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 - 副本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质课件(共168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质课件(共168张PPT)

选做
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 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示例:商议 理亏 允诺 胆怯 抵御 推辞 完好无缺 怒发冲冠 同心协力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 蔺相如门上请罪。
课外练习
1.课外看看或听听有关“将相和” 内容的戏曲录像。
2.你知道哪些关于团结友爱的故事, 试着写一件,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 完璧归赵 ):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 原主。
( 推辞 ):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 拒绝不接受。
( 发难 ):发起质问、责难。 (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文题中的“将”和“相” 分别指谁?课文围绕他们写了几件事?
将——廉颇 相——蔺相如
完璧归赵(1-9)
渑池会面
6 将相和
示例: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奉命出使 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后来又陪同赵王 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奖 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 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来 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允诺
lìn
蔺相如
huà
划归
渑池 胆怯

shàn
侮辱 擅长
xuē
páo
削弱 战袍 荆条
















写一写
按结构将下列生字分类。
召 臣 议宫献诺
典抄 罪怯拒荆
半包围结构:臣
上下结构: 召 宫 典 罪

《6 将相和》课件(共58张PPT)

《6 将相和》课件(共58张PPT)

读第二个小故事,找出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答:起因: 廉颇认为蔺相如官职 虽然升得快,但他并没有真才实 学。经过:大街上当众拦截蔺相 如的马车;结果: 廉颇得知了蔺相 如躲避自己的原因,感觉惭愧, 于是光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 如府上请罪。从此二人和好。
2、找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
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1.战国时,秦国很强(qiánɡ )大。 2.他这次考试应该能勉强(qiǎnɡ )及格。 3.他有些倔强(jiànɡ )。
削弱
xuē

削铅笔
xiāo
剥削
削皮
1.秦国削( xuē )弱了赵国的势力。 2.我会自己削( xiāo )铅笔。
计划
huà

划船
huá
划归
划算
1.秦王把允诺划( huà )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2.夜幕降临,赵老爷子划( huá )船离开了小岛。
学认字


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 形,中间有小孔,所以是玉字底。
结合意思记忆字形
学认字
páo
中国传统服装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袍 一种,指直腰、过膝 大衣,所以是衣字旁。

学认字
dǐ yù
抵、御:抵挡。

侮、辱:使羞耻。

推、辞:躲避、推托。
多音字我会读
强大 qiáng 强壮
强迫
勉强 qiǎng

jiàng 倔强
diǎn
笔顺:
音序:D 结构:上下 偏旁:八 笔画数:8 形近:歌曲 乐曲 组词:经典 典礼
zuì
笔顺:
音序:Z
结构:上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将相和》PPT优秀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将相和》PPT优秀课件(共17张PPT)
第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相和
第一课时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
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 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 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因此,当时一一 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 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将相和》的 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diǎn
第三大段(16- -18): 写“负荆请罪”的故事
书写时注意笔顺,
不要忘记里面的“一”
zhào
召 召集 征召
罪 犯罪 负荆请罪
bīng
议 商议 不可思议
bīn
献 奉献 借花献佛
诺 许诺 唯唯诺诺
怯 胆怯 怯弱
qiè
抄 抄小道 抄写
拒 拒绝 拒之门外
huá 划船 划算

huà 计划 出谋划策
第一大段(1一10):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大段(11- -15):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课件(共30张PPT)

huá 划船
近义词
着急——着急 理亏——理屈 协商——商讨 允诺——承诺
反义词
进攻——撤退 畏惧——勇敢 失信——取信 拒绝——答应
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其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因躲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同学们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和氏璧是一 块宝玉的名称, 有一段不平凡的 来历。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 兵的理由。”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 出。表明了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
“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心换璧时, 就上前一步,有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 璧要回手中。
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 璧的好奇和爱好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 法又通情达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同学们试分析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反应了蔺相如的机智。原因如下: (1)此时和氏璧已在亲王的手里,上前强夺显得失礼,且
亲王的侍卫也会阻拦。 (2)当场揭穿秦王,秦王更加不会归还和氏璧,反过来还
会指责蔺相如小气。 (3)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特别喜欢和氏璧,
肯定很想知道和氏璧的小毛病在哪,这样就可以要回和氏璧。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 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B )
A.依仗 B. 背 C. 享有 D. 遭受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课件(第一课时,共24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课件(第一课时,共24张PPT)

抵抗——进攻
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指躲避事实,拒不开口。 允诺:应许。 完璧归赵:本文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 常用来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畏惧:胆小;缺少勇气。
词语解释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不甘示 弱) 抵抗:抵挡;抵抗。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 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多音字
qiáng 强大 强 qiǎng 委曲、逼迫、能人所难
jiàng 倔强
huá 划船 划
huà 计划、整齐划一
多音字
xuē 削弱、剥削 削
xiāo 削苹果、削铅笔
近义词
郑重——庄重 推辞——推却 削弱——减弱
畏惧——胆小 抵抗——抵抗 侮辱——污辱 拒绝——谢绝
同心协力——齐心协力
辨析:推辞,推却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 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 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 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 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 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产生在秦国全力 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 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我会认
璧bì 完璧归赵 蔺lìn 姓蔺、马蔺 强qiǎng 委曲、逼迫、能人所难 划huà 策划、整齐划一 廉lián 廉洁、物美价廉 抵dǐ 抵抗、抵挡
御yù 防备、抵抗 辞cí 辞典、推辞、告辞、辞旧迎新 辱rǔ 奇耻大辱 擅shàn 善于、擅于 卿qīng 上卿、三公九卿 削xuē 削弱、削减 袍páo 战袍、袍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秀ppt课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秀ppt课件
蔺相如机智聪明。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 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 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蔺相如巧言说服秦王。
速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 一个什么故事?
渑池会面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
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
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胆怯: 胆小;缺少勇气。 造句:在困难面前,一味的胆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抵御: 抵挡;抵抗。 造句:抵御外敌入侵是解放军 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心协力: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造句:灾难面前,我们要同心协力,勇敢抗击。
近义词辨析
召集 召开
相同点
不同点
召集——将人们聚集的一起。
指聚集,开始
之意。
召开——召集开会。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 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 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 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 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我会认
bì 和氏璧
hu 规à划
rǔ 侮辱
ché 大n臣
zuì 请罪
shàn 擅长
蔺相如的无所畏惧吓 到了秦王的卫士。
秦王的阴谋没有得逞。
速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 了一个什么故事?
廉颇不服气。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 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 上去了。要是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蔺 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蔺相如说明避让廉颇的原因。
负荆请罪

6将相和 课件(共23张PPT)

6将相和 课件(共23张PPT)

故事分析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临行 前与赵王交流时“想了一会儿”,说明他行事 谨慎,深思熟虑;面对毫无诚意的秦王,他先 是不动声色,略施小计把璧拿回自己手里,之 后“怒发冲冠”,不惜以头撞柱威慑秦王,送 璧回国后,他不顾生死,敢于斗争,游刃有余 地应对秦王,可见其机智勇敢、足智多谋。
故事分析
(2)“渑池会面”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看到秦王 侮辱赵王,生气极了,可见他是一个有血性、重 义气的忠臣;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行为,可 见其勇敢无畏。
故事分析
(3)“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面对居功自傲的廉 颇,蔺相如为避免与其发生直接冲突,就“请病假不 上朝”,“把车往回赶”,还与手下人进行了一番推 心置腹的交流,可见他是一个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 为重、顾大局的人。
课文总结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 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 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 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 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课后作业
1. 把描写人物的句子抄下来。 2. 课下查找历史资料,找到你喜欢的人物,
写出你喜欢的人物的特点。 3. 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
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 表面原因:Leabharlann 相如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的勇于 认错、知错就改。
• 实际原因:共同的爱国思想,共同的认识: 将相和则国家安。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 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 好品质。
bì nuò qiè
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6《将相和》课件(共28张PPT).ppt

6《将相和》课件(共28张PPT).ppt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秦王企骗和氏璧 机智勇敢斗秦王完璧归赵封大夫
侮辱赵王要鼓瑟针锋相对要击缶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不服欲羞辱相如回避忍退让负荆请罪将相和
智勇双全
维护尊严
顾全大局
以国为重品德高尚知错就改精神可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达尔文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谚语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知错就改
将 相 和
作家名片: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史记》。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2、听朗读,学习字词。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zhào
赵国
zhào
召集
qiè
胆怯

拒绝

和氏璧
nuò
允诺

鼓瑟
zhū
诸位
jīnɡ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走进课文,直奔矛盾
1.《将相和》中“和”是什么意思?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不和”? 3.造成“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才记录。
效果检测
效果检测
(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4)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 (5)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