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主要疫苗和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情况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热点报告(12-4)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2012.2.《目录》摘要1. 生物制药:技术基础和产业链2. 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3. 发展瓶颈:不发达的周边生态系统4. 突破口:高端仿制药和CRO5.结论和建议作者:李刚首席研究员林瑞明首席研究员审阅:刘晋硕首席研究院《摘要》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制药技术。
与传统行业类似,生物制药产业也由研发、测试、上市销售三个阶段组成。
但与传统化学药产业由大型药企所垄断不同,生物制药领域内的创业型企业借助技术基础不同形成的进入壁垒,异军突起,形成了以企业间联盟为主的独特产业格局。
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虽然规模仍然较小,集中度较低,但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上游的研发环节聚集了一批中小型企业,主要为其他大型药企提供研发服务。
在生产环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但结构不均衡,出现低端药物产能过剩,高端药物产能不足的现象。
下游流通销售是产业链相对薄弱的环节,但随着政策管制的逐步放开,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较不发达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周边产业配套等成为制约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这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仍有欠缺;第二,监管制度不完善,各部门职责不清,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第三,金融工具不够用、不合用,具体表现为过于依赖风险投资;第四,产业周边体系不成熟,上游基础研究仍然薄弱,下游销售渠道限制较多,医保等配套仍不完善等。
就目前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产品仍以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高端仿制药和 CRO 是最有希望在短期内取得关键性突破的环节。
这两者的共同点包括需求增长较快、前景明朗,国内的成本优势明显,并且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的积累。
不同之处在于,CRO 未来市场规模可能较为有限,对整体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较弱,而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较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
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前言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二是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三是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第二是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报告信息【出版日期】2022年7月【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报告目录第一章疫苗概述第一节、疫苗的概念及特性一、疫苗的定义二、疫苗的基本成分三、疫苗的基本特性第二节、疫苗的分类一、疫苗的种类二、目前常用的几种疫苗三、儿童注射疫苗四、成人可注射的疫苗第二章中国疫苗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国际环境分析一、全球疫苗市场发展规模二、全球疫苗市场发展特点三、世界癌症疫苗发展分析四、全球疫苗专利申请规模第二节、政策环境分析一、规范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发布二、卫计委发布疾病预防控制报告三、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出台四、药品经营管理规范重新修订五、地方疫苗管理政策的出台六、中国已构建疫苗安全质保体系第三节、经济环境分析一、全球经济格局二、国民经济运行三、中国经济特征四、经济结构优化五、经济走势分析第四节、社会环境分析一、人口增长态势二、医疗卫生状况三、疫病预防进展四、社会保障覆盖五、城镇化健康状况第三章2022-2022年中国疫苗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2022-2022年中国疫苗行业发展规模一、国内疫苗市场快速发展二、我国疫苗产业发展现状三、人体用疫苗市场规模四、疫苗重点领域发展规模第二节、2022-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格局分析一、我国疫苗市场总体格局二、国产疫苗进入国际市场三、国内疫苗市场上下游分析四、国内疫苗销售模式分析五、国内疫苗市场竞争态势第三节、2022-2022年疫苗产业的研发分析一、全球疫苗产品研发综述二、我国疫苗产品研发状况三、治疗性疫苗工程实验室成立四、国内疫苗研发取得新进展五、疫苗产品安全性有待提高第四节、2022-2022年疫苗产业重点区域分析一、吉林长春二、北京昌平三、陕西杨凌四、江苏泰州五、云南昆明六、广东深圳第五节、疫苗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一、我国疫苗市场面临的挑战二、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对策三、提高我国疫苗安全监测的建议四、中国疫苗市场发展方向及思路第四章2022-2022年流感疫苗发展分析第一节、全球流感疫苗发展概况一、国际流感疫苗发展综述二、流感疫苗接种的经济效益评价三、各国合作研发流感通用疫苗四、流感疫苗研发的障碍第二节、2022-2022年中国流感疫苗市场发展分析一、国内流感疫苗市场格局二、新型流感疫苗通过WHO认证三、我国流感疫苗市场供需状况四、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的原因第三节、流感疫苗发展障碍及对策一、流感疫苗的三大问题解析二、流感疫苗的有效性问题三、推进流感疫苗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五章2022-2022年动物疫苗发展分析第一节、世界动物疫苗行业发展分析一、国际动物病毒疫苗发展概述二、美国动物疫苗行业发展分析三、世界动物疫苗研究状况四、全球禽类疫苗研发企业五、国际禽类疫苗发展对策建议第二节、中国动物疫苗行业发展分析一、动物疫苗行业发展概况二、动物疫苗市场需求分析三、动物疫苗销售模式分析四、动物疫苗发展有利因素五、兽用疫苗对外贸易规模六、动物疫苗企业发展分析第三节、2022-2022年动物疫苗细分产品发展分析一、水产疫苗二、禽流感疫苗三、猪瘟疫苗四、口蹄疫疫苗第四节、中国动物疫苗前景趋势分析一、我国动物疫苗行业前景广阔二、国产动物疫苗主要发展趋势三、国内动物疫苗产业升级趋势四、我国动物疫苗技术发展方向五、2022年动物疫苗市场规模预测第六章2022-2022年其他疫苗细分市场分析第一节、乙肝疫苗一、2022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上升二、2022年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制三、部分地区将乙肝疫苗纳入医保第二节、狂犬疫苗一、新的狂犬病疫苗研制成功二、我国狂犬疫苗研发动态三、狂犬疫苗市场面临的挑战第三节、艾滋病疫苗一、全球艾滋病疫苗研究发展概况二、南非艾滋疫苗研究获突破三、俄HIV疫苗进入试验阶段四、美国出现防艾新疫苗五、我国艾滋病疫苗研发进展第四节、癌症疫苗一、全球癌症疫苗研发阶段二、美国癌症疫苗的研发现状三、中国癌症疫苗研发进展四、宫颈癌疫苗研发状况第五节、其他疫苗一、肺炎疫苗二、流脑疫苗三、甲肝疫苗四、乙脑疫苗五、水痘疫苗六、百白破系列疫苗七、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七章2022-2022年中国疫苗进出口分析第一节、2022-2022年中国人用疫苗进出口数据分析一、2022-2022年中国人用疫苗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二、2022-2022年主要贸易国人用疫苗进出口情况分析三、2022-2022年主要省市人用疫苗进出口情况分析第二节、2022-2022年中国兽用疫苗进出口数据分析一、2022-2022年中国兽用疫苗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二、2022-2022年主要贸易国兽用疫苗进出口情况分析三、2022-2022年主要省市兽用疫苗进出口情况分析第八章2022-2022年国际主要疫苗生产企业发展分析第一节、美国默沙东有限公司(Merck&Co.,Inc.)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疫苗研发现状三、加强企业合作四、2022年默沙东经营状况分析五、2022年默沙东经营状况分析六、2022年默沙东经营状况分析第二节、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2022年葛兰素•史克经营状况分析三、2022年葛兰素•史克经营状况分析四、2022年葛兰素•史克经营状况分析第三节、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一、企业发展概况二、2022年赛诺菲•安万特经营状况分析三、2022年赛诺菲•安万特经营状况分析四、2022年赛诺菲•安万特经营状况分析第四节、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2022年瑞辉经营状况分析三、2022年瑞辉经营状况分析四、2022年瑞辉经营状况分析第五节、瑞士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AG)一、企业发展概况二、2022年瑞士诺华经营状况分析三、2022年瑞士诺华经营状况分析四、2022年瑞士诺华经营状况分析第九章2022-2022年中国重点疫苗生产企业发展分析第一节、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疫苗研发现状三、疫苗市场拓展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节、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三、业务经营分析四、财务状况分析五、未来前景展望第三节、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疫苗研发分析三、经营效益分析四、业务经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未来前景展望第四节、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疫苗研发进展三、经营效益分析四、业务经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未来前景展望第五节、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经营效益分析三、业务经营分析四、财务状况分析五、未来前景展望第六节、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疫苗研发进展三、企业竞争力分析四、经营效益分析五、业务经营分析六、财务状况分析七、未来前景展望第七节、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疫苗业务分析三、开展国际合作四、经营效益分析五、业务经营分析六、财务状况分析七、未来前景展望第八节、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二、疫苗业务分析三、经营效益分析四、业务经营分析五、财务状况分析六、未来前景展望第九节、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二、成长能力分析三、营运能力分析四、偿债能力分析第十节、其他企业(组织)介绍一、深圳康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二、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四、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五、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六、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第十章中国疫苗行业投资潜力分析第一节、疫苗产业投资环境分析一、疫苗行业的投资特性二、疫苗行业的政策引导三、疫苗行业的技术环境四、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二节、疫苗行业投资机遇分析一、宏观因素二、行业因素三、组织因素四、需求因素五、创新因素第三节、疫苗行业投资风险预警一、疫苗接种风险二、生产研发风险三、人力资源风险四、价格竞争风险五、物流运输风险六、其他投资风险第四节、疫苗行业投资建议一、重视自主创新二、加强人才引进三、加强行业监管四、对接国际标准第十一章中国疫苗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一、疫苗生产从廉价走向高端二、基因工程技术助力疫苗研发三、生物疫苗代替化学药物四、联合疫苗市场潜力巨大五、国产疫苗有望走向国际六、我国动物疫苗发展趋势第二节、疫苗产业前景展望一、全球疫苗市场发展展望二、中国疫苗行业整体发展预测三、中国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可观四、中国疫苗出口前景分析五、2022-2022年中国疫苗行业预测分析附录:附录一: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2-2022年)附录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三:《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公司简介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
2021年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一览表(附股)

医药类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一览表主要收入来源于医药生产销售的公司欧阳光明(2021.03.07)序号名称代码主要药品1 双鹤药业 600062 新诺明原料药、大输液系列产品、利复星系列、北京降压0号、奥复星系列、增效联磺片2 天坛生物600161 疫苗、茵苗、类毒素、抗毒素、血液制品、诊断用品、占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的产品为基因乙肝疫苗和冻干风疹疫苗3 复星实业600196 重组链激酶(r-sk)、r-干扰素、EPO、体外诊断试剂(PCR)中成药、化学合成药,医药商业及生物技术服务4 浙江医药600216 来立信针剂、片剂、利福平原料药及胶囊剂、柱晶白霉素原料药、乙酰螺旋霉素原料药及片剂、胶囊剂、维生素E原料药及胶丸剂、维生素E中间体异植醇、醋酸泼尼松原料药及片剂、氢化泌尼松原料药、米非司酮片(含珠停)5 天方药业600253 天方罗欣、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维脑路通、佳静安定(阿普唑仑)、环丙沙星、吉它霉素片等6 海正药业600267 抗肿瘤药: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表阿霉素、抗寄生虫药:阿佛茵素和依维菌素,心血管系统药: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池汀、美伐他汀:抗感染类药:美罗培南、盐酸圭霉素、妥布霉素、啶酸等18种7 恒瑞医药 600276 抗肿瘤药:异环磷酰胺针、美司那针、足叶乙甙针及软胶囊、亚叶酸钙针、麻痛药品:达宁片;抗感染类药品:甲红霉素片;药用包装材料:药用PTP铝箔、药用SP复合膜8 美罗药业 600297 红霉素针、片,链霉素针、青霉素叶、欣美罗片、红碱粉9 康美药业 600518 康美利乐(右麻扑片)、康美诺沙(克拉霉分散片)、阿莫西林和ATP肠溶液等10 哈药集团 600664 青霉素粉针、严迪、葡萄糖酸钙、盖中盖、头孢拉定、益萨林、铃兰欣、头孢他定、司乐平、脑安片、世一治感佳等11 西南药业 600666 西药制剂企业、片剂、针剂、输液剂等12 南京医药 600713 氟沙星滴眼液、琥乙红霉素(片剂、冲剂)、氯霉素滴眼液、西米替丁、活脑灵、康洁、婴肤宝、普适泰、移植产品ATP、辅酶Q10、乙酰螺旋霉素等13 鲁抗医药 600789 青霉素、链霉素、大观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白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兽用抗生素等14 华北制药 600812 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维生素B12及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等15 中西药业 600842 医药、农药及卫生用药产品:氯喹、硫酸羟基氯喹、杀灭菊酯、灭蚊菊酯、核酸保健制品等16 上海医药600849 主营医药商业,医药工业产品主要有:大输液、头孢克洛分散片、复方新诺明分散片、非那甾胺、依贝沙坦和复方单硝山梨酯缓释等17 海王生物0078 免疫核粮核酸系列产品、安替可、降纤酶、诺德伦、凝血酶、银可络、干扰素、博宁、银得菲、阿昔洛韦、金樽等18 丽珠集团 0513 丽珠得乐、丽珠威、丽珠风等19 ST白云山 0522 乙酰螺旋霉素、阿莫西林、先锋四号胶囊、菌得治、世福素干糖浆、仙力素、板蓝根冲剂、复方丹参片、大神口炎清冲剂等名牌20 恒和制药0545 阿斯匹林、退热冰、安乃近、氨基比林等21 轻骑海药0566 枫蓼肠胃康、特素(紫杉醉注射液)、红宝-太圣胶囊、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22 东北药0597 氯霉素、利福平、磺胺嘧啶、VC、脑复康、磷霉素钠等原料药及制剂23 百科药业 0627 甾体激素和布洛芬原料药24 新华制药0756 安乃近、咖啡因、氨基比林、吡哌酸原料药及制剂25 合成制药0788 磺胺类、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类、胃肠溃疡类、喹诺酮类、抗感染类、抗焦虑类等26 广济药业 0952 核黄素和替硝唑27 华东医药0963 发酵虫草菌粉(百令胶囊)、环孢素原粉赛斯平口服液、软胶囊(环孢素制剂)、乙酰螺旋霉素、硫青酸红霉素、红霉素碱、克拉霉素片28 新力医药 0153 诺氟沙星、乳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洛症美沙星;葡萄糖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乳增宁胶囊、催乳颗粒、甘油氯化钠注投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百春胶囊、蜂胶片、注身用蜂素、蜂蜜。
科兴制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科兴制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科兴制药(Kexing Pharmaceutical)是一家位于中国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科兴制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期间,其研发的COVID-19疫苗成为全球各国提供疫苗接种的重要选择之一。
本文将对科兴制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科兴制药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其疫苗领域的实力。
科兴制药成立于2000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同时与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展开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科兴制药目前已经研发和生产了包括脊灰疫苗、乙脑灭活疫苗、流感疫苗等在内的多个疫苗产品,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其次,科兴制药的发展还表现在其全球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
科兴制药一直以来致力于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疫苗需求。
在COVID-19疫情期间,科兴制药加大了自身COVID-19疫苗的研发力度,并迅速通过国内外临床试验和注册上市。
科兴制药的COVID-19疫苗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已经出口到包括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标志着科兴制药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望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接下来,科兴制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全球疫苗需求的持续增加将为科兴制药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医疗水平提高,对疫苗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对疫苗的需求更为迫切。
科兴制药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疫苗生产规模和提高疫苗研发能力,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
其次,科技创新将成为科兴制药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科兴制药在疫苗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入新的科技和技术。
在疫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疫苗的市场竞争力。
全国疫苗主要企业

全国疫苗主要企业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苏州华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辽宁益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绿竹
昆明生物制品研究所天津天士力金纳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大连汉信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成大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依生
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罗毅(无锡)生物技术
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技术
浙江普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祈健
浙江荣安生物吉林亚泰
浙江卫信生物吉林迈生
安徽同路生物上海联合赛尔
绿十字制药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芜湖)上海泽润生物
大连雅利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深圳康泰
广州诺顿沈阳百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沈阳安迪生物高科技公司
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尔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施耐克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山东恒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全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卫尔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郑州亚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鑫科贤(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诺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祥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都信立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威世药业(如皋)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尔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普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化工技术经济CHEMICALTECHNO—ECONOMICS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高云龙许妍李元(国家开发银行市场与产业分析局,北京100037)[摘要)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包括牛产、销售、投资及资本市场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对该行业加入WTO和未来发展前景包括潜在市场、竞争优势等进行了论述;还着重就投资政策提出r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药;w,Io;市场;预测[文章编号]1006—253X(2001)01—0001—06[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B1行业状况1.1主要产品品种生产情况1.1.1生物工程药物尽管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制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速度很快。
经过15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初具规模。
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厂家有30余个,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现已有12种基因工程药物和一种基因工程疫苗投放市场,在临床使用。
它们是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干扰素(interferona一2a,a一2b,a一1b和7)、红细胞生成索(EPO)、胰岛素、生长激素(GH)、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CSF)、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MCSF)、链激酶(SK)、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其中有3个晶种为I类新药,为我国在国际独创或率先投产的品种。
它们是:(1)干扰素a—lb,由我国著名病毒学家、工程院院士侯云德教授等在国际上首创.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毛细胞自血病等;(2)链激酶(SK),由我国率先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溶栓药物;(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由我国领先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伤口愈合。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近百种生物技术产品正在进行基础、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预计“十五”期间,每年可以增加2~3个新品种,最终获得10~1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新药上市。
手足口病疫苗十大品牌简介

国内外品牌对比分析
在中国市场,主要的手足口病疫苗品牌包括国药中生、科兴生物、微宏生物等。其中,国药 中生是中国最大的疫苗生产商之一,其手足口病疫苗市场份额居于领先地位。科兴生物和微 宏生物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国外品牌方面,赛诺菲、默沙东等国际知名制药企业也在中国市场推出手足口病疫苗。与国 内品牌相比,国外品牌的疫苗在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严格 的监管体系。
品牌三:产品特点与优势
产品特点
该品牌的手足口病疫苗采用新型佐剂,能够提高免疫效果和 安全性。疫苗采用喷雾吸入方式,方便快捷。
优势
该品牌的手足口病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能够 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同时,该品牌的疫苗在市场上 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技术含量。
品牌四:产品特点与优势
产品特点
该品牌的手足口病疫苗采用天然原料 ,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 采用注射方式,方便快捷。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疫苗接种可能会更加便捷 、高效,如采用移动设备进行接种等。
个性化服务
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为特殊儿童提 供定制的疫苗方案。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未来手足口病疫苗品牌可能 会走向国际化,拓展海外市场。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优势
该品牌的手足口病疫苗具有较高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有效地预防手足 口病的发生。同时,该品牌的疫苗在 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广泛的应 用前景。
品牌五:产品特点与优势
产品特点
该品牌的手足口病疫苗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采用注射方式, 方便快捷。
长春长生疫苗的情况汇报

长春长生疫苗的情况汇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一家生物制药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
该公司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长春长生疫苗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疫苗产品的情况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就长春长生疫苗的情况而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该公司因为生产和销售不合格疫苗而引发了公众对疫苗安全的担忧。
2018年7月,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爆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了解,长春长生公司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和其他疫苗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甚至有出现疫苗效价不合格的情况。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疫苗安全的广泛关注。
针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国家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监管和处罚措施。
国家药监局对长春长生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并责令全面停产整顿。
吉林省政府也对长春长生公司进行了处罚,责令停产整顿,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对全国范围内的疫苗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顿,以确保疫苗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在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之后,国家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和监督,加大了对疫苗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确保疫苗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对疫苗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加强了对疫苗销售的监管,杜绝了不合格疫苗的流入市场。
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疫苗市场的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的深刻思考。
作为疫苗生产企业,长春长生公司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了严重的质量管理问题,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更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因此,长春长生公司必须深刻反思,彻底整改,才能重拾社会信任,重新赢得市场。
总的来看,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疫苗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以确保疫苗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
一、概述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反应器、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所生产的药品或试剂、医疗诊断手段、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所行成的产业。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以上技术研发成果的规模化生产,本文着重介绍生物技术药物、疫苗、血液制品、生化药物、诊断试剂、抗生素六大方面。
二、生物技术药物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2002年10月在杭州西湖博览会有关生物医药论坛上表示,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中国已经步入了国际先进国家的行列,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
他在报告中说,目前中国在以下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正在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转化,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人工血液代用品即将进入临床研究;体细胞克隆和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B型血友病、恶性肿瘤、梗塞性外周血管等6个基因治疗方案已进入了临床疗效研究;纳米技术开始应用于医药研究;肿瘤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组织工程、生物芯片和干细胞等技术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重要进展。
中国的生物工程产业已初具规模,2001年中国生物工程产业产值达200多亿元,中国已拥有生物制品企业270家,其中有生产能力的60多家,产品主要是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
据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的统计,上市的医药企业共81家,其中主营生物制药的上市公司11家(见表1),涉足生物工程制药的上市公司共160多家。
冠以“生物”为股票名称的上市公司4家:海王生物、天坛生物、四环生物、健特生物。
据统计,中国SDA从1989年批准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 a -1b上市以来,截至2001年底,一共批准了21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其中3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即 a -1b干扰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链激酶(见表2)。
世界上销售额排名居前10位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国已能生产6种。
②由于一些产品经过了技术转让等过程,或者企业之间发生了兼并重组等现象,表中所列的产品所属企业可能有个别与现状不符
虽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一些喜人成就,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据E&Y2002全球生物工程产业报告,目前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284家,其中上市公司622家,销售总额约为348亿美元。
目前美国是世界生物工程产业的龙头。
美国的生物工程公司占全球生物工程公司总数的55%,达到1457家;2001年的销售额达285亿美元,占全球销售总额的82%;美国上市生物工程公司为342家,占全球的55%,市值达2500亿美元左右。
生物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突出的研究密集型工业,美国生物工程公司2001年的研发费用达115亿美元(见表3和图1)。
上市公司622 342 104 85 91
非上市公司3,662 1,115 1,775 331 441
公司总数4,284 1,457 1,879 416 532
资料来源:Ernst & Young The Global Biotechnology Report 2002
图 1 各地区生物工程公司比例及全球生物工程公司销售额分布图
资料来源:Ernst & Young The Global Biotechnology Report 2002
中国生物工程产业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太少,使得研发能力很差;上下游技术脱节,成果转化率低等。
应发挥社会各方面投资新药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医药生物技术投入,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科技贷款、股票市场、海外基金等。
同时还应积极培育风险资本市场,鼓励建立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基金。
三、疫苗
疫苗是由特定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制成的主动免役制品。
凡将特定细菌、病毒等生物及寄生虫毒力致弱或采用异源毒制成的疫苗称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制成的疫苗称灭活疫苗。
作为医药发展的六大重点之一,生物疫苗领域将成为本世纪最受人瞩目的行业之一。
未来十年,全球疫苗市场销售将超过80亿美元,并将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
中国13亿人口的潜在客户群体意味着中国疫苗市场拥有庞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中国目前每年可生产供应预防制品近10亿份人用剂量。
中国目前主要的人用疫苗品种30多种,全国约有2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疫苗生产企业,但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仅2-3家。
四、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
血液制品发展至今,已列入2000年版“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的制品有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
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血白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乙型肝炎、人胎盘血白蛋白。
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制品有冻干人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等。
五、生化药物
所谓生化药品是指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成果,由生物体中起重要生理生化作用的各种基本物质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手段制造出的药物,或由上述这些已知药物加以结构改造或人工合成创造出的自然界所没有的新药物。
由于约定俗成,生化药物不包括抗生素(抗生素早已自成体系);也不包括用细菌疫苗制成的供预防、治疗和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品;习惯上也不包括植物药中提取的生物碱。
生化类药物分为氨基酸类、酶类、核酸类、糖类、脂质类、多肽及蛋白质类六种。
药物的品种非常多,每类中常用药物均有近二十种。
据统计,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年产值只有40多个亿,只占整个制药行业产值的4%。
六、诊断试剂
临床诊断产品即体外诊断产品,在国际市场一年营业额大约是210亿元美元,年增长率在5%左右。
2001年国内市场大约是30-40亿元人民币,其中:生化产品约占30%;免疫产品约占25%;血液产品约占8-10%;尿液分析产品约占3-5%,微生物产品约为2-3%。
体外生物诊断试剂,按检测方法分类,现市场上主要有酶联免疫诊断试剂、金标快速检测试剂、PCR分子诊断试剂、检测芯片等。
按产品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病毒性肝炎系列、性传播疾病系列、优生优育系列、其它病毒系列、细菌检测系列、肿瘤标志系列。
七、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以 b -内酰胺类为主。
抗生素的产生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IMS Health的统计,2001年全球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额达229亿美元,整体增长速度较小,趋于稳定。
而中国由于用药水平较低和抗生素滥用状况较为严重,抗生素用药量高居不下,抗感染用药量占整体的近30%,达30亿元人民币。
以下就几类主要的抗生素做简要介绍:
八、组织器官工程
组织工程或组织器官工程就是利用细胞的培养技术在体外人工控制细胞分化、增殖并生长成需要的组织,并使之工程化批量产出,用来修补或修复由于意外损伤等引起的功能丧失的体内组织,满足临床和康复的需要,并有可能对一些尚没有根治办法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症、中风和其他疾病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美国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处在组织工程领域的首位。
中国在细胞核质关系研究、动物克隆等方面均有较好基础,主要表现在:在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人类胚胎干细胞体细胞建系技术已有明显进展,实现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完成了小鼠生殖嵴细胞的建系工作,初步探讨了小鼠胚
胎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前体细胞以及表皮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技术;组织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扩增以及定向诱导分化为骨、软骨、神经、血液、肝脏、心肌、角膜等的工作也有明显进展。
但是目前干细胞研究机构均小型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对于干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影响其持续性发展。
因此中国在组织器官工程产业方面还没有形成竞争力,但是鉴于组织器官工程属于新兴产业,近3-5年内进展较快,中国与国际的差距也就仅为5年时间,如果我们加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