筑物 越高、越突出的结构将越容易形成放电通道。 避雷针:引雷、牺牲自我,保护设备、建 筑。
3
措施之二:疏
保护措施及装置:接地装置及其引下线 (建筑物钢筋结构)。 原理:遭受雷击或者引雷之后,巨大的 雷电能量需要引导装置疏导到大地,能量得到 释放。 接地装置:电气性能良好、接地电阻小。
培训内容
1 2 3 4
雷电的形成及其防护 配电系统及建筑物用电
建筑物防雷 UPS
UPS
容量蓄电池 蓄电池 维护 系统 构成
意义
意义 :交流不间断电源;电能存储 - 故障或者停电的不可预见性 - 重要负荷不间断供电; UPS 容量 :蓄电池的容量 - 负荷水平决定(控制、信号、监控等设备或者仪器用电,消防、 照明用电) - 蓄电池串并联实现 - 端电压和电池容量( 110/220V 、 -Ah ) - 设计时考虑、 新增负荷需要核算或者扩容;
技术指标
外部防雷装置的构成
引雷装置:接闪器 - 接闪杆、 接闪网、接闪带、接闪带及金属 屋面、金属杆构成(或建筑物钢 筋结构) - 良导体。 能量疏导或者传递介质:引 下线。 消散装置:接地装置 - 接地线 (引接至建筑物内)和接地极 (竖直埋入土壤中)构成; 能量的吸收:大地 - 土壤电阻 率。
第二类
第三类
技术要求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外部防雷(直击雷)、内部防雷(闪电感应、防反击、 防闪电电泳侵入和防人身安全)及防雷击电磁脉冲(建筑物内部设备、线路 引起的感应-侵入建筑物内)。 保护间距:接闪器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空间和地中距离;滚球半径——不易过 远过近。 敷设方式:环状敷设,水平接地体、竖直接地体长度均有要求。 接地干线的连接:不少于两处。 接地电阻:防闪电感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 欧姆(一类)。 电泳保护器(SPD):钳制暂态电压、泄漏电泳电流的非线性器件-防止冲击、 能量释放。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R=
U I
接地的分类
电力系统的一点或者多点的 功能性接地; 分为有效接地系统:系统的 零序和正序电抗之比∈( 0,3 ), 而零序电阻与正序阻抗之比不应大 于1。 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 故障电容电流≤ 10A ,不接地;> 10A 采用谐振接地 - 补偿后残留< 10A;分布式补偿、小电阻接地方 式-二十五项反措; 不同接地系统,工频接地电 阻、跨步电压、接触电压要求不同。 GB50150-2016 :接地电阻 不满足要求时,再行测量跨步、接 触电压;定义变化( 1.8-2.0m 、 0.8m-1.0m)。 为电气安全, 将系统、装置或设 备的一点或者多点 接地;接地端子、 底座和外壳、架构 及低压配电系统的 等电位连接。 可不接地→应 接地—地震要求。
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人工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 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 2、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3、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 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 0.01次/a,且小于或等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 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 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4、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 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于0.25 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 5、具有 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 性工业建筑物。 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4 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 6、在平均雷暴日大于 、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 7、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小于或等于 15d/a的地区,高度在 20m 及以上的烟囱、 8、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 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5、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 9 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 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 般性民用建筑物。 要防雷的 21区、 22 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10、地基 GPS 野外监测墩。
1
构成
2
接地 分类
3
接地 电阻
避雷针
避雷针 接地引入线
设备 接地排
接地排 接地总汇集线 地面 地下 接地引入线
接地体
接地电阻
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所遇到的电阻。 接地电阻值体现电气装置与"地"接触的良好程度和反映接地网的规模。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及大地” 的等值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