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浅谈颈椎病的诊疗心得
最新医学论文-浅谈颈椎病治疗的心得体会精品资料

摘要:目的.对颈椎病的几种类型临床常规治疗后疗效的体会。
方法:将300列患者进行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等治疗。
观察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疗程。
结果:两组治疗疗效明显(p<0.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等治疗颈椎病具有很好疗效,配合颈肩部功能锻炼及颈部保护措施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是颈椎病人预后的好方法。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牵引、针灸、理疗、推拿、脉冲、功能锻炼一、资料与方法:1. 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颈椎病,300例男172例,女128例,年龄在22至72岁,35至45岁占80%,病程3天至三十年,其中颈部僵硬98例伴单侧及双侧上肢疼痛麻木占156例,伴头疼呕吐眩晕46例。
2.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有x片检查确诊,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无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改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伏案工作,习惯长期看电视,呈慢性发作。
3.颈肩背疼痛伴颈部僵硬。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在颈部棘突,患侧肩胛区内上角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头实验阳性。
3. 纳入标准:1.符合颈椎病标准并有颈痛着,2.年龄在大于18岁,小于65岁以下,3.意识清醒无智力障碍能配合治疗,4.知情同意。
二 .治疗方法1.1药物骨松宝胶囊(贵州富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24粒/盒)1.2服用方法骨松宝胶囊,每次2粒,一日三次,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1.3疗效判断标准优: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不影响活动及工作,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有轻度症状,不影响活动及工作,中:症状、体征减轻,活动有影响,无效:症状、体征、,颈部活动无改善。
1.4(对照组)采用苏州产华佗牌一次性管针(长40mm,直径0.35mm)。
颈椎病教学查房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的医生,颈椎病是我在日常诊疗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
为了提高对颈椎病的诊疗水平,加强临床教学,我们医院定期组织颈椎病教学查房。
通过参加这次教学查房,我对颈椎病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一、颈椎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年龄、遗传、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1. 颈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甚至手指。
2. 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和屈伸受限。
3. 神经根症状:手指麻木、疼痛、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4. 脊髓症状:下肢无力、麻木、感觉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5. 椎动脉症状:头晕、恶心、呕吐,甚至猝倒。
二、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可确诊颈椎病。
2. 鉴别诊断:颈椎病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颈椎结核:颈椎结核常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
(2)颈椎肿瘤:颈椎肿瘤常有进行性加重的疼痛、神经根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
(3)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多见于青壮年,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
三、颈椎病的治疗1.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颈椎病,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2)物理治疗:如电疗、红外线治疗、超声波治疗等。
(3)康复锻炼:如颈椎牵引、颈椎操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颈椎病,治疗方法包括:(1)颈椎间盘摘除术: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
(2)颈椎融合术:适用于颈椎不稳、椎管狭窄等。
(3)颈椎前路减压术:适用于颈椎肿瘤、颈椎结核等。
四、教学查房心得体会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参加教学查房,我对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2. 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在教学查房中,我学会了如何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
浅谈颈椎病的诊疗心得

浅谈颈椎病的诊疗心得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诊断和治疗颈椎病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浅谈颈椎病的诊疗心得。
一、颈椎病的病因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导致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病因十分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颈椎过度疲劳,缺乏运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如无良好的睡眠姿势、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长时间工作在电脑前等。
二、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颈椎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痛、肩部疼痛等。
颈椎病的程度不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轻度颈椎病患者可能只会感到颈部疼痛和僵硬,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麻木、头晕等严重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尽早就医治疗。
三、颈椎病的诊断诊断颈椎病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包括症状分析、临床检查和拍片。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了解患者的病史、主要症状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
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检结果,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
主要有颈椎 X 线、颈椎 CT 或者 MRI 等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可以明确患者颈椎病的性质和病程。
四、颈椎病的治疗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消炎药、保护神经的药物等,主要是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病痛。
而非药物治疗则是采用物理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针灸、理疗、按摩等。
另外,颈椎病患者还应注意其生活习惯,并进行自我保健,如保持正确的坐姿、适当的运动等。
五、预防颈椎病如何有效预防颈椎病?首先要注意优良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避免过度疲劳、加强锻炼活动等。
其次,使用正确的仪器设备,如办公桌椅、电脑显示器等,以减少颈椎的负荷。
此外,颈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精神压力。
六、结束语颈椎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合理的预防和正确的诊疗是缓解颈椎病的关键。
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疗和保健,以期尽早恢复健康。
2024年《颈椎病的防与治》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2024年《颈椎病的防与治》心得体会模板一、引言颈椎病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现代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受到颈椎病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我特地读了一本名为《颈椎病的防与治》的书籍。
本文将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体会,以期能对读者们在应对颈椎病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二、总结《颈椎病的防与治》这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内容涵盖了颈椎病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常用的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书中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醒了人们要正确使用颈椎,在长时间看书、工作或者使用电脑时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者弯腰等不良姿势。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以供读者们参考。
三、体会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颈椎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症,其发病原因不仅仅是一种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除了肌肉劳损和韧带松弛等因素外,年龄、体质、环境等因素也会对颈椎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预防颈椎病方面,我们不仅仅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颈椎,还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情况,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多个方面入手。
其次,我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书中介绍了常见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例如,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减轻疼痛和炎症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理疗等手段来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和功能,但需要长期坚持;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情,对改善颈椎病症状和恢复功能有着显著效果,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后遗症。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病情、治疗效果和风险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这本书还提醒了我颈椎病的防治需要持之以恒。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过程常常漫长而艰辛。
颈椎病总结与感悟心得体会

颈椎病总结与感悟心得体会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会遭受其困扰。
我自己也曾经患过颈椎病,这段经历让我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膀酸胀、手臂无力等,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我发现,颈椎病的发病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不良姿势密切相关。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久坐不动、用力抬重物等行为都会加重颈椎的负担,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因此,改善不良姿势和生活习惯对预防和缓解颈椎病非常重要。
其次,对于已经患上颈椎病的人来说,积极的治疗和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治疗过程中尝试了许多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理疗和针灸等。
我发现,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无法治愈疾病。
物理治疗和理疗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并且帮助加强颈部肌肉,减轻颈椎的负担。
而针灸则有助于舒缓疼痛和恢复颈椎功能。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渐渐感觉到颈椎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正确的运动也是防治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我在治疗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针对颈椎的运动,如颈椎按摩、颈椎拉伸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放松颈部肌肉,增加颈椎的灵活性,从而减轻颈椎病带来的不适。
此外,我还了解到一些颈椎保健操,如五禽戏、揉捏颈椎等,这些运动可以使颈椎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颈椎的健康水平。
最后,颈椎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深刻地体会到,颈椎病的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维护。
而且,只有改变不良姿势和生活习惯,才能真正预防和防止颈椎病的复发。
因此,我在康复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进行颈椎保健操,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并定期进行体检和治疗。
总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并积极治疗,就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和恢复颈椎功能。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重视身体健康,提醒自己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预防和避免颈椎病的发生。
通过这次病痛的经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珍惜每一天的健康生活。
临床经验分享: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心得体会

一、内因
• (一)先天畸形 • 各种先天性畸形虽出生时即已存在,但生后多无症状,一 般到40岁以后发病。说明先天畸形引起颈椎病症状常与年 龄,劳损、风寒等各种因素有关。例如先天性的骨性椎管 狭窄,青年时代并无症状,中年以后继发骨质增生。黄韧 带肥厚时,就诱发或加重了椎管狭窄的症状。 • (二)肝肾亏虚,筋骨衰退 • 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 《素问· 上古天真论》“六八肾气衰”,*七八肝气衰,筋不 能动”,‘身体重,行步不正’状。
• 3.下肢的检查。凡有下肢症状而无腰椎病变者,均提示颈 段脊髓受到侵犯,这类病例则属于脊髓型颈椎病了。 • (1)有无感觉障碍:主要是下肢有无麻木、疼痛及其他 感觉异常(例如皮肤过敏、肢体蚁走感、手指发热或发冷 等)。由于腰椎病多先发生在腰4~5、腰5~骶1,因此主要 观察小腿外侧和足背的情况。 • (2)有无运动障碍:腰椎脊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无力和 肌肉萎缩。颈椎的病变也可引起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如 果颈段脊髓中管运动的锥体束神经纤维受压,可出现下肢 逐渐向上肢延伸的运动障碍。 • (3)有无反射异常:主要检查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后者 又称做踝反射。膝反射:反射中枢位于腰髓2~4节段,相 当于腰椎1椎节处,由股神经传导。跟腱反射:反射中枢 位于骶1~2节段,相当于腰椎1~2椎节处,经胫神经传导。
检查
• 正常人颈部的活动范围仰伸是 35°~45°,低头35°~45°,左右旋转各 60°~80°,侧弯45°。腰部的活动范围是 前曲90°,后伸30°,左右旋转各30°, 侧曲30°,随着年龄增加,脊椎活动范围 减小。
•
• 1.活动检查。(1)活动范围是否突然较往日减少, 则提示脊椎椎节本身或是颈椎旁的肌肉、韧带有 无问题(大多为肌肉痉挛之故)。(2)活动时有 无疼痛:活动时感到脊椎疼痛也是脊椎病变的发 病信号之一。疼痛的部位大多在椎节后方中央处。 不妨用手指压一下棘突(即脊椎后方中央骨性突 起处),如疼痛加剧,则提示是脊椎病所引起的。 (3)脊椎有无僵直(发硬):除非急性椎间盘脱 出,一般脊椎病患者只是脊椎活动度减小,而不 是僵直;如果一点都不能动,更可能是强直性脊 柱炎。
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临床体会

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索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将临床遇到的5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治疗组]28例, 药物治疗组[对照组]22例。
治疗组利用牵引、针灸、推拿等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分别为75%,25%,0%;对照组为31.8%,40.9%,27.2%。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利用牵引、针灸、推拿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牵引疗法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医综合颈椎病【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37-02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中医综合治疗组[治疗组]28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48.2岁;颈神经根型的20例,椎动脉3例,脊髓型1例,交感神经型4例;药物治疗组[对照组]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46.5岁;颈神经根型的14例,椎动脉4例,脊髓型1例,交感神经型3例,组间性别、年龄差别无显著性差别(p>0.05)。
2.诊断标准[1]2.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2.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2.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以治颈椎为主治愈它病的临床体会

以治颈椎为主治愈它病的临床体会颈椎病往往因为长期劳损而发生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椎间盘萎缩或突出,压迫颈脊髓或神经根和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综合征。
颈椎病分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
神经根型表现为颈肩病反复发作,疼痛可放射至上臂、前臂和手指,颈部活动受限,手指麻木无力,活动不灵。
脊髓型常表现早期单侧或双侧下肢发紧,自远端开始,渐发展为双下肢无力,严重者卧床不起,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椎动脉型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聋、视物不清等。
现报导笔者以治疗颈椎为主而治愈它病的临床体会。
1 胆囊炎患者罗某,女,47岁,家庭妇女。
初诊时间:2003年11月。
主诉:反复右上腹疼痛,口干口苦伴颈部酸软不适8月。
患者2003年3月5日上午因低头洗衣时间过长而致颈部酸痛,活动不灵并伴上肢疼痛,右肩胛疼痛,到当地医院诊治,x线、B超检查示:颈椎第3~7节肥大增生,胆囊炎。
经治疗三个月,疗效不佳而来我处就诊。
诊见:痛苦面容,神疲形瘦,面色苍黄,右上腹疼痛伴颈部酸痛明显,无发热呕吐,无黄疸,大便结,小便黄浊,舌红暗,苔黄腻,脉弦涩。
体查;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阳性。
诊断:慢性胆囊炎,颈椎病。
治疗:针刺期门双、阳陵泉双、膝四双足三里双,用泻法,配合四花穴放血。
二诊诉右上腹疼痛更甚,颈部酸痛,考虑先治颈椎病,取颈华佗夹脊、风池、大椎,用泻法。
三诊诉颈部酸痛及右上腹疼痛明显好转,继续原治疗方案,配用梅花针点叩颈项部,大椎放血,颈部牵引、按摩,治疗三次后症状消失,B超提示胆囊未见异常,随访1年无复发。
2 哮喘患者陈某,女,41岁,工人。
2004年6月初诊,主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2天。
患者因夜间吹风扇睡觉,晨起后咳嗽伴颈部肌肉酸痛,活动受限,1小时后咳嗽加剧,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即到某院就诊,诊为“支气管哮喘”予对症治疗及中药治疗,病情未能控制,颈部仍疼痛,故来我科就诊,症如前述,查颈椎X片提示:第七颈椎棘突右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颈椎病的诊疗心得
颈椎病诊断颈椎病是指颈部骨骼、软骨、韧带、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部关节退行性变而累及
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软组织),所引起
的一组症候群。
患者
年龄多为40~60岁,有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伴有麻木感,活动
受限,乏力。
有的患者出现下肢沉重感,双脚踏棉花感,躯干束
带感;有的患者表现头晕、心慌、恶心等不同的症
状。
体征:可发现颈部僵硬,刺激椎间孔试验(如压头试验Jackson sign,Spufling sign)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有的患者有肌张力高,BaNns- b sign阳性、Hoffmann或Rossollmo sJgn阳性,这是颈脊髓受压的重要体
征。
X线片检查可以了解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改变、椎间隙狭窄部位与程度,骨赘的
部位与大小,观察后纵韧带与项韧带的钙化与骨化,并可观察椎
间孔的大小,各小关节的滑移情况及测量颈椎椎管的矢状径大小。
脊髓造影可看是否有脊髓压迹和充盈缺损。
椎动脉造影可明确椎
动脉有无畸形、狭窄、受压、扭曲阻塞等情况。
因为造影是有创
检查,现在已较少采用。
CT和MRI诊断价值大,能详细显示椎间盘突出节段、类型和程度等,并了解神经受压的
情况,侧隐窝有否狭窄,对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具有很大的
价值。
CT可显示详细的骨结构图像,特别是侧隐窝区、椎间盘和
黄韧带病变,可与硬膜囊相分辨,测量椎管矢状径的大小。
对椎
体后骨刺、椎管大小、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间盘突出等
能表现出来。
MRl分辨能力更高,可观察椎管软组织的结构,脊髓是否压迫,是否变细萎缩,是否有空洞肿瘤
等。
1.神经根性颈椎病最多见,占颈椎病
发病率的50%~60%,表现为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放射痛
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皮肤节段,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多数患者有患侧上肢酸沉无力,握力减退,手
指动作不灵活。
病史长者上肢肌可萎缩。
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
有不同程度的受限。
检查时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向上引颈时颈痛减轻或消失。
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显的定位体症。
X线片示钩椎关节和椎间关节变窄,生理前凸减少,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变征象,CT、MRI有助于详细诊
断。
2.脊髓型颈椎病占此病的10%~15%,主要由中央后突之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钙
化的后纵韧带压迫脊髓引起症状,多同时有神经根症状,有上下
肢发麻、疼痛、无力、步态不稳踏棉花感,躯体束带感,严重时
出现四肢痉挛性瘫痪,小便失禁,卧床不起。
受压早期因压迫物
多来自脊髓前方,故临床上以侧束、椎体束损害表现突出,此时
颈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定为最先表现症状。
后期可发生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
X线检查有意义,脊髓造影出现造影剂阻塞,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的部位、程度及类
型。
3.椎动脉型颈椎病以椎动脉受压引起
脑部供血不足为特征,头痛、头晕、猝倒、眩晕,可伴有恶心、
耳鸣、视物不清(弱视或复视)等,X线检查有意义,椎动脉造影、椎-基底动脉多普勒可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MRI、CT和核医学检
查有助于诊断。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①交
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特别在转头时加重,有时伴恶心、
呕吐、视力模糊或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率不齐、心前区痛、血压升高、头颈四肢出汗异常、耳鸣、下降、发音障碍等。
②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X线片有颈椎失稳性核退行性变。
5.颈型颈椎病颈部
酸胀不适,头颈或肩部疼痛,并不沿周围神经干的方向传导,检
查颈部时有明显局限性压痛,X线片检查显示椎体曲度的改变及某个颈椎间关节的不稳现象。
6.食管受压
型颈椎椎体向前增生,若骨赘突出过大过高可以压迫食管,
产生吞咽困难,好发部位在下颈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吞咽困难。
X线片可见颈椎增生如喙突样突起。
7.混合型
颈椎病两种以上类型的颈椎病同时存
在。
1.肩周
炎可有受凉、外伤过劳史,慢性发病,隐袭进行性肩部酸痛,与动作和姿势有明显关系,同时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检查在肩周
的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和三角肌前后缘有明显压痛点,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运动受限最明显;X线检查一般无阳性表现,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肌腱钙化或大结节有硬化征
象。
2.腕管综合征常有职业病史,早期症
状是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持物无力。
夜间与清晨最重,感觉异常
在腕下正中神经支配区;大鱼肌可有萎缩,拇指对掌无力,腕部
正中神经Tinel征(+),屈腕试验(+):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传导
速度测定有神经损害征象。
3.胸廓出口综合
征起病缓慢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受压的表现,在收缩斜
角肌,增加胸腔压力挺胸深吸气时,可诱发或加重症状:X线检查发现有颈肋、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狭窄,椎动脉造影可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