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定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重点)
(1)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 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 端;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 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文化)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材料二:科举制导致了东南的文化普及浪潮,长期处于中华边缘 的“南蛮”之地呈现出“巷南巷北读书声”、“家有藏书,户藏 法律”的现象。 ——郭齐家《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过去是“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士族”,而今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请回答: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王国问题,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武帝之“求贤诏”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渴的 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 一。汉武帝向董仲舒提出的问题是:“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 上参尧舜,下配三王 ?”“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汉书· 武帝本纪》
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 、 焚 书 坑 儒 的 批 判
课堂探究1
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 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 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 术氛围。
秦始皇像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 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阅读教材,拟一篇西汉太学的招生简章。(内容包括: 学校介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毕业生去向)
能力提升: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
材料一:科举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考试以儒家经典为唯一标准。 所谓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这就使得儒学这一统治阶级的意 识形态通过科举制度的推广得以制度化。 ——邹一楠《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科举制与儒学有什么的关系?
黄老之学
休养生息
行为一: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史实?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 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 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经 济状况?
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 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 君而欲止其乱也。”“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 “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 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1)据材料一、二、三,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
考试说明: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1、汉武帝尊儒的原因 (1)三大社会问题(王国、经济、匈奴)的解决, 道家思想已经不再适应变化了的政治形势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 局势,有利于实现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 (3)儒学吸取教训,自我调节,其嬗变、复兴与 发展,迎合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根本原因)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隋唐 新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明清之际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汉代儒学
• 一、“焚书坑儒”批判 • 二、罢黜百家(标志) •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B
考试说明: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2、措施 (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接受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 经典,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阅读理解: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治国思想
针对问题


同桌互动,归纳董氏儒学的内容及作用
治国思想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针对问题 君主专制


既加强了君权,又起到了 抑制暴政实施仁政的作用
“大一统”和“罢 中央集权 黜百家,独尊儒术” “仁政”
“三纲五常”
适应了加强专制集权的政 治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 达到政治上的统一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 现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B
(3):曲阜“三孔”因其在中国历史和 东方文化中的显赫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孔子 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 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宏扬 的原因。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 “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 贵”“和而不同”等主张为化解各种矛 盾提供了思想依据;改革开放使中华民 族走向复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 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
考试说明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 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 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这里谈到的“儒家 学说的道德准则”最有可能涉及到( ) A.天人感应 B.仁爱尚贤 C.三纲五常 D.民贵君轻
C
同桌互动,归纳董氏儒学的内容及作用
运用已有知识,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转变的原因
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 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 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 起,前日晁错是也。”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横,或 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士,公、 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 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史记· 平准书》 材料三:“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 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匈奴绝 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 ——《史记· 匈奴列传》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的史实。
概括提升: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大一统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统一
民本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意识------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意识------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说历史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在分析中国历史某一时期的历史地位时,某位 学者指出了“有极关要者四事” :一是中国版图的 确立,二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三是中国政治制度的 创建,四是中国学术思想的奠定,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B.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感悟儒学魅力,闪耀思想光辉
汉代儒学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考试说明: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 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 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 之。 ---《史记·儒林列传》
潜心研究
学问精纯
同桌互动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春秋繁露· 为人者天地》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春秋繁露· 深察民号》
行为一:材料告诉我们那些史实? 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 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君子之为治也,快然若无事,寂然若 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 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 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 犬不夜吠,鸡不夜鸣。耆老甘味于堂,丁 男耕耘于野。 ——陆 贾《新语》 “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 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 心欢喜。” 以上材料反映的汉代当时的主要政治统治 思想是什么?
回顾已有,探求新知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 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 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 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 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李斯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课堂探究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 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 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 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 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 况?
同桌互动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注;成为主 导的统治思想)。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 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儒家学说与法家学说的主张基本相同 Fra Baidu bibliotek B.儒家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家学说推崇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儒家学说接受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 国家的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快,而整 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 来推动政治统一。两汉学术思想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时期:(见右图) 回答:(1)请 结合所学知识,就图 中所表达的两汉学术 思想变迁的路径加以 简要梳理.
汉初
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
( 2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 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 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交锋此削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存在明显缺陷而新儒学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据材料一、二、三,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
“大一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试说明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说上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 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兴, 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猝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 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材料中反映的信 息正确的是 ① 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② 董仲舒主张抑制土地兼并 ③ 董仲舒对商鞅变法不完全赞同 ④ 材料中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 A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
土地兼并
为人处世
纵向比较:概括汉代儒学新在何处?
2、董氏儒学: 著作:《春秋繁露》 目的:适应统治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特点:
① 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 ② 摈弃了“民贵君轻”思想,把儒学法学化和神圣 化 ③ 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 认识: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离不开对不同观点的 学习吸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