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的重要性

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组织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织学习的能力。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一起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帮助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发展创新能力,提高绩效,最终实现长期成功。
1. 提高员工绩效学习是提高绩效的最好方法之一。
组织学习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
学习也可以帮助员工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从而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中,员工也更可能在工作中学到新的东西,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
2.促进创新组织学习也可以促进创新。
当员工有机会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时,他们通常也更愿意思考创新的解决方案。
学习还可以帮助员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趋势,从而带来新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3.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习也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可以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工作和贡献,从而更好地协调工作,提高效率。
学习还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4.适应变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组织必须不断适应变化。
组织学习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适应变化,掌握变化中的机遇。
学习可以让员工更好地了解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帮助组织及时做出调整。
5.建立组织文化组织学习还可以建立强大的组织文化。
当组织内部存在合作和学习的氛围时,员工更有可能自发地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共享文化可以增强团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减少冲突和摩擦。
总之,组织学习是一个涉及组织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它可以提高员工绩效,促进创新,增强团队合作能力,适应变化,建立组织文化,最终实现组织长期成功。
组织应该积极推动组织学习,并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学习的环境。
单位组织学习会议精神简报

单位组织学习会议精神简报
《单位组织学习会议精神简报》
本单位于XX年XX月XX日召开了一次学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单位工作发展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展开讨论。
以下是会议精神的简报:
一、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单位工作总结:对单位近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学习交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同行业优秀企业代表来分享经验和案例,促进员工学习和思考。
3. 规划目标: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规划,明确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二、会议精神
1. 加强学习意识:提出要求全体员工要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 探索创新思路: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勇于探索、挑战自我,提倡创新思维,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3. 合作共赢: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员工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单位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
1. 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各部门制定学习计划,每个员工要求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定期检查学习成果。
2. 推进创新项目:鼓励员工申报创新项目,组建创新团队,推动创新项目的落地实施。
3. 加强沟通协作:要求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以上就是本次单位组织学习会议的精神简报,希望各位员工能够按照会议精神,积极投入工作,共同推动单位的发展。
组织学习会议精神及文件

组织学习会议精神及文件
《组织学习会议精神及文件》
组织学习会议是一种能够促进团队共同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会议,团队成员可以交流意见、分享经验、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在组织学习会议的过程中,文件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记录了会议的讨论内容、决策结果和行动计划,是团队学习的宝贵资料。
组织学习会议的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团队成员开放的态度,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在学习会议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讨论,不畏惧批评,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学习会议要求团队成员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学习会议中,不应该盲目接受一切,而是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出积极的思考和质疑。
再次,学习会议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在学习会议中,团队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团队的共享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学习会议中,团队应该重视文件的编写和保存。
学习会议中的讨论内容和决策结果都应该被记录在文件中并保存好,作为团队学习的重要资料。
可以通过会议记录、行动计划、总
结报告等文件形式来记录学习会议的内容,为团队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组织学习会议精神及文件》是团队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指导,通过遵循学习会议的精神,保证文件的编写和保存,可以更好地促进团队的学习和发展。
组织学习会议不仅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带动团队的发展,推动团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组织开展学习情况汇报

组织开展学习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向您汇报我们组织开展学习情况的情况。
自从开展学习活动以来,我们组织的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好评。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培训班、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员工们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工作技能,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专题讲座中,我们邀请了业内专家和学者,针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和探讨,使员工们对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培训班上,我们注重实战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员工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读书会则是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我们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
在学习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员工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通过实践活动,员工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反馈和指导。
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们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了学习氛围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我们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估。
在学习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习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等多种方式,我们对学习活动的效果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和总结。
在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计划,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总的来说,我们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习机制,提高学习质量,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谢谢!。
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它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能力和促进个人成长。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团队学习并不容易,需要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步骤和技巧,帮助您进行有效的团队学习。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团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团队成员聚焦注意力,避免散漫的学习。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团队成员应该充分讨论和协商,确保目标符合所有人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学习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有时限。
例如,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是:“在下个月的考试中,提高团队的平均分数至85分”。
二、分工合作团队学习要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优势和能力,实现高效的分工合作。
在分工时,团队成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任务,避免盲目分配。
分工后,团队成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自的任务能够互相配合和协作。
此外,团队成员还应时常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便互相学习和进步。
三、制定学习计划为了有效地组织团队学习,制定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团队成员应充分考虑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情况,确保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同时,团队成员还应紧密协调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适应团队整体的需求。
四、积极参与讨论团队学习的关键之一是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讨论,团队成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和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在讨论中,每个成员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团队成员还应遵守讨论规则,如轮流发言、不打断他人发言等,以维护良好的讨论氛围。
五、共同总结与反思团队学习的最后一步是共同总结与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应及时总结和梳理所学内容,形成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成果。
同时,团队成员还应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通过共同总结与反思,团队成员可以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
综上所述,进行有效的团队学习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分工合作、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讨论以及共同总结与反思。
组织学习名词解释

组织学习名词解释组织学习是指一种围绕着培养有共同目标的工作绩效,激发员工自身潜能,通过知识共享和团队学习,整合信息、观念,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组织行为。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来的。
其定义是:“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在工作中相互交流信息时,就可以促使他们产生并维持一个比他们单独工作时所能达到的更大的绩效”。
有效的组织学习包括五个要素:共同的愿景、学习氛围、互动、反馈和结构化。
组织学习模式具体包括三种模式,即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行为。
企业环境模式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前者指的是组织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价值观念等,后者指的是组织运行所处的宏观环境因素。
企业文化模式则主要是针对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提出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组织的氛围、价值观念、团队精神等。
企业行为模式侧重于如何使企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1)保健因素:与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目标、人际关系、工作设计、领导风格、管理方式、激励机制、职业生涯设计等。
2)激励因素:与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个人需求因素,包括工作富有成效感、责任感、权力欲、挑战性、认同、尊重、自我发展、学习发展、晋升机会、职业生涯发展、技术创新、公平感、授权感等。
3)成就因素:与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业追求因素,包括个人成就感、权力欲、自主权、控制感、进取性、创新性、主动性、满意感等。
组织学习活动具有四个特点:1)团队的特点,是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集体讨论和分享知识与经验的团队活动; 2)发现的特点,学习者通过探索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创造的特点,学习者发现和分享他们独特的、创造性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 4)合作的特点,人们的社会交往与合作,把个人、群体和组织联结在一起。
组织学习情况汇报

组织学习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谨向您汇报我所负责的组织学习情况,以下是详细的汇报内容。
一、学习目标与计划为了促进组织内部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我们设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帮助他们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2.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3.加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共同推动企业发展的价值观。
基于以上目标,我们根据员工的需求,制定了一年的学习计划,包括专业技能培训、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培训等内容。
每个季度,我们都会评估学习计划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二、学习活动组织与实施1.培训课程组织:我们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和顶尖人才,为员工们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管理策略、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加这些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我们通过内部的学习平台,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
2.学习分享会:除了培训课程,我们还定期组织学习分享会。
每个月,我们会邀请一位员工作为主讲人,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这不仅能够激励其他员工的学习热情,还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外部学习机会:我们鼓励员工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培训班等外部学习机会。
这些机会有助于员工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掌握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时间安排,确保员工能够顺利参加这些活动。
三、学习效果评估与总结我们认真对每次学习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具体的评估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学员反馈和学习成果考核等。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员工对学习活动的满意度和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和调整。
在过去一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和反馈:1.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养:根据学员的反馈,在参加培训后,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组织有效学习心得体会汇总5篇

组织有效学习心得体会汇总5篇组织有效学习心得体会精选篇1有效,高效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堂目标。
是的,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我所欠缺的就是对课堂的有效管理,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呢,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一直不能很好的做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最近一直在阅读《有效教学》这本书,从中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反之,会起到事半功倍,甚至徒劳无功。
如何做到有效的管理呢?课堂需要规则,要管理好课堂,首先要建立好课堂规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堂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这些规则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就会形成愉悦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需要鼓励,实践证明利用惩罚式的管理来控制课堂效果是最低的,应该采用激励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气氛,才能调动学生的专心投入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课堂需要协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呼唤课堂教学的“回归”,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的教学“活”了,也“动”了,但也使现在的课堂出现了:多了热闹,少了安静;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涣散,少了专心等极端现象。
这也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再根据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我的课堂管理中经常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一、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恰当的使“活”课堂适可而止。
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总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还会让学生起来发言。
有时老师提的问题比较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又是感兴趣的话题时,学生就会一下子“活”起来了,他们就像是打开闸门的水槽,总有说不完的话,甚至有的兴奋的静不下来。
此时,教师应该首先表扬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路开阔,有创新精神等,随后可以采取课后交流或写日记等形式作为课堂讨论的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织学习理论的早期发展
• 正式把组织学习当作“理论”研究,是甘吉洛西 (E.Cangelosi)、迪尔(W.Dill),两人于1965年在《管理 科学季刊》发表〈组织学习:对理论的观察〉一文。 • 阿吉利斯(C.Argyris)、熊恩(D.Schon)两人于1978年 著《组织学习:行动理论之观点》一书最具代表性,提出 了“行动观点”。他们认为组织学习的意义为:“组织学 习是为了促进长期效能和生存发展,而在回应环境变化的 实践过程之中,对其根本信念、态度行为、结构安排所为 的各个调整活动;这些调整活动借由正式和非正式的人际 互动来实现。”
图 陈国权“6P-1B ”模型
图片来源:芮明杰,《组织学习模型简要评述——基于知识论视角》
以“社会过程”为特征——Cyert &March的 适应性模型、Nonaka模型
在Cyert &March的适应性模型中,整个学习循环的起点是个人信念。在特定 的个人信念的引导下,个人产生一系列的行为,而作为一个的组织成员,其产生 的行为最终将导致组织行为,组织会作用于组织环境,组织环境则影响个人信念, 这就构成一个循环。 Nonaka的SECI模型:知识转换的4 种模式。在典型的SECI模型中,知识转化 包括了社会化、外化、结合、内化四个过程。知识通过一个轮回的转化,又进入 下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在不同环节和不同阶段上展开,知识得以不断积 累和丰富。SECI 分别是socilisation、externalis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sation4个 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适应性学习
图
Slater组织学习过程模型
以"学习"为特征——Agyris-Schon 四阶段模型
Agyris 和Schon ( 1978) 提出4 阶段模型, 即发现、发明、执行和推广。 发现 发明 执行 推广
陈国权( 2002 ) 认为, Agyris-Schon 模型没有反映学习的动态特征, 缺少了 选择环节, 即组织应建立选拔机制, 使它能从各种创新方案中选出最好的为组 织所用; 缺少了反馈过程, 没有反映现实企业内的真实情况。为此, 他从AgyrisSchon 4 阶段模型出发, 加入了选择和反馈2个环节, 提出了“6P-1B ”模型。
四、组织学习模型相关研究(不同视角)
组织学习模型相关研究
以“系统”为特征 •Senge模型(1990) •Dixon模型(1993) •Cope模型
以“技术”为特征 征 •Daft &Weick模型 (1984) •Slater模型(1995)
以“学习”为特
以“社会过程”为特 征 •Cyert &March的适 应性模型 •Nonaka的SECI模型 •芮明杰模型
不管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还是组织学的角度出 发,以下两种组织学习的观点是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 一、“组织学习”是一个组织通过改造自我,在适应环 境中不断创新,不断扩展生存空间的过程,它贯穿组织发展 的始终。从学习的模式来讲,有对现有系统进行调整的渐进 式学习以及改变过去行为模式与经验的变革式学习两种基本 层次。 二、“组织学习”不同等于组织成员的“个人学习”的 简单加总,而是一个互相协作的复杂的社会过程。企业作为 一个复杂的组织,不同企业的学习过程具有不同的复杂程度, 其复杂度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环境,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知识与 信息的变化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组织知识的密集度,企业内部 成员的素质、企业的制度以及文化等等。
图
组织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流动
来源:李栓久,《组织学习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及学习型文化内涵研究》
图
组织学习层次概括
来源:于海波,《组织学习整合理论模型》
五、近些年国内外研究
组织学习是21 世纪管理理论的重要发展方向 之一, 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
(一)组织学习与“企业文化”的相关研究
在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企业文化对组织学 习和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1.Daft认为, 文化在组织中发挥两个关键作用: ( 1)整合组织成员, 使他们知 道如何相处; ( 2)帮助组织适应外部环境。 2.Schein认为文化是组织因为尝试克服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双重问题而 发展起来的。 3.DeLong和Fahey对50多家公司的观察结果一样, 许多公司的管理者认为虽 然他们在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中付出了艰苦努力, 却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究其 原因, 最大的障碍来自企业文化。 如果组织掌握了适当类型的规则并被广泛分享, 那么文化就能对学习起到 启动和刺激的作用。同样, 如果组织所拥有的是一种错误的(与组织环境与特 点不匹配)文化, 不论个人在推动学习和创新方面有怎样的意图和如何努力, 都 不会有太多收获。 4.Ahmed认为建立有利于组织学习顺利开展的组织文化——学习型文化是 组织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
图
组织知识创新模式
图片来源:芮明杰,《组织学习模型简要评述——基于知识论视角》
来源:李栓久,《组织学习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及学习型文化内涵研究》
按学习行为所涉及的主体范围划分, 在不同的阶段组织学习表现为个人学习、团 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个层次。 在组织学习过程中, 信息和知识总是从个人向团队或小组转移、共享, 逐步被多数 乃至全体成员所掌握, 并最终成为组织记忆的一部分。把经过加工的知识放在组织的 背景下进行诠释, 使之成为能够指导组织行动的知识, 在整个组织内推广, 并成为组织 记忆中新的构成部分。组织通过使用新的知识提高组织绩效, 实现组织学习的目的。
以“技术”为特征——Slater模型
Slater(1995) 认为组织学习是一个具有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共享解 释3 个阶段, 最终将共同的解释通过组织记忆的方式进行贮存, 并且贮存的信息 在需要的时候又会重新被提取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模型。
创造性学习 学习边界
信息获取 组织记忆
信息传播
信息共享解释
(Organizational Learning,OL)
班级:研1325 学号:1312011234 姓名:武梦超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进展
组织学习理论研究进展(Organizational Learning,OL)
1 2
组织学习理论的产生 组织学习理论的早期发展
3
早期研究者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模型相关研究 近些年国内外研究
隐性知识 社会化 显性知识 外化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内化
结合
图
SECI模型
以“社会过程”为特征——芮明杰模型
芮明杰等( 2004) 认为企业知识链的主要环节包括知识获得、知识 选取、知识融合、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 并借鉴Nonaka知 识创新的3个模块, 即知识场、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资产, 构建了组织知 识创新模型。
个体 关联性 传递机制 意图
战略
独立行为人、超级领导者、意识系统、创造奇迹
隐蔽性、自我型组织、社会化
支撑知识转移的组织结构、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过程
以“技术”为特征——Daft & Weick模型
Daft 和Weick (1984) 将组织看作解释系统, 并且把组织的整个学习过程表达为 扫描、解释和学习。
三、早期研究者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
下面是各位学者对组织学习概念的界定分类,
来源:于海波,《组织学习整合理论模型》
三、早期研究者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
• • • • • • 组织学习的概念是从个人学习的概念引申而来的。 正如在个人学习的研 究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那样, 在组织学习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视 角和基本假设形成了多个学派, 他们对组织学习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Chris Argyris(阿吉利斯)和Donald Schon(熊恩)在1978年给组织学习 (OL)所下的定义是:“诊断和改正组织错误”。认为“组织学习”是发现 和纠正错误的过程。 1985年,Fiol和Lyles对“学习”做了更为准确的定义,“通过汲取更好的 知识,并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行动的过程”。 Dodgson (1993)对组织学习的描述是: 企业围绕自己的日常活动和企业文 化,构建知识体系,补充知识技能以及组织例行公事的一种方式;组织通过 广泛运用员工所掌握的各项技能,从而发展组织效能的一种方式。 Huber认为,“组织学习”是任何单位获取被组织认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 知识,Huber指出,如果信息交换时组织的潜在行为范围发生变化了的话,那 么学习活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 透过上面的论述, 组织学习过程的实质可以概括为: 组织学习是组织通过 对信息、知识、经验的获得, 不断改善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以提高其适应 环境变化的能力的行为与过程。
以“系统”为特征——Dixon模型
Dixon(1993)指出, 学习可以发生在组织的个人、团队和系统层面。 Dixon(1995)在对组织学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提出了意义结构( meaning structures ) 这一概念, 来取代传统上习惯使用的“知识”和“信息”。组织学习是通过组织成员的个 人学习来实现的, 但组织学习决非个人学习的简单叠加, 它是由个人学习通过集体融合、 诠释而运用到组织中去的。Dixon 将意义结构分为个人意义结构、可共享意义结构和集 体意义结构3部分。 Dixon 认为, 组织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意义结构共享的过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获取、 融合、诠释和付诸实施4 个阶段, 最终回归到吸收, 形成一个循环。
4
5 6
参考文献
一、组织学习理论的产生
“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组织理论中,是赛蒙(H.Simon)在 公元1953年探讨美国经济合作管理局组织成立的文章。赛蒙认 为政府组织重组的过程即一种学习的过程,首次将"学习"与组 织连接起来。 • 组织学习的概念首先由March和Simon于1958年提出,至今 已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 March J,Simon anization.New York:Wiley,1958 • 而希尔特(R. Cyert)和马奇(J. March)更进一步,他们在 《商业组织的行为理论》一书中把组织学习列为探讨组织理论 的基本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